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首页>百科 > 百科
  • 新教育梅花诗词之旅

    1.如何利用古诗文进行德育教育

    如何利用古诗教学对学生进行传统文化教育 中国五千年的灿烂文明孕育了优秀的中华传统文化,诗歌无异于是灿烂文明上的一朵奇葩。

    诗不仅历史悠久,作者众多,而且作品丰富,题材广泛,技巧高超,在世界文学史上堪称一绝。古诗以意境清新,含义深刻,语言生动,韵律优美而著称,是中华文化传统教育的一座宝库。

    如何在古诗教学中对学生进行传统文化教育呢?我在日常的教学工作中做了一些有益的探索。 一、位卑不敢忘忧国——爱国教育 “位卑不敢忘忧国”是南宋诗人陆游一生爱国忧民的真实写照,他在《示儿》一诗中写道:“死去原知万事空,但悲不见九州同。

    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诗人临死之前,仍念念不忘祖国的和平统一,其爱国之心,感人肺腑,催人泪下。

    王昌龄的《出塞》、李清照的《夏日绝句》都抒写出了他们的爱国之情。教学时,让学生在理解诗句意思和时代背景的基础上,深入体会诗人的爱国情感。

    教育学生学习古人热爱自己的祖国,长大后做祖国的建设者和接班人,为自己的国家做出应有的贡献。 二、书山有路勤为径——勤奋教育 “三更灯火五更鸡,正是男儿读书时。

    黑发不知勤学早,白首方悔读书迟!”这是唐朝书画家颜真卿的《劝学》,它告诫莘莘学子要刻苦读书,勤奋学习,不要等到白了头再去后悔年少时没有好好读书。古人说:“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

    意即学习贵在勤奋刻苦。永无止境地学习,是每一个向上者必要的,是每一个现代社会的人所必须具备的优良品质。

    宋代学者刘载好学不倦,知识渊博,他的书斋配挂一副自书对联:“夜眠人静后,早起鸟鸣先”,说明学习的勤奋和刻苦。 人要想不断地进步,就得活到老学到老。

    在学习上不能有厌足之心。从古至今,有成就的人,哪一个不是从勇于学习,不断钻研中受益的呢?通过朗诵这些诗歌,孩子们定会受到一些启发,得到一些启示,这对他们的健康成长是大有裨益的。

    三、一寸光阴一寸金——惜时教育 清朝诗人钱鹤滩有一首著名的《明日歌》:“明日复明日,明日何其多。我生待明日,万事成蹉跎。

    朝看水东流,暮看日西坠。世人若被明日累,春去秋来老将至。

    百年明日能几何?请君听我明日歌。”这首明日歌对学生的震动挺大的,因为学生普遍比较懒惰,总是爱把今天的事情推到明天去做,学了这首诗以后,孩子们珍惜时间的行动更加自觉了,“今日事今日毕”,做事也不再拖拉。

    晋代的陶渊明也曾写下了“盛年不重来,一日难再晨;及时当勉励,岁月不待人。”的诗句,勉励人们要珍惜时间,及时努力,因为“岁月不待人”。

    四、一言为重百金轻――诚信教育 “三杯吐然诺,五岳倒为轻。”这是李白《侠客行》的诗句,形容承诺的分量比大山还重,极言诚信的重要。

    中国是个有五千年悠久历史的文明古国,诚信一向是中国人引以为豪的美德,“人无信而不立”。诚实守信更是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论语》曰:言必信,行必果。

    教育学生诚实守信,单纯靠道德说教是不管用的,读古诗名句,了解古人的做法和决心,对孩子们的触动是非常大的。 五、春蚕到死丝方尽——奉献教育 唐代诗人李商隐在《无题》中写道: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挥泪始干。

    这是中国传统文人奉献精神的真实写照。“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这是杜甫的忧国忧民之心。

    “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这是龚自珍的铮铮誓言。

    “横眉冷对千夫指,俯首甘为孺子牛”这是鲁迅先生一以贯之的人生格言和处世态度。“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这是范仲淹的悲天悯人之心。

    学生读到这样的诗句,怎能不受到教育? 六、寸草尚报三春晖——孝道教育 “羊有跪乳之恩,鸦有反哺之义。”动物尚且知道孝顺父母长辈,人更要孝敬长辈。

    唐代诗人孟郊的《游子吟》影响了一代又一代中国人: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临行密密缝,意恐迟迟归。

