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首页>文化 > 文化
  • 谚语生产生活

    1.气象谚语在人们日常生活、生产的应用情况

    气象谚语出源于生产第一线,是劳动群众在生产斗争中长期观察积累的看天经验的结晶。

    这些经验以谚语形式,长期流传,多数有一定使用价值和科学道理。流传较广的“冬暖春寒夏雨多和“冬至一场风,夏至一场暴”谚语,并应用于实际预报。

    用这些谚语作长期气候趋势预测,结合其他信息资料,应用到专业气象服务的实践中去,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初雷百日雨”说的是一年中初次打雷后的第100天前后会有一次降水过程出现。

    利用阜阳1953~2003年资料,统计每年初雷之后的第100天前后(允许一天误差)天气情况。在总共统计的51年中,有45年对应的出现了降水,占88%。

    因而“初雷百日雨”从统计上说有一定广泛意义,可以用于过程降水的长期预报。从韵律学的角度考虑,可以引伸到初雷的第30天,60天,90天,120天,150天前后也会有降水过程,这在实际应用中也得到的验证。

    “朝霞不出门,暮霞行千里”。早上太阳从东方升起,如果大气中水汽过多,则阳光中一些波长较短的青光、蓝光、紫光被大气散射掉,只有红光、橙光、黄光穿透大气,天空染上红橙色,开成朝霞。

    红霞出现表示西方的云雨将要移来,所以,“朝霞不出门”。到了晚上,看到晚霞,表明云雨已移到东方,天气将转晴,所以“暮霞行千里”。

    谚语“日出胭脂红,无雨也有风”,、“日出红云,劝君莫远行”、“太阳照黄光,明日风雨狂”等也是这个道理。“太阳正午现一现,以后三天不见面”,指前两天和当天上午阴雨,中午出现太阳,没有多久天气又转阴雨,预示天气将会连续阴雨.“冬至一场风,夏至一场暴”这条谚语,说的是冬至节气期间(约12月22日至次年1月6日),如果出现强冷空气活动(包括西北大风、雨雪、寒潮等),那么在夏至节气期间(约为6月21日至7月6日)就可能出现一个降雨集中期,甚至会出现一次暴雨天气过程。

