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首页>文化 > 文化
  • 谚语白露早

    1. 有关白露的谚语

    关于白露的一些谚语

    白露期间,如果你在晴朗的夜晚外出,仰望着满天的繁星,屏息静听牛郎织女悄悄细语的时候,也许会被露珠打湿裤脚。清晨,可以看到,在夜间贴近地面的水汽在草木上凝结成透明的露珠。露水的形成条件是:晴空、微风、空气潮湿。描述这方面的谚语有:

    “白露,露珠遍路。”

    “露水见晴天”

    “旱天无露水”

    “风大夜无露”

    可见,劳动人民对露水生成的条件在谚语中总结得多么完美。

    白露节气期间,秋意渐浓,天气日渐凉爽,气温日较差加大,早晚凉,中午热。有以下几个形容这种情况的谚语:

    “白露秋风夜,一夜凉一夜。”(皖、赣、湘、桂、辽)

    “过了白露节,夜寒日里热。”(苏、浙、皖、赣、湘、晋)

    “过了白露节,早寒夜冷中时热。”(鄂)

    “白露在仲秋,早晚凉悠悠。”

    白露期间,抢时播种是播种的关键。这方面的谚语有:

    “白露过秋分,农事忙纷纷。”

    “蚕豆不要粪,只要白露种。”

    “不到白露不种蒜。”

    “白露高粱秋分豆。”

    “白露前后看,莜麦、荞麦收一半。”

    有些农作物要在白露时节秋收、播种,延误不得。

    2. 白露早寒露迟秋分种麦正当时是哪地区谚语

    “白露早寒露迟,秋分种麦正适宜”这句谚语是针对华北地区的黄河流域以北一代的农业来说的。

    这种话中的“白露”、“寒露”、“秋分”都是一年的二十四节气之子。其中:“白露”节气,通常是9月7-9日交节;“秋分”节气,通常是在9月22-24日交节;“寒露”节气,通常是在10月8-9日交节。

    而“白露”和“寒露”,则是在秋分前后的两个节气,意思是在“白露”节气的那个时候种小麦太早,而到了“寒露”节气的那个时候,播种小麦又太晚了,而只有在“秋分”这个节气的时候,播种小麦,才是正好的时候。

    扩展资料

    有关气象的民间谚语

    1、白露秋分夜,一夜冷一夜。

    这时夏季风逐渐为冬季风所代替,多吹偏北风,冷空气南下逐渐频繁,加上太阳直射地面的位置南移,北半球日照时间变短,日照强度减弱,夜间常晴朗少云,地面辐射散热快,故温度下降速度也逐渐加快。

    白露是个典型的秋日节气,也是全年昼夜温差最大的一个节气。此时暑气逐渐消逝,气温开始下降,天气慢慢转凉,大部分地区出现秋高气爽、云淡风轻的天气。白露时节,夜间气温已经达到水汽凝结成露的条件,草木也开始在清晨时凝结成露滴,露水在清晨的田野上晶莹剔透。

    2、一场秋雨一场寒,十场秋雨穿棉。

    秋天是夏冬的过渡,气温也开始逐渐由热转凉,江淮地区常是冷暖气团交汇辐合的地区,每当冷空气南下与在这一带的暖气团相遇交汇,就会带来一场秋雨、一阵秋风,气温也随之下降。而十场这种秋雨过后,基本已经是冬天伊始,由于气温较低,需要穿棉衣御寒了。

    3、寒露种菜,霜降种麦。

    这句话说的是寒露的时候到了种白菜的时候,农村里面冬天都会吃白菜;不过现在条件好开始大棚也有各式各样的新鲜菜了;霜降的时候就到了种植小麦了,差不多到时候了,没有种的要准备了。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气象谚语

    3.

    寒露在每年公历的10月8日或9日,为中国传统节日中的二十四节气之一,此时太阳到达黄经195度.2011年10月8日,农历9月12日,星期六为2011年寒露,同时这一天为全国高血压日、世界视觉日.寒露的含义《月令七十二候集解》:"九月节,露气寒冷,将凝结也."意思是寒露节气之后,气温更低,空气已结露水,渐有寒意.我国古代将寒露分为三候:"一候鸿雁来宾;二候雀人大水为蛤;三候菊有黄华."此节气中鸿雁排成一字或人字形的队列大举南迁;深秋天寒,雀鸟都不见了,古人看到海边突然出现很多蛤蜊,并且贝壳的条纹及颜色与雀鸟很相似,所以便以为是雀鸟变成的;第三候的"菊始黄华"是说在此时菊花已普遍开放.寒露气候特点寒露节气其间,我国南方大部分地区各地气温继续下降.华南日平均气温多不到20℃,即使在长江沿岸地区,水银柱也很难升到30℃以上,而最低气温却可降至10℃以下.西北高原除了少数河谷低地以外,候(5天)平均气温普遍低于10℃,用气候学划分四季的标准衡量,已是冬季了.千里霜铺,万里雪飘,与华南秋色迥然不同.寒露之农事寒露期间,华南雨量亦日趋减少.华南西部多在20毫米上下,东部一般为30至40毫米左右.绵雨甚频,朝朝暮暮,溟溟霏霏,影响"三秋"生产,成为我国南方大部分地区的一种灾害性天气.伴随着绵雨的气候特征是:湿度大,云量多,日照少,阴天多,雾日亦自此显著增加.但是,秋绵雨严重与否,直接影响"三秋"的进度与质量.为此,一方面,要利用天气预报,抢晴天收获和播种;另一方面,也要因地制宜,采取深沟高厢等各种有效的耕作措施,减轻湿害,提高播种质量.在高原地区,寒露前后是雪害最严重的季节之一,积雪阻塞交通,危害畜牧业生产,应该重点注意预防.。

