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首页>百科 > 百科
  • 全面赏析诗词

    1.求

    1.> 之春歌 春林花多媚,春鸟意多哀。

    春风复多情,吹我罗裳开。 串解:春歌 春暖花开时节,野外,林中花木争奇斗艳,明媚可爱。

    在如此美妙的环境中,鸟儿也放开歌喉,唱起动听的歌。拂面的春风令人陶醉,多情的它似乎善解人意,轻轻撩起游春少女的衣衫。

    赏析:《春歌》是《子夜四时歌》中的一首,《子夜四时歌》,简称〈四时歌〉,是〈吴声歌曲 子夜歌〉的变曲。所谓变曲,是指曲调上的变化。

    〈子夜四时歌〉的曲调是在〈子夜歌〉的基础上加以改造而成的。〈乐府诗集 清商曲辞 子夜歌〉题解引〈乐府解题〉曰:“后人更为四时行乐之词,谓之〈子夜四时歌〉。

    又有〈大子夜歌〉、〈子夜警歌〉、〈子夜变歌〉,皆曲之变也。”〈四时歌〉的歌辞都是五言四句,在体式上与〈子夜歌〉没有什么不同,内容多是描写男女恋情的诗歌。

    〈四时歌〉刘宋时开始产生,是南朝时期吴地的民歌。〈乐府诗集〉共收集了七十五首,包括晋、宋、齐的歌辞,其中〈春歌〉、〈夏歌〉各二十首,〈秋歌〉十八首,〈冬歌〉十七首,此处选了〈春歌〉一首共大家欣赏。

    〈春歌〉描写的是百花盛开、阳光明媚的春天景象:树木、小草披绿叶翠,郁郁葱葱;重重地垂挂在枝头的花朵,在微风的轻吻下摇摆不停;小蜜蜂贪婪地采集花蜜;婀娜多姿的鸟儿抖着美丽的衣裙,成双成对地在花丛中尽情飞舞,杜鹃鸟的歌声清凉动听,在树林里盘旋回荡。在富有诗情画意的春天里,人们领略到了鸟语花香的盎然春意。

    诗人在这里描绘的是斑斓多姿、美丽动人的春景,但细细品位不难发现这其中还用了两个比喻,一是用林以花暗喻“女人以色媚人”,一是用鸟以意哀来暗喻“男以情动人”。这里用的是暗喻的修辞手法,明写花香鸟语,暗写男女之情。

    一位游春的少女在野外尽兴地玩耍,温柔的春风轻轻地撩开了少女的罗裙。这本是自然现象,但诗人却赋予春风以生命,仿佛它也有了人的感情。

    春风尚且多情,有情的男子又在哪里呢?这美丽景色倘有意中人相伴,那该别有一番情趣。诗人在这里表现了少女对爱情生活的热烈追求和无限向往,而这一切由明白晓畅的语言娓娓到来,犹如涓涓细流,润人心田,好似一支优美的乐曲,清新悦耳,回味无穷,使人得到美的享受。

    这首诗的显著特点,便是写活了一个“春”字。前三句都以“春”字开头,又用“春林”、“春鸟”、“春风”将三句紧密钩连在一起,这种手法在古诗中称为“钩句”,从另一个角度看,三句诗反复使用一个相同的字“春”,这种现象叫做“重字”。

    在唐以前的古诗中,特别是南朝民歌中,“重字”是发挥强调、反复、回环作用的一种修辞手法。反复使用“春”字,起到了点题的作用,浓化了诗歌的意境,尽情地讴歌了春天。

    这首诗写法含蓄,明写春景,实喻男欢女爱。全诗无一个描写爱情生活的词语,但却蕴寓着浓厚的爱情生活气息。

    诗人以鸟喻人,同时赋予春鸟、春风以多情恋人的性格特征,写来巧妙、委婉,富有极为动人的艺术感染力量。四句二十字,把一个少女春情萌动,热烈企盼恋爱的心理表现得精妙绝伦,淋漓尽致。

    2.李商隐:无题二首之一 写与情人别离后的思念。始从觉醒的甜梦中醒来觉得怅然若失,回忆起梦中依依惜别的情景,又匆忙地写信给她。

    从借用刘郎的典故,显见今后要再会是几乎不可能了。 全诗着意摹写缠绵悱恻的相思相忆和不知所以的婉曲心理,而整个相思相忆的心理流程又与斜月、晨钟、烛影、香晕的环境描写层递而下,在梦幻交织中创造出一个凄迷哀丽的境界,既避免了艺术上的平直,又恰到好处地突出了“远别之恨”的主旨。

