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首页>文化 > 文化
  • 孔孟谚语

    1.孔子的谚语

    ( 1)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

    (2)巧言令色,鲜矣仁!

    (3)道千乘之国,敬事而信,节用而爱人,使民以时.

    (4)为政以德,誓如北辰,居其所而众星共之.

    (5)道之以政,齐之以刑,民免而无耻;道之以德,齐之以礼,有耻且格.

    (6)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7)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8)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9)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也.

    (10)朝闻道,夕死可矣.

    (11)父母在,不远游,游必有方.

    (12)始吾于人也,听其言而信其行;今吾于人也,听其言而观其行.

    (13)敏而好学,不耻下问,是谓之“文”也.

    (14)中人以上,可以语上也;中人以下,不可以语上也.

    (15)知者乐水,仁者乐山.知者动,仁者静.知者乐,仁者寿.

    (16)民可使由之,不可使知之.

    (17)笃信好学,死守善道.危邦不人,乱邦不居,天下有道则见,无道则隐.

    (18)不在其位,不谋其政.

    (19)后生可畏,焉知来者之不如今也?四十五十而无闻焉,斯亦不足畏也已!

    (20)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

    (21)知者不惑;仁者不忧;勇者不惧.

    (20)寝不尸,居不容.

    (21)过犹不及.

    (22)克己复礼,为仁.

    (23)非礼勿视,非礼勿听,非礼勿言,非礼勿动.

    (24)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在邦无怨,在家无怨.

    (25)君,君;臣,臣;父,父;子,子.

    (26)片言可以折狱者,其由也与!

    (27)听讼,吾犹人也.必也,使无讼乎!

    (28)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

    (29)无欲速;无见小利.欲速则不达;见小利则大事不成.

    (30)刚、毅、木讷,近仁.

    (31)何以报德?以直报怨,以德报德.

    (32)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

    (33)人无远虑,必有近忧.

    (34)群居终日,言不及义,好行小慧;难矣哉!

    (35)不以言举人;不以人废言.

    (36)巧言乱德.小不忍,则乱大谋.

    (37)过而不改,是谓过矣!

    (38)生而知之者,上也;学而知之者,次也;困而学之,又其次也.困而不学,民斯为下矣!

    (39)见得思义.

    (40)性相近也,习相远也.

    (41)唯上知与下愚,不移.

    (42)恭、宽、信、敏、惠:恭则不侮,宽则得众,信则人任焉,敏则有功,惠则足以使人.

    (43)色厉而内荏,譬诸小人,其犹穿窬之盗也与!

    (44)道听而涂说,德之弃也!

    (45)饱食终日,无所用心,难矣哉!不有博弈者乎?为之犹贤乎已!

    (46)年四十而见恶焉,其终也已!

    (47)德不孤,必有邻.

    (48)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49)不怨天,不尤人,下学而上达.

    歇后语:

