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首页>百科 > 百科
  • 林黛玉的诗词赏析

    一、红楼梦中描写林黛玉诗词及鉴赏

    两弯似蹙非蹙罥烟眉,一双似喜非喜含情目。

    态生两靥之愁,娇袭一身之病。泪光点点,娇喘微微。

    闲静时如姣花照水,行动处似弱柳扶风。心较比干多一窍,病如西子胜三分。

    作者在这里通过文学的传统意象,以大写意的手法,对黛玉弱不禁风的娇态美作了极其生动的描绘。也为宝黛爱情的悲剧作了铺垫。

    点睛之笔:。“心较比干多一窍”之妙,不仅在于传神地赞美了黛玉的聪明绝顶,同时也隐隐流露出对黛玉的小心眼和多愁善感的担忧。

    “病如西子胜三分”既不着一字地赞美了黛玉容貌的美好,远远胜过“闭月羞花,沉鱼落雁”之俗套,又点明了黛玉体弱多病的特点。------------------出自第三回宝黛初会。

    二、红楼梦诗词

    林黛玉诗 半卷湘帘半掩门,碾冰为土玉为盆。

    偷来梨蕊三分白,借得梅花一缕魂。 月窟仙人缝缟抉,秋闺怨女拭啼痕。

    娇羞默默同谁诉,倦倚西风夜已昏。 黛玉(潇湘妃子) 咏菊 无赖诗魔昏晓侵,绕篱欹石自沉音。

    毫端蕴秀临霜写,口角噙香对月吟。 满纸自怜题素怨,片言谁解诉秋心。

    一从陶令平章后,千古高风说到今。 黛玉(潇湘妃子) 问菊 欲讯秋情众莫知,喃喃负手叩东篱: 孤标傲世俗谁隐,一样花开为底迟? 圃露庭霜何寂寞,鸿归蛩病可相思? 休言举世无谈者,解语何妨话片时? 黛玉(潇湘妃子) 菊梦 篱畔秋酣一觉清,和云伴月不分明。

    登仙非慕庄生蝶,忆旧还寻陶令盟。 睡去依依随雁断,惊回故故恼蛩鸣。

    醒时幽怨同谁诉,衰草寒烟无限情。 林黛玉 世外仙源匾额 名园筑何处,仙境别红尘。

    借得山川秀,添来景物新。 香融金谷酒,花媚玉堂人。

    何幸邀恩宠,宫车过往频。 黛玉代题 杏帘在望 杏帘招客饮,在望有山庄。

    菱荇鹅儿水,桑榆燕子梁。 一畦春韭绿,十里稻花香。

    盛世无饥馁,何须耕织忙。 黛玉 题宝玉续庄子文后 无端弄笔是何人? 作践南华>。

    不悔自己无见识, 却将丑语怪他人! 黛玉哭花阴 花魂默默无情绪, 鸟梦痴痴何处惊。 哭花阴诗 颦儿才貌世应希, 独抱幽芳出绣闺, 呜咽一声犹未了, 落花满地鸟惊飞。

    林黛玉 题帕三绝 其一 眼空蓄泪泪空垂,暗洒闲抛却为谁? 尺幅鲛あ劳解赠叫人焉得不伤悲! 其二 抛珠滚玉只偷潸镇日无心镇日闲, 枕上袖边难拂拭,任他点点与斑斑。 其三 彩线难收面上珠,湘江旧迹已模糊, 窗前亦有千竿竹,不识香痕渍也无? 琴曲四章-------------林黛玉 风萧萧兮秋气深, 美人千里兮独沉吟. 望故乡兮何处, 倚栏杆兮涕沾襟. 山迢迢兮水长, 照轩窗兮明月光. 耿耿不寐兮银河渺茫, 罗衫怯怯兮风露凉. 子之遭兮不自由, 予之遇兮多烦忧. 之子与我兮心焉相投, 思古人兮俾无尤. 人生斯世兮如轻尘, 天上人间兮感夙因. 感夙因兮不可辍, 素心如何天上月. 林黛玉葬花辞 花谢花飞花满天,红消香断有谁怜? 游丝软系飘春树,落絮轻沾扑绣帘。