    刘郎是古代一个男子,他遇到了神仙女子,醒来后到天台山再找已经不见了。我们想想那神仙女子是永远见不到了,对李商隐来说,他所爱的人,是被幽闭在重重深墙之内,见她好象比神仙女子还要难,所以说「更隔蓬山一万重」。

    韩寿,晋人,司空贾充的僚属,充每在家聚会,贾女从窗格中偷窥,见其貌美而爱之,与私通,充发觉后乃以妻寿。 宓妃留枕:曹植《洛神赋·序》:“黄初三年,作朝京师,还济洛川。

    古人有言,斯水之神,名曰宓妃。感宋玉对楚王神女之事,遂作斯赋。”

    植过洛水时,忽见一女子来,赠所用枕。宓妃,传说中伏羲氏之女。

    3.李商隐:无题二首之二 《无题》其二抒写了一位幽闺中的女子对爱情热切的追求和失意的痛苦。东风飒飒送来细雨阵阵,芙蓉塘外响着一声声的轻雷。

    先以凄迷的春景衬托女子的愁苦和怅惘,继写在迷蒙的春雨中,这位女子怅然若失之情:她寂寞幽居,手摇玉饰的辘轳,独自汲水而返。这位女子为何这般怅然?第三联写出了缘由:韩寿英俊,曹植多才,女子思念的男子兼有英俊之貌和迷人之才,使她倾慕,使她相思。

    然而最后还是水月镜花,于是就有了“一寸相思一寸灰”的苦痛,末联迸发出女子内心的郁积与悲愤,既有幻灭的悲哀,也有强烈的激愤不平。李商隐在此诗中可能也融入了自己的身世之感。

    2.求

    1.<子夜四时歌>> 之春歌 春林花多媚,春鸟意多哀。

    春风复多情,吹我罗裳开。 串解:春歌 春暖花开时节,野外,林中花木争奇斗艳,明媚可爱。

    在如此美妙的环境中,鸟儿也放开歌喉,唱起动听的歌。拂面的春风令人陶醉,多情的它似乎善解人意,轻轻撩起游春少女的衣衫。

    赏析:《春歌》是《子夜四时歌》中的一首,《子夜四时歌》,简称〈四时歌〉,是〈吴声歌曲 子夜歌〉的变曲。所谓变曲,是指曲调上的变化。

    〈子夜四时歌〉的曲调是在〈子夜歌〉的基础上加以改造而成的。〈乐府诗集 清商曲辞 子夜歌〉题解引〈乐府解题〉曰:“后人更为四时行乐之词,谓之〈子夜四时歌〉。

    又有〈大子夜歌〉、〈子夜警歌〉、〈子夜变歌〉,皆曲之变也。”〈四时歌〉的歌辞都是五言四句,在体式上与〈子夜歌〉没有什么不同,内容多是描写男女恋情的诗歌。

    〈四时歌〉刘宋时开始产生,是南朝时期吴地的民歌。〈乐府诗集〉共收集了七十五首,包括晋、宋、齐的歌辞,其中〈春歌〉、〈夏歌〉各二十首,〈秋歌〉十八首,〈冬歌〉十七首,此处选了〈春歌〉一首共大家欣赏。

    〈春歌〉描写的是百花盛开、阳光明媚的春天景象:树木、小草披绿叶翠,郁郁葱葱;重重地垂挂在枝头的花朵,在微风的轻吻下摇摆不停;小蜜蜂贪婪地采集花蜜;婀娜多姿的鸟儿抖着美丽的衣裙,成双成对地在花丛中尽情飞舞,杜鹃鸟的歌声清凉动听,在树林里盘旋回荡。在富有诗情画意的春天里,人们领略到了鸟语花香的盎然春意。

    诗人在这里描绘的是斑斓多姿、美丽动人的春景,但细细品位不难发现这其中还用了两个比喻,一是用林以花暗喻“女人以色媚人”,一是用鸟以意哀来暗喻“男以情动人”。这里用的是暗喻的修辞手法,明写花香鸟语,暗写男女之情。

