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首页>百科 > 百科
  • 不胜有诗词

    一、感悟人生高处不胜寒的诗句

    杂诗》 晋-陶渊明 盛年不重来,一日难再晨,及时当勉励,岁月不待人。

    《宴城东庄》 唐-宋之问 一年又过一年春,百岁曾无百岁人;能向花间几回醉,十钱沽酒莫辞贫。 《对酒》 唐-白居易 蜗牛角上争何事,石火光中度身;随富随贫且欢乐,不开口小是痴人。

    《慢兴》 唐-杜 甫 二月已破三月来,渐老逢春能几回;莫思身外无穷事,且尽生前有限杯。 《旅夜书怀》 唐-杜 甫 细草微风岸,桅樯独夜舟;星垂平野阔,月涌大江流; 名岂文章著,官应老病休;飘飘何所以?天地一沙欧。

    《题白学士茅屋》 唐-杜 甫 碧山学士焚银鱼,白马却走身岩居;古人已用三冬足,年少今开万卷余; 晴云满户团倾盖,秋水浮阶溜快渠;富贵必从勤苦得,男儿须读五车书。 《曲江对酒--之一》 唐-杜 甫 一片花飞减却春,风飘万点正愁人;且看欲尽花径眼,莫厌伤多酒如唇; 江上小堂巢翡翠,苑边高冢卧麒麟;细推物理须行乐,何用浮名绊此身。

    《曲江对酒--之二》 唐-杜 甫 朝回日日典春衣,每日江头尽醉归;酒债寻常行处有,人生七十古来稀; 穿花蝴蝶深深见,点水蜻蜓款款飞;传与风光共流转,暂时相常莫相违。 《别懂大》 唐-高 适 千里黄云白日熏,北风吹雁雨纷纷;莫愁前路无知己,天下何人不识君? 《把酒问月》 唐-李 白 青天有月来几时?我今停杯一问之;人攀明月不可得,月行却与人相随; 皎如飞镜临丹阔,绿烟灭尽清辉发;但见宵从海上来,宁知晓向云间没; 白兔捣药秋复春,今月曾经照古人。

    古人今人若流水,共看明月皆如此; 惟愿当歌对酒时,月光常照金樽里。 《横江词》 唐-李 白 横江馆前辈吏迎,向余东指海云生;郎今欲渡缘何事?如此风波不可行。

    《宛陵录-上堂开示颂》 唐-裴 休 尘劳迥脱事非常,紧把绳头做一场;不是一番寒澈骨,怎得梅花扑鼻香。 《有感》 唐-李商隐 中路因循我所长,古来才命两相妨;劝君莫强安蛇足,一盏妨醪不得尝。

    (醪:lao 浊酒) 《题破山寺后婵院》 唐-常 建 清晨入古寺,初日照高林;曲径通幽处,禅房花木深; 山光悦鸟性,潭影空人心;万籁此俱寂,惟闻钟磐音。 《神秀偈》 唐-神 秀 身是菩提树,心如明镜台;时时勤拂拭,勿使惹尘埃。

    《慧能偈》 唐-慧 能 菩提本无树,明镜亦非台;本来无一物,何处惹尘埃。 (偈:jie佛教徒的短言警句) 《戏赠陈应》 五代-陈后主 留人不留人?不留人也去;此处不留人,自有留人处。

    《壶歌》 宋-陆 游 长安市上醉春风,乱插繁花满帽红;看尽人间兴废事,不曾富贵不曾穷。 《排闷》 宋-陆游 西塞山前吹笛声,曲终已过洛阳城;君能洗尽世间念,何处楼台无月明? 《水调歌头》 宋-苏 轼 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

    不知天上宫阙,今昔是何年。我欲乘风归去,惟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

    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转朱阁,低绮户,照无眠,何事长向别时圆!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

    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东栏梨花》 宋-苏轼 梨花淡白柳深青,柳絮飞时花满城;惆怅东栏一枝雪,人生看得几清明。

    《东阳路旁蚕妇》 宋-翁 卷 两鬓椎风一面生,采桑桑上露沾身;相逢却道空辛苦,抽得丝来还别人。 《安乐窝中吟》 宋-邵 雍 安乐窝中三月期,老来才会借芳菲;自知一赏有分付,谁让黄金无子遗; 美酒饮散微醉后,好花看到半开时;这般意识难名状,只恐人间都未知。

