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首页>文化 > 文化
  • 养生谚语古文

    1. 描写养生的古诗词

    养生原则 与其救疗于有疾之后,不若摄养于无疾之先。

    ―――《丹溪心法》元 朱震亨 治身养性谨务其细,不可以小益为不平而不修,不可以小损为无伤而不防。―――《抱朴e68a84e8a2ad3231313335323631343130323136353331333361323534子》晋 葛洪 我命在我,不在天。

    ―――《仙经》 养生以不伤为本。―――《仙经》 养性之道,莫久行、久坐、久卧、久视、久听。

    ―――《养生要录》宋蒲虔贯 措身失理,亡之于微,积微成损,积疾成衰。―――《养生论》三国 嵇康 虚邪贼风,避之有时,恬淡虚无,真气从之,精神内守,病安从来。

    ―――《素问·上古天真论》 善养生者养内,不善养生者养外。―――《寿世保元》明 龚廷贤 善服药者,不如善保养。

    ―――《养老奉亲书》宋陈直 才所不逮而困思之,伤也;力所不胜而强举之,伤也。―――《抱朴子》 晋 葛洪 体欲常劳,食欲常少,劳无过极,少无过虚。

    ―――《养性延命录》 南朝 梁 陶宏景 虽常服药物,而不知养性之术,亦难以长生也。―――《养性延命录》 南朝 梁 陶宏景 善养性者,则治未病之病,是其义也。

    ―――《备急千金要方》 唐代 孙思邈 精、气、神,养生家谓之三宝。―――《理虚元鉴》明 汪绮石 邪之所凑,其气必虚。

    ―――《素问·评热病论》 正气存内,邪不可干。―――《素问·遗篇刺法论》 阴平阳秘,精神乃治;阴阳离决,精气乃绝。

    ―――《素问·阴阳应象大论。

    2. 古人养生经典格言有哪些

    古人养生经典格言:

    生从十三:虚、无、清、净、微、寡、柔、弱、卑、损、时、和、啬。

    【译文】养生之道在于遵从十三条要旨。这就是:心无杂念,恬淡于世事,内心清洁无染,俗念净除,谨小慎微无过失,寡欲无贪,心柔不逞强,甘作弱者之心,自视不卑不亢,减损太过的言行,知时达务,顺四时之变化,秉性谦和,崇尚俭朴。

    心之在体,君之位也;九窍之有职,官之分也。心处其道,九窍循理;嗜欲充益,目不见色,耳不闻声。故曰:上离其道,下失其事。

    【译文】心对于人体,如同君主在国中处于主宰地位;九窍各有不同的功能,正如百官各有自己的职责一样。如果心能保持正常,九窍等各器官也就能有条不紊地发挥其作用;如果心里充满着各种嗜欲杂念,眼睛就看不见颜色,耳朵就听不见声音。所以说心要是违背了(清静寡欲的)基本规律,各个器官也就会失去各自应有的作用。

