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首页>文化 > 文化
  • 什么句是谚语

    1. 什么叫谚语

    挨金似金,挨玉似玉。

    八成熟,十成收;十成熟,二成丢。 把舵的不慌,乘船的稳当。

    白米饭好吃,五谷田难种。 百日连阴雨,总有一朝晴 百闻不如一见,百见不如一干。

    败家子挥金如粪,兴家人惜粪如金。 帮人要帮到底,救人要救到头。

    帮助别人要忘掉,别人帮己要记牢。 饱带饥粮,晴带雨伞。

    爆饮爆食易生病,定时定量保康宁。 背后不商量,当面无主张。

    笨人先起身,笨鸟早出林。 鞭打的快马,事找的忙人。

    边学边问,才有学问。 病从口入,寒从脚起。

    病从口入,祸从口出。 病好不谢医,下次无人医。

    病急乱投医,逢庙就烧香。 病来如山倒,病去如抽丝。

    病人心多,忙人事多。 补漏趁天晴,读书趁年轻。

    不担三分险,难练一身胆 不当家不知柴米贵,不养儿不知父母恩 不到江边不脱鞋,不到火候不揭锅。 不懂装懂,永世饭桶。

    不给规矩,不成方圆。 不会烧香得罪神,不会讲话得罪人。

    不会做小事的人,也做不出大事来。 不见兔子不撒鹰。

    不经冬寒,不知春暖 不可不算,不可全算。 不磨不炼,不成好汗。

    不怕百事不利,就怕灰心丧气 不怕不识货,只怕货比货。 不怕穿得迟,就怕脱得早。

    不怕家里穷,只怕出懒汉。 不怕路长,只怕心老。

    不怕乱如麻,只怕不调查。 不怕慢,就怕站;站一站,二里半。

    不怕年老,就怕躺倒。 不怕人不敬,就怕己不正。

    不怕人不请,就怕艺不精。 不怕山高,就怕脚软。

    不怕少年苦,只怕老来穷。 不怕事难,就怕手懒。

    不怕天寒地冻,就怕手脚不动。 不怕学不成,就怕心不诚。

    不怕学问浅,就怕志气短。 不怕一万,只怕万一。

    不入虎穴,焉得虎子。 不挑担子不知重,不走长路不知远。

    不听老人言,吃亏在眼前。 不图便宜不上当,贪图便宜吃大亏。

    不笑补,不笑破,只笑日子不会过。 槽里无食猪拱猪,分脏不均狗咬狗。

    草若无心不发芽,人若无心不发达。 馋人家里没饭吃,懒人家里没柴烧。

    常赌无赢家。 常骂不惊,常打不怕。

    常说口里顺,常做手不笨。 常在有时思无时,莫到无时想有时。

    长江不拒细流,泰山不择土石。 长五月,短十月,不长不短二八月。

    长兄如父,老嫂比母。 朝里有人好做官,家里有狗好看门。

    车到山前必有路,船到桥头自然直。 车有车道,马有马路。

    撑痢疾,饿伤寒。 撑死胆大的人,饿死胆小的鬼。

    秤能称轻重,话能量人心。 秤砣虽小,能压千斤 吃不穷,穿不穷,不会打算一世穷。

    吃不言,睡不语。 吃吃喝喝,人走下坡。

    吃饭吃米,说话说理 吃饭打湿口,洗脸打湿手。 吃饭防噎,走路防跌。

    吃饭先喝汤,老了不受伤。 吃饭象条龙,做活象条虫。

    吃过的馍馍不香,嚼过的甘蔗不甜。 吃酒不吃菜,必定醉得快。

    吃米带点糠,老小都安康。 吃人家的嘴短,拿人家的手短。

    吃一堑,长一智。 迟干不如早干,蛮干不如巧干。

    尺有所短,寸有所长。 宠狗上灶,宠子不孝。

    出汗不迎风,走路不凹胸。 出家三天,佛在面前;出家三年,佛在西天。

    出门看天色,炒菜看火色。 出门靠朋友,在家靠父母。

    出门问路,入乡问俗。 船头坐得稳,不怕风来颠。

    船载千斤,掌舵一人。 疮怕有名,病怕没名。