    闺中女儿惜春暮,愁绪满怀无释处。 手把花锄出绣闺,忍踏落花来复去? 柳丝榆英自芳菲,不管桃飘与李飞。

    桃李明年能再发,明年闺中知有谁? 三月香巢初垒成,梁间燕子太无情。 明年花发虽可啄,却不道人去梁空巢也倾。

    一年三百六十日,风刀霜剑严相逼。 明媚鲜研能几时,一朝飘泊难寻觅。

    花开易见落难寻,阶前愁杀葬花人。 独倚花锄泪暗洒,洒上空枝见血痕。

    杜鹃无语正黄昏,荷锄归去掩重门。 青灯照壁入初睡,冷雨敲窗被未温。

    怪依底事倍伤神,半为怜春半恼春: 怜春忽至恼忽去,至又无言去不闻。 昨宵庭外悲歌发,知是花魂与鸟魂? 花魂鸟魂总难留,鸟自无言花自羞。

    愿依胁下生双翼,随花飞到天尽头。 天尽头,何处有香丘? 未若锦囊收艳骨,一杯净土掩风流。

    质本洁来还洁去,强于污淖陷渠沟。 尔今死去依收葬,未卜依身何日丧? 依今葬花人笑痴,他年葬依知是谁? 试看春残花渐落,便是红颜老死时。

    一朝春尽红颜老,花落人亡两不 林黛玉诗 半卷湘帘半掩门,碾冰为土玉为盆。 偷来梨蕊三分白,借得梅花一缕魂。

    月窟仙人缝缟抉,秋闺怨女拭啼痕。 娇羞默默同谁诉,倦倚西风夜已昏。

    黛玉(潇湘妃子) 咏菊 无赖诗魔昏晓侵,绕篱欹石自沉音。 毫端蕴秀临霜写,口角噙香对月吟。

    满纸自怜题素怨,片言谁解诉秋心。 一从陶令平章后,千古高风说到今 黛玉(潇湘妃子) 问菊 欲讯秋情众莫知,喃喃负手叩东篱: 孤标傲世俗谁隐,一样花开为底迟? 圃露庭霜何寂寞,鸿归蛩病可相思? 休言举世无谈者,解语何妨话片时? 黛玉(潇湘妃子) 菊梦 篱畔秋酣一觉清,和云伴月不分明。

    登仙非慕庄生蝶,忆旧还寻陶令盟。 睡去依依随雁断,惊回故故恼蛩鸣。

    醒时幽怨同谁诉,衰草寒烟无限情。 秋窗风雨夕 秋花惨淡秋草黄,耿耿秋灯秋夜长。

    已觉秋窗秋不尽,那堪风雨助凄凉。 助秋风雨来何速,惊破秋窗秋梦绿。

    抱得秋情不忍眠,自问秋屏移泪烛。 泪烛摇摇爇短檠,牵愁照恨动离情。

    谁家秋院无风人,何处秋窗无雨声? 罗衾不耐秋风力,残漏声催秋雨急。 连宵脉脉复飕飕,灯前似伴离人泣。

    寒烟小院转萧条,疏竹虚窗时滴沥。 不知风雨几时休,已教泪洒窗纱湿。

    林黛玉:唐多令 粉堕百花洲,香残燕子楼。一团团逐队成毯。

    飘泊 亦如人命薄,空缱绻,说风流。 草木也知愁,韶华竟白头。

    叹今生谁舍谁收?嫁与 东风春不管,凭尔去,忍淹留! 题帕 眼空蓄泪泪空垂 暗洒闲抛更向谁 尺幅鲛绡劳惠赠 为君那得不伤悲 抛珠滚玉只偷潸 镇日无心镇日闲 枕上袖边难拂拭 任他点点与斑斑 彩线难收面上珠 湘江旧迹已模糊 窗前亦有千竿竹 不识香痕渍也无。

    三、如何赏析林黛玉的咏白海棠

    《咏白海棠》 林黛玉 半卷湘帘半掩门 碾冰为土玉为盆 偷来梨蕊三分白 借得梅花一缕魂 月窟仙人缝缟袂 秋闺怨女试啼痕 娇羞默默同谁诉 倦倚西风夜已昏 林黛玉,是心细如发,内心极度敏感的一个少女.从进贾府伊始,其行为举止莫不小心翼翼,深恐有失礼仪,从而被贾府的人小瞧.基于这种心理,她平素以清高的外衣来掩饰自己那颗寄人篱下无依无靠的心.林黛玉的性格形成,我认为和她所处的成长环境有很大关系,在贾府之中,勾心斗角,关系复杂(曹先生原著是这么说的:“花柳繁华地,温柔宝贵乡”的大观园在她的眼里却是“一年三百六十日,风霜刀剑严相逼”的场所),所以她必须保护自己,林黛玉不像薛宝钗,在贾府又有亲人照顾,且出身名门,所以与外界少接触也许是林黛玉唯一能够躲避纷争的做法,更何况以她的身份,又能如何与人争长论短(原著中有一段送花的情节,最后两支是宝玉送与了黛玉的,她因此说:“别人挑剩下的,反倒送与了我”反映了林的性格,明知无法争长论短,却气苦无依.第七回)林黛玉的人际关系不如薛宝钗原由如此.林黛玉的性格从她写的诗中也可反映出来.半卷湘帘半掩门 碾冰为土玉为盆 遮遮掩掩恰似娇羞无限,半遮半掩又如其人,让人如觉雾里看花;冰土为盆,虽高雅脱俗,却让人读来有无人间烟火的味道,以白海棠一株小花,却让她抬得如此之高,有自抬身价之嫌,又有自命清高,不凡之意.偷来梨蕊三分白 借得梅花一缕魂 此句妙在两个字上:偷和借.由此两字可以看出,林黛玉绝非薛宝钗那样的大家闺秀,实乃小家碧玉.这两个字虽用得绝妙,却显得太寒酸了!实非大户人家子女的手笔,也从侧面反映出她在贾府的吃穿用度方面可能不宽裕.月窟仙人缝缟袂 秋闺怨女试啼痕 把白海棠的形象喻作嫦娥,倒是一个不差的拟人修辞,但差在缝缟袂.为什么这么说呢?文人笔底的文字一般反映的都是自己的行为和思想,林黛玉之所以写得出这样的诗句,势必自己亲身经历过.同时嫦娥的似人修辞,却可以看出林黛玉可能常常孤单一个人以这样的方式解闷,打发时光.下句写“秋闺怨女”则更悲苦.人都形容少女闺房为“春闺”,而“秋闺”则说明此房中的女子则已经成为大龄青年矣,能不成为“怨女”吗?能不哭吗?此二句虽写出白海棠惹人怜爱的形象,实则写的是自己要人疼惜的心理.娇羞默默同谁诉 倦倚西风夜已昏 是啊!自己的心事又有谁知道呢?没人能理解我啊!累了,倦了的时候,伴着西风,等着黎明(夜已昏,用词相反,实则是写天已亮了) 曹先生乃中国文学史上空前绝后的一大奇人,吾不敢妄加评论.但他从人物角度出发的诗作实乃奇观,深感佩服!引篇解析乃是我个人片面之词,供自己闲暇品尝之!。

