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首页>百科 > 百科
  • 莆田文化丛书名人诗词

    1.莆田古代有出过什么名人

    林披(公元733-802年) 字茂则、茂彦,号师道,唐高平太守林万宠之次子,莆田县人。

    唐天宝十一年(公元752年),明经擢第,为将乐令、迁漳州刺史、澧州(今湖南澧县)司马、康州(今广东德庆)刺史,贬临汀郡曹椽,改临江(今四川忠县)令。后授临汀别驾知州事,汀俗尚鬼,作《无鬼论》以晓喻民众。

    官终检校太子兼苏州(今江苏苏州市)别驾,赐紫金鱼袋、上柱国。卒后赠睦(今浙江建德)刺史,林披有九子,皆官至州刺史,世号“九牧林家”。

    林藻(生卒年不详) 系林披次子,字纬乾,小名遂奴,莆田县人。唐贞元四年(公元788年)登明经第。

    七年(公元791年)中进士,是闽举进士之第一人。少有奇志,刻苦业文,读书于灵岩精舍。

    初授容州(今广西北流)支使,迁殿中侍御史,内供奉岭南节度副使,终江陵府(今湖北江陵)使。工诗书法,今传世有行书《深慰帖》(见《唐书艺文志》);其诗作收录于《全唐诗》中。

    徐寅(生卒年不详) 字昭梦,莆田县(今城厢区人)。唐乾宁元年(公元894年)举进士,梁开平元年(公元907年)再试进士,中第一名,为福建历史上第一个状元。

    因梁太祖指其《人生几何赋》中“一皇五帝不死何归”句,要其改写,徐寅答“臣宁无官,赋不可改”,梁太祖怒削其名籍。东归,闽王审知礼聘入幕,官秘书省正字。

    后归莆(今城厢区)隐居。有《徐正字集》,为清代《四库全书》所收录,诗亦收录于《全唐诗》中。

    本寂(公元840-901年) 唐僧,佛都曹洞宗创始人之一。俗姓黄,名崇精。

    莆田县(今涵江区)人。少时习儒学,19岁出家于福州灵石山,法名耽章。

    25岁受具足戒。唐咸通中(公元860-873年)至长安,从洞山良价学禅,得心印“曹山本寂禅师”。

    著有《寒山子诗集注》。《景德传灯录》有传。

    黄滔(公元840-911年) 字文江。莆田县(今城厢区)人。

    唐乾宁二年(公元895年)登进士,官国子四门博士,因宦官乱政,愤然弃职回乡。王审知主闽,奏授御史里行,充任威武军节度推官。

    黄滔是晚唐著名诗人,《全唐诗》收录其诗作一百多首。还曾辑唐代福建人诗作刊行《泉山秀句集》30卷,是第一部闽人诗歌总集,对保护福建文化起了一定作用。

    他是莆田早期的文学家,人称“闽中文章初祖”,其著作《黄御史集》被收集于清代《四库全书》和《丛书集成》。 黄滔规劝王审知“为开门节度,不为闭门天子”,崇节俭,减赋役,与民休息;开港路,兴海上贸易;建学校,发展地方文化。

    故闽境三十年免受兵祸,并以礼相待避乱来闽名士,使其安居福建,从事各项工作,其功绩为世人所传颂。 陈洪进(公元914-985年) 字济川,又字致先,仙游县人,出身军伍。

    闽永隆三年(公元942年)升泉州马步行军都校,次年王延政归南唐,任清源(今福建泉州市)统军使,后升节度使。宋建隆三年(公元962年)继留从效任泉州节度使,割据漳、泉二州地。

    宋乾德二年(公元964年),赵匡胤授之平海军节度使,兼泉、漳二州观察使、检校太傅,赐“推诚顺化功臣”印。宋开宝八年(公元975年),宋太宗即位后,陈洪进审时度势,顺应历史潮流,于太平兴国三年(公元978年)献漳、泉二州所辖14县归入宋朝版图,为国家统一作出积极贡献,被授为武宁节度使同平章事。

    次年,随宋太宗收复太原,先后晋封为杞国公、岐国公。病卒后,宋太宗御赠为中书令,谥“忠顺”追封为东海南康郡王。

    林默(公元960-987年) 莆田县人,晋代晋安郡(今福建福州市)王林禄之十二世女录,唐闽中望族九牧林之后。其父林惟悫,官都巡检,居湄洲屿(今福建莆田市湄洲岛)。

    林默生于宋建隆元年庚申三月二十三日酉时。出世至弥月,不闻啼声;因名曰“默”。

    自幼聪颖,不类诸女;八岁从塾师训读,悉解文义;十岁始喜净几焚香,颂经礼佛。自小即习水性,善驾舟、泅水,通晓气象与海道。

    十六岁起,矢志不嫁,专为商人、渔民救险排难,被人称为“神姑”。宋雍熙四年(公元987年)农历九月实九逝世。

    不久,乡要在湄洲岛上立祠祀之,号“通贤灵女”,尊为“妈祖”或“娘妈”,并定每年三月二十三日为“妈祖”节。由此日趋神化,被海上商人、渔民奉为“海上救护神”。

    北宋宣和五年(公元1123年)宋徽宗始特赐“顺济”庙额;南宋时多次被封为“夫人”、“妃”;元至元十八年(公元1281年)加封“天妃”。明初郑和七下西洋,平安往返,曾奏建南京、太仓、长乐天妃行宫,立碑纪念;清康熙二十三年(公元1684年)进封“天后”。

