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首页>文化 > 文化
  • 吉祥祝福黑帐篷

    1.歌词最后一句扎西德勒祝你幸福是啥歌

    扎西德勒不就是祝你幸福的意思吗,这俩连着的可真找不到,找到个扎西德勒祝福你健康长寿

    藏家乐

    词曲唱:云丹久美

    编曲:李凯稠

    和声:黑鸭子

    录音:周晓明

    草原上的花儿格桑梅朵,

    洁白的仙鹤请你等等我。

    蓝天下的白云一朵一朵,

    歌唱我们幸福的生活。

    雪山上的姑娘刚拉梅朵 ,

    骑着马儿追赶着幸福快乐。

    彩虹下的帐篷一座一座,

    那是高原儿女的赞歌。

    哈达献给你,嗨!

    美酒敬朋友 嗨!嗨!

    嗨一起走进藏家乐嗨!嗨!

    祝福送给你吉祥如意!

    送你一句扎西德勒!

    草原上的花儿格桑梅朵,

    洁白的仙鹤请你等等我。

    蓝天下的白云一朵一朵,

    歌唱我们幸福的生活。

    雪山上的姑娘刚拉梅朵 ,

    骑着马儿追赶着幸福快乐。

    彩虹下的帐篷一座一座,

    那是高原儿女的赞歌。

    哈达献给你,嗨!

    美酒敬朋友!嗨!嗨

    一起走进藏家乐嗨!嗨!

    祝福送给你吉祥如意!

    送你一句扎西德勒!

    哈达献给你,嗨!

    美酒敬朋友,嗨!嗨

    一起走进藏家乐嗨!嗨!

    祝福送给你吉祥如意!

    送你一句扎西德勒!

    扎西德勒肖!扎西德勒肖!

    扎西德勒送给亲人和朋友!

    扎西德勒肖!扎西德勒肖!

    扎西德勒祝福你健康长寿!

    扎西德勒肖!扎西德勒肖!

    扎西德勒送给亲人和朋友!

    扎西德勒肖!扎西德勒肖!

    扎西德勒祝福你健康长寿!

    2.歌词有祝你健康长寿,

    1、

    咱老父亲

    作词:周传山 谷传民

    演唱:东 学

    说你贫穷

    吃着粗茶淡饭

    可一家人的冷暖你时刻记在心头

    说你富贵你从不贪图享受

    一双干裂的大手创造了多少幸福

    全都给了儿女给了这个家

    自己一点也没留

    你用多少爱啊

    伴着儿女天天长大

    却不知有多少风雨让你艰辛度春秋

    我曾见你偷偷落泪

    又有多少次啊

    我看见你忙碌的身影

    多少汗水流

    汗水流

    如今你一头白发

    无情的岁月爬满了你的额头

    啊咱老父亲

    一辈子勤勤恳恳为人忠厚

    教咱做人就靠咱的一双手

    啊咱老父亲

    喊一声老父亲

    我热泪流

    让儿女再给你敬上一杯酒

    我祝你幸福健康长寿

    祝你健康长寿

    喊一声老父亲我热泪流啊

    让儿女再给你敬上一杯酒

    我祝你幸福健康长寿

    祝你幸福健康长寿

    2、歌曲: Mama 歌手: Godsmack 专辑: 《Iv》

    3.顿月顿珠是上古神话吗

    不是《顿月顿珠》,又名《顿月顿珠兄弟》,著名的八大传统藏戏之一。

    是蓝面具藏戏迥巴戏班的保留剧目,亦为昌都戏常演剧目,系藏族典型的人情世态剧。为18世纪五世班禅洛桑益西所作。

    从前,有一个多巴桑林国,国王名为巴拉德娃,王后是贡 桑玛,他们感情非常融洽,生活也很美满。 可是,过了不少年头,他们没生下一男半女,国王很为自己的后嗣担心,少不了要到处求神问卜,算命打卦。

    一天,请来国内鼎鼎有名的巫师占卦。巫师告诉他说:在远洋海岛外,有一个高夏洲,洲上住着神龙,假若能虔诚地去供养,就会得到子嗣的。

    国王听了十分感谢,带着王妃、大臣、百姓一起出动,一个个穿着华丽的服装,把敬神用的祭品放在大象身上驮着,一直往目的地走去。 到海边,坐上船又走了五天五夜,来到了高夏洲神龙的住处。

    在那儿,一连七天,天天按规矩敬奉神龙。在第七天夜晚,国王巴拉德娃在睡梦中见到无量光佛化身阿闍若告诉他,不久的将来就可以得到两个王子:一个是观世音菩萨的化身,一个是文殊菩萨的化身。

