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首页>百科 > 百科
  • 古代诗词的格式

    1.古诗词的格式有哪些

    在我们这个诗的国度,几千年来,诗歌一直是文学史的主流. 诗是怎么样产生的呢?原来在文学还没形成之前,我们的祖先为把生产斗争中的经验传授给别人或下一代,以便记忆、传播,就将其编成了顺口溜式的韵文.据闻一多先生考证.[诗]与[志]原是同一个字,[志]上从[士],下从[心],表示停止在心上,实际就是记忆.文字产生以后,有了文学的帮助,不必再死记了,这时把一切文字的记载叫[志].志就是诗.在心为志,发言为诗. 歌的称谓又是怎样来的呢?诗和歌原不是一个东西,歌是人类的劳动同时产生的,它的产生远在文学形成之前,比诗早得多.考察歌的产生,最初只在用感叹来表示情绪,如啊、兮、哦、唉等,这些字当时都读同一个音:"啊".歌是形声字,由"可"得声.在古代[歌]与[啊]是一个字,人们就在劳动中发出的[啊]叫作歌.因此歌的名字就这样沿用下来. 既然诗与歌不是一回事,后来为什么又把二者连在一起以[诗歌]并称呢?这只要弄清楚它们的关系就明白了.歌,最初只用简单的感叹字来表示情绪,在语言产生之扣,人类对客观事物的认识逐步深化,情绪更加丰富,用几个感叹字表达远远不够用了.于是在歌里加进实词,以满足需要.在文字产生之后,诗与歌的结合又进了一步,用文字书写的歌词出现.这时,一支歌包括两个部分:一是音乐,二是歌词,音乐是抒情的,歌词即诗,是记事的.这就是说,诗配上音乐就是歌,不配音乐就是诗.最初的诗都能配上音乐唱,歌就是诗,诗就是歌.关于诗与歌的结合,我国古籍中很早就有论述. 《毛诗序》:"在心为志,发言为诗.情动于中而形于言,言之不足故嗟叹之,嗟叹不足故咏歌之,咏歌之不足,不知手之舞之足之蹈之也."《尚书》:"诗言志,歌永言"这便形象地指出了诗与歌的内在联系.由于这种情况,后来人们就把诗与歌并列,称为[诗歌],目前,诗歌已经成为诗的代名词了. 古诗词格式 唐诗格律: * 五言绝句[仄起式] * (仄)仄平平仄, 平 平仄仄平. [△] △ (平)平平仄仄,(仄)仄仄平平. △ ·例词参考· 登鹳雀楼 [唐]王之涣 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 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 (注:五言绝句首句以不入韵为常见,七言绝句首句以入韵为常见;五言绝句以 仄起为常见,七言绝句以平起为常见.晚唐以后,首 句用邻韵是容许的.) 说明:此五言绝句的另一式,第一句改为(仄)仄仄平平,其余不变. * 五言绝句 [平起式] * (平)平平仄仄,(仄)仄仄平平. [△] △ (仄)仄平平仄, 平 平仄仄平. △ ·例词参考· 听筝[唐]李端 鸣筝金粟桂,素手玉房前. 欲得周郎顾,时是误拂弦. (注:五言绝句首句以不入韵为常见,七言绝句首句以入韵为常见;五言绝句 以仄起为常见,七言绝句以平起为常见.晚唐以后,首句用邻韵是容许的.) 说明:此五言绝句的另一式,第一句改为平平仄仄平,其余不变. * 七言绝句 [仄起式] * (仄)仄平 平仄仄平,(平)平(仄)仄仄平平. [△] △ (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 平仄仄平. △ ·例词参考· 为女民兵题照 毛泽东 飒爽英姿五尺枪,曙光初照演兵场. 中华儿女多奇志,不爱红装爱武装. (注:五言绝句首句以不入韵为常见,七言绝句首句以入韵为常见;五言绝句 以仄起为常见,七言绝句以平起为常见.晚唐以后,首句用邻韵是容许的.) 说明:此七言绝句的另一式,第一句改为(仄)仄(平)平平仄仄,其余不变. * 七言绝句[平起式] * (平)平(仄)仄仄平平,(仄)仄平 平仄仄平. [△] △ (仄)仄(平)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 △ (注:五言绝句首句以不入韵为常见,七言绝句首句以入韵为常见;五言绝句 以仄起为常见,七言绝句以平起为常见.晚唐以后,首句用邻韵是容许的.) ·例词参考· 早发白帝城 [唐]李白 朝辞白帝彩云间,千里江陵一日还. 两岸猿声啼不住,轻舟已过万重山. 说明:此七言绝句的另一式,第一句改为(平)平(仄)仄平平仄,其余不变. * 五言律诗 [仄起式] * (仄)仄平平仄, 平 平仄仄平. (△) △ (平)平平仄仄,(仄)仄仄平平. △ (仄)仄平平仄, 平 平仄仄平. △ (平)平平仄仄,(仄)仄仄平平. △ [字外加括号表示可平可仄.] ·例词参考· 春望[唐]杜甫 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 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峰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 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 说明:此五言律诗的另一式,首句改为(仄)仄仄平平,其余不变. * 五言律诗 [平起式] * (平)平平仄仄,(仄)仄仄平平. [△] △ (仄)仄平平仄, 平 平仄仄平. △ (平)平平仄仄,(仄)仄仄平平. △ (仄)仄平平仄, 平 平仄仄平. △ ·例词参考· 山居秋螟 [唐]王维 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 明月松间照,青泉石是流. 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 随意春芳歇,王孙自可留. 说明:五言律诗的另一式,首句改为平平仄仄平,其余不变. * 七言律诗 [仄起式] * [仄]仄 平 平仄仄平,[平]平[仄]仄仄平平. [△] △ [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 平 平仄仄平. △ [仄]仄[平]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 △ [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 平 平仄仄平. △ (律诗首句多为压韵) ·例词参考· 书愤[宋]陆游 昌岁那知世事艰?中原北望气如山. 楼船夜雪瓜州渡,铁马秋风大散关. 塞上长城空自许,镜中衰鬓已先斑. 出师一表。

