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首页>文化 > 文化
  • 东北三九四九谚语

    1.三九四九冰上走谚语是什么意思

    三九四九冰上走的意思是:等到了第三、第四个九天,天气就到了最冷的时候,连河水都冻住了,河面上结冰,可以在上面行走了。

    冬至后即开始“数九”,俗称“交九”,意味进入到一年中最寒冷的时节。

    所谓“数九”,是指从“冬至”当天算起,九天为一个单位,谓之“九”,过了九个“九”,刚好八十一天,即为“出九”。从“一九”数到“九九”,冬寒就变成春暖了。

    从古至今,不论是官方,还是民间都对冬至非常重视。商周和秦代,将“冬至”作为一年的岁首。汉代之后,确立冬至为“冬节”,官府有一套隆重的祝贺仪式,叫“贺冬”。

    扩展资料:

    从冬至逢壬日起,中国即进入了数九寒天。天文专家介绍说,“九九”是我国北方特别是黄河中下游地区更为适用的一种节气。

    它从冬至逢壬那一天开始算起,进入“数九”,俗称“交九”,以后每九天为一个单位,谓之“九”,过了九个“九”,刚好八十一天,即为“出九”,那时就春暖花开了。

    古代尤其是北方地区的中国劳动人民,御寒保暖条件较后代简陋缺乏,寒冬也被视为威胁与惩罚而对天寒地冻生恐惧感,直接影响人民情绪,甚至会觉得冬季莫名奇妙漫长。

    当时中国人民为挨过漫长冬季,遂发明以“数九”方法消遣,以打发时间缓解寒冬威胁下出现的心理危机。而当时围着家眷数九亦被视为逍遥境界。

    2.民间“九九谚语”有哪些

    1、版本一

    一九至二九,扇子不离手;

    二九一十八,脱冠着罗衫;

    三九二十七,出门汗滴滴;

    四九三十六,卷席露天宿;

    五九四十五,炎秋似老虎;

    六九五十四,乘凉莫太迟;

    七九六十三,床头摸被单;

    八九七十二,半夜盖夹袄;

    九九八十一,家家打煤基;

    九九加一九,已经过中秋。

    2、版本二

    一九和二九,扇子不离手;

    三九二十七,饮水甜如蜜;

    四九三十六,拭汗如出浴;

    五九四十五,头带黄叶舞;

    六九五十四,乘凉入佛寺;

    七九六十三,床头寻被单;

    八九七十二,思量盖夹被;

    九九八十一,家家打炭墼。

    3、版本三

    一九如九,作活添一绺(指女红);

    二九一十八,河里冻死鸭;

    三九四九,迎风插柳;

    五九四十五,穷汉街前舞;

    六九五十四,蔷薇发嫩茨;

    七九六十三,行人把衣担;

    八九七十二,行人拿纸扇;

    九九八十一,穷汉受罪毕;

    才得伸脚眠,蚊虫龁蚤出。”

    4、版本四

    一九二九,背起粪篓;

    三九四九,拾粪老汉沿路走;

    五九六九,挑泥挖沟;

    七九六十三,家家把种拣;

    八九七十二,修车装板儿;

    九九八十一,犁耙一起出。

    5、版本五

    一九二九不出手,三九四九冰上走。

    五九六九河边看柳,七九河开,八九雁来。

    九九加一九,耕牛遍地走。

    3.“九九歌”谚语是什么

    ”九九歌“谚语:

    未从数九先数九,一九二九不出手。三九四九冰上走。五九六九沿河看柳。七九河开,八九燕来。九九又一九,犁牛遍地走。

    “九九”指冬至或夏至后的八十一天,一个叫“冬九九”,一个叫“夏九九”。民间一般指冬九九,每九天为一个“九”,按次称为头九、二九、三九直至“九九”,即所谓“数九寒天”。