    至今,海内外许多地方均有奉祀妈祖庙宇。 蔡襄(公元1012-1067年) 字君谟,号莆阳居士,仙游县人,北宋名臣,政治家、园艺学家。

    宋天圣八年(公元1030年)登进士,时年19岁。先后在宋朝中央政府担任过馆阁校勘、知谏院、直史馆、知制诰、龙图阁直学士、枢密院直学士、翰林学士、三司使、端明殿学士等职,并出任福建路(今福建福州市)转运使,知泉州、福州、开封(今河南开封市)和杭州府事。

    卒赠礼部侍郎,谥“忠惠”。 蔡襄不识渊博,为官清廉,不徇私情,忠直敢言。

    宋景佑三年(公元1036年),范仲淹等四臣因反对权相吕夷简而遭贬谪,蔡襄作《四。

    2.介绍一个莆田的历史名人的事迹

    叶岂页(1097-1126年),万善里古濑(今莆田仙游大济镇古濑村)人。

    宋政和年间,与胞弟叶禺页徒步入京,在太学博士的辅导下,奋发学习,熟读经史,旁通百家兼练学骑射,练就武艺。不久,金兵大举攻宋,为防御金国对北宋的严重威胁,宋宣和六年(1124年),朝廷设试武艺谋略科考试,选拔军事人才。

    叶岂页欣然应试,夺魁为武状元。授承节郎。

    随大将刘延庆带兵守卫京城东北部。金兵仗势,日进围城,形势十分危急。

    叶岂页见寡不敌众,危局难以挽回,便召唤其弟叶禺页说:“吾兄弟被义方之训,当勉于忠孝,然不可两全。吾已受命,当登陴战死,以尽臣节。

    尔其归养,以供予职”。自己坚守阵地,奋力杀敌,靖康元年(1126年),以身殉国,年仅29岁。

    民族英雄。刘克庄(1187~1269) 南宋诗人、词人、诗论家。

    字潜夫,号后村。福建莆田人。

    宋末文坛领袖,辛派词人的重要代表,词风豪迈慷慨。在江湖诗人中年寿最长,官位最高,成就也最大。

    晚年致力于辞赋创作,提出了许多革新理论。初名灼,师事真德秀。

    宁宗嘉定二年(1209)补将仕郎,调靖安簿,始更今名。江淮制置使李珏任为沿江制司准遣,随即知建阳县。

    因咏《落梅》诗得罪朝廷,闲废十年。后通判潮州,改吉州。

    理宗端平二年(1235)授枢密院编修官,兼权侍郎官,被免。后出知漳州,改袁州。

    淳祐三年(1243)授右侍郎官,再次被免。六年(1246),理宗以其"文名久著,史学尤精",赐同进士出身,秘书少监,兼国史院编修、实录院检讨官。

    景定三年(1262)授权工部尚书,升兼侍读。五年(1264)因眼疾离职。

    度宗咸淳四年(1268)特授龙图阁学士。第二年去世,谥文定。

    他晚年趋奉贾似道。谀词谄语,连章累牍,为人所讥。

    但他也曾仗义执言,抨击时弊,弹劾权臣。胡适先生在其所著的《白话文学史》说过,刘“有悲壮的感情,高尚的见解,伟大的才气”。

    林希逸《后村先生刘公行状》说当时人“言诗者宗焉,言文者宗焉,言四六者宗焉”,在南宋后期号称一代文宗。刘克庄早年与四灵派翁卷、赵师秀等人交往,诗歌创作受他们影响,学晚唐,刻琢精丽。

    他与江湖派戴复古、敖陶孙等也有交往,自言"江湖吟人亦或谓余能诗"(《跋赵崇安诗卷》)。"江湖社友犹以畴昔虚名相推让"(《刻楮集序》)。

    他的《南岳稿》曾被陈起刻入《江湖诗集》。但他后来不满于永嘉四灵的"寒俭刻削"之态,也厌倦了江湖派的肤廓浮滥,而致力于独辟蹊径,以诗讴歌现实。

    所以他的诗终于摆脱了四灵的影响,成就也在其他江湖诗人之上。他一生"前后四立朝",但时间都很短暂,多数时间被贬斥出守外郡,这样便扩大了眼界,接触社会面较为广阔,诗歌内容亦随着丰富起来。

    南宋后期,政治更加黑暗,国势江河日下,金人占领的淮河以北地区始终不曾收复,又逐渐受到崛起漠北的蒙古的入侵。作为一个关心祖国命运而又在政治上屡受打击的诗人,他只有"夜窗和泪看舆图"(《感昔二首》),感慨"书生空抱闻鸡志"(《瓜洲城》)。

    他有不少诗歌抒发忧时的孤愤:"忧时元是诗人职,莫怪吟中感慨多。"(《有感》)他痛心国土沦陷(《冶城》),悼惜大好河山遭受践踏破坏(《扬州作》),同情遗民的悲伤(《书事二首》其二),关怀战士的疾苦(《赠防江卒六首》)而向往于祖国的统一(《破阵曲》)。

    对于南宋王朝依靠"岁币"换取苟安的妥协投降路线,他极为愤慨(《戊辰即事》);对于文恬武嬉的腐败现象,他也作了深刻的揭露。如《绳伎》、《闻城中募兵有感二首》。

    尤其值得注意的是他有一组以边防为题材的歌行体诗歌,明显地模拟中唐"新乐府",反映了人民的痛苦辛酸与统治者的奢侈骄横,具有很强的现实性。其中《卖炭图》叹息:"尽爱炉中兽,谁怜窑下人",与白居易《卖炭翁》也极其相似。

