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首页>百科 > 百科
  • 欣赏古诗词教案

    1.幼儿园大班语言古诗欣赏早发白帝城教案

    语言活动:古诗《早发白帝城》

    目标:理解古诗内容,体验其表达的意境。

    准备:背景图一副,小图片,图文结合的古诗记录纸一大张。

    过程:1.倾听故事,初步了解古诗的大意。

    教师根据诗意自编故事讲给幼儿听。

    2.欣赏古诗《早发白帝城》,了解古诗内容。

    (1)教师有感情地朗诵古诗,请幼儿欣赏。

    (2)提问:你听到了什么?

    3.观察图片,回忆诗中词句,理解古诗内容,体验诗的意境。

    (1)欣赏表现诗意的背景图。

    (2)引导幼儿回忆古诗内容,并出示相应的小图片,丰富背景图。

    (3)提问:这首诗你最喜欢什么?

    4.再次欣赏古诗朗诵,加深对诗意的理解。

    5.尝试采用图文结合的形式将古诗记录下来,进一步体验诗的意境。

    (1)讨论:古诗中的“朝”是什么意思? “辞、还、啼” 呢?该怎么表现呢?

    (2) 师幼共同大胆创编。

    (3)将记录好的图文古诗读一读,体面共同创造的快乐。

    2.如何上好古诗词欣赏课

    如何引导初一学生古诗词鉴赏 古诗词是中文独有的一种文体,有特殊的格式及韵律。

    它也是我国民族文化的瑰宝。引导学生学会鉴赏古诗词,是必要的,也是艰难的任务。

    初二下册,有首古诗,我用了将近一节课的时间才讲完;学生学完了大呼过瘾,并且主动在课余时间去搜索和作者相关的那些古诗词来看,这让我似乎看到了自主学习的成效。那节课讲的是李商隐的《无题》 唐·李商隐《无题》相见时难别亦难,东风无力百花残。

    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晓镜但愁云鬓改,夜吟应觉月光寒。

    蓬山此去无多路,青鸟殷勤为探看 欣赏古典诗词首先要有感悟之情。学习古典诗词,要反复朗读,熟读成诵,在反复读背的过程中,慢慢品味。

    对于觉得陌生的诗词要先自己理解、体味,查文学史和有关注释,再回过头来对照自己的理解对不对。有的诗词,不同的版本注释也不一样,这就要认真加以分析比较,判断哪种注释更合乎作者原意,更合情理。

    我的引导步骤如下:一、简单的回忆作者的简介。二、介绍更多关于作者的作品:李商隐的爱情诗成就极高,他的《无题》诗十余首,取前两字为题而实质是无题的诗又有十余首,如《锦瑟》、《碧城》、《为有》等,其他似有题而实无题的诗若干首,写缠绵悱恻的爱情,写幻想,写伤感:“身无彩凤双飞翼,心有灵犀一点通”;“相见时难别亦难,东风无力百花残”;“神女生涯原是梦,小姑居处本无郎”;“风波不信菱枝弱,月露谁教桂叶香”;“刘郎已恨蓬山远,更隔蓬山一万重”;“春心莫共花争发,一寸相思一寸灰”。

    《锦瑟》文字锦绣华美,字面意义易于理解而内容极深,历来有“一篇锦瑟解人难”之称。此外的“青女素娥俱耐冷,月中霜里斗婵娟”(《霜月》);“天意怜幽草,人间重晚晴”(《晚晴》);“嫦娥应悔偷灵药,碧海青天夜夜心”(《嫦娥》)等也都给人以极深的印象。

    三、朗读1、学生齐读,纠正注音。2、学生个读,自主欣赏。

    四、讨论:这首词意在写什么东西?(爱情) 由上可知,在鉴赏这块,我更多的是愿意引导学生由教材的内容,学习纵观全诗, 理解作者。在教学的过程中,围绕“情”,学生才会不由自主地被它所吸引所感染,拿出劲头来学习。

    而光学习一两首诗词,就说能理解诗人的情感,是不太可能的,那就需要学生从更多的作品去体会。课堂中,对那些诗词中的典故,比如“蓬莱”“青鸟”,把这些故事都告诉学生,再去引入更多关于爱情的诗词,甚至可以拿现代的爱情诗对比。