    行端直则无祸害,无祸害则尽天年。

    【译文】行为正直就不会遭遇祸害,不遭遇祸害就能安享天年。

    君子有三戒:少之时,血气未定,戒之在色;及其壮也,血气方刚,戒之在斗;及其老也,血气既衰,戒之在得。

    【译文】君子有三件事需要戒:年轻的时候,血气未定,要戒女色;壮年的时候,血气方刚,要戒斗殴;等到年老了,血气已衰,要戒贪心。

    志闲而少欲,心安而不惧,无恚嗔之心……无思想之患,以恬愉为务,以自得为功。

    【译文】意志清闲而少欲望,心绪安详而无惧怕,无怨恨愤怒之心,思想上没有忧患,以恬谈愉快为本,以自得其乐而功。做到这些多可使“形体不敝,精神不散”而益寿延年。

    3. 求几首关于 养生 的诗词

    养生诗词 养生原则 与其救疗于有疾之后,不若摄养于无疾之先。

    ―――《丹溪心法》元 朱震亨 治身养性谨务其细,不可以小益为不平而不修,不可以小损为无伤而不防。―――《抱朴子》晋 葛洪 我命在我,不在天。

    ―――《仙经》 养生以不伤为本。―――《仙经》 养性之道,莫久行、久坐、久卧、久视、久听。

    ―――《养生要录》宋蒲虔贯 措身失理,亡之于微,积微成损,积疾成衰。―――《养生论》三国 嵇康 虚邪贼风,避之有时,恬淡虚无,真气从之,精神内守,病安从来。

    ―――《素问·上古天真论》 善养生者养内,不善养生者养外。―――《寿世保元》明 龚廷贤 善服药者,不如善保养。

    ―――《养老奉亲书》宋陈直 才所不逮而困思之,伤也;力所不胜而强举之,伤也。―――《抱朴子》 晋 葛洪 体欲常劳,食欲常少,劳无过极,少无过虚。

    ―――《养性延命录》 南朝 梁 陶宏景 虽常服药物,而不知养性之术,亦难以长生也。―――《养性延命录》 南朝 梁 陶宏景 善养性者,则治未病之病,是其义也。

    ―――《备急千金要方》 唐代 孙思邈 精、气、神,养生家谓之三宝。―――《理虚元鉴》明 汪绮石 邪之所凑,其气必虚。

    ―――《素问·评热病论》 正气存内,邪不可干。―――《素问·遗篇刺法论》 阴平阳秘,精神乃治;阴阳离决,精气乃绝。

    ―――《素问·阴阳应象大论 惜精养生 元气实,不思食;元神会,不思睡;元精足,不思欲;三元全,陆地仙。―――《养心要语》明胡文焕 人年五十者,精力将衰,大法当二十日一次施泄。

    ―――《泰定养生主论》元王珪 纵欲戕生,古今同慨。―――《退庵随笔》清梁章钜 若耗散真精不已,疾病随生,死亡随至。

    ―――《尊生八笺》明 高濂 酒色之类,使人志气昏酣荒耗,伤生败德。―――《食色绅言》明陈继儒 御女之法,能一月再泄,一岁二十四泄,皆得二百岁。

    ―――《备急千金要方》 唐代 孙思邈 聚精之道,一曰寡欲,二曰节劳,三曰息怒,四曰戒酒,五曰慎味。―――《摄生三要》明 袁坤仪 男贵寡欲养精,女贵平心养血。

    ―――《广嗣纪要》明万全 精神养生 戒暴怒以养其性,少思慈以养其神,省言语以养其气,绝私念以养其心。―――《续附·养生要诀》明 胡文焕 看一个医生不如交一个朋友。

    ―――谚语 人借气以充其身,故平日在乎善养,所忌最是怒。―――《老老恒言》清 曹廷栋 凡心有所爱,不用深爱,心有所憎,不用深憎,并皆损性伤神。

    ―――《备急千金要方》 唐孙思邈 大喜荡心,微抑则定;甚怒烦性,稍忍即歇。―――《退庵随笔》清梁章钜 人但知过怒过哀足以害性,而不知过喜过乐亦足以伤生。

    ―――《退庵随笔》清 梁章钜 心乐为良药,神伤致骨枯。―――谚语 不气不愁,活到白头。

    ―――谚语 老人之情,欲豪畅,不欲郁郁阏,可以养生。―――《类修要诀》明胡文焕 圣人胜心,众人胜欲,君子行正气,小人行邪气。

    ―――《淮南子》西汉刘安等 多思则神殆,多念则志散,多欲则损智,多事则形疲。―――《养生要集》唐 张湛 安则物之感我者轻,和则我之应物者顺,外轻内顺,而生理备矣。

