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首页>文化 > 文化
  • 侗族酸鱼谚语

    1.侗族特色

    原料配方:

    1.酸甜味:鲜鱼100千克 颗粒盐15千克 白酒(35~45度)3~5千克 干辣椒面3千克(鲜的12千克) 甜酒糟10千克 糯米饭20千克 花椒粉1千克 生姜5千克 红曲5千克 小茴香粉0.3千克 藿香粉0.2千克 大蒜3千克(切细) 土硝0.2千克

    2.酸辣味:鲜鱼100千克 食盐15千克 干辣椒面4千克 糯米饭25千克 花椒1.5千克 生姜6千克 红曲5千克 小茴香0.5千克 藿香粉0.2千克 大蒜3千克 桔皮0.3千克 土硝0.2千克

    腌制工具 1.腌桶:选用硬木条板制桶,外用竹箍箍成上大下小的圆形木桶。桶的大小按需腌多少鱼而定,有腌5千克、10千克、15千克、25千克……不等。桶高0.8~0.9米,口、底直径比例为10∶7。

    2.压石:选用表面光滑、中心厚、边沿较薄的卵石作压石,压石重量等于腌鱼重的2/3,但若腌制5千克鱼以内,则所用压石与鱼两者重量相当。

    3.压垫板片:即压石下的第一层垫压物,常用禾草、棕树叶、水芋叶、棕耙叶、竹笋壳等编成与离桶口下20厘米处大小的圆形或两个半圆形的垫片(有的也用木板)。

    制作时间: 一般在农历八九月份,白露以后,天气凉爽,温度适宜,这时选出的田鲤(河里捕的也可以,但其它鱼腌后质量差),壮肥饱满,腌成咸鱼,色泽光亮,质量好。

    制作方法1

    1.清洗腌桶:新桶要入河水里浸泡两天,绝对不漏水后,内用草木灰水浸2小时,再用清水洗净,然后用韭菜或萝卜擦拭,除去木气味,晾干备用。

    2.选鱼:将用鱼捕出,除去杂鱼,选出250克以上的青色鲤鱼(红鲤易酸),盛入箩内,放箩入河暂养一天,使鱼得以清水冲洗,排净粪便和鳃内的泥沙等。等二天取鱼破背,对破成腹部相连的两半,弃掉鳃和内脏,再用清水洗净血污,轻轻甩干水分,把鱼摊开平放入盆内1小时,沥干水分。

    3.浸盐:把鱼放入另一盆内,用细盐均匀擦满鱼体(鱼盐比例10∶1.5),然后一层一层的平铺在盆内,最上面撒上一层盖面盐,在盆口罩上纱布,防蝇产卵入内而变质。盐渍16~52小时后,鱼体硬化即可装桶。

    4.酿制甜酒:在鱼体盐渍过程中,同时酿制甜酒。用优质糯米,按常规方法酿制(若不腌酸甜味的,可不加甜酒)。

    5.腌糟的制备:以糯米饭为主要原料,糯米饭蒸好、摊开、洒上少许土硝水(或草木灰浸出水)、红曲、花椒、甜酒糟、小茴香、大蒜、辣椒粉面、碎姜、藿香粉、白酒和适量盐(约占总盐量的1/10),全部搅拌混合均匀成腌糟。

    6.装桶:将腌糟先铺入腌桶2厘米,把盐渍过的生鱼捞起,摊放在桶内糟上,再放腌糟1.5厘米于鱼上,这样鱼糟交替铺放,放铺一层时要用手压平压紧,直至铺完,桶口留出20厘米,再把原渍鱼的盐水洒上,然后压上压板片,再压上卵石块(先压上1/2重量,2天后全部压上)。

    制作方法2

    把糟塞在鱼的腹腔内,再把两片鱼对合成原状,层层入桶,其它方法不变。腌鱼桶要放在干燥的地方,以防桶底渍烂。几天后桶内渗出水分,不要起动,这卤水可起到隔绝空气和防护腌鱼风味的作用。

    食用方法 腌制3个月后,一般可以取食,每次取食时,从最上层开始逐层取出,取后仍按原样压好。

    2.侗族过侗年有哪些习俗

    侗族习俗相关资料:

    侗族家里来了贵客,通常要拿出最好的苦酒和腌制多年的酸鱼、酸肉及各种酸菜进行款待,因而有“苦酒酸茶”待贵客之说。侗族民间用鸡、鸭待客时,首先主人要把鸡头、鸭头或鸡爪、鸭蹼敬给客人。客人应双手接过,或转敬给席上的长者,以表示主客之间互相尊重,以诚相待。

    到侗族家里做客,食用腌鱼时,主人将一堆酸鱼块放入客人碗中,但客人最好不要吃光,留1、2块,以表示“有吃有余”。生诞婚丧之日,都要进行不同规模的宴客活动。在广西三江地区的侗族民间,婚后妇女头胎儿女诞生,都有以“三朝酒”祝贺之习。“三朝”指三天,即在小孩生卜后十天内,选其中二个单数日子,如:五、七、九(有的地方生男选单日,生女选双日),进行祝贺。

    孩子周岁时,还要喝对周茶(有的吃周岁酒)。

    3.什么是侗乡腌鱼

    腌鱼是苗族、侗族、水族等少数民族把秋收时从田里捕捞的 鲤鱼腌制起来。

    侗族谚语说:“ 一手捏糯团,一手拿腌鱼。”认 为这是饮食的理想境界。

    所说的“腌鱼”就是这类肉食。侗族 腌鱼的制作方法是将鲜鱼剖腹取出内脏,用食盐水浸泡,之后用 懦米饭、辣椒面、米酒、生姜、花椒、土硝或火炉灰水等,与浸 鱼后的盐水混搅,制成腌糟,再将腌糟置入桶底,之后是一层鱼 一层腌糟堆码,顶上是一层厚厚的腌糟,最后压紧封严。

