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首页>文化 > 文化
  • 西夏谚语

    1.西夏文化的文学

    西夏文学作品传世极少,黑水城文献中有西夏文诗歌的写本和刻本,保存数十首诗歌,反映西夏诗歌的艺术成就。西夏文谚语集《新集锦合辞》中,保存大量多种类型的西夏谚语,以醇厚的民族风格展示了西夏社会风情与党项羌的民族伦理、道德观念。

    西夏统治者积极借鉴中原文化,翻译了大量的汉文典籍,如《论语》、《孟子》、《孙子兵法》、《孝经》等都有西夏文译本。特别是唐代于立政编撰的类书《类林》,失传已久,敦煌文献中只存零篇断简,而西夏文刻本则保存完整,通过翻译整理补充,能使这一失传千载的古籍重现原貌。

    2.西夏文化的文学

    西夏文学作品传世极少,黑水城文献中有西夏文诗歌的写本和刻本,保存数十首诗歌,反映西夏诗歌的艺术成就。西夏文谚语集《新集锦合辞》中,保存大量多种类型的西夏谚语,以醇厚的民族风格展示了西夏社会风情与党项羌的民族伦理、道德观念。

    西夏统治者积极借鉴中原文化,翻译了大量的汉文典籍,如《论语》、《孟子》、《孙子兵法》、《孝经》等都有西夏文译本。特别是唐代于立政编撰的类书《类林》,失传已久,敦煌文献中只存零篇断简,而西夏文刻本则保存完整,通过翻译整理补充,能使这一失传千载的古籍重现原貌。

    3.西夏的名人有哪些,不要西夏皇帝的,要名将、功臣、大臣、皇帝后妃

    野利仁荣(-1042年):为西夏开国重臣,是西夏景宗李元昊皇后野利氏的疏族。

    相传为西夏文创始人,于大庆元年(1036年)秉承景宗旨意创造蕃书(西夏文),成十二卷,行体方整,但笔划繁冗。(《宋史》卷四百八十六 列传第二百四十四记载:“元昊自制蕃书,命野利仁荣演绎之,成十二卷,字形体方整类八分,而画颇重复。”

    )天授礼法延祚二年(1039年)建蕃学,野利仁荣受任主其事。(《宋史》卷四百八十六 列传第二百四十四记载:“野利仁荣主蕃学”)野利仁荣死于延祚五年(1042年),赠富平侯。

    天盛十四年(1162年)西夏仁宗李仁孝为表其封制蕃宇之功,追赠为广惠王。(《宋史》卷四百八十六 列传第二百四十五记载宋绍兴三十二年(1162年)西夏国仁宗“始封制蕃宇师野利仁荣为广惠王”。)

    野利旺荣(?-1042) :西夏大将。

    党项族野利部人。西夏景宗元昊皇后兄(一说从父)。

    多权谋,善用兵。西夏天授礼法延祚元年(1038),授为监军,与弟野利遇乞分统左、右厢军,号大王。

    官至宁令。在对宋作战中,多参与军机。

    三年正月,从元昊攻宋延州(今陕西延安),以围城打援之策,诱宋军出战,伏兵三川口(今延安西北),俘宋将刘平、石元孙等。四年二月,从元昊攻宋泾原路,定谋设伏好水川口(今宁夏西吉兴隆镇东南),示弱诱敌,突然袭击,大败宋军。

    五年二月,遣部将浪埋等诈降于宋,被宋将种世衡识破。六年二月,受命与宋议和。

    九月,因怨恨元昊黜野利后,欲谋杀之,事泄被诛(一说种世衡施离间计,假约其降,遭元昊猜忌被杀)。 任得敬(?-1170年):西夏大臣。

    最初,任得敬是宋朝西安州的通判。1137年,西夏攻破西安州,任得敬率兵投降。

    当时的西夏皇帝李乾顺任命他为权知州事。为了逢迎皇帝,任得敬将自己的亲生女儿献入宫中为妃,因此被提拔为静州防御使。

    他用大量财货贿赂朝廷大臣,设法让其女儿登上皇后宝座。御史中丞芭里祖仁等人在皇帝面前夸奖任氏的才德,1138年,干顺将她立为皇后,任得敬当上国丈爷,被擢升为静州都统军。

