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首页>文化 > 文化
  • 芬兰谚语俗语

    1. 俗语、谚语.

    千夫所指,无病而死。

    众口铄金,积毁销骨。

    止谤莫如自修

    谁人背后无人说,哪个人前不说人。

    道听途说,德之弃也。

    经目之事,犹恐未真;背后之言,岂可全信

    君子一言,驷马难追

    得黄金百斤,不如得季布一诺

    十年树木,百年树人。

    百尺竿头,更进一步。

    当局者迷,旁观者清。

    有则改之,无则加勉。

    只见树木,不见森林。

    种瓜得瓜,种豆得豆。

    兼听则明,偏听则暗。

    得道多助,失道寡助。

    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智者千虑,必有一失。

    鞠躬尽瘁,死而后已。

    十年寒窗无人问,一举成名天下知。

    人非圣贤,孰能无过。

    涓涓之水,汇成江河。

    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

    日落乌云涨,半夜听雨响。

    日落胭脂红,非雨便是风。

    日落云里走,雨在半夜后。

    2. 俗语中国谚语俗语大全

    ◆万句言语吃不饱,一捧流水能解渴。

    ◆山是一步一步登上来的,船是一橹一橹摇出去的。 ◆千学不如一看,千看不如一练。

    ◆久住坡,不嫌陡。 ◆马看牙板,人看言行。

    ◆不经冬寒,不知春暖。 ◆不挑担子不知重,不走长路不知远。

    ◆不在被中睡,不知被儿宽。 ◆不下水,一辈子不会游泳;不扬帆,一辈子不会撑船。

    ◆不当家,不知柴米贵;不生子,不知父母恩。 ◆不摸锅底手不黑,不拿油瓶手不腻。

    ◆水落现石头,日久见人心。 ◆打铁的要自己把钳,种地的要自己下田。

    ◆打柴问樵夫,驶船问艄公。 ◆宁可做过,不可错过。

    ◆头回上当,二回心亮。 ◆发回水,积层泥;经一事,长一智。

    ◆耳听为虚,眼见为实。 ◆老马识路数,老人通世故。

    ◆老人不讲古,后生会失谱。 ◆老牛肉有嚼头,老人言有听头。

    ◆老姜辣味大,老人经验多。 ◆百闻不如一见,百见不如一干。

    ◆吃一回亏,学一回乖。 ◆当家才知盐米贵,出门才晓路难行。

    ◆光说不练假把式,光练不说真把式,连说带练全把式。 ◆多锉出快锯,多做长知识。

    ◆树老根多,人老识多。 ◆砍柴上山,捉鸟上树。

    ◆砍柴砍小头,问路问老头。 ◆砂锅不捣不漏,木头不凿不通。

    ◆草遮不住鹰眼,水遮不住鱼眼。 ◆药农进山见草药,猎人进山见禽兽。

    ◆是蛇一身冷,是狼一身腥。 ◆香花不一定好看,会说不一定能干。

    ◆经一番挫折,长一番见识。 ◆经得广,知得多。

    ◆要知山中事,乡间问老农。 ◆要知父母恩,怀里抱儿孙。

    ◆要吃辣子栽辣秧,要吃鲤鱼走长江。 ◆树老半空心,人老百事通。

    谚语第二缉 ◆一人说话全有理,两人说话见高低。 ◆一正辟三邪,人正辟百邪。

    ◆一时强弱在于力,万古胜负在于理。 ◆一理通,百理融。

    ◆人怕没理,狗怕夹尾。 ◆人怕理,马怕鞭。

    ◆人横有道理,马横有缰绳。 ◆人多出正理,谷多出好米。

    ◆不看人亲不亲,要看理顺不顺。 ◆天上无云不下雨,世间无理事不成。

    ◆天下的弓都是弯的,世上的理都是直的。 ◆天无二日,人无二理。

    ◆井越掏,水越清;事越摆,理越明。 ◆无理心慌,有理胆壮。

    ◆牛无力拖横耙,人无理说横话。 ◆认理不认人,不怕不了事。

    ◆认理不认人,帮理不帮亲。水大漫不过船,手大遮不住天。

    ◆水不平要流,理不平要说。 ◆水退石头在,好人说不坏。

    ◆以势服人口,以理服人心。 ◆让人一寸,得理一尺。

    ◆有理说实话,没理说蛮话。 ◆有理的想着说,没理的抢着说。

    ◆有理不怕势来压,人正不怕影子歪。 ◆有理不在言高,有话说在面前。

    ◆有理不可丢,无理不可争。 ◆有理赢,无理输。

    ◆有理摆到事上,好钢使到刃上。 ◆有理走遍天下,无理寸步难行。

    ◆有斧砍得树倒,有理说的不倒。 ◆有志不在年高,有理不在会说。

    ◆吃饭吃米,说话说理。 ◆吃人的嘴软,论人的理短。

    ◆吃要吃有味的,说要说有理的。 ◆会走走不过影,会说说不过理。

    ◆舌头是肉长的,事实是铁打的。 ◆灯不亮,要人拨;事不明,要人说。

    ◆灯不拨不亮,理不辩不明。 ◆好人争理,坏人争嘴。

    ◆好茶不怕细品,好事不怕细论。 ◆好酒不怕酿,好人不怕讲。

