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首页>百科 > 百科
  • 李弥逊诗词校注

    1.诗歌鉴赏(4分)春日即事 (宋) 李弥逊 小雨丝丝欲网春,落花狼藉

    小题1:作者由丝丝小雨想到了用丝织成的网;再由丝网及暮春,想到要把春天网住,即留住春天。这个想象、比喻非常生动、新奇。

    小题1:表现了作者政治上失意后的寂寞以及感叹世态炎凉的情绪。诗的一、二两句写了暮春黄昏,小雨霏霏、落花狼藉,从这些凄冷的景色可看出作者政治上失意的寂寞愁绪;三、四两句写了诗人家门前几可罗雀,他只得在归鸟的鸣叫声中,关上了自己的家门,从中可看出诗人对世态冷暖的感叹。

    小题1:本题考查“鉴赏文学作品的表达技巧”考点,能力层次为D,侧重“鉴赏评价”能力的考查。“表达技巧”分为四个理解层面由低到高(字词一句子—段落一篇章),分别是修辞手法(比喻、比拟、夸张、借代等)、表达方式(记叙、说明、描写、抒情、议论,诗歌中主要是描写和抒情)、表现手法(对比、衬托、象征、比兴等)、谋篇布局手法(开头、结尾、过渡、照应等)。

    小题1:本题考查“评价思想内容和观点态度”考点,能力层次为C,侧重“分析综合”能力的考查。

    2.古诗 东岗晚步 李弥逊

    东岗晚步

    李弥逊

    饭饱东岗晚杖藜,石梁横渡绿秧畦。

    深行径险从牛后,小立台高出鸟栖。

    问舍谁人村远近,唤船别浦水东西。

    自怜头白江山里,回首中原正鼓鼙。

    解析这是一首具有浓厚乡间气息的诗歌,诗人形象很鲜明,表现了他扶杖散步的情景。这与陶潜的田园诗有相通之处。后两句是对上文的转折,面对着这些美好的景色,又联想到国家的危难,诗人怎能不发出感慨呢?

    从整首诗来看,诗人运用对比的手法结尾,前六句所写的优美的田园景象与结尾两句所写的中原战火纷飞的景象形成鲜明对比。突出了诗人身处江湖而心系国事的胸襟

    3.中华书局2003年版《苏轼词编年校注》的作者是谁

    邹同庆、王宗堂合著 去伪存真后出转精——读邹同庆、王宗堂的《苏轼词编年校注》 曾枣庄 清以前有很多人注苏诗,但却很少有人注苏词,只有一部宋人傅F8B5《注坡词》在小范围内以手抄本流传。

    本世纪却相继出现了朱祖谋《东坡乐府编年》、龙榆生的《东坡词编年笺注》,最近30多年更是笺注苏词成风,曹树铭、郑向恒、唐玲玲、薛瑞生多家皆有苏词全集注。我认为对苏词旧注的整理应以刘尚荣《傅F8B5注坡词》校证成就最高,而最近几十年的苏词新注本,则应以薛瑞生《东坡词编年笺证》所取得的成就为最高。

    读了中华书局最近出版的邹同庆、王宗堂合著的《苏轼词编年校注》,我很想将对薛氏《笺注》的评论移赠邹、王《校注》。 邹、王《校注》始于20年前,10年前已交稿,直至2002年年底才出书,用作者的话来说,叫做“早成而晚出”(《校改后记》)。

    本书责任编辑刘尚荣先生感慨道:“自1982年组稿,1992年定稿并发稿,直拖到1999年付梓,2002年底正式出书,漫漫20年的艰苦历程,真比得上‘蜀道难难于上青天’了。”但坏事往往变成好事,后出转精,后来居上,这部早成而晚出的苏词注,我认为比薛氏《笺注》更令人满意,也是事理之必然,因为它吸收了包括薛注在内的前人研究成果。

    邹、王《校注》之所以比薛氏《笺注》更令人满意,我认为主要在去伪存真上。宋元版本的苏词一般只有二百六、七十首,即使曾<忄造>本加上拾遗也不过317首,而明清各本逐渐增多,到唐圭璋先生辑《全宋词》时,东坡词已多达360首。

    苏轼声名太大,从苏轼生前起托名苏轼之作者就很多,南宋尤甚,在苏轼诗文词中,苏词尤甚。对明清新冒出来的“苏词”,不敢说都是伪托之作,但至少不可轻信。

    曹树铭“宁严毋滥”的意见是对的,他只为270首苏词编了年,加上未编年词也只有319首,其他40首都收入互见词、误入词,既保留了各种版本所收的苏词,又提醒读者其中一些苏词未必可靠,尚需研究。但曹氏对这些误入词往往未作深究,而以“意境不类”、“风格不类”一笔带过,而意境、风格的类不类,见仁见智,很难说清楚,故也很难令人信服。

    邹、王《校注》之可贵就在于把53首“苏词”和9则残句列入了误入词,而且都提出了比较可信的根据。如《江城子》(“南来飞燕北归鸿”,第931页),首先从苏词版本断为误收:“此词见吴本、明刊全集、二妙集。

    傅本、元本、毛本、朱本、龙本、曹本皆不载。”毛本还讲了不收的理由:“秦淮海词,删。”

    接着列举十多种秦词版本证明确属秦词,并加以断语:“吴讷《东坡词拾遗》作苏词,盖误收也。明刊全集、二妙集均承吴本之误。”

