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首页>百科 > 百科
  • 诗词尾联写景的作用

    诗的首联写景有什么特点

    注释:首联意谓:江山虽饶有兴趣依旧如故,可是国家已被肆意骚扰;春日本当繁花如锦,岂奈京城一片野草。

    颔联意谓:有感于时局动荡,看见花开而泪沾巾;苦恨于离乡背井,听到鸟语也惊心。颈联意谓;接连三个月,兵乱总不断,未知亲人安危否,家书最值钱。

    烽火,指战祸尾联意谓:白发愈搔愈希,簪子简直插不上。不明言愁,而怎奈一“愁”字了得!白关,指白发。

    簪,指古代成年男子须束发,故也用簪。赏析: 这是诗人陷身于安史叛军占据的长安,因忧乱伤春而写下的千古名篇。

    面对纷飞的战火,破碎的河山,诗人不禁忧心如焚,感慨万端,诗中以明媚的春色、美好的事物来反衬,更为深刻地表达强烈的情感,令人闻之不胜悲,诵之愁无限。

    长歌行(汉乐府)诗歌中提到那些自然景物,有什么作用?诗歌的尾联

    这首诗从“园中葵”说起,再用水流到海不复回打比方,说明光阴如流水,一去不再回.最后劝导人们,要珍惜青春年华,发愤努力,不要等老了再后悔.这首诗借物言理,首先以园中的葵菜作比喻.“青青”喻其生长茂盛.其实在整个春天的阳光雨露之下,万物都在争相努力地生长.何以如此?因为它们都恐怕秋天很快地到来,深知秋风凋零百草的道理.大自然的生命节奏如此,人生又何尝不是这样?一个人如果不趁着大好时光而努力奋斗,让青春白白地浪费,等到年老时后悔也来不及了.这首诗由眼前青春美景想到人生易逝,鼓励青年人要珍惜时光,出言警策,催人奋起.。

    诗句的首联,颔联,颈联和尾联,各有什么作用

    律诗的四联,各有一个特定的名称,第一联叫首联,第二联叫颔联,第三联叫颈联,第四联叫尾联。按照规定,颔联和颈联必须对仗,首联和尾联可对可不对。

    七律有四个基本句式:

    平平仄仄平平仄,末了两字是平仄,称之为平仄脚;

    仄仄平平仄仄平,末了两字是仄平,称之为仄平脚;

    仄仄平平平仄仄,末了两字是仄仄,称之为仄仄脚;

    平平仄仄仄平平,末了两字是平平,称之为平平脚。

    这四种句式是律诗平仄格式变化的基础,由此构成七言律诗的四种基本格式。

    第一种格式:首句平起平收式。

    平平仄仄仄平平,仄仄平平仄仄平。

    ◎〇⊙●●〇〇韵⊙●〇〇●●〇韵

    仄仄平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

    ⊙●◎〇〇●●句◎〇⊙●●〇〇韵

    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仄仄平。

    ◎〇⊙●〇〇●句⊙●〇〇●●〇韵

    仄仄平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

    ⊙●◎〇〇●●句◎〇⊙●●〇〇韵

    说明:〇表示平;◎表示平可做仄;●表示仄;⊙表示仄可做平。

    第二种格式:首句平起仄收式,为第一种格式后半首的重叠。

    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仄仄平。

    ◎〇⊙●〇〇●句⊙●〇〇●●〇韵

    仄仄平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

    ⊙●◎〇〇●●句◎〇⊙●●〇〇韵

    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仄仄平。

    ◎〇⊙●〇〇●句⊙●〇〇●●〇韵

    仄仄平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

    ⊙●◎〇〇●●句◎〇⊙●●〇〇韵

    第三种格式:首句仄起平收式。

    仄仄平平仄仄平,平平仄仄仄平平。

    ⊙●〇〇●●〇韵◎〇⊙●●〇〇韵

    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仄仄平。

    ◎〇⊙●〇〇●句⊙●〇〇●●〇韵

    仄仄平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

    ⊙●◎〇〇●●句◎〇⊙●●〇〇韵

    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仄仄平。

    ◎〇⊙●〇〇●句⊙●〇〇●●〇韵

    第四种格式:首句仄起仄收式,为第三种格式后半首的重叠。

    仄仄平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

    ⊙●◎〇〇●●句◎〇⊙●●〇〇韵

    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仄仄平。

    ◎〇⊙●〇〇●句⊙●〇〇●●〇韵

    仄仄平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

    ⊙●◎〇〇●●句◎〇⊙●●〇〇韵

    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仄仄平。

    ◎〇⊙●〇〇●句⊙●〇〇●●〇韵

    七绝则是每行七个字,一共四行。

    五律是每行五个字,一共八行。

    五绝是每行五个字,一共四行。

    总而言之,五、七代表每行的字数。

    律代表一共八行,绝代表一共四行。

    茶陵道中,这首诗首联,颔联以何角度写景?写景的作用是什么?请简

    首联、颔联写景,近景、远景结合,画面富有层次,意象苍茫,凝重含蓄,使人顿生茫然若失的沉重感,表现了国破家亡后人民的悲惨生活。此两联写景为下半篇因景生情,表现亡国遗民无家可归的主旨作了渲染和铺垫。颈联由眼前景过渡到写心中事,直抒胸臆,表达诗人进退两难的困境。尾联总摄全诗,表达诗人无处安身立命的悲怆愁苦。

