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首页>百科 > 百科
  • 陵川陵川诗词

    一、陵川古代的伟人都有谁

    卫恒(1915—1967) 原名魏来玉。

    陵川县沙泊池村人。简易师范毕业后任小学教师。

    1938年参加共产党领导的第二战区行营游击队,后任晋东南农救总会组织部长。中共“七大”代表。

    1948年任太岳四地委书记、军分区政治委员。1949年后历任中共运城地委书记,山西省委组织部长、省纪检委书记、省监察委员会主任、省委第二副书记、书记处书记、山西省省长。

    并先后被选为中共“八大”代表和第二届、三届全国人大代表。1965年任中共山西省委第一书记、中共中央华北局书记处书记、省军区第一政治委员、省政协主席。

    在“文化大革命”中致死,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后平反昭雪。 郝经(1223—1275) 元代国信使。

    字伯常,陵川人。郝天挺孙。

    幼遭金末兵乱。金亡后迁居河北,家贫好学,被守帅张柔、贾辅延为宾客,教育诸子,得读两家藏书。

    曾从学赵复,研习程朱之学。蒙哥汗三年(1253)初,应召对忽必列言治国安民之道,深得赏识,留在王府。

    九年,随忽必烈攻鄂州,建议与贾似道议和,北返争取汗位。中统元年(1260)以翰林侍读学士充任国信使,奉诏使宋,被奸相贾似道拘于真州达16年。

    元至元十一年(1274),忽必列再次兴兵攻宋,郝被释。回归途中患病,至大都不久去世。

    被稽留16年间,以著述为事,写成《续后汉书》、《春秋外传》、《周易外传》、《太级演》、《原古录》、《玉衡真观》、《行人志》等。有《陵川集》传世。

    秦略(1162—1228)字简夫,自号本溪老人,金代陵川人。父名事轲,卓有诗名,又善书法。

    秦略出生于世代书香家庭,也以写诗见长。少年时,因举进士不第,即弃学不任,专以写诗为业。

    著有《西溪集》,已佚,《中州集》存诗十余首。 郝天挺(1160—1217) 金、元教育家。

    字晋卿,陵川鲁山村人。世代业儒,教授乡里,终身以教书为业。

    为人严峻直傲,教学重德,以“读书不为艺文,选官不为利养”为宗旨。金文学家元好问,少时随父居陵川,曾从师于天挺。

    贞佑中居河南,卒于舞阳(今属河南)。 张廷翰(981—969) 北宋武官。

    陵川人。初事后汉。

    后周时随世宗平淮南立军功,任殿前散都头都虞侯。宋朝建立后,领并州刺史。

    南征扬州有功,升为控鹤左厢都指挥使。太祖乾德年间兴师伐蜀,廷翰为归州路行营军马都指挥使,于夔州打败后蜀军,乘胜攻城掠地。

    以功升侍卫马步军都虞侯,领彰国节度使。卒赠侍中。

    二、求《高平道中望陵川二首》

    以上这两首诗当是金亡(天兴三年甲午即1234年,时好问年四十五岁)后遗山返乡时所作。

    题目中所说的高平即高平县,与陵川相毗连。从第二首尾联得知,其恩师一家因战乱早已离开陵川,辗转于河南等地,不久病逝于舞阳客居。

    元好问在其《郝先生墓志铭》中云:“先生殁于成皋。其子思温归葬乡里,以苏抵某,言:‘吾子往年赴吊成皋,曾以墓铭为请。

    ’”由此可知,元好问是亲赴河南临颖成皋舞阳吊唁过其恩师的。如今恩师业已逝世近二十年了,遗山行进在高平县的山道上,向东眺望,早年求学和生活过的陵川就在眼前。

    那里毕竟是我留恋的地方啊!从年幼无知的少年到弱冠年华,整整六年时光,那里的山和水、人和事。我是那么地熟悉,勾起了无限的思念。

    回首当初求学时自己年纪尚小,转眼间书郎已满头白发,想到此,感情如同关不住的洪水,无论怎样也按捺不住,冲开闸门,一泻无余。真是感慨万千啊! 第一首着重描写了怀念恩师的情景。

    首联交待其叔父在任陵川县令之初,为其选择拜谒良师的经过。列宿:众星宿。

    墨绶:结在印环上的黑色丝带,后来作为县官的代称。颔联则回忆初来时恩师教授学子是那么地精神,侃侃而谈;学成离开之日恩师又千叮咛、万嘱咐,竟然伤心落泪,此情此景却好像就在眼前。