    创业百年,败家一天。 吹嘘自己的人,等于在宣传他的无知。

    聪明在于学习,天才在于积累。 从俭入奢易,从奢入俭难。

    从小差一岁,到老不同年。 粗茶淡饭能养人,破衣破裤能遮寒。

    粗饭养人,粗活益身。 粗丝难织细绢,粗人难做细活。

    寸草铡三刀,料少也长膘。 打不干的井水,使不完的力气。

    打柴问樵夫,驶船问艄公 打虎要力,捉猴要智。 打架不能劝一边,看人不能看一面。

    打蛇打七寸,挖树先挖根。 打铁看火候,庄稼赶时候。

    打鱼的不离水边,打柴的不离山边。 打鱼靠网,打狼靠棒。

    大处着眼,小处着手。 大路不走草成窝,好歌不唱忘记多。

    大蒜是个宝,常吃身体好。 大王好见,小鬼难求。

    大意失荆州,骄傲失街亭。 单丝不成线,独木不成林。

    胆大走遍天下,胆小寸步难行 弹琴知音,谈话知心。 当断不断,反受其乱。

    当局者迷,旁观者清。 当用时万金不惜,不当用时一文不费。

    当着矮人,别说矮话。 刀不磨要生锈,人不学要落后。

    到什么山上砍什么柴,到什么火候使什么锤。道儿是人走出来的,辙尔是车轧出来的。

    道虽近,不行不至;事虽小,不做不成。灯不拨不亮,理不辩不明。

    灯不亮,要人拨;事不明,要人说。 滴水成河,粒米成箩。

    弟兄不和邻里欺,将相不和邻国欺。 点灯爱油,耕田爱牛。

    东西越用越少,学问越学越多。 冬吃萝卜夏吃姜,不老医生开药方。

    冬天既然已经到了,春天还会远吗? 豆腐多了一泡水,空话多了无人信。 痘要结,麻要泄。

    读书不想,隔靴挠痒。 读书须用心,一字值千金。

    赌钱众人骂,读书众人夸。 端人家碗,服人家管。

    多下及时雨,少放马后炮。 多行不义必自毖。

    恶人心,海底针。 恶有恶报,善有善报。

    儿大不由爷,女大不由娘。 儿大分家,树大分杈。

    耳不听不烦,眼不见不馋。 耳听为虚,眼见为实。

    饭后百步走,活到九十九。 饭前一碗汤,气死好药方。

    放虎归山,必有后患。 愤怒以愚蠢开始,以后悔告终。

    蜂多出王,人多出将。 逢恶不怕,逢善不欺。

    富人过年,穷人过关。 隔行如隔山。

    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

    2. 什么是谚语

    俗语,也称常言,俗话,这三者应该是同义词。

    俗语一词,已经普遍用作语言学的术语;常言一词,带有文言的色彩;俗话一词,则有口语的气息。有的文章中偶尔也把俗语称作成语。

    俗语和成语都是汉语中的约定俗成的语言形式,二者关系密切。“约定俗成”这一成语,就包含着俗、成二字。

    但从学习的角度来看,它们还是各有特点的。试比较下列例句:甲、大鱼吃小鱼,小鱼吃虾米乙、弱肉强食甲、多年的老歪树,直不起来了乙、积重难返甲、后长的牛角,比先长的耳朵长乙、后来居上甲、捡了芝麻,丢掉西瓜乙、因小失大甲、你走你的阳关道;我过我的独木桥乙、分道扬镳甲、前怕狼,后怕虎乙、畏首畏尾甲、打破砂锅问到底乙、刨根问底甲、王八看绿豆,对上眼儿乙、一见锺情以上各组例句,甲、乙意思相同,甲为俗语,乙为成语。

    俗语以形象为主体;成语以精练为特色。俗语多为完整的句子,长短不一,运用时可以变通;成语多为四个字的稳定结构,形式整齐。

    俗语流行于人民群众的口头上,文字上保持着通俗的特点;成语多用作书面语,文字上趋向典雅。从这一比较中,可以从主要方面作出界定:俗语是以形象为主体的通俗的口语,它的结构形式相对稳定,而在实际运用中可以灵活变通。

