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首页>百科 > 百科
  • 韶山诗词歌赋

    1.戴炯写韶山的诗词

    清朝举人戴炯笔下的韶山之境

    士之奇者不在耳目之中,境之奇者亦出乎耳目之外。湘之西有韶山,山峻以复,泉洁以长,茂林修竹,云气往来,中可烟火百家,田畴沃壤。循流而下,至铁陂,两山相峙若门然。毛氏聚族于此,传十数世,风俗醇厚,储蓄殷饶,古传桃源莫过焉。若使在中原贵游之地,其不入道子之画、柳州之记乎?此境之奇者出乎耳目之外也。

    六国时,有毛先生遂者,值赵平原君好客重士,而卒略先生。想其交游淡泊,容貌质朴,无以动人者。及其数言定纵使赵重于九鼎,然后服毛先生之奇绝非门下数千人所及。此岂士之奇者不在耳目之中乎?

    余尝谓,唯奇人雅爱奇境,唯奇境实产奇人。毛先生自归赵后,不知复游楚而衍子孙于楚否?何韶山一区有似乎脱颖者为之卜筑也?夫山水秀绝,必生奇才。韶山虽不在中州往来之地,赋客骚人所不到,必将有秉山川之秀,追踪古先生其人者,为国之华,为邦之望,使人与地俱传。(150年之后毛主席诞生)则虽不在耳目之中,而巳非常见及矣。

    余先君避乱韶山,为外祖瑞芝公之婿。瑞芝公乏嗣,止诞余母,与外祖母俞夫人教以妇职,慈严交尽,余兄弟读书粗就,实有赖焉。余不及见瑞芝公,余母毛夫人常为炯道瑞芝公及旦卿公之贤,皆有一言九鼎之风,惜其丁乱世而以山林老。毛氏自二公外不乏魁梧奇杰之士,而家乘阙然,无所征考。今舅氏修葺家谱,属余为序,余去韶山百里,又以宦游走京师,未暇登山临水,细领其趣,而谱牒所载亦未能亲,序其事独望有人焉。览古慨然,家修廷献,思有裨于国家,垂名于青史,则韶山虽幽,山若增而高,水若增而深,非独毛氏之光,推原所自,抑亦予之光也已。

    2.到韶山诗词全文

    七律·到韶山 别梦依稀咒逝川,故园三十二年前。

    红旗卷起农奴戟,黑手高悬霸主鞭。 为有牺牲多壮志,敢教日月换新天。

    喜看稻菽千重浪,遍地英雄下夕烟。 译文: 离别后多少梦境在诅咒岁月的流逝,我的故乡啊与你一别已过了三十二年。

    红旗漫卷吹动农民的武装,而敌人却高高举起霸主的皮鞭。 因为太多的壮志才会有牺牲,但我敢令天地翻覆换一副新颜。

    再喜看大片庄稼如浪涛滚滚,尽是农民英雄们在暮色中收工归来。 《七律·到韶山》通过对韶山人民革命历史的回顾,以及对人民公社社员通过热情劳动而喜获丰收的描绘,赞扬了革命人民艰苦卓绝的战斗精神,歌颂了中国人民战天斗地的风貌,鲜明地体现了毛泽东高远的思想境界。

    扩展资料: 1959年6月25日至27日,毛泽东巡视全国各地后,在罗瑞卿和周小舟陪同下,从长沙回到阔别32年之久的故乡。6月25日下午5时许到达后,下榻于卢家湾一号楼(现改为韶山宾馆松山一号楼),即与当地干部谈粮食、水利等情况,批阅文件至深夜。

    翌日黎明即去楠竹坨参拜父母墓地,访问邻里、故居,视察韶山学校,并与师生合影留念。下午,访毛氏宗祠,到滴水洞附近的韶山水库游泳,岸上围了许多群众,毛泽东游泳上岸后,还与农民群众合了影,又沿途视察生产情况。

    晚上自费设便宴请亲戚、烈属、老地下党员、老农协会员与老赤卫队员50余人叙旧言欢。客人散去,毛泽东回到韶山宾馆松山住房后,诗思如潮,浮想联翩,夜深不眠,一会儿来回踱步,一会儿躺下沉思,一会儿凭窗凝望。

    据身边工作人员说,毛泽东激动的几乎通宵未眠。 后来靠在床栏和被子上,用报纸垫底,上面放一张白纸,用铅笔在上面写了涂,涂了又写,嘴里念念有词,哼来哼去,两个多小时后,停住笔,抑扬顿挫地吟诵着,吟罢,又拿笔写了一行字,于是这首《七律·到韶山》问世了。

    这首七律,记述了作者回到阔别32年的故乡时的真实感受。通过对韶山人民革命历史的回顾,以及对人民公社社员通过热情劳动而喜获丰收的描绘,赞扬了革命人民艰苦卓绝的战斗精神,歌颂了中国人民战天斗地的风貌,鲜明地体现了作者高远的思想境界。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七律·到韶山。