    珥笔,珥乃插之意,古代侍从之臣插笔于冠侧以备记事。王维《上张令公》一诗中首联云:“珥笔趋丹陛,垂璫上玉除。”

    用以形容张九龄上朝时的情景。在这里元好问是形容其恩师当时之容貌和身体健康之意。

    颈联则感叹时间过得飞快。不老的青山啊,你永远是那么地年轻!可我当年求学的地方业已物是人非了,可能那百年的棣花堂还默默地记述着当年发生的往事。

    尾联采用了一问一答的方式作结。泰和遗老乃指泰和年间(金章宗年号,1201~1209)求学时与恩师同辈的人已没有人在世了,想到这里怎能不使人伤感呢?甘棠:暗指棣花堂,当年恩师郝天挺父辈七兄弟同居,和睦友爱,植棣花于庭内,故名棣花堂。

    可喜的是恩师的学士以及后代今已成名,恩师在天有灵也当含笑九泉了。 第二首主要介绍了陵川当时的学风。

    即本文开头引用遗山在《郝先生墓志铭》一文中所讲的“迄今带经而锄者,四野相望,虽闾巷细民。亦能道古今,晓文理。”

    (时下陵川多饱学之士,如郝思温、刘昂霄、秦略等。他们与遗山交往亦深,皆有唱酬。

    史书有载。)首联和颔联均写当地的学习风气,无论是酒肆,还是民巷;无论是年长者,还是童稚,都能看到和听到学经、吟诗的情景。

    以棠棣、樱桃作比兴,寓意深长(原诗注:棠棣、樱桃皆指当时旧事)。言桃李丰盈,硕果缀满枝头。

    尾联提及今日的自己业已是满头白发,回想当初少年求学的情景怎不叫人感慨万千呢?。

    三、请教“宗侯”的意思黄庭坚诗:比邻有宗侯,治剧乃雍容摩手抚鳏寡 爱

    宗伯,中国古代官名。

    西周置,位次三公,为六卿之一,掌邦礼。《周礼》谓为春官,设大宗伯,卿一人,以小宗伯为副,所属有肆师、大司乐、大祝、大吏等官。

    辅佐天子掌管宗室之事,掌对天神祖先的祭礼,并掌宗庙中和宗族内各种礼仪。西周时称为大宗,《书·顾命》以大保、大史、大宗并列,大宗或称上宗,为相礼之官。

    《礼记·典礼》以大宗为天官六大之一。春秋时鲁国设有宗伯。

    《左传·文公二年》:“于是夏父弗忌为宗伯”。杜预注:“宗伯,掌宗庙昭穆之礼”。

    晋、宋、郑等国设有宗或宗人。后世以大宗伯为礼部尚书的别称。

    礼部侍郎称少宗伯。 “宗侯”不是古人常用的官名别称,指某位姓宗的地方官,侯,君侯,百里侯,在宋朝可指代知某县事、知某州事、知某府事、转运使等级别的地方官。

    也可能是宗伯的借代语,指某位现任或做过礼部尚书的官员。 “陵川宗侯制龙墨色香俱长。”

    意思是陵川侯制作的龙墨色、味都好。 ------------------ 补充回答: 宗、侯,自周正式定义为宗族和爵位(公、侯、伯、子、男五等,既有领地,也有实权,是某一区域地方的最高行政、军事长官)。

    但到了秦时,宗虽存在,侯等爵位却基本上都是一种荣誉,除了俸禄之外,就是个闲职了。到了唐代,更是闲职的代名词,除了生活充裕之外,无所事事。

    宗,是皇家宗室的人担任的闲职;侯,是武官担任的闲职。诗中的“宗侯”,皆是这一类闲职的统称。

    具体是指谁,基本上无从查考了。 黄庭坚此诗写于己未年,即1079年,34岁。

    黄庭坚22岁考中进士(即宋英宗治平四年(1067年)),历任官叶县尉、北京国子监教授、校书郎、著作佐郎、秘书丞、涪州别驾、黔州安置等职(涪州别驾、黔州安置,是被贬之后的职务,后死于贬所)。这些职务用现在的话来说,就是书记员或秘书,他觉得就是一种闲职,自认为怀才不遇,和“宗侯”没什么分别,故在路过太湖某僧寺时,得宗汝书句,并借酒(山蓣酒)步韵,寄托、抒发胸中郁闷。

