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首页>百科 > 百科
  • 台湾97岁女诗词人

    1.讲古诗的台湾籍女作家,任教美国学大师

    我慢慢意识到,我的乡愁应该是对包括地理、历史和文化在内的整个中国的眷恋…… “小时候,乡愁是一枚枚小小的邮票,我在这头,母亲在那头……”鹤发童颜的余光中在接受来自祖国大陆的记者采访时,又一次忘情地吟唱起他作于30年前的《乡愁》。

    由于余光中15年前从香港返台后“背弃台北”而“转居高雄”,记者初抵台北欲寻访这位名播两岸的诗人的计划受到困扰。幸好报载他要到台北出席一个文学翻译界的笔会,我们相约于他,没想到诗人竟爽快地答应了。

    采访自然是从他的创作谈起,而“乡愁”又是双方共同的话题,余光中告诉记者,中央电视台刚刚与他谈妥,将他的诗作《乡愁》谱曲后作为电视系列片《闽南名流世家》的主题曲,这部电视片讲述的是郑成功后人在海峡两岸生活的情况。 ■“右手写诗,左手写散文,成就之高一时无两” 余光中祖籍福建永春,1949年离开大陆,3年后毕业于台湾大学外文系,先后在数所大学任教,创作,也曾到美国和香港求学、工作。

    目前在高雄“国立中山大学”任教。已出版诗集、散文、评论和译著40余种,他自称是“文学创作上的多妻主义者”。

    文学大师梁实秋评价他“右手写诗,左手写散文,成就之高一时无两”。 “从21岁负笈漂泊台岛,到小楼孤灯下怀乡的呢喃,直到往来于两岸间的探亲、观光、交流,萦绕在我心头的仍旧是挥之不去的乡愁。”

    谈到作品中永恒的怀乡情结和心路历程时他说,“不过我慢慢意识到,我的乡愁现应该是对包括地理、历史和文化在内的整个中国的眷恋。” 60年代起余光中创作了不少怀乡诗,其中便有人们争诵一时的“当我死时,葬我在长江与黄河之间,白发盖着黑土,在最美最母亲的国土。”

    回忆起70年代初创作《乡愁》时的情景,余光中时而低首沉思,时而抬头远眺,似乎又在感念着当时的忧伤氛围。他说:“随着日子的流失愈多,我的怀乡之情便日重,在离开大陆整整20年的时候,我在台北厦门街的旧居内一挥而就,仅用了20分钟便写出了《乡愁》。”

    余光中说,这首诗是“蛮写实的”:小时候上寄宿学校,要与妈妈通信;婚后赴美读书,坐轮船返台;后来母亲去世,永失母爱。诗的前三句思念的都是女性,到最后一句我想到了大陆这个“大母亲”,于是意境和思路便豁然开朗,就有了“乡愁是一湾浅浅的海峡”一句。

    余光中在南京生活了近10年,紫金山风光、夫子庙雅韵早已渗入他的血脉;抗战中辗转于重庆读书,嘉陵江水、巴山野风又一次将他浸润。“我庆幸自己在离开大陆时已经21岁。

    我受过传统《四书》、《五经》的教育,也受到了五四新文学的熏陶,中华文化已植根于心中。”余光中说,“如果乡愁只有纯粹的距离而没有沧桑,这种乡愁是单薄的。”

    《乡愁》是台湾同胞、更是全体中国人共有的思乡曲,随后,台湾歌手杨弦将余光中的《乡愁》、《乡愁四韵》、《民歌》等8首诗谱曲传唱,并为大陆同胞所喜爱。余光中说:“给《乡愁四韵》和《乡愁》谱曲的音乐家不下半打,80多岁的王洛宾谱曲后曾自己边舞边唱,十分感人。

    诗比人先回乡,该是诗人最大的安慰。” ■“掉头一去是风吹黑发,回首再来已雪满白头” 1992年,余光中43年后再次踏上大陆的土地。

    谈到这次对北京的访问,余光中说:“我的乡愁从此由浪漫阶段进入现实时期。我大陆之行的心情相当复杂,恍若梦中,我在北京登长城、游故宫,被两岸同胞的亲情所感染,写了不少诗作,尽情抒解怀乡之愁,因为原来并未到过北京,所以首次回大陆,乡愁并没有一种很对应的感觉和体验。”

