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首页>百科 > 百科
  • 古诗词在地理教学中的应用

    1.如何运用地图在地理教学中的运用

    地理教学中地图的运用 地图是一种特殊的地理语言,是地理事物空间分布的信息载体,它既是学生获得地理知识的重要信息来源,也是灵活运用地理知识的一种工具和手段;而图形化更是目前地理教材改革的一大特点。

    地理教材中的各种图表,具有简明、生动、易读等特点,它所提供的信息,对学生具有强烈的吸引力,是培养学生发展学生思维能力的重要手段。 一、因势利导,激发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是发展思维、激发学生主动学习的动力。

    因此,要注重引导,促使他们喜爱地图,对地图产生兴趣。首先,教师适时提出激发学生阅读地图兴趣的一些问题,如在学生阅读了“葡萄牙航海家麦哲伦率领的船队,在一五一九年九月从西班牙出发,渡过大西洋,绕过南美洲南端,进入太平洋,穿过印度洋,最后经过非洲好望角,于一五二二年九月回到了西班牙,成功地绕地球航行了一周”这则材料后,可让学生在地图上找到上述几个地理位置,在地图上大致估算一下其航程;在学习《地图上的方向》时,我首先向学生出示《武汉市旅游图》并告诉学生:“同学们,老师今天带你们到我们值得骄傲的历史名城 ——武汉市去好好游玩一番。

    你们看地图跟我一起游玩怎样?”一下便将学生的兴趣激发到最佳状态。又如,在学习《板块构造学说》时,先介绍病床上的魏格纳提出大陆漂移学说的过程,激发他们读图的兴趣,再让学生在地图上仔细观察大西洋两岸的轮廓特征进行验证。

    其次,结合时事提出问题。如京九铁路通车时,让学生在地图上找到京九铁路的位置,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其对所经地区经济发展的影响。

    海湾战争再次爆发,让学生在地图上找出美国和伊拉克的位置,并结合伊所在地区的地理位置和资源特点阐述自己对该区长期动荡不安的看法。又如“神舟五号”载人飞船发射成功,举国欢庆。

    可让学生在地图上找到酒泉的位置,并思考回收地点为什么要选择在内蒙古?再次,鼓励学生利用节假日郊游,观察山川地貌取得感性认识,促使学生把地理事物和地图描述联系起来。使同学们认识到地图对我们每个人都是很有用的,是我们认识世界的有利工具,也是学习地理知识的得力助手。

    二、观察地图,提取信息 地图是地理学科中的形象、直观的材料,蕴藏着丰富的地理信息,为学生发现问题、探讨交流、收集整理、分析地理信息提供了可能,但现实问题是许多学生习惯于“师问生答”做法,学习缺乏主动性,获取地图信息的兴趣不浓,这就需要教师为学生的活动营造适当的空间,引导他们在研读地图的过程中,培养其提取有效地图信息的能力,养成读图析图的习惯。 首先在教学中要培养他们正确的读图方法:先读图名、图例,再读正图。

    因为图名代表着一幅图的主题和要点,先读图名有着开门见山、排除干扰、直奔主题的指导意义,图例是一幅图中地理事物的象征,阅读和熟记重要的图例是轻松获知图中信息的基础,然后读正图就显得较为轻松,事半功倍。读正图时一般要根据地图本身揭示的内容,采用不同的方法:(1)按地理事物的空间顺序读,这种方法适合阅读反映地理事物空间分布特征的地图,如气温分布图、人口分布图等。

    (2)按地理事物的时间顺序读,适合于阅读表示地理事物随时间发生变化的地图,如地球公转示意图、人口增长图。(3)根据地理事物内在的因果关系读,适合于阅读揭示地理事物内部联系的地图,如人地关系模式图、气候形成示意图等。

    其次是析图。即是让学生利用图中的显性信息去分析挖掘一些隐性信息,以培养学生较高层次的读图能力。

    一般来说,析图可以从两个层面进行,第一层面,挖掘信息,地图中的显性信息主要有地理位置、地形、地势、河流、资源能源、交通线路等,要引导学生善于用显性信息分析挖掘隐性信息,如气候、植被、水文、农业生产方式和特点、工业生产的布局和特点、人口的分布与流动等。如根据澳大利亚的自然地理环境条件,分析其工农业生产的分布、部门类型和特点,根据我国四大工业基地的位置、交通、矿产等条件分析其成因及今后发展方面。

    第二层面,提炼加工整理信息,通过对上述自然、经济要素的分析,懂得各地区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存在差异的根本原因,让学生理解地理环境各要素间相互联系,相互制约和相互渗透,构成了地理环境的整体性和地域分异。在学习的过程中体会运用地图的快乐。