    3.《七律 到韶山》诗意

    毛泽东诗词题材多样,大都与革命或建设事业密切相关,表现无产阶级的爱国主义、国际主义、革命英雄主义和共产主义理想等主题。

    它充分展示了作者丰富的,特别是豪放雄浑的思想情感,真切反映了中国革命和建设各个阶段的动人风貌。毛泽东诗词对革命现实主义和革命浪漫主义两种创作方法都有很成功的运用。

    毛泽东具有很高的中国古典文学修养,长于推陈出新,古为今用。他善于大胆运用传统题材写出新的诗意,善于灵活运用典故、神话和寓言,善于创造性地点化前人的诗句和歌谣,善于批判地继承传统诗词的表现形式。

    他能根据作品的内容选择最恰当的诗体词调,对诗词格律运用自如;有时严格按古代韵书规定押韵,有时为更好地表现内容,并不拘泥。毛泽东诗词以对传统诗词形式的巧妙继承和革新,颇为完美地表现了丰富而又崭新的内容。

    毛泽东诗词成功地运用了赋比兴等手法,具有神采飞扬的生动形象和景、情、理有机统一的深广意境。与主要表现作者的情操和抱负相一致,它所刻画的形象中,千里冰封的雪原、极目万里的长江、横空出世的昆仑、绵亘遥远的长城等,具雄伟壮阔特征的景象比较多。

    它描绘的有着这类景象的意境,以画面而言,往往广袤无垠、高大深邃;以情思而言,往往淳厚精警,气势磅礴。中国共产党在建党、建军、统一战线等许多方面的波澜壮阔的斗争,及其优良的传统和作风;毛泽东本人在长期的革命和建设中所体验出的人生哲理,在这些意境中得到形象化的体现。

