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首页>百科 > 百科
  • 强盗诗词

    有谁知道有个典故大意是说唐朝有个诗人碰到一个强盗,结果写了一首

    唐代诗歌的盛行也使那些个市井之人有了一定的文化积淀,即便是小偷和强盗,说不定也

    能吟出几首诗来。诗人李涉就曾遇到过强盗,值此危急时刻,李涉说自己是一位诗人。好在这位强盗真的懂诗,并且还读过李涉写的诗,于是便欣然将其放了。

    李涉(约806年前后在世)唐代诗人。字不详,自号清溪子,洛(今河南洛阳)人。早岁客梁园,逢兵乱,避地南方,与弟李渤同隐庐山香炉峰下。后出山作幕僚。宪宗时,曾任太子通事舍人。不久,贬为峡州(今湖北宜昌)司仓参军,在峡中蹭蹬十年,遇赦放还,复归洛阳,隐于少室。文宗大和(827-835)中,任国子博士,世称“李博士”。著有《李涉诗》一卷。存词六首。

    趣事简介:晚唐范摅《云溪友议》记载,长庆二年,正做太学博士的李涉前往九江,看望自己做江州刺史的弟弟李渤。船行至浣口,忽然遇到一群打家劫舍的盗贼。数十名贼人手执刀枪,喝令他们停船。船停下后,劫匪问:“船上何人?”船夫答道:“是李涉博士。”匪首听说后,命令部下停止抢劫,说:“如果真是李博士,我们就不劫他的财了。不过我辈早就听说他的诗名,希望他能给我们写一首诗。”李涉听罢,铺开宣纸,写了一首绝句: 井栏砂宿遇夜客 暮雨潇潇江上村,绿林豪客夜知闻。 他时不用逃名姓,世上于今半是君。 匪首得诗大喜,不但不抢李涉的钱财,反而送了许多财物给他。由此可见李涉在当时的名气是很大的,此事另有其他版本,但大意如此 。 关于这首诗,《唐诗纪事》上有一则饶有趣味的记载:“涉尝过九江,至皖口(在今安庆市,皖水入长江的渡口),遇盗,问:”何人?‘从者曰:“李博士(涉曾任太学博士)也。’其豪酋曰:”若是李涉博士,不用剽夺,久闻诗名,愿题一篇足矣。‘涉赠一绝云。“这件趣闻不但生动地反映出唐代诗人在社会上的广泛影响和所受到的普遍尊重,而且可以看出唐诗在社会生活中运用的广泛──甚至可以用来酬应”绿林豪客“。不过,这首诗的流传,倒不单纯由于”本事“之奇,而是由于它在即兴式的诙谐幽默中寓有颇为严肃的社会内容和现实感慨。摘自《唐诗鉴赏大词典》

    公主和强盗的好词佳句

    1、《豆蔻镇的居民和强盗》好词:踱来踱去、不以为然、来来往往、无法无天、心平气和、火冒万丈、一如既往、毫不客气、感激不尽、心甘情愿。

    2、《豆蔻镇的居民和强盗》好句:这是一个很特别的地方,因为在那里发生的事,在别的地方不可能出现。比如,你也许不相信,骆驼可以随便在街上踱来踱去。

    有时一只象,或两只象,也慢腾腾地在街上闲逛。在豆蔻镇的正中心,有一个很高的圆形房子,它看上去倒很像一个灯塔。

    那位可爱的、随和的老人杜比雅就住在它的顶上。这个老人是豆蔻镇的一个最聪明的人。

    也许这是因为他长了一大把胡子的缘故吧——他的这把胡子确实长得非常长,像雪一样白。忽然,雨来了,而且下得很大,雨点落在人行道上甚至还跳得老高。

    每一个在街上行走的人都被淋得像落汤鸡一样,至于太太小姐们,她们头上戴的草帽已成了一堆堆的乱草。绳子上晾着的衣服,也比原来不知要湿多少倍,还得收进屋以后再把水拧掉。

    《诗人与强盗》艾青的一首诗,有人知道吗

    是艾青的《强盗和诗人》,原文如下:

    在我年轻的时候/我曾有一个幻想:

    为了人间的混乱和不平

    我想到群山里做一个强盗

    我要向剥削人的去抢劫

    戮杀欺辱弱者的恶棍

    抗议袒护富人的法律

    和犯罪的人们交往

    在我所驰骋的地域上

    没有寄生的王

    也没有靠怜悯过活的乞丐

    终止不合理的一切制度

    每天在仗义的冒险里高歌

    但是,现实解除了我的幻想

    书籍毁去了我的健康

    我终于爱上了流浪

    让自己不安定的灵魂

    彷徨在这陈腐的世界上

    什么时候起

    我被叫做“诗人”的?

    想起来真要哭泣!

    在巴拿斯山上我遗失了竹叶刀

    拿叹息当歌唱——一天一天地瘦萎

    如今,我已临近青年的边界

    平庸与安分向我装出鬼脸

    但是——我要反叛啊!