    三、文图结合,图文并茂 教师在指导学生阅读地图时,应逐步做到观其“图”而知其“地”,知其“地”而求其“理”。首先让学生依文读图。

    即从课文入手,在地图上进行地理事物的定位,借助地图把课文中描述的地理事物的方位、范围、大小、形状、高低、性质等弄清,形成正确的地理空间概念,然后再“对图说话”。即借助地图回忆课文内容,同时还可以把地图或课文中不足的部分相互补充,对所有地理信息进行综合探讨、分析、总结,从而实现从图到文,地图与课文相互转化的过程,达到图文并茂的效果。

    四、循序渐进,逐步提高 培养学生阅读和运用地图的技能要有计划有步骤地进行。在学生学习《地图》的专门章节时抓集中训练,以后在其他章节应继续坚持分散练习。

    2.如何在古诗词教学中运用情境教学

    1、早春三月,大地上( 泥融飞燕子),( 沙暖睡鸳鸯 )。

    或者:早春三月,大地上( 天街小雨润如酥),( 草色遥看近却无 )。

    2、烟花三月,走在河边堤岸上( 几处早莺争暖树 ),( 谁家新燕啄春泥 )。远处传来笛声,原来是( 牧童骑黄牛 ),(歌声振林樾 )。刚放学的孩子们,撂下书包( 忙趁东风放纸鸢 )。

    3、四五月间,( 万条垂下绿丝绦 )的大树下,一个可爱的小孩( 柳条搓线絮搓棉 ),( 搓够千寻放纸鸢 )。还有的农家孩子真懂事,虽然不会农活,也是( 童孙未解供耕织 ),( 也傍桑阴学种瓜 )。还有一家三兄弟,你看( 大儿锄豆溪东, ),( 中儿正织鸡笼 ),( 最喜小儿无赖 ),( 溪头卧剥莲蓬 )。

    4、夏天,我来到西子湖边。我惊叹道:( 毕竟西湖六月中 ),( 风光不与四时同 )!妈妈纠正我的话:不,什么时候的西湖都美,( 淡妆浓抹总相宜 )。

    不知对不对,但愿能帮到你。

    3.浅议几种教学方法在地理课堂中的运用

    地理学科是一门综合性学科,老师必须在有限的课堂中用最具体的教学方法把地理学科的一些理性知识和感性知识进行系统的讲授,让学生理解、识记,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一、提问、讨论、归纳法

    为了集中学生的课堂注意力,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丰富学生的想象力,评估学生的观察力、创造力,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

    二、启发式谈话法

    素质教育的实施,很大程度上改观了老师“满堂灌”的传统教学模式,注重启发学生的联想思维,开发学生的知识潜能,为社会培养实用性人才。

    三、列表对比法

    对于生活在城市中的许多中学生来说,很少见过或者根本没有见过我国一些主要的农作物,且不同种类的农作物需要在不同的自然条件下生长。而我国地域辽阔,自然条件复杂多样,这就涉及到我国农作物在地区分布上有很大的差异性,难以接触农作物的城市中学生对农作物的地区分布这方面的地理知识感性较差,很容易把我国南北方农作物混淆,指鹿为马,闹成笑话。

    四、举例法

    在地理教学中,教师应针对中学生空间思维能力较差的认知规律,把一些抽象的理性知识用简单的事例深入浅出的讲述。

    五、示图、析图、绘图法

    地图是学习地理知识的特殊工具,而中学生的阅图、析图、绘图能力较弱,平时各科的作业较多,对地理这一学科又不够重视。因此,大部分学生不会花时间去提高自己的阅图、析图、绘图能力,为克服这个弊端,笔者在教学中对一些重点的、难点的地理知识分布图化繁为简在黑板上绘图,并让学生跟着练习,使学生学到许多丰富的地图知识,提高课堂教学质量、养成学生勤动手的习惯。

    总之,教师在教学中要灵活准确地运用各种教学方法,培养学生学习地理知识的兴趣,提高地理教学质量。

    4.求 地理有关的古诗词/谚语/歌词/生活中的自然现象/能体现人们在生产、

    1 黄土高原人们,利用黄土直立不易坍塌的性质,建造了冬暖夏凉的窑洞

    2 新疆利用丰富的风力资源,建造了风力发电站

    3 沿海地区利用丰富的海水资源,开展大规模的海产养殖

    4 “黄梅时节家家雨”是我国江淮下游地区的自然现象,这一现象出现于春末夏初梅子黄熟的时 节

    5 “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其原因是山顶的气温比同时间的山脚下的气温低。

    6 “一山有四季,十里不同天”是形容横断山的气候和植被的垂直变化。

    7 “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的春雨是指暖锋天气。

    8 “早穿皮袄午穿纱,围着火炉吃西瓜”所描述的气候是西北内陆的温带大陆性气候。

    9 蜻蜓飞得低,出门带雨衣。

    10 动物震前活动谚语:

    老鼠搬家往外逃,兔子竖耳蹦又撞,鸡飞上树,猪乱拱;

