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首页>百科 > 百科
  • 保护文化的诗词

    1.保护传统文化的名言有哪些

    1、文化成就未来,遗产不容忘怀。

    2、爱我中华,保护自己的文化遗产。

    3、穷当益坚,老当益壮。

    4、博览五千年,塑造当代贤。

    5、传古今经典,树当代风范。

    6、学古人的智慧,致今天的财富。

    7、往事越千年,传承永不变。

    8、破坏古迹,就是破坏你的未来。

    9、弘扬传统美德,继承传统文化。

    10、培养中国魂,树立中国心

    11、继承优秀传统文化,弘扬时代创新精神。

    12、扬传统文化做有道德的人。

    13、先人神力绝技,鬼斧神工天姿。

    14、秉承祖先智慧,传播华夏文明。

    15、根植于中华民族文化的丰富土壤,弘扬中华民族的优秀文化遗产。

    16、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营造文明祥和社会氛围。

    17、在继承中创新,在创新中发展,在发展中繁荣。

    18、智者千虑,必有一失;愚者千虑,必有一得。

    19、弘扬传统文化,共建幸福中华。

    20、我们的古迹,我们的祖国,你不爱护,我不爱护,谁来爱护。

    21、传华夏文化,通古今未来。

    22、夫运筹帷幄之中,决胜千里之外。

    23、吸千秋文化,立万代基业。

    2.关于保护环境的诗或诗歌有哪些

    《善待土地》 大海般广袤的黄土地 是我们永恒的襁褓和生命根基 载着传说 载着悲伤 载着辉煌 载着希冀 也载着沉重的叹息—— 沙化的良田 濒危的物种 连绵的酸雨 贪婪子孙的无休止索取 正无情损伤着母亲的躯体 历史的悲剧怎能忘记—— 罗马帝国从顶峰陨落 楼兰古国难觅踪迹 玛雅文明从地球上消失 香格里拉不见了美丽…… 人类对大自然的无情虐待 必然会招致大自然的回击 面对日趋严峻的生存危机 我们高亢呐喊,深情呼吁—— 善待恩泽万世的大地母亲吧 为她编织青禾绿苗 为她献出心中旋律 爱护含辛茹苦的大地母亲吧 因为爱护母亲 就是爱护我们自己 2、《文明的呼喊》 人类举着文明的火把 走出洪荒 但 人类不是唯一的主人 还有许许多多的生灵 和人类在地球上共享 它们奔跑 嘶鸣 飞翔 和人类一起 共同谱写着生命交响的激昂 它们 维系着地球生态平衡和方向 它们 呈现出无限的乐趣和健康 大熊猫的憨态大方 金丝猴的活泼漂亮 华南虎追逐着四不像 悠闲的长鼻子和疾驰的藏羚羊 中华鲟——扬子鳄 白暨豚矫健地劈波斩浪 丹顶鹤——蓝马鸡 美丽的朱鹮——孔雀 还有缠绵的鹦鹉——鸳鸯 它们自由 安闲 潇洒 徜徉 突然 嘭-嘭-嘭 罪恶的子弹飞出枪膛 然后是清点赃款的狞笑和猖狂 接下来 是饕餮之徒甩开了腮帮 还有少男贵妇华美的皮毛衣裳 这简直是—— 道德的沦丧 文明的哀殇 人啊人 你可曾想一想 如果没有动物 人类是多么的孤独 多么的悲伤 所有动物的消失 就预示着人类的灭亡 面对失去理智互相残杀的人 海明威曾经呼喊 ——永别了,武器 面对野蛮残杀动物的人 我们要呼喊 ——放下你的枪 还有手中的刀叉 和奢华的欲望 我们要用爱心化作绿色的家园 我们要用爱心化作坚固的屏障 保护野生动物 让人类的朋友 无忧无虑的生活 繁衍 成长 让人与自然 人与动物 和谐相处的美丽画面 永远遍布在地球之上 让一切生命的鲜艳旗帜 永远在地球飘扬。