    孔夫子吃粥——心里没数

    孔夫子拿笤帚――斯文扫地

    孔夫子放屁――文气冲天

    孔夫子出门——三思而行

    孔夫子当教授——古为今用

    2.孔子的谚语

    不学礼,无以立。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

    躬自厚而薄责于人,则远怨矣。 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

    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居处恭,执事敬,与人忠。

    君子敬而无失,与人恭而有礼,四海之内皆兄弟也, 言忠信,行笃敬,虽蛮貊之邦,行矣。言不忠信,行不笃敬,虽州里,行乎哉? 行己有耻,使于四方,不辱君命,可谓士矣。

    孔子曰:“能行五者于天下为仁矣。”请问之。

    曰:“恭、宽、信、敏、惠。恭则不侮,宽则得众,信则人任焉,敏则有功,惠则足以使人”。

    君子义以为质,礼以行之,孙以出之,信以成之。君子哉! 过而不改,是谓过矣! 过,则匆惮改。

    不迁怒,不二过。 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

    人无远虑,必有近忧。 无欲速,无见小利。

    欲速,则不达;见小利,则大事不成。 执德不弘,信道不笃,焉能为有,焉能为亡。

    与朋友交,言而有信。 以文会友,以友辅仁。

    益者三友,损者三友。友直,友谅,友多闻,益矣。

    友便辟,友善柔,友便佞,损矣。 君子欲讷于言而敏于行。

    君子食无求饱,居无求安,敏于事而慎于言,就有道而正焉,可谓好学也已。 巧言乱德,小不忍则乱大谋。

    巧言令色,鲜矣仁。 刚、毅、木、讷近仁。

    有德者必育言,有言者不必育德。 听其言而观其行。

    君子不以言举人,不以人废言。 古者言之不出,耻躬不逮也。

    君子名之必可言也,言之必可行也,君子于其言,无所苟而已矣。 可与言而不与之言,失人;不可与言而与之言,失言。

    知者不失人,亦不失言。 言未及之而言谓之躁,言及之而不言谓之隐,未见颜色而言谓之瞽。

    好仁不好学,其蔽也愚;好知不好学,其蔽也荡;好信不好学,其蔽也贼;好直不好学,其蔽也绞;好勇不好学,其蔽也乱;好刚不好学,其蔽也狂。 恭而无礼则劳,慎而无礼则葸,勇而无礼则乱,直而无礼则绞。

    事君,敬其事而后其食。 礼之用,和为贵。

    不患人之不己知,患不知人也。 三千人弟子,七十二贤人。

    学而时习之,不亦乐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 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 知者乐水,仁者乐山。

    知者动,仁者静。智者乐,仁者寿。

    是可忍,孰不可忍? 士志于道,而耻恶衣恶食者,未足与议也 。发愤忘食,乐以忘忧、不知老之将至云尔。

    饭疏食、饮水,曲肱而枕之,乐亦在其中矣。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

    贤哉,回也!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

    贤哉,回也! 富与贵,是人之所欲也;不以其道,得之不处也。贫与贱,是人之所恶也; 不以其道,得之不去也。

    富而可求也,虽执鞭之士,吾亦为之。如不可求,从吾所好。

    见利思义,见危授命。 修己以敬以修己以安人…修己以安百姓。

    可以托六尺之孤,可以寄百里之命,临大节而不可夺也。 志士仁人,无求生以害仁,有杀身以成仁。

    君于疾没世而名不称焉。 夫达也者,质直而好义。

    察言而观色,虑以下人。 君子泰而不骄,小人骄而不泰。

    君子易事而难说(悦),说(悦)之不以道,不说(悦)也。 君子之仕也,行其义也。

    子谓于产。有君子之道四焉:其行己也恭,其事上也敬,其养民也惠, 其使民也义。

    君子和而不同,小人同而不和。 君子矜而不争,群而不党。

    君子周而不比,小人比而不周。 君子坦荡荡,小人常戚戚。

    仁者不忧,知者不惑,勇者不惧。放于利而行,多怨。

    求仁而得仁,又何怨。 质胜文则野,文胜质则史。

    文质彬彬,然后君子。 君子谋道不谋食,君子忧道不忧贫。

    法语之言,能无从乎?改之为贵。提手与之言,能无说乎?绎之为贵。

    说而不绎,从而不改,吾末如之何也已矣。 见善无不及,见不善如探汤。

    君子尊贤而容众,嘉善而矜不能。 士而怀居,不足为士矣! 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不学礼,无以立。 己所不欲,匆施于人。

    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 躬自厚而薄责于人,则远怨矣。

    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 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择其不善者而改之。

    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下信乎?传不习乎? 居处恭,执事敬,与人忠。 君子敬而无失,与人恭而有礼,四海之内皆兄弟也, 言忠信,行笃敬,虽蛮貊之邦,行矣。

    言不忠信,行不笃敬,虽州里,行乎哉? 行己有耻,使于四方,不辱君命,可谓士矣。 君子义以为质,礼以行之,孙以出之,信以成之。

    君子哉! 过而不改,是谓过矣! 过,则匆惮改。 不迁怒,不二过。

    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 人无远虑,必有近忧。 无欲速,无见小利。

    欲速,则不达;见小利,则大事不成。 士不可不弘毅,任重而道远。

    仁以为己任,不亦重乎?死而后己,不亦远乎? 执德不弘,信道不笃,焉能为有,焉能为亡。 与朋友交,言而有信。

    以文会友,以友辅仁。 益者三友,损者三友。

    友直,友谅,友多闻,益矣。友便辟,友善柔,友便佞,损矣。

    君子欲讷于言而敏于行。 君子食无求饱,居无求安,敏于事而慎于言,就有道而正焉,可谓好学也已。

    巧言乱德。 巧言令色,鲜矣仁。

    刚、毅、木、讷近仁。 有德者必育言,有言者不必育德。

    听。

    3.关于孔子的谚语

    孔夫子背书箱—— 里面大有文章

    孔夫子拜师——不耻下问

    孔夫子唱戏——出口成章 :