    从诗中不难看出,黄庭坚还是非常同情民间疾苦的,也想在政治上有所作为,只可惜平时思想偏激,得罪了不少同僚,而且在佐郞和秘书丞的时候,以自己的意志编辑皇室历史,终于被弹劾而遭贬,此时已经五十岁了(宋哲宗赵煦绍圣初年,即1094年),先是贬于涪州,后又贬于黔州并死在那儿。 汤显祖此诗中的“宗侯”,纯粹是闲职人等的代名词。

    诗中的“美南洲”指的是今江西南昌的“百花洲”,是一处极富江南特色的游玩之地,自然聚集着诸多文人墨客和闲职人员,所以这里的“宗侯”只是泛指。不象黄庭坚是暗指自己。

    吴慧此诗写于十九岁左右,正是其意气风发之时,借“宗侯”自喻,许是想效仿“李白”之事,背个竹子做的小书箱遍览千山万水,却恰逢人民解放军解放大西南的号角。 段成式信中所提的陵川“宗侯”,也是指闲职人员,究竟是谁,我没查到,但肯定是“外放”到陵川的宗室人员或被夺去兵权的武官(隋唐时就已经是一种惯例了,到了中晚唐时更是司空见惯的作法)。

    而陵川不仅是中华文明的发源地之一,而且自古盛产煤炭和大理石。 我不知道山西煤是不是世界上最好的,但我知道是中国最好的,尤其是山西无烟煤,无可比拟。

    所以,陵川的“澄泥砚”是中国四大名砚之一。而所谓“墨”,就是黑土,就是把黑土磨成粉,拌上胶、香料等,制成块状。

    “陵川宗侯制龙墨色香俱长”,是说在陵川赋闲的“宗侯”所制的墨质,其颜色和香气都是最好的,这与陵川盛产“黑土”和“香料”有直接关系,再加上“宗侯”反正是无所事事,再加上自古的文明遗风,醉心于舞文弄墨也就是顺理成章的事了。 。

    四、描写邪魔的诗词

    恶魔主要是西方的概念吧,与天使相对。有地狱七魔王之说。

    中国古代主要是说鬼神。

    比如:神,天神引出万物者也。——《说文》

    以祀天神。——《周礼·大司乐》。注:“谓五帝及日月星辰也。”

    阳之精气曰神。——《大戴礼记·曾子天圆》

    操蛇之神闻之,惧其不已也,告之于帝。——《列子·汤问》

    神,聪明正直而壹者也。——《左传·庄公三十二年》

    神也者,妙万物而为言者也。——《易·说卦》

    百神受职焉。——《礼记·礼运》

    山陵川谷丘陵能出云为风雨,皆曰神。——《礼记·祭法》

    谷神不死。——《老子》。注:“五藏之神也。”

