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首页>文化 > 文化
  • 诗经中祝福的

    一、请问能否列举一下诗经中出现过的表达祝福的字或词

    死生契阔,与子相悦。执子之手,与子偕老 既是承诺还可以用于对感情婚姻的祝福

    螽斯羽,诜诜兮。宜尔子孙,振振兮。

    螽斯羽,薨薨兮。宜尔子孙,绳绳兮。

    螽斯羽,揖揖兮。宜尔子孙,蛰蛰兮。

    祝人子孙众多

    【赏析】

    “子孙”,是生命的延续,晚年的慰藉,家族的希望。华夏先民多子多福的观念,在尧舜之世已深入民心。《庄子·天地》篇有“华封人三祝”的记载:尧去华地巡视,守疆人对这位“圣人”充满敬意,衷心地祝愿他“寿、富、多男子”。而再三颂祝“宜尔子孙”的《螽斯》,正是先民这一观念诗意地热烈抒发。

    关于诗旨,《毛诗序》云:“《螽斯》,后妃子孙众多也,言若螽斯。不妒忌,则子孙众多也。”点出了诗的主旨,但拖了一个经学的尾巴。朱熹《诗集传》承毛氏之说。还作了“故众妾以螽斯之群处和集而子孙众多比之”的发挥,没有贯彻其“《诗》作诗读”的主张。对此,姚际恒一并认为“附会无理”(《诗经通论》);方玉润进而指出:诗人措词“仅借螽斯为比,未尝显颂君妃,亦不可泥而求之也。读者细咏诗词,当能得诸言外”(《诗经原始》)。确实不可泥求经传,而应就诗论诗。

    体会意象,细味诗语,先民颂祝多子多孙的诗旨,显豁而明朗。就意象而言,飞蝗产卵孵化的若虫极多,年生两代或三代,真可谓是宜子的动物。诗篇正以此作比,寄兴于物,即物寓情;“子孙众多,言若螽斯”,即此之谓。就诗语而言,“宜尔子孙”的“宜”,有“多”的含义;马瑞辰《毛诗传笺通释》说:“古文宜作■(上宀中多下一),窃谓宜从多声,即有多义。‘宜尔子孙’,犹云多尔子孙也。”而六组叠词,除“薨薨”外,均有形容群聚众多之意。易辞复唱,用墨如泼,正因心愿强烈。就诗篇编排而言,前篇《樛木》祝贺新婚幸福,此篇继而祈颂多生贵子,不仅顺理成章,或恐正是编者苦心所系。

    全诗三章,每章四句,前两句描写,后两句颂祝。而叠词叠句的叠唱形式。是这首诗艺术表现上最鲜明的特色。如果说,“宜尔子孙”的三致其辞,使诗旨显豁明朗;那么,六组叠词的巧妙运用,则使全篇韵味无穷。方玉润《诗经原始》评曰:“诗只平说,难六字炼得甚新。”《诗经》运用叠词颇为寻常,而《螽斯》的独特魅力在于:六组叠词,锤炼整齐,隔句联用,音韵铿锵,造成了节短韵长的审美效果。同时,诗章结构并列,六词意有差别,又形成了诗意的层递:首章侧重多子兴旺;次章侧重世代昌盛;末章侧重聚集欢乐。由此看来,方氏的评语似可改为:诗虽平说,平中暗含波折;六字炼得甚新,诗意表达圆足。另外,在朱熹《诗集传》中,《螽斯》是比体首篇,故用以释比。其实,通篇围绕“螽斯”着笔,却一语双关,即物即情,物情两忘,浑然一体。因此,“螽斯”不只是比喻性意象,也可以说是《诗经》中不多见的象征性意象。

    二、诗经中一首十段表达对爱人思念/赞美/祝福/的诗

    诗经中描写思念爱人的句子篇一

    《《诗经》中表达思念的语句》

    《邶风.雄雉》中,作者以一介女性,发出“瞻彼日月。悠悠我思。道之云远,易云能来? ”日子一天天经过,思君之情悠悠不绝。路途遥遥千万里,你什么时候才会来?这样的思念之情从一个少女的嘴里娓娓道出,诚而真挚。

    《匏有苦叶》中载有“招招舟子,人涉昂否。不涉昂否,昂须我友。”翻译出来即为:船上的艄公招手让我快点上船,但别人上船了我偏要留下来,因为我在等我的男朋友。

    《静女》中,“静女其姝,俟我于城隅。爱而不见,搔首踟蹰。”描绘的是一幅娴静女孩约会情郎于城角却故意隐身不与之相见,使得情郎搔首等待来回寻找的情景。

    《陈风.泽陂》中的思念之情则更为强烈:“彼泽之陂,有蒲与荷。有美一人,伤如之何?寤寐无为,涕泗滂沱。”一个女子在荷塘边见到一个美男子,彻夜思念难以入眠,竟而至于因相思而“涕泗滂沱”。

    《王风.扬之水》中,“扬之水,不流束薪。彼其之子,不与我戍申。怀哉怀哉,曷月予还归哉!”就是一名戍边兵士对家中妻子的思念。而《伯兮》中所记述的则是一名妇人对征夫的深深思念:“自伯之东,首如飞蓬。岂无膏沐?谁适为容!愿言思伯,甘心首疾。愿言思伯。使我心痗。”自夫君随王征东。妇头发零乱如飞蓬,并不是没有油脂来洗,只是因为不知道为谁去整饰仪容!可惜的是,“曷月予还归哉”和“谁适为容”,却都不能让自己的心上人看见,只能留与后人凭文而吊。