    自此以后,余光中往返大陆七八次,他回到了福建家乡,到了南京、湖南等地,在南京寻访金陵大学故地,在武汉遍闻满山丹桂,探亲访友,与大陆学子对谈,对大陆自然多了一层感知和了解。 他说:“初到大陆,所见所闻,令我兴奋不已。

    但我也看到洞庭湖变小了,苏州的小桥流水被污染了,这些让我也产生些许失望。但此后去大陆多次,那里的变化之快让我惊异和兴奋。”

    在四川,作家流沙河赠他一把折扇,问他是否乐不思蜀,他挥毫题字:思蜀而不乐。翰墨间仍飘出了淡淡的乡愁。

    他说:“玄武湖,紫金山都变了,但大学原来的校舍我还能认得出来。我接触了许多人,他们的精神面貌和生活水平都不错。

    尤其是大陆实行改革开放政策,一心一意搞建设,魄力很大,又很踏实。” 余光中说,在大陆的游历也使他越来越发现,他的乡愁是对中华民族的眷恋与深情。

    “我后来在台湾写了很多诗,一会儿写李广、王昭君,一会儿写屈原、李白,一会儿写荆轲刺秦、夸父逐日。我突然意识到,这些都是我深厚‘中国情结’的表现。”

    他说:“我在大陆大学演讲时朗诵我的诗《民歌》,‘传说北方有的民歌,只有黄河的肺活量才能歌唱,从青海到黄海,风也听见,沙也听见’,在场的学生和我一同应和,慷慨激昂,这就是我们的民族感情。” 抗战时期,余光中随母亲逃出南京,日军在后面追赶,他们幸得脱险,后来辗转越南到了重庆。

    日军大肆轰炸重庆时,上千同胞受难,余光中幸好躲在重庆郊区。谈起这些浩劫,余光中说:“这些都激发起我作为中国人的民族感情。

    那时候,我感受到了中华民族同。

    2.台湾女诗人作品

    诗人林冷,本名胡云裳,台湾著名现代派诗人,出版的诗集有《林泠诗集》等

    林冷1938年出生于四川省江津县,14岁时开始写诗,《不系之舟》是她16岁时的成名作。当时,她还是基隆中学的一名小女生。在这首诗中,诗人选取的中心意象就是“不系之舟”。“不系之舟”典出《庄子·列御寇》:“巧者劳而知者忧,无能者无所求,饱食而遨游,泛若不系之舟。”自此,从古至今,诗歌创作中“不系之舟”的意象,便不断地出现,如晋史宗《咏怀》:“浮游一世间,泛若不系舟”;唐李白《寄崔侍御》:“宛溪霜夜听猿愁,去国长如不系舟”;宋苏轼《自题金山画像》:“心似已灰之木,身如不系之舟”;清严复《和寄朝鲜金泽荣》:“莫更是非论马指,从今不系是虚舟”等等等等,或概叹人生无常,面对人生旅途感到悲哀与无奈,或在波折坎坷之中努力超脱现实,不为外物所动而追求精神的淡泊与恬静,正如王次梅在《论古今诗人对〈庄子〉不系之舟原型的运用与增殖》一文所说,“不系之舟”这一原型从一开始就有它的双重象征意蕴:“它既是一只挣脱羁绊,不为外物所动,驶向自由精神境界的人生之舟,又是一只无所维系的顺其自然的没有航标的船。”但是这艘“不系之舟”到了小诗人林冷的笔下似乎因美丽的“误读”而增殖,“诗中通过不系之舟这一意象所象征的那种不为外物所动,追求精神境界绝对自由的人生态度,可谓深得《庄子》之神髓。而从《庄子》的无所维系、漫无目的、顺其自然的不系之舟,到林冷的挣脱羁绊、直达目的、一往无前的不系之舟,则是对不系之舟原型意象的反向增殖。”正是这艘“不系之舟”搭载着诗人朝着人生理想乘风破浪,除了目的,什么都不能使她停留,永不抛锚,永不停泊。“吾生也有涯,而知也无涯”,为了实现远大抱负,人生目标,“纵然没有智慧,没有绳索和帆桅”,她仍然要勇往直前,哪怕遇到再多的困难与挫折,也要不屈不挠,意志坚强地以有涯之生探求无涯之知,直到“悄悄离去”。诗人正是从小胸怀大志,所以在她二十多岁时便成了化学博士和世界著名的诗人。