    这是俗语的主要内涵,就外延来说,它跟成语难免有交错的情况。俗语虽然以形象为主体,但也不排除精练;成语虽然以精练为特色,但也不排除形象。

    成语虽然绝大多数是四字结构,但也有一些是由四个以上的字组成的;俗语句式虽然长短不齐,但也有少量是由四个字组成的。俗语虽然多为口语,但已广泛进入文学作品,甚至哲学、科技图书中也经常用到;而随着人们教育水准的提高,成语在口语中也经常使用。

    这样,俗语跟成语,就可能互相渗透,存在着交错现象。如:①城门失火,殃及池鱼(形象,八个字,成语→俗语)②三天打鱼,两天晒网(形象,八个字,成语→俗语)③雪上加霜(形象,四字,俗语→成语)④习惯成自然(精练,五字,俗语→成语)⑤不敢越雷池一步(形象,精练,七字,俗语← →成语)俗语是口语型的,成语是书面语型的。

    这些语例,兼有俗语和成语的某些特点,看来俗语辞典、成语辞典都可以收录,好在这种情况并不算多。俗语和成语,有时候也可能互相转化,并同时存在。

    例如:①板凳没焐热← →席不暇暖②打老鼠又怕碰破玉瓶儿← →投鼠忌器③火烧眉毛顾眼前← →燃眉之急④鸡蛋碰石头← →以卵击石⑤鸡飞蛋打一场空← →鸡飞蛋打⑥拉完磨杀驴← →卸磨杀驴⑦鲁班门前弄大斧← →班门弄斧⑧没喝过墨水← →胸无点墨⑨怕噎了嗓子不吃饭← →因噎废食⑩什么病吃什么药← →对症下药①①一网打尽满河鱼← → 一网打尽俗语语句结构如果趋向整齐,就有可能转化为成语;成语如果增加形象化的成分,就有可能转化为俗语。俗语转化为成语,仍然可以保持它的形象性;成语转化为俗语,如果缺少形象,就要加以补充,往往转化为歇后语。

    (参见下文歇后语)俗语与成语,二者既有联系,又有区别。俗语有俗语的优点;成语有成语的长处。

    俗语使得描写生动活泼,成语使得论述铿锵有力,都值得很好学习。二,谚语和格言有些图书把俗语、谚语并称为俗谚,把它们汇编在一起。

    汇编在一起是可以理解的,但二者并不相等。谚语只是俗语的一部分,它是一些总结知识经验,寓有思想意义的俗语。

    如:①白酒红人面,黄金黑世心②不听老人言,吃亏在眼前③国家的事再小也是大的,个人的事再大也是小的④火车跑得快,全靠车头带⑤江山易改,本性难移⑥金子碎了分量在⑦靠山山倒,靠水水流⑧留得青山在,不怕没柴烧⑨墨是可以磨浓的⑩男人有钱就变坏;女人变坏就有钱①①人心齐,泰山移①②咬人的狗是不露牙的①③只要功夫深,铁尺磨成针格言也总结知识经验,寓有思想意义。但仔细区分,仍稍有不同。

    格言所总结的知识经验主要是社会方面的,多属逻辑思维,是哲理性的语句,常出自名人名著;而谚语总结的知识经验不限于社会方面,也包括自然科学、生产实践(如农谚),它出自人民群众之口,多属形象思维,是文学性的语言。这种区别,应该把格言归入书面语一类,把谚语归入口语一类。

    但是,也难免有交错的情况。甲,满招损,谦受益(书面语)乙,虚心使人进步,骄傲使人落后(口语)甲,有志者事竟成(书面语)乙,天下无难事,只怕有心人(口语)甲,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书面语)乙,吃苦在前,享乐在后(口语)以上三组,严格地说,甲为格言,乙为谚语。

    但是,由于人们教育水准的提高,这些带有文言色彩的格言也进入了口语。我们只能尽可能地加以区分,而不得不承认,实际上存在一些交错现象俗语中一部分为谚语,另一部分是描述性的语句,它们并没有总结知识经验,而只是表述一种情态。

