• 首页>百科 > 百科
  • 陶渊明诗词隶书

    一、谁有陶渊明书法的图片

    ( 图片在百度的图片中有) 我曾多次查找有关陶渊明的书法资料,但没找到介绍其书法的只言片语

    近日,在书法爱好者张增云先生处看到一册书法拓本。只见墨迹古劲,造诣精深,境界高远,不是一般书家能为之。最后的落款为“云公渊明潜”,并附武则天、沈约、狄仁杰等名家题跋多篇,由此可见是一件比较珍贵的墨宝拓本。

    观后,我曾多次查找有关陶渊明的书法资料,但没找到介绍其书法的只言片语。陶渊明,字元亮,晚年时更名为潜,谥号靖节,东晋浔阳柴桑人 (今江西九江人)。他一生安贫乐道、不慕荣华富贵,远离功名利禄后归隐田园写下大量诗赋,不仅被誉为隐逸诗人之宗,而且开创了田园文学这一伟大流派。“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种豆南山下,草盛豆苗稀。晨兴理荒秽,戴月荷锄归”随口念上一句就仿佛令人置身于“世外桃源”。陶诗现存100余首,每一首都语言纯朴自然、意境高远脱俗。

    该拓本内容为陶渊明自作五言杂诗十二首。纵观整件草书作品,通篇用笔精熟,使转流畅,笔势呼应相通,一气呵成。字迹疏朗飘逸,灵动秀美,有文人之风韵,足可以窥到晋代的“尚韵”书风。武则天在跋文中这样写道:“知晋代风标朝野,一致如陶潜者,世徒谓其文咏可念,不知运笔静秀,楚楚涓涓,如深谷芝兰,无人自媚,洵可玩重,永炳千秋”,可见在她眼中陶渊明的书法超过了其诗文水平。除武则天外为陶渊明书法题跋的还有沈约、狄仁杰、王十朋等名流,最后一位题跋的是清代进士张孝程。跋曰:“靖节先生人品学问晋代第一,从未有称及书法者,岁辛酉余与友人处得所草杂诗十二首,古劲流逸,墨迹宛然,遂携至京,每一展玩辄不忍释手……”一位流传千年的诗书大家,为后人留下的不仅是文学作品与书法艺术,更多的则是他的人品和学养。

    二、陶渊明的诗.

    归田园居 南山坡下有我的豆地,杂草丛生,豆苗长得很稀。

    早晨起来到田里清除野草,星月下我扛着锄头回家歇息。草木覆盖了狭窄的归路,夜露打湿了我的粗布上衣.衣服湿了又有什么可惜,只要不违背自己的意愿就行了。

    种豆南山下,草盛豆苗稀。 这两句写在南山下种豆,草很茂盛豆苗却稀稀疏疏的。

    起句很平实,就像一个老农站在那里说话,让人觉得很亲切。 晨兴理荒秽,带月荷锄归。

    为了不使豆田荒芜,诗人一大早就下了地,到了晚上才披着月光回来。虽然很辛苦,但他并不抱怨,这从“带月荷锄归”的美景就可以看出来。

    道狭草木长,夕露沾我衣。 衣沾不足惜,但使愿无违。

    路窄草长,夕露沾衣,但衣服打湿了有什么可惜的呢?这句话看似平淡,但这种平淡正好映射了结尾这一句“但使愿无违”,使得“愿无违”强调得很充分。这里的“愿”更蕴含了不要在那污浊的现实世界中失去了自我的意思。

    这首诗用语十分平淡自然。“种豆南山下”“夕露沾我衣”,朴素如随口而出,不见丝毫修饰。

    这自然平淡的诗句融入全诗醇美的意境之中,则使口语上升为诗句,使口语的平淡和诗意的醇美和谐地统一起来,形成陶诗平淡醇美的艺术特色。 陶诗于平淡中又富于情趣。

    陶诗的情趣来自于写意。“带月荷锄归”,劳动归来的诗人虽然独自一身,却有一轮明月陪伴。

    月下的诗人,肩扛一副锄头,穿行在齐腰深的草丛里,这是一幅多么美好的月夜归耕图啊!其中洋溢着诗人心情的愉快和归隐的自豪。“种豆南山下”平淡之语,“带月荷锄归”幽美之句;前句实,后句虚。

