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首页>百科 > 百科
  • 朱熹婺源诗词

    一、婺源晒秋诗歌描述晒秋的诗文

    1、婺源古村晒秋 【现代】罗湖湾 篁岭民居错落连,屋窗竹簟景争妍。

    田间收获多秋晒,七彩农俗尽眼前。 译文:篁岭的民居错落排布,窗子外面的竹簟竞相逞美,田里的收获多多来秋晒,绚丽多彩的民俗风景尽在眼前呈现。

    2、题朱绯塘 【宋】朱熹 半亩方塘一鉴开,天光云影共徘徊。 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

    3、渔家傲·七夕立秋 【宋】秦观 七夕湖头闲眺望。风烟做出秋模样。

    不见云屏月帐。天滉漾。

    龙軿暗渡银河浪。 二十年前今日况。

    玄蟾乌鹊高楼上。回首西风犹未忘。

    追得丧。人间万事成惆怅。

    扩展资料 晒秋是一种典型的农俗现象,具有极强的地域特色。生活在山区的村民,由于地势复杂,村庄平地极少,只好利用房前屋后及自家窗台、屋顶架晒或挂晒农作物,久而久之就演变成一种传统农俗现象。

    这种村民晾晒农作物的特殊生活方式和场景,逐步成了画家、摄影家追逐创造的素材,并塑造出诗意般的“晒秋”称呼。 参考资料 百度百科-晒秋。

    二、描述婺源美景诗词

    1、婺源道中 宋代:方岳 梦中绿遍谢家池,梦觉山村雪拥篱,尽道春寒花未在,晓来开到野棠梨。

    译文:梦中看到谢家池一片碧绿,梦醒看见山村雪落满篱笆。都说春天寒冷花没开,早晨就看到了野棠梨开放。

    2、题婺源斋厅 宋代:许月卿六 浓淡烟云展画,浅深稿橹水挼蓝。扁舟我欲春风里,鱼鸟依然旧所谙。

    译文:浓烟淡烟,云卷云舒,像画卷展开,船槁船橹一深一浅,江水蔚蓝。我乘着一叶扁舟在春风里,花鸟鱼虫还是我以前熟悉的样子。

    3、婺源溪行 清代:吴颢 沿山一棹婺溪行,山色苍苍溪水清。拟到黄州说风景,小茅篷底浪花声。

    译文:沿着山,撑着船桨绕着溪水前行,山色苍茫,溪水清澈。打算到黄州再谈论风景,小船的船底传来浪花的声音。

    4、朱伯徽自溪南携酒至婺源山中兼示垂丝海棠醉 明代:汪广洋 舞罢《霓裳》不耐娇,口脂微动酒初潮。玉阑西畔春如海,拟倩东风整翠翘。

    译文:刚跳完《霓裳羽衣曲》,有点不胜娇柔。女子嘴唇红润,微微移动,像刚喝了酒。

    玉石般的栏杆,在西河岸,春色满满。打算让东风吹起一片翠绿。

    5、婺源县斋书事 元代:卢挚 竹树映清晓,坐闻山鸟鸣。瓶花香病骨,檐雨挟诗声。

    客亦非馀子,春无负此生。明朝余问俗,吟罢却须晴。

    译文:竹子绿树掩映清晨的太阳,坐着听到了山中的鸟命长。瓶子里的花,香气袭人,让我多病的身体精神抖擞,我在下雨的屋檐下吟诗作赋。

    客人也不是外人,春天如此美好,可谓不负此生,明天我回归平凡的人生,吟诗之后,已经放晴。 。

    三、朱熹有什么有名的诗歌

    朱熹,南宋著名的理学家、思想家、哲学家、教育家、诗人。生于1130年,死于1200年,字元晦,一字仲晦,号晦庵、晦翁、逆翁等,南宋江南东路徽州府婺源县(今江西省婺源)人。朱熹是闽学派的代表人物,世称朱子,是孔子、孟子以来最杰出的弘扬儒学的大师。

    19岁进士及第,曾任荆湖南路安抚使,仕至宝文阁待制。为政期间,申敕令,惩奸吏,治绩显赫。朱熹的一生志在树立理学,使之成为统治思想。但因理学初出,影响不深。同时,朱熹在官场上因品性耿直而得罪权臣,致使朱熹晚年落得一个悲剧的结局。朱熹在哲学上有很高的成就,主要哲学著作有《四书章句集注》、《四书或问》、《太极图说解》、《通书解》、《西铭解》、《周易本义》、《易学启蒙》等。