    国王醒来,又见到了其他各种吉祥的兆头,心中越发高兴,收拾收拾,就回宫去了。 过了九个月零十天,王后贡桑玛果然生了一位王子。

    当他诞生的时候,天上的花朵像雨一样落下,彩虹像帐篷一样出现。于是,王宫里大摆酒宴,欢欣庆祝,吹起在法螺,插起大旗,钟鼓齐鸣,并且厚赠那位巫师。

    国王因为自己的一切心愿都满足了,就把这个王子取名叫做“顿珠”,意思就是成功、圆满。 王子顿珠长到五岁,稍一念书,就能自动地背出“唵嘛呢叭哞吽”六字真言,大家都感到奇怪。

    谁知就在这一年,王后贡桑玛突然得了一场暴病,求神问卜,服药针砭,皆没能见效,终于抛下丈夫、儿子,一命逝去。全国上下莫不感到悲痛。

    一年以后,国王与一个民女结婚,过了九个月零十天,又生下一位王子。 国王觉得他来得有道理,就取名叫“顿月”,意思就是具有真谛。

    这顿月王子,一天天长大,他不肯跟妈妈住,也不肯跟奶妈住,成天要跟哥哥顿珠王子住在一起。因此,两人一起读书,一起嬉耍,一起吃喝,一起休息。

    看到他们这样友爱,国王非常欢喜。几年后的一天,王妃推开王宫的东西南北边窗户,都听到有人在议论小王子顿月不能继承王位。

    她心中暗暗吃惊,独自思量:“看来不能小看顿珠,他的母亲虽然已经死了,可是他的势力不小啊!从今天的光景看来,大半是他将来要继承王位,我的儿子顿月没有什么指望了。儿子做不了国王,我这母亲也就算不得什么了……嘿!我得多动脑子呀。”

    于是她装病,要挟国王把大王子顿珠放逐。 于是国王就决定将大王子顿珠送到边荒地区去。

    这消息很快传到他们兄弟的耳中,顿月对顿珠说:“你要到边荒去,我跟你一块去。”顿珠劝弟弟:“去边荒很危险,要吃很多苦,你在家好好听父母亲的话,将来继承王位,管理国家的事情!”顿珠怎么劝说他也不听。

    最后没有办法,在一个夜晚,顿珠偷偷地起床,准备动身。 可是又被顿月察觉了,他一把抱住哥哥的脖子,再也不放手,哭着,闹着,缠住他。

    顿珠只好等顿月睡着了以后,把自己的干粮、牛肉干背上,溜出王宫,直奔北方边荒而去。哪知道,顿月一觉醒来,不见了哥哥,就一边寻着脚迹,一边哭着叫喊:“哥哥!哥哥!”追寻而来。

    顿珠远远地听见了弟弟的喊声,叹了一口气,只好等他赶上,兄弟二人一道往边荒去了。当时,有几位正直的大臣知道这种情况以后,实在是不忍心,就暗地里派了三个佣人,牵了大象和马匹去送他们兄弟,并且沿途照管。

    这样走了半个多月,到达了国界,佣人们无法再往前走了,顿珠就打发他们回去。 这三个仆人实在舍不得离开他们兄弟,都难过得哭了起来。

    顿珠虽然伤心,还是把他们劝了回去。兄弟二人一直往边荒走去。

    再说国王和王妃发现他们兄弟二人双双出走,十分着急,派人四处寻找。谁知,两兄弟就像森林中飘下的落叶,又像大海中沉下的石子,更像天空里散荡的雾气,连个影子也找不到。

    那位装病的王妃,一见自己心爱的儿子也丢了,竟真地得了一场大病。人们都为王子们的前途担心……这顿珠顿月兄弟二人,走过疏疏落落的村庄,走过一座座牧人的黑帐篷,走过一片广漠的大沙滩,走过茂密的大森林,来到一个四无人烟、极为荒凉的地方。

    他们带来的口粮都吃完了,连盛干粮的口袋也都吃了。兄弟俩的嘴里干得像起了火一样,四肢软瘫无力,只好坐下来休息。

    顿珠发现一棵树上有几个果子,摘下来给弟弟吃了,才勉强着又拖着脚步往前走。当来到牛鼻山的前面,顿月实在走不动了,顿珠叫他坐下休息,自己到山后去找水。

    走了好远,只见这个沟也干了,那口塘也涸了,再回过头去看看,弟弟已经卧倒在地上了。他大踏步跑回来,顿月已经气息奄奄。

    当顿珠抱起他来的时候,他睁开眼睛说:“哥哥!怕是我不能陪你走了,你可要保重身体啊!”顿珠的心里像刀割一样难过,手里抱着奄奄一息的弟弟,眼泪像泉水一样涌出来。 这时候,一只杜鹃、一只夜 顿月顿珠莺在他们左右飞绕,好像是为他们祈祷似的。