    《不系之舟》 ——林冷

    没有什么使我停留

    ——除了目的

    纵然岸旁有玫瑰、有绿阴、有宁静的港湾

    我是不系之舟

    也许有一天

    太空的遨游使我疲倦

    在一个五月燃着火焰的黄昏

    我醒了

    海也醒了

    人们与我重新有了关联

    我将悄悄地自无涯返回有涯,然后再悄悄离去

    啊,也许有一天

    意志是我,不系之舟是我

    纵然没有智慧

    没有绳索和帆桅

    《阡陌》林冷

    你是纵的,我是横的

    你我平分了天体的四个方位

    我们从来的地方来,打这儿经过

    相遇。我们毕竟相遇

    在这儿,四周是注满了水的田陇

    有一只鹭鸶停落,悄悄小立

    而我们宁静的寒暄,道著再见

    以沉默相约,攀过那远远的两个山头遥望

    (-- 一片纯白的羽毛轻轻落下来 --)

    当一片羽毛落下,啊,那时

    我们都希望-- 假如幸福也像一只白鸟 --

    他曾悄悄下落。是的,我们希望

    纵然它是长著翅膀的。。

    幸福不知何时会翩翩降临,也不知何时会振翅飞走。

    《造访》林冷

    你必然惊异,异日的游伴

    将十年的冷漠

    在你家的门环下摇落

    倘若时间是誓言,我已撕毁了

    时间的记录,那远远携来的一身泥土

    已为这小城的风沙拂尽

    《送行 》林冷

    那挂上红灯驰来的

    是最后的一班车

    你轻轻跃上去,不要回头

    我看得见你的影子

    真奇怪啊,为什么冬天竟会不冷

    为什么,一份联想永不能被分割

    纵然那悬着红灯的车已驶来,载你离开

    而我的归途上,雨落着

    有人竖起大衣的领子……

    暂时就找到这么多,如有帮助请采纳,谢谢

    3.介绍一个台湾诗人,并介绍他的诗作和诗歌特色

    余光中,1928年出生于南京。祖籍福建永春。母亲原籍江苏武进,故也自称“江南人”。

    1952年毕业于台湾大学外文系。1959年获美国爱荷华大学(LOWA)艺术硕士。先后任教台湾东吴大学、师范大学、台湾大学、政治大学。其间两度应美国国务院邀请,赴美国多家大学任客座教授。1972年任政治大学西语系教授兼主任。1974年至1985年任香港中文大学中文系主任。1985年至今,任高雄市“国立中山大学”教授及讲座教授。其中有六年时间兼任文学院院长及外文研究所所长。

    余光中一生从事诗歌、散文、评论、翻译,自称为自己写作的“四度空间”。至今驰骋文坛已逾半个世纪,涉猎广泛,被誉为“艺术上的多妻主义者”。其文学生涯悠远、辽阔、深沉,为当代诗坛健将、散文重镇、著名批评家、优秀翻译家。现已出版诗集21种;散文集11种;评论集5种;翻译集13种;共40余种。

    余光中的诗文创作及翻译作品,祖国大陆有北京人民日报出版社、广州花城出版社、长春时代文艺出版社、安微教育出版社等15家出版社先后出版。余先生同时又是资深的编辑家,曾主编《蓝星》、文星》、《现代文学》等重要诗文刊物。并以“总编辑”名义主编台湾1970——1989《中华现代文学大系》共15册(小说卷、散文卷、诗卷、戏剧卷、评论卷)。