    孔夫子讲学——之乎者也

    孔夫子的嘴巴——出口成章

    孔夫子拿扫——斯文扫地

    孔夫子教三字经——埋没人材

    孔夫子念文章——咬文嚼字

    孔夫子的手帕——包输(书)

    孔夫子搬家——尽是输(书)

    孔夫子的徒弟——闲(贤)人

    孔夫子门前卖文章——自不量力

    孔夫子游列国——尽是理

    孔夫子的口袋——书袋(呆)子

    孔夫子的烟荷包文——袋袋(呆呆)

    4.孔孟 名言名句

    学而时习之

    孔子名言。语出《论语·学而》:“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悦)乎?’”王肃注:“诵习以时,学无废业,所以为悦。”王释“学”与“习”为一义,似专指诵读。但孔子教人学“六艺”,包括礼、乐、射、御、书、数,“诵习”仅是“一端”(见刘宝楠《论语正义》)。皇侃疏“时习”说:“凡学有三时。”一指年岁,二指季节,三指晨夕。近人蒋伯潜认为“学是知新,习是温故”(《十三经概论》)。

    敏于事而慎于言

    孔子名言。语出《论语·学而》:“子曰:‘君子食无求饱,居无求安,敏于事而慎于言。’”又《论语·里仁》:“君子欲讷于言而敏于行”。义相同。意为做事勤奋敏捷,说话却谨慎。朱熹注:“敏于事者,勉其所不足。慎于言者,不敢尽其所有余也。”(《论语集注》)又释:“事难行,故要敏;言易出,故要谨。”(《朱子语类》卷第二十二)另外在《荀子·子道》、《韩诗外传》、《说苑·杂言》等篇都有孔子语子路“慎言不哗”的记载。

    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孔子名言。语出《论语·为政》:“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罔”,迷惘。郑玄注:罔,犹罔罔无知貌。“殆”有两义:一为危殆,疑不能定。一为疲殆,精神疲怠无所得。当从前解。此句可与“温故而知新”章合参。近人杨树达注:“温故而不能知新者,学而不思也,不温故而欲知新者,思而不学也。”(《论语疏证》)孔子首倡学思并重,对孔门弟子有很深影响。如子夏言博学近思,《中庸》言博学慎思,都认为学思不可偏废。

    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也

    孔子名言。语出《论语·为政》“子曰:‘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也。’”郑玄注:“不知可者,言不可行也”。孔安国注:“言人而不信,其余终无可”。朱熹说:“人面无真实诚心,则所言皆妄。”(《朱子语类》卷二四)近人蒋伯潜区分信有二义:“说话必须真实;说了话必须能践言。”(《语译广解》)孔子及后儒极重信,“言忠信,行笃敬”(《论语·卫灵公》)是孔门的处世原则。

    讷于言而敏于行

    孔子名言。语出《论语·里仁》:“子曰:‘君子欲讷于言而敏于行’”。包咸注:“讷,迟钝也。言欲迟而行欲疾。”朱熹引谢良佐注曰:“放言易,故欲讷;力行难,故欲敏。”《论语》中尚有许多同义之句:“慎言其余,则寡悔”(《为政》)、“古者言之不出,耻躬之不逮也”(《里仁》)、“君子耻其言而过其行”(《宪问》)等,均可反映孔子一以贯之之重行慎言思想。参见“敏于事而慎于言”。

    德不孤,必有邻

    孔子名言。语出《论语·里仁》:“子曰:‘德不孤,必有邻。’”

    听其言而观其行

    孔子名言。语出《论语·公冶长》:“宰予昼夜。子曰:‘朽木不可雕也,粪土之墙不可圬也。于予与何诛?’子曰:‘始吾予人也,听其言而信其行。’”《说苑·尊贤》记孔子言曰:“夫取人之术也,观其言而察其行也……是故先观其言而揆其行。”《大戴礼记·五帝德》:“子曰:‘吾欲以语言取人,于予邪改之。’”也即此章义。朱熹引胡氏注曰:孔子语听言观行,“特因此立教以警群弟子,使谨于言而敏于行耳。”(《论语集注》)