    旧世界依然激起我的愤恨

    但愿“诗人”和“强盗”是朋友

    当我遗失了竹叶刀的时候

    我要用这脱落了毛羽的鹅毛管

    刺向旧世界丑恶的一切。

    供参考。

    《两个强盗》的诗,雨果写的,急

    《两个强盗》不是诗歌,是一封信,内容如下: 在地球上某个角落里有着一个人间奇迹,它的名字叫夏宫(圆明园的别称)。

    艺术有两个原则:理念和梦幻。理念产生了西方艺术,梦幻产生了东方艺术。

    如同巴特农神庙是理念艺术的代表一样,夏宫是梦幻艺术的代表。 人民的想象力所能创造的一切几乎是神话性的东西都体现在这座宫殿中。

    与巴特农神庙不同的是,圆明园不但是一个绝无仅有、举世无双的杰作,而且堪称梦幻艺术之崇高典范——如果梦幻可以有典范的话。 你可以去想象一个你无法用语言描绘的、仙境般的建筑,那就是圆明园。

    这梦幻奇景是用大理石、汉白玉、青铜和瓷器建成,雪松木做梁,以宝石点缀,用丝绸覆盖;祭台、闺房、城堡分布其中,诸神众鬼就位于内;彩釉熠熠,金碧生辉。 在颇具诗人气质的能工巧匠创造出天方夜谭般的仙境之后,再加上花园、水池及水雾弥漫的喷泉、悠闲信步的天鹅、白鹮和孔雀。

    一言以蔽之:这是一个以宫殿、庙宇形式表现出的充满人类神奇幻想的、夺目耀眼的宝洞。这就是圆明园。

    它是靠两代人的长期辛劳才问世的。这座宛如城市、跨世纪的建筑是为谁而建?是为世界人民。

    因为历史的结晶是属于全人类的。世界上的艺术家、诗人、哲学家都知道有个圆明园,伏尔泰现在还提起它。

    人常说,希腊有巴特农神庙,埃及有金字塔,罗马有竞技场,巴黎有巴黎圣母院,东方有夏宫。尽管有人不曾见过它,但都梦想着它。

    这是一个震撼人心的、尚不被外人熟知的杰作,就像在黄昏中,从欧洲文明的地平线上看到的遥远的亚洲文明的倩影。 这个奇迹现已不复存在。

    一天,两个强盗走进了夏宫,一个进行抢掠,一个放火焚烧。可以说,胜利是偷盗者的胜利,两个胜利者一起彻底毁灭了圆明园。

    人们仿佛又看到了巴特农神庙将拆运回英国而臭名远扬的埃尔金的名字。 当初在巴特农神庙所发生的事情又在圆明园重演了,而且这次干得更凶、更彻底,以至于片瓦不留。

    我们所有教堂的所有珍品加起来也抵不上这座神奇无比、光彩夺目的东方博物馆。那里不仅有艺术珍品,而且还有数不胜数的金银财宝。

    多么伟大的功绩!多么丰硕的意外横财!这两个胜利者一个装满了口袋,另一个装满了钱柜,然后勾肩搭臂,眉开眼笑地回到了欧洲。这就是两个强盗的故事。

    我们欧洲人认为是文明人,而在我们眼里,中国人是野蛮人,可这就是文明人对野蛮人的所作所为。 在历史的审判台前,一个强盗叫做法兰西,另一个则叫做英格兰。

    但我要抗议,而且我感谢你给我提供了这样一个机会。统治者犯的罪并不是被统治者的错,政府有时会成为强盗,但人民永远也不会。

    法兰西帝国将一半战利品装入了自己的腰包,而且现在还俨然以主人自居,炫耀从圆明园抢来的精美绝伦的古董。我相信解放了的法国,涤荡了污泥浊水的法国一定将这不义之财归还给被抢掠的中国,这一天是一定会来到的。

    在此之前,我谨作证:发生了一场偷盗,作案者是两个强盗。 先生,这就是我对远征中国的赞美之辞。

    扩展资料: 《两个强盗》指的是英法联军火烧圆明园的事情。 咸丰十年(1860年)英法联军攻占北京后,占据圆明园。

    中国守军寡不敌众,圆明园总管大臣文丰投福海自尽,住在园内的常嫔受惊身亡。英国军队首领额尔金在英国首相帕麦斯顿的支持下,下令烧毁圆明园。

    3500名英法联军冲入圆明园,纵火焚烧圆明园,大火三日不灭,圆明园及附近的清漪园、静明园、静宜园、畅春园及海淀镇均被烧成一片废墟,安佑宫中,近300名太监、宫女、工匠葬身火海。使这座世界名园化为一片废墟。

    大火连烧3天3夜,成为世界文明史上罕见的暴行。 圆明园文物被掠夺的数量粗略统计约有150万件,上至中国先秦时期的青铜礼器,下至唐、宋、元、明、清历代的名人书画和各种奇珍异宝。

    现仅存建筑遗址,并建立圆明园遗址公园。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火烧圆明园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致巴特雷上尉的信。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