    2.古诗词的格式有哪些

    一、五言绝句

    平起首句起韵型:平平仄仄平,仄仄仄平平,仄仄平平仄,平平仄仄平。

    平起首句不起韵型:平平平仄仄,仄仄仄平平,仄仄平平仄,平平仄仄平。

    仄起首句起韵型:仄仄仄平平,平平仄仄平,平平平仄仄,仄仄仄平平。

    仄起首句不起韵型:仄仄平平仄,平平仄仄平,平平平仄仄,仄仄仄平平、

    二、七言绝句

    平起首句起韵型:平平仄仄仄平平,仄仄平平仄仄平,仄仄平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

    平起首句不起韵型: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仄仄平,仄仄平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

    仄起首句起韵型:仄仄平平仄仄平,平平仄仄仄平平,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仄仄平。

    仄起首句不起韵型:仄仄平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仄仄平。

    三、五言律诗

    平起首句起韵型:平平仄仄平,仄仄仄平平。仄仄平平仄,平平仄仄平。平平平仄仄,仄仄仄平平。仄仄平平仄,平平仄仄平。

    平起首句不起韵型:平平平仄仄,仄仄仄平平。仄仄平平仄,平平仄仄平。平平仄仄仄,仄仄仄平平。仄仄平平仄,平平仄仄平。

    仄起首句起韵型:仄仄仄平平,平平仄仄平。平平平仄仄,仄仄仄平平。仄仄平平仄,平平仄仄平。平平平仄仄,仄仄仄平平。

    仄起首句不起韵型:仄仄平平仄,平平仄仄平。平平平仄仄,仄仄仄平平。仄仄平平仄,平平仄仄平。平平平仄仄,仄仄仄平平。

    四、七言律诗

    平起首句起韵型:平平仄仄仄平平,仄仄平平仄仄平。仄仄平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仄仄平。仄仄平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

    平起首句不起韵型: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仄仄平。仄仄平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仄仄平。仄仄平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

    仄起首句起韵型:仄仄平平仄仄平,平平仄仄仄平平。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仄仄平。仄仄平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仄仄平。

