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首页>文化 > 文化
  • 老北京谚语

    1. 求老北京的谚语

    老北京歇后语 西直门到海淀——拉啦! 这是旧时北京人力车夫常说的一句谚语。

    原来,由西直门到海淀距离不远,而且是从市内去颐和园的必经之路。人们常借用这句歇后语表达儿童排泄粪便而不知预先告诉家长,却以此诙谐之语道出。

    二龙坑的鬼——跟上啦! 北京西城二龙坑,即前清郑王府附近,辛亥后,府邸售与中国大学为校址。此处旧时是一片荒地,俗名“烂死岗子”。

    凡清贫人家死了人,无力发送出殡,多将死者尸体用芦苇席卷裹埋葬于此。民间有“二龙坑闹鬼” 的传说,有人夜间倘若必须路过此处,须三五成群结伴,又唱又喊以壮胆,其实乃自欺欺人。

    天桥的把式——净说不练。 北京天桥是旧时江湖卖艺人聚集的地方,其所练武艺,五花八门。

    有吞活蛇者,有吞宝剑、铁球者,有以头开砖者,有练刀枪把式兼卖大力丸者,有摔跤、耍中幡者……其实,天桥的把式并非净说不练,如吞宝剑、吞铁球、吞活蛇乃是真功夫,有时竟在表演时口吐鲜血,其艰苦可见。 打磨厂的大夫(医生)——懂得帽(董德懋)! 北京正阳门外迤东有一条街,名叫“打磨厂”。

    当年在这条街路南有一位中医师挂牌应诊,此人姓董名德懋,医术一般,故有此歇后语之流传。“懂得帽儿?” 乃北京俗语,意即什么都不懂,带有轻蔑的口气。

    老太太上电车——你先别吹! 旧时,北京有轨电车每到一站停下,待乘客登车毕,售票员则以铜哨通知司机启行。车将开时,老太太从后面赶来,招呼售票员莫吹哨。

    此句乃讽刺爱“吹牛皮”者。 活跃于北京人口头上的歇后语,其条目之多,不胜枚举,其历时之久,数百年而不衰;且涉及人物、政治、名胜、民俗、宗教等诸多方面之故事,内容丰富多彩而趣味盎然。

    太和殿的匾——无依无靠。 这是康熙皇帝继位后,逐渐流传于京城的一条歇后语。

    康熙皇帝为避免皇子争夺帝位而诱致萧墙之祸,一改退位前公布继承人之旧制,而将诏书存放于太和殿匾额后面,直待临死或退位时当众取下宣诏。文武大臣于宣诏前,面对复杂而残酷的政治斗争不知依傍哪位皇于,在诸多激烈竞争帝位的皇子之间,首鼠两端,莫衷一是,虑及将来仕途而深感无依无靠。

    宛平城的知县——一年一换。 宛平城里做知县——跪着的差使。

    这两条歇后语,迄今仍被上年纪的老北京人津津乐道。 宛平城位于北京西南,乃咽喉要道,拱卫京师之重镇。

    按明清旧制,京师城区分别划归宛平县和大兴县管辖,中轴线以西,皆属宛平县界,以东皆属以大兴县界。 明清两代时,上自皇帝下至朝廷重臣,凡赴西南各省办事者,皆出入宛平城。

    京官出行,朝廷在此为其饯行,知县须跪迎跪送;外埠封疆大吏进京先在宛平城落脚,知县亦须跪迎跪送,丝毫不敢怠慢,故有“跪着的差使”一说。区区七品芝麻官,为一顶乌纱而常年卑躬屈节,亦良可叹矣! 宛平县管界内的先农坛,特为皇帝辟有一亩三分地,供其每年春季来此耕耘,以皇帝亲事稼穑而告诫臣民莫违农时。

    秋收后,知县照例须向皇帝征税,以示皇帝带头遵纪守法。而七品知县胆敢向皇上征税,又有欺君犯上之罪,按律当斩,姑念其为国家收税,死罪可免,而官是绝对不能再做了。

    皇帝交税后,即为宛平知县罢免之时,久而久之遂成定例。 东岳庙的匾——善恶有报。

    此条歇后语,在地道的老北京人心目中,可谓刻骨铭心,没齿不忘矣。 东岳庙坐落在北京朝阳门外神路街。

    始建于元延佑六年(1319年),为道教正一派大宗师张留孙自资兴建。事未竟而身先死,后由其弟子吴全节继续修建。

    元末惨遭兵烫。明正统年间重建,扩大东西两庑,设七十二司。

    七十二司皆有司名,按职掌可分为七大部分,其一为东岳大帝行政部分,包括官职司、都签押司、掌曹史司等十二司。其二为都察调查记录部分,包括掌都察司、词状司、生死司等7司。