    ―――《苏沈良方》宋苏轼、沈括 忍怒以全阴气,抑喜以养阳气。―――《抱朴子》 晋 葛洪 知恬逸自足者,为得安乐本。

    ―――《尊生八笺》明 高濂 物来顺应,事过心宁,可以延年。―――《寿世保元》明 龚廷贤 省思虑则心血不耗,发不易白。

    ―――《医先》明 王文禄 恼一恼,老一老;笑一笑,少一少。―――《养心要语》明 胡文焕 说说笑笑,通通七窍。

    ―――谚语 笑一笑,十年少;愁一愁,白了头。―――谚语 笑口常开,青春常在。

    ―――谚语 事从容则有余味,人从容则有余年。―――《呻吟语》明吕坤 养心莫善于寡欲。

    欲不可纵,欲纵成灾;乐不可极,乐极生衰。―――《养生四要》明 万全 善摄生者,先除欲念。

    ―――《食色绅言》明陈继儒 喜怒衰乐之发……可节而不可止也,节之而顺,止之而乱。―――《春秋繁露》西汉董仲舒 遇事不恼,长生不老。

    ―――谚语 嗜欲使人气淫,好憎使人精劳。―――《古今图书集成》清陈梦雷 暴喜伤心,暴努伤肝,暴恐伤肾,过衰伤肺,过思伤脾。

    ―――《养生四要》明 万全 夫精神志意者,静而日充者壮,躁而日耗者老。―――《淮南子》西汉刘安等 琴医心,花医肝,香医脾,石医肾,泉医肺,剑医胆。

    ―――《幽梦续影》清朱锡绶 人生如天地,和煦则春,惨郁则秋。―――《医述》清程杏轩 善养生者,先除欲念。

    ―――《男女绅言》明陈继儒 得神者昌,失神者亡。―――《素问·移精变气》 心乱则百病生,心静则万病息。

    ―――《卫生宝鉴》元罗天益 惜气存精更养神,少思寡欲勿劳心。―――《寿世保元》明 龚廷贤 心胸里头能撑船,健康长寿过百年。

    ―――谚语 千保健,万保健,乐观方才是关键。―――谚语 一日三笑,人生难老;一日三恼,不老也老。

    ―――谚语 生气催人老,快乐变年少。―――谚语 遇怒不要恼,遇难莫急躁。

    ―――谚语 常乐常笑,益寿之道。―――谚语 房宽地宽,不如心宽。

    ―――谚语 知足者常乐,善笑者长寿。―――谚语 要活好,心别小;善制怒,寿无数。

    ―――谚语 笑口常开,百病不来。

    4. 描写养生的诗句

    饮食养生

    食不语,寝不言。―――《论语》春秋战国孔丘

    节饮自然脾健,少餐必定神安。―――《续附·养生要诀》明 胡文焕

    一顿吃伤,十顿喝汤。―――谚语

    上床萝卜下床姜,不用医生开药方。―――谚语

    凡食热胜冷,少胜多,熟胜生,淡胜咸。―――《养生要录》宋蒲虔贯

    凡食,无强厚味,无以烈味重酒。―――《吕氏春秋》战国吕不韦等

    五谷为养,五蓄为助,五菜为充,五果为益。―――《养生四要》明 万全

    饥不暴食,渴不暴饮。―――谚语

    安身之本,必资于食,不知食宜,不足以存生。―――《圣济总录》宋官修

    阴之所生,本在五味,阴之五宫,伤在五味。―――《素问·阴阳应象大论》

    食欲少而数,不欲顿多难消,常如饱中饥,饥中饱。―――《养性延命录》 南朝 梁 陶宏景

    多饮酒则气升,多饮茶则气降。―――《养生肤语》明陈继儒

    谷肉果菜,食养尽心,无使过之,伤其正之。―――《素问·五常政大论》

    汤泡饭,嚼不烂。―――谚语

    服饵不备五味四气而偏食之,久则脏腑偏倾,而生其病矣。―――《素问玄机病原式》金元 刘完素

    食能排邪而安脏腑,悦神爽志,以资血气。―――《备急千金要方》 唐代 孙思邈

