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首页>百科 > 百科
  • 初中古诗词赏析选择题

    1.需要初中古诗词中名句赏析的题目及答案

    题目:《相见欢》(李煜)无言独上西楼,月如钩。

    寂寞梧桐深院锁清秋。剪不断,理还乱,是离愁。

    别是一般滋味在心头。《浣溪沙》(晏殊)一曲新词酒一杯,去年天气旧亭台。

    夕阳西下几时回。 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

    小园香径独徘徊。《游山西村》(陆游)莫笑农家腊酒浑,丰年留客足鸡豚。

    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 箫鼓追随春社近,衣冠简朴古风存。

    从今若许闲乘月,拄杖无时夜叩门。《江城子·密州出猎》(苏轼)老夫聊发少年狂,左牵黄,右擎苍。

    绵帽貂裘,千骑卷平冈。为报倾城随太守,亲射虎,看孙郎。

    酒酣胸胆尚开张,鬓微霜,又何妨!持节云中,何日遣冯唐?会挽雕弓如满月,西北望,射天狼。 《行路难》(李白) 金樽清酒斗十千,玉盘珍馐直万钱。

    停杯投箸不能食,拔剑四顾心茫然。 欲渡黄河冰塞川,将登太行雪暗天。

    闲来垂钓坐溪上,忽复乘舟梦日边。 行路难,行路难,多歧路,今安在。

    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别云间》(夏完淳)三年羁旅客,今日又南冠。

    无限河山泪,谁言天地宽? 已知泉路近,欲别故乡难。 毅魄归来日,灵旗空际看《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岑参)北风卷地白草折,胡天八月即飞雪。

    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 散入珠帘湿罗幕,狐裘不暖锦衾薄。

    将军角弓不得控,都护铁衣冷难着。 瀚海阑干百丈冰,愁云惨淡万里凝。

    中军置酒饮归客,胡琴琵琶与羌笛。 纷纷暮雪下辕门,风掣红旗冻不翻。

    轮台东门送君去,去时雪满天山路。 山回路转不见君,雪上空留马行处。

    《龟虽寿》(曹操)神龟虽寿,犹有竟时。腾蛇乘雾,终为土灰。

    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壮心不已。 盈缩之期,不但在天;养怡之福,可得永年。

    幸甚至哉,歌以咏志。 《观沧海》曹操东临碣石,以观沧海。

    水何澹澹,山岛竦峙。 树木丛生,百草丰茂。

    秋风萧瑟,洪波涌起。日月之行,若出其中。

    星汉灿烂,若出其里。幸甚至哉,歌以咏志。

    答案:江城子·密州出猎 [宋]苏轼老夫聊发少年狂,左牵黄,右擎苍。 锦帽貂裘,千骑卷平冈。

    为报倾城随太守,亲射虎,看孙郎。酒酣胸胆尚开张,鬓微霜,又何妨。

    持节云中,何日遣冯唐?会挽雕弓如满月,西北望,射天狼。潇洒的词人本来就生性豪放,密州铁沟出猎,左牵黄犬、右擎苍鹰,相随的千骑锦士驰卷平冈,何等声势,何等豪气,由此倾动了满城老少,使“老夫”陡发“少年狂”气。

    在“亲射虎,看孙郎”的奇想中跃现的,正是当年孙权射虎的风采!但词人的胸胆,又何甘只在射虎中称雄?连年犯边的西夏,正需魏尚那样的勇将御击!酒酣的词人因此宣告:倘若汉文帝再遣冯唐,我便是当世魏尚,愿挽弓如月,一箭射落象征“侵略”的恶星天狼!笔力恣肆的射猎之景,引出思出千载的豪迈心志,真有东坡自许的“东州壮士抵掌顿足而歌之,吹笛击鼓以为节”之壮声雄调。 行路难三首(其一) ·李白金樽清酒斗十千, 玉盘珍羞直万钱。

    停杯投箸不能食, 拔剑四顾心茫然。欲渡黄河冰塞川, 将登太行雪满山。

    闲来垂钓碧溪上, 忽复乘舟梦日边。行路难,行路难, 多歧路,今安在?长风破浪会有时, 直挂云帆济沧海。

    这是李白所写的三首《行路难》的第一首。 这组诗从内容看,应该是写在天宝三载(744)李白离开长安的时候。

    诗的前四句写朋友出于对李白的深厚友情,出于对这样一位天才被弃置的惋惜,不惜金钱,设下盛宴为之饯行。“嗜酒见天真”的李白,要是在平时,因为这美酒佳肴,再加上朋友的一片盛情,肯定是会“一饮三百杯”的。