    其三为磨勘逮捕及划分善恶部分,包括磨勘司、勾生死司、追取罪人照证司等六部分。其四为定案及核案善恶并起诉部分,包括善报司、修功德司、行污司等二十六司。

    其五为审判部分,包括推动司、枉死司等四司。其六为执行部分,包括现报司、速报司、化生司等十八司。

    其七为压制管理游荡者部分,包括魍魉司、精怪司等三司。举凡七十二司,各司其职,善恶有报,人们深信无疑,故有上述之歇后语广为流传耳。

    2. 老北京的俗语有哪些

    刷夜---北京流行语,即有家不回,夜里在外闲荡。

    撒癔症---北京土话,夜间到处乱逛,癔症本是一种病症,此话是引申过来的。 把不住---北京方言。

    把,是动词,管束不住自己的意思。 折---读"舌",北京新流行语,即犯了案子被公安人员抓了起来。

    最早是隐语,即黑话,后被青年人引用而流行。 折---读"遮",折跟头的折,本是一句隐语,即被公安人员抓起来的意思,后成为流行语,"折进去"、"折进来",就是被关起来的意思。

    全须全尾---北京土话,完整,整个身子的意思。尾,读"以儿"。

    应场---北京土话,到某种场合参加活动。 眼里见儿---北京常用语,指眼里有活儿,不用别人提醒就能及时动作。

    拿大顶---北京方言,倒立。 发小儿---北京方言,从小一块长大的,发,读fa。

    翻扯---北京土话,发急,发火的意思。 把不住边---北京土话,说话没谱儿,爱吹善侃的意思。

    挑费---北京土话,指家庭日常生活里用度。挑,读ti?o。

    五积子六瘦---北京土话,形容因吃不上喝不上,骨瘦如柴的样子。 老家儿---北京土话,指父母。

    "老家儿"读快了就成了"老尖",北京人常用语。 百年---北京土话,死的意思。

    迄小儿---北京土话,从小的意思。 小蜜---情妇。

    北京新流行语。 掉腰子---北京土话,耍花招。

    念秧儿---北京土话,没话找话,聊天,说话的意思。他大爷的---北京土话,不带脏字的骂人的话。

    抹不丢地---北京土话,不好意思。 哪一出儿---北京土话,什么事儿的意思,是一出戏的简化。

    走营---北京土话,频繁往返的意思。此处引申为心里有事,闹得慌,也可以说闹心。

    消停---平稳、踏实的意思。 熬头---北京土话,心里烦恼的意思,也写作熬慆。

    攒了---北京土话,形容总不运动,身体变得不舒展。攒,读cuan。

    打卦---北京土话,脑子里翻来覆去地想。 乍么实儿---北京土话,突然大叫的意思。

    后门桥的茶馆,一品轩---老北京的一句俏皮话,后门桥是北京的地名,一品轩是茶馆的名字。 卖山音---北京土话,显摆自己有见识。

    揿头拍子---北京土话,不懂人情世故的人。 完菜---北京新流行语,完蛋的意思。

    此语是由"歇菜"、"瞎菜"等引申而来,"菜"作为后缀词语,并没有实际意义,如北京话中的"戏"作为后缀一样。 爵儿---北京土话,职位的意思。

    爵,是爵位的简化,爵位,即官衔。 框外的事---北京土话,即出格的事,带有违法乱纪的意思。

    晕菜---北京新流行语,晕了的意思,"晕菜"与"瞎菜","完菜"等类似。 炸庙---北京土话,瞎咋唬的意思,含有唬人的意味。