    食毕,饮清茶一杯,起行百步,以手摩脐。―――《昨非庵日纂》明郑宣

    要想身体健,食物要新鲜。―――谚语

    养生之道,莫先于饮食。―――《嘉业堂丛书》清刘承干

    莫吃空心茶,少食中夜饭。―――《类修要诀》明胡文焕

    膏梁厚味有损身体,粗茶淡饭延年益寿。―――谚语

    寒从脚起,病从口入。―――谚语

    朝食三片姜,犹如人参汤。―――谚语

    晚上少吃一口,肚里舒服一宿。―――谚语

    安谷则生,绝谷则亡,饮食自倍,肠胃耐伤。―――《养生要诀》明胡文焕

    凡有喜嗜之物,不可纵口,当念病从口入,惕然自省。―――《养生四要》明 万全

    晚饭少吃口,活到九十九。―――《养生要集》唐 张湛

    凡食物不能废咸,但少加使淡,淡则物之其味真性俱得。―――《老老恒言》清 曹廷栋

    调理脾胃为医中之王道,节饮食乃却病之良方。―――《仁斋直指方论》宋 杨士瀛

    粥饭为世间第一补人之物。―――《随息居饮食谱》清王世雄

    饱食即卧,乃生百病。―――《备急千金要方》 唐代 孙思邈

    一天三顿粥,郎中朝我哭。 ―――谚语

    冬吃萝卜夏吃姜,不劳医生开药方。 ―――谚语

    药补不如食补。 ―――谚语

    热饭冷茶泡,娘做郎中医不好―――谚语

    寒从脚上起、病从口中入 ―――谚语

    贪吃贪睡,添病减岁 ―――谚语

    甜言夺志、甜食坏龄 ―――谚语

    吃馍喝凉水,瘦成干棒槌 ―――谚语

    五谷杂粮多进口,大夫改行拿锄头 ―――谚语

    少吃多餐,益寿延年 ―――谚语

    暴食暴饮易生病,定时定量可安宁 ―――谚语

    肉生火,油生痰,青菜豆腐保平安。―――谚语

    宁吃鲜桃一口,不吃烂杏一筐。―――谚语

    宁可锅中存放,不让肚子饱胀。―――谚语

    饮食讲卫生,保你不生病。―――谚语

    5. 古代养生名句

    来来。

    恬淡虚无,真气从之;精神内守,病安从来! <黄帝内经> 乐天知命,故不忧.<周易> 花有重开日,人无再少时.休道黄金贵,安乐最值钱.<秋胡戏妻> 每想病时则尘心渐减,常防死日则善念自生.<传家宝> 每把戏言多取笑,常含乐意莫生嗔.炎凉变诈都休问,任我逍遥过百春.<寿世保元> 富甚足忧烦,贫甚多饥饿.要于贫富间,知足随缘过.<拟寒山诗> 五谷为养,五果为助,五畜为益,五菜为充,气味合而服之,以补精益气.<黄帝内经> 食不厌细嚼,饮不厌细呷.<寿世青编> 春夏秋冬历一年,稍知调护自无愆.安然无病称真福,莫恃身当壮盛年.<寿世传真> 不治已病治未病,不治已乱治未乱,此之谓也.夫病已成而后药之,乱已成而后治之,譬犹渴而穿井,斗而铸锥,不亦晚乎!<黄帝内经> 修心可补相,积善得延寿.<自警> 除却钱财烦恼少,无烦无恼即神仙.<醒世恒言> 当欢须且欢,过后买应难.<惜欢> 世事劳心非富贵,人间实事是欢娱.<老夫> 量力杯盘随草具,开怀语笑任天真.<闲适吟> 云淡风轻近午天,望花随柳过前川,旁人不识 予心乐,将谓偷闲学少年.<偶成> 枕上得诗愁健忘,披衣起写残灯光.山妻窃笑老何苦,儿辈读书无此忙.<枕上> 世人笑我拙,谁知拙为贵.口拙无是非,事拙无冤对.饭菜充我饥,不想珍馐味.布衣暖我身,不想绫绸被.手拙不出拳,时常拢袖内.脚拙不妄行,邪径早回避.需择君子交,不入奸狡队.心中有主张,外面推聋聩.不管短与长,不管兴与废.呵呵笑几声,嘻嘻吃一醉.日间安稳坐,夜里安稳睡.行止有天良,俯仰都不愧.<学拙歌>。