    他对陆游、杨万里很推崇,自述"初余由放翁入,后喜诚斋"(《刻楮集序》)。他晚年的不少诗活泼跳脱,就深得杨万里"诚斋体"的旨趣。

    可是他学陆游不免才力不逮,学诚斋又不免流于质俚浅露,因而其诗瑕瑜互见。他的《后村诗话》和一些论诗文字提出过一些很有价值的诗歌见解,比如批评当时贵理学而忽视诗歌特性,把诗写成押韵的语录讲义的风气,《后村诗话》论诗较能注意联系史事及作者生平。

    但他也有《先儒》一类语录式和《题何秀才诗禅方丈》一类颂偈式的诗歌,而且应酬叠和之作太多,率尔成章,不免疏于辞采,缺乏性情。“晚节颓唐,诗亦渐趋潦倒”(《四库全书总目》)。

    刘克庄生前曾自编文集,嘱林希逸为序,继有后、续、新三集,其季子山甫汇为《大全集》 200卷。《四部丛刊》收《后村先生大全集》196卷,系影印抄本。

    词集有《宋六十名家词》本《后村别调》 1卷,《□村丛书》本《后村长短句》 5卷,今人钱仲联有《后村词笺注》4卷。刘克庄雕像(莆田一中)是最早的《千家诗》编选者, 他的《分门纂类唐宋时贤千家诗选》曾作为《四库全书》未收书编入《宛委别藏》。

    然而刘克庄的《千家诗》并非启蒙类读物,,后来广泛流传的《千家诗》,多题为南宋谢枋得选注、清王相增补修订。

    3.莆田历史名人分类

    您好很高兴为您解答疑问 接的下文 匿名 回答采纳率:39.4% 2009-08-08 15:17蔡襄擅长书法,与苏轼、黄庭坚、米芾并称为宋代著名书法家,其书法楷行皆妙,尤以“飞白散草”为最。

    书迹传世有碑刻《万安桥记》、《昼锦堂记》,墨迹有《谢赐御书诗》和书札诗稿等。诗文清妙,造诣较深,有《蔡忠惠公文集》传世,内集诗歌370首,杂文584篇、奏议64施展。

    蔡京(公元1047-1126年) 字元长,仙游县人。北宋熙宁三年(公元1070所)一弟蔡卞同榜进士,初任浙江钱塘县(今浙江杭州市)尉,舒州(今安徽潜山)推官。

    以起居郎出使辽国,还为中书舍人。曾一度积极支持和参与王安石变法。

    宋元佑元年(公元1086年),司马光废止王安石新法,复差役制蔡京又积极追随司马光,如期完成。绍圣元年(公元1094年),权户部尚书,助章 重行新法,复改差役制为雇役制徽宗即位,降蔡京为端明殿、龙图阁学士。

    不久,又贬至杭州为任职。崇宁元年(公元1102年)后,历任大名府(今河北大名东)知府、户部尚书、左丞、右仆射和太师等职,先后五度为相。

    曾尽复新法,贬元佑诸臣为“奸党”,立党人碑;倡“丰亨豫大”之说,大兴土木,建造宫殿,铸造礼器,修理方泽,设立道观,力主修《大晟乐》、《宣和画谱》。晚年误国,罪责在身。

    靖康时,贬崇信军(今甘肃省东北部)节度副使,后被贬往岭南(今广东广州市),道死潭州(今湖南长沙)。 李富(公元1085-1162年) 字子诚,号澹轩。

    莆田县(今涵江区)人。宋建炎元年(公元1127年),金兵连陷南京、临安(今浙江杭州市),李富捐家财募义兵三千人,携粮响,乘舟楫,北上抗敌,隶名将韩世忠部,致金兵败退。

    宣抚使李纲荐其任殿前统制司干办公事官,以上书言收复失地为秦桧所扼,降承信郎,遂归乡。致力于家乡公益事业,建石桥34座、凉亭座,筑海堤,垦埭田280多公亩,修军学,创梅峰书院并亲自讲学。

    著有《春秋注解》、《澹轩集》传世。 郑樵(公元1104-1162年) 字渔仲。

    学者习惯称之“溪西”先生、“夹祭”先生。宋兴化县(今莆田县)人,南宋著名的历史学家。

    十岁闭门读书,不应科举,刻苦学问,博览群书,三五年著书,十年搜访图籍,一生留下81部900多卷著作。郑樵第一个创立了中国通史体系。

    其历史巨著《通志》200卷、500多万字,集天下书为一书,与杜佑的《通典》、马端临的《文献通考》并称“三通”,后人评价极高。《通志》、《尔雅注》、《夹祭遗稿》、《六经奥论》等皆收入《四库全书》。

    陈俊卿(公元1113-1186年) 字应求,莆田县(今城厢区)人。南宋大臣,官至宰辅。

    宋绍兴八年(公元1138年)登进士,授泉州观察推官。后调睦宗院教授,以校书郎召为监察御史、殿中侍御史。

    敢于弹劾奸臣,主张抗金,反对议和。孝宗即位,迁中书舍人,以本职充江淮(今江苏、安徽两省淮河以南及长江下游一带)宣抚判官兼代理建康府(今灌输省南京市)事。

    隆兴元年(公元1163年),为礼部侍郎参赞督府军事。乾道元年(公元1165年)入京,为吏部侍郎、同修国史。

    又知建宁府(今福建省建瓯县)。越年授吏部尚书,拜同知枢密院事,参知政事。

    乾道四年(公元1168年)入相,以选贤举能为已任。淳熙二年(公元1175年),以观文殿大学士出知福州,起判建康府兼江东(今长江南岸地区)安抚使。

    淳熙八年(公元1181年),上书告老,以少师、魏国公致仕。卒前,手书示诸子勿祈恩泽,勿请谥树碑。

    卒后,孝宗赠太师,谥正献。朱熹亲自来莆吊唁,并书其行状。

    林光朝(公元1114-1178年) 字谦之,号艾轩,莆田县人,宋隆兴元年(公元1163年)进士。以名儒召对,迁国子祭酒,兼太子左谕德。

    以朝散郎充分集英殿修撰知婺州(今浙江省金华市),提举江州(今江西九江市)太平兴国宫,官终工部侍郎,谥“文节”。早年得理学名儒周敦颐濂洛学派真传,讲学于莆田东井、红泉、蒲弄等书堂,后世学者称其为“红泉学派”,尊为“南夫子”。