    一位游春的少女在野外尽兴地玩耍,温柔的春风轻轻地撩开了少女的罗裙。这本是自然现象,但诗人却赋予春风以生命,仿佛它也有了人的感情。

    春风尚且多情,有情的男子又在哪里呢?这美丽景色倘有意中人相伴,那该别有一番情趣。诗人在这里表现了少女对爱情生活的热烈追求和无限向往,而这一切由明白晓畅的语言娓娓到来,犹如涓涓细流,润人心田,好似一支优美的乐曲,清新悦耳,回味无穷,使人得到美的享受。

    这首诗的显著特点,便是写活了一个“春”字。前三句都以“春”字开头,又用“春林”、“春鸟”、“春风”将三句紧密钩连在一起,这种手法在古诗中称为“钩句”,从另一个角度看,三句诗反复使用一个相同的字“春”,这种现象叫做“重字”。

    在唐以前的古诗中,特别是南朝民歌中,“重字”是发挥强调、反复、回环作用的一种修辞手法。反复使用“春”字,起到了点题的作用,浓化了诗歌的意境,尽情地讴歌了春天。

    这首诗写法含蓄,明写春景,实喻男欢女爱。全诗无一个描写爱情生活的词语,但却蕴寓着浓厚的爱情生活气息。

    诗人以鸟喻人,同时赋予春鸟、春风以多情恋人的性格特征,写来巧妙、委婉,富有极为动人的艺术感染力量。四句二十字,把一个少女春情萌动,热烈企盼恋爱的心理表现得精妙绝伦,淋漓尽致。

    2.李商隐:无题二首之一 写与情人别离后的思念。始从觉醒的甜梦中醒来觉得怅然若失,回忆起梦中依依惜别的情景,又匆忙地写信给她。

    从借用刘郎的典故,显见今后要再会是几乎不可能了。 全诗着意摹写缠绵悱恻的相思相忆和不知所以的婉曲心理,而整个相思相忆的心理流程又与斜月、晨钟、烛影、香晕的环境描写层递而下,在梦幻交织中创造出一个凄迷哀丽的境界,既避免了艺术上的平直,又恰到好处地突出了“远别之恨”的主旨。

    刘郎是古代一个男子,他遇到了神仙女子,醒来后到天台山再找已经不见了。我们想想那神仙女子是永远见不到了,对李商隐来说,他所爱的人,是被幽闭在重重深墙之内,见她好象比神仙女子还要难,所以说「更隔蓬山一万重」。

    韩寿,晋人,司空贾充的僚属,充每在家聚会,贾女从窗格中偷窥,见其貌美而爱之,与私通,充发觉后乃以妻寿。 宓妃留枕:曹植《洛神赋·序》:“黄初三年,作朝京师,还济洛川。

    古人有言,斯水之神,名曰宓妃。感宋玉对楚王神女之事,遂作斯赋。”

    植过洛水时,忽见一女子来,赠所用枕。宓妃,传说中伏羲氏之女。

    3.李商隐:无题二首之二 《无题》其二抒写了一位幽闺中的女子对爱情热切的追求和失意的痛苦。东风飒飒送来细雨阵阵,芙蓉塘外响着一声声的轻雷。

    先以凄迷的春景衬托女子的愁苦和怅惘,继写在迷蒙的春雨中,这位女子怅然若失之情:她寂寞幽居,手摇玉饰的辘轳,独自汲水而返。这位女子为何这般怅然?第三联写出了缘由:韩寿英俊,曹植多才,女子思念的男子兼有英俊之貌和迷人之才,使她倾慕,使她相思。

    然而最后还是水月镜花,于是就有了“一寸相思一寸灰”的苦痛,末联迸发出女子内心的郁积与悲愤,既有幻灭的悲哀,也有强烈的激愤不平。李商隐在此诗中可能也融入了自己的身世之感。

    3.现代诗歌应该如何赏析

    其实我是一名学生,也经常会碰到现代诗歌赏析这样的题目.在我认为,所谓赏析,就是结合诗歌中想表达的思想感情,将你自己设身处地去体味,感受,然后将你的读后感写下来.这里的读后感,就是你要的赏析.x0d赏析也分许多方面,你可以从诗歌的语言特点(如运用的修辞手法,及其作用.风格等)内容感知,技巧,方面也可从表达的感情等方面去想.当然,如果你在赏析的过程当中能抓住个别字眼,那赏析就会变得更加全面,具体!x0d其实诗歌赏析还有一个持久的提高方法,记忆!经常的背记一些好诗歌,相对的对诗歌的感知能力也会随之提高·····x0d以上是我个人的见解,不好不怪。