    3.有关保护环境的古诗

    新闻 网页 贴吧 知道 MP3 图片 视频 百科 文库 帮助 | 设置

    百度知道 >; 文化/艺术

    有关保护环境的诗歌 2010-12-9 19:27 提问者:zjszjs8192025 | 浏览次数:6264次

    推荐答案 2010-12-9 19:36 1 陈安迪

    夜晚的屋里开着灯,

    我在玩电脑,

    妈妈在熨衣服,

    爸爸在看电视。

    灯要用电,

    电脑要用电,

    熨斗也要用电,

    电视更要用电。

    电是机器的生命,

    电是我的生命,

    电也是每个人的生命,

    电更是社会的生命。

    没有了电,

    就不能烧水。

    没有了电,

    机器就不能运转。

    我们离不开电,

    更要珍惜电!

    三.1 盛天宇

    你是多么神奇,你是我们的另一种生命。

    如果世界上没有电,

    世界将是一片漆黑。

    电灯给了我们光明,

    电视给了我们娱乐,

    电脑给了我们知识。

    电是这么的伟大,

    所以我们都要节约它!

    三.1 侯舜祥

    水,你是地球的血液。

    没有你,地球上就没有生命。

    水,你是地球的命脉,

    没有你,地球上就没有人类。

    大家一定要节约用水。

    水,水,水,

    有了你,地球上才会有生命。

    水,水,水,

    有了你,我们的世界才会有美丽的颜色。

    水是无法替代的宝贝,

    我们要珍惜它!

    绿色

    三.1 龚锦伊

    我们喜欢绿色的树木,

    树木有了绿色就会更美丽。

    如果绿色不存在,那我们的山河就失去了色彩。

    绿色是生命的色彩。

    绿色给花朵增添了美丽,

    绿色给大地穿上了新衣,

    绿色是环保的标志,

    让我们人人动手创造更多的绿!

    保护环境

    三.2 唐佳媛

    小朋友,真正好,

    不踩草来不摘花,

    垃圾丢进垃圾箱,

    保护环境人人夸。

    好孩子

    三.2

    小朋友,不踩草,

    见到垃圾不乱扔,

    保护环境最重要,

    人人争当好孩子。

    保护环境

    三.2 许子玉

    不扔垃圾,

    不乱吐痰,

    不乱砍树,

    保护环境,

    人人有责。

    4.为“保护文化遗产”写一句公益广告词

    1文化遗产人人保护,保护成果人人共享 2保护文化遗产功在当代 传承历史文明惠及子孙 3.保护文化遗产 发展先进文化 构建和谐社会 4.保护文化遗产从你我做起 从现在做起 5.保护文化遗产 实现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 6.文化遗产不可再生 加强保护刻不容缓.7文化遗产日:一天的提醒,每一天的行动 8.给自己多点责任 给后代多些财富 9.新农村建设必须加强文化遗产保护工作10.文化遗产保护是经得起历史检验的政绩工程11保护人类精神家园 构建美好和谐世界 12.保护文化遗产 守护精神家园 13.保护文化遗产人人有责 享用精神财富家家受益 14.保护文化遗产人人有责 构建和谐社会全民受益 15.保护文化遗产就是保护和发展生产力 16.相约天地之中 传承华夏文明 17.保护国家之根 延续民族之魂 18.共有的遗产 共同的家园19.文化遗产——城村魅力之源,社会和谐之源20.祖先的我们继承的遗产 子孙还能看到吗21保文物、传文明,代代相传;小家庭、大社会,人人有责的 子孙的——请保护文化遗产 22.我们继承的遗产 子孙还能看到吗 23金山银山 难买文化遗产 24.人类失去记忆,世界将一片荒芜——保护文化遗产 珍爱精神家园。

    ..如果您觉得这些答案对您有帮助的话,就请采纳吧。

    5.体现环保的古代诗词,词最好

    在我国古代的文化典籍中,留下了丰富的关于古代环境保护思想与实践的记载。

    一、神话传说

    远古时代的人们在极其艰苦的自然条件下,从事着改善和保护环境的活动,这些活动在当时没有文字记载的情况下,只能以神话传说的形式流传下来。“鲧禹治水”、“精卫填海”、“女娲补天”、“后羿射日”等就属于这一类,这些改善或保护环境的活动当然不是“鲧禹”“女娲”等个人所为,而是整个氏族部落的活动。