    一会儿,顿月闭上了眼睛,呼吸也没有了。这时,四方的山岳都震动了一下,天上。

    4.龙船节,沐浴节,火把节,三月三是那些民族的节日

    龙船节 苗族 沐浴节 藏族 火把节 彝族 三月三 黎族、苗族 “三月三”是黎族苗族人民的传统节日,也称“爱情节”。

    这是黎族苗族人民悼念祖先、庆贺新生、赞美生活和歌颂英雄、歌颂爱情的传统佳节。因在农历三月三日欢庆,故称“三月三”。

    关于黎族“三月三”的来历,据说远古时代,人类遭受大洪灾,一对男女躲进葫芦瓜里,随洪水漂流到寥无人烟的海南岛。为了繁衍人类,在三月三日那一天,俩人对歌表衷情结成夫妻,繁衍了黎族的后代。

    黎族后人每逢三月三日都以各种方式纪念始祖的美满婚姻和繁衍黎族的功绩。 “三月三”也是苗族人民纪念先祖的传统节日。

    据苗族古歌中传说,在远古时候,有五位苗族祖先(姓邓、盘、李、赵、蒋)远渡重洋来到海南岛。他们在过海途中约定:到岸后,各走一方,各自为生,但每年的农历三月初三要相逢一次。

    后来,遵照祖先的嘱咐,每年三月三,苗族人民都要团聚在一起,以纪念自己的祖先。 每年的“三月三”,正当山花烂漫、红棉争艳、槟榔飘香的时候,黎族男女便会穿上盛装,带着山兰米酒、竹筒饭和粽子,从四面八方来到集会点祭祀始祖。

    当夜幕降临,山风送爽时,上年纪者聚饮叙旧,而青年男女们就成群结队相会对歌,表达爱情。天将破晓时,才依依惜别,相约明年“三月三”再相会。

    这一天,苗族人民也家家杀鸡抓鱼、蒸三色饭,祭祀先祖。 1984年,经广东省人民代表大会和省人民政府批准,海南黎族苗族自治州人民政府把“三月三”定为节庆日。

    自治州撤销后,琼中、保亭等原自治州管辖的市县仍保留着这个传统节日。 彝族火把节 火把节是织金彝族隆重的传统节日,分为“大火把节”和“小火把节”两个。

    小火把节为每年农历的4月24日,大火把节为每年农历6月24日。大小火把节日,活动内容相同。

    节日那天,彝族村寨里家家户户都要在门前竖立若干火把,准备活动使用。同时在村寨附近选择一块开阔地,在地中央竖立一根长10~20米的青松,青松顶端横放一根挂满红色纸花的木棒,缘青松四周用易燃柴草堆砌成一个宝塔形大火炬,作为活动场所。

    傍晚,节日活动的主持人率领锣鼓队敲锣打鼓,寨中各家闻听锣鼓声即出门点燃火把,男女老少举着火把向活动场所汇集。人们到齐之后,主持人一声号令,大家举火把向宝塔形火炬奔去,将其点燃。

    一时火光冲天,欢声四起,大家各举小火把围着大火炬,跳起“丰收舞”,唱起丰收歌,载歌载舞,热情奔放。歌舞结束,各家各户的人们举着火把向自己的田土走去,分散举行火把游行,一直要游遍各自的田边地角,以此表达消灭害虫,祝祈风调雨顺,确保五谷丰收,人丁平安,六畜兴旺的心愿。

    织金彝族的火把节,以三塘镇松树坪的节日活动场面为大,每年均有上千人参加。活动场所还立有序碑,记述这里火把节的形成与延续。

    近年来,随着彝族同胞经济文化生活水平的提高,火把节的气氛也一年比一年隆重,县民族文工队以火把节丰收舞为素材编练的彝族舞蹈《铜铃声声庆丰收》参加省、地汇演获得好评。 藏族的沐浴节 —— 藏历的七月上 旬(2000年9月),是藏族人民具有一种传统的节日,在西藏至少有七八百年的历史 。