    1139年,夏崇宗皇帝驾崩,其子李仁孝继位。虽然任氏并不是仁孝的生母,但仍然被封太后。

    1140年,夏州统军萧合达造反。任得敬为了邀功请赏,图乘机立功,主动请求担任讨伐判军的任务,收复夏州,剿灭了萧合达叛乱。

    任得敬因其军功显著,被皇帝册封为西平公,任翔庆军都统军。1143年,任得敬率军镇压威州、定州等地的农民起义。

    1147年,企图参与国政,上奏请求入朝觐见,被斡道冲等朝中大臣阻止。1149年,以外戚任尚书令、中书令。

    八年,进为国相,逐步获取西夏军政大权。1170年,迫仁宗分夏国疆土之半归其统治,夏仁宗被迫答允,分西南路及西平府、灵州罗庞岭(今甘肃武威境)等地归楚国。

    任得敬又迫使仁宗上表金国,要求对楚国予以承认,被金世宗拒绝。任得敬结怨于金,转通南宋,约夹攻金国。

    后阴谋败露,夏仁宗得金国支持,是年八月,捕杀任氏兄弟,任得敬分国失败。斡道冲(?-1183年):字宗圣。

    祖先灵武(今宁夏灵武)人,后随西夏主迁至兴庆府(今宁夏银川)。为夏仁宗李仁孝的重臣。

    他的家族世代修撰夏国史。八岁时就因为熟读《尚书》而中童子举。

    成人后精通五经,翻译《论语注》,有著作《论语小义》二十卷,以及《周易卜筮断》,均用西夏文写成。天盛三年(1151年)官为蕃汉教授。

    乾祐二年(1171年)专权的外戚任得敬被诛杀后,升为中书令。十四年死。

    他死后,仁宗令人为之画像,祀于孔庙。梁德养:著名的西夏谚语集《新集锦合辞》,是由西夏人梁德养于1176年初编、1187年由王仁持补编,共有364条谚语。

    其内容有“谚语不熟不要说话”的记载,“千千诸人”、“万万民庶”都离不开谚语,凸显出谚语对西夏人民的重要性。王佥、焦景颜:夏仁宗时设置翰林学士院,命王佥、焦景颜参照宋朝编修实录的办法纂修国史,负责修《李氏实录》。

    骨勒茂才:西夏著名文学家,编写番汉合时掌中珠西夏文和汉文双解通俗语汇辞书。党项人骨勒茂才编,刊于西夏仁宗乾二十一年(1190)。

    1909年在中国黑水城遗址(在今内蒙古额济纳旗)出土。木刻本,蝴蝶装,共三十七页。

    序言有西夏文和汉文两种,内容相同。谓“不学番言,则岂和番人之众;不会汉语,则岂入汉人之数。”

    表明编纂目的是为了便于番(党项)、汉相互学习对方语言。书中每一词语都并列四项,中间两项分别是西夏文和汉译文,右边靠西夏文的汉字为西夏文注音,左边靠汉译文的西夏文为汉字注音。

    词语编排以事门分为九类:①天体上(天空),②天相中(日月星辰),③天变下(天体自然变化),④地体上(大地),⑤地相中(山川河海),⑥地用下(矿产、植物和动物),⑦人体上(君子、小人),⑧人相中(人体各部),⑨人事下(人事活动及有关事物)。最后一类约占全书一半,包括亲属称谓、佛事活动、房屋建筑、日用器皿、衣物首饰、农事耕具、政府机构、诉讼程序、弹奏乐器、食馔、马具、婚姻等。

    该书是研究西夏语言、文字、社会历史的重要文献,对解读西夏语起了重要作用。原书刊本现在苏联,目前流行的是罗福成。

    4.党项民族与西夏有什么关系吗

    西夏是党项人所建的国家,建都兴庆府(今宁夏银川),最盛时辖22州,包括现在的宁夏、陕北、甘肃西北部、青海东北部和内蒙一部分地区,居民有党项、汉、回等民族。

    党项人居住的地方自然条件和地理环境都比较恶劣,为了民族的生存他们必须顽强战斗,尚武重义、吃苦耐劳是党项人精神风貌的最突出表现。“质直尚义,平民相与,虽异姓如亲姻。