    全诗在平淡与幽美、实景与虚景的相互补衬下相映生辉,柔和完美。 附四时诗 隆冬过去,一泓春水溢满了田野和水泽 夏天的云变幻莫测,大多如奇峰骤起,千姿万态 秋月朗照,明亮的月光下,一切景物都蒙上了一层迷离的色彩 冬日高岭上一棵严寒中青松展现出勃勃生机 诗人借助景物赞美自然,渲染气氛,抒发个人情怀,揭露社会黑暗,充分展示了诗歌言志、言情的功能,运用自然质朴的语言创造出自然美好与社会动荡及命运多舛不同的意境. 此诗也有人说是顾恺之的《神情诗》 顾恺之的《神情诗》 春水满泗洋,夏云多奇峰。

    秋月扬明辉,冬岭秀孤松。 顾恺之《神情诗》赏析 春水满四泽,夏云多奇峰。

    秋月扬明辉,冬岭秀寒松。 旧时的绘画中有以春夏秋冬四时景物绘成四幅屏条而悬挂于一室者,令人一览之下,便可觉察到四时的风物,同时可以体现出画家描摹自然的手段及其洞达幽微的观察力。

    顾恺之本是晋代的大画家,他沉潜于艺术,甚至到了如痴如狂的地步,因而时人称之为“顾痴”,这首《神情诗》就是他以诗当画,用了形象鲜明的文字,勾勒出一组典型的四时风光画来,表现了他画家的本色。让我们首先来看他画中之物象。

    “春来江水绿如蓝”,当春风吹开了隆冬的冰雪,一泓春水给人带来了大地回春的讯息,所以古人有“春江水暖鸭先知”(苏轼)和“一陂春水绕花月”(王安石)的名句,特别是江南水乡,春雨如酥的时候,四野的沟渠都涨满了水,田野和水泽显得滋润辽阔,而诗人画家的彩笔自然注意到了这充满生机和象征智慧的水在南国春景中的地位了。夏天是酷热的,夏日之日,令人感到威严而生厌惧,夏天景物的色彩秾重单调,然而诗人却将目光投向了天上变幻莫测的云气。

    夏日的云时而颓然凝聚,时而奔走飘散,如奇峰骤起,千姿万态,那光与影、色与线、形与态,无时不在变化,令你眼花缭乱、目醉神迷。据说唐代大书法家怀素曾说过:“吾观夏日多奇峰,辄常师之。”

    并由此而悟通了书法的奥秘,可见夏云的魅力。秋天自然是个令人难忘的季节,然而最令人销魂的是那秋月朗照的夜晚,凉风自远而至,在月色笼罩下,一切景物都蒙上了一层迷离惝恍的色彩,画家的笔难以描摹,而诗人却以“秋月扬明辉”五字将此情此景和盘托出。

    冬天是严冷萧杀的,然而高岭上的一枝青松,不仅给银装素裹的天地间增添了些许生机,而且令人想起先哲“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的名言,给人以无限遐想的余地。诗人就像是善于摄取典型物象的摄影家,只要轻轻按动一下快门,便将四时景物容入尺幅之中,这里只用了寥寥二十个字,便勾勒出了四幅生动的画面。

    顾恺之论画最重神韵,然也不脱离形态的逼真和形象。他曾提出过“以形写神”的著名论断(《历代名画记》卷五),以为传神离不开写形的基础。

    《世说新语·巧艺》中曾说他善画人物,然数年不点睛,有人问其缘故,他回答说:“四体妍蚩,本无关于妙处,传神写照,正在阿堵中。”可见他以为绘画的极诣在乎“传神写照”,即要求形神俱备。

    我们看这首小诗,正是“以形写神”的典型。四句所写,无一不是形象的、真实的景物,然而,正是通过这些富有典型意义的景物,令读者体味到了春夏秋冬四季的精神。

    诗人笔下的景物都充满着生机并给人以积极的启示,如夏和冬,就节候来说往往并不能引起人的快感,然“夏云多奇峰”一句给了我们一个无限广阔的想象余地,且不说那瞬息万变的夏云给人以变幻莫测的美感,就是由此而产生的人生如苍狗白云的联想,便令人顿生忘机息心的意绪。又如冬日山岭上的青松。

    三、司马文章元亮酒 右军书法少陵诗中"文章"、“书法”指谁

    是说以下四位中国文学艺术史上的著名大家:

    司马文章:指司马相如的文章。司马相如,汉代大文学家,中国文学史上重要人物。

    元亮酒:陶渊明的关于酒的诗。陶渊明,字元亮,东晋末期南朝宋初期诗人、文学家、辞赋家、散文家。

    右军书法:王羲之的书法。王羲之,历任秘书郞、宁远将军、江州刺史。后为会稽内史,领右将军,人称“王右军”。

    少陵诗:杜甫的诗。杜甫,唐朝著名诗人,字子美,自号少陵野老,杜少陵,杜工部等等,被世人尊为“诗圣”,其诗被称为“诗史”。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