    在这时,藏族人民按佛教说法,青藏高原的水具有八大优点,即一甘、二凉、三软、四轻、五清、六不臭,七饮不损喉,八喝不伤腹。因此七月份被人们称为沐浴的最佳时间。

    藏族 沐浴节要进行五六天,节日期间,无论城镇还是乡村,农村还是牧区,人们携带帐篷和酥油 茶 、青稞酒、糌粑等食品,纷纷来到拉萨河畔、雅鲁藏布江边,来到青藏高原千江万湖旁争相下水,尽情在水中嬉戏,游泳。沐浴节是藏族人民民间文化的杰作,它跨越时间长,流播地 域广,直到今天还充满着勃勃生机和活力,还吸收了大量的娱乐文化,从而使当今的沐浴节 ,演变成一个集宗教、娱乐、健身、社会教于一体的综合性社会节日。

    清水江苗族龙船节 农历五月,汉族的端午节有龙舟竞渡的习俗。居住在贵州凯里的苗族也有在农历五月过龙船节竞渡龙舟的风俗。

    汉族的端午节在农历五月初五,而苗族的龙船节却在农历五月二十四日至二十七日共四天。龙船节苗语叫“咋瓮”(意即划龙船),又名“娄瓮”(意即吃龙肉)。

    龙船节一般在清水江上举行,清水江穿过凯里又名龙头江,每年农历五月,居住于此的苗族人民都要在这里欢渡龙船节。 苗族龙船节的传说 关于苗家龙船节的由来,在黔东南流传着两个民间传说。

    有一传说,说代天降雨的龙王有一次行错了雨步,下雨时间违反天意。天公大怒,令雷公把龙王劈成数段抛入江中。

    从此天大旱,苗民即造龙船沿清水江划渡,象征被雷公劈死的龙王复活了,又按常规降雨人间。这是一种赛龙舟求雨的古老风俗。

    另有一传说,说有父子2人在江中打鱼,儿子被龙王抓去当了枕头,父亲一怒之下放火烧龙宫,将龙砍成几段,浮尸江中。大家检龙肉分吃。

    但吃了肉后九天九夜天全黑,不分白昼黑夜。有一天,一位妇女带小孩到江边洗衣,孩子用棒槌拍打江水,并不停地念着模仿击鼓的“咚咚”声,不久天就亮了。

    以后,这条江附近的苗民都过龙船节,敲着鼓点子赛龙船。 苗族的龙船用杉木制成,分母船。

    5.奥运5环中的黑色代表了那一个大洲

    奥运五环中的黑色代表非洲。黄色代表亚洲,蓝色代表欧洲,红色代表美洲,绿色代表大洋洲。

    奥林匹克五环标志,它由5个奥林匹克环套接组成,由蓝、黑、红、黄、绿5种颜色。环从左到右互相套接,上面是蓝、黑、红环,下面是是黄、绿环。整个造形为一个底部小的规则梯形。根据奥林匹克宪章,五环的含义是象征五大洲的团结以及全世界的运动员以公正、坦率的比赛和友好的精神在奥林匹克运动会上相见。

    奥林匹克旗帜五个不同颜色的圆环连接在一起象征五大洲的团结,象征全世界的运动员以公正、坦率的比赛和友好的精神在奥林匹克运动会上友好相见,欢聚一堂,以促进奥林匹克运动的发展。

    它不仅代表着五大洲全世界运动员在奥林匹克旗帜下的团结和友谊,而且强调所有运动员应以公正、坦诚的运动精神在比赛场上相见。

    6.说一说蒙古族牧民的日常生活情况

    草原牧民的日常食品主要分为三大类:奶食、肉食和粮食。

    蒙古族牧民传统的放牧方式是游牧,牧民过着逐水草而居的游牧生活。圆圆的蒙古包是蒙古族牧民们流动的家。

    它是用木杆作支架,外面罩着羊毛毡的一种圆形帐篷。内蒙古草原冬天非常寒冷,罩着的羊毛毡是为了抵挡刺骨的寒风。

    辽阔平坦的草原为马提供了尽情驰骋的空间。丰盛的草是马的食物。

    蒙古族人民从小与马打交道,他们传统的交通工具就是马。牧民的生活一半在马背上,一半在蒙古包里度过。

    因此,蒙古族被人们称之为“骑在马背上的民族”。 蒙古族牧民身穿长而肥大的蒙古袍,脚蹬蒙古靴,宽大的蒙古袍挡强大的风沙又能护膝防寒,还可以作被子盖,真是“一物多用”啊! /wangluoketang/neimenggucaoyuan/shenghuo04.htm。

    7.描写蒙古包的作文

    美丽的大草原

    世界上还有几个民族住着蒙古包呢?

    世界上还有几个民族是用马奶招待客人呢?