    ◆走不完的路,知不完的理。 ◆走路怕暴雨,说话怕输理。

    ◆坛口封得住,人口封不住。 ◆理不短,嘴不软。

    ◆菜没盐无味,话没理无力。 ◆脚跑不过雨,嘴强不过理。

    ◆做事循天理,出言顺人心。 ◆船稳不怕风大,有理通行天下。

    ◆煮饭要放米,讲话要讲理。 ◆隔行如隔山,隔行不隔理。

    ◆鼓不敲不响,理不辩不明。 ◆路是弯的,理是直的。

    ◆路不平,众人踩;事不平,大家管。 ◆路有千条,理只一条。

    ◆碾谷要碾出米来,说话要说出理来。 ◆稻多打出米,人多讲出理。

    ◆劈柴看纹理,说话凭道理。 谚语第三缉 ◆人有志,竹有节。

    ◆人有恒心万事成,人无恒心万事崩。 ◆人不在大小,马不在高低。

    人往高处走,水往低处流。 ◆人往大处看,鸟往高处飞。

    ◆人争气,火争焰,佛争一炷香。 ◆人老心不老,身穷志不穷。

    ◆人要心强,树要皮硬。 ◆人凭志气,虎凭威势。

    ◆人怕没志,树怕没皮。 ◆人起心发,树起根发。

    ◆三百六十行,行行出状元。 山高有攀头,路远有奔头。

    ◆山高流水长,志大精神旺。 ◆小人记仇,君子长志。

    ◆不怕路长,只怕志短。 ◆不怕百事不利,就怕灰心丧气。

    ◆不怕山高,就怕脚软。 ◆不怕学不成,就怕心不诚。

    ◆不怕学问浅,就怕志气短。 ◆不担三分险,难练一身胆。

    ◆不磨不炼,不成好汉。 ◆木尺虽短,能量千丈。

    ◆天下无难事,只怕有心人。 ◆天无一月雨,人无一世穷。

    ◆天不生无用之人,地不长无名之草。 ◆无志山压头,有志人搬山。

    ◆见强不怕,遇弱不欺。 ◆月缺不改光,箭折不改钢。

    ◆水深难见底,虎死不倒威。 ◆水往X L,人争上游。

    ◆只要自己上进,不怕人家看轻。 ◆只有上不去的天,没有过不去的山。

    ◆只怕不勤,不怕不精;只怕无恒,不怕无成。 ◆只给君子看门,不给小人当家。

    ◆鸟贵有翼,人贵有志。 ◆鸟往明处飞,人往高处去。

    ◆生人不生胆,力。

    3. "名人名言、俗语、谚语大全"

    1、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文天祥

    2、风声、雨声、读书声,声声入耳;家事、国事、天下事,事事关心。--顾宪成

    3、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苏轼

    4、古今中外,每一个成功者手中的鲜花,都是他们用汗水和心血浇灌出来的。--出自《说勤奋》

    5、在科学上面没有平坦的大道,只有不畏劳苦沿着陡峭山路攀登的人,才有希望到达光辉的顶点。--马克思

    6、哪里有天才,我是把别人喝咖啡的功夫都用在工作上的。--鲁迅

    7、搞科学研究,不能使用'大概'、'也许'这些字眼,也不能用估计和推断代替观察。--竺可桢

    8、莫愁前路无知己,天下谁人不识君!--高适

    9、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岑参

    10、从善如流,疾恶如仇--古格言

    11、外举不避仇,内举不避亲。--出自《祁黄羊》

    12、人心齐,泰山移。--谚语

    13、一花独放不是春,万紫千红春满园。--谚语

    14、美不美,故乡水;亲不亲,故乡人。--谚语

    15、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王勃

    16、君子之交淡如水,小人之交酒肉亲。--俗语

    17、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杨万里

    18、君子不失色于人,不失口于人。--古训

    19、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朱熹

    20、人活着不是为了白吃干饭,我们活着就是要给我们生活其中的社会添上一点光彩。--巴金

    4. 谚语·俗语·歇后语的来历谁知晓

    谚语

    谚语是人民群众口头流传的习用的固定语句,用简单通俗的话来反映深刻的道理。 谚语是民间集体创造、广为口传、言简意赅并较为定型的艺术语句,是民众丰富智慧和普遍经验的规律性总结。恰当地运用谚语可使语言活泼风趣,增强文章的表现力。谚语多半在民间口语中广泛流传,表达人们丰富的社会生活经验,闪耀着人民智慧的光芒。谚语不仅是我们中华民族的结晶,同时在外国也收到广泛应用。谚语反映的内容涉及到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