    《过洞庭》: 张孝祥 洞庭青草,近中秋,更无一点风色。 玉鉴琼田三万顷,着我扁舟一叶。

    素月分辉,银河共影,表里俱澄澈。 怡然心会,妙处难与君说。

    应念岭表经年,孤光自照肝胆皆冰雪。 短发萧疏襟袖冷,稳泛沧溟空阔。

    尽挹西江,细斟北斗,万象为宾客。 扣舷独啸,不知今夕何夕。

    《观书有感》 宋-朱 熹 半亩方塘一鉴开,天光云影共徘徊;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 《双调夜行船-秋思》 元-马致远 百岁光阴一梦蝶, 重回往事堪嗟; 今日春来, 明朝花谢, 急罚盏夜阑灯灭。

    《嫦娥》 明-边 贡 月宫秋冷桂团栾,岁岁花开只自攀;共在人间说天上,不知天上忆人间。 《万空歌》 明-悟空和尚 天也空,地也空,人生渺渺在其中 。

    日也空,月也空,东升西坠为谁功 。 金也空,银也空,死后何曾在手中。

    妻也空,子也空,黄泉路上不相逢。 权也空,名也空,转眼荒郊土一封。

    二、高处不胜寒,是首什么诗句

    高处不胜寒出自苏轼的《水调歌头》。

    原文: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 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

    我欲乘风归去,又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 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 转朱阁,低绮户,照无眠。

    不应有恨,何事长向别时圆? 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 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赏析:此词是中秋望月怀人之作,表达了对胞弟苏辙的无限怀念。词人运用形象描绘手法,勾勒出一种皓月当空、亲人千里、孤高旷远的境界氛围,反衬自己遗世独立的意绪和往昔的大醉,作此篇,兼怀子由。”

    此词上片望月,既怀逸兴壮思,高接混茫,而又脚踏实地,自具雅量高致。一开始就提出一个问题:明月是从什么时候开始有的——“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

    把酒问天这一细节与屈原的《天问》和李白的《把酒问月》有相似之处。其问之痴迷、想之逸尘,确实是有一种类似的精、气、神贯注在里面。

    从创作动因上来说,屈原《天问》洋洋170余问的磅礴诗情,是在他被放逐后彷徨山泽、经历陵陆,在楚先王庙及公卿祠堂仰见“图画天地山川神灵”及“古贤圣怪物行事”后“呵而问之”的(王逸《楚辞章句·天问序》)。是情景触碰激荡的产物。

    李白的《把酒问月》诗自注是:“故人贾淳令予问之。”当也是即兴遣怀之作。

    苏轼此词正如小序中所言是中秋望月,欢饮达旦后的狂想之曲,亦属“伫兴之作”(王国维《人间词话》)。它们都有起得突兀、问得离奇的特点。

    从创作心理上来说,屈原在步入先王庙堂之前就已经是“嗟号昊旻,仰天叹息”(王逸《楚辞章句·天问序》),处于情感迷狂的精神状态,故呵问青天,“似痴非痴,愤极悲极”(胡浚源《楚辞新注求确》)。李白是“唯愿当歌对酒时,月光长照金樽里”(《把酒问月》),那种因失意怅惘的郁勃意绪,也是鼻息可闻的。

    苏轼此词作于丙辰年,时因反对王安石新法而自请外任密州。既有对朝廷政局的强烈关注,又有期望重返汴京的复杂心情,故时逢中秋,一饮而醉,意兴在阑珊中饶有律动。

    三人的创作心理实是脉络暗通的。下片怀人,即兼怀子由,由中秋的圆月联想到人间的离别,同时感念人生的离合无常。

    “转朱阁,低绮户,照无眠。”转和低都是指月亮的移动,暗示夜已深沉。

    月光转过朱红的楼阁,低低地穿过雕花的门窗,照到了房中迟迟未能入睡之人。这里既指自己怀念弟弟的深情,又可以泛指那些中秋佳节因不能与亲人团圆以至难以入眠的一切离人。

    “无眠”是泛指那些因为不能和亲人团圆而感到忧伤,以致不能入睡的人。月圆而人不能圆,这是多么遗憾的事啊!于是词人便无理地埋怨明月说:“不应有恨,何事长向别时圆?”明月您总不该有什么怨恨吧,为什么老是在人们离别的时候才圆呢?相形之下,更加重了离人的愁苦了。