    不拘泥通篇在抠某首词的字眼,反而让学生学的更快,更多,更好!通过上诗词鉴赏课,教师应指导学生认识到学习古诗词的意义,启发学生应产生并保持学习的热情,在古诗词课堂教学中,应实现教师与学生、学生与作者思想与思想的碰撞、情与情的交融,使学生感悟到上诗词鉴赏课更有品位。

    3.幼儿园大班语言古诗欣赏早发白帝城教案

    语言活动:古诗《早发白帝城》 目标:理解古诗内容,体验其表达的意境。

    准备:背景图一副,小图片,图文结合的古诗记录纸一大张。过程:1.倾听故事,初步了解古诗的大意。

    教师根据诗意自编故事讲给幼儿听。 2.欣赏古诗《早发白帝城》,了解古诗内容。

    (1)教师有感情地朗诵古诗,请幼儿欣赏。 (2)提问:你听到了什么? 3.观察图片,回忆诗中词句,理解古诗内容,体验诗的意境。

    (1)欣赏表现诗意的背景图。 (2)引导幼儿回忆古诗内容,并出示相应的小图片,丰富背景图。

    (3)提问:这首诗你最喜欢什么? 4.再次欣赏古诗朗诵,加深对诗意的理解。 5.尝试采用图文结合的形式将古诗记录下来,进一步体验诗的意境。

    (1)讨论:古诗中的“朝”是什么意思? “辞、还、啼” 呢?该怎么表现呢? (2) 师幼共同大胆创编。 (3)将记录好的图文古诗读一读,体面共同创造的快乐。

    4.求鉴赏诗歌的语言教案、课件

    教学目的: 理解运用对比、夸张等修辞方法,通过丰富联想来描绘梦境,以表达蔑视权贵的精神和豪迈的气概。

    重点: 理解虚设梦幻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难点: 联想丰富、构思奇特的艺术特点。

    教学过程: 一、引言 二、(出示幻灯一:课题)今天我们要一起来学习李白的名篇《梦游天姥吟留别》。 三、导入: 我们生活在一个诗的国度,几乎人人从小时候起就一直在背诗,对李白一定耳熟能详了,他的诗也一定能背出很多来,下面我们就来给听课的的老师展示一下我们的积累。

    这样吧,咱们以一竖排为一组,看哪一组同学的积累最丰厚。背一首可以,背不下来一整首背名句也行。

    现在开始。 大家背得太好了,有一些我都忘了,我回去也得好好复习一下了,要不然都要落伍了。

    同学们也是一样,别人会背而你不会的,回去也积累一下好吗? 背了这么多李白的诗,那么,喜欢李白吗?请说出理由。(两三个人即可) 四、作者简介: 1、(出示幻灯二:作者简介)李白字太白,号青莲居士,唐代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人称“诗仙”,与人称“诗圣”的杜甫是唐代诗坛的双子星座。

    (这是文学史中对他的概括) 2、较通俗的说法是:李白长得比较帅,且武艺高强,有傲骨,从不屈从,很有男人味!(这是李白的超级粉丝我给他的评价)。 3、关于他的诗风的评价:请大家打开书32页找到相关链接,找名同学读杜甫的评价。

    4、(出示幻灯三:其他有关李白的评价) 李杜文章在,光焰万丈长。(韩愈) 笔落惊风雨,诗成泣鬼神。

    (杜甫) 对联:千古诗才,蓬莱文章建安骨;一身傲气,青莲居士谪仙人。 台湾诗人余光中的诗:酒入愁肠,七分化作月光,余下三分,呼为剑气,绣口一吐,就是半个盛唐。

    (这句诗被一个考生引用在高考作文中,成就了一篇满分作文。 总结:李白是个奇男子,他的生花妙笔,留下无数奇文。

    今天,我们就要通过李白的这篇奇文,进入李白的奇梦。 五、解题:(出示幻灯四) 板书:梦游天姥吟?留别 引言:大家一定会发现我的这个题目和书上给的不一样,其实我是想通过它告诉大家这个题目应该这样断句。

    为什么呢?因为本诗也题做“梦游天姥山别东鲁诸公”,意思是通过记叙“梦游天姥”的经历来留(诗)赠别(东鲁诸公)。这么说来,这个“吟”这就没有实际意义了。

    那么,这个“吟”字有什么作用呢?它是个标志,与“琵琶行”中的“行”,“长恨歌”中的“歌”一样,标明本诗为古诗的一种体裁。因此,为了正确理解和诵读,标题应写为这样。