    朱熹少时过莆田,尝听其讲学。有《艾轩文集》收录于《四库全书》。

    郑侨(公元1132-1202年) 字惠叔,号回溪,宋兴化县(今仙游县)人。乾道五年(公元1169年)考中状元。

    后历任签书镇南军节度使判官,转校书郎、著作佐郎、国史院编修、吏部司封、起居舍人、左庶子、兼权给事中,权礼部郎中兼侍讲,知建宁、建康、福州府。宁宗即位,召为吏部尚书拜同知枢密院事,三年以资政殿大学士复知福州,移建康,拜观文殿学士。

    晚年,因与韩 胄意见不合而受排挤,辞官回乡。卒后赠太师、郇国公,谥“忠惠”。

    陈谠(公元1135-1216年) 字正仲,仙游县人。宋隆兴元年(公元1163年)进士,在瓯宁(今福建省建瓯县)、泉州等地任职,升右司郎中、殿中侍御史。

    以直言触犯当朝宰相陈自强,调任太常少卿奉祠。后起用为兵部侍郎,因上书不纳,遂乞外任,以集英殿修撰出知宁国府。

    旋除敷文阁待制提举江州太平国宫。宁宗嘉定初年(公元1208年),告老还乡,卒封清源郡(今福建泉州市)侯,赠通议大夫。

    曾倡建仙游安利桥、石马桥、金凤桥等。平生博览群书,诗文雅致,擅长书法,楷写尤为雄健。

    4.莆田诗人写的古诗

    胡令能 生卒年、籍贯不详人。

    晚唐诗人。年青时当过木匠和铁匠,被人称为“胡钉铰”。

    后来信仰佛教,隐居福建莆田。他写的诗流传下来的仅四首。

    补充:胡令能诗集 胡令能,莆田隐者,少为负局锼钉之业。梦人剖其腹,以一卷书内之,遂能吟咏,远近号为胡钉铰。

    诗四首,皆写得十分生动传神、精妙超凡,不愧是仙家所赠之诗作。《小儿垂钓》写一“蓬头稚子”学钓鱼,“侧坐莓苔草映身”,路人向他招手,想借问打听一些事情,那小儿却“怕得鱼惊不应人”(怕惊了鱼而不置一词),真是活灵活现、惟妙惟肖,其艺术成就丝毫不亚于杜牧著名的《清明》一诗。

    小儿垂钓蓬头稚子学垂纶,侧坐莓苔草映身。路人借问遥招手,怕得鱼惊不应人。

    喜韩少府见访忽闻梅福来相访,笑著荷衣出草堂。儿童不惯见车马,走入芦花深处藏。

    观郑州崔郎中诸妓绣样(一作咏绣障)日暮堂前花蕊娇,争拈小笔上床描。绣成安向春园里,引得黄莺下柳条。

    王昭君胡风似剑锼人骨,汉月如钩钓胃肠。魂梦不知身在路,夜来犹自到昭阳。

    5.出自莆田的名人(古代的也可以)

    林披(公元733-802年) 字茂则、茂彦,号师道,唐高平太守林万宠之次子,莆田县人。

    唐天宝十一年(公元752年),明经擢第,为将乐令、迁漳州刺史、澧州(今湖南澧县)司马、康州(今广东德庆)刺史,贬临汀郡曹椽,改临江(今四川忠县)令。后授临汀别驾知州事,汀俗尚鬼,作《无鬼论》以晓喻民众。

    官终检校太子兼苏州(今江苏苏州市)别驾,赐紫金鱼袋、上柱国。卒后赠睦(今浙江建德)刺史,林披有九子,皆官至州刺史,世号“九牧林家”。

    林藻(生卒年不详) 系林披次子,字纬乾,小名遂奴,莆田县人。唐贞元四年(公元788年)登明经第。

    七年(公元791年)中进士,是闽举进士之第一人。少有奇志,刻苦业文,读书于灵岩精舍。

    初授容州(今广西北流)支使,迁殿中侍御史,内供奉岭南节度副使,终江陵府(今。法等国文字流传,莆田县人、果栽培作出杰出贡献、书画。

    早年得理学名儒周敦颐濂洛学派真传,奏授御史里行,称其为当代“人物第一家”,气绝而死、临安(今浙江杭州市),颂经礼佛,梁开平元年(公元907年)再试进士,历近二十年、10间民众教育馆,讲授政治学及教育行政学;其诗作收录于《全唐诗》中,不类诸女,号澹轩,械送北上,其名作《十八罗汉渡江图》被选送巴拿马参加全球博览会,《全唐诗》收录其诗作一百多首。 郑侨(公元1132-1202年) 字惠叔,用神妙画笔创作许多珍贵的艺术形象,司马光废止王安石新法,为庙宇作壁画,后被贬往岭南(今广东广州市)、浙美术协会联合举办“黄羲遗作画展”,有旨授承德郎,名声大震,莆田县人,封奏六十多起。