    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学到这首诗的时候,孩子们的眼中有了点点闪光的泪花。

    是啊,寸草尚报三春晖,何况人呢? 另外,二十四节气作为我们中华民族特有的农历节日,不仅在指导农业生产上起到了重要的作用,而且在几千年的使用中,包容、蕴含了丰富的传统文化。所以,我在课外,对这方面的古诗进行搜集整理,指导学生背诵。

    我给我们的古诗背诵命名为“在农历的天空下”。冬至那天,我们背诵《立冬即事》《十六字令 冬》,背诵杜甫的《小至 冬至 至后》;小寒时节,我们一起走进梅花诗词之旅,背诵王冕的《白梅》,宋朝林逋的《山园小梅》,背诵宋朝陆游的《梅花绝句》……小雪那天,我们一起背诵唐朝白居易的《问刘十九》,唐朝岑参的《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在接近一年的朗诵中,从冬至又到冬至,我们在二十四节气里走了一个来回,不仅增进了学生的课外积累,更重要的是引导学生进一步认识了本民族的优秀传统文化。

    2.写梅花的古诗

    赠范晔陆凯 南朝 宋折梅逢驿使,寄与陇头人。

    江南无所有,聊赠一枝春。 山园小梅林和靖 唐众芳摇落独喧妍,占尽风情向小园。

    疏影横斜水清浅,暗香浮动月黄昏。霜禽欲下先偷眼,粉蝶如知合断魂。

    幸有微吟可相狎,不须擅板共金樽。 梅王安石墙角数枝梅, 凌寒独自开。

    遥知不足雪 ,为有暗香来。 与薛肇明弈棋赌梅花诗输一首王安石华发寻春喜见梅, 一株临路雪倍堆。

    凤城南陌他年忆, 香杳难随驿使来。 忆梅李商隐定定住天涯,依依向物华。

    寒梅最堪恨,长作去年花。 十一月中旬至扶风界见梅花李商隐匝路亭亭艳,非时袅袅香。

    素娥惟与月,青女不饶霜。赠远虚盈手,伤离适断肠。

    为谁成早秀?不待作年芳 梅花绝句(之—)陆游闻道梅花圻晓风, 雪堆遍满四山中。 何方可化身千亿, 一树梅花一放翁。

    梅花绝句(之二)幽谷那堪更北枝, 年年自分着花迟。 高标逸韵君知否, 正是层冰积雪时。

    梅花绝句(之三)雪虐风号愈凛然, 花中气节最高坚。 过时自会飘零去, 耻向东君更乞怜。

    早梅南朝·谢燮迎春故早发,独自不疑寒。 畏落众花后,无人别意看。

    江梅唐·杜甫梅蕊腊前破,梅花年后多。 绝知春意好,最奈客愁何?雪树元同色,江风亦自波。

    故园不可见,巫岫郁嵯峨。 早梅唐·齐己万木冻欲折,孤根暖独回。

    前村深雪里,昨夜一枝开。风递幽香出,禽窥素艳来。

    明年如应律,先发映春台。 唐·王维杂诗君自故乡来,应知故乡事。

    来日倚窗前,寒梅著花未? 杂咏唐·王维已见寒梅发,复闻啼鸟声。 心心视春草,畏向玉阶生。

    忆梅唐·李商隐定定住天涯,依依向物华。 寒梅最堪恨,长作去年花。

    江上梅唐·王适忽见寒梅树,花开汉水滨。 不知春色早,疑是弄珠人。

    庭梅咏寄人唐·刘禹锡早花常犯寒,繁实常苦酸。 何事上春日,坐令芳意阑?夭桃定相笑,游妓肯回看! 君问调金鼎,方知正味难。

    梅花唐·崔道融数萼初含雪,孤标画本难。 香中别有韵,清极不知寒。

    横笛和愁听,斜技依病看。 逆风如解意,容易莫摧残。

    梅花唐·庾信当年腊月半,已觉梅花阑。 不信今春晚,俱来雪里看。

    树动悬冰落,枝高出手寒。 早知觅不见,真悔著衣单。