    四、红楼梦中描写林黛玉诗词及鉴赏

    两弯似蹙非蹙罥烟眉,一双似喜非喜含情目。

    态生两靥之愁,娇袭一身之病。

    泪光点点,娇喘微微。

    闲静时如姣花照水,行动处似弱柳扶风。

    心较比干多一窍,病如西子胜三分。

    作者在这里通过文学的传统意象,以大写意的手法,对黛玉弱不禁风的娇态美作了极其生动的描绘。也为宝黛爱情的悲剧作了铺垫。

    点睛之笔:。“心较比干多一窍”之妙,不仅在于传神地赞美了黛玉的聪明绝顶,同时也隐隐流露出对黛玉的小心眼和多愁善感的担忧。“病如西子胜三分”既不着一字地赞美了黛玉容貌的美好,远远胜过“闭月羞花,沉鱼落雁”之俗套,又点明了黛玉体弱多病的特点。

    ------------------出自第三回宝黛初会

    五、林黛玉所有诗词赏析

    《红楼梦》——林黛玉: 1、咏菊 无赖诗魔昏晓侵,绕篱欹石自沉音。

    毫端蕴秀临霜写,口齿噙香对月吟。 满纸自怜题素怨,片言谁解诉秋心?一从陶令评章后,千古高风说到今。

    白话译文: 无法摆脱的诗情从早到晚把我纠缠,或绕着篱笆漫步或停下来倚着石头独自沉思吟诵。笔尖上积聚着灵秀,面对着霜寒把秋菊描写,口齿闯含着菊花的芳香,仰对明月把菊花吟咏。

    满纸上写的都是平日自我怜惜的哀怨,谁又能透过片言只语了解我的愁思。菊花自从经过陶渊明的品评后,高尚的品格一直被人称道。

    2、杏帘在望 杏帘招客饮,在望有山庄。菱荇鹅儿水,桑榆燕子梁。

    一畦春韭绿,十里稻花香。盛世无饥馁,何须耕织忙。

    白话译文: 黄色的酒旗招引着客人前来酣饮,远远望去但见隐隐约约的山庄。菱叶荇菜间嬉戏着天真的鹅儿,桑林榆树里穿梭着垒巢的飞燕。

    一畦畦韭菜在春风中长得翠绿,一片片稻田散溢着花粉的清香。开明盛世再也没有饥荒和冻馁,又何必为耕织整日里匆匆忙忙! 3、秋窗风雨夕 秋花惨淡秋草黄,耿耿秋灯秋夜长。

    已觉秋窗秋不尽,那堪风雨助凄凉! 助秋风雨来何速?惊破秋窗秋梦绿。抱得秋情不忍眠,自向秋屏移泪烛。

    泪烛摇摇爇短檠,牵愁照恨动离情。谁家秋院无风入?何处秋窗无雨声? 罗衾不奈秋风力,残漏声催秋雨急。

    连宵霢霢复飕飕,灯前似伴离人泣。 寒烟小院转萧条,疏竹虚窗时滴沥。

    不知风雨几时休,已教泪洒窗纱湿。 白话译文: 秋天花草凋零,微明的灯光使秋夜显得更加漫长。

    已经觉得窗外是无尽的秋色,哪能忍受秋日的风雨使秋天更加凄凉。秋天的风雨来的何其迅速,惊破了梦中的绿色。

    怀着秋日的感伤无法入眠,向着屏风移动流泪的蜡烛。晃动的烛焰点燃了短柄的灯台,牵动了愁怨和离别的情绪。

    谁家的庭院没有秋风侵入,那里秋日的窗外没有雨声?丝绸的被子无法抵挡秋风的力量,秋夜将尽的更漏声催来更急的雨声。整夜连绵的秋雨,就像陪伴着即将离别的人哭泣。

    庭院在秋日雨雾笼罩下更加萧条,窗前稀疏的竹叶上时有水珠滴落。不知风雨何时才能停止,泪已经打湿了窗纱。

    4、问菊 欲讯秋情众莫知,喃喃负手叩东篱。孤标傲世偕谁隐,一样花开为底迟? 圃露庭霜何寂寞,鸿归蛩病可相思?休言举世无谈者,解语何妨话片时。

    白话译文: 想要打问秋天的消息却没有人知晓,我只好背着手轻声地询问东篱:你的品格如此孤高傲世,又有谁能够和你一同隐居,同样都是花而你为什么又开放得这么晚?落满霜露的庭院和园圃多么寂寞,鸿雁南飞蟋蟀低吟你是否相思。且不要说整个世间没有能够和你谈论的人,你如果懂得人的话语不妨和我小叙片刻。

    5、菊梦 篱畔秋酣一觉清,和云伴月不分明。登仙非慕庄生蝶,忆旧还寻陶令盟。

    睡去依依随雁断,惊回故故恼蛩鸣。醒时幽怨同谁诉,衰草寒烟无限情。

    白话译文: 东篱的菊花下,酣梦一觉方醒,只觉得天上的云与月混在一起,还看不分明。如此花下飘飘欲仙的酣眠,不是为了追寻庄子梦蝶的感觉,只是为回忆陶渊明爱菊、赏菊的风雅。