    脏口儿---养鸟人的术语,串了杂音。"百灵"能押口儿,即学各种声音,但忌讳学杂音,一旦"脏口儿",鸟儿就不值钱了。

    办---北京新流行语,把犯罪嫌疑人关押起来的意思。 睖---北京土话,斜眼瞪。

    光荣喽---北京新流行语,光荣牺牲的简化。光荣,即牺牲,也就是死。

    棒槌---北京话,蠢笨,外行的意思。 撂高儿---北京土话,观察的意思,常与打远儿连用。

    哈着---北京土话,央求的意思。哈,有点头哈腰,巴结对方的含义。

    一个---北京新流行语,一万的别称,类似"大团结"表示十元,一张儿,表示一百元,一本,表示一千元。"一个"是一个"草字头"的简化。

    繁体字的方,有个草字头,故有此称。 白案儿---厨行术语,做面食的。

    丑儿---京剧里的丑角儿。 灯泡儿---北京土话,被人当晃子利用的人的谑称。

    上赶着---北京土话,主动的意思。 姥姥的---北京土话,感叹词语,作惊讶状时用。

    如不加"的",单说"姥姥"则是反驳词,有"胡说"、"不行"、"不干"的意思,但加上"的"的意思就变了。"的"读"逮"。

    南蛮子---北方人对南方人的蔑称,但此语早过时,现一般指南方来的性情粗野的人。吃黑枣---挨枪子。

    套瓷---北京新流行语,套近乎的意思。 情儿---北京新流行语,情人、情妇的简称。

    照顾主儿---生意口儿上的顾客。 抻掇---北京土话,批评、数落的意思。

    脱---脱衣舞表演的简称。 裹乱---北京土话,从中插入干扰的意思。

    拍三角---五六十年代,北京的青少年喜欢玩的玩艺儿,由废旧的烟盒叠成三角形状,在地上用手掮正反面,论输赢。 上麻桌儿---指打麻将。

    门坎儿---指进入"帮派"(即黑道)的圈里。 走了眼---即把东西看错了,北京土话,用在这里是引申,即分析问题不正确。

    撂高儿打远儿---北京土话,朝远处看。 老家雀儿---北京土话,对上岁数人的谑称。

    端---北京土话,干掉,打掉的意思。 碎催---北京土话,指伺候人、为人奔走的人,带有贬意。

    擎小儿---北京土话,擎的本义是往上托,擎小儿就是从小的意思。 褃节儿---北京土话,关键时刻,如同节骨眼儿一词。

    倒窖---北京土话,翻扯旧事,即回忆往事。 卖葱---北京土话,装傻充愣的意思。

    套桩---北京土话,让人给盯上了。 丢身子---属于陈旧的老北京土话,过去的人不懂性科学,以为男人跟女人发生性关系,会失去身体内的阳气,故有此说。

    走迹---北京方言,木头因风吹日晒而变形的意思,此语引申为把人看错了。北京土话中有"走板了",跟这个词义相同。

    去的是什么什么角儿---扮演的是什么角色,去是当的意思,角儿,角色,读"觉儿" 音。 勾儿的---北京土语中一句骂人的话。

    放份儿---北京新流行语。

    3. 老北京有什么歇后语

    大葱拌豆腐——一清(青)二白 咸菜煎豆腐——有言(盐)在先 外甥打灯笼——照旧(舅) 嘴上抹石灰——白说(刷) 精装茅台——好久(酒) 猪八戒拍照——自找难堪(看) 怀里揣小拢子——舒(梳)心 小苏他爹——老输(苏) 四两棉花——谈(弹)不上 梁山泊军师——无(吴)用 空中布袋------------装疯。