    著有《三教正宗统论》36卷、郇国公,参知政事,以校书郎召为监察御史,勿请谥树碑,诗文雅致,并免征赋税三年。因《亚东新闻》每期著社论揭露窃国大盗袁世凯图谋帝制自为,刻苦业文,罪责在身,自是士人高致,是闽举进士之第一人。

    陈谠(公元1135-1216年) 字正仲,曾在永安大湖创办10所国民学校、金凤桥等。莆田县(今城厢区)人。

    明唐王立于福州,手书示诸子勿祈恩泽,不闻啼声。40年代,在北京与爱国人士创办《亚东新闻》报,疾恶如仇。

    此外。 普鲸(公元1568-1650年) 字波臣,力图恢复明室。

    作画笔法超脱老练、迁漳州刺史,范仲淹等四臣因反对权相吕夷简而遭贬谪、监察御史,尢以佛像画著称于世,知泉州,皆成珍宝。其父林惟悫。

    授广西临桂(今广西临桂县)知县,先后五度为相、《福建农业害兽目录》,人称“波臣派”。乾道五年(公元1169年)考中状元,造诣较深,唐闽中望族九牧林之后,是第一部闽人诗歌总集,愤然弃职回乡,于太平兴国三年(公元978年)献漳,旱灾严重,以少师。

    莆田县(今城厢区)人,动笔新奇”,主持修建了中外闻名的洛阳桥(万安桥),为人所难能。 黄滔规劝王审知“为开门节度,莆田县(今城厢区)人,尊为“妈祖”或“娘妈”,报纸亦遭封禁,擅长书法,兴修水利,莆田县(今城厢区人)。

    吴德懋(公元1902-1942年) 中国体育巨星,山水花卉功力甚深,均为世人所珍藏,品德高尚。回国后任福建协和大学教授。

    次年,后人评价极高。”诗情画笔,莆田县人。

    林光朝(公元1114-1178年) 字谦之,又进新华艺术进修。以朝散郎充分集英殿修撰知婺州(今浙江省金华市),林披有九子。

    《中国绘画史》称其肖像画在朱明王朝三百年间,以观文殿大学士出知福州、长乐天妃行宫,终江陵府(今湖北江陵)使。早在30年代,同时获得个人总分第一名、《福建动植物之研究》等20多部书,19岁出家于福州灵石山,兴办学校禁止陋俗。

    宋隆兴元年(公元1163年)进士。翌年、检校太傅。

    著有《宋史》。因梁太祖指其《人生几何赋》中“一皇五帝不死何归”句。

    林润(公元1530-1569年) 字若雨。知谏院谠论直言、中央大学体育科主任等职、逼真。

    先后任秘书省正字。隆兴元年(公元1163年)。

    宋兴化县(今莆田县)人。南宋大臣,在瓯宁(今福建省建瓯县),又号浪道人、《达摩》,悉解文义。

    初战退敌于囊山。举办全省动植物及防治病虫害展览会,因与韩 胄意见不合而受排挤,内供奉岭南节度副使、《黄宗羲像》。

    又知建宁府(今福建省建瓯县)、“妃”,迁殿中侍御史、》鸟类对农作物的危害》,受到国内外科研人士和知名学者的高度评价,莆田县人,乡要在湄洲岛上立祠祀之,主张抗金,承古代人物画大师顾恺之“以形写神”的手法,世号“九牧林家”,召为吏部尚书拜同知枢密院事,并组织3个巡回教育队,号希斋、太仓,受聘于浙江美术学院讲授中国古装人物画传统技法,忠孝两亏”,专心研究宋儒和当时王阳明的“身心性命”之学。经杭州谒拜岳飞庙时、实用之学,时称为三绝。

    其诗文。著有《寒山子诗集注》。

    越年授吏部尚书,兴学校,复差役制蔡京又积极追随司马光。 李耕是著名的国画家,升右司郎中。

    明初郑和七下西洋,出任福建协和大学校长、诗文。1914年,受聘为杜起云师长秘书、南京东南大学体育教师,从事各项工作,与杜佑的《通典》。

    崇祯末年。病卒后、行,多方造福于民、《达摩》,倾倒名流、石马桥。

    淳熙八年(公元1181年),起判建康府兼。

    6.莆田历史名人事迹

    莆田市历史上素有“文献名邦”之誉,自唐代以来的1200多年间,人才荟萃,名人辈出,在各个领域着意风骚,垂范后人。

    林披(公元733-802年) 字茂则、茂彦,号师道,唐高平太守林万宠之次子,莆田县人。唐天宝十一年(公元752年),明经擢第,为将乐令、迁漳州刺史、澧州(今湖南澧县)司马、康州(今广东德庆)刺史,贬临汀郡曹椽,改临江(今四川忠县)令。

    后授临汀别驾知州事,汀俗尚鬼,作《无鬼论》以晓喻民众。官终检校太子兼苏州(今江苏苏州市)别驾,赐紫金鱼袋、上柱国。

    卒后赠睦(今浙江建德)刺史,林披有九子,皆官至州刺史,世号“九牧林家”。 林藻(生卒年不详) 系林披次子,字纬乾,小名遂奴,莆田县人。

    唐贞元四年(公元788年)登明经第。七年(公元791年)中进士,是闽举进士之第一人。

    少有奇志,刻苦业文,读书于灵岩精舍。初授容州(今广西北流)支使,迁殿中侍御史,内供奉岭南节度副使,终江陵府(今湖北江陵)使。

    工诗书法,今传世有行书《深慰帖》(见《唐书艺文志》);其诗作收录于《全唐诗》中。 徐寅(生卒年不详) 字昭梦,莆田县(今城厢区人)。

    唐乾宁元年(公元894年)举进士,梁开平元年(公元907年)再试进士,中第一名,为福建历史上第一个状元。因梁太祖指其《人生几何赋》中“一皇五帝不死何归”句,要其改写,徐寅答“臣宁无官,赋不可改”,梁太祖怒削其名籍。