    二、文学作品

    在大量的古典文学作品中,也有改善和保护环境的描写,反映了古人对环境保护的重视。晋代诗人陶渊明最喜植柳,辞官归隐后,始终与柳树为友。他还特意在房前栽下五棵柳树,自号“五柳先生”,写下了许多爱树的诗句:“榆柳荫后檐,桃李罗堂前”、“萦萦窗下兰,密密堂前柳”等。唐代诗人杜甫在成都草堂居住时,四季不忘绿化,还以诗代札,向友人索取树苗:“草堂少花今欲栽,不问绿李与黄梅。石笋街中却归去,果园房里为求来。”宋代文豪苏轼也爱种树,“我昔少年时,种松满东岗。初移一寸根,琐细如插秧。”就是描写他少时种树的情景。后来他在杭州做官,修筑长堤,“植芙蓉、杨柳其上,望之如画图”,成为西湖美景之一。明代吴承恩也在《西游记》中描写了火焰山等恶劣环境及其对它们的改造,对五庄观毁坏人参果树等破坏自然的行为进行了处罚。

    三、经验总结

    人们在日常生活中、在狩猎和家禽驯养中、在农业经营管理中,获得了一些关于生态环境的知识和动植物繁衍成长的规律性的认识,这些认识反过来成为古人保护自然的经验性指导。公元前11世纪,西周颁布了《伐崇令》:“毋坏屋,毋填井,毋伐树木,毋动六畜,有不如令者,死无赦。”这是我国较早的保护水源、动物和森林的法令。《吕氏春秋》中对自然资源的保护规定得更为具体,称为“四时之禁”。在规定的季节里,禁止随便进山砍树,禁止割水草烧灰,禁止打鸟狩猎,禁止捕捞鱼鳖。

    四、环保法令

    在古代文献中,还记载着严格遵守环境保护法令的故事。《国语》中有一个故事叫“里革断罟”,说的是鲁宣公在夏天到泗水撒网捕鱼,大夫里革出来制止,说根据祖先规定的制度“夏三月川泽不入网略”。他不但把鱼网撕破,还向鲁宣公讲了古训,为了保护草木鸟兽鱼虫,使之繁衍生息,山上再生出来的枝条不得再砍,水中未长大的水草不能割,捕鱼不捕小鱼,捕兽不捕幼兽。而《管子》中则把自然保护提高到作为人君是否有资格进行统治的一个条件:“为人君而不能谨守其山林菹泽草莱,不可以立为天下王。”还说:“苟山之见芽者,谨封而为禁,有动封山者罪死而不赦。有犯令者,左足入,左足断;右足入,右足断。”禁令似乎过严了,但也反映了古代统治者保护自然资源的决心之大。

    在禁止破坏自然资源的同时,古代的统治者还注意保护、发展自然资源。秦始皇曾下令在全国范围内修筑驰道,道旁种植松树。他还制定了关于保护山林、水道、植物、鸟兽和鱼类的律令。其他朝代的法律如《唐律》、《清律》等也都有类似的记载。许多思想家也持相同的观点,如荀子认为,一切属于人类自然资源的动植物,什么时候必须禁止对它们的狩猎采伐,什么时候则可以对它们开发利用,都有一定的规律,即“斩伐养长,不失其时”。坚持这种制度,就能“山林不童而百姓有余材也”。既保护了环境,又发展了经济。

