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首页>百科 > 百科
  • 零基础学诗词

    一、怎样写好诗词绝句(零基础学写诗)89

    绝句之名源于南北朝的文人联句。

    文人联句为各咏一事,联为一篇,止为绝句。绝句一词最早见于南朝徐陵主编的《玉台新咏》(《玉台新咏》是继《诗经》、《楚辞》之后中国古代的第三部诗歌总集。

    收录作品上至西汉、下迄南朝梁代。收诗769篇﹐共为10卷。)

    卷十.古绝句四首。后清代王士祯(zhēn)在《池北偶谈》中对绝句做了进一步的说明:“联句有各赋四句,分之自成绝句,合之乃为一篇。”

    到了唐代,绝句吸取了律诗格律,开始押平声韵、讲究平仄、间有对仗。当时唐人多称绝句为律诗,故有白居易《江上吟元八绝句》的“大江深处月明时,一夜吟君小律诗。”

    这里的“小律诗”指的就绝句。后人为区别二者,分称为律绝和律诗。

    另清朝钱良择在《唐音审体〃律诗七言绝句论》述:“绝句之体,五言、七言略同,唐人谓之小律诗。” 依绝句之名源,对于绝句的称谓一直以来,说法不一。

    主要有两种:第一种。称绝句为“截句”。

    认为绝句就是截取律诗四句,或截首尾二联,或截前二联或后二联,或是中间二联。此为元代后流行之说。

    清代思想家王夫之指出:“五言绝句自五言古诗来,七言绝句自歌行来。此二体本在律诗之前,律诗从此出,遂令充畅尔。”

    清代诗人、诗论家赵执信也指出:“两句为联,四句为绝,始于六朝,元非近体后人误以绝句为截律诗,故致多此一问。”由此可见,截句的说法,是一种形式主义的臆断,不足为信。

    第二种。“绝句”是从“五言短古,七言短歌”变化而来,唐人赋予它以声律,使它定型,就成绝句。

    绝句每首四句,通常有五言、七言两种,简称五绝、七绝。这种说法不够准确。

    唐人赋予声律定型的,应为律绝,此不能涵盖整个绝句。且绝句之称之诗早于唐前已有。

    所以,绝句之称谓,应是以五字或七字为句,以四句为篇的一种诗歌体裁。有古绝和律绝之分。

    古绝不依近体诗格律,且韵可押仄声亦可押平声;律绝需依近体诗格律,且韵必押平声。其特点可以用十六字来概括:篇幅短小、语言明了、题材平常、情意绵长。

    篇幅短小:如果我们把歌行比作电影,那么,绝句就是一个画面。如:凉州曲(唐代诗人王翰)葡萄美酒夜光杯,欲饮琵琶马上催。

    醉卧沙场君莫笑,古来征战几人回!这首诗把享饮美酒的欢愉与血战沙场的惨烈这一矛盾,臵于“欲饮”美酒,琵琶催饮的那一刻。渭城曲(唐代诗人王维)渭城朝雨浥轻尘,客舍青青柳色新。

    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这首诗是写友人元二出使安西,王维相送于客舍。

    这其中的一切过程诸如设宴饯行、对酒倾谈等等,都略过不写。而只选取别宴将散的场景来表达依恋之情。

    语言明了:就是诗的表达要明白,让人一看就懂。如:静夜思(唐代诗人李白)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

    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这首小诗,只是用了明了的叙述,就把远客思乡之情,写得意味深长。

    回乡偶书(唐代诗人贺知章)少小离家老大回,乡音无改鬓毛衰。儿童相见不相识,笑问客从何处来。

    全诗二十八个字中无一生僻字,没用一个典故,都是家常话。却寄寓着诗人久客异乡、缅怀故里的感怀。

    题材平常:就是题材要是常见的,带普遍性的,且很少用典。如:登鹳雀楼(唐代诗人王之涣)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

    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这首诗通过诗人登楼远望所见的平常景象,抒发了“登高才能望远”这样一个常见而深刻的道理。