    4.诗词与赏析急求30首诗词,越短越好,加上赏析,简要赏析,越短越好

    1月夜 刘方平 更深月色半人家,北斗阑干南斗斜。

    今夜偏知春气暖,虫声新透绿窗纱。 这首诗的前两句就颇有画意。

    夜半更深,朦胧的斜月映照着家家户户,庭院一半沉浸在月光下,另一半则宠罩在夜的暗影中。 这明暗的对比越发衬出了月夜的静谧,空庭的阒寂。

    天上,北斗星和南斗星都已横斜。这不仅进一步从视觉上点出了“更深”,而且把读者的视野由“人家”引向寥廓的天宇,让人感到那碧海青天之中也笼罩着一片夜的静寂,只有一轮斜月和横斜的北斗南斗在默默无言地暗示着时间的流逝。

    这两句在描绘月夜的静谧方面是成功的,但它所显示的只是月夜的一般特点。如果诗人的笔仅仅停留在这一点上,诗的意境、手法便不见得有多少新鲜感。

    诗的高妙之处,就在于作者另辟蹊径,在三、四句展示出了一个独特的、很少为人写过的境界。 “今夜偏知春气暖,虫声新透绿窗纱。”

    夜半更深,正是一天当中气温最低的时刻,然而,就在这夜寒袭人、万籁俱寂之际,响起了清脆、欢快的虫鸣声。初春的虫声,可能比较稀疏,也许刚开始还显得很微弱,但诗人不但敏感地注意到了,而且从中听到了春天的信息。

    在静谧的月夜中,虫声显得分外引人注意。它标志着生命的萌动,万物的复苏,所以它在敏感的诗人心中所引起的,便是春回大地的美好联想。

    三、四两句写的自然还是月夜的一角,但它实际上所蕴含的却是月夜中透露的春意。这构思非常新颖别致,不落俗套。

    春天是生命的象征,它总是充满了缤纷的色彩、喧闹的声响、生命的活力。如果以“春来了”为题,人们总是选择在艳阳之下呈现出活力的事物来加以表现,而诗人却撇开花开鸟鸣、冰消雪融等一切习见的春的标志,独独选取静谧而散发着寒意的月夜为背景,从静谧中写出生命的萌动与欢乐,从料峭夜寒中写出春天的暖意,谱写出一支独特的回春曲。

    这不仅表现出诗人艺术上的独创精神,而且显示了敏锐、细腻的感受能力。 “今夜偏知春气暖”,是谁“偏知”呢?看来应该是正在试鸣新声的虫儿。

    尽管夜寒料峭,敏感的虫儿却首先感到在夜气中散发着的春的信息,从而情不自禁地鸣叫起来。而诗人则又在“新透绿窗纱”的“虫声”中感觉到春天的来临。

    前者实写,后者则意寓言外,而又都用“偏知”一语加以绾结,使读者简直分不清什么是生命的欢乐,什么是发现生命的欢乐之欢乐。“虫声新透绿窗纱”,“新”字不仅蕴含着久盼寒去春来的人听到第一个报春信息时那种新鲜感、欢愉感,而且和上句的“今夜”、“偏知”紧相呼应。