    6.弘扬中华文化的诗句帮帮我哪

    一 中华世纪坛赋 作者:魏明伦 ★朗朗乾坤,堂堂中华。

    高龄五千岁,繁衍百亿人。铁肩挑五岳,巨手开三峡。

    腰环万里长城,脚跨九曲黄河。高擎文明圣火,穿越世纪风云。

    火熊熊薪传百代,光灿灿彪炳千秋。 ★浩瀚青史,概括于坛内;辉煌文化,浓缩于眼前。

    徐行三百米平坦甬道,遥想五千年坎坷长途。论英雄不计成败,数风流可鉴兴亡。

    浪淘何物?劝归谁家?文化乃长青树,科学乃聚宝盆。创造人间福址,推动历史车轮。

    ★驶至近代,国难当头。百年忧患,敌忾同仇。

    聚散沙成铁塔,变弱者为健儿。 东方巨人如睡狮惊醒,民族魂魄化火凤涅磐。

    挽狂澜于既倒,建广厦于废墟。转国运蒸蒸日上,升国旗冉冉凌空。

    ★登坛了望,乾旋坤定。天行健,地包容。

    前可见古人,后可见来者。对比幽州台,激发冲霄志。

    哀兵必胜,中华必兴。日月为我祖国作证,风霆为我民族壮行。

    踏星斗飞过世纪之交,驾神舟立于强国之林。二、中华世纪坛赋 作者:雪川 ★设坛祭祖,乃尘海茫茫,意会圣贤、神通经典之盛事。

    古今异格,赋颂不已。且喜京华世纪之交,日融乎比,月裁乎兴。

    凡人间山水草木,潇潇然如卞子采玉,琢就长安街西令惊鸿游目骋怀之杰作,坛名中华世纪。 ★此坛也,非教化空动之吟咏情性。

    森森万象,寓九州绵乎八极之道;冥冥造化,藏四海生于六经之名。岂肯淡忘文韬武略,长留阶前玉树临风;不为摹写雕龙画凤,重铸坛顶神眼照人。

    ★昔者岁星由北而东,南巡西走,左行于地。 其率领诸神统正方位之状,天何言哉!后世凡筑墙垒垣,出师讨贼,开拓封疆,均祭祀于大荒之中,掐玄机以扣天门。

    今物示于极,民动于心,泱泱华夏鼎新革故之伟业,璨然若炬。天之人望如金声玉振。

    负道义,垂华表,转国运,济沧桑!天下百姓再竭斯坛,莫不寄言盛世中华,披肝沥胆,以怀珞握瑜之妙笔,画衔才佩德之重彩也。 ★嗟乎神坛长在,盛世长在。

    区区辞约意简之赋,盖踯躅于阙伯难成岁首,改用实沈之意蕴美而成。笔路荒芜处,窃望披阅者视若写物图貌之省净文体也。

    是为辞缘。魏明伦的赋主要表现的是中华文明的历史跨度、中华民族的民族精神,气势磅礴;与前者相比,雪川的赋更多的是展示中华文明和中国历史厚度,文采飞扬。

    7.描写环保的诗词

    我国的古诗是文化瑰宝,其中不乏环保教育的资源。

    源远流长的中华文化,熔铸了多少脍炙人口的人与自然高度和谐的诗篇。过去我们教学古诗,只重视常规的诵读、欣赏与应用,但当今,环境保护已成为人类谋求生存和发展的重大课题之一,古诗教学更应注重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和环保责任感。

    在古诗教学中,怎样渗透环保教育呢?一、感受古诗中“天人合一”的观念,培养环保意识。我国古典哲学中有一个根本观念叫“天人合一”。

    所谓“天”,并非指神灵主宰,而是“自然”的代表。“天人合一”强调人是在大自然中孕育的,人与自然有生命的共感,所以在人类的情感中既有一种与生俱来的对自然的热爱,又有一种对人文艺术的亲和感。

    这充分反映在古代山水田园诗的创作中。古代田园诗人将自己的情感赋予自然风物,享受自然的美好,诉说自己追求的理想,感悟自然深刻的哲理。

    可看看陶渊明。他宁愿贫困潦倒,也要辞官归隐。

    在《归园田居》的第三首中,他写道:“种豆南山下,草盛豆苗稀。晨兴理荒秽,带月荷锄归。

    道狭草木长,夕露沾我衣。衣沾不足惜,但使愿无违。”

    劳动归来,虽孑然一身,却有一轮明月陪伴;月下的诗人,肩扛锄头,穿行在齐腰深的草丛里。这幅美好的月夜归耕图,洋溢着诗人愉快的心情和归隐的自豪!又可看看孟浩然。

    “故人具鸡黍,邀我至田家。绿树村边合,青山郭外斜。

    开轩面场圃,把酒话桑麻。待到重阳日,还来就菊花。”