    吟:古诗中的一种体裁,内容上多有悲愁感叹之意,形式上较自由活泼,如同散文中的随笔,不拘一格。 简介文体知识。

    (出示幻灯五)本诗是一首七言古诗。七言古诗简称“七古”。

    “古诗”又称“古体诗”,是相对于格律严格的“近体诗”而言。“七言”分两种,一种是以七字句为基础,杂用四、五、六、九言而构成了形式自由的长短句,这样长短交错,换韵自由,富于变化,也称为“歌行体”;另一种是每句七字,句式整齐。

    今天所学的这首诗属于哪一种呢? 出示教学目的,重点,难点。(出示幻灯六) 六、写作背景: 引言:题为“梦游”,就说明这篇文章记的是一个梦。

    梦到底是什么呢?(这可是诺贝尔奖研究的课题。)梦往往是稀奇古怪的,但它却是现实世界的曲折反映。

    很多时候,我们对现实不满,但在梦中却往往得到了满足。那么,现实中有哪些事让李白不满,值得他如此强烈的反抗呢? (出示幻灯七——写作背景) 写作背景: 李白早年就有济世的抱负,但不屑于经由科举登上仕途,而希望由布衣一跃而为卿相。

    因此他怀着“济苍生”“安社稷”(这是他一直都没有放弃的一个信念)的政治思想漫游全国各地,结交名流,以此广造声誉,希望能有一番作为。天宝二年,因朋友吴筠推荐,李白被唐玄宗召入长安,做了翰林供奉(皇帝的文学侍从官)。

    当他得知自己被玄宗召幸时,曾写诗道:“仰天大啸出门去,我辈岂是蓬蒿人。”同时,李白对这次长安之行抱有很大的希望,在给妻子的留别诗《别内赴征》中写道:“归时倘佩黄金印,莫见苏秦不下机。”

    李白初到长安,也曾有过短暂的得意,但他一身傲骨,不肯与权贵同流合污,又因醉中命玄宗的宠臣高力士脱靴,得罪了权贵,连玄宗也对他不满。他在长安仅住了一年多,就在公元744年被赐金放还,他那由布衣而卿相的梦幻从此完全破灭。

    李白离开长安后,先到洛阳与杜甫相会,结下友谊。随后又同游梁、宋故地,这时高适也赶来相会,三人一同往山东游览,到兖州不久,杜甫西入长安,李白南下吴、越故地。

    这首诗就是他行前写的。 七、诵读: 引言:我知道你们已经背完了这首诗了,我先来背一遍这首诗的第一段,请大家品评。

    (平淡地快速背一遍) 总结:作为赏析的第一步,诵读决不是背这么简单。诵读要注意什么呢?语速,语调,断句。

    好了,明确了诵读要注意的方面,下面谁来为大家诵读一下。 八、划分结构,概括内容,体味作者感情变化。

    板书: 梦游天姥吟?留别 李白 梦之由 雄峻巍峨 景仰向往 夸张、衬托、拟人 月下飞驰 清幽寂静 兴奋急切 登山赏景 壮美奇绝 。

    5.如何鉴赏古代诗歌教案

    教学目标:1、通过适量的读练析强化学生的对古代诗歌的感性积累和鉴赏的思维能力。

    2、强化学生适应各种题型的能力,尤其是主观题。教学设想:1、抓住古代诗歌的基本特点进行有针对性的分类讲析,并进行有效的综合讲析,让学生对古代诗歌有一个整体的认识。

    2、要求学生背诵和欣赏一定量的诗歌作为训练的补充,以免学生只求做题,而忽略了古代诗歌鉴赏其实是一个体现学生语文综合能力的体课时要点:1、此知识点出现的背景分析。2、鉴赏诗歌中的形象之典例例析一、此知识点出现的背景分析:在2002年高考考试说明中,有三个变化最大的项,古典诗歌鉴赏由客观题变为主观笔试题,增加了试题的难度。

    国家考试中心张伟明说:古代诗歌的考察主要包括对作品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进行初步的鉴赏,对作品的思想内容进行评价。所谓初步鉴赏指的是对作品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作概要的赏析,无需引经据典,也不需要拿试卷以外的作品进行比较,只需对作品本身的特点进行鉴赏。

    当然,如果诗句用到的典故是我们在课文中学过的,我们应该知道,并能结合所学的知识进行分析。鉴赏文学作品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1/78页巧在命题是可以是综合要求,也可以就某一方面提出设问,也可能和评价作品的思想内容结合起来考查。