    “绿”字则进一步衬出“春气暖”,让人从这与生命联结在一起的“绿”色上也感受到春的气息。这些地方,都可见诗人用笔的细腻。

    2商山早行 温庭筠 晨起动征铎,客行悲故乡。 鸡声茅店月,人迹板桥霜。

    槲叶落山路,枳花明驿墙。 因思杜陵梦,凫雁满回塘。

    这首诗之所以为人们所传诵,是因为它通过鲜明的艺术形象,真切地反映了封建社会里一般旅人的某些共同感受。商山,也叫楚山,在今陕西商县东南。

    作者曾于唐宣宗大中末年离开长安,经过这里。 首句表现“早行”的典型情景,概括性很强。

    清晨起床,旅店里外已经叮叮当当,响起了车马的铃铎声,旅客们套马、驾车之类的许多活动已暗含其中。第二句固然是作者讲自己,但也适用于一般旅客。

    “在家千日好,出外一时难”。在封建社会里,一般人由于交通困难、人情浇薄等许多原因,往往安土重迁,怯于远行。

    “客行悲故乡”这句诗,很能够引起读者情感上的共鸣。 三、四两句,历来脍炙人口。

    李东阳在《怀麓堂诗话》中分析说:“‘鸡声茅店月,人迹板桥霜’,人但知其能道羁愁野况于言意之表,不知二句中不用一二闲字,止提掇出紧关物色字样,而音韵铿锵,意象具足,始为难得。 若强排硬叠,不论其字面之清浊,音韵之谐舛,而云我能写景用事,岂可哉!”“音韵铿锵”,“意象具足”,是一切好诗的必备条件。

    李东阳把这两点作为“不用一二闲字,止提掇紧关物色字样”的从属条件提出,很可以说明这两句诗的艺术特色。所谓“闲字”,指的是名词以外的各种词;所谓“提掇紧关物色字样”,指的是代表典型景物的名词的选择和组合。

    这两句诗可分解为代表十种景物的十个名词:鸡、声、茅、店、月、人、迹、板、桥、霜。虽然在诗句里,“鸡声”、“茅店”、“人迹”、“板桥”都结合为“定语加中心词”的“偏正词组”,但由于作定语的都是名词,所以仍然保留了名词的具体感。

    例如“鸡声”一词,“鸡”和“声”结合在一起,不是可以唤起引颈长鸣的视觉形象吗?“茅店”、“人迹”、“板桥”,也与此相类似。 古时旅客为了安全,一般都是“未晚先投宿,鸡鸣早看天”。

    诗人既然写的是早行,那么鸡声和月,就是有特征性的景物。而茅店又是山区有特征性的景物。

    “鸡声茅店月”,把旅人住在茅店里,听见鸡声就爬起来看天色,看见天上有月,就收拾行装,起身赶路等许多内容,都有声有色地表现出来了。 同样,对于早行者来说,板桥、霜和霜上的人迹也都是有特征性的景物。

    作者于雄鸡报晓、残月未落之时上路,也算得上“早行”了;然而已经是“人迹板桥霜”,这真是“。

    5.经典诗词及赏析推荐一下,谢谢

    朱湘(字子沅)是二十年代清华园的四个学生诗人之一,与饶孟侃(字子理)、孙大雨(字子潜)和杨世恩(字子惠)并称为“清华四子”,后来与其他三子成为了中国现代诗坛上的重要诗人。

    在校期间,他的艺术天分已经崭露出来,当时就是清华校园的文学名人。 朱湘是一个性格独特、对艺术充满执著的诗人,他在清华六年学生生活并不顺利,曾因记满三次大过而受到勒令退学的处分,1926年复学后又读了一年才毕业。

    但这并不意味着朱湘的学习成绩不好,他“中英文永远是超等上等,一切客观的道德藩篱如嫖赌烟酒向来没有犯越过,只因喜读文学书籍时常逃课以至只差半年即可游美的时候被学校开除掉了。”他在给清华文学社的顾一樵的信中说,他离校的原因是“向失望宣战。

    这种失望是多方面的”,但他又对清华园无限留恋:“清华又有许多令我不舍之处。 这种两面为难的心情是最难堪的了。

    反不如清华一点令人留恋的地方也无倒好些。”他之不满意清华在于:“人生是奋斗的,而清华只有钻分数;人生是变换的,而清华只有单调;人生是热辣辣的,而清华只是隔靴搔痒。”

    严格的校园生活,对一个浪漫主义的诗人来说,不免感到拘囿;但清华的自然人文环境,毕竟给过他熏染和陶冶,使他后来的创作道路走得更为扎实。 有风时白杨萧萧着, 无风时白杨萧萧着, 萧萧外更听不到什么。

    野花悄悄的发了, 野花悄悄的谢了, 悄悄外园里更没有什么。 看起来这是一首完全写景的诗歌,然而景物中蕴涵着“情语”:没有生气的“废园”里除了萧萧的白杨,无所听、无所见,在悄没声中岁月流逝,青春不再,这其实就是诗人心目中死气沉沉的校园的象征。