    圣而不可知之谓神。——《孟子》

    是故知鬼神之情状。——《易·系辞上》

    百神尔主矣。——《诗·大雅·卷阿》

    神,灵也。——《广韵》

    田祖有神。——《诗·小雅·大田》

    小信未孚,神弗福也。——《左传·庄公十年》

    故作不良计,勿复怨鬼神!——《古诗为焦仲卿妻作》

    则斯役之价值,直可惊天地,泣鬼神,与武昌革命之役并寿。——孙文《黄花冈七十二烈士事略·序》

    另外:屈原的诗歌中多是鬼神,比如《九歌》 这是楚文化区敬奉的鬼神。

    《贾生》-----李商隐 宣室求贤访逐臣,贾生才调更无伦。 悯恻夜半虚前席,不问苍生问鬼神。

    诗人李贺被称作“诗鬼”,其诗歌多鬼神,多看一下。

    【绿章封事(为吴道士夜醮作)】李贺

    青霓扣额呼宫神,鸿龙玉狗开天门。

    石榴花发满溪津,溪女洗花染白云。

    绿章封事谘元父,六街马蹄浩无主。

    虚空风气不清泠,短衣小冠作尘土。

    金家香巷千轮鸣,扬雄秋室无俗声。

    愿携汉戟招书鬼,休令恨骨填蒿里。

    【王浚墓下作】李贺

    人间无阿童,犹唱水中龙。

    白草侵烟死,秋梨绕地红。

    古书平黑石,袖剑断青铜。

    耕势鱼鳞起,坟科马鬣封。

    菊花垂湿露,棘径卧干蓬。

    松柏愁香涩,南原几夜风。

    【铜驼悲】李贺

    落魄三月罢,寻花去东家。

    谁作送春曲,洛岸悲铜驼。

    桥南多马客,北山饶古人。

    客饮杯中酒,驼悲千万春。

    生世莫徒劳,风吹盘上烛。

    厌见桃株笑,铜驼夜来哭。

    【巫山高】李贺

    碧丛丛,高插天,大江翻澜神曳烟。

    楚魂寻梦风飔然,晓风飞雨生苔钱。

    瑶姬一去一千年,丁香筇竹啼老猿。

    古祠近月蟾桂寒,椒花坠红湿云间。

    【公无出门】李贺

    天迷迷,地密密。

    熊虺食人魂,雪霜断人骨。

    嗾犬狺狺相索索,舐掌偏宜佩兰客。

    帝遣乘轩灾自息,玉星点剑黄金轭。

    我虽跨马不得还,历阳湖波大如山。

    毒虬相视振金环,狻猊猰貐吐馋涎。

    鲍焦一世披草眠,颜回廿九鬓毛斑。

    颜回非血衰,鲍焦不违天。

    天畏遭衔啮,所以致之然。

    分明犹惧公不信,公看呵壁书问天。

    【长平箭头歌】李贺

    漆灰骨末丹水沙,凄凄古血生铜花。

    白翎金簳雨中尽,直馀三脊残狼牙。

    我寻平原乘两马,驿东石田蒿坞下。

    风长日短星萧萧,黑旗云湿悬空夜。

    左魂右魄啼肌瘦,酪瓶倒尽将羊炙。

    虫栖雁病芦笋红,回风送客吹阴火。

    访古丸澜收断镞,折锋赤璺曾刲肉。

    南陌东城马上儿,劝我将金换簝竹。

    【神弦】李贺

    女巫浇酒云满空,玉炉炭火香冬冬。

    海神山鬼来座中,纸钱窸窣鸣旋风。

    相思木帖金舞鸾,攒蛾一啑重一弹。

    呼星召鬼歆杯盘,山魅食时人森寒。

    终南日色低平湾,神兮长在有无间。

    神嗔神喜师更颜,送神万骑还青山

    五、

    答案:1.B;2.C;3.A;4.C;解析:(1) 擢:提拔、提升。

    (2) 均是副词,“于是,就”之意。A.助词,译为“……的东西(心得体会)”,作句子的宾语;助词,所和动词结合,后面再有名词性结构,则所字结构起定语的作用。

    B.动词,写,写作;动词,担任。D.连词,表目的,用来;介词,把。

    (3) ②是说他搞学问的内容方面的;③是说元好问成为文坛领袖后,众人对他的敬仰和赞赏;⑥是别人的行为。 (4) “大都是针对国家多难,人民不幸,以抒发他的悲壮胸怀”指的是词曲,而不是诗。

    (5) 答案:(1)元好问成了文坛的一代领袖,各地的碑文、墓志铭之类的文字都来求他写作。 (2)当时,金国的那些实录都在顺天(今北京)张万户家里,元好问就对张万户作了说明,表示自己愿意撰写《金史》。

    参考译文: 元好问,字裕之。七岁便能作诗。

    十四岁那年,跟随陵川(今属山西)郝晋卿学习,他不学如何参加科举考试求取功名的那一套,而是深入研究经传和诸子百家,他刻苦学习了六年,成为博学而通达的饱学之士。接着,他下太行山,渡过黄河,外出游学,他写了《箕山》、《琴台》等诗,礼部赵秉文看到了这些诗,认为在近代没有这样优秀的作品。

    于是元好问的名声就震动了京师。 兴定五年(公元1221年)中进士,任内乡(今属河南)县令。

    正大年间,担任南阳(今属河南)县令。天兴(1232-1234)初年,提升为尚书省的属官,不久,又授为左司都事,转行尚书省左司员外郎。

    金朝灭亡后,元好问就没有再做官。 元好问写文章有明确的标准,各种体裁的文章都写得很好。

    他的诗构思奇特,风格劲健而决不雕琢镂刻,巧缛新丽而脱去浮靡绮丽。五言诗高洁古雅,沉郁悲壮。

    七言乐府不用古题,特别有新意。歌谣慷慨悲凉,带着幽州、并州人的一种豪侠之气。

    他所作的词曲,发扬新声,大都是针对国家多难,人民不幸,用来抒发个人的悲壮胸怀,一共有几百篇。战乱以后,一些故旧相继去世,元好问成了文坛的一代领袖,各地的碑文、墓志铭之类的文字都来求他写作。