    余光中在台湾与海外及祖国大陆文学界享有盛誉。他曾获得包括《吴三连文学奖》、《中国时报奖》、《金鼎奖》、《国家文艺奖》等台湾所有重要奖项。多次赴欧美参加国际笔会及其他文学会议并发表演讲。也多次来祖国大陆讲学。如1992年应中国社会科学院之邀演讲《龚自珍与雪莱》;1997年长春时代文艺出版社出版其诗歌散文选集共7册,他应邀前往长春、沈阳、哈尔滨、大连、北京五大城市为读者签名。吉林大学、东北大学颁赠客座教授名衔。中央电视台春节联欢晚会曾朗诵演出他的名诗《乡愁》。由人民文学出版社与北京图书目录》,收录《余光中诗选》于其中。近年来,中央电视台《读书时间》、《东方之子》等栏目专题向国内观众连续推荐报导余光中先生,影响很大。

    海内外对余光中作品的评论文章,大约在一千篇左右。专论余光中的书籍,有黄耀梁主编,分别由台湾纯文学出版社与九歌出版社出版的《火浴的凤凰》、《璀灿的五彩笔》;四川文艺出版社出版的《余光中一百首》(流沙河选释)等5种。传记有台湾天下远见出版公司出版,傅孟君著《茱萸的孩子——余光中传》。其诗集《莲的联想》,1971年由德国学者译成德文出版。另有不少诗文被译成外文在海外出版。

    乡愁

    小时侯

    乡愁是一枚小小的邮票

    我在这头

    母亲在那头

    长大后

    乡愁是一张窄窄的船票

    我在这头

    新娘在那头

    后来呵

    乡愁是一方矮矮的坟墓

    我在外头

    母亲呵在里头

    而现在

    乡愁是一湾浅浅的海峡

    我在这头

    大陆在那头

    4.十首与台湾有关的诗词,看明清诗人怎么写台湾

    1.《送罗子木往台湾》明 张煌言

    中原方逐鹿,何暇问虹梁!

    欲揽南溟胜,聊随北雁翔。

    鲎帆天外落,虾岛水中央。

    应笑青河客,输君是望洋!

    2.《送人之台湾》明 卢若腾

    台湾万里外,此际事纷纭。

    物力耕渔裕,兵威战伐勤。

    水低多见日,涯远欲无云。

    指顾华夷合,归来动听闻。

    3.《东巡台湾恒春》清 丁日昌

    东瀛已是天将尽,况到东瀛最尽头。

    海水自来还自去,罡风时发复时收。

    徙薪曲突知谁共,衔石移山且自谋。

    饱听怒涛三百里,何人赤手掣蛟虬!

    4.《初抵台湾柬书都谏》清 六十七

    茫无涯涘海天春,篷转云飞辨不真。

    彩鹢乘风穿雁屿,绣衣衔命跨鲲身。

    番黎乐享承平久,士女欢迎气象新。

    万里故人初把臂,相看先问近诗频。

    5.《台湾吟》清 王礼

    唐人鼓楫涉风潮,坊里杂居欣共招。

    虽是姓名编户籍,算来土著正寥寥。

    6.《海上望台湾》清 王松

    如此江山坐付人,陋他肉食善谋身。

    乘桴何用频回首,懒学长沙论过秦。

    7.《送颂臣之台湾》清 丘逢甲

    题注:丙申稿,清光绪二十二年作

    亲友如相问,吾庐榜念台。

    全输非定局,已溺有燃灰。

    弃地原非策,呼天傥见哀。

    十年如未死,卷土定重来。

    8.《往事》清 丘逢甲

    题注:丙申稿,清光绪二十二年作

    往事何堪说,徵衫血泪斑。

    龙归天外雨,鳌没海中山。

    银烛鏖诗罢,牙旗校猎还。

    不知成异域,夜夜梦台湾。

    9.《春愁》清 丘逢甲

    春愁难遣强看山,往事惊心泪欲潸。

    四百万人同一哭,去年今日割台湾。

    10.《台湾哀词》清 洪繻

    风雨吹颓镇海台,江南又阅庾生哀!