    《诗经》中,就我所见最让人动容最凄惨的篇章,莫过于《唐风.葛生》,它叙述的是一妇人对亡夫的思念,其中诗句断人心肠:“葛生蒙楚,蔹蔓于野。予美亡此,谁与?独处?夏之日,冬之夜。百岁之后,归于其居。”葛藤覆盖着荆条,蔹草长满山冈,我的夫君亡于此,谁人来和他做伴?他独处多悲伤。可怜我未亡人度日如年,夏漫长,冬凄凉,只待百年后,与你共墓床。这一句,胜过了所有海誓山盟

    三、诗经中对他人爱情赞美或祝愿的语句,其他古诗词也可以

    结婚的话,就是《桃夭》这首最好了桃之夭夭,灼灼其华。

    之子于归,宜其室家。桃之夭夭,有 桃之夭夭,有蕡(fén)其实。

    之子于归,宜其家室。 桃之夭夭,其叶蓁(zhēn)蓁。

    之子于归,宜其家人。这首诗选自《国风·周南》,是女子出嫁时所演唱的歌诗。

    唱出了女子出嫁时对婚姻生活的希望和憧憬,用桃树的枝叶茂盛、果实累累来比喻婚姻生活的幸福美满。歌中没有浓墨重彩,没有夸张铺垫,平平淡淡。

    《桃夭》,贺人新婚,祝新娘子“宜其室家”。 “死生契阔,与子成说.执子之手,与子偕老”也可以。

    其实,“执子之手,与子偕老”这一句就可以算作最好的祝福了,毕竟这是每个女人心底最希望得到的幸福。

    四、诗经中对他人爱情赞美或祝愿的语句有哪些

    桃之夭夭,灼灼其华。之子于归,宜其室家。

    具体内容如下:

    1. 桃之夭夭,有 桃之夭夭,有蕡其实。之子于归,宜其家室。桃之夭夭,其叶蓁蓁。之子于归,宜其家人。

    2. 这首诗选自《国风·周南》,是女子出嫁时所演唱的歌诗。唱出了女子出嫁时对婚姻生活的希望和憧憬,用桃树的枝叶茂盛、果实累累来比喻婚姻生活的幸福美满。歌中没有浓墨重彩,没有夸张铺垫,平平淡淡。《桃夭》,贺人新婚,祝新娘子“宜其室家”。

    3. “死生契阔,与子成说.执子之手,与子偕老”也可以。其实,“执子之手,与子偕老”这一句就可以算作最好的祝福了,毕竟这是每个女人心底最希望得到的幸福。

    五、【简述《诗经》中民歌主要反映了古代哪些方面的现实生活

    一、宗庙祭歌和民族史诗 1、宗庙祭祀之歌.我国古代特别重视祭祀,保存在“三颂”和“大雅”中的宗庙祭祀之歌,其中心内容是歌颂祖先和在位的君王或诸侯的功德. 2、古老的民族史诗.《大雅》中有五首诗歌,《生民》、《公刘》、《绵》、《皇矣》、《大明》,叙述了周始祖后稷诞生到武王灭商的史迹和传说,是古老的周民族史诗. 二、农事诗 1、农事祈报祭歌.《周颂》中的《臣工》、《噫嘻》、《丰年》等,这些诗歌,大都赞颂田土广大,农夫众多,劳动场面壮观以及喜获丰收的景象. 2、生产劳作之歌. 三、燕飨和祝福诗 《诗经》中以君臣、亲朋欢聚宴享为主要内容的燕飨诗,更多地反映了上层社会欢乐、和谐的场面,表现出浓厚的宗法观念和亲族之间的脉脉温情.《诗经》中还有一些是为贵族祝福的诗,祝福他们子孙兴旺,福瑞吉祥. 四、怨刺诗.怨刺诗是反映丧乱、针砭时弊的诗歌,主要是在风诗和雅诗中 五、战争徭役诗 1、正面歌颂战争:《诗经》中的一些战争诗,从正面描写天子、诸侯的武功,充满了昂扬的斗志和乐观精神. 2、对战争的厌倦,对和平的向往. 3、对繁重徭役、差役之苦的怨愤. 4、思妇的哀歌:是从思妇的角度抒发由于战争、徭役、差役所带来的夫妻离散相思之苦的. 六、婚恋诗.在《诗经》中占有很大的比重,数量众多,内容丰富,是《诗经》中最精彩动人的篇章. 七、其他内容,如爱国之情,故国之思等. 总之,《诗经》以其现实精神,最广泛地反映了当时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奠定了我国诗歌面向现实,反映现实的优良传统.。

    六、诗词中表达美好祝愿的诗句有哪些

    1.愿我如星君如月,夜夜流光相皎洁。——【宋】范成大《车遥遥篇》

    译文:多么祈望我是星星你是月,每一个夜里你我光明洁白的光彩辉映着。

    2.春风得意马蹄疾,一日看尽长安花。——【唐】孟郊《登科后》

    译文:策马奔驰于春花烂漫的长安道上,今日的马蹄格外轻盈,不知不觉中早已把长安的繁荣花朵看完了。

    3.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唐】杜甫《望岳》

    译文: 定要登上泰山的顶峰,那时俯瞰群山会是多么渺小!

    4.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唐】李白《行路难·其一》

    译文:相信总有一天,能乘长风破万里浪; 高高挂起云帆,在沧海中勇往直前!

    5.愿天上人间,占得欢娱,年年今夜。——【宋】柳永《二郎神·炎光谢》

    译文:愿天上人间、年年今日,都欢颜。

    6.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唐】王维《送元二使安西》

    译文:真诚地奉劝我的朋友再干一杯美酒,向西出了阳关就难以遇到故旧亲人。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