    4.求关于南岳和韶山的诗词

    五岳祭秩皆三公,四方环镇嵩当中。

    火维①地荒足妖怪,天假神柄专其雄。 喷云泄雾藏半腹,虽有绝顶谁能穷。

    我来正逢秋雨节,阴气晦味无清风。 潜心默祷若有应,岂非正直能感通。

    须臾静扫众峰出,仰见突兀撑青空。 紫盖连延接天柱,石廪腾掷堆祝融。

    森然魄动下马拜,松柏一径趋灵宫。 粉墙丹柱动光彩,鬼物图画填青红。

    升阶伛偻荐脯酒,欲以菲薄明其衷。 庙内老人识神意,睢盱②侦伺能鞠躬。

    手持杯蛟③导我掷,云此最吉余难同④。 窜逐蛮荒幸不死,衣食才足甘长终。

    侯王将相望久绝,神纵欲福难为功。 夜投佛寺上高阁,星月掩映云曈昽。

    猿鸣钟动不知曙,杲杲⑤寒日生于东。 谒衡岳庙遂宿岳寺题门楼 韩愈。

    5.毛泽东的诗词歌赋

    目 录 1 儿歌·应舞狮 2 五古·吟天井 3 五古·咏指甲花 4 杂言诗·耕田乐 5 七绝·咏蛙 6 七绝·赠父诗 7 五言诗·登高泛海 8 五言诗·江畔 9 四言诗·《明耻篇》题志 10 五古·挽易昌陶 11 杂言诗·游泳启事 12 五律·朱张渡 13 七古·自信人生 14 七绝·赠刘翰林 15 杂言诗·意志之锻炼 16 五言诗·云封桥锁 17 七律·骤雨东风 18 杂言诗·河出潼关 19 四言韵语·奋斗 20 七古·送纵宇一郎东行 21 归国谣 22 七绝·过魏都 23 五言诗·苍山辞祖国 24 祭文·祭母文 25 新体诗·颂赵女士的人格 26 虞美人·枕上 27 贺新郎·别友 28 沁园春·长沙 29 菩萨蛮·黄鹤楼 30 西江月·秋收起义 31 西江月·井冈山 32 四言韵语·红四军司令部布告 33 清平乐·蒋桂战争 34 采桑子·重阳 35 如梦令·元旦 36 减字木兰花·广昌路上 37 蝶恋花·从汀州向长沙 38 渔家傲·反第一次大“围剿” 39 渔家傲·反第二次大“围剿” 40 六言诗·苏维埃政府布告 41 菩萨蛮·大柏地 42 清平乐·会昌 43 十六字令·三首 44 歌谣诗·洛甫摔跤 45 忆秦娥·娄山关 46 七律·长征 47 念奴娇·昆仑 48 清平乐·六盘山 49 六言诗·给彭德怀同志 50 四言诗·懦夫奋臂 51 沁园春·雪 52 临江仙·赠丁玲 53 祭黄帝陵 54 四言诗·题《中国妇女》之出版 55 四言诗·改江淹 56 五律·挽戴安澜将军 57 五言韵语·军队向前进 58 五律·张冠军道中 59 五律·喜闻捷报 60 七律·忆重庆谈判 61 七律·人民解放军占领南京 62 七律·和柳亚子先生 63 赞“密使1号” 64 浣溪沙·和柳亚子先生 65 浣溪沙·和柳先生 66 浪淘沙·北戴河 67 七律·和周世钊同志 68 七绝·五云山 69 水调歌头·游泳 70 蝶恋花·答李淑一 71 七绝·观潮 72 五言韵语·两个泥菩萨 73 七绝·刘蕡 74 七绝·改梅白《夜登重庆枇杷山》 75 七律二首·送瘟神 76 四言韵语·养生十六字诀 77 七绝·有感 仿陆放翁《示儿》诗 78 七律·到韶山 79 七律·登庐山 80 五律·看山 81 七绝·到钱塘 82 七言诗·赫鲁晓夫访美 83 七律·读报 84 七律·读报有感 85 七律·读报有感 86 七律·改鲁迅诗 87 七律·西海如今出圣人 88 七律·读报有感 89 七绝·为女民兵题照 90 七律·答友人 91 七绝·为李进同志题所摄庐山仙人洞照 92 七绝·屈原 93 七绝·二首纪念鲁迅八十寿辰 94 七律·改鲁迅《亥年残秋偶作》 95 七律·和郭沫若同志 96 卜算子·咏梅 97 七律·冬云 98 满江红·和郭沫若同志 99 杂言诗·八连颂 100 七律·吊罗荣桓同志 101 贺新郎·读史 102 七绝·贾谊 103 七绝·咏贾谊 104 十六字令·八首 105 减字木兰花·经长沙忆往 106 满江红·庆祝我国第一次核试验成功 107 水调歌头·重上井冈山 108 念奴娇·井冈山 109 五律·西行 110 念奴娇·鸟儿问答 111 七律·洪都 112 卜算子·悼国际共产主义战士艾地同志 113 七律·有所思 114 杂言诗·盛名之下 115 七绝·炮打司令部 116 七律·将革命进行到底 117 如梦令·韶山冲 118 清平乐·警觉苏修 119 念奴娇·长征 120 清平乐·视察 121 念奴娇·有感观菊 122 七绝·读《红楼梦》 123 七绝·改杜甫《咏怀古迹》 124 四言诗·赠尼克松 125 七绝·林彪事件 126 七言诗·续乔冠华诗 127 五言韵语·郭老从韩退 128 五言韵语·大事不讨这是目录 具体的可以搜一下。

    6.戴炯写韶山的诗词

    清朝举人戴炯笔下的韶山之境士之奇者不在耳目之中,境之奇者亦出乎耳目之外。

    湘之西有韶山,山峻以复,泉洁以长,茂林修竹,云气往来,中可烟火百家,田畴沃壤。循流而下,至铁陂,两山相峙若门然。

    毛氏聚族于此,传十数世,风俗醇厚,储蓄殷饶,古传桃源莫过焉。若使在中原贵游之地,其不入道子之画、柳州之记乎?此境之奇者出乎耳目之外也。

    六国时,有毛先生遂者,值赵平原君好客重士,而卒略先生。想其交游淡泊,容貌质朴,无以动人者。

    及其数言定纵使赵重于九鼎,然后服毛先生之奇绝非门下数千人所及。此岂士之奇者不在耳目之中乎?余尝谓,唯奇人雅爱奇境,唯奇境实产奇人。

    毛先生自归赵后,不知复游楚而衍子孙于楚否?何韶山一区有似乎脱颖者为之卜筑也?夫山水秀绝,必生奇才。韶山虽不在中州往来之地,赋客骚人所不到,必将有秉山川之秀,追踪古先生其人者,为国之华,为邦之望,使人与地俱传。

    (150年之后毛主席诞生)则虽不在耳目之中,而巳非常见及矣。余先君避乱韶山,为外祖瑞芝公之婿。

    瑞芝公乏嗣,止诞余母,与外祖母俞夫人教以妇职,慈严交尽,余兄弟读书粗就,实有赖焉。余不及见瑞芝公,余母毛夫人常为炯道瑞芝公及旦卿公之贤,皆有一言九鼎之风,惜其丁乱世而以山林老。

    毛氏自二公外不乏魁梧奇杰之士,而家乘阙然,无所征考。今舅氏修葺家谱,属余为序,余去韶山百里,又以宦游走京师,未暇登山临水,细领其趣,而谱牒所载亦未能亲,序其事独望有人焉。

    览古慨然,家修廷献,思有裨于国家,垂名于青史,则韶山虽幽,山若增而高,水若增而深,非独毛氏之光,推原所自,抑亦予之光也已。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