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首页>百科 > 百科
  • 论杨万里的诗词创作艺术

    1.杨万里写的诗句

    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 年代:【宋】 作者:【杨万里】 体裁:【七绝】 毕竟西湖六月中,风光不与四时同.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注释】 [注释](1)净慈寺:在今杭州西湖南岸.(2)毕竟:终究,到底.(3)四时:四季.[译文]到底是六月的西湖,特有的风光就是与别时不同.莲叶满湖,碧绿的莲叶无边无际,一直延伸到水天相接的远方,荷花帖水映日,显出与众不同的艳红.伤春 年代:【宋】 作者:【杨万里】 体裁:【七绝】 准拟今春乐事浓,依然枉却一东风.年年不带看花眼,不是愁中即病中.【注释】 又作:晓登万花川谷看海棠 [注释](1)准拟:预料.(2)枉却:辜负.东风:春风.[译文]春天来到之时,预料今年春天赏春的乐事肯定会很多,没想到今年又和往年一样,辜负了今年春天的美景.看到我是年年都不曾有眼去观赏那似锦的繁花.我不是在病中就是在愁中,那有心情去观花呢!小池 年代:【宋】 作者:【杨万里】 泉眼无声惜细流,树阴照水爱晴柔.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蜻蜓立上头.初夏睡起 年代:【宋】 作者:【杨万里】 体裁:【七绝】 类别:【记时】 梅子流酸溅齿牙,芭蕉分绿上窗纱.日长睡起无情思,闲看儿童捉柳花.新柳 年代:【宋】 作者:【杨万里】 体裁:【七绝】 柳条百尺拂银塘,且莫深青只浅黄.未必柳条能蘸水,水中柳影引他长.宿新市徐公店 年代:【宋】 作者:【杨万里】 体裁:【七绝】篱落疏疏小径深,树头花落未成阴.儿童急走追黄蝶,飞入菜花无处寻.晚风 年代:【宋】 作者:【杨万里】 体裁:【七绝】 晚日暄温稍霁威,晚风豪横大相欺.作寒作冷何须怒?来日一霜谁不知.舟过安仁 【 杨万里】一夜渔船两小童,收篙停棹坐船中.怪生无雨都张伞,不是遮头是使风.。

    2.杨万里 诗歌鉴赏

    《初入淮河四绝句》是宋孝宗淳熙十六年杨万里受派前往迎接金国来使北行途中所作。诗题中的淮河,是宋高宗时期“绍兴和议”所规定的宋金分界线,淮河以北的广大中原地区被全部割让给金国。诗人经淮河北上,自然会对这种“长淮咫尺分南北”的分裂局面产生感触:慨叹半壁沦陷、半壁偏安的惨淡时局,萦怀北方沦陷区的广大人民,怨恨南宋统治者的卖国求安,感触是丰富而深沉的。

    这里分析的第一首就以比较含蓄的方式表现了这些内容。“船离洪泽岸头沙,人到淮河意不佳。”诗人离开洪泽湖之沙岸一进入淮河,胸怀就烦乱、骚动,这是因为昔日国中流水今日已为边境界线。这两句写出了南宋人面对长淮时心理上独特的变化。“何必桑干方是远,中流以北即天涯。”这里紧接着“意不佳”三字,写自己内心深沉的感慨。这种感慨是针对前朝和北宋中原尚未沦陷的情况下人们的边境概念而发出的。唐代诗人陶雍《渡桑干水》一诗有“南客岂曾谙塞北,年年唯见雁飞回”之句,表示过了桑干河才是中国的“塞北”的意思。在北宋,苏辙元祐五年在出使契丹回国离开辽境时所写的《渡桑干》一诗中仍曾这样写道:“胡人送客不忍去,久安和好依中原。年年相送桑干上,欲话白沟一惆怅。”正因为前人有过那样的边境观念,所以现在作者说“何必”,表面看来似乎是不满于前人的看法,其实诗人正是通过这种不满的语气在今不如昔的对比中表达对江山半壁的哀惋和对朝廷偏安的怨恨,这是一种委婉的表达方式。诗人说桑干用“远”字,称准河却用“天涯”,一方面强调了淮河的边界意念、一方面渲染了淮河的遥远。这种渲染可以使我们从中进一步感受到作者对南宋王朝心理上弃北逃南、政策上妥协投降,视国土沦陷于不顾,置中原人民于不救的哀怨和不满。与杨万里此诗相同的意思每每见于南宋其他文人的作品中,如陆游《醉歌》:“穷边指淮淝,异域视京洛。”与陆游这两句相比,杨万里诗的后两句语言更含蓄,感慨意味更浓厚。。 。

    3.杨万里和范成大诗的风格

    由于杨万里的诗主要描写寻常的自然景物与日常生活,以表现其中的勃勃生机和自己内心中的人生体验,那种生涩或过于典雅的语言反而会妨碍他所要表现的内容,所以他在语言形式方面不太用力,而努力追求语言形式之外的某种意味,这正如他自己所说:“老夫不是寻诗句,诗句自来寻老夫。”