    这就要求我们在课堂教学中要全面培养学生的能力,不能有所偏废。张伟明的说法指明了古典诗歌欣赏的四个方面,综合起来说就是“三鉴赏一评价”,由于这道题是以主观题型出现,难度不太大,而且与以前的客观题型应该存在着一定联系,这个联系应当是题目语言导向性。

    就目前所见到的试题而言,具体的题型可分为两种:有话语引导的填空题型和无话题引导的短评题型,也有的是二者结合,题型很不一致,说明我们还处在摸索阶段。但是我们在训练时不妨大处着眼,小处着手,从高能力培养上达到一般能力的收效。

    二、古诗分解讲析:(一)鉴赏诗歌中的形象[04典型考题]读下面苏轼的诗论并回答问题。林逋《梅花》诗云,"疏影横斜水清浅,暗香浮动月黄昏",决非桃李诗。

    皮日休《白莲》诗云,"无情有恨何人见,月晓风清欲坠时",决非红莲诗。此乃写物之功。

    若石曼卿《红梅》诗云,"认桃无绿叶,辨杏有青枝",此村学中至陋语也。说出苏轼赞扬写梅花、白莲的诗而批评石曼卿《红梅》诗的理由,并作具体分析。

    (北京卷)解题思路:分析诗歌所写人物形象或物象的外形(颜色、特点、形状等)和内神(品格、精神、气质等)。

    6.古诗赏析 不要太长 要经典 附加教案

    古诗三首 一、教学要求 1.了解诗的内容,理解诗句,体会诗中抒发的感情。

    2.学习本课生字新词。 3.背诵这三首诗。

    4、能熟练运用学古诗的方法学习本课。 二、教学重点 解诗意,悟诗情。

    三、教具准备 :挂图,幻灯。 四、教学时间:两课时。

    五、教学方法:谈话法,朗读法。 第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引入新课,板书课题。

    二、回忆学习古诗的方法。 知诗人----解诗题------明诗意-------悟诗情。

    三、学生自主学习,师相机引导。 长歌行 青青园中葵,朝露待日晞。

    阳春布德泽,万物生光辉。常恐秋节至, 焜黄华叶衰。

    百川东到海,何时复西归?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 [注释]:老大:年老。

    徒:徒然 …… [赏析]:乐府诗是最能代表汉代诗歌成就的一种体裁。它常采用赋、比、兴、互文、反复歌咏的修饰手法及铺陈、对比、烘托等技巧状物抒情,这首《长歌行》便代表了这种特色。

    作者借百川归海、一去不回来比喻韶光之匆匆易逝,感慨“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劝勉世人要珍惜光阴,有所作为。全诗从青葵起兴,联想到四季变化,又以江河作比,得出应当抓紧时间奋发努力的结论,其比兴手法是很明显的。

    “长歌”适宜表达深沉的感情,这一首娓娓道来,有描述,有抒情,有叹惋,也有劝勉,使整首诗含蕴细腻,余意无穷。既继承了“歌以咏志”的传统,又极富形式上的美感,便于反复吟诵。

    板书: 朝露----日希 生光辉-----华叶衰 珍惜时间! 东到海-----复西归? 不努力-----徒伤悲! 四、谈体会,读古诗,联系实际,试仿作最后两句诗。 第二课时 教学过程: 一、学习古诗的方法。

    知诗人----解诗题------明诗意-------悟诗情。 二、学生自主学习,师相机引导。

    煮豆持作羹,漉豉以为汁。 萁向釜下然,豆在釜中泣。

    本是同根生,相煎何太急。 谢灵运曾说:“天下才有一石,曹子建独占八斗,我得一斗,天下共分一斗。”

    (《释常谈》)刘勰的《文心雕龙.才略》中也说:“子建思捷而才俊, 诗丽而表逸。”明代王世贞的《艺苑卮言》也说:“子建天才流丽,虽誉冠千古,而实避父兄,何以故?才太高,辞太华。”

    可见前人都指出了曹植才华出众,禀赋异常的特点,而最能表现其才华的例子就是这首《七步诗》。 据《世说新语.文学》中说,曹丕做了皇帝以后, 对才华横溢的胞弟曹植一直心怀忌恨,有一次,他命曹植在七步之内作诗一首,如做不到就将行以大法(处死),而曹植不等其话音落下,便应声而说出六句诗来,就是上面的这首脍炙人口的诗。