    睡去以后,心思随着南归的大雁远去,美梦却被蟋蟀的鸣叫声每每惊醒。醒来以后,我的幽怨还能找谁去诉说?只有把无限的情思寄托于衰草寒烟。

    扩展资料: 林十六岁,十月,宝黛参禅,贾宝玉吐露心声,誓不变心。十一月,怡红院海棠反季节开花,通灵宝玉丢失。

    林黛玉一面暗自庆幸金玉姻缘或许可破,一面又担心贾宝玉吉凶,因而喜忧参半,辗转难寐。十二月十九日,元春薨逝。

    林十七岁,正月,王子腾在离京二百多里的地方被药死,贾府一个月内连失两大靠山。加之贾宝玉疯癫,贾政放了江西粮道,赴任在即,贾府不得不加紧筹办贾宝玉婚事。

    二月初二,贾母为了给贾宝玉冲喜,又想到金玉之说,遂与贾政议定贾宝玉、薛宝钗婚事。 同时,为了蒙混贾宝玉,凤姐向贾母、王夫人献掉包计。

    初四,金玉婚事意外被傻大姐泄密,林黛玉急痛攻心,去贾母院见贾宝玉,二人最后一次参禅。林黛玉问:“宝玉,你为什么病了?”贾宝玉笑道:“我为林姑娘病了。”

    十一日,林黛玉焚稿。十二日,即林黛玉生日当天,贾宝玉、薛宝钗大婚 ,林黛玉泪尽而逝。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林黛玉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菊梦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问菊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秋窗风雨夕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杏帘在望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咏菊。

    六、关于林黛玉的诗词的解析

    花谢花飞花满天,红消香断有谁怜? 游丝软系飘春树,落絮轻沾扑绣帘。

    闺中女儿惜春暮,愁绪满怀无释处.手把花锄出绣闺,忍踏落花来复去?柳丝榆英自芳菲,不管桃飘与李飞。桃李明年能再发,明年闺中知有谁?三月香巢初垒成,梁间燕子太无情。

    明年花发虽可啄,却不道人去梁空巢也倾。一年三百六十日,风刀霜剑严相逼。

    明媚鲜研能几时,一朝飘泊难寻觅。花开易见落难寻,阶前愁杀葬花人。

    独倚花锄泪暗洒,洒上空枝见血痕。杜鹃无语正黄昏,荷锄归去掩重门.青灯照壁入初睡,冷雨敲窗被未温。

    怪依底事倍伤神,半为怜春半恼春:怜春忽至恼忽去,至又无言去不闻。昨宵庭外悲歌发,知是花魂与鸟魂?花魂鸟魂总难留,鸟自无言花自羞。

    愿依胁下生双翼,随花飞到天尽头。天尽头, 何处有香丘?未若锦囊收艳骨,一杯净土掩风流。

    质本洁来还洁去,强于污淖陷渠沟。尔今死去依收葬,未卜依身何日丧?依今葬花人笑痴,他年葬依知是谁?试看春残花渐落,便是红颜老死时。

    一朝春尽红颜老,花落人亡两不知! 【诗词鉴赏】 《葬花吟》是林黛玉感叹身世遭遇的全部哀音的代表,也是作者曹雪芹借以塑造这一艺术形象,表现其性格特性的重要作品。它和《芙蓉女儿诔》一样,是作者出力摹写的文字。

    这首风格上仿效初唐体的歌行,在抒情上淋漓尽致,艺术上是很成功的。 这首诗并非一味哀伤凄恻,其中仍然有着一种抑塞不平之气。

    “柳丝榆荚自芳菲,不管桃飘与李飞”,就寄有对世态炎凉、人情冷暖的愤懑;“一年三百六十日,风刀霜剑严相逼”岂不是对长期迫害着她的冷酷无情的现实的控诉?“愿奴胁下生双翼,随花飞到天尽头。天尽头,何处有香丘?未若锦囊收艳骨,一杯净土掩风流。

    质本洁来还洁去,强于污淖陷渠沟。”则是在幻想自由幸福而不可得时,所表现出来的那种不愿受辱被污、不甘低头屈服的孤傲不阿的性格。

    这些,才是它的思想价值之所在。 这曾诗的另一价值在于它为我们提供了探索曹雪芹笔下的宝黛悲剧的重要线索。

    甲戌本有批语说:“余读《葬花吟》至再,至三四,其凄楚憾慨,令人身世两忘,举笔再四,不能下批。有客日:‘先生身非宝主,何能下笔?”即字字双圈,批词通仙,料难遂颦儿之意,俟看玉兄之后文再批。

    ’噫唏!阻余者想亦《石头记》来的,散停笔以待。”值得注意的是批语指出:没有看过“玉兄之后文”是无从对此诗加批的;批书人“停笔以待”的也正是与此诗有关的“后文”。

    所谓“后文”毫无疑问的当然是指后半部佚稿冲写黛玉之死的文字。如果这首诗中仅仅一般地以落花象征红颜薄命,那也用不着非待后文不可;只有诗中所写非泛泛之言,而大都与后来黛玉之死情节声切相关时,才有必要强调指出,在看过后面文字以后,应回头来再重新加深对此诗的理解。

    由此可见,《葬花吟》实际上就是林黛玉自作的诗谶。这一点,我们从作者的同时人、极可能是其友人的明义《题红楼梦》绝句中得到了证明。

    诗曰;伤心一首葬花词,似谶成真自不如。安得返魂香一缕,起卿沉痼续红丝?“似谶成真”,这是只有知道了作者所写黛玉之死的情节的人才能说出来的话。

    以前,我们还以为明义未必能如脂砚那样看到小说全书,现在看来,他读到过后半部部分稿子的可能性极大,或者至少也听作者交往的圈子里的人比较详尽地说起过后半部的主要情节。如果我们说,明义绝句中提到后来的事象“聚如春梦散如烟”、“石归山下无灵气”之类,还可由推测而知的话;那么,写宝王贫穷的“王孙瘦损骨嶙峋”,和写他因获罪致使他心中的人为他的不幸忧忿而死的“惭愧当年石季伦”等诗句,是再也无从凭想象而得的。