    然而,这一次他端起酒杯,却又把酒杯推开了;拿起筷子,却又把筷子撂下了。他离开座席,拔下宝剑,举目四顾,心绪茫然。

    停、投、拔、顾四个连续的动作,形象地显示了内心的苦闷抑郁,感情的激荡变化。 接着两句紧承“心茫然”,正面写“行路难”。

    诗人用“冰塞川”、“雪满山”象征人生道路上的艰难险阻,具有比兴的意味。 一个怀有伟大政治抱负的人物,在受诏入京、有幸接近皇帝的时候,皇帝却不能任用,被“赐金还山”,变相撵出了长安,这不正象遇到冰塞黄河、雪拥太行吗!但是,李白并不是那种软弱的性格,从“拔剑四顾”开始,就表示着不甘消沉,而要继续追求。

    “闲来垂钓碧溪上,忽复乘舟梦日边。 ”诗人在心境茫然之中,忽然想到两位开始在政治上并不顺利,而最后终于大有作为的人物:一位是吕尚,九十岁在磻溪钓鱼,得遇文王;一位是伊尹,在受汤聘前曾梦见自己乘舟绕日月而过。

    想到这两位历史人物的经历,又给诗人增加了信心。行路难,行路难,多歧路,今安在?”吕尚、伊尹的遇合,固然增加了对未来的信心,但当他的思路回到眼前现实中来的时候,又再一次感到人生道路的艰难。

    离筵上瞻望前程,只觉前路崎岖,歧途甚多,要走的路。

    2.初中古诗文赏析急

    【考点分析】近年各地的中考试卷中,对古诗词曲赏析的考查比较热,而同学们往往无从下手,失分较多。

    知己知彼,方能百战不殆,下面就古诗文赏析的考点作一归纳。有关古诗词曲赏析的考查内容一般有这样几个方面:划分诗句节奏、分析诗歌内容、赏析艺术特色和比较两诗的异同。

    考查形式一般有两种:一是客观选择题;一种是主观填空、表述题。【解析题例】一、划分诗句朗读停顿节奏例如:1、下列句子朗读节奏无误的一组是( )(2004年辽宁省中考试题)A、梳洗 / 罢,独 / 椅望 / 江楼。

    B、右手 / 秉 / 遗穗,左臂 / 悬 / 敝筐。C、无可 / 奈何 / 花落 / 去,似曾 / 相识 / 燕归 / 来。

    D、采菊 / 东 / 篱下,悠然 / 见南 / 山。 这一类题型一般针对古代诗歌的朗读,做起来比较容易,难度不大,只要注意不把词语、句子(句意)划破,注意上下句子的对应一般不会做错。

    同时我们还应知道诗歌的朗读节奏有两种划分方法,一种是按音节划分,一种是按意义划分。特别要注意不能把表达一个完整意义的词、短语划断。

    因此 B是正确的。二、分析诗歌内容例如: 下面是对诗歌《望岳》的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岱宗夫如何?齐鲁青未了。

    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荡胸生层云,决眦入归鸟。

    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A、首联写诗人乍见泰山时的惊叹仰慕之情,并别出心裁地用“青未了”这种切身的体验和齐鲁的距离之远烘托出泰山之高。

    B、颔联是上句“青未了”的注脚。“钟”字将大自然写得有情;“割”本是普通字,但用在这里,却是奇险,突出山只高。

    C、颈联写出诗人对祖国山河的热爱,同时“入归鸟”三个字也看出诗人羡慕鸟归,意欲归隐的心愿。D、尾联中“会当”是一定要的意思;“凌绝顶”富有雄心和气概;“小”有俯视一切的信心。

    这两句诗,写出杜甫不怕困难,敢于攀登绝顶、俯视一切的雄心和气概,这正是杜甫能成为伟大诗人的关键所在。这一题型要联系全句或全诗从字、词、句的含义着手,仔细品读理解其内容,并从诗人的生平、诗歌的写作背景等方面综合考虑。