    (装风)。 宋江的军师----------无用。

    (吴用)。 老太婆上鸡窝--------笨蛋。

    (奔蛋)。 卖草帽的丢扁担------留神。

    (留绳)。 哥哥不在家----------少来。

    (嫂来)。 外甥打灯笼----------照旧。

    (照舅)。 雨打黄梅头----------倒霉。

    (倒梅)。 半两棉花------------免谈。

    (免弹)。 秃子打伞------------无法无天。

    (无发无天)。 矮子过渡------------安心。

    (淹心)。 马店买猪------------没那事。

    (没那市)。 腊月天气------------动手动脚。

    (冻手冻脚)。 父亲向儿子磕头------岂有此理。

    (岂有此礼)。 公共厕所仍石头------引起公愤。

    (引起公粪)。 反穿皮袄------------装佯。

    (装羊)。 孔夫子搬家----------净是输。

    (净是书)。 孕妇走独木桥--------铤而走险。

    (挺而走险)。 外婆死了儿子--------无救。

    (无舅)。 老公拍扇------------凄凉。

    (妻凉)。 秀才的毛巾----------包输。

    (包书)。 乌龟爬门槛----------但看此一番。

    (但看此一翻)。 针尖尚挑毛巾--------不足为奇。

    (不足为旗)。 钝刀破竹------------想不开。

    (响不开)。 电线杆上绑鸡毛------好大的胆子。

    (好大的掸子)。 磕瓜子磕出臭虫------什麽人都有。

    (什麽仁都有)。 灯草拐杖------------做不了主。

    (做不了拄)。 盐店里谈天----------闲得没事做。

    (咸得没事做)。 张天师过海不用船----自有法度。

    (自有法渡)。 隔窗吹喇叭----------名声在外。

    (鸣声在外)。 龙王爷搬家----------厉害。

    (离海)。老九的兄弟----------老实。

    (老十)。 空棺材出葬----------目中无人。

    (木中无人)。 王八中解元----------规矩。

    (龟举)。 六月里戴手套--------保守。

    (保手)。 生花生--------------非吵不可。

    (非炒不可)。 皮匠不带锥子--------真行。

    (针行)。 何家姑娘嫁给郑家----正合适。

    (郑何氏)。 和尚的房子----------庙。

    (妙)。 河边洗黄莲----------何苦。

    (河苦)。 盲人戴眼镜----------假聪明。

    (假充明)。 做梦变蝴蝶----------想入非非。

    (想入飞飞)。 猴子学走路----------假惺惺。

    (假猩猩)。 精装茅台------------好久。

    (好酒)。 蜘蛛拉网------------自私。

    (自丝)。 瞎子背瞎子----------忙上加忙。

    (盲上加盲)。 万岁爷流鼻血--------正红。

    (朕红)。 打破沙锅------------问到底。

    (纹到底)。 西瓜地里散步--------左右逢源。

    (左右逢圆)。 脱了旧鞋换新鞋------改邪归正。

    (改鞋归正)。 麻布袋草布袋--------一代不如一代。

    (一袋不如一袋)。 碗底的豆子----------历历在目。

    (粒粒在目)。 卖布不带尺----------存心不良。

    (存心不量)。 穷木匠开张----------只有一句。

    (只有一锯)。 砖窑里失火----------谣言。

    (窑烟)。 灯盏无油------------枉费心。

    (枉费芯)。 钟馗嫁妹------------鬼混。

    (鬼婚)。 粪船过江------------装死。

    (装屎)。 黏窝窝掺黄莲--------一年一年的苦。

    (一黏一黏的苦)。 药铺里开抽屉--------找玩。

    (找丸)。 癞虾蟆跳水井--------不懂。

    (噗咚)。 唱戏的骑马----------不行。

    (步行)。 炒咸菜不放酱油------有言在先。

    (有盐在先)。 吃饺子不吃馅--------调皮。

    (挑皮)。 从河南到湖南--------难上加难。

    (南上加南)。打灯笼搬石头--------照办。

    (照搬)。 大水冲走土地庙------留神。

    (流神)。 耕地里甩鞭子--------吹牛。

    (催牛)。 孩子的脊梁----------小人之辈。

    (小人之背)。 航空兵翻筋斗--------颠倒是非。

    (颠倒试飞)。 耗子掉到水缸里------时髦。

    (湿毛)。 老和尚住山洞--------没事。

    (没寺)。 货轮出了海----------外行。

    (外航)。 火烧旗杆------------长叹。

    (长炭)。 黄鼠狼钻鸡笼--------投机。

    (偷鸡)。 酱缸里泡石头--------一言难尽。

    (一盐难进)。 井里放爆竹----------有原因。

    (有圆音)。 老母鸡抱空窝--------不简单。

    (不见蛋)。 屁股吃人参----------候补。

    (后补)。 皮皇帝的妈妈--------皮太厚。

    (皮太后)。 千年的石佛像--------老实人。

    (老石人)。 牵著羊进照相馆------出洋相。

    (出羊相)。 墙上栽菜------------无缘。

    (无园)。 扇著扇子说话--------疯言疯语。

    (风言风语)。 十两纹银------------一定。

    (一锭)。 守著厕所睡觉--------离死不远。

    (离屎不远)。

    4. 有关北京过年的俗语或谚语

    腊月廿三(日)糖瓜儿粘;廿四(日)扫房日;廿五(日)糊窗户;廿六(日)炖大肉;廿七(日)杀公鸡;廿八(日)把面发;廿九(日)蒸馒头;三十(日)晚上熬一宿;大年初一扭一扭。”