    上面所引之诗中的后两句也是如此:明义说,他真希望有起死回生的返魂香,能救活黛玉,让宝、黛两个有情人成为眷属,把已断绝的月下老人所牵的红丝绳再接续起来。试想,只要“沉痼”能起,“红丝”也就能续,这与后来续书者想象宝、黛悲剧的原因在于婚姻不自主是多么的不同!倘若一切都如程伟元、高鹗整理的续书中所写的那样,则宝玉已有他属,试问,起黛玉“沉痼”又有何用?难道“续红丝”是为了要她做宝二姨娘不成? 此诗“侬今葬花人笑痴,他年葬侬知是谁?……”等末了数句,书中几次重复,特意强调,甚至通过写鹦鹉学吟诗也提到。

    可知红颜老死之日,确在春残花落之时,并非虚词作比。同时,这里说“他年葬侬知是谁”,前面又说“红消香断有谁怜”、“一朝飘泊难寻觅”等等,则黛玉亦如晴雯那样死于十分凄惨寂寞的境况之中可以无疑。

    那时,并非大家都忙着为宝玉办喜事,因而无暇顾及,恰恰相反,宝玉、凤姐都因避祸流落在外,那正是“家亡莫论亲”、“各自须寻各自门”的日子,诗中“柳丝榆荚自芳菲,不管桃飘与李飞”或含此意。“三月香巢已垒成,梁间燕子太无情。

    明年花发虽可啄,却不道人去梁空巢也倾”几句,原在可解不可解之间,怜落花而怨及燕子归去,用意甚难把握贯通。现在,倘作谶语看,就比较明确了。

    大概春天里宝黛的婚事已基本说定了,即所谓“香巢已垒成”,可是,到了秋天,发生了变故,就象梁间燕子无情地飞去那样,宝玉被迫离家出走。

    七、红楼梦林黛玉诗词鉴赏

    林黛玉 可叹停机德,堪怜咏絮才。

    玉带林中挂,金簪雪里埋。 两弯似蹙非蹙笼烟眉, 一双似喜非喜含情目。

    态生两靥之愁, 娇袭一身之病。 泪光点点,娇喘微微。

    闲静似娇花照水, 行动如弱柳扶风。 心较比干多一窍, 病如西子胜三分。

    林黛玉,字颦卿,别号潇湘妃子。两弯似蹙非蹙笼烟眉,一双似喜非喜含情目,态生两靥之愁,姣袭一身之病;闲静如姣花照水;形动如弱柳扶风一幅古代病态美人图,跃然纸上。

    她性情孤高,胸怀狭窄,才情之高,为十二金钗之冠原藉姑苏,林如海与贾敏的独女。因父母先后去世,外祖母怜其孤独,接来荣国府抚养,甚是喜爱。

    虽然她是寄人篱下的孤儿,但她生性孤傲,天真率直,和宝玉同为封建的叛逆者,从不劝宝玉走封建的仕宦道路。她蔑视功名权贵,当贾宝玉把北静王所赠的圣上所赐的名贵念珠一串送给她时,她却说∶“什么臭男人拿过的,我不要这东西!”她和宝玉有著共同理想和志趣,真心相爱,但这一爱情被贾母等人残忍地扼杀了,林黛玉泪尽而逝。

    黛玉半卷湘帘半掩门,碾冰为土玉为盆.偷来梨蕊三分白,借得梅花一缕魂.月窟仙人缝缟袂,秋闺怨女拭啼痕.娇羞默默同谁诉,倦倚西风夜已昏.1 湘帘:用湘妃竹编成的帘子。湘妃竹,即斑竹,上有茶色小点。

    此句诗说看花人。“半卷”“半掩”与末联花的娇羞倦态相呼应。

    “碾冰”句:因花的高洁白净而想象到栽培它的也不该是一般的泥土和瓦盆,所以,用冰清玉洁来侧面烘染。2 “偷来”二句:意即白净如同梨花,风韵可比梅花。

    但说得巧妙别致。宋代卢梅坡《雪梅》诗:“梅须逊雪三分白,雪却输梅一段香。”

    又雪芹之祖曹寅有“轻含豆蔻三分露,微漏莲花一线香”的诗句,可能都为这一联所借鉴。3月窟:月宫。

    仙人:指嫦娥。缟袂:白色的衣袖。

    缟:未经染色的绢。啼痕:即泪痕。

    这两句的大意是:像月宫中的嫦娥缝制的白色的舞衣;又像秋天闺房中哀怨的少女在擦拭泪痕。首联“半卷湘帘半掩门,碾冰为土玉为盆”,不写花而先写种花之人,与薛宝钗之诗同一起法。

    首句写湘帘半卷,门亦半开,种花人已呼之欲出,但与“珍重芳姿昼掩门”之人风韵却截然不同:一潇洒活泼,一稳重矜持,恰成明显对比。次句写种花之人“碾冰为土”以“玉为盆”,则种花人之高洁可知,玉盆冰土中白海棠之清雅更可知。