    试题分析:一般的,诗歌和词的结构思路都表现为景和情的处理关系。大部分诗歌和词作采用的是先写景后抒情的办法,当然,也有一些纯然写景,毕竟这些诗歌是少数。从情感的产生原因上看,我们也好理解,人总是要受到外界的某些刺激或者影响才能产生某种特定的感受。至于写什么样的景,表什么样的情,那就看诗人、词人自己当时的社会环境,人生际遇,生活经历了。结合本诗创作的大背景,我们可以在上述框架的基础上理出构思的脉络。

    点评:难度较大,主要取决于学生对诗歌架构的基本认识水平和对本诗创作背景的理解程度

    参考资料:http://zhidao.baidu.com/link?url=GhdydUuDdrOMrHLEgMygVJrVg43G4-xgnSxdCktIkNCHyshJEGhwATD3zIKyyJD8gcywkQKUn6B3_9liVHus4e-dGBIODIdSc1Vg9UQFvLq

    祭常山回小猎颈联写景有何作用尾联用典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情怀

    祭常山回小猎乙卯冬,祭常山回,与同官习射放鹰作.苏轼青盖前头点皂旗,黄茅冈下出长围.弄风骄马跑空立,趁兔苍鹰掠地飞.回望白云生翠巘,归来红叶满征衣.圣明若用西凉簿,白羽犹能效一挥.【注释】(1)青盖:青色的车蓬.皂旗:黑旗,此指打猎的马队.养马之官,其衣皂,故称.(2)巘:小山.翠谳:苍翠的山峰,指常山.(3)圣朝:圣明的朝代.(4)西梁簿:晋将军谢艾,本书生,善用兵,胜仗无数.(5)白羽,即白色的羽扇,儒将所持.【赏析】首联点题,勾画出狩猎队伍的气派和场面.护卫们手持皂旗在车前开道,浩浩荡荡,开向狩猎场所——黄茅冈下.“出长围”的“长”,自然不仅指长度,亦指宽度,写出围场之大.这句为下文“骄马跑空”作了铺垫.颔联转向狩猎场面的精心描绘.此时广袤的围场内,呼鹰策马,箭镞纷飞,紧张而热烈.诗人剪取两个场面精心描绘.两个场面的主角,一马一鹰.马,非常马,乃一匹骄马.骄,不仅是形体健壮,也是神采俊异.“空”,指马蹄下黄茅冈这个围场,因为其平坦而开阔广大,所以难怪听任骄马纵横驰骋.“骄马跑空立”五字已经写得神完意足,形象飞动,尤妙在冠以“弄风”二字.“云从龙,风从虎”,此马如虎,在一腾一跃之间,扬起阵阵劲风,故而风因马起,马鼓风劲.有此一“弄”字,境界全出.鹰,亦非凡鹰.此苍鹰逐兔,竟至于“掠地”而飞.掠地,擦地也.足见其训练有素,又见其凶猛异常.苍鹰以“掠地飞”的震撼姿态追捕逃兔,场面宏大,动态十足.此联遣词用字尤见功力,写得既警动有势,又形肖神似.至此,不禁使人想到王维《观猎》:“草枯鹰眼疾,雪尽马蹄轻”,也写鹰写马,意境相似.颈联写猎罢归来的风度神采,以优美如画的语言塑造了自己踌躇满志的形象.翠谳:苍翠的山峰,指常山.经过紧张的围猎,诗人现在一身轻快,不由回头眺望方才鏖战之处,但见常山白云缭绕,远远望去,恰似在不断吐出运气.俯视自己,一路归来,火红的树叶已经沾满了征衣.二句表现了诗人顾盼自如的神态.而白云,青山,红叶,色彩对比十分鲜明,更增添了诗情中的画意.至此,诗人意犹未尽,在尾联直接倾吐怀抱,一吐豪情,非常有力.以谢艾自许,说朝廷如果委以边任,也不减谢艾,定能够挥兵败敌,抒发了自己渴望驰骋疆场、为国效力的豪情壮志与激越情怀.全诗感情昂扬,气势飞动,对仗工整.遣词造句尤见功力,如“点”“出”“跑”“立”“掠”“飞”“生”“满”字,富于表现力,下得熨帖,难以移易.“青”“皂”“黄”“苍”“白”“翠”“红”等字,使描写的食物色调鲜明,又与诗情十分吻合.本诗与《江城子 密州出猎》所写时代背景一样,所写题材一样,所写地点一样,所描写出猎的壮观场面及所显之志一样:老夫聊发少年狂.左牵黄1,右擎苍.锦帽貂裘,千骑卷平冈.为报倾城随太守,亲射虎,看孙郎. 酒酣胸胆尚开张.鬓微霜,又何妨?持节云中,何日遣冯唐?会挽雕弓如满月,西北望,射天狼.诗词为同一围猎事件而作.不仅字句相类,如“千骑卷平冈”就是“黄茅刚下出长围”,“右擎苍”就是“趁兔苍鹰掠地飞”,而且主题相同,一以魏尚自比,一以西凉主簿谢艾自喻.诗更重于叙事性,前六句写出围猎的全过程,词则着力于内心郁结的倾泻.就抒情性来说,词比诗更充沛、更生动,表达作者当时的心情更为淋漓尽致.由于苏轼革新了传统,又在一定程度上继承着传统,所以这首词的艺术水平才非常高.(张广祥辑)。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