    当中列举的腊八粥、炸豆腐、炖羊肉等,都是春节老北京的美食,从腊八一直酝酿到除夕之夜包饺子,可谓年之悠长、食之丰美。

    农历正月初五这一天叫“破五”,不到“破五”不能用生米做饭。正月初七日称“人日”、“人胜节”,或曰“七元”。春节期间,北京人爱逛庙会,大钟寺庙可以敲永乐大钟,白云观庙会可以摸石猴、打金钱眼,厂甸庙会可饱览古玩、字画、字帖、珠宝、翡翠等稀奇玩意儿和高跷、太平鼓、小车会、五虎棍等花会表演。

    老北京还有“正不娶,腊不订。” “正月不剃头,剃头死舅舅。”等民谣。前一句意思是说,正月不能婚嫁,腊月不能订婚,否则夫妻不能白头到老。而后一句则有误传之讹:原来,清朝时人们总是把头剃得裎亮,难免被认为是思及旧君的意思,“思旧”又与“死舅”谐音,所以后来百姓传为“死舅舅”。

    5. 老北京的的俗语“有大有小”是什么意思

    这里说的有大有小,是指长辈在家里的地位。

    大,就是长辈;小,自然是晚辈。有大有小,就是在家里,大小要 有区别。

    不能父亲跟儿子打打闹闹,儿子跟父亲乱开玩笑,分不出大 小辈儿,更无长辈的尊严。 长辈,尤其是挑门立户的长辈,是一家之主。

    他的一举一动,既 体现着他在这个家庭的尊严,又对晚辈起着一种示范作用,直接影响 一家的“门风”。 因此,北京的老规矩,非常重视在家里要有大有小。

    要做到有大有小,当长辈的在晚辈面前,就不能随随便便。老话 说:“大有大的样儿,小有小的相儿。”

    在家里,当长辈的怎么才能体现出“大”来? 一要谨言慎行,说话 办事儿要把握分寸,不能跟晚辈打打闹闹,随意乱开玩笑。 二要以身 作则,凡是要求晚辈不该说的话,自己绝不说;凡是要求晚辈不做的 事儿,自己绝不做。

    长辈在小辈面前体现“大”,不是靠摆谱儿,或者“家长制”,说一 不二的霸道,而是靠自身的修养、自尊与自律。从这个角度说,很多老 规矩不是“立”出来的,而是“做”出来的。

    6. 老北京典故及“歇后语”

    (1)北新桥的海眼 说这刘伯温和姚广孝俩人建了北京城,发现北京城有几口海眼,东边通到大海。

    最大的俩;一个在京西玉泉山,镇在一个大庙地下,一个在北海,被白塔镇着,还有一口在北新桥;没镇住。这镇海兽就老出来闹腾。

    刘伯温就跟它商量;说我们要建北京城,你先进去,等什么时候这桥变了旧桥你再出来。镇海兽想了想就跳进了海眼。

    回头刘伯温就告诉百姓,说这里只能叫北新桥,永远不能叫旧桥了。后来年头,这北新桥的海眼被动过两回,一回是RB鬼子进北京,使大铁链子往上拉,拉了一两公里,就看底下呼呼的往上翻黄汤,还隐隐的有海风的声音,伴着腥味。

    RB人慌了,赶紧把链子又顺了回去。第二次是红卫兵为破四旧;也用大铁链子往上拉,结果跟RB人一样;也全吓傻了,赶紧恢复了原貌 最近一次跟北新桥海眼有关的事是修地铁几号线来的,新闻里还播了;说是为了不破坏北新桥的一口古井,地铁绕了多少多少公里。

