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首页>文化 > 文化
  • 描写长城的谚语

    1.关于长城的谚语,成语,歇后语,民间故事

    一、长城的谚语: 多深的根基,筑多高的墙 不到九门口,枉来长城走 万里长城最长,学汉语最难 不到长城非好汉 万里长城永不倒,千里黄河水滔滔 长城易到,好汉难为 长城内外皆故乡 筑就长城千夫苦,何止孟姜一人哭 要问长城在哪里,就在百姓心坎上 不到长城非好汉,屈指行程2万,六盘山上高峰,红旗漫卷西方,今日长缨在手,何时缚住苍龙 二、长城的成语: 1.不到长城非好汉 2.雄关万里 3.狼烟四起 4.烽火连天 5.兵临城下 6.众志成城 7.固若金汤 8.自毁长城 9.孤城绝塞 10.万里长城 三、长城的民间故事和传说: 孟姜女哭长城的故事 长城的故事和传说——望京楼 长城的故事和传说——“玉门关” 四、长城民歌民谣 山海关 山海关,地面宽,南有海,北有山,当中有个第一关,下面就是角楼湾。

    穷罗城,富西关,不穷不富角楼湾。 桥对桥,庙对庙,一步三筒碑,狮子比城高。

    张家口 一年一场风,年始到年终 十八蹬,高入天,鹰飞倒仰猴难攀;山高到底有多少,一个骨碌滚三天 杀虎口 杀虎口,杀虎口,没有钱财难过口,不是丢钱财,就是刀砍头,过了虎口还心抖。 嘉峪关 出了嘉峪关,两眼泪不干。

    向前看,戈壁滩,向后看,鬼门关 出了嘉峪关,两眼泪不干,上望灰色天,下看戈壁滩 出了嘉峪关,眼泪擦不于 一出嘉峪关,两眼泪汪汪 木兰脚蹬黄河岸,一箭射过嘉峪关;找箭找不见,不找就看见。。

    2.关于长城的谚语和成语

    成语1.不到长城非好汉 2.雄关万里 3.狼烟四起 4.烽火连天 5.兵临城下 6.众志成城 7.固若金汤 8.自毁长城 9.孤城绝塞 二长城的谚语: 多深的根基,筑多高的墙 不到九门口,枉来长城走 万里长城最长,学汉语最难 不到长城非好汉 万里长城永不倒,千里黄河水滔滔 长城易到,好汉难为 长城内外皆故乡 筑就长城千夫苦,何止孟姜一人哭 要问长城在哪里,就在百姓心坎上 不到长城非好汉谚语: 不到九门口,枉来长城走。

    秦始皇修长城——功过后人评。成语:1、固若金汤; 2、万里长城; 3、钢铁长城; 4、不到长城非好汉; 5、一字长城: “排列成一长条的阵势。

    也指一言奏效,可比长城。” 6、雄关万里 7、狼烟四起 8、烽火连天 9、兵临城下 10、众志成城 狼烟四起 2崇山峻岭 3雄关万里 4不到长城非好汉 5烽火连天6 兵临城下 7蜿蜒起伏 8绵延不断 9雄伟浩大 10峭壁深壑 11巧夺天工 12文化宝藏 13历史丰碑 14巍巍雄姿 15婉蜒曲折 16奔腾起伏 17南北交错 18绵延起伏 19众志成城歇后语:秦始皇修长城-功过后人评 长城上的砖-未知经过多少风雨。

    3.关于长城的俗语

    一、长城的谚语:

    多深的根基,筑多高的墙

    不到九门口,枉来长城走

    不到长城非好汉

    万里长城永不倒,千里黄河水滔滔

    长城易到,好汉难为

    长城内外皆故乡

    筑就长城千夫苦,何止孟姜一人哭

    二、长城的成语: 1.不到长城非好汉 2.雄关万里 3.狼烟四起 4.烽火连天 5.兵临城下 6.众志成城 7.固若金汤 8.自毁长城 9.孤城绝塞 10.万里长城 歇后语: 1、长城上的砖-未知经过多少风雨 2、长城上跑步-大有奔头 3、秦始皇修长城-功过后人评 4、万里长城-永不倒. 5、孟姜女哭长城-千古绝唱

    (山海关),

    地面宽,南有海,北有山,当中有个第一关,下面就是角楼湾。

    穷罗城,富西关,不穷不富角楼湾。

    桥对桥,庙对庙,一步三筒碑,狮子比城高。

    (张家口)

    一年一场风,年始到年终

    十八蹬,高入天,鹰飞倒仰猴难攀;山高到底有多少,一个骨碌滚三天

    (杀虎口)

    杀虎口,杀虎口,没有钱财难过口,不是丢钱财,就是刀砍头,过了虎口还心抖。

    (嘉峪关)

    出了嘉峪关,两眼泪不干。向前看,戈壁滩,向后看,鬼门关

    出了嘉峪关,两眼泪不干,上望灰色天,下看戈壁滩

    出了嘉峪关,眼泪擦不干

    一出嘉峪关,两眼泪汪汪

    木兰脚蹬黄河岸,一箭射过嘉峪关;找箭找不见,不找就看见。

    4.关于长城的谚语和故事

    谚语:(1)不到长城非好汉。

    (2)一夫当关,万夫莫开。 长城的故事和传说——望京楼 当年戚继光任蓟镇总兵官,在谭纶的支持下,亲自规划和督造了金山岭长城(位于河北省滦平县境内)。

    此段长城的结构独特,城墙是用巨大的条石为基础,以砖包砌而成。金山岭长城东端高入云端的老虎山上,有一座望京楼,座落在一千米高的山顶上,楼的两侧是悬崖峭壁,人只能从石缝中攀登而上。