    一下有一些气象谚语:一、看云识天气天上钩钩云,地上雨淋淋。天有城堡云,地上雷雨临。

    天上扫帚云,三天雨降淋。早晨棉絮云,午后必雨淋。

    早晨东云长,有雨不过晌。早晨云挡坝,三天有雨下。

    早晨浮云走,午后晒死狗。早雨一日晴,晚雨到天明。

    今晚花花云,明天晒死人。空中鱼鳞天,不雨也风颠。

    天上豆荚云,不久雨将临。天上铁砧云,很快大雨淋。

    老云结了驾,不阴也要下。云吃雾有雨,雾吃云好天。

    云吃火有雨,火吃云晴天。乌云接日头,半夜雨不愁。

    乌云脚底白,定有大雨来。低云不见走,落雨在不久。

    西北恶云长,冰雹在后晌。暴热黑云起,雹子要落地。

    黑云起了烟,雹子在当天。黑黄云滚翻,冰雹在眼前。

    黑黄云滚翻,将要下冰蛋。满天水上波,有雨跑不脱。

    二、看风识天气久晴西风雨,久雨西风晴。日落西风住,不住刮倒树。

    常刮西北风,近日天气晴。半夜东风起,明日好天气。

    雨后刮东风,未来雨不停。南风吹到底,北风来还礼。

    南风怕日落,北风怕天明。南风多雾露,北风多寒霜。

    夜夜刮大风,雨雪不相逢。南风若过三,不下就阴天。

    风头一个帆,雨后变晴天。晌午不止风,刮到点上灯。

    无风现长浪,不久风必狂。无风起横浪,三天台风降。

    大风怕日落,久雨起风晴。东风不过晌,过晌翁翁响。

    雨后东风大,来日雨还下。雹来顺风走,顶风就扭头。

    春天刮风多,秋天下雨多。三、看天象识天气天空灰布悬,大雨必连绵。

    天上拉海纤,下雨不过三。四周天不亮,必定有风浪。

    有雨天边亮,无雨顶上光。日落胭脂红,无雨便是风。

    日落黄澄澄,明日刮大风。日出太阳黄,午后风必狂。

    星星水汪汪,下雨有希望。星星眨眨眼,出门要带伞。

    日月有风圈,无雨也风颠。朝霞不出门,晚霞行千里。

    风大夜无露,阴天夜无霜。大雾不过三,过三阴雨天。

    雾露在山腰,有雨今明朝。久晴大雾阴,久雨大雾晴。

    雷声连成片,雨下沟河漫。先雷后刮风,有雨也不凶。

    雷公先唱歌,有雨也不多。闷雷拉磨声,雹子必定生。

    阴雨亮一亮,还要下一丈。四、看物象识天气喜鹊搭窝高,当年雨水涝。

    久雨闻鸟鸣,不久即转晴。海雀向上飞,有风不等黑。

    鸟往船上落,雨天要经过。喜鹊枝头叫,出门晴天报。

    蟋蟀上房叫,庄稼挨水泡。蚊子咬的怪,天气要变坏。

    蜻蜓千百绕,不日雨来到。蜜蜂采花忙,短期有雨降。

    腰酸疮疤痒,有雨在半晌。枣花多主旱,梨花多主涝。

    晴天不见山,下雨三五天。河里泛青苔,必有大雨来。

    海水起黄沫,大风不久过 (以上转自广西玉林市气象局)看云测天谚语 1、早起浮云走,中午晒死狗2、早怕南云漫,晚怕北云翻3、早看东南,晚看西北4、云从东南涨,有雨不过晌5、日出红云升,劝君莫远行;日落红云升,来日是晴天6、日落云里走,地雨半夜后7、乌云接日高,有雨在明朝;乌云接日低,有雨在夜里8、乌龙打坝,不阴就下。9、云在东,雨不凶;云在南,河水满10、天上钩钩云,地上雨淋淋11、天上棉絮云,地上有雨淋12、天上堡塔云,地下雨淋淋13、云交云雨淋淋14、西北黄云现,冰雹到跟前15、屏山出云,不用问神16、晚上西北暗,有雨还有闪;晚若西北明,来日天气晴17、鱼鳞云,不雨也风颠18、西北来云无好货,不是风灾就下雹19、黑云是风头,白云是雨兆20、云结亲,雨更猛观。

    2.生活上的谚语

    树靠人修,人靠自修。

    人要文化,山要绿化。

    满瓶不响,半瓶咣当。

    人怕没脸,树怕没皮。

    恶人怕斗,恶狗怕揍。

    瓜地挑瓜,挑得眼花。

    若要公道,打个颠倒。

    三等四靠,倒了锅灶。

    赌博(方言音“八”)赌博,

    越赌越没(方言音“吗”)。

    不气不愁,活到白头。

    人懒病多,身勤力大。

    有病早治,无病早防。

    脏生虱子懒生疮。

    饥不暴食,渴不暴饮。

    酒多伤身,气大伤人。

    好饭莫饱,饭后莫跑。

    残花没人戴,自夸没人爱。

    饿了糠也甜,饱了肉也嫌 ;