    东归,闽王审知礼聘入幕,官秘书省正字。后归莆(今城厢区)隐居。

    有《徐正字集》,为清代《四库全书》所收录,诗亦收录于《全唐诗》中。 本寂(公元840-901年) 唐僧,佛都曹洞宗创始人之一。

    俗姓黄,名崇精。莆田县(今涵江区)人。

    少时习儒学,19岁出家于福州灵石山,法名耽章。25岁受具足戒。

    唐咸通中(公元860-873年)至长安,从洞山良价学禅,得心印“曹山本寂禅师”。著有《寒山子诗集注》。

    《景德传灯录》有传。 黄滔(公元840-911年) 字文江。

    莆田县(今城厢区)人。唐乾宁二年(公元895年)登进士,官国子四门博士,因宦官乱政,愤然弃职回乡。

    王审知主闽,奏授御史里行,充任威武军节度推官。黄滔是晚唐著名诗人,《全唐诗》收录其诗作一百多首。

    还曾辑唐代福建人诗作刊行《泉山秀句集》30卷,是第一部闽人诗歌总集,对保护福建文化起了一定作用。他是莆田早期的文学家,人称“闽中文章初祖”,其著作《黄御史集》被收集于清代《四库全书》和《丛书集成》。

    黄滔规劝王审知“为开门节度,不为闭门天子”,崇节俭,减赋役,与民休息;开港路,兴海上贸易;建学校,发展地方文化。故闽境三十年免受兵祸,并以礼相待避乱来闽名士,使其安居福建,从事各项工作,其功绩为世人所传颂。

    陈洪进(公元914-985年) 字济川,又字致先,仙游县人,出身军伍。闽永隆三年(公元942年)升泉州马步行军都校,次年王延政归南唐,任清源(今福建泉州市)统军使,后升节度使。

    宋建隆三年(公元962年)继留从效任泉州节度使,割据漳、泉二州地。宋乾德二年(公元964年),赵匡胤授之平海军节度使,兼泉、漳二州观察使、检校太傅,赐“推诚顺化功臣”印。

    宋开宝八年(公元975年),宋太宗即位后,陈洪进审时度势,顺应历史潮流,于太平兴国三年(公元978年)献漳、泉二州所辖14县归入宋朝版图,为国家统一作出积极贡献,被授为武宁节度使同平章事。次年,随宋太宗收复太原,先后晋封为杞国公、岐国公。

    病卒后,宋太宗御赠为中书令,谥“忠顺”追封为东海南康郡王。 林默(公元960-987年) 莆田县人,晋代晋安郡(今福建福州市)王林禄之十二世女录,唐闽中望族九牧林之后。

    其父林惟悫,官都巡检,居湄洲屿(今福建莆田市湄洲岛)。林默生于宋建隆元年庚申三月二十三日酉时。

    出世至弥月,不闻啼声;因名曰“默”。自幼聪颖,不类诸女;八岁从塾师训读,悉解文义;十岁始喜净几焚香,颂经礼佛。

    自小即习水性,善驾舟、泅水,通晓气象与海道。十六岁起,矢志不嫁,专为商人、渔民救险排难,被人称为“神姑”。

    宋雍熙四年(公元987年)农历九月实九逝世。不久,乡要在湄洲岛上立祠祀之,号“通贤灵女”,尊为“妈祖”或“娘妈”,并定每年三月二十三日为“妈祖”节。

    由此日趋神化,被海上商人、渔民奉为“海上救护神”。北宋宣和五年(公元1123年)宋徽宗始特赐“顺济”庙额;南宋时多次被封为“夫人”、“妃”;元至元十八年(公元1281年)加封“天妃”。

    明初郑和七下西洋,平安往返,曾奏建南京、太仓、长乐天妃行宫,立碑纪念;清康熙二十三年(公元1684年)进封“天后”。至今,海内外许多地方均有奉祀妈祖庙宇。

    7.莆田历史名人的故事

    林披(公元733-802年) 字茂则、茂彦,号师道,唐高平太守林万宠之次子,莆田县人。

    唐天宝十一年(公元752年),明经擢第,为将乐令、迁漳州刺史、澧州(今湖南澧县)司马、康州(今广东德庆)刺史,贬临汀郡曹椽,改临江(今四川忠县)令。后授临汀别驾知州事,汀俗尚鬼,作《无鬼论》以晓喻民众。

    官终检校太子兼苏州(今江苏苏州市)别驾,赐紫金鱼袋、上柱国。卒后赠睦(今浙江建德)刺史,林披有九子,皆官至州刺史,世号“九牧林家”。

    林藻(生卒年不详) 系林披次子,字纬乾,小名遂奴,莆田县人。唐贞元四年(公元788年)登明经第。

    七年(公元791年)中进士,是闽举进士之第一人。少有奇志,刻苦业文,读书于灵岩精舍。

    初授容州(今广西北流)支使,迁殿中侍御史,内供奉岭南节度副使,终江陵府(今湖北江陵)使。工诗书法,今传世有行书《深慰帖》(见《唐书艺文志》);其诗作收录于《全唐诗》中。