    4. 白露谚语有哪些 关于白露的农谚诗词

    关于白露的谚语诗词

    夜晚露水狂,来日毒太阳。干雾露阴,湿雾露晴。

    喝了白露水,蚊子闭了嘴。

    麦收十年早,谷收十年晚。

    种麦种到老,还是早种麦子好。

    今年麦子耩得早,来年麦子收得好。

    别说白露种麦早,要是河套就正好。

    抢墒地薄白露播,比着秋分收得多。白露麦,顶茬粪。 白露种高山,寒露种河边,坝里霜降点。

    白露种高山,秋分种平川。

    白露种高山,秋分种河湾。

    白露种高山,秋分种平川,寒露种沙滩。

    白露种高山,秋分种半山,寒露种平川。

    白露播得早,就怕虫子咬。

    麦种拌农药,不怕虫子咬。

    麦种毒谷拌,不怕害虫犯。

    麦种温水泡,不长黑包包。

    选好种,晒得干,来年多打没黑疸。

    关于白露的诗词

    《杂诗》魏晋(左思)

    秋风何冽冽,白露为朝霜。柔条旦夕劲,绿叶日夜黄。

    明月出云崖,皦皦流素光。披轩临前庭,嗷嗷晨雁翔。

    高志局四海,块然守空堂。壮齿不恒居,岁暮常慨慷。

    《情诗》魏晋(曹植)

    微阴翳阳景,清风飘我衣。游鱼潜渌水,翔鸟薄天飞。

    眇眇客行士,徭役不得归。始出严霜结,今来白露曦。

    游者叹黍离,处者歌式微。慷慨对嘉宾,凄怆内伤悲。

    《白露》唐(杜甫)

    白露团甘子,清晨散马蹄。圃开连石树,船渡入江溪。

    凭几看鱼乐,回鞭急鸟栖。渐知秋实美,幽径恐多蹊。

    《白露为霜》唐(颜粲)

    悲秋将岁晚,繁露已成霜。遍渚芦先白,沾篱菊自黄。

    应钟鸣远寺,拥雁度三湘。气逼襦衣薄,寒侵宵梦长。

    满庭添月色,拂水敛荷香。独念蓬门下,穷年在一方。

    《白露为霜》唐(徐敞)

    早寒青女至,零露结为霜。入夜飞清景,凌晨积素光。

    驷星初晰晰,葭菼复苍苍。色冒沙滩白,威加木叶黄。

    鲜辉袭纨扇,杀气掩干将。葛屦那堪履,徒令君子伤。

    5. 农谚,“秋分早、霜降迟、寒露种麦正当时”和“白露早,寒露迟,

    这两句农谚都是正确的,只是针对的地域不同。

    就农事活动来说,秋分时节正是播种冬小麦的时节,因此有“秋分早,霜降迟,寒露种麦正当时”的说法。当然,这是指黄河流域以南的地区,而在北方则要提前一个节气,应是“白露早,寒露迟,秋分种麦正当时”。

    农谚的地域性,实际上反映了农业生产的地域性。例如不同地区作物种类不同,播种、收获季节不同等等。浙江农谚:“麦黄种麻,麻黄种麦”,陕西农谚则为“麦黄种糜,糜黄种麦”,这是作物因地域而不同。

    华北农谚“七金、八银、九铜、十铁”,“秋收不耕地,来年不能定主意”,这是反映北方冬季休闲、一年一熟耕作制的,在南方就不是这样,浙江农谚“草子种三年,坏田变好田”,“烂冬油菜旱冬麦”,反映浙江地区冬季不是种绿肥,就是种大小麦、油菜以及蚕豆、豌豆等,很少休闲,更没有七月八月就耕地准备过冬的。

    扩展资料

    虽然在播种期上这两句农谚反映了地域的差异性大,但在许多农谚里,尽管地区不同,条件不同,却都有类似的说法。如大豆的“干花湿荚,亩收石八”,南北各地都这样说;浙江农谚“割麦如救火”和华北农谚“麦收如救火”一样。

    在浙江、苏北等地都有同样农谚:“六月不热,五谷不结”,“有钱难买大肚黄”等等都是普遍性的农谚。其所以这样,是因为它们反映了作物的生物学特性。

    作物的生物学特性是它本身遗传性的表现,其所要求的环境条件、栽培原理往往是具有共同性的,还有一些基本原理相同的栽培环节如深耕、增施肥料、中耕培土等,反映在农谚上也大体一样。

    比如华北、陕西农谚“种田不上粪,等于瞎糊混”;苏北农谚“不施粪,瞎胡混”,浙江农谚“种田无师叔,只要肥料足”;以及华北农谚“锄头有三分水”和浙江农谚“旱来锄头会生水”等等,意思都一样。

    不论地域性和普遍性,就其表达形式的类似来看,说明当初某条农谚可能发源于某一地区,随着传播开去,各地就按照自己地区的特点(如作物的、耕作制的、季节的、口语习惯等)予以变通,最明显的如播种期,几乎“**早,**迟,****正当时”成为各地农谚的共同表达公式了。

    参考资料来源:人民网--寒露—秋风萧瑟 露冷气凉(节气·物候)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农谚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