    雪里觅梅花唐·萧纲绝讶梅花晚,争来雪里窥。 下枝低可见,高处远难知。

    俱羞惜腕露,相让道腰羸。 定须还剪采,学作两三技。

    梅花唐·蒋维翰白玉堂前一树梅,今朝忽见数花开。 几家门户重重闭,春色如何入得来? 梅花宋·陈亮疏技横玉瘦,小萼点珠光。

    一朵忽先发,百花皆后春。欲传春信息,不怕雪埋藏。

    玉笛休三弄,东君正主张。 冬日杂兴宋·张耒空山身欲老,徂岁腊还来。

    愁怯年年柳,伤心处处梅。绿蔬挑甲短,红蜡点花开。

    冰雪如何有,东风日夜回。 再和杨公济梅花宋·苏轼莫向霜晨怨未开,白头朝夕自相摧。

    斩新一朵含风露,恰似西厢待月来。 赠岭上梅宋·苏轼梅花开尽白花开,过尽行人君不来。

    不趁青梅尝煮酒,要看细雨熟黄梅。 墨梅宋·朱熹梦里清江醉墨香,蕊寒枝瘦凛冰霜。

    如今白黑浑休问,且作人间时世妆。 题杨补之画宋·楼钥梅花屡见笔如神,松竹宁知更逼真。

    百卉千花皆面友,岁寒只见此三人。 雪梅宋·卢梅坡有梅无雪不精神,有雪无梅俗了人。

    日暮诗成天又雪,与梅并作十分香。 雪梅宋·卢梅坡梅雪争春未肯降,骚人搁笔费评章。

    梅须逊雪三分白,雪却输梅一段香。 从张仲谋乞腊梅宋·黄庭坚闻君寺后野梅发,香蜜染成宫样黄。

    不拟折来遮老眼,欲知春色到池塘。 钓雪舟倦睡宋·杨万里小阁明窗半掩门,看书作睡正昏昏。

    无端却被梅花恼,特地吹香破梦魂。 寒夜宋·杜耒寒夜客来茶当酒,竹炉汤沸火初红。

    寻常一样窗前月,才有梅花便不同。 古梅宋·萧德藻湘妃危立冻蛟背,海月冷挂珊瑚枝。

    丑怪惊人能妩媚,断魂只有晓寒知。 瓶梅宋·张道洽寒水一瓶春数枝,清香不减小溪时。

    横斜竹底无人见,莫与微云淡月知。 红梅苏东坡年年芳信负红梅, 江畔垂垂又欲开。

    珍重多情关伊令, 直和根拨送春来。 早 梅柳宗元早梅发高树,回映楚天碧。

    朔风飘夜香,繁霜滋晓白。欲为万里赠,杳杳山水隔。

    寒英坐销落,何用慰远客。 新栽梅白居易池边新栽七株梅, 欲到花时点检来。

    莫怕长洲桃李嫉, 今年好为使君开。 墨梅赵秉文画师不作粉脂面, 却恐傍人嫌我直。

    相逢莫道不相识, 夏馥从来琢玉人。 白梅元 王冕冰雪林中著此身,不同桃李混芳尘。

    忽然一夜清香发,散作乾坤万里春。 墨梅元 王冕我家洗砚池边树,朵朵花开淡墨痕。

    不要人夸好颜色,只留清气满乾坤。 梅花元·王冕三月东风吹雪消,湖南山色翠如浇。

    一声羌管无人见,无数梅花落野桥。 立春日赏红梅之作元·元淮昨夜东风转斗杓,陌头杨柳雪才消。

    晓来一树如繁杏,开向孤村隔小桥。应是化工嫌粉瘦,故将颜色助花娇。

    青枝绿叶何须辨,万卉丛中夺锦标。 忆梅元·段克己姑射仙人冰雪肤,昔年伴我向西湖。

    别来几度春风换,标格而今似旧无。 西湖梅元·冯子振苏老堤边玉一林,六桥风月是知音。

    任他桃李争欢赏,不为繁华易素心。 鸳鸯梅元·冯子振并蒂连技朵朵双,偏宜照影傍寒塘。

    只愁画角惊吹散,片影分飞最可伤。 题画墨梅元·陶宗仪明月孤山处士家,湖光寒浸玉横斜。

    似将篆。

    3.古诗《梅花》幼儿园中班教案如何写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通过看图和朗读,使学生理解古诗意思。