    要想准确答出此题,我们必须了解此诗是现存杜诗中最早的一首,字里行间洋溢着青年杜甫那种蓬勃的朝气,题目中理解为诗人“意欲归隐的心愿”,显然是理解错了,此题应选 C。 三、赏析艺术特色例如: 对下面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钱塘湖春行白居易孤山寺北贾厅西,水面初平云脚低。

    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 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

    最爱湖东行不足,绿杨阴里白沙堤。A、开头两句写诗人行经孤山寺和贾亭时所看到的天光水色,勾勒出西湖早春的轮廓。

    B、三、四两句从莺、燕的动态中,把春天的活力,大自然从秋冬沉睡中苏醒过来的春意生动地描绘了出来。 C、五、六句写骑马游春的人们,包括诗人自己。

    以人们的感受写西湖的春景。D、结尾两句详写湖东的白沙堤,在绿杨阴里,更是美不盛收。

    诗歌中运用的艺术特色主要包括修辞手法、表现方法、感情基调、语言风格等诸多方面。 而诗歌常用的表现方法有借景抒情、托物言志、以静写动、以动写静、以小见大和内容详略等。

    阅读选项对照诗歌进行分析不难看出D是错误的,这里应该是略写,而不是详写。诗中前六句详写了西湖早春生机盎然的景物,湖东景色这是一句带过,是略写。

    四、比较两诗的异同例如:1、比较下面两首诗,选出分析不正确的一项( )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李 白故人西辞黄鹤楼,烟花三月下扬州。 孤帆远影碧空尽,惟见长江天际流。

    渭 城 曲王 维渭城朝雨邑轻尘,客舍青青柳色新。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

    A 、两首诗的主题都是写送别的,但李白在惜别的依恋中又向往孟浩然去的地方,王维在惜别时心境凄凉,对老友此去的寂寞孤单无限关怀 。B、李诗“先言事”后写景,王诗先写景,后写情,情中言事。

    C 、这两首诗写景都是为了写事抒情铺垫,达到情景交融的境界。 D 、两首诗语言都平实,诗人的感情在平实的语言中自然而然地流露。

    比较两诗的异同一般从诗歌内容、蕴涵的思想感情、采用的表现手法等诸多方面设题,对于此类题型,须锁定相关的诗句,认真对照,判别正误。答案是:A。

    诗人在黄鹤楼边送行,看着友人乘坐的船挂起风帆,渐去渐远,越去越小,越去越模糊了,只剩下一点影子了,最后终于消失在水天相接之处,而诗人仍然久久伫立,目送流向天际的江水,似乎要把自己的一片情意托付江水,陪随行舟,将友人送到目的地。而不是诗人自己向往友人去的地方。

    以上从四点归纳了此类题型的考查内容,考查形式上目前侧重于主观题为主。例如:阅读下面的古诗文,完成习题。

    (2004年黄冈市中考试题)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刘禹锡)巴山楚水凄凉地,二十三年弃置身。 怀旧空吟闻笛赋,到乡翻似烂柯人。

    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今日听君歌一曲,暂凭杯酒长精神。

    (1)这首诗感情浓郁,但前后基调不同,前四句 ,后四句 ,前后形成鲜明对比。 (2)请描述“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所展示的画面,并揭示诗句的含义。

    第一小题考查的是诗歌的感情基调,第二小题其实就是客观题的反要求,但这里。

    3.要一道初中古诗文鉴赏选择题,带答案的,急~~~~

    赠汪伦 李白 李白乘舟将欲行, 忽闻岸上踏歌声。

    桃花潭水深千尺, 不及汪伦送我情! 天宝十四载(755),李白从秋浦(今安徽贵池)前往泾县(今属安徽)游桃花潭,当地人汪伦常酿美酒款待他。 临走时,汪伦又来送行,李白作了这首诗留别。