    仄起首句不起韵型:仄仄平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仄仄平。仄仄平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仄仄平。

    扩展资料:

    古诗按音律分可分为古体诗和近体诗两类。古体诗和近体诗是唐代形成的概念,是从诗的音律角度来划分的。

    古体诗:包括古诗(唐以前的诗歌)、楚辞、乐府诗。

    近体诗:与古体诗相对的近体诗又称今体诗,是唐代形成的一种格律体诗,分为两种,其字数、句数、平仄、用韵等都有严格规定。

    一种称“绝句”,每首四句,五言的简称“五绝”,七言的简称“七绝”。

    一种称“律诗”,每首八句,五言的简称“五律”,七言的简称“七律”,超过八句的称为“排律”(或“长律”)。

    古诗按内容分可分为叙事诗、抒情诗、送别诗、边塞诗、山水田园诗、怀古诗(咏史诗)、咏物诗、悼亡诗、讽谕诗

    参考资料来源:搜狗百科-古诗词

    3.古代诗词的格式是怎么回事

    古音和今音的对照,大概是这样分的:今音的第一第二声约等于古音的平声,今音的第三第四声,约等于古音的仄声。

    具体来讲讲四声。四声,这里指的是古代汉语的四种声调。我们要知道四声,必须先知道声调是怎样构成的。所以这里先从声调谈起。

    声调,这是汉语(以及某些其它语言)的特点。语音的高低、升降、长短构成了汉语的声调,而高低、升降则是主要的因素。拿普通话的声调来说,共月四个声调:阴平声是一个高平调(不升不降叫平);阳平声是一个中升调(不高不低叫中);上声是一个低升调(有时是低平调);去声是一个高降调。

    古代汉语也有四个声调,但是和今天普通话的声调种类不完全一样。古代的四声是:

    (1)平声。这个声调到后代分化为阴平和阳平。

    (2)上声。这个声调到后代有一部分变为去声。

    (3)去声。这个声调到后代仍是去声。

    (4)入声。这个声调是一个短促的调子。

    现代江浙、福建、广东、广西、江西等处都还保存着入声。北方也有不少地方(如山西、内蒙古)保存着入声。湖南的入声不是短促的了,但也保存着入声这一个调类。北方的大部分和西南的大部分的口语里,入声已经消失了。北方的入声字,有的变为阴平,有的变为阳平,有的变为上声,有的变为去声。就普通话来说,入声字变为去声的最多。其次是阳平;变为上声的最少。西南方言(从湖北到云南)的入声字一律变成了阳平。

    古代的四声高低升降的形状是怎样的。现在不能详细知道了。依照传统的说法。平声应该是一个中平调,上声应该是一个升调,去声应该是一个降调,入声应该是一个短调。

    《康熙字典》前面载有一首歌诀,名为《分四声法》:

    平声平道莫低昂,

    上声高呼猛烈强,

    去声分明哀远道,

    入声短促急收藏。

    这种叙述是不够科学的,但是它也这我们知道了古代四声的大概。

    4.古词的格式

    古词的格式很多,每一词牌的格式,叫做词谱,不能一一列举。 依照词谱所规定的字数、平仄以及其它格式来写词,叫做“填词”。“填”,就是依谱填写的意思。 古人所谓词谱,乃是摆出一件样品,让大家照样去填。这里列举一些词谱,作为示例。

    忆江南

    (廿七字,又作望江南,江南好)

    平平仄 平仄仄平平 仄仄平平平仄仄 平平仄仄仄平平 仄仄仄平平。 忆江南 白居易

    江南好,风景旧曾谙。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能不忆江南?