    2、学会本课生字新词。 3、进一步巩固给熟字加偏旁的识字方法。

    4、指导学生结合生活实际理解词句,培养学生的分析能力。 教学重点: 1、学会本课生字新词。

    2、正确流利地朗读古诗,背诵古诗。 教学难点: 指导学生结合生活实际理解词句,理解古诗意思。

    培养学生的分析能力。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引入新课。

    1、教师拿出几枝盛开的腊梅,让学生进行观察,并用自己的话说一说观赏后的感受。 2、出示课题:这节课我们来学习宋朝大诗人王安石写的赞美梅花的诗——《梅花》。

    板书课题。 (二)学习新课 1、回忆学习的步骤,进行自学。

    (1)借助汉语拼音读古诗。 (2)借助工具书,查一查不认识的字,理解意思。

    (3)提出不懂的问题。(把问题在书中标写出来) 2、学生进行自学。

    3、相互交流学习情况 (1)教师出示生字卡片:梅墙数寒独遥暗 (2)指名让学生读生字,对读得不准确的地方及时提醒纠正。 (3)结合学生遇到的难字说一说记忆字形的方法。

    墙:第五笔是“竖” 遥:熟字“摇”去掉提手旁,换上走之底,就是“遥远”的“遥”。 动手书空(教师进行板演,易错的地方用彩色笔标出来)。

    (4)师生共同介绍作者:王安石:北宋时期著名的政治家,文学家,是唐宋八大家之一。 (5)结合学生提出的问题理解字意 数:几 凌:冒着,顶着。

    寒:严寒,(交待出这是冬季)。 遥:远。

    为:因为。 (6)理解每句诗的意思(让学生自己练习说说意思,教师及时进行帮助指导) 墙角数枝梅:墙角边有几枝梅花。

    凌寒独自开:梅花冒着严寒独自开放。 遥知不是雪:远远看过去知道那并不是雪,而是盛开的梅花。

    为有暗香来:因为有淡淡的清香随风飘过来。 (7)让学生自己练习说说全诗的意思。

    (先自己说一说,遇到问题主动与同学交换意见或者向教师请教。) (8)让学生说说全诗的意思,其他同学进行评价。

    (鼓励学生开展相互间的评价,及时补充,形成生生互动的氛围)。 4、指导朗读 (1)听配乐朗读。

    (听后让学生谈谈自己的体会。) (2)与小组成员一起进行练习,相互评议,推选一名同学参加班级展示。

    (3)学生进行朗读,而后评议。 (4)全体同学伴着音乐进行朗读。

    (三)练习巩固 1、看拼音填空 línɡ( )寒 yáo( )远 ( )巧 ( )动 2、给下面的字加偏旁组字组词 每( ) ( ) ( ) ( ) 3、背诵古诗 (四)总结本课学习情况 (五)布置作业 1、在生字本上抄写难字 2、背诵古诗,让家长评分,记录在书上。 附:板书设计: 4 梅花(王安石) 难字: 墙 遥 寒 第二课时 教学目的: 1、通过看图和朗读,使学生进一步理解古诗意思,知道诗人借赞颂梅花表达自己坚强的品格。

    2、指导学生欣赏诗句,给学生再现的空间,用画笔亲手画一枝梅花,感受梅花的美,从而对学生进行美的教育。 3、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和表达能力。

    教学重点难点: 知道诗人借赞颂梅花表达自己坚强的品格。 教学过程: 一、复习巩固 1、让学生写一写生字:教师读生字,三个学生到前面板演,其他同学在练习本上写,写完后,大家评议三个同学书写情况,同桌之间对照课本进行相互评议。

    2、背诵古诗:全体同学一起背诵,指名背诵。 二、进一步理解古诗意思 1、诗人通过这首诗写了梅花的哪些特点?从哪些诗句看出来的? (1)让学生默读古诗,一边读一边在书中画一画有关的语句。

    (2)自己组织语言练习说一说。 (3)结合自己的体会说一说。

    (学生可以结合梅花不怕寒冷,在百花早已凋零的时候,勇敢地绽开笑脸,斗雪傲霜。从“凌寒独自开”这句看出来;诗人还赞扬了梅花的美丽,像雪一样洁白,从“遥知不是雪”这句看出来;另外,诗中还对梅花的品格进行了高度赞扬,写出了梅花的香味清雅不俗,从“为有暗香来”这句看出来。)