    诗的前半是叙事:先写要离去者,继写送行者,展示一幅离别的画面。起句“乘舟”表明是循水道;“将欲行”表明是在轻舟待发之时。

    这句使我们仿佛见到李白在正要离岸的小船上向人们告别的情景。 首先送行者是谁不得而知,次句却不象首句那样直叙,而用了曲笔,只说听见歌声。

    一群村人踏地为节拍,边走边唱前来送行了。这似出乎李白的意料,所以说“忽闻”而不用“遥闻”。

    这句诗虽说得比较含蓄,只闻其声,不见其人,但人已呼之欲出。 诗的后半是抒情。

    第三句遥接起句,进一步说明放船地点在桃花潭。“深千尺”既描绘了潭的特点,又为结句预伏一笔。

    桃花潭水是那样的深湛,更触动了离人的情怀,难忘汪伦的深情厚意,水深情深自然地联系起来。结句迸出“不及汪伦送我情”,以比物手法形象性地表达了真挚纯洁的深情。

    潭水已“深千尺”,那么汪伦送李白的情谊更有多少深呢?耐人寻味。清沈德潜很欣赏这一句,他说:“若说汪伦之情比于潭水千尺,便是凡语。

    妙境只在一转换间。”(《唐诗别裁》)显然,妙就妙在“不及”二字,好就好在不用比喻而采用比物手法,变无形的情谊为生动的形象,空灵而有余味,自然而又情真。

    这首小诗,深为后人赞赏,“桃花潭水”就成为后人抒写别情的常用语。由于这首诗,使桃花潭一带留下许多优美的传说和供旅游访问的遗迹,如东岸题有“踏歌古岸”门额的踏歌岸阁,西岸彩虹罔石壁下的钓隐台等等。

    非常普通的一首小诗,却是对友情的最好诠释,此诗更是被后人所传诵。

    4.初中古诗习题我需要40

    新课标背诵篇目理解性默写精练100题 【七年级】 1、如果人人都能为他人着想,做到“ , ”,那么,构建和谐社会的愿望就能早日实现。

    (用《〈论语〉十则》中的词句填空。 2、唐太宗有一句名言:“以人为鉴,可以知得失。”

    由此可以联想到《〈论语〉十则》中孔子的话:“ , ”。 3、《观沧海》中通过丰富奇特的想象创造宏伟意境,抒发了作者宽广胸怀和豪迈气概的诗句是“ , ; , 。”

    4、《天净沙 秋思》中点明主旨,道出游子悲苦惆怅的诗句是: , 。 5、《次北固山下》中描写长江潮平岸阔,和风吹拂,风帆高悬的诗句是 , 。

    6、《次北固山下》写青山绿水的诗句是________ _ __,____ _______。 7、《次北固山下》一诗中,最能表现作者乡愁的一句是: , 。

    8、《次北固山下》中写时序更替,抒发思乡之情,蕴涵生活哲理的诗句是“ , 。 ” 9、白居易在《钱塘湖春行》中抓住早春特点从仰视角度描写禽鸟的优美诗句是“ , ”。

    10、白居易在《钱塘湖春行》中抓住早春特点从俯视角度描写花草的优美诗句“ , ”。 11、杜牧在《泊秦淮》中讽喻晚唐统治者醉生梦死、荒淫误国的诗句是“ , 。”

    12、《论语》中阐述学习与思考关系的句子是: , 。 13、表示既善于从正面学习,也善于从反面借鉴的意思时,我们常引用《论语》中的话: , 。

    14、不了解甚至误解自己时,孔子在《论语》中认为应当采取的正确态度是: , 。 15、APEC会议在重庆召开,山城百姓喜迎各国嘉宾,《论语》中有一句话可以表达这种喜悦;“ , ?” 16、如何对待他人的优点和缺点呢?孔子说: , 。

    17、《论语》十则》中强调不要不懂装懂的句子是: , , 。 18、李白在《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中,把明月人格化,表达对友人不幸遭贬的深切同情与关怀的名句是“ , 。

    ”19、李商隐在《夜雨寄北》中以会晤的欢愉衬托客居的寂寞,把思念深情转化为重聚希冀的名句是“ , 。” 20、李商隐在《夜雨寄北》中以会晤的欢愉衬托客居的寂寞,把思念深情转化为重聚希冀的名句是“ , 。”

    【八年级】 21、杜甫《望岳》一诗中描写泰山神奇秀美、雄伟高峻的句子是 , 。 还有很多 在文件里。

    5.中考古诗文赏析选择题,带答案的,急

    1.对《春望》的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 A、本诗的抒情主人公是作者自己。

    作者看到的是战乱中的春景,一片苍凉,感伤国事,见花落泪,闻鸟而惊心。 B、本诗的抒情主人公是作者的妻子,在这战乱连绵的日子,期盼外出游览的丈夫早写信来。

    簪,妇女束发的首饰。 C、作者所经历的这场战乱,是指唐代的藩镇割据。

    D、“烽火连三月”,意指战争接连打了三个月,入侵者是吐蕃人。2.对《望岳》分析不确切的一项是( ) A、“齐鲁青未了”是说泰山广大,青青之色,绵延不绝,齐鲁大地都能望见。