    鸽子惊飞不回巢,鱼儿惊慌水面跳,鸭不下水,狗狂叫。

    11“地无三尺平,天无三日晴”是云贵高原的地形气候特点写照。

    12 蚂蚁搬家要下雨

    13 南方的房子屋顶多带角度,利于排水

    14 西藏利用风能风力发电

    15三峡水电站,就是利用长江蕴藏的丰富的水能资源

    5.如何在古诗词教学中运用情境教学

    (一)情境教学的内涵情境教学,是指在教学过程中为了达到既定的教学目的,从教学需要出发、引入、制造或创设与教学内容相适应的场景或氛围,引起学生的情感体验,使学生在情境中动情,在情境中共鸣,潜意识地进入学习状态,帮助学生迅速而准确地理解教学内容。

    对中国情境教学做出突出贡献的李吉林老师认为“‘情境教学’中的‘情境’取自古人‘文之思也,其神远矣’之意,‘情境教学’就是充分利用形象,创设典型场景,激起学生的学习情绪,把认知活动与情感活动结合起来,以促进儿童整体和谐发展为主要目标的一种教学模式。”①情境教学能真正走出自己的路,主要是从我国古代诗词的“境界学说”中汲取丰富营养的结果。

    刘勰在《文心雕龙》中对“情境”进行了论述,提出“心物交融”说。所谓“情以物迁”,“辞以情发”,肯定了“物”、“情”、“辞”三者的关系。

    情境教学则继承并发扬了这一理念,形成了“物”、“情”、“辞”、“思”相互关系的认识,即“物”激“情”,“情”发“辞”,“辞”促“思”,“思”又加深对物的认识的这种相互作用脉络。(二)情境教学与古诗词的关系南朝刘勰在他的《文心雕龙》中就有“情以物迁,辞以情发”的说法;清代王国维在《人间词话》中也留下了“景非独为景物也,喜怒哀乐亦人心中之一境界”的论述;现代教育家叶圣陶老先生的《二十韵》中也有“作者胸有境,入境始于亲”的名言。

    这些精辟的论述都阐明了情境与人之间的密切关系,情境是人与景在情的交融下的产物。正所谓,一切景语皆情语。

    古诗词教学就是要带领学生发现美、欣赏美,进入古诗词所描绘的情境,体味古诗词中所蕴涵的情感。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情境教学的应用对学生的学习感悟有极大的帮助。

    正如心理学家罗杰斯所说“创造良好的教学氛围,是保证有效地进行教学的重要条件。

    6.如何在古诗教学中合理使用多媒体

    新的课程标准强调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的整合,这是顺应当今时代发展的新要求。尽管多媒体课件的运用在语文教学中受到了颇多非议,但是也并不能完全否认多媒体课件对语文教学的辅助与促进作用。在高中语文的诗歌教学中,我尝试将多媒体课件用于以下方面:

    一、展示背景材料,帮助学生直观形象的理解诗歌

    例如学习屈原的《涉江》,对于高一学生来说是有一定难度的。首先,为了帮助学生了解屈原遭放逐的原因,我向学生展示一幅《战国形势图》,这样秦国、楚国与其他诸侯国的地理位置关系就一目了然,从而使学生更好的了解屈原联齐抗秦的政治主张。

    《涉江》的思想内容的理解是教学的重点,也是难点。通过一幅《楚王放逐屈原行程图》,并配有动画线路演示,可以帮助学生更具体直观的梳理诗歌的线索,把握诗歌的内容,尤其是更利于学生理解诗人徘徊瞻顾,渐行渐远,眷恋故国,忧心君王的深沉的思想感情。

    7.在地理课堂教学中,作为教师,你该如何提问与评价

    提问的原则:1.普遍性与代表性 2.层次性与量力性 3.计划性与灵活性 4.和谐性(消除学生的紧张呀)

    提问的方法:1.抓住关键提问突破法 2.循序渐进提问法 3.暂时搁置法 4.疏导式提问法(当学生回答不了的,改变角度再问或者提示)5.深挖激趣法(课堂引入的时候)

    回答评价:(下面说的这些你都知道,但你不一定会说鼓励的话一两句,记住再怎么幼稚的鼓励话都叫鼓励)对于学生回答的问题教师进行评析总结的时候,不应直截了当告诉其答案就完事,应该用委婉的口吻告诉他们回答有理的地方在哪,不足之处何在,在肯定成绩的基础上,加以委婉指出其不足。因为中学生心理还是较稚嫩、欠成熟的,心理承受能力还比较弱,所以教师针对他们这一心理结构特征,在作出总结评价的时候,若方法不当,评价过激,极可能会使学生的自尊心受到伤害,久而久之,就会形成学生怕回答问题,怕讲错的心理特点,时间一长就会很少有人敢回答问题,课堂气氛就会变得沉闷,养成学生不爱思考问题的惰性,所以在总结学生回答问题的时候,要以激励为主,适当指出不足为辅,要经常用:“这位同学回答问题的思路还不错,这很好,但是某某地方还有一点小小的不足,总体还是不错的”这类话来激发学生回答问题的积极性。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