    2、教师小结: 梅花洁白美丽,芳香独特,而且不争春斗艳,在寒冷的冬季,不畏严寒,竞相开放,默默地向人们展示着自己的独特之处。作者运用恰当的笔墨描绘了百花凋零,唯梅独放的美妙景象,表达了诗人对梅花的赞赏之情。

    三、欣赏古诗 1、这首诗写得这么美,你喜欢哪句?谈谈自己的想法。 (让学生在小组内说说,选代表参加集体交流) 2、师生共同欣赏,参加交流活动。

    3、师生共同有感情地诵读古诗。 四、实践尝试 1、给学生再现的空间,用画笔亲手画一枝梅花,感受梅花的美。

    (学生在音乐声中做画) 2、展示学生的作品。(让学生把梅花图贴在展示板上,大家共同欣赏。)

    五、总结 六、布置作业 1、完成书中的第三题。 2、自己写一首描写梅花的诗,配好插图。

    (选做)。

    4.需要以下几首关于梅花诗词的[详细]鉴赏 急

    梅 花

    陈亮

    疏枝横玉瘦,小萼点珠光。一朵忽先变,百花皆后香。

    欲传春信息,不怕雪埋藏。玉笛休三弄①,东君②正主张。

    【注释】

    ①三弄:指笛曲名“梅花三弄”。古有笛曲谢梅花之说。

    ②东君:司春之神。

    【作者简介】

    陈亮(1143-1194),南宋思想家、文学家。字同甫,原名汝能,后改名陈亮,号龙川,人称龙川先生。婺州永康(今属浙江)人。婺州以解头荐,“因上《中兴五论》,奏入不报。”淳熙五年诣阙上书论国事。后曾两次被诬入狱。光宗绍熙四年策进士,擢为第一,授建康军节度判官厅公事,未到任而卒。力主抗金,曾多次上书孝宗,反对“偏安定命”,倡言恢复。有词74首,爱国词作能结合政治议论,自抒胸臆。有《龙川文集》《龙川词》。

    【译文】

    稀疏的梅树枝条横斜着,洁白如玉,刚劲有力;花萼上点缀着颗颗雪珠,反射出晶莹的光彩。有一朵梅花竟然先开了,竞吐芳香的百花就都落在梅花的后面了。

    梅花呀,要把春天到来的信息传递,又哪怕那雪压冰欺!玉笛呀,不要再反复吹奏《梅花落》的曲子了,因为春神正在主宰着人间。

    【鉴赏】

    在诗中,陈亮赞美了梅花要传送春的消息,不怕冰雪埋藏的精神,虽然从外形看,只是"瘦"而"小",并且先开的只有"一朵",但从它的身上,却能看出它所具有的力量.也许这能令人产生许多联想。

    第一二句诗人描述了梅花的不起眼和形态,为下文作出铺垫。

    第三四句中,“一朵忽先变,百花皆后香”,诗人抓住梅花最先开放的

    特点,写出了梅花不怕挫折打击、敢为天下先的品质,既是咏梅,也是咏自己。

    第五、六两句,“欲传春信息,不怕雪埋藏”,写到严冬阻挡不了春天到

    来的脚步,深雪哪能埋藏梅花的芬芳气息。颂扬梅花的坚贞不屈的精神。作者用颂赞梅花的口吻来寄托自己爱国思想。

    最后两句诗,“玉笛休三弄,东君正主张”,玉笛不要再吹奏那伤感的“梅花三弄”曲调了,春神就要来到人间,留住春天,不要让梅花凋谢 。表达了诗人爱梅、惜梅之情,这是是诗人情感发展的高潮。既然玉笛演奏的《梅花落》曲子阻挡不了在春天阳光哺育下的梅花茁壮成长,那末,投降派的种种苟且偷生的言论又怎能阻挡历史车轮的滚滚向前呢?进一步以颂赞梅花的挺然独立来表达对投降派的强烈谴责,寄托自己一生力主抗战,反对投降的爱国主义思想。

