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首页>文化 > 文化
  • 花朝节祝福

    花朝节祝福

    一、我国古代民间有关花的习俗

    花朝节,简称花朝,俗称“花神节”、“百花生日”、“花神生日”、“挑菜节”,是中草国古代是一个十分重要的民间传统节日。

    流行于东北、华北、华东、中南等地。节期因地而异,大致在节气“惊蛰”到“春分”之间,中原和西南地区以夏历二月初二为花朝;江南和东北地区以二月十五为花朝,据说这是与八月十五中秋节相应,称"花朝"对"月夕"。

    此外,还有一些地区以二月十二或十八为花朝节。这种现象,可能与各地花信的早迟有关。

    节日名称:花朝节 节日别名:简称花朝,俗称“花神节”、“百花生日”、“花神生日” 节日时间:与各地花信的早迟有关,一般农历2月,公历3月 民族:汉族 由来:中国是花的国度,花朝节由来已久。 最早在春秋时代的《陶朱公书》中已有记载。

    至于“花神”,相传是指北魏夫人的女弟子女夷,传说她善于种花养花,被后人尊为“花神”,并把花朝节当作纪念她的节日。 据《广群芳谱》所引《翰墨记》、《秦中岁时记》,过花朝节的习俗在唐代已经流行于长安、洛阳等地。

    《博异记》、《镇洋县志》还为其起源提供了一个美丽的传说:唐朝天宝年间,有位名叫崔玄微的花迷,远近闻名。某年二月之夜,一群百花之精幻变的艳丽女子入其花园,对他说本欲迎春怒放,可封姨(风神)出头阻挠,故请他帮忙解难。

    崔氏遵彼指教,置备彩帛,画日月星辰其上。二月二十一日(一说十二日)五更时分,他将彩帛悬于园中的花枝上。

    届时果然狂风大作,但枝上花卉有彩帛护持,一朵也没被吹落。喜爱花卉者争相仿效,因以成俗。

    由于悬彩护花的时间必须安排在五更,故称"花朝"。 此外,还有人认为花朝节的由来与发展同佛教有密切关系。

    明朝田汝成《熙朝乐事》记载:“二月十五日为花朝节,盖花朝日事,世俗恒言……宋俗有扑蝶之戏,今虽不举,而寺院启涅盘会,谈孔雀经,拈香者麇至,犹其遗俗也。”可见该节与佛教的祭祀礼仪有关,赴会进香、祭神拜佛是节日期间的重要活动(钱国旗《佛教与中国岁时节日》)。

    习俗: 花朝节正值二月仲春,芳菲盛开、绿枝红葩,人们结伴到郊外游览赏花,称为“踏青”,姑娘们剪五色彩纸粘在花枝上,称为“赏红”。 众多的花农花贩及从事其他种植业的农民会此日会集花神庙前,杀牲供果以祝神诞,或演戏文娱神,引游客前来观看,形成热闹的庙会场景。

    有时也会选择一个风影优美的地方举办类似今日花展的“斗花会”、“扑蝶会”的话动,或在夜晚聚众提灯游行,谓之“花神灯” 有的地方还有花朝节吃百花糕的习俗。据说,百花糕是唐朝女皇武则天的发明。

    有一年的花朝节,武则天率众位宫女游园赏花。看到那些千娇百媚、争奇斗妍的花儿,她突发奇想让宫女们采集各种花朵,回宫之后和米捣碎,蒸制成香糯可口的糕点,就是百花糕。

    以后,每逢花朝节武则天都把百花糕作为礼物赏赐给大臣们。 民间还有以“花朝日”天气晴雨预卜年成丰欠的,谚云:“有利无利,但看二月十二。”

    这天,切忌有雷雨,民谚曰:“雷打百花心,百样无收成。” 在广西龙州、宁明等地,尚有青年男女在花朝节这天聚集平坝对歌之俗,歌中一般有歌颂百花仙子的内容,迄情深意浓处,则互抛绣球,流连忘返。

    江南一代,花朝节有采戴荠菜花(相传可保一年不头痛),文人宴饮赋诗,男童蓄顶发、女孩穿耳洞等习俗。 在现代,花朝节多举行各种各样绚丽夺目的时令性花市花展,群众性的赏花风潮往往经月不退,远远超过了古代的一日之期。

    写花朝节的诗句: 清朝《吴觎》蔡云:百花生日是良辰,未到花朝一半春;万紫千红披锦绣,尚劳点缀贺花神。 南宋《梦粱录》:仲春十五为花朝节,浙江习俗以为春序正中,百花争放之时,最堪游赏。