    (《晚寒题水仙花并湖山》)具体说来,首先,杨万里的诗句大多句法完整而意脉连贯,很少有断续拼合和跳跃连接的,这越过江西诗派而较多继承了宋诗自梅、欧、苏以来所形成的语言风格;其次,是多采用自然的口语、俗语入诗,使诗歌像日常对话那样活泼,并求得新颖、生动、轻快与风趣的效果。 从宋诗自北宋后期至南宋前期的发展来看,黄庭坚以他独有的风格与技巧开创了新的诗风。

    但这种诗风本身带有弊病,而江西派后期的诗人不能以独立的创造取代前人,只是跟在后面亦步亦趋,更造成诗界凝滞的僵局。这使得许多人感到不满,就连吕本中也在提倡“活法”来纠正其偏失。

    杨万里正是运用了在禅宗和理学那里极受推崇的“活法”,自出机杼,用活泼的眼光观察变化无穷的世界,用活泼的语言表现新鲜独特的人生感受,这才打破了江西派诗风的笼罩,成为宋诗转化的又一枢纽。他的《跋徐恭仲省干近诗》之三说: “传派传宗我替羞,作家各自一风流。

    黄陈篱下休安脚,陶谢行前更出头。”这种态度正是他能自成一体的根本原因。

    杨万里的诗较少反映广阔的社会生活,但这类诗虽为数不多,其中也有些是写得比较好的。如《悯农》“已分忍饥度残岁,更堪岁里闰添长”,写出了农民艰难度日的困苦;而《初入淮河四绝句》写他出使金国时所见所思,也能引发读者丰富的感想,如第三首: 两岸舟船各背驰,波痕交涉亦难为。

    只余鸥鹭无拘管,北去南来自在飞。 从总体上说,机智活泼、风趣自然是杨万里诗的显著长处,但他的诗同时也很少表现尖锐的、深重的人生感受(在这一点上,他还不如黄庭坚),因此大多取材细琐,缺乏雄大的气魄。

    有些诗更有粗率滑易的毛病,让人觉得浅俗无味;偶尔也有卖弄学问的陋习,重又走到江西派的老路上去。但他毕竟开创了新的诗风,这是一味模仿古人的诗人所不能比拟的。

    在杨万里打破了江西派诗风的笼罩之后,有些诗人既想在江西诗派之外另辟蹊径,又缺乏独创的才力,于是就另外找些古代诗人作为效仿的对象,好像走出一间牢房又进了另一间牢房,总不如杨万里那样跳出牢宠,无拘无束。 范成大(1126—1193)字致能,号石湖居士,吴郡(今江苏吴县)人。

    他与杨万里年龄相仿,都是在北宋灭亡前后出生的,又同在绍兴二十四年中进士,同列名于“中兴四大诗人”。不过范成大在仕途上更为得志,做到参知政事,晚年退职闲居。

    有《石湖居士诗集》。 范成大一度也深受江西派的影响,现存的一些早期作品中,可以看到不少语言涩滞、堆垛典故的现象,和一些似禅非禅、似儒非儒的议论。

    不过,范成大在学江西诗风的同时,比较广泛地汲取了中晚唐诗歌的风格与技巧,在博采众长的基础上突破了江西诗风的笼罩。尤其许多近体诗,委婉清丽中带有峻拔之气,有他自己的特点。

    如: 一篙新绿浦东西,雪絮漫江雁不飞。宿雨才晴风又转,片帆那得及时归。

    (《一篙》) 百尺西楼十二栏,日迟花影对人闲。春风已入片时梦,寒食从今数日间。

    折柳故情多望断,落梅新曲与愁关。诗成欲访江南便,千里烟波万叠山。

    (《二月三日登楼有怀金陵宣城诸友》) 与杨万里所创的诚斋体相比,范成大的诗没有那么透脱自由,更多一些锤炼雕琢;没有那么风趣活泼,更多一些深沉含蓄; 字面上没有那么浅俗平易,往往更典雅华贵。但范成大的诗虽然有杨万里所称誉的“清新妩丽,奄有鲍谢;奔逸隽伟,穷追太白”(《石湖诗序》)的特点,并兼有中晚唐诸家的风格,以此冲击了江西诗派的束缚,却终究没有像杨万里那样形成自己个性鲜明的一体,因为广泛汲取毕竟不能取代独出机杼的创造。

    在范成大的诗中,常可以看到模仿痕迹比较重的地方,包括那些注明是“效王建”、“效李贺”或“玉台体”的,以及并未注明如《蛇倒退》、《滟滪堆》,却可以看出是效仿韩愈风格的等等。还有像《复作耳鸣》、《人鲊瓮》等诗,多用生僻典故,拗峭的句式,发议论,逞学问,给人以涩滞瘦硬之感,则显然属于江西诗派的范围。

    由于未能把各家的风格技巧融为一体,也就难以建立自己成熟的与众不同的风格来。 所以严羽《沧浪诗话》中有“杨诚斋体”,却没有“范石湖体”。

    范成大诗歌的最大成就在于反映的生活面相当广泛,揭露的社会问题也比较深刻,这是杨万里所不及的。在《夜坐有感》、《雪中闻墙外鬻鱼菜者求售之声甚苦有感三绝》等诗中,表现了他作为正直的官吏对民生疾苦的关怀;在《催租行》、《后催租行》等诗中,更描绘了贫苦百姓在官府沉重租税压迫下的艰难生活和绝望心境。