    诗是诗人情感发展的产物,这首小词是用来表达陈亮当时心情的。这是有人主战,而大部分朝臣主和,陈亮便是少数主战派。他用梅花来比喻当时的政治。

    第一句的意思:在当时正是朝政纷争,人心涣散的时候。

    第二句:只有极少数的人愿意保家卫国,战死疆场。

    第三四句:只要有一个人(领袖)站出来呼吁抗战,过不了多久,便会有更多的人来响应。

    第五六句,但是在当时的那种政治氛围下做这件事,是要付出极大的代价的,也许会有生命之忧。

    第七八句:要想真正的起到作用,改变当时的状况的人,还是需要皇帝能下抗战的决心。 陈亮一生极力主张抗金,反对投降,有着强烈的爱国精神。

    《梅花》一诗,表达了他的爱国之志,对抗金的胜利、国家的前途,都充满了必胜的信心。

    5.有关梅花的诗句,要表露出梅花那种不畏严寒的精神,越多越好,采纳

    梅花绝句 陆游

    闻道梅花坼晓风,雪堆遍满四山中。

    何方可化身千亿,一树梅花一放翁。

    《杂诗》之一 王维

    君自故乡来,应知故乡事。

    来日欹穸前,寒梅着花未。

    杨柳枝词 刘禹锡

    塞北梅花羌笛吹,淮南桂树小山词。

    请君莫凑前朝曲,听唱新翻杨柳枝。

    新栽梅 白居易

    池边新栽七株梅,欲到花时点检来。

    莫怕长洲桃李嫉,今年好为使君开。

    初识梅花 卢撰

    江北不如南地暖,江南好断北人肠。

    胭脂桃颊梨花粉,共作寒梅一面妆。

    十一月后庭花盛开之二 蔡襄

    日暖香繁巳盛开,开时曾达千百回。

    春风岂是多情思,相伴花前去又来。

    次韵中玉早梅 黄庭坚

    折得寒香不露机,小穸斜日两三枝。

    罗帷翠叶深调护,已被游蜂圣得知。

    梅花绝句 陆游

    当年走马锦西城,曾为梅花醉似泥。

    二十里中香不断,青羊宫到浣花溪。

    红梅 苏轼

    年年芳信负红梅,江畔垂垂又欲开。

    珍重多情关伊令,直和根拨送春来。

    梅花绝句之一 陆游

    闻道梅花圻晓风,雪堆遍满四山中。

    何方可化身千亿,一树梅花一放翁。

    红梅 王十朋

    桃李莫相妒,夭姿元不同。

    犹余雪霜态,未肯十分红。

    上一页1

    6.写梅花的古诗评赏

    鉴赏:驿外断桥边,寂寞开无主。

    已是黄昏独自愁,更著风和雨。 无意苦争春,一任群芳妒。

    零落成泥碾作尘,只有香如故。这是陆游一首咏梅的词,其实也是陆游自己的咏怀之作。

    上片写梅花的遭遇:它植根的地方,是荒凉的驿亭外面,断桥旁边。驿亭是古代传递公文的人和行旅中途歇息的处所。

    加上黄昏时候的风风雨雨,这环境被渲染得多么冷落凄凉!写梅花的遭遇,也是作者自写被排挤的政治遭遇。下片写梅花的品格:一任百花嫉妒,我却无意与它们争春斗艳。

    即使凋零飘落,成泥成尘,我依旧保持着清香。末两句即是《离骚》“不吾知其亦已兮,苟余情其信芳”,“虽体解吾犹未变兮,岂余心之可惩”的精神。

    比王安石咏杏:“纵被东风吹作雪,绝胜南陌碾成尘”之句用意更深沉。陆游一生的政治生涯:早年参加考试被荐送第一,为秦桧所嫉;孝宗时又为龙大渊、曾觌一群小人所排挤;在四川王炎幕府时要经略中原,又见扼于统治集团,不得遂其志;晚年赞成韩侂胄北伐,韩侂胄失败后被诬陷。

    我们读他这首词,联系他的政治遭遇,可以看出它是他的身世的缩影。词中所写的梅花是他高洁的品格的化身。

    唐宋文人尊重梅花的品格,与六朝文人不同。但是象林和靖所写的“暗香、疏影”等名句,都只是高人、隐士的情怀;虽然也有一些作家借梅花自写品格的,但也只能说:“原没春风情性,如何共,海棠说。”