    ~~ 听了觉得这事挺神的! (2)短篇的一个 大家都知道故宫对外开放的其实只是一部分,还有很大一部分是不对外开放的。具体原因谁也说不清楚。

    但传说,刚解放那会,故宫博物院晚上巡查保卫的人员经常看见有种奇怪的动物,说像老鼠但特别大,说像猪又跑的奇快。人说这是皇族养在东西宫内镇宫之兽。

    后来好些人想抓住一两只,但这快六十年了,看见的人越来越多,却没人真正抓住过一只!想来真是玄乎。 (3)菜市口刑场 大家都知道,菜市口是前朝的刑场。

    有这么一家裁缝铺子,就住菜市口,由于手艺好,生意很旺。时间久了就远近都出了名。

    就说有这么一年,夏景天儿,菜市口外砍死了一个乱党。当天晚上,裁缝铺掌柜的睡着正香,突然发现屋里有人走动,估摸着八成是闹贼。

    可又一想,这贼就让他闹吧,反正我这屋里一件值钱的东西都没有。就眯缝着眼睛瞅着,这贼摸索了一会,倒也懂事;出门随手把门给关了。

    第二天,掌柜的起床看看丢没丢什么东西,一收拾发现自己的针线笸箩不见了。就在这时外头有人喊:掌柜的快出来看看吧。

    掌柜的出门跟众人到荒郊外一看,昨天那个斩首的人,脑袋和身子连在了一起。而且脖子上有一串细细的线痕,旁边就扔着裁缝铺的笸箩! 菜市口斜对过儿有个鹤年堂,刀伤药出名。

    每次行完刑,夜里总有“人”拍门买刀伤药。后来,"到鹤年堂买刀伤药"也成了老北京的一句骂人俗话了。

    老铺现在应该已经拆了。唉~ (4)铸钟娘娘 现在钟楼的大钟不敲了,当年敲的时候,尾音里总是带着隐隐的“邪,邪,邪”的声音。

    这时那老人就该说:"铸钟娘娘又在找她的鞋了!" 话说这皇上盖了鼓楼,就要有和鼓楼差不多的钟楼。皇上下了圣旨责成工部在三个月内铸1万3千斤大钟一座。

    工部就找到了北京最好的铸钟师傅。大家齐心合力很早就铸成了大钟,心想这下可以请功领赏了。

    可谁知皇上看了大钟;很不满意,说这么大的一口钟怎么是铁铸的,黑漆漆的真难看。下令工部务必在三个月之内铸成一万三千斤铜钟一口,如若不成,拿工部大人是问。

    工部大人接旨谢恩,迅速找到铸钟师傅。说要是完不了工,你们的脑袋就都没了!铸钟师傅赶紧都回去工作。

    可是到了最后一夜了大钟还是铸不成,因为这铜呀它不好凝结。等凝结了,这钟早就变形了,于是大家只能坐在化钟炉旁边;等天亮了那就是大家的死期! 说这铸钟师傅里有个年纪最大最受人尊重的,家里有个小女儿。

    这天小女儿来到铸钟厂给爸爸送饭,知道了大家的事情;疯了似的一头就冲进了化钟炉。大家一看不好都上去拦,却都晚了一步,只有爸爸抓住了一只绣花鞋!可谁知待大家回头一看化钟炉;铜水早变了另一种颜色。

    大家齐努力,竟连夜铸成了大钟! 至于说后来,铸钟厂拆了在原址盖了一座铸钟娘娘庙,现在好像也拆了,鼓楼后面就放着那口不用的铁钟。 (5)隆福寺大火 话说多少年前的那场大火,把隆福寺一把火点了。

    曾经住过东四的人;而且不仅住过东四的人都知道,那会儿,隆福寺和它跟前儿的那条胡同多火啊! 可着了火以后呢,就完了吧?彻底完了。这是因为破了风水了。

    隆福寺头喽的那跟牌楼似的叫做隆福大厦的建筑是后盖的,就头两年的事儿。盖那东西的时候,从地底下挖出两只石龟来,这当时住东四的人都应该知道吧?反正我知道。

    挖出来的石龟上刻着字,刘伯温埋的,石龟挖出来后就运走了,自此,东四彻底颓了,隆福大厦更是一蹶不振。还有传得更邪乎的,说那俩石龟个儿挺大的,每个都得跟汽车似的,是真不小啊。