    因为限止在七步之中作成,故后人称之为《七步诗》。据说曹丕听了以后“深有惭色"不仅因为曹植在咏诗中体现了非凡的才华, 具有出口成章的本领,使得文帝自觉不如,而且由于诗中以浅显生动的比喻说明兄弟本为手足,不应互相猜忌与怨恨,晓之以大义,自然令文帝羞愧万分,无地自容。

    此诗纯以比兴的手法出之,语言浅显,寓意明畅,无庸多加阐释,只须于个别词句略加疏通,其意自明。第二句中的“漉豉”是指过滤煮熟后发酵过的豆子,用以制成调味的汁液。

    “萁”是指豆茎,晒干后用来作为柴火烧,萁燃烧而煮熟的正是与自己同根而生的豆子,比喻兄弟逼迫太紧,自相残害,实有违天理,为常情所不容。诗人取譬之妙,用语之巧,而且在刹那间脱口而出,实在令人叹为观止。

    “本是同根生,相煎何太急”二语,千百年来已成为人们劝戒避免兄弟阋墙、自相残杀的普遍用语,说明此诗在人民中流传极广。 三、交流,质疑。

    四、学习《出塞》 出塞 王昌龄 秦时明月汉时关, 万里长征人未还。 但使龙城飞将在, 不教胡马渡阴山。

    依旧是秦时的明月汉时的边关,征战长久延续万里征夫不回还。倘若龙城的飞将李广而今健在,绝不许匈奴南下牧马度过阴山。

    这是一首慨叹边战不断,国无良将的边塞诗。诗的首句最耐人寻味。

    说的是此地汉关,明月秦时,大有历史变换,征战未断的感叹。二句写征人未还,多少儿男战死沙场,留下多少悲剧。

    三、四句写出千百年来人民的共同意愿,冀望有“龙城飞将”出现,平息胡乱,安定边防。全诗以平凡的语言,唱出雄浑豁达的主旨,气势流畅,一气呵成,吟之莫不叫绝。

    明人李攀龙曾推奖它是唐代七绝压卷之作,实不过分。

    7.古诗《绝句》教案

    幼儿园大班古诗教案《绝句》活动内容:古诗《绝句》活动目标:1.激发幼儿对美好大自然的热爱之情。

    2.在给诗配画的基础上理解古诗的内容,学会整首吟诵。3.采用字图搭配的方法理解动词“鸣”、“上”、“含”、“泊”的含义。

    活动准备:课件、挂图、画有古诗内容的小图片、字卡:鸣、上、含、泊。活动过程:一、导入1.师幼自由交流认识的飞禽引入课题。

    2.教师利用课件引导幼儿简单了解黄鹂和白鹭:黄鹂:羽毛的颜色非常好看,经常站在树枝上展示它动听的歌喉。白鹭:是一种水鸟,会用嘴捉鱼,当它们成群的飞上天空的时候,经常是排成一行。

    3.师幼一起或请个别幼儿朗诵这首关于黄鹂和白鹭的古诗《绝句》。二、展开1.前两句采用幼儿给诗配画的方式,引导幼儿理解内容。

    老师朗诵“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请幼儿根据自己对诗句的理解和想象画出这两句的意思,并请幼儿解释其含义。(两个黄鹂在翠绿的柳枝上鸣叫,白鹭排成一行飞上晴朗的蓝色的天空。)

    2.后两句采用看大挂图的形式,理解其诗句的内容。(1)“窗含西岭千秋雪”。

    西岭:是一个地方的名字;千秋雪:一年又一年,几千年都化不了的雪;窗含:从窗户里向外望去,这些景色好像含在窗户里一样。幼儿用手势当作“小窗户”,看一看西岭的千秋雪是不是含在你的“小窗户”里了。

    (2)“门泊东吴万里船”。东吴:是一个地方的名字,离这里有几万里路,这些船有将要驶向东吴的,也有从东吴来的,都停在这里;停也叫停泊,或者直接叫一个字“泊”;门外停着将要驶向几万里外东吴的船和从万里东吴驶来的船。

    3.老师示范朗诵并演示操作活动教具,请幼儿完整欣赏古诗。4.教师采用字图搭配的方法,帮助幼儿理解古诗中的动词。

    鸣:鸟的叫声;上:飞上;含:向外望去,西岭的景色好像含在窗户里一样;泊:停泊、停靠。5.知识拓展:古诗是描写人物的还是描写景色的?哪个季节的景色?你是从哪里知道的?作者是谁?他为什么要写这首古诗?三、结束幼儿自由朗诵学过的古诗。