    6. 古代健康格言

    孙真人枕上诀(元 陈元靓) 清晨一碗粥,晚饭莫教足。

    撞动景阳钟,叩齿三十六。 大寒与大热,且莫贪色欲。

    醉饱莫行房,五脏皆反覆。 火艾漫烧身,争如独自宿?坐卧莫当风,频于暖处浴。

    食后行百步,常以手摩腹。莫食无鳞鱼,诸般禽兽肉。

    自死禽与兽,食之多命促。 摄生格言(清 金缨) 心神欲静,骨力欲动; 胸怀欲开,筋骸欲硬; 脊梁欲直,肠胃欲净; 舌端欲卷,脚跟欲定; 耳目欲清,精魂欲正。

    真常子养生诀(宋 温革) 酒多血气皆乱,味薄神魂自安。 夜漱却胜朝漱,暮餐不若晨餐。

    耳鸣直须补肾,目暗必须治肝。 节饮自然脾健,少思必定神安。

    汗出莫当风立,腹空莫放茶穿。 养静箴言(清 王之春) 洒脱,是养心第一法; 谦退,是保身第一法; 安静,是处事第一法; 涵容,是待人第一法 宠辱不惊,动静以敬(清 金缨) 宠辱不惊,肝木自宁; 动静以敬,心火自定; 饮食有节,脾土不泄; 调息寡言,肺金自全; 恬淡寡欲,肾水自足。

    心平气和,斯为载道之器(清 金缨) 忧愁则气结。忿怒则器逆。

    恐惧则气陷。拘迫则气郁。

    急遽则气耗。 是惟心平气和,斯为载道之器。

    人生一世吟(宋 邵雍) 前有亿万年,后有亿万世。 中间一百年,做得几何事? 又况人之寿,几人能百岁? 如何不喜欢,强自生憔悴! 笑一笑,少一少(明 胡文焕) 笑一笑,少一少; 恼一恼,老一老; 斗一斗,瘦一瘦; 让一让,胖一胖。

    祸恶(明 高濂) 祸莫大于纵己之欲,恶莫大于言人之非。 人非贤,莫交; 多饮多食之弊(明 陈继儒) . 多饮酒则气升,多饮茶则气降。

    多肉食谷食则气滞,多食辛则气散。 多咸食则气短,多甘食则气积。

    多酸食则气结,多苦食则气抑。 十忌(清 徐文弼) 忌早起科头,忌出汗扇风, 忌阴室贪凉,忌灯烛照睡, 忌湿地久坐,忌子时房事, 忌冷着汗衣,忌夏月凉水抹簟, 忌热着晒衣,忌久观场演剧。

    【养生论】 世或有谓神仙可以学得,不死可以力致者;或云上寿百二十,古今所同,过此以往,莫非妖妄者。此皆两失其情,请试粗论之。

    夫神仙虽不目见,然记籍所载,前史所传,较而论之,其有必矣。似特受异气,禀之自然,非积学所能致也。

    至於导养得理,以尽性命,上获千馀岁,下可数百年,可有之耳。而世皆不精,故莫能得之。

    何以言之?夫服药求汗,或有弗获;而愧情一集,涣然流离。终朝未餐,则嚣然思食;而曾子衔哀,七日不饥。

    夜分而坐,则低迷思寝;内怀殷忧,则达旦不瞑劲刷理鬓,醇醴发颜,仅乃得之;壮士之怒,赫然殊观,植发冲冠。由此言之,精神之於形骸,犹国之有君也。

    神躁於中,而形丧於外,犹君昏於上,国乱於下也。 夫为稼於汤之世,偏有一溉之功者,虽终归燋烂,必一溉者后枯。

    然则一溉之益,固不可诬也。而世常谓一怒不足以侵性,一哀不足以伤身,轻而肆之,是犹不识一溉之益,而望嘉谷於旱苗者也。

    是以君子知形恃神以立,神须形以存,悟生理之易失,知一过之害生。故修性以保神,安心以全身,爱憎不栖於情,忧喜不留於意,泊然无感,而体气和平。

    又呼吸吐纳,服食养身,使形神相亲,表里俱济也。 夫田种者,一亩十斛,谓之良田,此天下之通称也。

    不知区种可百馀斛。田种一也,至於树养不同,则功收相悬。

    谓商无十倍之价,农无百斛之望,此守常而不变者也。且豆令人重,榆令人瞑,合欢蠲忿,萱草忘忧,愚智所共知也。

    薰辛害目,豚鱼不养,常世所识也。虱处头而黑,麝食柏而香;颈处险而瘿,齿居晋而黄。

    推此而言,凡所食之气,蒸性染身,莫不相应。岂惟蒸之使重而无使轻,害之使暗而无使明,薰之使黄而无使坚,芬之使香而无使延哉?故神农曰“上药养命,中药养性”者,诚知性命之理,因辅养以通也。