    咏柳(唐代诗人贺知章)碧玉妆成一树高,万条垂下绿丝绦。不知细叶谁裁出,二月春风似剪刀。

    这首诗通过对常见的春柳描写,赞美了万物复苏、生机盎然的春天。绝句正是用这些最平常不过的景象和感受,来抒发诗人的情感,引起他人的共鸣。

    意味绵长:就是诗的韵味悠长,情意绵长,即所谓一唱三叹有余音。如:秋夜寄邱员外(唐代诗人韦应物)怀君属秋夜,散步咏凉天。

    空山松子落,幽人应未眠。这首诗虽淡淡着墨,却语浅情深,言简意长,使人感到韵味悠永,玩绎不尽。

    行军九日思长安故园(唐代诗人岑参)强欲登高处,无人送酒来。遥怜故园菊,应傍战场开。

    这首重阳诗,将节日思家与忧虑国事合在一起写,于朴素质实中包蕴无限情韵,耐人咀嚼寻味,余意深长。二、五绝的形成明代诗学家胡应麟在《诗薮》中提出:“五七言绝句,盖五言短古、七言短歌之变也。”

    其道出了绝句起源于古诗,特别是古之民歌的四句体。然秦时《长城谣》虽已具备了五言四句的形式,但其句句入韵,体非古绝;而汉魏乐府诗中的一部分五言四句歌谣,则是隔句用韵,体合古绝。

    如:“采葵莫伤根,伤根葵不生;结交莫羞贫,羞贫友不成。”所以,我们今天探求五言绝句的源头,大概只能是追溯到这里了。

    五言四句这种诗体,大量产生于南北朝。然以南朝为最多,仅以“子夜”为题的,就远超过百首。

    如:子夜歌夜长不得眠,明月何灼灼。想闻欢唤声,虚应空中诺。

    子夜四时歌渊冰厚三尺,素雪履千里。我心如松柏,君情复何似。

    子夜变歌人传欢负情,我自未尝见。三更出门去,始知子夜变。

    北朝的数量远不及南朝。艺术表现也较为朴拙。

    如:折杨柳枝歌门前一株枣,岁岁不知老。阿婆不嫁女,哪得孙儿抱。

    这种率直的写法,在南朝。

    二、如何学习语文

    1.如何学习语文: 不仅仅要背诵那些文学常识、课文,这只是个步骤,应该从更大的角度上学“大语文”。

    1)多读书:也不一定要看鲁迅、矛盾的小说,并不一定会有效果的。多读是建立在精读的基础上的。

    读文章时一定要注意它的内涵。整个高中期间,“我”都反复看课文上的文章,将精彩之处做上标记,写上自己的感受、思考。

    2)多练习协作,可以通过写日记的方法:不管是杂文、散文,还是小说,都可以写,写完了要反复修改,这样才能真正提高自己的写作能力。要多思考,学而不思则惘。

    3)多注意观察:会发现生活中有很多素材可以成为写作的素材。 4)语文的习题训练:并不是多多益善,做题是为了掌握思路、掌握方法 语文学习的过程是不断积累知识的过程,具体可归纳为“三步曲”(理解—识记—运用) 一理解: 语文学习固然要多看课外书籍,多读好文章,多看报纸,甚至标语、广告,古人所谓“处处留心皆学问”,要多频道、全天候地接收外来信息,但是有些同学因为对所学的东西一知半解,或者根本不理解,所以进中学默写小学学过的古诗“每逢佳节倍思亲”,“倍”会写成“备”、“被”,“渭城朝雨 轻尘”,“轻尘”会写成“清晨”,我想如果学生真正懂得这句诗的意思,是不会产生这种错误的。

    为什么现在的学生错别字特别多,而且稀奇古怪,不懂词义是主要原因。在语文教学过程中注意加强这方面的教学,无疑会收到好的效果。

    二识记: 在教学中发现学生前学后忘,学期刚开始教的内容到中途就忘却了,时过境迁就不再有什么印象了,分析原因主要是没有用心去读用心去记,除了在理解的基础上背颂外必要的还要做笔记,好记心不及烂笔头,眼过千遍不如手抄一遍。徐特立老师有一条重要的读书经验是“不动笔墨不读书”,我们现在要求学生课外阅读要写读书杂记,也正是出于这 一原因,这是积累知识的好办法。