    此联借写种花人写花,已将种花人与白海棠的神韵画出轮廓。颔联“偷来梨蕊三分白,借得梅花一缕魂”,正面描写白海棠,特写其得梨蕊、梅花之长的风度精神。

    此联意思不过是说海棠白如梨蕊,神韵犹如梅花,但“偷来”“借得”说法新巧,显出诗人慧心。颈联“月窟仙人缝缟袂,秋闺怨女拭啼痕”,为流水对,将白海棠花比作“秋闺怨女”用以“拭啼痕”的“缟袂”,而此“缟袂”又系“月窟仙人”所缝制,可见诗人想象力之丰富。

    全联的意思是说:深闺中幽怨的女儿将婵娥所缝制的白色娟袖揩拭眼泪。这“秋闺怨女”就是黛玉自己。

    其时黛玉正居父丧,身穿白色孝服,诗人将写实与幻想糅合,画出了白海棠哀愁的形象。尾联“娇羞默默同谁诉,倦倚西风夜已昏”,继续以人写花,她倦倚昏夜西风之中,娇羞默默,无处诉说自己的一片深情。

    咏菊-潇湘妃子无赖诗魔昏晓侵,绕篱欹石自沉音.毫端蕴秀临霜写,口齿噙香对月吟.满纸自怜题素怨,片言谁解诉秋心.一从陶令平章后,千古高风说到今.[注释] 1.无赖——无聊赖,无法可想。诗魔——佛教把人们有所欲求的念头都说成是魔,宣扬修心养 性用以降魔。

    所以,白居易的《闲吟》诗说:“自从苦学空门法,销尽平生种种心;唯有诗魔降未得,每逢风月一闲吟。”后遂以诗魔来说诗歌创作冲动所带来的不得安宁的心情。

    昏晓侵——从早到晚地侵扰。 2.欹——这里通作“倚”。

    沉音——心里默默地在念。 3.毫端——笔端。

    蕴秀——藏着灵秀。“毫端蕴秀”是心头蕴秀的修辞说法。

    临霜写——对菊吟咏的修辞说法。临,即临摹、临帖之“临”。

    霜,非指白纸,乃指代菊,前已屡见。写,描绘。

    这里说吟咏。 4.口角噙香——噙,含着。

    香,修辞上兼因菊、人和诗句三者而言。 5.素怨——即秋怨,与下句“秋心”成互文。

    秋叫“素秋”,参见薛宝钗《咏白海棠》“欲偿白帝”注。“素”在这 里不作平素解,却兼有贞白、高洁的含义。

    “素怨”、“秋心”皆借菊的孤傲抒自己的情怀。 6.一从——自从。

    陶令——陶渊明(365—427),东晋诗人,字符亮,一说名潜字渊明。曾做过八十多天彭泽县令,所以称陶令。

    他喜欢菊,诗文中常写到。评章——鉴赏,议论。

    亦借说吟咏,如:评章风月。 7.高风——高尚的品格。

    在这里并指陶与菊。自陶潜后,历来文人咏菊,或以“隐逸”为比,或以“君子”相称,或赞其不畏风霜,或叹其孤高自芳,而且总要提到陶渊明。

    问菊 ----潇湘妃子(黛玉)欲讯秋情众莫知,喃喃负手叩东篱:孤标傲世偕谁隐?一样开花为底迟? 圃露庭霜何寂寞?鸿归蛩病可相思? 休言举世无谈者,解语何妨话片时。[注释] 1.秋情——即中间两联所问到的那种思想情怀。

    因“众莫知”而唯有菊可认作知己,故问之。 2.喃喃——不停地低声说话。

    负手——把两手交放在背后,是有所思的样子。

    八、红楼梦中林黛玉的诗词及其人物分析

    花谢花飞花满天,红消香断有谁怜? 游丝软系飘春树,落絮轻沾扑绣帘。

    闺中女儿惜春暮,愁绪满怀无释处.手把花锄出绣闺,忍踏落花来复去?柳丝榆英自芳菲,不管桃飘与李飞。桃李明年能再发,明年闺中知有谁?三月香巢初垒成,梁间燕子太无情。

    明年花发虽可啄,却不道人去梁空巢也倾。一年三百六十日,风刀霜剑严相逼。

    明媚鲜研能几时,一朝飘泊难寻觅。花开易见落难寻,阶前愁杀葬花人。

    独倚花锄泪暗洒,洒上空枝见血痕。杜鹃无语正黄昏,荷锄归去掩重门.青灯照壁入初睡,冷雨敲窗被未温。

    怪依底事倍伤神,半为怜春半恼春:怜春忽至恼忽去,至又无言去不闻。昨宵庭外悲歌发,知是花魂与鸟魂?花魂鸟魂总难留,鸟自无言花自羞。

    愿依胁下生双翼,随花飞到天尽头。天尽头, 何处有香丘?未若锦囊收艳骨,一杯净土掩风流。

    质本洁来还洁去,强于污淖陷渠沟。尔今死去依收葬,未卜依身何日丧?依今葬花人笑痴,他年葬依知是谁?试看春残花渐落,便是红颜老死时。

    一朝春尽红颜老,花落人亡两不知! 【诗词鉴赏】 《葬花吟》是林黛玉感叹身世遭遇的全部哀音的代表,也是作者曹雪芹借以塑造这一艺术形象,表现其性格特性的重要作品。它和《芙蓉女儿诔》一样,是作者出力摹写的文字。

    这首风格上仿效初唐体的歌行,在抒情上淋漓尽致,艺术上是很成功的。 这首诗并非一味哀伤凄恻,其中仍然有着一种抑塞不平之气。

    “柳丝榆荚自芳菲,不管桃飘与李飞”,就寄有对世态炎凉、人情冷暖的愤懑;“一年三百六十日,风刀霜剑严相逼”岂不是对长期迫害着她的冷酷无情的现实的控诉?“愿奴胁下生双翼,随花飞到天尽头。天尽头,何处有香丘?未若锦囊收艳骨,一杯净土掩风流。