    这首《过故人庄》,给我们描绘了这样的风景:绿树青山、村舍场圃、桑麻菊花和谐地打成一片,将淳朴的生活美深深地融入诗作中。这是优美宁静的田园风景画还是“淡到看不见诗”的诗?(闻一多《孟浩然》)还可看看王维。

    他在《鸟鸣涧》中,用“人闲桂花落,夜静春山空。月出惊飞鸟,时鸣春涧中”描写了大自然中一刹那间的纷纭动象,静美澄明;他在《山居秋暝》中,用“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这样清新静谧的画面荡涤读者的胸襟,给人以恬淡宁静和无尽的遐思。

    人与自然的高度和谐美景使人倍感舒适,使人在大自然创造的美景中领悟到生命的美好。再看看欧阳修。

    他在《画眉鸟》中写道:“百啭千声随意移,山花红紫树高低。始知锁向金笼听,不及林间自在啼。”

    诗人对于仕宦之途深感厌恶,因而向往隐居山林的生活,故作此诗,借着画眉鸟的啼声抒发自己胸中的郁闷。鸟原来是自然界的产物,只有回归自然,才能展现出它的天赋。

    鸟类如此,何况是人呢?惟有在无拘无束的环境下,才能一展抱负。诗中的“锁”,代表诗人内心解不开的结,而金笼就好比荣华富贵,如果能抛开这一切,隐归山林,或许还能找回真正的自我!美好的自然让人忘却了名利得失,平复了世事沧桑带来的孤独抑郁,舒展了思绪。

    人已经融入了自然,他们的情与万物产生了共鸣。幽静美好的自然环境,已不仅是生存居住的简单条件,更是保持节操、锤炼品格、提升品位的高层次的精神追求。

    自然在这里显示了伟大的征服力。大自然不仅给人类提供了美好的享受,更开启了人类智慧的闸门,丰润了人类的情感。

    “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杜甫《望岳》)的顿然醒豁,“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李白《行路难》)的自我激励,“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刘禹锡《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的豁达进取,“海内存自己,天涯若比邻”(王勃《送杜少府之任蜀州》)的博大友情,“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孟郊《游子吟》)的厚重亲情,“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李白《静夜思》)的故土乡情……无不是环境孕育了诗人的理性情感,启示着人们认识生命的价值,引导人们向善向美。古典诗词,特别是山水田园诗“天人合一”的丰富内容告诉我们:没有了大自然,就没有了美;没有了大自然,就没有了启动人类灵动智慧的钥匙;没有了大自然,人类的感情就会缺失。

    这些诗的教学,渗透环保教育,可让学生明白:保护自然界一草一木,一花一鸟,是在保护人类自己。这就从学生的思想意识上获得了保护环境的重要启示,把环境保护当成一种理念植根于大脑深处,从而时刻要求自己。

    二、感悟古诗中“环保信息”的启示,强化环保责任。环境造就了诗人。

    土地、水以及相应的森林、草原,是人类生存必不可少的基本要素。正是古代充足的生存资源,给古代山水田园诗以丰富的养料,瑰丽多彩的诗篇、清新奇崛的诗句才层出不穷。

    但现在许多地方,土地沙化了,水被污染了,森林被砍伐了,草原不长草了。资源在耗竭,环境在恶化,我们的生存受到了严峻的挑战。

    我们能否从古诗中获得生存的启示呢?其实古代很多诗人都是环境保护的先知先觉者,他们早就给我们提出了预警。我试着让学生寻找这些预警——古诗中的优美风景,有哪些已经消失或正在消失?学生收集的诗句之多连他们自己都感到震惊。

    如“黄沙百战穿金甲,不破楼兰终不还”(王昌龄《从军行》),楼兰古城早已消失在茫茫沙海中;昔日“天苍苍,野茫茫,风吹草低见牛羊”(北朝民歌《敕勒歌》)的美丽草原现在是风吹沙土尘飞扬;“绿江深见底,高浪直翻空”(储光羲《江南曲》)、“野旷天低。