    含蓄的形式下透露出不满和苦闷,当然这不满还是比较朦胧的,不像这首《冬夜歌》,直截了当地写明副标题“敬勉《周刊》产物质而革课程也”: 耸暮空紫色西山, 山顶戴着白雪之冠; 山阴飘清华校旗, 但清华旗色何其黯然! 夕阳是清华的灵魂, 漫天的黑云将他攫吞; 遗下物质的躯壳, 有大会堂作伊的坟墓。 玄冰仿佛功课, 压住本性活泼的小河, 月光只映他滞重的面色, 再不见风中的笑窝。

    诗人用象征比喻的手法,描写弥漫着物质气息的校园,吞噬灵气如坟墓,缺乏自主意识像石像,刻板教条。 其实它并不缺少灵秀的环境,就像它不缺少活泼的少年一样,然而黑云压住了美景,功课窒息了学生的天性。

    诗人忍不住要呐喊:赶走冬夜,让春色重临校园。 朱湘独立不羁的思想也同样表现在这一时期的论文中,《课程上前车之鉴》中,朱湘提出要提倡自由发展,减少课时,改为自修,以交心得代替传统的考试模式。

    在《精神教育》一文中,更提出“出世的教育”,即精神教育,提高青年人的审美情趣,而不能总沉浸于世俗之中。 从学生时代起,朱湘的个性就较乖僻、焦躁,可是他的诗歌却是少有的平静和谐,他仿佛在创作之前洗净了身内身外的烦恼,给诗歌留下一方神圣和谐的园地。

    从创作初起时就十分注重锤炼诗歌的情感和形式,他的内心是喧嚣的,而他的诗情却是宁静而柔美的: 春天的花香真正醉人, 一阵阵温风拂上人身, 你瞧日光它移的多慢, 你听蜜蜂在窗子外哼: 睡呀,宝宝, 蜜蜂飞的真轻。 …… 舒缓的旋律,悠扬的节奏,错落有致的诗行,加上活泼清新的形象,在不经意中营造出一派和谐世界,给人以阅读与聆听的双重美感。

    朱湘孜孜不倦地进行着新格律的探索,他特别追求“理智节制情感”的具有东方神韵的美学原则,从诗的情感到诗的章法、字句,他一直不懈地实践着,形式上讲究整齐、对称,诗韵上讲究与内容情绪合一,这些努力使朱湘在新诗创作史上留下了深深的印记。 雨景文/朱湘我心爱的雨景也多着呀:春夜梦回时窗前的淅沥;急雨点打上蕉叶的声音;雾一般拂着人脸的雨丝;从电光中泼下来的雷雨——但将雨时的天我最爱了。

    它虽然是灰色的却透明;它蕴着一种无声的期待。并且从云气中,不知哪里,飘来一声清脆的鸟啼。

    (选自《朱湘代表作》)[赏析]雨中的景象,在古往今来的诗人笔下写尽了,但在朱湘笔下却有了新的意境。诗以种种关于雨的新鲜意象和感觉,表现了诗人对美的追求和期待。

    诗人对自然美广泛的兴味与追求,用隐蔽而又鲜明的色彩的意象表达出来了。诗中既写了千姿百态的自然美,也象征着丰富多彩的生活美;既写出了现实生活中已经展现的种种美的景象,也写出了对现实生活中尚未出现的令人向往期待的美。

    寂寞的云气中飘来的一声“清脆的鸟啼”,这是多么令人神往而深思。 自然美和生活美在作者笔下融成一片诗情美,充满了韵色与姿态。

    《雨景》是《草莽集》中唯一的一首“无韵诗”,长期以来被认为是这本诗集中最优秀的“写景诗”。在这首新颖、清隽的小诗中,抒发了诗人对大自然刹那间奇异的感受,细腻含蓄,纯净清新。

    朱湘的写景小诗与冰心、宗白华的小诗不同,他不是从自然中获得人生启示,而是单纯而满怀惊异地描绘自然之美,显示了一个沉醉于大自然中的纯粹诗人卓尔不群的艺术才华。诗歌的调子轻快,同时也显示了“句的均齐”。