    而世人不察,惟五谷是见,声色是耽。目惑玄黄,耳务淫哇。

    滋味煎其府藏,醴醪鬻其肠胃。香芳腐其骨髓,喜怒悖其正气。

    思虑销其精神,哀乐殃其平粹。 夫以蕞尔之躯,攻之者非一涂,易竭之身,而外内受敌,身非木石,其能久乎?其自用甚者,饮食不节,以生百病;好色不倦,以致乏绝;风寒所灾,百毒所伤,中道夭於众难。

    世皆知笑悼,谓之不善持生也。至于措身失理,亡之於微,积微成损,积损成衰,从衰得白,从白得老,从老得终,闷若无端。

    中智以下,谓之自然。 参考资料; ?fr=qrl3 纵少觉悟,咸叹恨於所遇之初,而不知慎众险於未兆。

    是由桓侯抱将死之疾,而怒扁鹊之先见,以觉痛之日,为受病之始也。害成於微而救之於著,故有无功之治;驰骋常人之域,故有一切之寿。

    仰观俯察,莫不皆然。以多自证,以同自慰,谓天地之理尽此而已矣。

    纵闻养生之事,则断以所见,谓之不然。其次狐疑,虽少庶几,莫知所由。

    其次,自力服药,半年一年,劳而未验,志以厌衰,中路复废。或益之以畎浍,而泄之以尾闾。

    欲坐望显报者,或抑情忍欲,割弃荣原,而嗜好常在耳目之前,所希在数十年之后,又恐两失,内怀犹豫,心战於内,物诱於外,交赊相倾,如此复败者。 夫至物微妙,可以理知,难以目识,譬犹豫章,生七年然后可觉耳。