    他所写的文章、诗歌有若干卷、《杜诗学》一卷、《东坡诗雅》三卷、《锦几》一卷、《诗文自警》十卷。 到了晚年,更加把著作作为自己的任务,他认为金立国以后,它的典章制度几乎可以和汉代、唐代相比,现在金国已经灭亡,赶快要把它的历史写下来,而这重大的任务,自己是当仁不让的。

    当时,金国的那些实录都在顺天(今北京)张万户家里,元好问就对张万户作了说明,表示自己愿意撰写《金史》,后来被乐夔所阻止而中止了。但是元好问说:“不能让一个朝代的事迹泯灭而不传下去。”

    因此就在自己家里建造了一座亭子,自己就在里面撰写金代的历史,因为不是政府交给他的写作任务,所以他把自己写的东西称为《野史》。凡是金代君臣们留下来的言论、事迹,元好问都认真进行采集,他把听到的一点一滴都用小的纸条、小的字体记录下来,一直到一百多万字。

    今天他所传下来的著作有《中州集》以及《壬辰杂编》若干卷,六十八岁那年去世。后来别人篡修的《金史》,大多是参照元好问的著作编写的。

    六、关于淇河文化的故事

    淇河发源于山西省陵川县棋子山,其源头峰峦叠嶂,峡谷幽深。据国家地质部门实测记载,形成于下奥陶纪,距今已有五亿年的历史。

    淇河是中国华北地区的一条河流,属于海河流域,卫河支流。淇河发源于山西省陵川县棋子山,向东流经河南辉县、林州、鹤壁市淇滨区、淇县及浚县,最后注入卫河。淇河总长161公里,流域面积2142平方公里。多年平均径流量3亿立方米。流域内峰峦竞秀,千岩万壑,景致优美,有北国漓江之称。 淇河是一条古老而美丽的河流。

    淇水汤汤,渐车帷裳。”“淇水悠悠,桧楫松舟。”我国第一部诗歌总集《诗经》里的这些诗句,生动地描写了淇河两岸美丽的风光。风光旖旎的淇河,自太行山深处奔涌而出,两岸千峰竞秀,万壑峥嵘,景色宜人,被誉为“北方漓江”。千百年来,勤劳勇敢的淇河儿女创造出的灿烂的古代文明,滋润了这片神奇的土地。淇河,不仅孕育了淇河儿女,也孕育、诞生了辉煌的]淇河文化。淇河,一条盛产诗歌的河流。这里原野广袤,水秀山峻,滋养了春秋战国至唐代无数文人雅士的心灵和情怀,留下了众多脍炙人口的诗词歌赋和文学作品。据考证,现存历代游览吟咏淇河的诗文有300多首。古代规模最大的诗集《全唐诗》中有咏淇诗歌近40首。而在《诗经》中,有39篇诗歌是直接描写淇河风光的。其中的《氓》是我国第一首叙事诗,诗中写到:“送子涉淇,至于顿丘”。这里的“淇”,说的就是淇河。我国文学史上除了长江、黄河,没有哪一条能像淇河这样的河流在那样的时代就如此被人垂青并颂咏。淇河的历史地位和曾有过的影响由此可略见一斑。部分诗句摘录。. 泉源在左,淇水在右。女子有行,远兄弟父母

    淇水在右,泉源在左。巧笑之瑳,佩玉之傩。

    淇水滺滺,桧楫松舟。驾言出游,以写我忧。

    《诗经·卫风·淇奥》

    瞻彼淇奥,绿竹猗猗。有匪君子,如切如磋,如琢如磨。

    瑟兮僩兮,赫兮咺兮,有匪君子,终不可谖兮!

    瞻彼淇奥,绿竹青青。有匪君子,充耳琇莹,会弁如星。

    瑟兮僩兮,赫兮咺兮,有匪君子,终不可谖兮!

    瞻彼淇奥,绿竹如箦。有匪君子,如金如锡,如圭如璧。

    宽兮绰兮,猗重较兮,善戏谑兮,不为虐兮!

    《南乡子》 佚名

    淇水千古流,一河诗赋唱九州。润泽阎浮八千里,忱酬!荫庇昆黄到永久。

    卫武修篁幽,六七贤圣居宸楼。神勇荆轲疏大义,风流!骄子荟萃写春秋。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