    8.关于环保的诗词或文言文,不要太长了,10句左右

    在我国古代的文化典籍中,留下了丰富的关于古代环境保护思想与实践的记载。

    一、神话传说 远古时代的人们在极其艰苦的自然条件下,从事着改善和保护环境的活动,这些活动在当时没有文字记载的情况下,只能以神话传说的形式流传下来。“鲧禹治水”、“精卫填海”、“女娲补天”、“后羿射日”等就属于这一类,这些改善或保护环境的活动当然不是“鲧禹”“女娲”等个人所为,而是整个氏族部落的活动。

    二、文学作品 在大量的古典文学作品中,也有改善和保护环境的描写,反映了古人对环境保护的重视。晋代诗人陶渊明最喜植柳,辞官归隐后,始终与柳树为友。

    他还特意在房前栽下五棵柳树,自号“五柳先生”,写下了许多爱树的诗句:“榆柳荫后檐,桃李罗堂前”、“萦萦窗下兰,密密堂前柳”等。唐代诗人杜甫在成都草堂居住时,四季不忘绿化,还以诗代札,向友人索取树苗:“草堂少花今欲栽,不问绿李与黄梅。

    石笋街中却归去,果园房里为求来。”宋代文豪苏轼也爱种树,“我昔少年时,种松满东岗。

    初移一寸根,琐细如插秧。”就是描写他少时种树的情景。

    后来他在杭州做官,修筑长堤,“植芙蓉、杨柳其上,望之如画图”,成为西湖美景之一。明代吴承恩也在《西游记》中描写了火焰山等恶劣环境及其对它们的改造,对五庄观毁坏人参果树等破坏自然的行为进行了处罚。

    三、经验总结 人们在日常生活中、在狩猎和家禽驯养中、在农业经营管理中,获得了一些关于生态环境的知识和动植物繁衍成长的规律性的认识,这些认识反过来成为古人保护自然的经验性指导。公元前11世纪,西周颁布了《伐崇令》:“毋坏屋,毋填井,毋伐树木,毋动六畜,有不如令者,死无赦。”

    这是我国较早的保护水源、动物和森林的法令。《吕氏春秋》中对自然资源的保护规定得更为具体,称为“四时之禁”。

    在规定的季节里,禁止随便进山砍树,禁止割水草烧灰,禁止打鸟狩猎,禁止捕捞鱼鳖。 四、环保法令 在古代文献中,还记载着严格遵守环境保护法令的故事。

    《国语》中有一个故事叫“里革断罟”,说的是鲁宣公在夏天到泗水撒网捕鱼,大夫里革出来制止,说根据祖先规定的制度“夏三月川泽不入网略”。他不但把鱼网撕破,还向鲁宣公讲了古训,为了保护草木鸟兽鱼虫,使之繁衍生息,山上再生出来的枝条不得再砍,水中未长大的水草不能割,捕鱼不捕小鱼,捕兽不捕幼兽。

    而《管子》中则把自然保护提高到作为人君是否有资格进行统治的一个条件:“为人君而不能谨守其山林菹泽草莱,不可以立为天下王。”还说:“苟山之见芽者,谨封而为禁,有动封山者罪死而不赦。

    有犯令者,左足入,左足断;右足入,右足断。”禁令似乎过严了,但也反映了古代统治者保护自然资源的决心之大。

    在禁止破坏自然资源的同时,古代的统治者还注意保护、发展自然资源。秦始皇曾下令在全国范围内修筑驰道,道旁种植松树。

    他还制定了关于保护山林、水道、植物、鸟兽和鱼类的律令。其他朝代的法律如《唐律》、《清律》等也都有类似的记载。

    许多思想家也持相同的观点,如荀子认为,一切属于人类自然资源的动植物,什么时候必须禁止对它们的狩猎采伐,什么时候则可以对它们开发利用,都有一定的规律,即“斩伐养长,不失其时”。坚持这种制度,就能“山林不童而百姓有余材也”。

    既保护了环境,又发展了经济。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