    世界上还有几个民族是穿着大袍、腰带、靴子呢?

    传说在仕尔伯特人游牧的地方,有一座高耸入云的纳德山。山顶终年积雪,云雾弥漫,泉水泛涌而成的山湖,清澈如镜,人们都说这是天神的隐居的地方。一天,一位年轻的猎人在山顶湖岸忽然发现一群仙女在湖中嬉戏,那婀娜的身姿,动人的笑语,使猎人惊羡不已。他悄悄拿来一副套马的皮挎索隐身窥伺。仙女们尽情的追逐戏耍,丝毫不觉。猎人飞来皮挎索套住其中一名仙女,其他人惊慌躲入云端。猎人向仙女求爱,仙女答应了。不久生了一个儿子,这个儿子便成刀绰罗斯家族的祖先。

    蒙古族自称“蒙古”。“蒙古”这一名称其意为“永恒之火”。别称“马背民族”。现在主要分布在新疆、青海、甘肃、辽宁、吉林、黑龙江等省区。

    蒙古族除食用最常见的牛奶外,还食用羊奶、马奶、、鹿奶和骆驼奶,其中少部分做为鲜奶饮料,大部分加工成奶制品。日食三餐,每餐都离不开奶与肉。

    蒙古族的传统民族白节、祭敖包、那达慕、鲁班节、燃灯节等。在节日上都有各种不同的习俗。例如:那达慕大会时,会有摔跤、赛马、射箭、舞蹈以及物资交流等。解放后,又增添了不少新内容,如田径、球类比赛、文艺演出、图片展览、播放电影、交流生产经验等,成为蒙古人民喜爱的盛会。燃灯节:每年农历十月二十五,待夜幕降临,家家点燃酥油灯,以示欢庆。现今和布克赛尔蒙古自治县、额敏县多数蒙古族已不过燃灯节;乌苏县蒙古族在燃灯节的一天多不燃灯,代之以各种娱乐形式。白节是蒙古族最重要的节日,相当于我们的春节,亦“白月”,传说与奶食的洁白有关,含有祝福吉祥如意的意思。节日的时间与春节大致相符。除夕那天,家家都吃手扒肉,也要包饺子、烙饼。初一的早晨,晚辈要向长辈敬“辞岁酒”。

    蒙古族服饰包括长袍、腰带、靴子、首饰等。但因地区不同在式样上有所差异,以女子长袍为例科尔沁、喀喇沁地区的蒙古族,多穿宽大直筒到脚跟的长袍,两侧开叉,领口袖口多用各色套花贴边;锡林郭勒草原的蒙古人则穿肥大窄袖镶边不开叉的蒙古袍;布里亚特妇女穿束腰裙式起肩的长袍;鄂尔多斯的妇女袍子分三件,第一件为贴身衣,袖衣至腕,第二件为外衣,袖长至肘,第三件无领对襟坎肩,钉有直排闪光纽扣。

    蒙古包是对蒙古族牧民住房的称呼。“包”是“家”、“屋”的意思。古时候称蒙古包为“ 穹庐”、“毡帐”或“毡房”等。蒙古包呈圆形,有大有小。大者可容纳20多人休息;小者,也能容纳10几个人。蒙古包的架设很简单,一般是在水草适宜的地方,根据包的大小先画一个圈,然后沿着画好的圆圈将“哈纳”(用2.5米长的柳条交叉编织而成)架好,再架上顶部的“乌尼”,将“哈纳”和“乌尼”按圆形衔接在一起,然后搭上毛毡用毛绳系牢,便可大功告成。白白的蒙古包在一望无际的草原上仿佛绽放的一朵朵白莲花。蒙古包最大的优点是拆装容易,室内使用面积很大,室内空气流通,采光条件好,冬暖夏凉,不怕风吹雨打,非常适用于经常转场放牧民居住和使用。

    蒙古族有自己的语言和文字。蒙古族语属阿尔泰语系,分布于蒙古国和中国的内蒙古自治区。蒙古国境内的蒙古语属喀尔喀方言,使用人口约180万。现代蒙古语的主要特点:元音丰富而辅音较少语音结合比较自由,音节种类较多。绝大部分辅音既可以出现在音节首,也可以出现在音节末。蒙古国于20世纪40年代采用基里尔字母为基础的新蒙为文,从上到下连写,从左到右移行。

    蒙古族艺术分为民歌、乐器、曲艺三大类。而名人有忽必烈、明安图、孝庄皇太后等。特产主要是羊肉、羊奶、马奶。

    美丽的草原,我们的家。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