    8.如何上好古诗词欣赏课

    如何引导初一学生古诗词鉴赏 古诗词是中文独有的一种文体,有特殊的格式及韵律。

    它也是我国民族文化的瑰宝。引导学生学会鉴赏古诗词,是必要的,也是艰难的任务。

    初二下册,有首古诗,我用了将近一节课的时间才讲完;学生学完了大呼过瘾,并且主动在课余时间去搜索和作者相关的那些古诗词来看,这让我似乎看到了自主学习的成效。那节课讲的是李商隐的《无题》 唐·李商隐《无题》相见时难别亦难,东风无力百花残。

    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晓镜但愁云鬓改,夜吟应觉月光寒。

    蓬山此去无多路,青鸟殷勤为探看 欣赏古典诗词首先要有感悟之情。学习古典诗词,要反复朗读,熟读成诵,在反复读背的过程中,慢慢品味。

    对于觉得陌生的诗词要先自己理解、体味,查文学史和有关注释,再回过头来对照自己的理解对不对。有的诗词,不同的版本注释也不一样,这就要认真加以分析比较,判断哪种注释更合乎作者原意,更合情理。

    我的引导步骤如下:一、简单的回忆作者的简介。二、介绍更多关于作者的作品:李商隐的爱情诗成就极高,他的《无题》诗十余首,取前两字为题而实质是无题的诗又有十余首,如《锦瑟》、《碧城》、《为有》等,其他似有题而实无题的诗若干首,写缠绵悱恻的爱情,写幻想,写伤感:“身无彩凤双飞翼,心有灵犀一点通”;“相见时难别亦难,东风无力百花残”;“神女生涯原是梦,小姑居处本无郎”;“风波不信菱枝弱,月露谁教桂叶香”;“刘郎已恨蓬山远,更隔蓬山一万重”;“春心莫共花争发,一寸相思一寸灰”。

    《锦瑟》文字锦绣华美,字面意义易于理解而内容极深,历来有“一篇锦瑟解人难”之称。此外的“青女素娥俱耐冷,月中霜里斗婵娟”(《霜月》);“天意怜幽草,人间重晚晴”(《晚晴》);“嫦娥应悔偷灵药,碧海青天夜夜心”(《嫦娥》)等也都给人以极深的印象。

    三、朗读1、学生齐读,纠正注音。2、学生个读,自主欣赏。

    四、讨论:这首词意在写什么东西?(爱情) 由上可知,在鉴赏这块,我更多的是愿意引导学生由教材的内容,学习纵观全诗, 理解作者。在教学的过程中,围绕“情”,学生才会不由自主地被它所吸引所感染,拿出劲头来学习。

    而光学习一两首诗词,就说能理解诗人的情感,是不太可能的,那就需要学生从更多的作品去体会。课堂中,对那些诗词中的典故,比如“蓬莱”“青鸟”,把这些故事都告诉学生,再去引入更多关于爱情的诗词,甚至可以拿现代的爱情诗对比。

    不拘泥通篇在抠某首词的字眼,反而让学生学的更快,更多,更好!通过上诗词鉴赏课,教师应指导学生认识到学习古诗词的意义,启发学生应产生并保持学习的热情,在古诗词课堂教学中,应实现教师与学生、学生与作者思想与思想的碰撞、情与情的交融,使学生感悟到上诗词鉴赏课更有品位。

    9.幼儿园大班语言古诗教案

    古诗《春晓》 活动目标: 1、理解古诗的内容,感受古诗的意境美、语言美,能有感情的朗诵。

    2、能用语言表达自己对春天景色的感受和对诗歌的理解。 活动准备: 配合古诗意境的音乐、图片 活动过程: 一、观看图片,自由表达自己欣赏的感受。

    指导语:看到这幅画你有什么感觉?用完整、连贯的话说一说。 教师结合幼儿的回答提升幼儿的语言表达经验,丰富相关词语。

    二、欣赏、理解古诗,感受古诗的意境美和语言美。 1)边欣赏图片,边倾听老师有感情的朗诵古诗。

    2)讨论:听了这首古诗你有什么感觉? 指导语:这首古诗中说了些什么?哪些地方你听得懂了,哪些地方你不明白? 三、再次欣赏古诗,理解古诗中的字、词及古诗所表达的含义。 教师采用互助的形式让幼儿理解字、词及古诗的含义。