    俗语

    俗语是汉语语汇里为群众所创造,并在群众口语中流传,具有口语性和通俗性的语言单位,是通俗并广泛流行的定型的语句,简练而形象化,大多数是劳动人民创造出来的。反映人民生活经验和愿望。俗语,也称常言,俗话,这三者应该是同义词。俗语一词,已经普遍用作语言学的术语;常言一词,带有文言的色彩;俗话一词,则有口语的气息。 有的文章中偶尔也把俗语称作成语。俗语和成语都是汉语中的约定俗成的语言形式,二者关系密切。“约定俗成”这一成语,就包含着俗、成二字。但从学习的角度来看,它们还是各有特点的。俗语是熟语之一,指约定俗成,广泛流行,且形象精练的语句。从广义来看,俗语包括谚语、歇后语(引注语)、惯用语和口头上常用的成语,但不包括方言词、俗语词、书面语中的成语,或名著中的名言警句;从狭义来看,俗语是具有自己特点的语类之一,不同于谚语、歇后语,但一些俗语介乎几者之间。俗语来源很广,既来自人民群众的口头创作,也和诗文名句、格言警语、历史典故等有关连。

    歇后语

    歇后语是我国人民在生活实践中创造的一种特殊语言形式。它一般由两个部分构成,前半截是形象的比喻,像谜面,后半截是解释、说明,像谜底,十分自然贴切。在一定的语言环境中,通常说出前半截,“歇”去后半截,就可以领会和猜想出它的本意,所以称它为歇后语。

    5. 常用俗语谚语歇后语 常用经典格言警句大全

    父亲向儿子磕头——岂有此理(岂有此礼) 公共厕所扔石头——引起公愤(引起公粪) 外婆死了儿子——无救(无舅) 老公拍扇——凄凉(妻凉) 秀才的空棺材出葬----------目中无人(木中无人 王八中解元----------规矩(龟举) 花生--------------非吵不可(非炒不可) 皮匠不带锥子--------真行(针行) 何家姑娘嫁给郑家----正合适(郑何氏) 和尚的房子----------妙(庙) 河边洗黄莲----------何苦(河苦) 做梦变蝴蝶----------想入非非(想入飞飞) 猴子学走路----------假惺惺(假猩猩) 精装茅台------------好久(好酒) 蜘蛛拉网------------自私(自丝) 瞎子背瞎子----------忙上加忙(盲上加盲) 西瓜地里散步--------左右逢源(左右逢圆) 脱了旧鞋换新鞋------改邪归正(改鞋归正) 麻布袋草布袋--------一代不如一代(一袋不如一袋) 碗底的豆子----------历历在目(粒粒在目) 卖布不带尺----------存心不良(存心不量) 穷木匠开张----------只有一句(只有一锯) 砖窑里失火----------谣言(窑烟) 灯盏无油------------费心(费芯) 钟馗嫁妹------------鬼混(鬼婚) 粪船过江------------装死(装屎) 黏窝窝掺黄莲--------一年一年的苦(一黏一黏的苦) 药铺里开抽屉--------找玩(找丸) 癞虾蟆跳水井--------不懂(噗咚) 唱戏的骑马----------不行(步行) 炒咸菜不放酱油------有言在先(有盐在先) 从河南到湖南--------难上加难(南上加南] 打灯笼搬石头--------照办(照搬) 大水冲走土地庙------留神(流神) 耕地里甩鞭子--------吹牛(催牛) 孩子的脊梁----------小人之辈(小人之背) 航空兵翻筋斗--------颠倒是非(颠倒试飞) 耗子掉到水缸里------时髦(湿毛) 老和尚住山洞--------没事(没寺) 货轮出了海----------外行(外航) 黄鼠狼钻鸡笼--------投机(偷鸡) 酱缸里泡石头--------一言难尽(一盐难进) 井里放爆竹----------有原因(有圆音) 老母鸡抱空窝--------不简单(不见蛋) 吃人参----------候补(后补) 皮皇帝的妈妈--------皮太厚(皮太后) 千年的石佛像--------老实人(老石人) 牵着羊进照相馆------出洋相(出羊相) 墙上栽菜------------无缘(无园) 扇著扇子说话--------疯言疯语(风言风语) 十两纹银------------一定(一锭) 守著厕所睡觉--------离死不远(离屎不远) 唐僧的书------------一本正经(一本真经] 小碗儿吃饭----------靠天(靠添) 肉锅丢进河----------昏昏沉沉(荤荤沉沉) 王八肚里插鸡毛------归心似箭(龟心似箭) 寺后有个洞----------妙透了(庙透了) 寿星齐仙鹤----------没路了(没鹿了) 十八个钱放两下------久闻久闻(九文九文) 染房的姑娘不穿白鞋--自然(自染) 后边扎小辫------违法乱纪(尾发乱系) 炉子翻身------------倒霉(倒煤) 饭锅冒烟------------迷糊了(米糊了) 外甥打灯笼——照旧(舅) 孔夫子搬家——尽是输(书) 粪坑关刀——文(闻)不能,武(舞)也不能。

    小葱拌豆腐——一清(青)二白 以下为一些常用的歇后语: 哑巴吃黄连——有苦说不出 秀才遇到兵——有理说不清 光棍佬教子——便宜莫贪 财到光棍手——一去无回头。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