    小时偷针针,大了抽筋筋。

    人越闲越懒,嘴越吃越馋。

    来说是非者,便是是非人。

    不怕不识货,单怕货比货。

    脑越用越灵,刀越用越明。

    不怕人不敬,就怕己不正。

    宁做蚂蚁腿,不做麻雀嘴。

    坐卧不迎风,走路要挺胸。

    看病不忌口,坏了医生手。

    冷天冷在风里,穷人穷在债里。

    吃了人的嘴软,拿了人的手软。

    别看人的衣服,要看人的肺腑。

    奉承你是害你,指教你是爱你。

    若要精,人前听 ;若要会,先受罪。

    树以结果出名,人以奉献出名。

    勤快人产品多,懒馋人谣言多。

    大吃大喝一时香,计划吃用日月长。

    节约好比针挑土,浪费就像水推沙。

    冻冻晒晒身体强,捂捂盖盖脸皮黄。

    夏吃萝卜冬吃姜,胜过医生开药方。

    独木做不成梁,块砖垒不成墙。

    跟上好人学好人,跟上巫婆会跳神。

    相敬相让吃不了,争争抢抢不够吃。

    为人不做亏天事,半夜不怕鬼叫门。

    吃一堑,长一智。

    人穷只怕志气短。

    前人栽树后人凉。

    八仙过海,各显神通。

    人无完人,金无足赤。

    不依规矩,不成方圆。

    拳不离手,曲不离口。

    不见高山,那知平地。

    不经冬寒,不知春暖。

    严以责己,宽以待人。

    滴水成河,粒米成箩。

    算算用用,一世勿穷。

    树高千丈,叶落归根。

    养儿防老,积谷防荒。

    远亲e799bee5baa6e79fa5e98193e58685e5aeb931333335343435不如近邻好。

    鳑鲏鱼也要留三寸肚肠。

    天下呒难事,只怕有心人。

    人望高处走,水向低处流。

    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

    路遥知马力,日久见人心。

    三个臭皮匠,赛过诸葛亮。

    相骂无好言,相打无好拳。

    人不可貌相,海水不可斗量。

    只要功夫深,铁尺磨成绣花针。

    家有良田千顷,不如一技随身。

    有理走遍天下,无理寸步难行。

    遗子千金,莫如教子一经(书)。

    数子十过,不如奖子一长。

    一个好汉三个帮,一根篱笆三根桩。

    万事开端从岁首,一年之计在春头。

    日里不做亏心事,半夜敲门心不惊。

    儿孙自有儿孙福,莫为儿孙作牛马。

    吃饭勿忘种田人,喝水要想掘井人。

    烟是虚空酒是痨,饭是根本肉长膘。

    画龙画虎难画骨,知人知面不知心。

    牵牛要牵牛鼻子,打蛇要打七寸里。

    好有好报,恶有恶报,若是勿报,时辰勿到。

    3.关干农村生活生产或天气的谚语

    【农村生产谚语】1、清明前后,种瓜种豆、立秋摘花椒、白露打黑桃、霜降采柿子、立冬打晚枣 2、锄头下面一层水 3、大雪勿施肥 4、雨打清明节,干到夏至节。

    5、清明要晴,谷雨要淋。 6、谷雨无雨,后来哭雨。

    7、清明晴,六畜兴;清明雨,损百果。 8、谷雨有雨兆雨多,谷雨无雨水来迟。

    9、立夏不下,桑老麦罢。 10、芒种不种,过后落空。

    11、夏至无雨,囤里无米。 12、小暑不种薯,立伏不种豆。

    13、小暑风不动,霜冻来的迟。 14、大暑到立秋,积粪到田头。

    15、立秋无雨,秋天少雨;白露无雨,百日无霜。16、处暑种高山,白露种平川,秋分种门外,寒露种河湾。

    头秋旱,减一半,处暑雨,贵如金。 17、白露天气晴,谷子如白银。

    18、白露早,寒露迟,秋分种麦正当时。 19、秋分不割,霜打风磨。

    20、秋分谷子割不得,寒露谷子养不得。 粮食冒尖棉堆山,寒露不忘把地翻。

    4.列举一些关于降水与人类生产、生活关系的谚语,越多越好

    列举一些关于降水与人类生产、生活关系的谚语,越多越好。

    九九有雪,伏伏有雨;

    一九二九不出手,三九四九冰上走,五九六九沿河看柳,七九河开,八九燕来,九九加一九,耕牛遍地走;

    久近花开;

    干冬湿年;

    瑞雪兆丰年;

    一年之计在于春 ,一日之计在于晨;

    强风不过午,过午连夜吼;

    黒霜火雾西北风;

    清明前后一场雨;

    春雨贵如油;

    初三初四不见月, 连阴带下半个月;

    九月雷声发,倒旱一百八;

    5.有关生活的谚语

    谚语是民间集体创造、广为口传、言简意赅并较为定型的艺术语句,是民众丰富智慧和普遍经验的规律性总结。根据内容,可以分为三类:

    (1)认识自然和总结生产经验的谚语:如“长虫过道,大雨要到”、“东北有三宝:人参、貂皮、乌拉草”。

    (2)认识社会和总结社会活动经验的谚语:如“人敬富的,狗咬破的”、“放虎归山,必有后患”。

    (3)总结一般生活经验的谚语:如“寒从脚起,病从口入”、“早晨起得早,八十不觉老”。

    中国谚语大全

    ◆一等二靠三落空,一想二干三成功。

    ◆一天不练手脚慢,两天不练丢一半,三天不练门外汉,四天不练瞪眼看。

    ◆十年练得好文秀才,十年练不成田秀才。

    ◆人在世上练,刀在石上磨。

    ◆人行千里路,胜读十年书。

    ◆人心隔肚皮,看人看行为。

    ◆力是压大的,胆是吓大的。

    ◆三天不念口生,三年不做手生。

    ◆口说无凭,事实为证。

    ◆湖里游着大鲤鱼,不如桌上小鲫鱼。

    ◆口说不如身到,耳闻不如目睹。

    ◆山里孩子不怕狼,城里孩子不怕官。

    ◆万句言语吃不饱,一捧流水能解渴。

    ◆山是一步一步登上来的,船是一橹一橹摇出去的。

    ◆千学不如一看,千看不如一练。

    ◆久住坡,不嫌陡。

    ◆马看牙板,人看言行。

    ◆不经冬寒,不知春暖。

    ◆不挑担子不知重,不走长路不知远。

    ◆不在被中睡,不知被儿宽。

    ◆不下水,一辈子不会游泳;不扬帆,一辈子不会撑船。

    ◆不当家,不知柴米贵;不生子,不知父母恩。

    ◆不摸锅底手不黑,不拿油瓶手不腻。

    ◆水落现石头,日久见人心。

    ◆打铁的要自己把钳,种地的要自己下田。

    ◆打柴问樵夫,驶船问艄公。

    ◆宁可做过,不可错过。

    ◆头回上当,二回心亮。

    ◆发回水,积层泥;经一事,长一智。

    ◆耳听为虚,眼见为实。

    ◆老马识路数,老人通世故。

    ◆老人不讲古,后生会失谱。

    ◆老牛肉有嚼头,老人言有听头。

    ◆老姜辣味大,老人经验多。

    ◆百闻不如一见,百见不如一干。

    ◆吃一回亏,学一回乖。

    ◆当家才知盐米贵,出门才晓路难行。

    ◆光说不练假把式,光练不说真把式,连说带练全把式。

    ◆多锉出快锯,多做长知识。

    ◆树老根多,人老识多。

    ◆砍柴上山,捉鸟上树。

    ◆砍柴砍小头,问路问老头。

    ◆砂锅不捣不漏,木头不凿不通。

    ◆草遮不住鹰眼,水遮不住鱼眼。

    ◆药农进山见草药,猎人进山见禽兽。

    ◆是蛇一身冷,是狼一身腥。

    ◆香花不一定好看,会说不一定能干。

    ◆经一番挫折,长一番见识。

    ◆经得广,知得多。

    ◆要知山中事,乡间问老农。

    ◆要知父母恩,怀里抱儿孙

    6.生活的谚语

    知己知彼,将心比心。

    酒逢知己饮,诗向会人吟。 相识满天下,知心能几人? 相逢好似初相识,到老终无怨恨心。

    近水知鱼性,近山识鸟音。 易涨易退山溪水,易反易复小人心。

    运去金成铁,时来铁似金。 读书须用意,一字值千金。

    逢人且说三分话,未可全抛一片心。 有意栽花花不发,无心插柳柳成荫。

    画龙画虎难画骨,知人知面不知心。 钱财如粪土,仁义值千金。

    路遥知马力,事久见人心。 两人一般心,无钱堪买金; 一人一般心,有钱难买针。

    相见易得好,久住难为人。 长江后浪推前浪,世上新人赶旧人。

    近水楼台先得月,向阳花木早逢春。 古人不见今时月,今月曾经照古人。

    先到为君,后到为臣。 莫道君行早,更有早行人。

    莫信直中直,须防仁不仁。 山中有直树,世上无一年之计在于春,一日之计在于寅。

    一家之计在于和,一生之计在于勤。 责人之心责己,恕己之心恕人。

    守口如瓶,防意如城。 宁可人负我,切莫我负人。

    再三须慎意,第一莫欺心。 虎身犹可近,人毒不堪亲。

    来说是非者,便是是非人。 远水难救近火,远亲不如近邻。