    据说当年修筑时,为了运条石死伤了许多人,但条石仍运不上去。此事感动了玉皇大帝,立即派他的外甥二郎神去运石。

    当晚,二郎神来到老虎山下,见到成堆的条石堆放在那里,随即将他的神刀一晃,立刻变成赶山鞭。他手挥赶山鞭向条石上抽打,同时喊声"变",那一块块条石,马上变成一只只大山羊,直奔山顶。

    到山顶后他数了数,不多也不少,正好够用。恰逢此时,一个士兵台帐小解,忽见二郎神赶羊,惊叫一声往回跑。

    二郎神听到有人喊叫,也吃了一惊,将几十块条石踢下山去,落在东面的山坳里。二郎神随即腾身上天。

    就这样,修望京楼的条石,就缺了几十块。现在登上望京楼时,会看到楼底十二层奠基条石中有五层是碎石块垒砌的。

    而那些被二郎神踢下山去的条石,仍然堆放在山坳里,当地人称此山坳为条石坳。 长城的故事和传说——“玉门关” 古时候,在甘肃小方城西面,有个驿站叫"马迷兔",又叫"马迷途"。

    商队从边陲于阗运玉到中原都要经过此地。这里的地形十分复杂:沼泽遍布、沟壑纵横、森林蔽日、杂草丛生。

    每当运玉石的商队赶上酷热天气上路时,为避免白天人、畜中暑,总是喜欢晚上凉凉快快赶路。因此,每当马队走到这里,总是一片黑暗,辨不清方向,就连经常往返于此路的老马也会晕头转向,难以识途,"马迷途"的名字就是这样叫起来的。

    有一支专贩玉石和丝绸的商队,常年奔波于这条路上,也常常在"马迷途"迷失方向。有一次商队刚进入"马迷途"就迷路了。

    人们正在焦急万分之际,忽然不远处落下一只孤雁。商队中一个小伙子悄悄地把大雁抓住,心地善良的他,把它抱在怀里,准备带出"马迷途"后再放掉。

    不一会儿,只见大雁流着眼泪对小伙子咕噜咕噜地叫着说:"咕噜咕噜,给我食咕噜咕噜,能台迷途。"小伙子听后恍然大悟,知道大雁是因为饿得飞不动才掉队的,便立即拿台自己的干粮和水让大雁吃个饱。

    大雁吃饱以后,呼的飞上天空,不断盘旋,领着商队走出了"马迷途",顺利地到达了目的地小方盘城。过了一段时间,这支商队又在"马迷途"迷失了方向,那只大雁又飞来在空中叫着:"咕噜咕噜,商队迷路。

    咕噜咕噜,方盘镶玉。"边叫边飞,又引着商队走出了迷途。

    只有那只救大雁的小伙子听懂了大雁的话语,并转告领队的老板说:"大雁叫我们在小方盘城上镶上一块夜光墨绿玉的玉石,以后商队有了目标,就再也不会迷路了。"老板听后,心里一盘算,一块夜光墨绿玉要值几千两银子,实在舍不得,就没有答应。

    没想到下一次商队又在"马迷途"迷了路,数天找不到水源,骆驼干渴得喘着粗气,人人嘴干舌燥,口渴得寸步难行,生命危在旦夕,正在此时,那只大雁又飞来了,并在上空叫道:"商队迷路,方盘镶玉,不舍墨玉绝不引路。"小伙子听罢急忙转告给老板,老板慌了手脚,忙问小伙子到底应该怎么办才好,小伙子说:"你赶快跪下向大雁起誓:'一定镶玉,绝不食言。

    '。"老板马上照小伙子说的,跪着向大雁起誓,大雁听后,在空中旋转片刻,把商队又一次引出了"马迷途",商队得救了。

    到达小方盘城后,老板再也不敢爱财了,立刻挑了一块最大最好的夜光墨绿玉,镶在关楼的顶端,每当夜幕降临之际,这块玉便发出耀眼的光芒,方圆数十里之外看得清清楚楚,过往商队有了目标,再也不迷路了。从此,小方盘城就改名"玉门关"。

    其实玉门关是汉武帝时所建,因这里是古代我国通往西域的重要交通要道,从西域输入和阗玉石就从此入关,故名。 秦始皇的恋母情结 关于长城的民间故事很多。

    福州地区还流传过一则创作手法很“传统”又很“现代派”的故事: 秦始皇扫六合、御海内,天下一统、功劳盖天。一个神仙送了两朵花给秦始皇,并告诉秦始皇:这两朵花给谁戴,谁就会长得跟花一样。

    秦始皇一看,一朵盛开,娇艳无比;另一朵是花苞,色泽浅淡,花瓣还包在绿蕾中。秦始皇把好看的一朵送给王后娘娘;把花苞送给母后。

    第二天,秦始皇发现,盛开的一朵已经谢了,王后娘娘也跟那花一样,舜华已逝、玉容凋零。而送给母后的那花蕾开了,艳丽芬芳,千娇百媚;母后犹如蓓蕾初开,顾眄便妍,色授魂与。

    秦始皇心旌摇荡,对变得年轻漂亮的母亲垂涎三尺。秦始皇请求神仙,让他娶母后为妻。

    神仙感到非常为难,碍于秦始皇的恳求,他给秦始皇一个机会:王呵,他如果能把太阳遮住,不让它照到王宫,那就准你娶母后为妻。 秦始皇请了许多谋士商议,最聪明的谋士想出一个办法,建一条很长很长的墙,无论是早晨、中年或傍晚的太阳都能挡住。

    秦始皇从其议,调动大批人工,修起一条很长很长的城墙。这当然就是长城。

    长城果然能把早晨、中年傍晚的太阳都挡住,王宫里再也。

    描写长城的谚语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