    B、“造化钟神秀”中的“造化”指大自然、天地,“钟”是聚集的意思。 C、“阴阳割昏晓”中的阴阳指山的南面和北面,这句是说泰山高大,使山高山北景色有别,判若昏晓。

    D、这首诗首联写远望,颔联写近观,颈联从小处着笔细看,尾联写望岳产生的联想。3.对《望岳》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岱宗夫如何”一句运用拟人手法,把泰山比作顶天立地的大丈夫。

    B、“造化钟神秀”一句是说泰山是天地间一切神奇秀丽的结晶。钟是聚集的意思,一个钟字将大自然写的十分有情。

    C、“齐鲁青未了”是说在齐鲁大地上都能看到泰山的青色,以距离之远来烘托泰山之高,别出心裁的写出了自己的体验。 D、“会当凌绝顶”中,会当是唐人的口语,意思是“一定要”,从中可以看出诗人不怕困难,勇于攀登绝顶的雄心和气概。

    4.对“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灿烂,若出其里”句意理解正确的是( ) A.日、月的运行,都是从大海里升起又降落;银河灿烂,也好像是发源于沧海之中 B.日、月朗照大海,星星闪烁,辉映于海面 C.太阳、月亮、星光灿烂的银河,好像都是从海里升起又落到海里去了一样 D.太阳月亮不停运转、银河灿烂,它们有的没入海底,有的投映到海面5.判断正误(对的打“√”,错的打“*”) ①“东临碣石,以观沧海”两句开篇点题,交代了观察的方位、地点以及观察的对象( ) ②“临”字统领全篇,以下十句,都是写海上的景象( ) ③“水何澹澹,山岛竦峙”两句全景式地描绘了大海那种苍茫动荡的气势( ) ④这首诗前八句是实写,后六句是虚写( ) ⑤“水何澹澹”是描写无风时海面水波动荡的样子,“洪波涌起”是描写有风时大海波涛汹涌的壮阔气势( ) ⑥这首诗通过写景抒情,借勾画大海吞吐日月、包蕴万千的壮丽景象,表现了诗人开阔的胸襟,抒发了统一中国建功立业的抱负( )6.对这首诗理解做个最佳抉择( ) A.诗人先写山岛风光,再描绘海面景色,最后抒写自己的情怀 B.诗人立足于山岛,先远观,再近观,最后抒写自己的情怀 C.诗人先实写,再虚写,最后抒情 D.先全景式地展现大海景象,再描绘岛上风光,最后在描绘大海波涛汹涌的基础上,借拟写大海吞吐日月的气势来抒发自己壮阔的情怀7.下列对《饮酒》这首诗的理解和分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A.诗的前四句道出了作者的体验:要拥有心灵的宁静,就应该脱离喧嚣的环境,投身到大自然中,尽情体会生活的乐趣。 B.“山气日夕佳”中的“佳”字,写出于作者对山气缭绕、夕阳西下这一景象的赞美,表现了诗人归隐田园的惬意情怀。

    C.“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的意思是:这种生活让人体会到人生的真正意义,但无法用语言表达,只能用心灵去感受。 D.本诗描写了恬静、闲适的生活,表现了诗人与大自然相亲相融的境界。

    8.对《次北固山下》这首诗语句的解说,不恰当的一项是( ) A.“次北固山下”的“次”是“停泊”的意思。北固山在镇江北边,三面临江。

    B.“客路”即“旅途”。第一句指明了作者要去的路途,第二句交代了乘舟而来的情况。

    C.“潮平”指潮水上涨,水与岸平。“风正”指风向既顺,风力又不猛。

    D.“归雁洛阳边”意即我想学北归的大雁,回到故乡洛阳。9.关于《次北固山下》这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 A.这首诗以对偶句开头,既不同一般,又工整明丽,“青山”“绿水”给人眼明心亮的感觉。

    B.三、四两句进一步把人带到一种和平宁谧的环境里,平野开阔,大江直流,波平浪静,显得天地宽阔,更使人胸襟开朗。 C.五、六两句写海上红日冲破黎明前的黑暗,江边春意赶走垂尽的旧腊残冬,不仅意象美妙,还蕴含一种生活哲理,突现了新生事物的强大生命力。