    三运用: 俗话说“学以致用”,从某种意义上说,知识积累的多少和运用的好坏,都在作文中体现出来。现在学生中存在的问题是学归学,写归写,把学与写绝然分开,不会模仿名篇的构思布局,学了那么多优美的词语不会灵活地运用到自己的文章里去,文章内容空洞枯燥乏味。

    学与用是相辅相存的,常用可以达到巩固知识的目的,而学又为写提供了源头活水。 学语文难,难在需要你持之以恒地积累,难在必须遵循语文学习的规律,运用“理解、识记、运用”的方法,坚持多看、多思、多写,做生活的有心人,那么阅读和写作能力是会逐步提高的。

    个人经验是多看看文学作品,自然会有感觉的,这种东西不能急功近利,应该准备长期培养,我主要指的是阅读和作文,像应试教育试卷中的那些基础知识多读文学作品固然会有提高,但重点还是要多做题加强记忆~1.理解记忆法 要在初步理解的基础上背诵。理解得越深,越容易记忆。

    背诵课文要尽量运用意义记忆,既加强理解记忆。要反对不求甚解的死读书的学习方法。

    背诵一篇或一段文章时,首先要通读全文,弄清文章的主旨,然后了解文章的层次,来龙去脉,掌握文章的语言特点,抓住一些起关联作用的词语和句子,通过先分析、后综合,这样背诵起来就快得多了。背诵也要因文而法,如背诵议论文,可以从分析论点、论据、论证入手;背诵记叙文,可以从了解和掌握有关事实、记叙顺序入手。

    2.快速诵读法 背诵是在朗读和默读的基础上熟悉书面材料的结果。在初步理解文章后,要始而反复朗读,继而反复默读。

    只有熟读,才能加深理解,才能成诵。实验证明,持续性的缓慢阅读,不但费时费力,而且会使记忆信号中断;反之,读熟课文之后,逐步加快阅读速度,则可在大脑皮层形成连贯的信号刺激,从而强化记忆效果,提高背诵速度。

    3.提纲挈领法 古人云:“举一纲而万目张。”文章的“纲”便是文章的脉络,而文章的脉络又体现着作者的写作思路。

    所以,背诵课文时,一定要根据作者的写作思路和行文顺序顺藤摸瓜,由句到段,由段到篇,前勾后连,上递下接,环环紧扣,连绵不断。这样,不但背得快,而且记得牢。

    只要我们按照作者的写作思路和行文顺序边读边想,边想边背,背诵也就不太困难了。4.求同存异法 某些诗文具有“重章复唱”的特点,各章(段)字句大体相同,因此,我们在背熟第一章(段)后,只要找出其余各章(段)不同的字句并记住它们就可以了。

    5.关联词提示法 关联词不但能体现复句关系和句群关系,而且也能体现议论文的内在联系,有人说,关联词是议论文的语言轨迹。因此,及时把握关联词这个“语言轨迹”,对背诵议论文是有很大帮助的。

    例如,梁启超的《少年中国说》,文中有这么一段:“彼与此世界作别之日不远矣,而我少年乃新来而与世界为缘。使举国之少年而查为少年也,则吾中国为未来之国,其进步未可量也;使举国之少年而亦为老大也,则吾中国为过去之国,其澌亡可翘足而待也。

    故今日之责任,不在他人,而全在我少年。”这段文字中含关联词“……而……使……则……使……则……故……而……”其中第一句中的“而”连接两个分句,表并列关系;第二句中的“使……则……使……则”构成两对关。

    三、想学诗词 入门应该先学什么

    我觉得初学诗词,格律知识要懂一些,对于格律诗来说格律已成定式,可以从网上找这方面的只是来看,但要学填词,我觉得应该要有一本词谱。《白香词谱》挺好的。

    懂了一些格律方面的知识就可以看看一些诗词话(评),我很喜欢王国维的《人间词话》,很精辟。最近我在读一本吴小如的《诗词札从》,收获不小。要先学会分析诗词,了解诗词,欣赏诗词。