    6.谁有著名的诗词(一定要全面)不要赏析翻译,只求全面,每首要有

    元稹《离思》曾经沧海难为水,除却巫山不是云。

    取次花丛懒回顾,半缘修道半缘君。黄仲则《绮怀》几回花下坐吹箫,银汉红墙入望遥。

    似此星辰非昨夜,为谁风露中立宵。元好问《摸鱼儿》问世间情是何物,直教生死相许?天南地北双飞客,老翅几回寒暑。

    欢乐趣,离别苦,就中更有痴儿女。君应有语,渺万里层云,千山暮雪,只影向谁去? 横汾路,寂寞当年箫鼓,荒烟依旧平楚。

    招魂楚些何嗟及,山鬼暗啼风雨。天也妒,未信与,莺儿燕子俱黄土。

    千秋万古,为留待骚人,狂歌痛饮,来访雁邱处。杜牧《思旧游》十载飘然绳检外,樽前自献自为酬。

    秋山春雨闲吟处,倚遍江南处处楼。罗邺《放鹧鸪》好倚青山与翠溪,刺桐毛竹待双栖。

    花时迁客伤别离,莫向相思树上啼。姜夔《鹧鸪天》 元夕有所梦 肥水东流无尽期,当初不合种相思。

    梦中未比丹青见,暗里忽惊山鸟啼。 春未绿,鬓先丝,人间别久不成悲。

    谁教岁岁红莲夜,两处沉吟各自知。 《无题》李商隐 相见时难别亦难,东风无力百花残。

    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晓镜但愁云鬓改,夜吟应觉月光寒。

    蓬山此去无多路,青鸟殷勤为探看。来是空言去绝踪,月斜楼上五更钟。

    梦为远别啼难唤,书被催成墨未浓。蜡照半笼金翡翠,麝薰微度绣芙蓉。

    刘郎已恨蓬山远,更隔蓬山一万重!昨夜星辰昨夜风,画楼西畔桂堂东。身无彩凤双飞翼,心有灵犀一点通。

    隔座送钩春酒暖,分曹射覆蜡灯红。嗟余听鼓应官去,走马兰台类转蓬。

    飒飒东风细雨来,芙蓉塘外有轻雷。金蟾啮锁烧香入,玉虎牵丝汲井回。

    贾氏窥帘韩掾少,宓妃留枕魏王才。春心莫共花争发,一寸相思一寸灰!重帏深下莫愁堂,卧后清宵细细长。

    神女生涯原是梦,小姑居处本无郎。风波不信菱枝弱,月露谁教桂叶香。

    直道相思了无益,未妨惆怅是清狂。李商隐《巴山夜雨》君问归期未有期,巴山夜雨涨秋池。

    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温庭筠《城南子词》井底点灯深嘱伊,共君长行莫围棋。

    琳珑骰子安红豆,透骨相思知不知。李煜《虞美人》 (春花秋月何时了 ) 春花秋月何时了?往事知多少。

    小楼昨夜又东风,故国不堪回首月明中。 雕栏玉砌应犹在,只是朱颜改。

    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相见欢》二首 林花谢了春红,太匆匆,无奈朝来寒雨晚来风。