    凡有所得,虽箪食豆羹不以自私,必招其朋友朋友之间有无相共,有余即以予人;无即以取诸人,亦不少以属意。”(余阙《青阳先生文集》)西夏谚语:“唯利是图,不与之交;为人眼馋,不为之处”,“与人相亲,不吐心声,友情似黄昏短暂;与人相嫌,勿置恶言,胸怀如天地宽广。”

    反映了西夏人互相以诚相见,肝胆相照的处世原则。党项人结了冤仇,必定要设法报复,而仇人遇丧则不乘人之危。

    5.宋代各类民族的主要特点

    契丹指中古出现在中国东北地区的一个民族,亦指这个民族所建立的政权。

    契丹族源于东胡后裔鲜卑的柔然部。她以原意为镔铁的“契丹”一词作为民族称号,来象征契丹人顽强的意志和坚不可摧的民族精神。历史文献最早记载契丹族开始于公元389年。

    契丹文化是辽代文化的主体,在中亚与欧洲均有着广泛的影响,其遗俗遗风,历经金、元、清诸朝,以至今日,相沿不断。

    在文化上,契丹人依照汉字创造了两种类型不同的文字,契丹大字和契丹小字。 契丹族是一个历史文化悠久的民族,据史书记载,契丹原先没有文字,建立的辽王朝后,由于政治、经济、军事、文化发展的需要和民族意识的觉醒,曾参照汉字的形体结构,先后创制了两种契丹文字,即契丹大字和契丹小字,用以记录契丹语。契丹大字和契丹小字的区别不是因为字写得大小,而是因为创制时间的先后和拼音程度的强弱。先创制的拼音制度不太完备的称大字,后创制的拼音形式比较完备的称小字。

    公元920年春正月,辽太祖耶律阿保机下令创制契丹大字,秋9月制成,诏令颁发。这种大字是采用汉字加以简化或增添笔划而成的。解放前辽庆陵出土的“哀册”上所写的文字,都是大字。后来在庆陵壁画上和许多辽代陶器上,也发现这种契丹大字。

    契丹小字,据史载是皇子迭刺创制的。解放后,辽宁锦西县狐山辽萧孝忠墓所出土的墓志和义县、建平县所出土的铜器、银器上的契丹文字,就是这种契丹小字。

    契丹文字使用了好几百年,但因通读不易,所以并没有深入民间,可是,它极大地影响了西夏和女真文字,是契丹族对文化的一大贡献。语言文字类黑水城文献中有多种有关西夏文的字典、辞书、语音表等资料,如西夏文、汉文双解词语集《番汉合时掌中珠》,注释西夏文字形、音、义的韵书《文海》,西夏文字书《音同》等,对研究西夏文无疑是至为珍贵的资料。历史法律类西夏王朝有着完备的法律体系,然而汉文史料失于记载,黑水城西夏文献中却保存多种西夏文法律文献,最为著名的是《天盛改旧新定律令》。这部法典原为20卷,今存19卷,1300多页,是我国古代继印行《宋刑统》后又一部公开刻印颁行的王朝法典,也是第一部用少数民族文字印行的法典。它吸收了唐、宋律的精华,并在形式和内容上进行创新,形成自己的特点,非常接近现代法律条文形式。文学类西夏文学作品传世极少,黑水城文献中有西夏文诗歌的写本和刻本,保存数十首诗歌,反映西夏诗歌的艺术成就。西夏文谚语集《新集锦合辞》中,保存大量多种类型的西夏谚语,以醇厚的民族风格展示了西夏社会风情与党项羌的民族伦理、道德观念。古籍译文类西夏统治者积极借鉴中原文化,翻译了大量的汉文典籍,如《论语》、《孟子》、《孙子兵法》、《孝经》等都有西夏文译本。特别是唐代于立政编撰的类书《类林》,失传已久,敦煌文献中只存零篇断简,而西夏文刻本则保存完整,通过翻译整理补充,能使这一失传千载的古籍重现原貌。佛教经典类西夏统治者信奉佛法,在境内大力推行佛教,动用大量的人力、物力翻译、抄刻佛经。这些佛教经典有的译自汉文大藏经,有的译自藏文大藏经,也有自己编撰的文献,是研究西夏佛教史,乃至中国佛教史的重要资料。 西夏王朝重视刻印事业,政府机构专门设置刻字司,黑水城文献中即有刻字司的作品。西夏文佛经前的版画,刀法娴熟,印制精美,场面恢弘,风格独特。西夏文文献版式多种多样,规格不一,大的盈尺,小的仅寸余。其装帧方式有卷轴装、经折装、蝴蝶装、包背装、线装等,从中可以揭示中国书籍装帧艺术发展演变的历史。

    6.哪位告诉我西夏战争著名的诗句可以告诉我一下吗

    西夏 元昊 [和 贺兰山下的傅说 西夏王 元昊]

    i.