    要经常写一些诗词,但在写的同时要多看书,看诗词话(评)是一方面,同时还要看看古人的一些著名诗词,并去用学到的知识分析它,再看看名家的评说。

    我觉得除了看有关诗词方面的书外,还可以看一些有关美学方面的书籍,毕竟艺术是相通的,比如说美学基本原理中的对比与统一,节奏与韵律都很适合诗词。还可以读点音乐方面的书,节奏在诗词与音乐中都很重要,毕竟诗词与音乐原来是一家。

    其实我也是个初学者,不太懂诗词的。这是我的一些看法,希望对你有一些帮助。

    四、学诗词,读哪些书

    王力先生的《诗律浅说》,网上就可以找到下载的。

    基本都是关于诗词的格律的。《词林正韵》,告诉你每个韵部的同韵字。

    现在也有很多人用《中华新韵》了。这些都是比较基础的东西,格律韵律应该首先学一下,虽然一开始并不是说每个字都要按韵。

    我也喜欢这些,有空多交流。还有就是,我觉得多读诗词是必要的,所以唐诗宋词三百首也是必不可少的。

    但是由于生活年代的缘故,可能共同话题比较少,所以建议楼主多和当代的才子才女们交流,可以开一个博客。

    。我活跃在网易,认识很多诗词很棒的朋友。

    其实每个博客服务系统应该都有很多的。

    五、成年人如何从零开始学好古文和诗词

    欢迎加入我们古诗词爱好者的行列

    古时孩童的启蒙就是从千字文三字经甚至四书五经的死记硬背开始,看起来你并不喜欢。而且这也不适合一个成年人。

    没有基础的话我建议可以从三国演义、红楼梦这类的书看起。尤其红楼,一来这种书属于古代白话文,里面涉及的文言比较基础,有助于以后进一步理解古文,二来曹雪芹本人在诗歌上也有相当造诣,经典的如黛玉的葬花吟,香菱学诗等部分,置于情景之中的诗词总比单纯的诗更容易让你有触感。

    作为成年人,我们优于孩童的地方就在于阅历锻炼出的理解能力。在你能够通过作者经历和创作背景去更内在的理解一首诗词时,常见的唐诗宋词三百首之类的诗词选集就可以看了,没必要一首首得看,总有你喜欢的和不喜欢的,也会有现在不喜欢以后突然喜欢了的,(毕竟我们为的是爱好不是学术)先挑些喜欢的,背下来,一定要背,诗词也是有语感的。

    有了一定的诗词储备后,人间词话、沧浪诗话就可以买来看了,这里一般讲些对诗词的评价,创作理念风格什么的,到这里你基本就入门了

    最后就是,自己创作了,前面对诗歌的背诵就很重要了,所谓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做诗也会吟,个人觉得写诗不一定非要严格的按照律诗绝句的平仄格式来,只要后面韵脚压住,能看就好,自娱自乐嘛。但词的话还是要严格按照词牌的平仄来,这里推荐你买本百香词谱。……

    至于古文,有了一定的理解能力的话,就去买本古文观止吧。ps个人觉得滕王阁赋这种骈四六文极具美感

    六、学诗词,读哪些书

    王力先生的《诗律浅说》,网上就可以找到下载的。基本都是关于诗词的格律的。

    《词林正韵》,告诉你每个韵部的同韵字。现在也有很多人用《中华新韵》了。

    这些都是比较基础的东西,格律韵律应该首先学一下,虽然一开始并不是说每个字都要按韵。我也喜欢这些,有空多交流。

    还有就是,我觉得多读诗词是必要的,所以唐诗宋词三百首也是必不可少的。但是由于生活年代的缘故,可能共同话题比较少,所以建议楼主多和当代的才子才女们交流,可以开一个博客。。。我活跃在网易,认识很多诗词很棒的朋友。其实每个博客服务系统应该都有很多的。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