    这是埋怨明月故意与人为难,给人增添忧愁,无理的语气进一步衬托出词人思念胞弟的手足深情,却又含蓄地表示了对于不幸的离人们的同情。接着,诗人把笔锋一转,说出了一番宽慰的话来为明月开开脱:“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

    人固然有悲欢离合,月也有阴晴圆缺。她有被乌云遮住的时候,有亏损残缺的时候,她也有她的遗憾,自古以来世上就难有十全十美的事。

    既然如此,又何必为暂时的离别而感到忧伤呢?词人毕竟是旷达的,他随即想到月亮也是无辜的。既然如此,又何必为暂时的离别而忧伤呢?这三句从人到月、从古到今做了高度的概括。

    从语气上,好像是代明月回答前面的提问;从结构上,又是推开一层,从人、月对立过渡到人、月融合。为月亮开脱,实质上还是为了强调对人事的达观,同时寄托对未来的希望。

    因为,月有圆时,人也有相聚之时。很有哲理意味。

    词的最后说:“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婵娟”是美好的样子,这里指嫦娥,也就是代指明月。

    “共婵娟”就是共明月的意思,典故出自南朝谢庄的《月赋》:“隔千里兮共明月。”既然人间的离别是难免的,那么只要亲人长久健在,即使远隔千里也还可以通过普照世界的明月把两地联系起来,把彼此的心沟通在一起。

    “但愿人长久”,是要突破时间的局限;“千里共婵娟”,是要打通空间的阻隔。让对于明月的共同的爱把彼此分离的人结合在一起。

    古人有“神交”的说法,要好的朋友天各一方,不能见面,却能以精神相通。“千里共婵娟”也可以说是一种神交了!这两句并非一般的自慰和共勉,而是表现了作者处理时间、空间以及人生这样一些重大问题所持的态度,充分显示出词人精神境界的丰富博大。

    王勃有两句诗:“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意味深长,传为佳句,与“千里共婵娟”有异曲同工之妙。

    另外,张九龄的《望月怀远》说:“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许浑的《秋霁寄远》说:“唯应待明月,千里与君同。”

    都可以互相参看。但愿人人年年平安,相隔千里也能共享着美好的月光,表达了作者的祝福和对亲人的思念,表现了作者旷达的态度和乐观的精神。

    苏轼就是把前人的诗意化解到自己的作品中,熔铸成一种普遍性的情感。正如词前小序所说,这首词表达了对弟弟苏辙(字子由)的怀念之情,但并不限于。

    三、写美不胜收的诗句

    《速写冬天》: 遥遥雪在路上 徘徊徜徉 夹裹雾松锐气之锋芒 劲松傲立纹丝不动 静静 盘若雪峰 远山 绝壁红梅 披挂 白色天鹅绒兜蓬 迷醉江山 诗中的韵律、节奏均颇似古代的词,含蓄而不晦涩,秀中有骨,轻柔而不软弱。

    “遥遥雪在路上”的“遥遥”、“夹裹雾松锐气之锋芒”的“之”,“盘若雪峰”的“若”,都深深地带有古典语词的特征,诗人把它们融入了现代诗的形式之中,其美不胜收。而在这富有古典韵味的诗句之外,是一幅幅更富古典情韵的画卷,《速写冬天》的前两节仿佛在工笔勾勒一幅“大雪压青松,青松挺且直”的雪中青松图,后一节则描摹了“梅花香自苦寒来”的生动情景,真正如王维所言的“诗中有画,画中有诗”。

    馨怡轻舞注重古典传统但并不抛弃“现代”,她追求着现代格律诗的建筑美。她的诗歌创作没有受缚于古典诗词格律的窠臼与限制,诗句的形式自由活泼,符合现代诗建筑美的要求。

    所谓建筑美,乃徐志摩提出的诗学理念,主张现代自由体诗歌要在形式排列上使原本单一、平面、散漫的语言符号成为多维、立体、整体的情感符号,产生强烈的视觉效果。如《水的模样》: 大地趟过 你忧郁的影子 一滴露珠悬浮起 欲滴还羞的梦香 月儿悄悄 弯过你的眉梢 把一颗柔软的心事 揣想 翻来覆去掏出鱼肚白 清晨有甜润的歌声 飘来飘去 如水的秋波脉脉 缱绻缠绵丝丝缕缕 月洗铅华 坐断黄昏 雨 是你内心深处的 暗伤 诗句参差错落,长短有致,“欲滴还羞的梦香”流淌着辛弃疾“欲说还休”的古诗词影子,而整个诗却在现代的建筑美中构筑着非凡的诗性魅力。