    质本洁来还洁去,强于污淖陷渠沟。”则是在幻想自由幸福而不可得时,所表现出来的那种不愿受辱被污、不甘低头屈服的孤傲不阿的性格。

    这些,才是它的思想价值之所在。 这曾诗的另一价值在于它为我们提供了探索曹雪芹笔下的宝黛悲剧的重要线索。

    甲戌本有批语说:“余读《葬花吟》至再,至三四,其凄楚憾慨,令人身世两忘,举笔再四,不能下批。有客日:‘先生身非宝主,何能下笔?”即字字双圈,批词通仙,料难遂颦儿之意,俟看玉兄之后文再批。

    ’噫唏!阻余者想亦《石头记》来的,散停笔以待。”值得注意的是批语指出:没有看过“玉兄之后文”是无从对此诗加批的;批书人“停笔以待”的也正是与此诗有关的“后文”。

    所谓“后文”毫无疑问的当然是指后半部佚稿冲写黛玉之死的文字。如果这首诗中仅仅一般地以落花象征红颜薄命,那也用不着非待后文不可;只有诗中所写非泛泛之言,而大都与后来黛玉之死情节声切相关时,才有必要强调指出,在看过后面文字以后,应回头来再重新加深对此诗的理解。

    由此可见,《葬花吟》实际上就是林黛玉自作的诗谶。这一点,我们从作者的同时人、极可能是其友人的明义《题红楼梦》绝句中得到了证明。

    诗曰;伤心一首葬花词,似谶成真自不如。安得返魂香一缕,起卿沉痼续红丝?“似谶成真”,这是只有知道了作者所写黛玉之死的情节的人才能说出来的话。

    以前,我们还以为明义未必能如脂砚那样看到小说全书,现在看来,他读到过后半部部分稿子的可能性极大,或者至少也听作者交往的圈子里的人比较详尽地说起过后半部的主要情节。如果我们说,明义绝句中提到后来的事象“聚如春梦散如烟”、“石归山下无灵气”之类,还可由推测而知的话;那么,写宝王贫穷的“王孙瘦损骨嶙峋”,和写他因获罪致使他心中的人为他的不幸忧忿而死的“惭愧当年石季伦”等诗句,是再也无从凭想象而得的。

    上面所引之诗中的后两句也是如此:明义说,他真希望有起死回生的返魂香,能救活黛玉,让宝、黛两个有情人成为眷属,把已断绝的月下老人所牵的红丝绳再接续起来。试想,只要“沉痼”能起,“红丝”也就能续,这与后来续书者想象宝、黛悲剧的原因在于婚姻不自主是多么的不同!倘若一切都如程伟元、高鹗整理的续书中所写的那样,则宝玉已有他属,试问,起黛玉“沉痼”又有何用?难道“续红丝”是为了要她做宝二姨娘不成? 此诗“侬今葬花人笑痴,他年葬侬知是谁?……”等末了数句,书中几次重复,特意强调,甚至通过写鹦鹉学吟诗也提到。

    可知红颜老死之日,确在春残花落之时,并非虚词作比。同时,这里说“他年葬侬知是谁”,前面又说“红消香断有谁怜”、“一朝飘泊难寻觅”等等,则黛玉亦如晴雯那样死于十分凄惨寂寞的境况之中可以无疑。

    那时,并非大家都忙着为宝玉办喜事,因而无暇顾及,恰恰相反,宝玉、凤姐都因避祸流落在外,那正是“家亡莫论亲”、“各自须寻各自门”的日子,诗中“柳丝榆荚自芳菲,不管桃飘与李飞”或含此意。“三月香巢已垒成,梁间燕子太无情。

    明年花发虽可啄,却不道人去梁空巢也倾”几句,原在可解不可解之间,怜落花而怨及燕子归去,用意甚难把握贯通。现在,倘作谶语看,就比较明确了。

    大概春天里宝黛的婚事已基本说定了,即所谓“香巢已垒成”,可是,到了秋天,发生了变故,就象梁间燕子无情地飞去那样,宝玉被。

    九、关于林黛玉的诗词

    葬花词 花谢花飞花满天,红消香断有谁怜? 游丝软系飘春榭,落絮轻沾扑绣帘。

    闺中女儿惜春暮,愁绪满怀无释处; 手把花锄出绣帘,忍踏落花来复去。 柳丝榆荚自芳菲,不管桃飘与李飞; 桃李明年能再发,明年闺中知有谁? 三月香巢已垒成,梁间燕子太无情。

    明年花发虽可啄,却不道人去梁空巢也倾。 一年三百六十日,风刀霜剑严相逼; 明媚鲜妍能几时,一朝漂泊难寻觅。

    花开易见落难寻,阶前愁煞葬花人; 独倚花锄泪暗洒,洒上空枝见血痕。 杜鹃无语正黄昏,荷锄归去掩重门; 青灯照壁人初睡,冷雨敲窗被未温。

    怪奴底事倍伤神?半为怜春半恼春: 怜春忽至恼忽去,至又无言去不闻。 昨宵庭外悲歌发,知是花魂与鸟魂? 花魂鸟魂总难留,鸟自无言花自羞; 愿奴胁下生双翼,随花飞到天尽头。