    司空图《早春》:伤怀同客处,病眼即花朝。 清朝秦荣光《上海县竹枝词》:花朝十二赛花神,十九观音佛诞辰。

    约伴向沉香阁去,桃花扇小杏衫新。 《练川竹枝词》:花朝二月雨初晴,笑语相将北郭行。

    折得缃桃刚一朵,小鬟偷插鬓云轻。 清朝张春华《沪城岁事衢歌》:春到花朝染碧丛,枝梢剪采袅东风。

    蒸霞五色飞晴坞,画阁开尊助赏红。

    二、祈福是什么意思呢

    祈福,汉语词汇。

    拼音:qí fú 是指祈求神明降福或设醮还愿之事,是善男信女向神明表达自己的心愿,希望得到神明庇佑的一种祈求赐福方式。通常读书人士、职场人士等等祈福神佛,消除自己一切烦恼,护佑自己考试成功、事业顺利。

    扩展资料 花朝节祈福 花朝节是一个以赏花、护花为主题的传统节日,在农历的二月举行,根据不同地区花期的不同,有二月初二、二月十二、二月十五等日期;这一节日与传统的中秋节并称为“花朝月夕”,自古以来就蕴含着文人墨客、才子佳人对春天的期许,是属于春天的重要节日。 花神祭后,主祭和执事十二花神的少女们走向来宾,将带有美好祝福的花朵插在来宾的发际,而来宾则共同将写有对春日祝福的彩带系在百花枝头,共同送上美好的祝愿。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祈福。

    三、各地的民风民俗,最好是手抄报

    独龙族民间互相邀请的方式十分独特,通常都是用一块木片做为邀请对方的请柬,届时要把木片送到要邀请的客人家,在木片上刻有几道缺口就表示几天后举行宴请仪式。被邀请的客人要携带各种食品以表示答谢。客人进入寨门后,要先与主人共饮一筒酒,然后落座聚餐,并观赏歌舞助兴。入夜后男子在火塘边喝酒念祝词,然后将酒碗抛在火塘上的竹架上,以碗口朝天为吉兆。

    。“鄂伦春”一词有两种含义:“使用驯鹿的人”和“山岭上的人”。鄂伦春民族有自已的语言,一般通用汉语文。信奉萨满教,崇拜自然物。鄂伦春族,男女老少之间自然分工。以集体狩猎为主,采集和捕鱼为辅。鄂伦春族很注重礼仪,尊老爱幼是传统。无论在什么场合,都必须让老者坐在正位。鄂伦春族好客,纯朴、诚恳,猎人驮肉归来,不管相识与否,只要你说想要一点肉,主人立即把猎刀交给你,随便割

    基诺族有自已的语言,属汉藏语系藏缅语族彝族支。无本民族文字。相信万物有灵,崇拜祖先,尊奉诸葛孔明。基诺族主要从事农业,种茶历史悠久,有著名的普洱茶。基诺族待客真诚,在民间一直保留“生分熟吃”的习俗,即捕获到猎物之后,凡是见到捕获者的人,生时都可分一份,熟时都可去吃,直到吃完为止。饮酒也是如此,只要客人不放杯,主人一定要奉陪到底。

    龙船节 (苗族)每年的农历五月,汉族有端午节赛龙舟的习俗。居住在贵州凯里的苗族也有在农历五月过龙船节的风俗,苗家的龙船节一般在农历五月二十四日至二十七日共四天。龙船节期间,清水江两岸人山人海,除竞船外,还有踩鼓、吹笙等民俗活动,

    泼水节:傣族泼水节为期三至四天。第一天为 麦日 ,第二天称为 恼日 , 恼 意为 空 ,第三天叫 麦帕雅晚玛 。泼水节的内容,除泼水外,还有赶摆、赛龙舟、浴佛、诵经等。 泼水节一直延续至今。成为傣族人民辞旧迎新祝福吉祥的节日。

    花朝节(壮族)农历二月初二举行,是壮族人民的传统节日。这是纪念百花仙子的节日,传说她降于这天。她喜欢木棉树,所以她常栖木棉树上,佑护大地百花灿烂,人间安宁。夕阳时分,人们从四周把绣球向木棉高枝抛去,木棉树上彩球累累,如仙子霓裙。人们这样祈求百花仙子降福。

    这是各族的,不知这位仁兄是否用得上。(我也在办手抄报,老师留的,呜呜呜)

    四、中秋节文学谁有和中秋节有关的古诗,传说,祝福短信,民俗活动等.