    (南宋肃泰来《霜天晓角·咏梅》)这只是陆游词“无意苦争春,一任群芳妒”的一面。陆游的友人陈亮有四句梅花诗说:“一朵忽先变,百花皆后香。

    欲传春信息,不怕雪埋藏。”写出他自己对政治有先见,不怕打击,坚持正义的精神,是陈亮自己整个人格的体现。

    陆游这首词则是写失意的英雄志士的兀傲形象。我认为在宋代,这是写梅花诗词中最突出的两首好作品。

    赏析:陆 游驿外断桥边,寂寞开无主。已是黄昏独自愁,更著风和雨。

    无意苦争春,一任群芳妒。零落成泥碾作尘,只有香如故。

    这首《卜算子》,作者自注“咏梅”,可是它意在言外,象“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的濂溪先生(周敦颐)以莲花自喻一样,作者正是以梅花自喻的。陆游曾经称赞梅花“雪虐风饕愈凛然,花中气节最高坚”(《落梅》)。

    梅花如此清幽绝俗,出于众花之上,可是如今竟开在郊野的驿站外面,紧临着破败不堪的“断桥”,自然是人迹绝少、寂寥荒寒、倍受冷落了。从这一句可知它既不是官府中的梅,也不是名园中的梅,而是一株生长在荒僻郊外的“野梅”。

    它既得不到应有得护理,也无人来欣赏,随着四季代谢,它默默地开了,又默默地凋落了。它孓然一身,四望茫然,——有谁肯一顾呢,它是无主的梅呵。

    “寂寞开无主”这一句,诗人将自己的感情倾注在客观景物中,首句是景语,这句已是情语了。日落黄昏,暮色朦胧,这孓然一身、无人过问的梅花,何以承受这凄凉呢?它只有“愁”——而且是“独自愁”,这几个字与上句的“寂寞”相互呼应。

    而且,偏偏在这个时候,又刮起了风,下起了雨。“更著”这两个字力重千均,写出了梅花的艰困处境,然而尽管环境是如此冷峻,它还是“开”了!它,“万树寒无色,南枝独有花”(道源);它,“完花敢向雪中出,一树独先天下春”(杨维桢)。

    总之,从上面四句看,这对梅花的压力,天上地下,四面八方,无所不至,但是这一切终究被它冲破了,因为它还是开了!谁是胜利者?应该说,是梅花!上阕集中写了梅花的困难处境,它也的确还有“愁”。从艺术手法说,写愁时,作者没有用诗人、词人们那套惯用的比喻手法,把愁写得象这象那,而是用环境、时光和自然现象来烘托。

    况周颐说:“词有淡远取神,只描取景物,而神致自在言外,此为高手。”(〈蕙风词话〉)就是说,词人描写这么多“景物”,是为了获得梅花的“神致”;“深于言情者,正在善于写景”(田同之《西圃词说》)。

    上片四句可说是“情景双绘”。下阕,托梅寄志。

    梅花,它开得最早。“万木冻欲折,孤根暖独回”(齐己);“不知近水花先发,疑是经冬雪未消”(张谓)。

    是它迎来了春天。但它却“无意苦争春”。

    春天,百花怒放,争丽斗妍,而梅花却不去“苦争春”,凌寒先发,只是一点迎春报春的赤诚。“苦”者,抵死、拼命、尽力也。

    从侧面讽刺了群芳。梅花并非有意争春,“群芳”如果有“妒心”,那是它们自己的事情,就“一任”它们去妒忌吧。

    这里把写物与写人,完全交织在一起了。花木无情,花开花落,是自然现象,说“争春”,是暗喻。

    “妒”,则非草木能所有。这两句表现出陆游标格独高,决不与争宠邀媚、阿谀奉承之徒为伍的品格和不畏谗毁、坚贞自守的傲骨。

    最后几句。把梅花的“独标高格”,再推进一层:“零落成泥碾作尘,只有香如故”。

    前句承上句的寂寞无主、黄昏日落、风雨交侵等凄惨境遇。这句七个字四次顿挫:“零落”,不堪雨骤风狂的摧残,梅花纷纷凋落了,这是一层。

    落花委地,与泥水混杂,不辨何这者是花,何者是泥了,这是第二层。从“碾”字,显示出摧残者的无情,被摧残者承受的压力之大,这是第三层。

    结果呢,梅花被摧残被践踏而化作灰尘了。这是第。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