    胭脂泪,相留醉(留人醉),几时重?自是人生长恨水长东。 无言独上西楼,月如钩,寂寞梧桐深院锁清秋。

    剪不断,理还乱,是离愁,别是一般滋味在心头。 《钗头凤 陆游》红酥手,黄籘酒,满城春色宫墙柳。

    东风恶,欢情薄,一怀愁绪,几年离索。错,错,错! 春如旧,人空瘦,泪痕红浥鲛绡透。

    桃花落,闲池阁,山盟虽在,锦书难托。莫,莫,莫!《钗头凤 唐婉》世情薄,人情恶,雨送黄昏花易落。

    晓风乾,泪痕残,欲笺心事,独语斜栏。难,难,难! 人成各,今非昨,病魂常似秋千索。

    角声寒,夜阑珊,怕人寻问,咽泪装欢。瞒,瞒,瞒! 《春情 折桂令》徐再思 平生不会相思,才会相思,便害相思。

    身似浮云,心如飞絮,气若游丝。空一缕馀香在此,盼千金游子何之。

    证候来时,正是何时?灯半昏时,月半明时。《江城子》苏轼 十年生死两茫茫,不思量, 自难忘。

    千里孤坟,无处话凄凉。纵使相逢应不识,尘满面,鬓如霜。

    夜来幽梦忽还乡,小轩窗,正梳妆。相顾无言,惟有泪千行。

    料得年年肠断处,明月夜,短松冈。《鹊桥仙》秦观 纤云弄巧,飞星传恨,银汉迢迢暗度。

    金风玉露一相逢,便胜却人间无数。柔情似水,佳期如梦,忍顾雀桥归路。

    两情若是久长时,又岂在朝朝暮暮。《上邪》上邪! 我欲与君相知,长命无绝衰。

    山无陵,江水为竭,冬雷震震,夏雨雪,天地合,乃敢与君绝!《题都城南庄》崔护 去年今日此门中,人面桃花相映红。人面不知何处去,桃花依旧笑春风。

    《玉楼春》晏殊 绿杨芳草长亭路,年少抛人容易去。楼头残梦五更钟,花底离情三月雨。

    无情不似多情苦。一寸还成千万缕。

    天涯地角有穷时,只有相思无尽处。 《青玉案 元夕》辛弃疾 东风夜放花千树,更吹落,星如雨。

    宝马雕车香满路。凤箫声动,玉壶光转,一夜鱼龙舞。

    蛾儿雪柳黄金缕,笑语盈盈暗香去。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

    甫能炙得灯儿了,雨打梨花深闭门。名气不代表全部,古诗里我最喜欢罗邺的诗,可是罗邺名气却并不高。

    因为人无法完全表达自己的感情,所以谁都不可能完全理解作者。诗在无法欣赏的人手上只是废品,除非你只追求名气的话。

    7.怎样赏析诗句“奇文共欣赏

    “奇文共欣赏,疑义相与析”见晋?陶渊明《移居二首》其一。

    奇文:新奇、精美的诗文。疑义:指诗文中的疑难之处或见解分歧的地方。

    相与:互相。这两句大意是:得到新奇、精美的诗文,便与朋友、邻居们共同欣赏;遇有疑难问题或意见分歧,就互相分析、讨论。

    原诗是表现作者归隐田园后的闲适自得生活的,这两句写自己日常与朋友谈诗论文的欢乐。可供说明阅读文学作品时应经常与别人交流看法,以加深理解,提高鉴赏能力。

    也可只引前一句反用其义,以“奇文”指代那些奇谈怪论,讽刺某些人经常散布一些破格之谈;以“共欣赏”指让大家共同见识,分析批判。

    8.优美古诗词,带赏析的150

    南楼中望所迟客

    谢灵运

    杳杳日西颓,漫漫长路迫。

    登楼为谁思?临江迟来客。

    与我别所期,期在三五夕。

    圆景早己满,佳人犹未适。

    即事怨睽携,感物方凄戚。

    孟夏非长夜,晦明如岁隔。

    瑶华未堪折,兰苕已屡摘。

    路阻莫赠问,云何慰离析?

    搔首访行人,引领冀良觌。

    赏析: 幽深的落日已经西沉,行人却还受困于漫漫的长路上。登上南楼是在思念谁呢?还不是我那迟迟不来的客人。忆起与他分别的那日,约定在十五会面,月圆的重逢之日早已经过去,他却仍旧没有归来。面对眼前的事物常痛恨别离,无论做什么都感到悲伤忧郁。初夏的夜晚并非漫长,而从黑夜到天明对于我却好似有一年那么长久。瑶华还未曾绽放,兰苕却已经被摘过很多次了。道路阻隔又怎么能给他送去安慰和关心?无可奈何,只能焦急地向行人询问着他的消息,翘首以盼和他欢愉的会面。

    “杳杳”、“漫漫”两个叠词发端,引人注目,表示作者内心惆怅焦虑,渲染气氛,暗示作者等待时间之长,为全诗定下悲伤基调。

    后自问自答,点明题目,交代等待的对象。

    后笔锋一转,写望中回忆“即事怨睽携,感物方凄戚”,表明非但没有怨意,反而满心思忧,饱含深意。一方面表达对友人的真情,一方面又隐含对友人境况的无限想象与担忧,平淡之后的含蓄。

    “瑶华”“孟夏”用典,表达对友人思念至深。

    “搔首”“引领”,则将“望”的神态描写逼真,如在眼前,使读者为真情所染。

    显示作者虽然个性傲岸,但对亲友却充满柔情蜜意。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