    夏王陵墓千秋雨,元昊鹰扬数风流。堪笑孟德称兵霸,空谈豪杰短歌行。

    百战旌旗军略志,兀卒刀头万将寒。大地孤行王有我,万关一任独纵横。

    杀气凛冽贺兰卷,西风白马啸天冲。今宵月上怀雄主,泪洒林间断剑吟。

    ii. 贺兰山下的傅说 –西夏王 元昊

    鹰狼之子号元昊,铁卷传承党项骄,文韬武略追汉武,铁骑纵横沙海间。

    西取回鹃灭青唐,南击宋土东敌辽,河谷独据锁丝路,天山化冰浇稻秧。

    兵法如神胜周郎,奇谋巧计战煌煌,三川狼烟泣战魂,好水川口悼宋军。

    诈降河曲懈战意,焦土贺兰虏辽王,定都庆洲成三国,宋辽西夏各一方。

    若占草原早称汗,蒙古霸业不复生,雄主若在中华显,宋室山河不飘零。

    野利去后字不传,千载谁识夏王陵,王图霸业今何在,大漠风沙断征人。

    元昊吟

    1. 英雄生当王霸耳,图影曹帅识真雄。蓄蓄大辇腾帝象,纷纷温泉飞凤龙。

    掠却吐蕃备战马,收降回鹘养精兵。秃发令是重名嵬,河西匝地起腥风。

    2. 兀卒开运讳石重,蕃书院里用仁荣。 曾将名驼结汉使,好迎圣经到羌城。

    无端腥风漫地卷,有怨噩讯贯天冲。 千载谁识李王墓,编史只记黑水功。

    3. 胸罗大略王霸志,敢向刀头系心思。 三擂羌鼓千军起,一动旌旗万马嘶。

    汉家兵强不厌诈,胡儿精骑弄玄机。 恼人最是宋张元,上寺壁上调侃诗。

    4.夏国剑气冲斗牛,褫魄一缕震九洲。 黑云暗暗连胡阙,阴风阵阵浸羌裘。 曾罗兵逐中原鹿,再刮民富外帮酋。 英雄淫佚忠臣去,可怜魂丧父子仇。

    5. 三川口之战

    三川羌鼓动地喧,百里边城起狼烟。 狄青铜面剑铮铮,兀卒铁血气轩轩。

    一战再战不得力,文官武官皆失颜。 惶惶噩讯惊帝阙,此时将士战犹酣。

    6. 好水川之战

    早窥中原鹿,久蓄南牧心。 铠甲穷黩武,黑云暗政勤。

    好水列偃月,汉家哭将军。 一战万民恸,哀哀泣英魂。

    7. 河曲之战

    联辽反宋终戚戚,玩火敢笑汉赤壁。兴平呜呼兴宗怒,河西哀哉河曲凄。

    百里烟绝裸褐土,千军粮断饿生蛆。底事黄沙漫地卷,反目郎舅追莫急。

    8. 记张元 1

    累举不尽意,世事两茫然。 剑语凭谁寄,笛音兀自传。

    徒倚七星笑,赖听五鼓喧。 若言弃家国,谁于勒石顽。

    记张元 2

    曾经豪气振中原,却来崆峒参狂禅。何事广陵曲意冷,只缘梅花落犹寒。

    铁笛潇洒强客走,银剑峥嵘顽石镌。轻将肝胆付夏域,张郎梦里抱春眠。

    9. 野利仁荣颂

    1. 野利去后字不传,空有兀卒泪滔天。文海要集今何在?黑水城里睡千年。

    2. 文章要臣古所稀,星明斗焕至公极。三才杂志十二国,仿佛鸿爪印雪泥。

    西夏谚语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