    乾坤欲老沈王气,山水无灵失霸才。

    旸谷煽炎焚若木,尾闾沦没长蒿莱。

    东望何处堪回首,万里浮云扫不开。

    供参考。

    5.郑愁予是台湾诗人,你熟悉的台湾诗人还有哪些

    席慕容,蒙古族女诗人。原籍内蒙古查哈尔盟明安旗。蒙古名字全称穆伦席连勃,意为浩荡大江河。是蒙古族王族之后,外婆是王族公主。在父亲的军旅生活中,席慕容出生于四川。十三岁起在日记中写诗,十四岁入台北师范艺术科,后又入台湾师范大学艺术系。1964年入比利时布鲁塞尔皇家艺术学院专攻油画。毕业后任台湾新竹师专美术科副教授。举办过数十次个人画展,出过画集,多次获多种绘画奖。1981年,台湾大地出版社出版席慕容的第一本诗集 《七里香》,一年之内再版七次。其他诗集也是一版再版。

    席慕容多写爱情、人生、乡愁,写得极美,淡雅剔透,抒情灵动,饱含着对生命的挚爱真情。影响了整整一代人的成长历程。

    "在年轻的时候,如果你爱上了一个人,

    请你,请你一定要温柔地对待他。

    不管你们相爱的时间有多长或多短,若你们能始终温柔地相待,

    那么,所有的时刻都将是一种无瑕的美丽。

    若不得不分离,也要好好地说声再见,也要在心里存着感谢,感谢他给了你一份记忆。

    6.台湾比较出名的诗人有哪些

    较有名的就是余光中和席慕蓉

    余光中生于南京,福建永春人。台湾现代派诗人。诗集有《舟子的悲歌》、《蓝色的羽毛》、《钟乳石》、《万圣节》、《莲的联想》、《余光中诗选》等,诗风因题材而异。表达意志和理想的诗壮阔铿锵,而描写乡愁和爱情的作品细腻而柔绵。1928年出生于南京。祖籍福建永春。母亲原籍江苏武进,故也自称“江南人”.

    1952年毕业于台湾大学外文系。1959年获美国爱荷华大学(LOWA)艺术硕士。先后任教台湾东吴大学、师范大学、台湾大学、政治大学。其间两度应美国国务院邀请,赴美国多家大学任客座教授。1972年任政治大学西语系教授兼主任。1974年至1985年任香港中文大学中文系主任。1985年至今,任高雄市“国立中山大学”教授及讲座教授。其中有六年时间兼任文学院院长及外文研究所所长。余光中在台湾与海外及大陆文学界享有盛誉。他曾获得包括《吴三连文学奖》、《中国时报奖》、《金鼎奖》、《国家文艺奖》等台湾所有重要奖项。多次赴欧美参加国际笔会及其它文学会议并发表演讲。也多次来祖国大陆讲学。如1992年应中国社会科学院之邀演讲《龚自珍与雪莱》;1997年长春时代文艺出版社出版其诗歌散文选集共7册,他应邀前往长春、沈阳、哈尔滨、大连、北京五大城市为读者签名。吉林大学、东北大学颁赠客座教授名衔。中央电视台春节联欢晚会曾朗诵演出他的名诗《乡愁》。由人民文学出版社与北京图书目录》,收录《余光中诗选》于其中。近年来,中央电视台《读书时间》、《东方之子》等栏目专题向国内观众连续推荐报导余光中先生,影响很大。

    席慕容,蒙古族女诗人。原籍内蒙古查哈尔盟明安旗。蒙古名字全称穆伦席连勃,意为浩荡大江河。是蒙古族王族之后,外婆是王族公主。在父亲的军旅生活中,席慕容出生于四川。十三岁起在日记中写诗,十四岁入台北师范艺术科,后又入台湾师范大学艺术系。1964年入比利时布鲁塞尔皇家艺术学院专攻油画。毕业后任台湾新竹师专美术科副教授。举办过数十次个人画展,出过画集,多次获多种绘画奖。1981年,台湾大地出版社出版席慕容的第一本诗集 《七里香》,一年之内再版七次。其他诗集也是一版再版。

    席慕容多写爱情、人生、乡愁,写得极美,淡雅剔透,抒情灵动,饱含着对生命的挚爱真情。影响了整整一代人的成长历程。

    "在年轻的时候,如果你爱上了一个人,

    请你,请你一定要温柔地对待他。

    不管你们相爱的时间有多长或多短,若你们能始终温柔地相待,

    那么,所有的时刻都将是一种无瑕的美丽。

    若不得不分离,也要好好地说声再见,也要在心里存着感谢,感谢他给了你一份记忆。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