    对《虞美人》(“落花已作风前舞”,第933页)的考证也是比较可信的:“此词系叶梦得作。今传诸本《石林词》均收,毛本《石林词》系据宋本勘刻,较为可信。

    且宋人曾<忄造>、黄{曰升}词选亦作叶词。曾<忄造>《乐府雅词》成书于绍兴丙寅(1146)年间,时叶梦得尚未过世,其作叶词,当不谬。

    而《东坡词》宋元诸本均未收,自明万历茅维刻《东坡全集》时始补入。茅刻《全集》,世人有‘窜乱者甚多’之评,殆不可信。”

    邹、王《校注》不仅多从版本下手确定苏词的真伪,而且也很重视同时代人的记载。如虽然傅本、元本、吴本均收了《鹧鸪天》(“西塞山边白鹭飞”,第929页),但根据曾<忄造>《乐府雅词》卷中所载徐师川跋语,断为黄庭坚词。

    邹、王《校注》在引徐跋后说:“为补足元真子《渔父词》,坡、谷各作《浣溪沙》一首,而山谷晚年悔前作(指黄庭坚《浣溪沙》“新妇矶边眉黛愁”词)之未工,因另制此首《鹧鸪天》。徐师川乃山谷外甥,所言较为可信。”

    邹、王《校注》对苏词真伪的处理还是比较谨慎的,凡是把握不大的,就入互见词或存疑词。如《菩萨蛮》(“娟娟侵鬓妆痕浅”,第887页),有作苏词者,如宋曾<忄造>《东坡词拾遗》,此书“系据张宾老所编本并载于蜀本者收录,张编本成书于大观三年(1109)以前。

    故知此词于北宋后期已传为苏轼作”。有作谢绛者:“始于黄{曰升}《唐宋诸贤绝妙词选》,该书始刻于南宋淳<礻右>九年(1249),较曾<忄造>本《东坡词拾遗》晚出近百年,其可靠性当不及曾<忄造>《拾遗》。”

    但作者并未完全按成书时间就断为苏词,因为他们还考虑了曹树铭的意见:“曹本注谓‘谢绛词无非侧艳之作,此词意境,与谢词相合,故断定非东坡词。今移列误入词。

    ’”但他们对曹的意见并不同意:“仅以意境定是非,显证不足,难以置信。”最后采纳了《全宋词》的慎谨处理方法:“《全宋词》作互见词收录,实为审慎。

    属苏属谢,尚待详考。”对曹注仅以意境、风格断为非苏词者,邹、王《校注》一般改入存疑词,这也是比曹谨慎的表现。

    如《虞美人》(“冰肌自是生来瘦”,第918页),曹本校注云:“按此词系女流口吻,意境与东坡词不类,断非东坡所作。今移列误入词。”

    邹、王《校注》云:“此词宋元诸本东坡词未收,始见于明刊全集,未详所本。曹本以意境不类东坡词而断为伪作,缺乏显证,尚待详考。

    今列存疑词类。”古代以“女流口吻”作诗词者很多,以此断定。

    4.熟读唐诗三百首

    一个能熟练背诵唐诗三百首的人,必然会对诗词有深刻的理解,有了深刻的理解,自然就会模仿写诗词,当然,写的好孬不论,但一定会有感觉。

    就像一个熟读并理解某家剑谱的书生一样,当有一天他拿起从未用过的剑,也可以依靠头脑中的剑谱完成漂亮的剑法。

    爱好诗词,先从唐诗三百首,宋诗一百首,宋词三百首,千家诗开始,这四本书是启蒙书,你都熟悉并理解后,再看唐诗全选,宋词全集。

    因为要理解诗词,所以多看中国传统国学,便于理解诗词中的典故,《论语》《史记》《汉书》《后汉书》《三国志》《资治通鉴》《左传》《国语》《战国策》《尚书》《资治通鉴外纪》《续资治通鉴》《通典》《通志》《列女传》《高僧传》《山海经校注》《大唐西域记》《诸番志校注》《天下郡国利病书》《越绝书校注》《吴越春秋》《长春真人西游记》《文史通义》《古史新证》《中国历史研究法》《日知录》《十驾斋养新录》《中国近三百年学术史》

    《曾国藩家书》《诗经》 《楚辞》 《古文观止》 《红楼梦》 《儒林外史》 《易经》 《老子》 《论语》 《庄子》 《孟子》 《韩非子》《孙子兵法》

    我给你列的书目不少,未必能全看完,但我敢说,以上中国传统文化精髓你都

    读通之后,再看诗词,绝对感觉不一样,完全上了几个档次。

    希望你能在中国文化精髓中得到享受与快乐~

    5.陆游9362首诗词中有卧春这首吗

    陆游并无《卧春》诗

    作为宋代伟大爱国诗人的陆游,一生写过九千多首诗,堪称是中国历史上写诗最多的诗人。笔者查阅了由钱仲联先生校注,上海古籍出版社于1985年9月出版,包括八十五卷外加一卷《放翁集外诗》的八大册《剑南诗稿校注》。应当说这部《剑南诗稿校注》是当今收录陆游诗最全的本子。但却未能查到近年来网络传播的这首所谓《卧春》诗。可见陆游确实没有写过这首叫作《卧春》诗作。

    从这首所谓的《卧春》诗本身来看,首先是让人读后不知其所言为何,毫无诗的美感。亦诚如网友所言:“毫无诗意,毫无诗味,格律不对,压韵不对,多处重字。这五项中任何一项都是诗家的大忌,陆游不可能犯这样的低级错误。”因此应当认定“这个东西是后来的好事者们附会出的一则笑话而已。”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