    D.最后一联抒发了作客他乡的深深愁绪,可知前面六句所写明丽的江南景色,都是为最后一联作反衬的。10.对《天净沙·秋思》赏析有误的一项是( ) A.“小桥流水人家”一句,呈现一派清雅、安适的景象,与沦落异乡的游子相映,使“断肠人”更添悲愁。

    B.“夕阳西下”一句,将前面九个独立事物统一到一幅画面中,有一种凄凉之美。 C.全篇没有一句直接抒情,但正所谓“一切景语皆情语”,作品因此更加动人。

    D.这首小令仅用28个字,生动地表现出一个长期漂泊他乡的游子孤寂愁苦的心情。11.对《天净沙·秋思》这首曲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 ) A.这首曲的题目叫“秋思”,“秋思”的意思是“秋天的思考”。

    B.“枯藤”句中的“枯藤”、“老树”是最有特征性的秋景,给人以萧条、寂寞、悲凉的感觉。 C.“小桥”一句读来令人亲切,可仔细想去,却更。

    6.中考古诗赏析选择20道

    1、阅读曹操的《龟虽寿》,找出分析不当的一项(答案)神龟虽寿,犹有竟时。

    腾蛇乘雾,终为土灰。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壮心不已。

    盈缩之期,不但在天;养怡之福,可得永年。幸甚至哉,歌以咏志。

    A、毛泽东《浪淘沙·北戴河》词中有:“往事越千年,魏武挥鞭,东临碣石有遗篇”的句子,其中的“遗篇”就是指《龟虽寿》这首诗。B、这首诗前四句是从反面设喻,说明不管寿命多长,总有终结的一天。

    从反面揭示出人的精神面貌之重要。C、诗的第五、六句从正面作喻,又与七、八句意思紧密相连,揭示了这首诗的中心,形成了诗的高潮;高潮之后,诗人用四句议论来煞尾,把满腔热情凝聚于一个哲理之中。

    D、诗的最后两句“幸甚至哉,歌以咏志”与整首诗的内容并无关系,而是在配乐时加上去的。2、对谢朓的《晚登三山还望京邑》理解正确的一项是(答案)灞涘望长安,河阳视京县。

    白日丽飞甍,参差皆可见。余霞散成绮,澄江静如练。

    喧鸟复春洲,杂英满芳甸。去矣方滞淫,怀哉罢欢宴。

    佳期怅何许,泪下如流霰。有情知望乡,谁能鬒不变? A、诗中第一、二句用典精当,对仗工整,道出了离京的原因和路程。

    这里的“灞涘”即“河阳”,“长安”即“京县”。B、谢灵运《登江中孤屿》诗中的两句:“云日相辉映,空水共澄鲜”,与谢朓诗中的“余霞散成绮,澄江静如练”意思相同,不过形容过实,不如小谢的这两句诗鲜明空灵。

    C、“佳期怅何许,泪下如流霰”两句抒发了诗人延误佳期的惆怅,描摩出诗人追悔不已、泪下如霰的情态。D、诗人以“有情知望乡,谁能 不变”收束全诗,写的仍是傍晚时登上三山回望京都的情景,与开头相呼应。

    3、下面是杜甫的《戏为六绝句》之一,对这首诗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答案)王杨卢骆当时体,轻薄为文哂未休。尔曹身与名俱灭,不废江河万古流。