    1。

    传说中秋传说之一--嫦娥奔月 相传,远古的时候,天上出现了十个太阳,烤得大地冒烟,海水枯竭,老百姓眼看无法再生活下去。这件事惊动了一个叫后羿的英雄,他登上昆仑山顶,远足神力,拉开神弓,一口气下了九个多余的太阳,解救百姓于水火这中。

    不久,后羿娶了个美丽的妻子,叫嫦娥。 一天,后羿到昆仑山访友求道,巧遇由此经过的王母娘娘,便向王母娘娘求得一包不死药,据说服下此药,能即刻升天成仙,然而,后羿舍不得扔下妻子,只好将不死药交给嫦娥珍藏。

    不料,此事被后羿的门客蓬蒙看见,蓬蒙等后羿外出后便威逼嫦娥交出不死药,嫦娥知道不是蓬蒙的对手,危急之时当机立断,取出不死药一口吞了下去。 嫦娥吞下药后,身体立刻飞离地面,向天上飞去,由于嫦娥牵挂丈夫,便飞落到离人间最近的月亮上成了仙。

    后羿回来后,侍女们哭诉了一切。悲痛欲绝的后异,仰望夜空呼唤爱妻的名字,这时,她惊奇地发现,今天晚上的月亮特别圆,特别皎洁明亮,而且有个晃动的身影酷似嫦娥。

    后羿忙命人摆上香案,放上嫦娥最爱吃的蜜食鲜果,遥祭在月宫里的嫦娥。百姓们闻知嫦娥奔月成仙的肖息后,纷纷在月下摆上香案,向善良的嫦九祈求吉祥平安。

    从此,中秋节拜月的风俗在民间传开了。中秋传说之二--吴刚折桂 关于中秋节还有一个传说:相传月亮上的广寒宫前的桂树生长繁茂,有五百多丈高,下边有一个人常在砍伐它,但是每次砍下去之后,被砍的地方又立即合拢了。

    几千年来,就这样随砍随合,这棵桂树永远也不能被砍光。据说这个砍树的人名叫吴刚,是汉朝西河人,曾跟随仙人修道,到了天界,但是他犯了错误,仙人就把他贬谪到月宫,日日做这种徒劳无功的苦差使,以示惩处。

    李白诗中有“欲斫月中桂,持为寒者薪”的记载。 中秋传说之三--朱元璋与月饼起义 中秋节吃月饼相传始于元代。

    当时,中原广大人民不堪忍受元朝统治阶级的残酷统治,纷纷起义抗元。朱元璋联合各路反抗力量准备起义。

    但朝庭官兵搜查的十分严密,传递消息十分困难。军师刘伯温便想出一计策,命令属下把藏有“八月十五夜起义”的纸条藏入饼子里面,再派人分头传送到各地起义军中,通知他们在八月十五日晚上起义响应。

    到了起义的那天,各路义军一齐响应,起义军如星火燎原。 很快,徐达就攻下元大都,起义成功了。

    消息传来,朱元璋高兴得连忙传下口谕,在即将来临的中秋节,让全体将士与民同乐,并将当年起兵时以秘密传递信息的“月饼”,作为节令糕点赏赐群臣。 此后,“月饼”制作越发精细,品种更多,大者如圆盘,成为馈赠的佳品。

    以后中秋节吃月饼的习俗便在民间流传开来。2。

    诗词宋朝的辛弃疾写过一首词:木兰花慢 中秋饮酒将旦,客谓前人诗词有赋待月,无送月者,因用天问体赋。 可怜今夕月,向何处,去悠悠? 是别有人间,那边才见,光影东头? 是天外空汗漫,但长风浩浩送中秋? 飞镜无根谁系?嫦娥不嫁谁留? 谓经海底问无由,恍惚使人愁。

    怕万里长鲸,纵横触破,玉殿琼楼。 虾蟆故堪浴水,问云何玉兔解沉浮? 若道都齐无恙,云何渐渐如钩?《中秋》 (唐)李朴皓魄当空宝镜升,云间仙籁寂无声;平分秋色一轮满,长伴云衢千里明;狡兔空从弦外落,妖蟆休向眼前生;灵槎拟约同携手,更待银河彻底清。

    《八月十五夜玩月》 (唐)刘禹锡天将今夜月,一遍洗寰瀛。暑退九霄净,秋澄万景清。

    星辰让光彩,风露发晶英。能变人间世,攸然是玉京。

    《水调歌头》 (宋)苏东坡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我欲乘风归去,又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 转朱阁,低绮户,照无眠。

    不应有恨,何事长向别时圆?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中秋月(宋)苏轼暮云收尽溢清寒,银汉无声转玉盘,此生此夜不长好,明月明年何处看。 《太常引》 (宋)辛弃疾一轮秋影转金波,飞镜又重磨。

    把酒问姮娥:被白发欺人奈何!乘风好去,长空万里,直下看山河。 斫去桂婆娑。

    人道是清光更多。《中秋旅思》 孤影看分雁,千金念弊貂;故乡秋忆月,异国夜惊潮。

    手未攀丹桂,以犹卷缘蕉;登楼悲作赋,西望海天遥。《月夜思乡》星稀月冷逸银河,万籁无声自啸歌;何处关山家万里,夜来枨触客愁多。

    《煎熬》夜深沉,明月高挂天正中,寂无声;睡眼朦胧,恍若梦中;生卧徘徊以不宁,故国家园萦脑中;苦煎熬,归去成空,如焚王衷。 3。

    民俗中秋佳节,人们最主要的活动是赏月和吃月饼了。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