    敏而好学,不耻下问

    孔子名言。语出《论语·公冶长》:“子贡问曰:‘孔文子何以谓之文也?’子曰:‘敏而好学,不耻下问,是以谓之文也。’”孔文子,卫大夫。“文”是他的谥。朱熹注:“凡人性敏多学不好学,位高者多耻下问。故谥法有以‘勤学好问’为文者,盖亦人所难也。”(《论语集注》)又说:“古人谥法甚宽”,“孔文子固是不好,只此节此一惠,则敏学下问,亦是它好处”足见孔子“宽肠大度,所以责人也宽”(《朱子语类》卷二九)。

    文质彬彬,然后君子

    孔子名言。语出《论语·雍也》:“子曰:‘质胜文则野,文胜质则史,文质彬彬,然后君子’。”按字义,文,文采;质,质朴;彬彬,杂半之貌。南宋朱熹《论语集注》:“言学者当损有余,补不足,至于成德,则不期然而然矣”。清刘宝楠《论语正义》:“礼,有质有文。质者,本也。礼无本不立,无文不行,能立能行,斯谓之中。”孔子此言“文”,指合乎礼的外在表现;“质”,指内在的仁德,只有具备“仁”的内在品格,同时又能合乎“礼”地表现出来,方能成为“君子”。文与质的关系,亦即礼与仁的关系。于此一则体现了孔子所竭力推崇的“君子”之理想人格;另一则反映了其一以贯之的中庸思想:即不主张偏胜于文,亦不主张偏胜于质;当不偏不倚,执两用中,而做到过点且属不易。“子曰:‘虞夏之质,殷周之文,至矣。虞夏之文,不胜其质;殷周之质,不胜其文;文质得中,岂易言哉?”(《礼记·表记》)

    5.孔孟名言

    孔子的六则语录大致可概要如下: 第一则:不因富贵或贫贱违仁。

    第二则:“三人行必有我师'语录中的后两句:“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说的是“师”的两个方面,即一是从其善者,二是去其恶者。这精神已包涵在“三人行必有我师”一句中,因为肯定了“人人可师”,而人人又都有善与不善两个方面,那就必须既从其善又去其不善。

    “从其善”与“去其不善”都是“师”,故而“人人可师”。 第三则:逝者如斯,不舍昼夜。

    这是以河水的不停流逝为喻,彰明自然、社会、人生的普遍规律,无论运用到哪里,都有积极的认识和激励意义。 第四则:松柏后凋。

    当从“真金不怕火炼”方面去理解。 第五则:身正令行。

    如俗话说:“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 第六则:杀身成仁。

    这里当然要讲究“仁”的实际内涵。 孟子的六则语录大致可概要如下: 第一则:做官要为民父母。

    在今天,应从“公仆”的角度去理解。 第二则:推善及人,从“仁爱”到“仁政”。

    第三则:与民同忧乐。后来发展为“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

    第四则:得道多助,失道寡助。孟子这段话的论证逻辑是:在天时、地利、人和这三大成败因素中,人和是关键;而“人和”的关键则在于“得道”。

    孟子的“道”,主要就是“仁政”、“民本”。 第五则: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百炼成钢”、“磨炼出人才“失败乃成功之母”,这都是符合认识论和辩证法的格言。 第六则:民贵君轻。

    [内容述评] 孔孟的这十二则语录,涉及面很广,内涵十分丰富,但有一核心思想贯穿其中,那就是“仁”。在孔子那里,“仁”主要是做人的标准。

    <;说文):“仁,亲也。”(札记·中庸):“仁者人也,亲亲为大。”

    孔子所说的“仁者爱人”,实际上是把这种原本在血缘关系中已有的“亲亲”之心,发扬为普遍的人与人之间的仁心、爱心。他强调不能因为“富与贵”、“贫与贱”而“违仁”,提倡“杀身以成仁”,显然是把“仁”崇尚为做人的最高道德准则。

    在孟子那里,“仁”主要是善政的标准。他提倡“仁政”、“王道”,实际上是主张用仁爱之心来治国平天下,将“爱人”演化为“爱民”,从而也就形成了他的“民本”思想。

    他强调“为民父母”、“与民同忧乐”、“得道多助,失道寡助”、“民贵君轻”,显然是把“爱民”崇尚为政治的最高准则。 不难看出,无论是孔子讲做人,还是孟子讲政治,都是以“仁”为出发点的,从做人到治国,仁爱之心一脉相承,这就是孔孟思想的仁学核心。