    A、这首诗中的“王杨卢骆”,即指初唐“四杰”。B.这首诗评价了“王杨卢骆”在诗歌发展过程中的作用。

    C.这首诗否定了对“王杨卢骆“哂未休”的态度和做法。D.这首诗就“王杨卢骆“身与名俱灭”的结局抒发了叹惋之情。

    4、对杜甫的《春日忆李白》分析不确切的一项是(答案)白也诗无敌,飘然思不群。清新庚开府,俊逸鲍参军。

    渭北春天树,江东日暮云。何时一樽酒,重与细论文。

    A、开头两联赞美李白的诗清新、俊逸,卓异不凡。B、第三联写作者和李白各自所在之景,抒发浓重的离情。

    C、末联写作者回忆过去与李白把酒论诗的情景。D、这首五律诗,从赞美诗发端,以“论文”收结,由诗转到人,由人又回到诗,转折自然,用语隽永。

    5.读下面唐无名氏的《水调歌》(古代乐曲名),选出分析不正确的一项(答案)平沙落日大荒西,陇上明星高复低。孤山几处看烽火,壮士连营候鼓鼙。

    A.一、二两句写黄昏至星夜军营极目所见。地面辽阔荒远,日落星出,突出了时间的流逝和夜的静谧。

    B.第三句陡转,点出军情。幽深的静夜,突然升起几处报警的烽火。

    “几处”突现了军情的紧急,给人以突兀、危迫之感。C.第四句写军营的反应。

    警报传来,战士们迅速将军营连成一片,擂响鼓鼙,立即出战迎敌。“鼓鼙”二字突现了将士行动之神速,戒备之森严。

    D.全诗以纯客观的笔调写景叙事,采用层层渲染烘托的艺术手法,造成环境气氛上的有张有弛,形成起伏跌宕,读来扣人心弦。6、对下面这首《渡桑干》分析不确切的一项是(答案)客舍并州已十霜,归心日夜忆咸阳。

    无端更渡桑干水,却望并州是故乡。(注:咸阳在并州西面,相距数百公里;桑干河在并州北面约二百公里处)A、第一句写诗人远离家乡咸阳,在并州已经住了整整10年。

    B、第二句写10年来,诗人虽然日夜盼望能重返故乡,但始终仅仅盼望而已。C、最后两句通过“渡河”、“回首”的形象描写,表达了诗人对重返故乡的绝望心情。

    D、这首诗的成功在于运用形象、含蓄的表达技巧,抒发了诗人对客居地的热爱情感。7.读下面唐朝诗僧景云《画松》诗,选出后面分析不确切的一项(答案)画松一似真松树,且待寻思忆得无?曾在天台山上见,石桥南畔第三株。

    A.第一句写见到画松,立即为之打动,觉得完全像一棵真松树。“一似”二字表达出一种惊奇之感。

    B.二、三四句写诗人沉思凝想去把握画境。当画境从自己的生活体验中得到印证时,诗人获得了一种顿悟的极大乐趣。

    C.诗人用秀丽奇险的东南名山天台山上的松树与“画松”进行对比,表现画松的苍老遒劲。D.作为题画诗,本诗独具一格,未对画松作实在的形状描摹,而纯从观者的心理感受生活体验来写,从虚处传画松之神,既写出了欣赏活动中的诗意感受,又表现了画家的艺术造诣。

    8.对下面这首诗分析不当的一项是(答案)丹阳送韦参军严维丹阳郭里送行舟,一别心知两地秋。日晚江南望江北,寒鸦飞尽水悠悠。

    A.作者在诗中用一“秋”字,主要是为了交代送别友人的季节。B.“江南”、“江北”在诗中有照应作用,突出了江水阻隔。

    “望”字传出思念之神态。C.第四句写望中所见,给人以孤独、寂寞、空虚的感触。

    “水悠悠”暗含着无限的思念之情。D.诗作者把对友人的真挚感情渗透在景物。

    7.求初中古文选择题和答案四十道求初中古文选择题和答案一共四十道急

    一、阅读《桃花源记》一文,完成以下问题。

    1、对下面语句中加点词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欣然规往 规:计划 B、便要还家 要:通“邀”,邀请 C、具答之 具:详细 D、无论魏晋 无论:相当于现代汉语里的“无论”2。 选出加点词词义不同的一项 ( )A.男女衣着,悉如外人 村中闻有此人,咸来问讯B.此中人语云 不足为外人道也C.缘溪行 便扶向路 D.遂与外人间隔 乃不知有汉 3。

    选出加点词词义相同的一项( )A.之:忘路之远近 水陆草木之花 B.乃:乃大惊 乃不知有汉C.志:处处志之 寻向所志 D.舍:便舍船 屋舍俨然4、对下面句子的意思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芳草鲜美,落英缤纷:花草遍地,鲜艳而美丽,落花纷纷。 B、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老人和孩子们个个都安闲快乐。

    C、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率领妻子和同乡的人来到这个与世隔绝的地方。D、未果,寻病终:没有实现,不久,他就因病去世了。

    5、下面对课文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A、本文按时间先后顺序来记叙,以渔人(武陵人)进出桃花源的行踪为线索,发现——访问——离开——再寻,贯穿起来。 B、本文的成语有世外桃源、豁然开朗、无人问津、落英缤纷、怡然自乐等。