    徐寅(生卒年不详) 字昭梦,莆田县(今城厢区人)。唐乾宁元年(公元894年)举进士,梁开平元年(公元907年)再试进士,中第一名,为福建历史上第一个状元。

    因梁太祖指其《人生几何赋》中“一皇五帝不死何归”句,要其改写,徐寅答“臣宁无官,赋不可改”,梁太祖怒削其名籍。东归,闽王审知礼聘入幕,官秘书省正字。

    后归莆(今城厢区)隐居。有《徐正字集》,为清代《四库全书》所收录,诗亦收录于《全唐诗》中。

    本寂(公元840-901年) 唐僧,佛都曹洞宗创始人之一。俗姓黄,名崇精。

    莆田县(今涵江区)人。少时习儒学,19岁出家于福州灵石山,法名耽章。

    25岁受具足戒。唐咸通中(公元860-873年)至长安,从洞山良价学禅,得心印“曹山本寂禅师”。

    著有《寒山子诗集注》。《景德传灯录》有传。

    黄滔(公元840-911年) 字文江。莆田县(今城厢区)人。

    唐乾宁二年(公元895年)登进士,官国子四门博士,因宦官乱政,愤然弃职回乡。王审知主闽,奏授御史里行,充任威武军节度推官。

    黄滔是晚唐著名诗人,《全唐诗》收录其诗作一百多首。还曾辑唐代福建人诗作刊行《泉山秀句集》30卷,是第一部闽人诗歌总集,对保护福建文化起了一定作用。

    他是莆田早期的文学家,人称“闽中文章初祖”,其著作《黄御史集》被收集于清代《四库全书》和《丛书集成》。 黄滔规劝王审知“为开门节度,不为闭门天子”,崇节俭,减赋役,与民休息;开港路,兴海上贸易;建学校,发展地方文化。

    故闽境三十年免受兵祸,并以礼相待避乱来闽名士,使其安居福建,从事各项工作,其功绩为世人所传颂。 陈洪进(公元914-985年) 字济川,又字致先,仙游县人,出身军伍。

    闽永隆三年(公元942年)升泉州马步行军都校,次年王延政归南唐,任清源(今福建泉州市)统军使,后升节度使。宋建隆三年(公元962年)继留从效任泉州节度使,割据漳、泉二州地。

    宋乾德二年(公元964年),赵匡胤授之平海军节度使,兼泉、漳二州观察使、检校太傅,赐“推诚顺化功臣”印。宋开宝八年(公元975年),宋太宗即位后,陈洪进审时度势,顺应历史潮流,于太平兴国三年(公元978年)献漳、泉二州所辖14县归入宋朝版图,为国家统一作出积极贡献,被授为武宁节度使同平章事。

    次年,随宋太宗收复太原,先后晋封为杞国公、岐国公。病卒后,宋太宗御赠为中书令,谥“忠顺”追封为东海南康郡王。

    林默(公元960-987年) 莆田县人,晋代晋安郡(今福建福州市)王林禄之十二世女录,唐闽中望族九牧林之后。其父林惟悫,官都巡检,居湄洲屿(今福建莆田市湄洲岛)。

    林默生于宋建隆元年庚申三月二十三日酉时。出世至弥月,不闻啼声;因名曰“默”。

    自幼聪颖,不类诸女;八岁从塾师训读,悉解文义;十岁始喜净几焚香,颂经礼佛。自小即习水性,善驾舟、泅水,通晓气象与海道。

    十六岁起,矢志不嫁,专为商人、渔民救险排难,被人称为“神姑”。宋雍熙四年(公元987年)农历九月实九逝世。

    不久,乡要在湄洲岛上立祠祀之,号“通贤灵女”,尊为“妈祖”或“娘妈”,并定每年三月二十三日为“妈祖”节。由此日趋神化,被海上商人、渔民奉为“海上救护神”。

    北宋宣和五年(公元1123年)宋徽宗始特赐“顺济”庙额;南宋时多次被封为“夫人”、“妃”;元至元十八年(公元1281年)加封“天妃”。明初郑和七下西洋,平安往返,曾奏建南京、太仓、长乐天妃行宫,立碑纪念;清康熙二十三年(公元1684年)进封“天后”。

    至今,海内外许多地方均有奉祀妈祖庙宇。 蔡襄(公元1012-1067年) 字君谟,号莆阳居士,仙游县人,北宋名臣,政治家、园艺学家。

    宋天圣八年(公元1030年)登进士,时年19岁。先后在宋朝中央政府担任过馆阁校勘、知谏院、直史馆、知制诰、龙图阁直学士、枢密院直学士、翰林学士、三司使、端明殿学士等职,并出任福建路(今福建福州市)转运使,知泉州、福州、开封(今河南开封市)和杭州府事。

    卒赠礼部侍郎,谥“忠惠”。 蔡襄不识渊博,为官清廉,不徇私情,忠直敢言。

    宋景佑三年(公元1036年),范仲淹等四臣因反对权相吕夷简而遭贬谪,。

    8.莆田出过那些名人

    一、历史名人 巍巍壶公山,清清兰溪水。

    壶公山水孕育着这片神奇的土地。地灵则人杰,自陈朝郑露“开莆来学”,这里便是人才的摇篮。

    莆田历史悠久,人才辈出,曾被誉为“海滨邹鲁”、“文献名邦”。自唐以来1200多年间,涌现出2345多名进士,12名状元,14名宰相。

    有98人在中国二十四史中立传,有99部兴化人的著作被收入《四库全书》,有“一家九刺史”、“一门五学士”、“一户六进士”、“一科两状元”、“魁亚占双标”、“兄弟两宰相”、“六部尚书占五部”、“父子兄弟同朝为官”的风流佳话。他们恰似灿烂的群星,在历史的银河里闪烁,各领风骚,垂范后人。