    今以躁竞之心,涉希静之涂,意速而事迟,望近而应远,故莫能相终。

    7. 关于健康的诗句

    与其救疗于有疾之后,不若摄养于无疾之先.―――《丹溪心法》元 朱震亨 治身养性谨务其细,不可以小益为不平而不修,不可以小损为无伤而不防.―――《抱朴子》晋 葛洪 我命在我,不在天.―――《仙经》养生以不伤为本.―――《仙经》养性之道,莫久行、久坐、久卧、久视、久听.―――《养生要录》宋蒲虔贯 措身失理,亡之于微,积微成损,积疾成衰.―――《养生论》三国 嵇康 虚邪贼风,避之有时,恬淡虚无,真气从之,精神内守,病安从来.―――《素问·上古天真论》善养生者养内,不善养生者养外.―――《寿世保元》明 龚廷贤 善服药者,不如善保养.―――《养老奉亲书》宋陈直 才所不逮而困思之,伤也;力所不胜而强举之,伤也.―――《抱朴子》 晋 葛洪 体欲常劳,食欲常少,劳无过极,少无过虚.―――《养性延命录》 南朝 梁 陶宏景 虽常服药物,而不知养性之术,亦难以长生也.―――《养性延命录》 南朝 梁 陶宏景 善养性者,则治未病之病,是其义也.―――《备急千金要方》 唐代 孙思邈 精、气、神,养生家谓之三宝.―――《理虚元鉴》明 汪绮石 邪之所凑,其气必虚.―――《素问·评热病论》正气存内,邪不可干.―――《素问·遗篇刺法论》阴平阳秘,精神乃治;阴阳离决,精气乃绝.―――《素问·阴阳应象大论 惜精养生 元气实,不思食;元神会,不思睡;元精足,不思欲;三元全,陆地仙.―――《养心要语》明胡文焕 人年五十者,精力将衰,大法当二十日一次施泄.―――《泰定养生主论》元王珪 纵欲戕生,古今同慨.―――《退庵随笔》清梁章钜 若耗散真精不已,疾病随生,死亡随至.―――《尊生八笺》明 高濂 酒色之类,使人志气昏酣荒耗,伤生败德.―――《食色绅言》明陈继儒 御女之法,能一月再泄,一岁二十四泄,皆得二百岁.―――《备急千金要方》 唐代 孙思邈 聚精之道,一曰寡欲,二曰节劳,三曰息怒,四曰戒酒,五曰慎味.―――《摄生三要》明 袁坤仪 男贵寡欲养精,女贵平心养血.―――《广嗣纪要》明万全 精神养生 戒暴怒以养其性,少思慈以养其神,省言语以养其气,绝私念以养其心.―――《续附·养生要诀》明 胡文焕 看一个医生不如交一个朋友.―――谚语 人借气以充其身,故平日在乎善养,所忌最是怒.―――《老老恒言》清 曹廷栋 凡心有所爱,不用深爱,心有所憎,不用深憎,并皆损性伤神.―――《备急千金要方》 唐孙思邈 大喜荡心,微抑则定;甚怒烦性,稍忍即歇.―――《退庵随笔》清梁章钜 人但知过怒过哀足以害性,而不知过喜过乐亦足以伤生.―――《退庵随笔》清 梁章钜 心乐为良药,神伤致骨枯.―――谚语 不气不愁,活到白头.―――谚语 老人之情,欲豪畅,不欲郁郁阏,可以养生.―――《类修要诀》明胡文焕 圣人胜心,众人胜欲,君子行正气,小人行邪气.―――《淮南子》西汉刘安等 多思则神殆,多念则志散,多欲则损智,多事则形疲.―――《养生要集》唐 张湛 安则物之感我者轻,和则我之应物者顺,外轻内顺,而生理备矣.―――《苏沈良方》宋苏轼、沈括 忍怒以全阴气,抑喜以养阳气.―――《抱朴子》 晋 葛洪 知恬逸自足者,为得安乐本.―――《尊生八笺》明 高濂 物来顺应,事过心宁,可以延年.―――《寿世保元》明 龚廷贤 省思虑则心血不耗,发不易白.―――《医先》明 王文禄 恼一恼,老一老;笑一笑,少一少.―――《养心要语》明 胡文焕 说说笑笑,通通七窍.―――谚语 笑一笑,十年少;愁一愁,白了头.―――谚语 笑口常开,青春常在.―――谚语 事从容则有余味,人从容则有余年.―――《呻吟语》明吕坤 养心莫善于寡欲.欲不可纵,欲纵成灾;乐不可极,乐极生衰.―――《养生四要》明 万全 善摄生者,先除欲念.―――《食色绅言》明陈继儒 喜怒衰乐之发……可节而不可止也,节之而顺,止之而乱.―――《春秋繁露》西汉董仲舒 遇事不恼,长生不老.―――谚语 嗜欲使人气淫,好憎使人精劳.―――《古今图书集成》清陈梦雷 暴喜伤心,暴努伤肝,暴恐伤肾,过衰伤肺,过思伤脾.―――《养生四要》明 万全 夫精神志意者,静而日充者壮,躁而日耗者老.―――《淮南子》西汉刘安等 琴医心,花医肝,香医脾,石医肾,泉医肺,剑医胆.―――《幽梦续影》清朱锡绶 人生如天地,和煦则春,惨郁则秋.―――《医述》清程杏轩 善养生者,先除欲念.―――《男女绅言》明陈继儒 得神者昌,失神者亡.―――《素问·移精变气》心乱则百病生,心静则万病息.―――《卫生宝鉴》元罗天益 惜气存精更养神,少思寡欲勿劳心.―――《寿世保元》明 龚廷贤 心胸里头能撑船,健康长寿过百年.―――谚语 千保健,万保健,乐观方才是关键.―――谚语 一日三笑,人生难老;一日三恼,不老也老.―――谚语 生气催人老,快乐变年少.―――谚语 遇怒不要恼,遇难莫急躁.―――谚语 常乐常笑,益寿之道.―――谚语 房宽地宽,不如心宽.―――谚语 知足者常乐,善笑者长寿.―――谚语 要活好,心别小;善制怒,寿无数.―――谚语 笑口常开,百病不来.―――谚语 治病必先治神,药疗必先心疗.―――谚语 忠诚是长寿之本,善良是快乐之源.―――谚语 生活上适度,精神上大度.―――谚语 养。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