    这仁学的着眼点是人,是人的心性、道德,因而孔子和孟子自始至终都十分重视人格修养。孔子提倡“好学”,孟子倡导“养气”,都是重视人格修养的体现。

    在这十二则语录中,不仅讲仁、讲义、讲仁政、讲爱民是讲人格修养,其他几条,孔子的“三人行必有我师”、“松柏后凋”,“身正令行”,孟子的推善及人、“生于忧患,死于安乐”,也都是在讲人格修养。可以说,在重视和讲求人格修养这个方面,集中了更多的孔孟思想精华。

    当然,任何思想都受到时空的限制,都是与一定的政治、经济、文化环境联系在一起的一个结构整体,因而即使是精华,也不可能、不应当全盘照搬到今天来;只能是批判地继承乙但我们决不能忽视汉儒和宋代理学对孔孟思想的阉割,也不能倒脏水时把孩子一起倒掉,而应当像马克思批判地继承黑格尔的哲学那样,把孔孟思想中那些具有合理性的内核分解出来,并依据今天的实际情况,因时制宜地予以改造利用。事实上,这里所说的“民本”思想、“好学”精神、“从善”意识、“得道”观念、“成仁”节操,只要对“民”、“学”、“善”、“道”、“仁”作出正确的解释,也许都是十分可贵的精神财富;至于“逝者如斯”、“松柏后凋”、“得道多助”、“身正令行”、“生于忧患”等所潜沉的自然、社会、人生的哲理内涵,恐怕也是永远颠扑不破的。

    [艺术特色] 《论语》是语录体。《孟子》是论辩性很强的论文,但一经摘录也成了语录。

    这些语录体现了语录的一些基本特征,其中最突出的是如下两点: 一、深邃的哲理性 语录的基本特点是短小。短小而又要有意义,那就必须短而见深,小而有味,包蕴令人深思乃至惊醒的哲理内涵。

    这里所选取的几则孔孟语录,就因其识见真灼、哲理丰赡而具有历久常新的生命力,o“逝者如斯,不舍昼夜”,以小见大,体现了自然、社会、人生的普遍规律广‘得道多助,失道寡助”,揭示了政治成败的根本原理;只要是为了真理。贫富不移,杀身成仁,不就是人格修养的最高境界吗?只要是出于真诚,“为民父母”、“身正令行”为什么不可以作为当官的准则呢?“松柏后凋”、“苦其心志”,恐怕是磨砺、培育真正能担负“大任”人才的必由之路;能否推善及人,能否忧乐与共,恐怕是衡量人心的一杆永远不可或缺的秤。

    这类哲理名言,千古流芳,绝非偶然。 二、语言的精练美 古人云:“通道必简。”

    这个“简”,就是精练的意思。深邃的哲理内涵,必须通过精练的语言凝结下来,方能成为上乘语录。

    精练之法极多,就这十二则语录来说,至少有下列三点值得注意:一是将深远难尽之意溶化在生动的比。

    6.孔子名言20句

    选20喜欢的

    1、不愤不咎,不悱不发。举一隅不以三隅反,则不复也。

    2、学而时习之

    3、敏于事而慎于言

    4、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5、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也

    6、讷于言而敏于行

    7、德不孤,必有邻

    8、听其言而观其行

    9、敏而好学,不耻下问

    10、文质彬彬,然后君子

    11、敬鬼神而远之

    12、已欲立而立人,已欲达而达人

    13、述而不作,信而好古

    14、默而识之,学而不厌,诲人不倦

    15、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

    16、发愤忘食,乐以忘忧,不知老之将至

    17、三人行必有我师焉

    18、君子坦荡荡,小人长戚戚

    19、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雕

    20、知者不惑,仁者不忧,勇者不惧

    21、民无信不立

    22、百姓足君孰与不足

    23、君子成人之美

    24、其身正,不令而行

    25、见小利则大事不成

    26、不在其位,不谋其政

    27、人无远虑,必有近忧

    28、躬自厚,而薄责于人

    29、君子求诸己,小人求诸人

    30、不以言举人,不以人废言

    31、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32、小不忍则乱大谋

    33、人能弘道,非道弘人

    34、当仁不让于师

    35、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

    36、匹夫不可夺志也

    37、道听而途说,德之弃也

    38、道不同,不相为谋

    39、生,亦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

    40、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此之谓大丈夫。

    孔孟谚语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