    天尽头,何处有香丘? 未若锦囊收艳骨,一抔净土掩风流; 质本洁来还洁去,强于污淖陷渠沟。 尔今死去侬收葬,未卜侬身何日丧? 侬今葬花人笑痴,他年葬侬知是谁? 试看春残花渐落,便是红颜老死时; 一朝春尽红颜老,花落人亡两不知! 有人说“没有林黛玉就没有《红楼梦》”,我认为“没有《葬花词》就没有林黛玉”。

    作者曹雪芹借《葬花词》塑造黛玉多愁多泪的艺术形象,表现其多情多感的性格特点。而黛玉借《葬花词》感叹自己悲戚无奈的生活和命运。

    黛玉本身就是一个悲剧,《红楼梦》开篇就提到她是为流泪而来的。虽然其身为千金小姐,但是父母双亡,寄人篱下。

    虽然过着锦衣玉食的生活,但是满足不了对精神生活的追求。大观园的热闹生活不能让她从根本上得到感情慰藉,而虽有宝玉的心心相印,仍旧对未来没有把握和信心,感到迷茫与怅惘……《葬花词》是林黛玉在百花凋落的暮春时节咏的,借花喻人,倾吐自己满怀的愁绪和无可名状的悲愤。

    (1)花谢花飞飞满天,红消香断有谁怜?游丝软系飘春榭,落絮轻粘扑绣帘。 —— 对死亡的焦虑,对人生幻灭的感慨。

    (2)柳丝榆荚自芳菲,不管桃飘与李飞。——寄有对世态炎凉、人情冷暖的愤懑 。

    (3)一年三百六十日,风刀霜剑严相逼。——对长期迫害着她的冷酷无情的现实的控诉 。

    (4)愿侬胁下生双翼,随花飞到天尽头。天尽头,何处有香丘?未若锦囊收艳骨,一杯净土掩风流。

    质本洁来还洁去,强于污淖陷渠沟。——在幻想自由幸福而不可得时,所表现出来的不愿受辱被污、不甘低头屈服的孤傲不阿的性格。

    (5)侬今葬花人笑痴,他年葬侬知是谁?——对命运和死亡的焦虑,最终发出“花落人亡两不知”的感慨。 《葬花词》通过丰富而奇特的想象,暗淡而凄清的画面,浓烈而忧伤的情调,展现了黛玉多愁善感的性格、内心的矛盾与痛苦、细微而复杂的心理活动,表达了其在生与死、爱与恨复杂的斗争过程中所产生的一种对自身存在焦虑不安的体验和对生命迷茫的情感。

    将花拟人,以花喻人,把花的命运与人的命运紧相联系,有力地控诉了那些摧残花的自然界和扼杀人的黑暗社会恶势力。明写花,实写人,将人物的遭遇、命运、思想、感情融汇于景与物的描绘之中,创造出内涵丰富、形象鲜明生动的意境,具有强烈的艺术感染力。

    整首诗是林黛玉生命理念和人生价值的真实写照。 诗词原文 秋花惨淡秋草黄,耿耿秋灯秋夜长。

    已觉秋窗秋不尽,那堪风雨助凄凉! 助秋风雨来何速?惊破秋窗秋梦绿。抱得秋情不忍眠,自向秋屏移泪烛。

    泪烛摇摇爇短檠,牵愁照恨动离情。谁家秋院无风入?何处秋窗无雨声? 罗衾不奈秋风力,残漏声催秋雨急。

    连宵脉脉复飕飕,灯前似伴离人泣。 寒烟小院转萧条,疏竹虚窗时滴沥。

    不知风雨几时休,已教泪洒窗纱湿。 诗词译文 秋天花草凋零,微明的灯光使秋夜显得更加漫长。

    已经觉得窗外是无尽的秋色,哪能忍受秋日的风雨使秋天更加凄凉。 秋天的风雨来的何其迅速,惊破了梦中的绿色。

    怀着秋日的感伤无法入眠,向着屏风移动流泪的蜡烛。 晃动的烛焰点燃了短柄的灯台,牵动了愁怨和离别的情绪。

    谁家的庭院没有秋风侵入,那里秋日的窗外没有雨声? 丝绸的被子无法抵挡秋风的力量,秋夜将尽的更漏声催来更急的雨声。 整夜连绵的秋雨,就像陪伴着即将离别的人哭泣。

    庭院在秋日雨雾笼罩下更加萧条,窗前稀疏的竹叶上时有水珠滴落。 不知风雨何时才能停止,泪已经打湿了窗纱。

    诗歌全文 桃花帘外东风软,桃花帘内晨妆懒。 帘外桃花帘内人,人与桃花隔不远。

    东风有意揭帘栊,花欲窥人帘不卷。 桃花帘外开仍旧,帘中人比桃花瘦。

    花解怜人花亦愁,隔帘消息风吹透。 风透帘栊花满庭,庭前春色倍伤情。

    闲苔院落门空掩,斜日栏杆人自凭。 凭栏人向东风泣,茜裙偷傍桃花立。

    桃花桃叶乱纷纷,花绽新红叶凝碧。 雾裹烟封一万株,烘楼照壁红模糊。

    天机烧破鸳鸯锦,春酣欲醒移珊枕。 侍女金盆进水来,香泉影蘸胭脂冷! 胭脂鲜艳何相类,花之颜色人之泪。

    若将人泪比桃花,泪自长流花自媚。 泪眼观花泪易干,泪干春尽花憔悴。

    憔悴花遮憔悴人,花飞人倦易黄昏。 一声杜宇春归尽,寂寞帘栊空月痕! 注释翻译 〖桃花帘外东风软〗这句是“帘外桃花东风软”的倒装。

    帘:用布、竹、苇等做成遮门窗的用具。东风:。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