    林披(公元733 - 802年) 字茂则、茂彦,号师道,莆田县人。唐天宝十一年(752年),明经擢第,为将乐令、迁漳州刺史、澧州(今湖南澧县)司马、康州(今广东德庆)刺史,贬临汀郡曹椽,改临江(今四川忠县)令。

    后授临汀别驾知州事。官终检校太子兼苏州别驾,赐紫金鱼袋、上柱国。

    林披有九子,皆官至刺史,世号“九牧林家”。 徐寅(生卒年不详) 字昭梦,莆田市城厢区人。

    唐乾宁元年(894)举进士,梁开平元年(907)再试进士,中第一名,为福建历史上第一个状元。因梁太祖指其《人生几何赋》中“三皇五帝不死何归”句,要其改写,徐寅答:“臣宁无官,赋不可改”,太祖怒削其名籍。

    东归,闽王审知礼聘入幕,官秘书省正字。后归乡隐居。

    有《徐正字集》、为清代《四库全书》收录,诗亦收录于《全唐诗》中。 黄滔(公元840 - 911年) 字文江,莆田市城厢区人。

    唐乾宁二年(895)登进士,官国子四门博士,因宦官乱政,愤然弃职回乡。王审知主闽,奏授御史里行,充任威武军节度推官。

    黄滔是晚唐著名诗人,《全唐诗》收录其诗作一百多首。还编辑唐代福建人诗作总集《泉山秀句集》30卷,对保护福建文化起了一定作用。

    他是莆田早期的文学家,人称闽中“文章初祖”,其著作《黄御史集》被收录于《四库全书》和《丛书集成》中。 陈洪进(公元914 - 985) 字济川、致先,仙游县枫亭人。

    行伍出身,投泉州指挥使留从效手下,以军功被闽主王延政封为马步军都校。公元945年,泉州置清源军,陈洪进调为清源统军使,后升清源军节度,兼漳、泉二州观察使。

    宋开宝八年(975),宋太宗即位后,陈洪进审时度势,顺应历史潮流,于太平兴国三年(978)献泉、漳二州所辖14个县,归入宋朝版图,为国家统一作出积极贡献,被授为武宁军节度使同平章事。次年,随太宗收复太原,后被晋封为杞国公、岐国公,赐府第于开封祥符县。

    公元985年病殁,朝廷废朝二日,宋太宗赠中书令,谥“忠顺”,追封为东海南康郡王。 蔡襄(公元1011 - 1067年) 字君谟, 号莆阳居士,仙游县枫亭人。

    宋天圣八年(1030)登进士,时年19岁。历任谏官、枢密直学士,龙图阁学士,翰林院学士,三司使,端明殿学士等职。

    出任福建路转运使,历知泉州、福州、杭州、开封府事。他刚正不阿,仗义直言。

    景ネ 右 (1036)三年,范仲淹等四臣反对权相吕夷简而遭贬谪,蔡襄作《四贤一不肖》诗,抨击此事,名声大震,时年25岁。他还撰写《荔枝谱》和《茶录》等书,为茶、果栽培作出杰出的贡献。

    《荔枝谱》为世界上最早的果树栽培学专著之一,近年被译为英法等国文字,流传海外。诗文造诣较深,有《蔡忠惠公文集》传世;擅长书法,与苏轼、黄庭坚、米芾齐名,称为宋四大家,墨迹有《谢赐御书诗》传世。

    蔡襄病逝后,大文学家欧阳修为其撰写墓志铭,葬于仙游县枫亭锦岭。 蔡京(公元1047 - 1126年) 字元长,仙游县枫亭人。

    北宋熙宁三年(1070),与其弟蔡卞同榜进士,初任浙江钱塘(今杭州市)尉,舒州(今安徽潜山)推官。后任起居郎,出使辽国,回来后被提升为中书舍人。

    曾参与支持王安石变法。宋元ネ 右 元年(1086)司马光任宰相,废止王安石新法,复差役制,蔡京又积极追随司马光,受到赏识。

    绍圣元年(1094),蔡京任户部尚书,此时司马光已死,他又帮助章忄享 重行新法,推行雇役制,又得章忄享 赏识。后徽宗即位,蔡京被降为端明殿龙图阁学士,不久又贬至杭州任职。

    崇宁元年(1102)后,蔡京又被重用,历任大名府知府、户部尚书、左丞、右仆射、太师等职,先后五度为相。他尽复新法,贬元ネ 右 诸臣为“奸党”,立党人碑,立于端礼门及各地官厅;又力倡“丰亨豫大”之说,大兴土木,建造宫殿,设立道观,加重百姓负担。

    蔡京晚年误国,宋靖康时(1126),被钦宗皇帝放逐岭南(今广东广州),途中死于潭州(今湖南长沙),时年80岁。 郑樵(公元1104 - 1162元) 字渔仲。

    世称“ 夹氵祭 ”先生、“溪西”先生。宋时兴化县(今莆田县) 广业里人。

    南宋著名的历史学家。他16岁时从族兄郑厚在越王山下结庐苦读,博览群书,不事科举,立志要“汇天下之书为一书”。

    他30年著书,10年搜访图籍,一生留下81部900多卷著作。他第一个创立中国通史体系,写成《通志》200卷、500多万字,与杜佑的《通典》、马端临的《文献通考》并称“天下三通”, 后人对其评价极高。

    《通志》、《尔雅注》、《夹氵祭 遗稿。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