    “数九”又称“冬九九”,是中国冬季一种民间节气。“数九”从每年阳历12月下旬初冬至的次日开始。数九习俗起源于何时,现在还没有确切的资料。不过,至少在南北朝时已经流行。梁代宗懔《荆楚岁时记》中就写道:”俗用冬至日数及九九八十一日,为寒尽。“数九寒天,就是从冬至算起,每九天算一“九”,一直数到“九九”八十一天,“九尽桃花开”,天气就暖和了。

    4.一九二二九不出手··········谚语是什么意思

    释义:

    一九、二九天气很冷,如果不加以保护,手在室外会很冷会冻僵,以至于不敢露手了;

    三九、四九就更加冷啦,河水结冰,冰厚的足以让人在上面走路;

    五九、六九天气开始回暖,远处的杨柳已现开始发芽,出来了绿色,春天来啦;

    七九冰面已经开始融化;八九南方大雁回归啦;

    九九之后地面化冻,已经可以开始种地,所以春耕开始。

    谚语:

    《九九歌》

    一九二九不出手,

    三九四九冰上走,

    五九六九沿河看柳,

    七九河开,八九燕来,

    九九加一九,耕牛遍地走。

    扩展资料:

    中国的农历用"九九"来计算时令,冬至为"一九天"的第一天,每九天为一"九",第一个九天叫做"一九",第二个九天叫"二九",依此类推,数到"九九"八十一天,"九尽桃花开",天气就暖和了。实际上,是"九九又一九,耕牛遍地走"——整整90天,数九计日。

    从冬至之日起,中国即进入了数九寒天。天文专家介绍说,"九九"是我国北方特别是黄河中下游地区更为适用的一种杂节气。它从冬至那一天开始算起,进入"数九",俗称"交九",以后每九天为一个单位,谓之"九",过了九个"九",刚好八十一天,即为"出九",那时就春暖花开了。

    古代尤其是北方地区的中国劳动人民,御寒保暖条件较后代简陋缺乏,寒冬也被视为威胁与惩罚而对天寒地冻生恐惧感,直接影响人民情绪,甚至会觉得冬季莫名奇妙漫长。

    当时中国人民为挨过漫长冬季,遂发明以"数九"方法消遣,以打发时间缓解寒冬威胁下出现的心理危机。而当时围着家眷数九亦被视为逍遥境界。所以,“数九”之俗,意在消磨沉闷而寒冷的冬天,企盼春回大地。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数九

    参考资料来源:新华网——都说数九寒冬,可你知道“数九”怎么“数”?

    5.立冬民间数九谚语指一九二九冰上走,三九四九

    一九二九不出手,三九四九冰上走,五九六九河边看柳,七九河开八九雁来,九九加一九,耕牛遍地走。

    天文专家介绍说,“九九”是我国北方特别是黄河中下游地区更为适用的一种杂节气。冬至一到,便进入“数九寒天”。我国民间一般将冬至叫作“数九”,即从冬至开始,每隔9天分为一个“九”,共分成9个“九”,数到81天时便“九尽桃花开”。

    “冬九九”是相对于“夏九九”来说,是人们从冬至日开始向后数九九八十一天;越冬时根据各地地方特色所编创的反应这八十一天里气温及气象变化的简单易背的歌词。

    在冬至时期,虽然白天最短,地面每天得到的太阳热量最少,地面日热量收支逆差尚未达到最大值。而冬至以后,虽然白天日趋增长,但增长的速度却很缓慢,从冬至到“三九”这一时期,平均每天只增长约一分钟。

    地面日热量收支仍处在逆差状况,所以继续失去热量,地温继续下降。地面总热量收支逆差在“三九”时节,也就是阳历的一月中、下旬,才达到最大值。

    由于空气的温度主要受地温影响,这就导致了“三九”时节气温最低。另外,“三九”前后,西伯利亚地区的冷气团也发展到极为强盛的阶段,强冷空气的频频入侵也是造成气温低的原因之一。

    东北三九四九谚语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