    有茶有酒多兄弟,急难何曾见一人? 人情似纸张张薄,世事如棋局局新。 山中自有千年树,世上难逢百岁人。

    力微休负重,言轻莫劝人。 无钱莫入众,遭难莫寻亲。

    平生不做皱眉事,世上应无切齿人。

    7.关于寒假对农村生产生活,二十四节气及相关的民俗谚语,及医疗偏方

    中国新年的来历 中国新年的日期,在各朝代并不相同。夏朝定在一月初一,商朝定在十二月初一,周朝定在十一月初一,秦朝定在十月初一。到西汉太初元年(公元前104年),汉武帝接受司马迁等人的建议使用《太初历》,恢复了夏历即农历,以正月为岁首,把二十四节气订入历法。后来历朝历代虽对历法有过修改,但基本上仍然以《太初历》为蓝本,以夏历的孟春正月为岁首,正月初一为元旦、元日,即新年的第一天。 1911年辛亥革命以后,清朝统治被推翻,孙中山在南京建立中华民国政府。各省都督府代表在南京召开会议,讨论历法问题。会上达成了“行夏历,所以顺农时;从西历,所以便统计”的共识,决定使用公历,把公历1月1日定做“新年”,把农历正月初一称做“春节”,但并未正式命名和推广。1949年9月27日,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通过使用“公历纪年法”,将公历1月1日定为“元旦”,把农历正月初一定名为“春节”,并规定春节放假三天,让人们热烈地庆祝农历新年。 在两千多年的历史进程中,我国的新年礼俗经历了萌芽、定型、裂变、转型的发展过程。 先秦时期,新年习俗处于萌芽阶段。此时的庆祝活动主要是在一年农事完毕之际,为报答神的恩赐而举行的“腊祭”。《诗经·七月》中记载了西周时期旧岁新年交替时的节庆风俗。诗中所谓“朋酒斯享,日杀羔羊,跻彼公堂,称彼觥,万寿无疆”,是说人们将美酒和羔羊奉献给诸神,以酬谢一年来神的保佑和赐福。这时的欢庆活动因各诸侯国采用的历法不一样而没有统一的日子,大致在冬天农闲之际,它是后来新年习俗的雏形。 新年习俗定型于汉代。经过战国和秦朝末年的社会大动荡后,西汉初期推行“休养生息”政策,社会生产得到了恢复和发展,社会秩序比较稳定,人们的生活情趣高涨,一系列节日习俗形成了。《太初历》推行后,历法长期稳定,正月初一作为新年的日期也因此得到确立。这样一来,原来各地区分别在冬末春初不同日子举行的酬神、祭祀和庆祝活动便逐渐统一在农历正月初一这一天进行。随着社会的发展,从汉朝到南北朝,正月初一过新年的习俗愈演愈烈,燃爆竹,换桃符,饮屠苏酒,守岁卜岁,游乐赏灯等活动都已出现,新年成为我国第一大节日。 新年习俗在唐代发生裂变。唐朝是思想文化昌明的时代,同时也是内外文化交流频繁的时代,新年习俗渐渐从祈祷、迷信、攘除的神秘气氛中解放出来,转变成娱乐型、礼仪型节日。元旦的爆竹不再是驱鬼辟邪的手段,而成了欢乐、喜庆的方式;庆祝新年的重点由祭神转向了娱人,转向了人们自己的娱乐游艺,享受生活。所以,可以说,也只有在唐代以后,新年才真正成为普天同庆,亿民欢度的“佳节良辰”。 新年习俗到明清时期转型。这种转型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礼仪性、应酬性加强。人们在新年相互拜谒,达官贵人互送名帖,或者登门叩拜;平民百姓也讲究“礼尚往来”,馈赠礼品,互相拜年。二是游艺性进一步加强。新年期间,玩狮子,舞龙,演戏,说书,高跷,旱船等各种娱乐活动五彩缤纷,绚丽夺目。北京人逛厂甸,广州人游花市,苏州人听寒山寺钟声,上海人游城隍庙……各地游艺活动自具特色,各种娱乐活动层出不穷,令人眼花缭乱。这时的新年习俗将中国传统文化完美地融合起来,成为集中展示我国几千年风俗文化的民俗博览会。 两千多年的历史,中国的新年风俗盛行赤县神州,渗透到了每个人的生活之中,也铸造了每个炎黄子孙的灵魂。过大年,每到阴历年底赶回家与亲人团聚,祭祖宗,吃饺子,拜年,赏灯,这些已成为炎黄子孙共同的习惯。 中华过年习俗还辐射到周边其他国家,如日本、越南、朝鲜、韩国等国家,他们与我们以相似的方式庆祝新年。

    谚语生产生活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