    朱熹还是个文学家,一生写了许多诗词,如《观书有感》、《菩萨蛮》、《南乡子》、《水调歌头》、《西江月》、《念奴娇》、《青玉案》、《满江红》、《鹧鹄天》等。

    四、朱熹诗歌的赏析

    朱熹诗歌的赏析

    《春 日》

    朱 熹 (南宋)

    胜 日 寻 芳 泗 水 滨 ,

    无 边 光 景 一 时 新 。

    等 闲 识 得 东 风 面 ,

    万 紫 千 红 总 是 春 。

    作者简介

    朱熹(1130-1200),南宋哲学家。字元晦(huì),一字仲晦,号晦庵,别称紫阳,徽州婺(今江西婺源)人。他是宋代理学的集大成者,也写过一些好诗,善于寓哲理于形象,以《春日》、《观书有感》等较著名。

    注词释义

    胜日:风光美好的日子。

    寻芳:游赏美景。

    泗水:河名,流经山东曲阜一带。

    滨:水边。

    等闲:轻易,随便。

    总是:都是。

    古诗今译

    良辰探寻美景在泗水之滨,无限的风光景物焕然一新。轻易便能识得东风的妖面,满眼的万紫千红都是芳春。

    名句赏析——“万紫千红总是春。”

    首句点明出游的时令、地点,下三句写“寻芳”的所见所识。春回大地,诗人耳目一新。正是这新鲜的感受,使诗人认识了东风。仿佛是一夜东风,吹开了万紫千红的鲜花;而百花争艳的景象,不正是生机勃勃的春光吗?诗人由“寻”而“识”,步步深化,统率全诗的则是一个“新”字。但泗水在山东,孔夫子曾在泗水之滨讲学传道;而南宋时那地方早已沦陷于金国,朱熹怎能去游春呢?原来这是一首哲理诗。诗中的“泗水”暗喻孔门,“寻芳”暗喻求圣人之道,“东风”暗喻教化,“春”暗喻孔子倡导的“仁”。这些意思如果用哲学讲义式的语言写出来,难免枯燥乏味。本诗却把哲理融化在生动的形象中,不露说理的痕迹。这是朱熹的高明之处。当然,如果读者全不理会那些哲理,只把它当作一首游春诗来欣赏,那也是读者的权利,朱熹是无可奈何的。

    赏析:

    诗歌叙述诗人外出河边寻春踏青,一眼望去就感觉到处焕然一新。为什么?因为天地间吹开了和煦的东风,东风催得百花齐放,百花为人们捧出了万紫千红的春天。诗人赞美了春天美好的景象,同时也道出了“东风”是万紫千红春天的源头这个道理。“等闲识得东风面,万紫千红总是春”历来也被传为名句。

    五、《春日》朱熹诗词意思

    《春日》朱熹诗词意思

    原诗

    春日 【宋】朱熹

    胜日②寻芳③泗水④滨⑤,

    无边光景⑥一时新。

    等闲⑦识得东风⑧面,

    万紫千红总是春

    注释

    1、春日:春天。

    2、胜日:指春光明媚的好日子。

    3、寻芳:春游赏花。

    4、泗水:水的名字,在山东省中部,源于泗水县,流入淮河。

    5、滨:水边;河边。

    6、光景:风光景物

    7、等闲:平常;轻易。“等闲识得”是容易识别的意思。

    8、东风:春风

    《春日》这首七言诗是宋·朱熹所作,其中“万紫千红总是春”一句为名句。诗的大意是:风和日丽来到泗水边赏景,一望无际的风光焕然一新,很容易认识到东风的面容,满眼的万紫千红都是芳春。.从字面上看,这首诗好像是写游春观感,但细究寻芳的地点是泗水之滨,而此地在宋南渡时早被金人侵占。其实诗中的“泗水”是暗指孔门,因为春秋时孔子曾在洙、泗之间弦歌讲学,教授弟子。因此所谓“寻芳”即是指求圣人之道。“万紫千红”喻孔学的丰富多彩。诗人将圣人之道比作催发生机、点染万物的春风。这其实是一首寓理趣于形象之中的哲理诗。