    忆江南 [唐]刘禹锡

    春去也,多谢洛城人。弱柳从风疑举袂,丛兰裛露似沾巾。 独坐亦含嚬。

    梦江南 [唐]温庭筠

    梳洗罢,独倚望江楼。过尽千帆皆不是,斜晖脉脉水悠悠。肠断白苹洲。

    浣溪沙 (四十二字,沙或作纱,或作浣纱溪)

    仄仄平平仄仄平, 平平仄仄仄平平。 平平仄仄仄平平。 仄仄平平平仄仄, 平平仄仄仄平平。 平平仄仄仄平平。 (后阕头两句往往用对仗。)

    浣溪沙 [宋]晏殊

    一曲新词酒一杯,去年天气旧亭台,夕阳西下几时回? 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小园香径独徘徊。

    5.古代写的诗是什么格式

    古诗体裁:

    古体诗没有一定的格律,是古代的“自由诗”,一般分为四言诗、五言古体(五古)、七言古体(七古)、杂言体。

    近体诗有严格的格律,句数、字数、押韵、平仄等都有一定的规则,是古代的格律诗,一般包括律诗(五律、七律[1] )、绝句(五绝、七绝)、排律(五言排律、七言排律)。

    此外,我国古诗的分类方法还很多。例如,按作者分,有苏李体、太白体等;按诗集名称分,有楚辞体(骚体)、选体(《昭明文选》)等;按作诗方法分,有柏梁体(即联句诗)、集句体、回文体等;按用途分,有试帖诗(用于科举考试,也叫“赋得体”)、字谜体等。

    6.古诗的格式怎么写

    无非两种,绝句与律诗,又分七言与五言。

    而你要写的诗,就要弄清楚平仄与押韵,这可能就是你说的格式

    以五言绝句为例子

    大抵的格式如下

    一、五言绝句

    平起首句起韵型:平平仄仄平,仄仄仄平平,仄仄平平仄,平平仄仄平。

    平起首句不起韵型:平平平仄仄,仄仄仄平平,仄仄平平仄,平平仄仄平。

    仄起首句起韵型:仄仄仄平平,平平仄仄平,平平平仄仄,仄仄仄平平。

    仄起首句不起韵型:仄仄平平仄,平平仄仄平,平平平仄仄,仄仄仄平平、

    五言绝句,尾字押韵,第三句可不用。

    7.律诗的格式

    1、句数固定

    律诗通常每首八句,超过八句的 ,则称排律或长律。以八句完篇的律诗,每二句成一联,计四联,习惯上称第一联为首联,第二联为颔联,第三联为颈联,第四联为尾联。每联的上句称为出句,下句称为对句,两句构成对句关系;前联的对句和后联的出句的关系则称为邻句关系。

    律诗句子字数整齐划一,每句或五言,或七言,分别称五言律诗、七言律诗。五律规定每句五字,全首共四十字;七律规定每句七字,全首共五十六字字。还有每句六字,全首四十八字的,称六言律诗,传世作品极少。

    2、押韵严格

    律诗通常押平声韵,而且必须按韵书中的字押韵。原则上只能用本韵,不能用邻韵;即使稍微松一点,也只允许入韵的首句可以用邻韵,叫作“借韵”。

    律诗还要求全首通押一韵,即一韵到底,中间不得换韵。第二、四、六、八句押韵,首句可押可不押。五律以首句不入韵为正例,入韵为变例;七律以首句入韵为正例,不入韵为变例。

    3、讲究平仄

    律诗每句的句式和字的平仄都有规定:讲究粘和对。广义律诗允许失粘,狭义律诗不允许失粘。“失粘”,就是违反后联出句的第二个字和前联的对句的第二个字平仄要求相同的规则。

    4、要求对仗

    律诗的四联,各有一个特定的名称,第一联叫首联,第二联叫颔联,第三联叫颈联,第四联叫尾联。每首律诗的二、三两联(即颔联、颈联)的上下句惯例是对仗句,首联和尾联可对可不对。

    扩展资料

    每首律诗通常只有八句,但也有少数超过八句的“排律”,律诗每二句成一联,以八句的律诗为例,头两句成一联,称为“首联”,三四句称为“颔联”。

    五六句为“颈联”,七八句为“尾联”,每联上下句各称为“出句”和“对句”,前联的“对句”和后联的“出句”则称为“邻句”。

    在古典诗词中,古体诗的形式是最为自由的,曲略严格,词进一步严格,格律诗最严格,其中的律诗又比绝句严格,绝句仅对字句、押韵和平仄有要求,但律诗还在对仗方面有严格规定,要求至少颔联和颈联必须对仗。

    参考资料来源:搜狗百科-律诗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