    C、世外桃源是虚构的理想社会,本文作者虚构的目的是描绘无剥削,压迫,自食其力,自给自足,和平宁静,人人自得其乐的社会,同当时的黑暗社会形成鲜明对照,表达了作者和广大劳动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对理想社会的追求。 D、作者在这篇文章里所寄托的社会理想是对当时黑暗社会的批判,在客观上反映了人民摆脱压迫,摆脱剥削的要求,具有一定的积极意义,在当时的条件下这个理想是能变成现实的。

    二、阅读《爱莲说》一文,完成以下问题。 6、文中加点的“蕃”“植”“鲜”“宜”的意思解释正确的一项是( )A、茂盛 树立 新鲜 适当 B、多 树立 少 应当C、多 栽种 新鲜 适当 D、茂盛 栽种 少 应当 7、下列各句中的“而”与“出淤泥而不染”中的“而”含义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中峨冠而多髯者为东坡 B、余强饮三大白而别C、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D、随波而逝8、下列句中的“之”与“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中的“之”含义用法相同的一项( )A、春冬之时 B、渔人甚异之C、何陋之有 D、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9、文章以莲花为歌颂对象,却几次提到菊花、牡丹,其用意是( )A、菊花、牡丹、莲花。

    各有其不凡之处,均是作者大力赞颂的爱物。B、“莲”虽美,可是菊花和牡丹更加雍容华贵。

    C、以菊的隐逸、牡丹的富贵来衬托莲花的种种美德。D、写牡丹来讥讽贪图荣华富贵追名逐利的世态,写菊花来表达自己对隐逸生活的向往之情。

    10、下列诗句中有咏莲的,也有咏菊的,其中咏莲的诗句是( )①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蜻蜓立上头。 ②荷花入暮犹愁热,低面深藏碧伞中。

    ③待到重阳日,还来就菊花。 ④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

    ⑤秋丛绕舍似陶家,遍绕篱边日渐斜。A、①③⑤ B、②③④ C、③④⑤ D、①②④三、阅读《三峡》一文,完成以下问题。

    11、对下面语句中加点词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略无阙处 阙:同“缺” B、夏水襄陵 襄:漫上C、飞漱其间 漱:冲刷 D、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奔:飞奔12、下列语句中与“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中“以”的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A、能以径寸之木 B、我以日始出时去人近,而日中时远也C、以君之力,曾不能损魁父之丘 D、以此夸能13、比较下列各组加点的词语,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A、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虽席地不容闲也 B、自三峡七百里中 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C、沿溯阻绝 绝谳多生怪柏D、清荣峻茂 回清倒影14、对下面句子的意思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两岸连山,略无阙处—两岸山连着山,没有一点中断的地方。 B、每至晴初霜旦,林寒涧肃—每逢雨后新晴或者下霜的早晨,树林里一片清凉,山涧中一片寂静。

    C、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只有在正午和半夜才能看见太阳和月亮。D、高猿长啸,属引凄异——高处的猿猴放声长叫,声音持续不断。

    15、下面对课文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A、《三峡》是北魏地理学家郦道元所作,三峡是瞿塘峡、巫峡和西陵峡的总称。本文以凝练生动的笔墨,写出了三峡的雄奇险拔、清幽秀丽的景色。

    B、本文中作者写景,采用大笔点染的手法,春冬之景,着“素”“绿”“清”“影”数字。 写秋季的景色,着“寒”“肃”“凄”“哀”数字,便将景物的神韵生动地表现了出来。

    C、本文中作者先写三峡地貌,然后抓住三峡最有特点的时间依次写了春冬、夏天、晴初霜旦,写出了三峡的清幽美、奔放美、凄婉美。D、本文末尾句运用了引用的修辞手法,其作用是渲染悲凉情怀,表现旅人的哀愁。

    四、阅读《观潮》一文,完成以下问题。16、对下面语句中加点词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吞天沃日 沃:肥沃 B、方其远出海门 方:当…… 时C、随波而逝 逝:去,往 D、披发文身 文:画着文彩 17、下列语句中与“仅有敌船为火所焚”中“为”的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A、不足为外人道也 B、为宫室、器皿、人物C、海涌银为郭 D、舌一吐而二虫尽为所。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