    译文

    风和日丽游春在泗水之滨,无边无际的风光焕然一新。随便什么地方都可以看出春天的面貌,春风吹得百花开放、万紫千红,到处都是春天的景致。

    简析

    人们一般都认为这是一首游春诗。从诗中所写的景物来看,也很像是这样。首句“胜日寻芳泗水滨”,“胜日”指晴日,点明天气。“泗水滨”点明地点。“寻芳”,即是寻觅美好的春景,点明了主题。下面三句都是写“寻芳”所见所得。次句“无边光景一时新”,写观赏春景中获得的初步印象。用“无边”形容视线所及的全部风光景物。“一时新”,既写出春回大地,自然景物焕然一新,也写出了作者郊游时耳目一新的欣喜感觉。第三句“等闲识得东风面”,句中的“识”字承首句中的“寻”字。“等闲识得”是说春天的面容与特征是很容易辨认的。“东风面”借指春天。第四句“万紫千红总是春”,是说这万紫千红的景象全是由春光点染而成的,人们从这万紫千红中认识了春天。这就具体解答了为什么能“等闲识得东风面”。而此句的“万紫千红”又照应了第二句中的“光景一时新”。第三、四句是用形象的语言具体写出光景之新,寻芳所得。

    作者简介

    朱熹(1130.9.15~1200.4.23)南宋哲学家字元晦,一字仲晦,号晦庵、别称紫阳,晦翁、考亭先生、云谷老人、沧洲病叟、逆翁. 汉族,南宋江南东路徽州府婺源县(今江西省婺源)人。19岁进士及第,曾任荆湖南路安抚使,仕至宝文阁待制。为政期间,申敕令,惩奸吏,治绩显赫。南宋著名的理学家、思想家、哲学家、教育家、诗人、闽学派的代表人物,世称朱子,是孔子、孟子以来最杰出的弘扬儒学的大师。他是宋代理学的集大成者,也写过一些美妙的好诗,善于寓哲理于形象,以《春日》、《观书有感》等较著名。

    六、请介绍下婺源风景

    半亩方塘一鉴开,天光云影共徘徊,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这是南宋著名理学家朱熹赞美家乡婺源的诗句。

    婺源是江西省一个具有悠久历史的古县,历史上属安徽管辖。是古徽州一府六县之一,也是南宋著名理学家朱熹的故里和中国铁路之父詹天佑的家乡。这里民风纯朴,文风鼎盛,名胜古迹遍布全县。有保持完美的明清古建筑,有田园牧歌式的氛围和景色。

    这里山明水秀,松竹连绵,飞檐翘角的古民居蜿蜒于青山绿水之间:或依山,隐现于古树青林之间;或傍水,倒映于溪池清泉之上;与层层梯田、缭绕云雾相映成趣,如诗如画。四季景色各呈千秋,尤其是春秋两季,漫山遍野的映山红和满山的红枫叶犹如一簇簇火苗争奇斗艳。置身于这样的景色之中,让你感觉到心旷神怡和留连忘返。

    婺源以山川之灵秀,土地之肥沃,物产之丰富,贤俊之广众而著称。

    县境内纵横密布、碧而清澈的河溪山涧与怪石奇峰、古树茶亭、廊桥驿道融雄伟豁达与纤巧秀美于一体。著名景点有西北的大鄣山与灵岩洞群,东北的浙岭与石耳山,中部的福山和西部的大游山,唐宋以来就是游览胜地。苏东坡、黄庭坚、宗泽、岳飞、朱熹等在此留下了不少赞美的诗文。

    “两水夹明镜,双桥落彩虹”,因袭唐诗而得名的宋代古桥彩虹桥,是婺源廊桥的代表作。这里四周青山如黛,桥下绿水长流,桥的两旁有廊亭,廊亭的两旁有石桌石凳,在这里或品茶弈棋,或浏览风光,让你感受到世外的悠闲和宁静。 离县城西南30公里左右的文公山有朱熹回乡扫墓时亲手栽植的古杉24棵(寓24孝之意),至今逾800余年,长势依然旺盛,古杉之巨,为国内所罕见。

    生态环境优美的鸳鸯湖,成群成对的鸳鸯,如鲜花绽开于湖泊之中,形影不离。

    婺源不仅景色优美,更富有深厚的文化内涵,历来享有书乡之誉。这里人杰地灵,名人辈出,一门九进士,六部四尚书,足见其文风之盛。

    婺源物产丰富,有遐名中外的茶叶“婺绿”,可谓中国绿茶中之上品;味道鲜美的荷包红鱼,被誉为“人间天物”;石冠群山的“龙尾砚”(歙砚)为中国四大名砚之一。

    婺源以山、水、竹、石、树、木、桥、亭、涧、滩、岩洞、飞瀑、舟渡、古民居为组合的自然景观,有着世外桃园般的意境,犹如一幅韵味无穷的山水画,形成一个独特而美丽的田园风光游览区,给人们一种回归自然和超凡脱俗的感觉。对那些久经都市嘈杂喧闹的人们和爱好旅游、美术、摄影的艺术工作者来说,到婺源一游或收集创作素材,不能说不是一种美的享受和明智的选择。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