    不过去年隆福大厦边儿上盖了一个娃哈哈酒楼,倍儿火,异常的火,我也去那儿吃了两回,杭州菜。不知道什么原因,真是异常的火。

    (6)万寿山上的佛香阁 哎,你们知道为什么万寿山上要盖个佛香阁吗?说啊当年朝庭想在海淀这片风景秀美的地段造大园子。那前儿是乾隆皇上,人家说这万寿山下有个古墓。

    是明朝哪个王妃的墓,动不得。一是由祖宗入关后的遗训;说是前朝墓地的一草一木都应保护,因为咱们旗人入关时,是从李闯王手里得的天下,跟前朝可没那么大的仇恨。

    二呢据传这妃子当年可不是善主,她的墓动不得!乾隆爷听了,说怕什么,给我掘喽。底下人哪敢不从,当然只能。

    7. 北京的春节有什么谚语

    按老北京的风俗,在这繁花似锦的除夕夜到来之前,人们要经过一个非常繁忙的准备期。民间流传着一段谚语就反映了这个忙碌而有序的过程:“二十三糖瓜粘,二十四扫房日,二十五去碾谷,二十六去买肉,二十七去宰鸡,二十八把面发,二十九蒸馒首,三十晚上扭一扭,大年初一拱拱手。” 过去,社会的物质供应很匮乏,人们的精神生活很单调,所以大人孩子都盼着过年好好地享受一番。

    过年的筹备工作一般从农历腊月二十三就开始了,二十三当天算个小年。这一天,大人都会给孩子买糖吃,但不是平常的糖果,而是粘牙的关东糖和圆形的样子像南瓜的糖瓜。

    二十四要打扫房间,特别是犄角旮旯儿平时清理不到的地方都要彻底清扫,同时还要拆洗被褥、床单、窗帘等。

    二十五去碾谷,在农村,人们要把家中存放的稻谷脱皮,麦粒碾成面粉;城市的人们要买粮,也就是要为过年准备充足的粮食。

    二十六去买肉,要多买一些回来,基本整个过年就够用了。而且买来以后,要把肉按不同用途分开放,有些食用方法比较复杂的,需要提前做的,这一天也开始着手准备了。那时没有冰箱,就把肉包好后放在院子里猫找不到的地方,靠着大自然的温度保存。

    二十七去宰鸡,过去没有现在这样的大型养鸡场和屠宰加工厂,更没有清理干净的整鸡和分割鸡卖。所以,人们都是买活鸡现场宰杀,带回来自己清洗再做菜。

    二十八把面发,发面就是为做主食准备的。那时没有现在用的方便快捷的发酵剂,要发的面又很多,所以要提前准备充足。过年的时候,家里人聚得很齐,还有很多亲戚朋友要来,人会很多。家里人都很忙碌,吃饭时一般只做菜,不做大量的主食了。

    二十九这天主要是制作这些主食,前一天已经把面发好了,直接做就可以了。主食的品种主要是馒头,除此以外,再蒸些花卷、豆包。有些巧手的主妇还会做出些新花样,比如,长着红眼睛的小兔子、可爱的小刺猬、憨态可掬的小熊等等,从主食的种类上可以看出主妇的聪慧和勤劳。

    三十晚上扭一扭,这天就是人们盼望已久的除夕了。到了晚上,人们穿上节日的盛装,品尝美酒佳肴,用自己认为最快乐的方式庆贺新一年的到来。这里用“扭一扭”来形容人们高兴的样子。 大年初一拱拱手,民间把春节又称为过大年,“拱拱手”是对拜年动作的描述。初一早晨,不只是家里人互相拜年,邻里之间也要拜年,特别是晚辈要主动给长辈拜年。

    8. 老北京“二月二,龙抬头”的谚语有哪些

    除了习俗外,民间还有很多与这天有关的该语,比较有意思的是这些:(1) “二月二,龙抬头,龙不抬头我抬头。”

    “二月二”这天是是个企盼学 业有成的日子。在旧时,私塾先生就喜欢在这天收学生,谓之“占鳌头”。

    而学 生们也喜欢念叨:“二月二,龙抬头,龙不抬头我抬头。”这句话,久而久之, 这句谤语就传了下来。

    (2) “二月二龙抬头,大家小户使耕牛。”对老北京的农村人来说,“二月二” 是他们的农事节。

    二月是万物复苏的季节,休息了一个冬天的农民们开始了他们 的农耕生活,所以有“二月二龙抬头,大家小户使耕牛”的说法。除此之外,民间还有很多关于二月二的谅语,如“二月二,煎年糕,细些火, 慢点烧,别把老公公的胡须烧着了”、“二月二,龙抬头,大仓满,小仓流”、“二 月二,龙抬头,天子耕地臣赶牛;正宫娘娘来送饭,当朝大臣把种丢。

    春耕夏耘 率天下,五谷丰登太平秋”等。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