    馨怡轻舞诗歌的古典美其次表现在古典意境与现代情愫的契合。馨怡轻舞常常在诗中化用一些古文、成语、古典诗歌的诗句及其意韵,营造一种古典美的意境,使其典雅蕴藉。

    如《忧伤》中“斜风细雨/刮洗不净你满目尘沙/血染一指禅雪/荡涤一世尘埃污垢”,化用了张志和《渔歌子》中的“斜风细雨不须归”,把《忧伤》中的忧伤顿时拉得很远很淡,却又如此切近,一种淡淡的忧伤刹那袭击你的心坎。 而意象在意境的构建中是最大的载体,馨怡轻舞把它作为现代情愫的寄托,又作为古典意境的呈现装置。

    轻舞非常喜欢用“琴”这个意象,“琴”本身带有浓厚的古典韵味,因而它在诗中的频繁出现使得其诗的古典意韵不言而喻,如“十个手指的青苗/弹跳飞跑/黑白阶梯奏响琴弦传感玄妙”“悠扬的琴声如接力/急奔八月高阳普照的枝头”(《终于……》)“细雨的琴弦/在风的鬃毛上轻颤”(《心雨》)等等。馨怡轻舞的诗歌意象总是充盈着浓厚的传统文化气息,同时有旧诗词的氛围,泛溢着古典美,如笛声、蝉鸣、细雨、风、心雨、月等等意象,均为古典诗词积淀甚久的意象,这些意象在诗中的呈现,使轻舞的诗如架构起一座通向古典的桥梁,源源传输过来的是古典意境难以言说的美。

    这种意境美真可谓“玲珑透彻,不可凑泊,如空中之音、相中之色、水中之月、镜中之象,言有尽而意无穷。”[2]馨怡轻舞的《水的模样》、《忧伤》、《缔结一池花好月圆》、《满目幽蓝》等诗歌都不乏这种美。

    馨怡轻舞诗歌的古典美还表现在她善于把古典心境与现代体验交融于一体。正如她文静的性格一样,她有一种虚静的创作心境。

    虚静,是指诗人排除外界事物的干扰与内心杂念的纠缠,专心致志地投入创作的虚空、宁静的心理状态。虚静的理念来自荀子的“虚一而静”,是审美心理和创作心理的共同追求。

    馨怡轻舞其实在很大程度上已经无意识地做到了这一点。在一次QQ聊天中,她说到她不会有那种被创作激情冲击而无法入睡或是深夜起来创作的感受,她一般是凝神静想,慢慢地在比较平和宁静的状态中体验生活和情感然后进行创作,诗句,就像小溪流的流水一般静静地淌过心灵的诗门,再默默地沿着笔尖流泻出来。

    其实这是一种很奇妙的创作状态,对于诗人来说,激情固然重要,但宁静的心态更适合一些古典诗句流淌出来。这其实是很多诗人们追求的一种状态。

    德国存在主义哲学家海德格尔曾说过:“在诗中,人进入一种静息状态,但并不是思维毫无活动,而是处于人的各种潜能和谐运动的那样一种无限的状态。”[3]宗白华也曾指出:“艺术心灵的诞生,在人生忘我的一刹那,即美学上所谓‘静照’。

    静照的起点在于空诸一切,心无挂碍,和世务暂时绝缘。这时一点觉心,静观万象,万象如在镜中,光明莹洁,而各得其所,呈现着它们各自的充实的、内在的、自由的生命,所谓万物静观皆自得。

    这自得的、自由的各个生命在静默里吐露光辉。”[4]海德格尔的“静息状态”,宗白华的“静照”,即我们说的虚静心态。

    我们读馨怡轻舞的诗时无形中都受到影响,就像从喧闹的都市中走进一间古静的寺庙,内心的喧嚣都被净化,心在诗句间得到洗涤,惟剩一片纯净和恬然。如她的《心雨》: 细雨的琴弦 在风的鬃毛上轻颤 丝缕如绸 飘逸 似紫雾青烟 漫过遥远 沙漠漾来笛声一曲 娓娓火焰愉悦地心跳 是谁轻言呵护如蜜 暖意的手 撩绕欲念的脆弱 倾斜一片水域爱的心雨 如果没有一片宁静平和的心境,没有一种虚静的心态,就不可能写出如此超尘脱俗细腻婉转的语词来,整首诗笼罩着一种如绸似紫雾般飘逸。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