    而最有代表性的是他出使金国时所作七十二首绝句和晚年退职闲居时所作《四时田园杂兴六十首》。 乾道六年(1170),宋孝宗决定废除使臣向金国皇帝跪拜受书这一耻辱性的礼仪,大臣均畏惧不敢奉命,范成大于是挺身而出,抱着必死的。

    4.杨万里的诗风有怎样的独特之处

    杨万里(公元1127—1206年),字廷秀,号诚斋。

    吉州吉水(今江西 吉水县)人。南宋杰出的诗人。

    绍兴二十四年(公元1154年)中进士。 乾道六年(公元1170年)任国子博士,开始做京官。

    政治上主张选用人 才,力主抗战,反对屈膝投降。他在给皇帝的许多“书”、“策”、“札子”中 都一再痛陈国家利病,力诋投降之误,爱国之情,溢于言表。

    他为官清正 廉洁,尽力不扰百姓,当时的诗人徐玑称赞他“清得门如水,贫惟带有金” (《投杨诚斋》)。江东转运副使任满之后,应有余钱万缗,但他均弃于官 库,一钱不取而归。

    他立朝刚正,遇事敢言,指责时弊,无所顾忌,因此始 终不得大用。 杨万里是南宋杰出的诗人,在当时有很大的影响,与陆游、范成大、尤袤齐名,称“南宋四大家”。

    他起初模仿江西诗派,后来认识到江西诗 派追求形式、艰深塞涩的弊病,于绍兴三十二年(公元1162年)尽焚其力 作诗篇千余首,决意跳出江西诗派的窠臼而另辟蹊径。正因为他不随人 脚跟、傍人篱下,敢于别转一路、推陈出新,终于自成一家,形成了他独特 的诗风,号为“诚斋体”。

    这对当时诗坛风气的。转变,起了一定的促进 作用。

    杨万里学问渊博,才思敏捷。其作品不拘一格,富有变化,既有“归 千军、倒三峡、穿天心、透月窟”雄健富丽的鸿篇巨制,也有状物姿态,写 人情意,随手拈来,却能曲尽其妙的写景抒情小诗。

    诗风平易自然、构思 新巧、幽默风趣、清新活泼,有很强的艺术感染力。 他又十分注意学习民 歌的优点,大量吸取生动清新的口语谣谚入诗,因此,他的作品往往“俚 辞谚语,冲口而来”(蒋鸿翮《寒塘诗话》),给人淳朴自然的感受。

    如: “月子弯弯照九州,几家欢乐几家愁;愁钉人来关月事,得休休去且休 休。”(《竹枝歌》)这首完全似脱口而出的山歌,足可证明他学习民歌的成就。

    他还有一些诗作反映了劳动人民的生活,表达了他对民生的关心 及对劳苦人民的同情,如《悯农》《观稼》《农家叹》《秋雨叹》《悯旱》《竹 枝歌》《插秧歌》等,思想性和艺术性都比较高。 杨万里现存的诗篇,大部分是吟咏江风山月的写景抒情之作和应酬 之作。

    这部分作品有的题材过于细碎,缺乏高度的艺术概括,流于粗率 浅俗。但他也有不少抒情写景的小诗,由于观察细致深入,描写生动逼 真,感情真挚浓厚,因而意趣盎然,颇为动人。

    如:“梅子留酸软齿牙,芭 蕉分绿与窗纱。日长睡起无情思,闲看儿童捉柳花。”

    (《闲居初夏午睡 起》)“雾外江山看不真,只凭鸡犬认前村。 渡船满板霜如雪,印我青鞋第 一痕。”

    (《庚子正月五日晓过大臬渡》)以上小诗,均写得婉转自然、清新 活泼,极有思路。 杨万里一生写作极为勤奋,相传有诗2万余首,现存诗4200余首, 今存《诚斋集》全集133卷。

    5.杨万里的伤春的写作背景

    准拟今春乐事浓,依然枉却一东风。

    年年不带看花眼,不是愁中即病中

    这首作品充满了伤怀和遗憾。开始将自己心中的美好预想写了出来,表现了他对春天的美好期盼是那样呼之欲出。接着后一句用到“依然”,我们可以看出虽然希望很美好,但结果还是令人遗憾。原因是什么,后面写到“不是愁中即病中”,这就是原因。正是因为这样主人公才年年都不带“看花眼”,因为愁闷和疾病折磨下,他已经失去了快乐的心情,于是连欣赏春天美景都放弃了。这是一种深深的忧郁,忧郁什么却没有明确说出来,我们从诗的表面上看得出诗人是忧郁自己的命运,常年生病,再有就是生活困顿愁云笼罩。这时我们深思一下,他的生活为什么是这样的,因为政局中受到了迫害,因为奸臣祸国殃民致使他和百姓一样生活状况每况愈下,受着深深的煎熬。表达了作者忧国忧民的思想感情。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