    这种腌 鱼平时很少食用,而是在待客或祭祖的时候才取食。宋代人周去 非在《岭外代答》中说:“南人以老鱼为鲊,有十年不坏者。

    其 法以臛及盐面杂渍,盛之于瓮,瓮口周为水池,覆之以碗,水耗 则续。如是,故不透风。

    鲊数年生白花,似损坏者,凡亲悉用酒 鲊,惟以老鲊为主爱。 ”这与现代侗族的腌鱼相似。

    其中所说的 瓮口水池,现在当地汉语称为“坛盘”,像一圈梯田绕在坛子的 脖子上。上面盖的不是“碗”,而是类似大碗的坛盖。

    侗族还腌制 虾子、猪肉、鹅鸭等,这要视季节而定,一般是春天腌制青菜, /V月腌鱼,年底腌制猪肉,夏收后腌制鹅鸭。 最尊贵的是腌鱼, 只有客人来了才开坛。

    这些东西腌酸后都可以取出生吃,因为我 们从上面所述的制作方法已经看到,作料要比腌制的主料多得多。 苗家的腌鱼则是把鲜鱼从脊背剖开,取出内脏,涂抹食盐, 把摊开的鱼片放在炕笼内置于火上熏烤,同时酿制甜酒、舂制辣 椒面。

    几天之后鱼片干硬,将辣椒面和甜酒搅拌,一层鱼一层料 搁置在坛子内,密封起来。取食的时候,或在甑子上蒸或在火上 烧烤均可,主要是生食。

    4.侗族的生活习惯

    侗族主要分布在贵州省的黎平、从江、榕江、天柱、锦屏,湖南的新晃、靖县、通道和广西的三江、龙胜等县。

    来源于秦汉时期的“骆越”。信仰多神,崇拜自然物。

    主要从事农业,兼营林木。以生产鱼粳稻为主,善用稻田养鱼。

    林业以产杉木著称。侗族有自已的语言,多通汉语。

    原无文字,1958年设计了以拉丁字母形式的拼音文字。有自已的民间戏曲——侗戏。

    侗族的箫与笛是中国传统的乐器之一。侗族还以建筑艺术见长。

    每个寨子都有造型别致的木楼。这种不用一钉一铆的木结构建筑吸收了中国古代亭台、楼阁建筑的部分精髓。

    习俗 侗族家里来了贵客,通常要拿出最好的苦酒和腌制多年的酸鱼、酸肉及各种酸菜进行款待,因而有“苦酒酸茶”待贵客之说。侗族民间用鸡、鸭待客时,首先主人要把鸡头、鸭头或鸡爪、鸭蹼敬给客人。

    客人应双手接过,或转敬给席上的长者,以表示主客之间互相尊重,以诚相待。 到侗族家里做客,食用腌鱼时,主人将一堆酸鱼块放入客人碗中,但客人最好不要吃光,留1、2块,以表示“有吃有余”。

    生诞婚丧之日,都要进行不同规模的宴客活动。 在广西三江地区的侗族民间,婚后妇女头胎儿女诞生,都有以“三朝酒”祝贺之习。

    “三朝”指三天,即在小孩生卜后十天内,选其中二个单数日子,如:五、七、九(有的地方生男选单日,生女选双日),进行祝贺。孩子周岁时,还要喝对周茶(有的吃周岁酒)。

    食俗 大部分地区日食三餐,也有部分地方有日食四餐之习,即两茶两饭。两茶是指侗族民间特有的油茶。

    油茶是用茶叶、花、炒花生(或酥黄豆)、糯米饭,加肉或猪下水、盐、葱花等为原料(有的地方还加菠菜竹蒿),制成的汤状稀食,既能解渴,又能充饥,故常称“吃油茶”。 日常蔬菜十分丰富,除鲜食南瓜、苦瓜、韭菜外,大部分腌成酸菜。

    如:酸黄瓜、酸罗卜、酸刀豆、酸蕨菜等。侗族日常菜肴以酸味为主。

    不仅有酸汤,还有用酸汤做成的各种酸菜、酸肉、酸鱼、酸鸡、酸鸭等。相传腌酸菜始于宋代。

    制作酸菜有坛制和筒制两种,坛制是指将淘米水装入坛内,置于火塘边加温,使其发酵,制成酸汤,然后用酸汤煮鱼虾、蔬菜,做为日常最常见的菜肴。 民间经常食用的虾酱也多以坛制作。

    腌鱼、腌猪排、牛排及腌鸡鸭则以筒制为主。筒有木桶和楠竹筒两种。

    制作腌鱼以入冬最佳,腌渍时间越长,其味越醇。鱼虾除大量酸食外,亦常鲜食。

    侗族成年男子,普遍喜爱饮酒,所饮酒类大都是自家酿制的米酒,度数不高,淡而醇香。 节庆 侗族传统节日各地日期不一,节日饮食常和宴客活动联系在一起。

    新婚节:每年农历十月的第一个卯日是侗族人的“新婚节”,常有数十对青年男女在这一天成亲,类似今天的“集体婚礼”。贵州剑河县小广、化敖等地还保留此风俗。

    架桥节:相传侗族祖公祖奶因架桥发子发孙,架桥的日子正好是二月初二。侗族人民为了纪念这个日子,把这一天定为架桥节。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