    A、生生互动 幼儿之间互相解决,由理解的幼儿讲解给未明白的幼儿听。 B、师生互动 幼儿之间无法解决的情况下,教师解释给幼儿理解。

    四、尝试随着音乐欣赏图片,朗诵古诗。 教师首先让幼儿要感受到音乐和古诗之间的相似处,从而从内心体会春天的美景。

    A、欣赏音乐 B、随音乐朗诵古诗 五、欣赏歌曲《春晓》,激发学习兴趣。

    10.怎样教小学生欣赏诗歌

    《小学语文》2008年第7-8期合刊中热点讨论栏的话题是“小学诗歌教学的问题及教学策略”,霍俊明、韦秀平、西渡、连敏、黄 岚、武凤霞老师就小学诗歌教学面临的问题、对诗歌这种特殊文体有效的教学方法进行了讨论。

    下面摘登的这篇为北京语言大学汉语进修学院的连敏老师所作。 在诗歌教学中,很容易出现的课堂现象就是师生纠缠于字里行间的意思,为了一个词语、一句话的解释,讨论不休,导致全诗意境的支离破碎。

    引导小学生进行诗歌鉴赏,要注意意境的导入与营造,淡化对诗歌本身的解释,从诗境入手,抓住重要的意象,整体感悟。一首优秀的诗歌,给读者提供的是个多层次的结构:在确定的框架外,还有许多不确定的点;在有形的内容之外,还有许多无形的暗示。

    在鉴赏过程中,读者仅仅知觉有形的内容和确定的框架是不够的,还需要通过想象,对无形的暗示予以发掘。可以把审美对象的某些特征与自己的生活经验联系起来,从而对头脑中浮现的审美意象有所改造,使之变得更加丰满,更为亲切。

    要鉴赏诗歌,理解诗意,走近诗人,从感性经验上升到理性经验,教师势必要引导学生鉴赏、评点诗歌的语言。可以这样说,诗人所用的每一个词都是有深意的,词语之于诗歌的重要性,就决定了诗歌语言的凝练、柔软、多义、情感、心灵化,并且富有弹性。

    词语自身有很多特性,从哪些方面入手呢?我们可以提醒学生对词义轻重、使用范围、使用对象、语体色彩、文化色彩、感情色彩进行辨析与区分。除此,我们要重点关注的是一些词汇的超常搭配,即那些比较特殊的语言现象,包括词性活用、大词小用,小词大用,以及词语的摆放位置。

    在诗歌中,我们常常可以发现这样的词性变异:“春风又绿江南岸”,“啊,红了荔枝,黄了菠萝,绿了槟榔/啊,熟了生活,甜了感情,美了愿望”,诗人把形容词“红”“黄”“绿” “熟”“甜”“美”活用为动词,再把这些词置于句首,这不仅渲染出一个斑斓的、多彩的、丰收的季节,而且写出了自然的变化带来的人心的变化,大自然的丰富多彩和诗人喜悦美好的情绪皆跃然纸上。如果漠视词语的超常搭配,我们就可能无法理解诗歌的主旨。

    诗歌教育的一个重要目的就是在发展学生鉴赏能力的同时,激发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潜能。我们在进行诗歌鉴赏时,要把一些与本能和行动紧密联系的感官反应,经过艺术符号的转化,从实用中解放出来,它们作为想象的材料。

    有了这些材料,有了鉴赏对象的制约,读者的想象也不至于无边无际,而是一种有所依傍的想象,读者也能在一定程度上参与产生新的信息。 对于诗歌鉴赏而言,特别是针对小学生的诗歌鉴赏,笔者认为,教师首先要有这样一个意识:教师和学生都是读者,所不同的是,教师往往先于学生读到这首诗。

    明确了这样的关系,在教学过程中,就不会是满堂灌或教师一人的独角戏。诗歌是一种美,而美的传递方式应该是一种熏染而不是一种解析。

    因此,教师的作用应该是释放自己的诗情去召唤学生的诗情。那么,教师的诗情从何而来?教师就要动用诗歌鉴赏方面的知识多读好诗,诗歌常读常新,唯有教师把诗内化为自己的生命感悟,才能更有效地引导学生,打动学生。

    2008年7-8期合刊热点讨论栏目文章包括花蕾需要诗雨的灌溉。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