    如:①不认这壶酒钱②不知道哪头炕热③蝉曳残声过别枝④横挑鼻子竖挑眼⑤眉毛胡子一把抓⑥起大早,赶晚集⑦求爷爷,告奶奶⑧外国的月亮比中国的圆⑨摇头不算点头算⑩中看不中吃①①睁一只眼,闭一只眼①②走了穿红的,来了穿绿的这一部分语句是描述性的,跟总结知识经验的谚语。

    3. 谁知道有什么谚语

    谚语是人民群众口头流传的固定的语句,用简单通俗的话来反映深刻的道理。

    恰当地运用谚语可使语言活泼风趣,增强文章的表现力。如“棒打狍子瓢舀鱼,野鸡飞到饭锅里”,谚语反映的内容涉及到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

    从内容上来分,大体有以下五种: 一、气象谚语 这是人们在长期的生产实践中,观察气象的经验总结。如: 蚂蚁搬家蛇过道,明日必有大雨到。

    日落胭脂红,无雨也有风。 朝霞不出门,晚霞行千里。

    二、农业谚语 它是农民在生产实践中总结出来的农事经验。如: 今冬麦盖三层被,来年枕着馒头睡。

    庄稼一枝花,全靠肥当家。 三、卫生谚语 卫生谚语是人们根据卫生保健知识概括而成的。

    如: 冬吃萝卜夏吃姜,免得医生开药方。 笑一笑,十年少;愁一愁,白了头。

    四、社会谚语 社会谚语泛指为人处世、接物待人、治家治国等方面应注意的事。如: 量小非君子,无毒不丈夫。

    凡人不可貌相,海水不可斗量。 若要人不知,除非己莫为。

    良药苦口利于病,忠言逆耳利于行。 狭路相逢勇者胜。

    五、学习谚语 多是学习经验的总结,激励人们发奋学习。如: 刀不磨要生锈,人不学要落后。

    世上无难事,只要肯攀登。 世上无难事,只要有心人。

    谚语书籍 [编辑本段]谚语举例 一、1.知识是智慧的火炬。 2.读一书,增一智。

    3.不吃饭则饥,不读书则愚。 4.不向前走,不知路远;不努力学习,不明白真理。

    5.树不修,长不直;人不学,没知识。 6.用宝珠打扮自己,不如用知识充实自己。

    7.蜂采百花酿甜蜜,人读群书明真理。 8.劳动是知识的源泉;知识是生活的指南。

    9.宝剑不磨要生锈;人不学习要落后 10茂盛的禾苗需要水分;成长的少年需要学习。 11.星星使天空绚烂夺目;知识使人增长才干。

    12造烛求明,读书求理。 13.粮食补身体,书籍丰富智慧。

    14.世界上三种东西最宝贵——知识、粮食和友谊 15书籍备而不读如废纸。 16.积累知识,胜过积蓄金银。

    17.书籍是人类进步的阶梯 18.世界上没有读得完的书。 二、1.世上无难事,只要肯登攀。

    2.一分耕耘,一分收获。 3.一艺之成,当尽毕生之力。

    4.一个不想蹚过小河的人,自然不想远涉重洋。 5.针越用越明,脑越用越灵。

    6.学在苦中求,艺在勤中练。 7.不怕学问浅,就怕志气短。

    8.才华是血汗的结晶。 9.才华是刀刃,辛苦是磨刀石。

    10.上如阶尽管费力,却一步比一步高。 11.不经过琢磨,宝石也不会发光。

    12.心专才能绣得花,心静才能织得麻。 13.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

    14.日日行,不怕千万里;时时学,不怕千万卷 15.多练多乖,不练就呆。 16.只有努力攀登顶峰的人,才能把顶峰踩在脚下。

    17.困难是人的教科书。 18.汗水和丰收是忠实的伙伴,勤学和知识是一对最美丽的情侣。

    19.学习如钻探石油,钻得愈深,愈能找到知识的精髓。 20.先学爬,然后学走。

    21.心坚石也穿。 22.好记性不如烂笔头。

    23.勤勉是成功之母。 24.好高骛远的一无所得,埋头苦干的获得知识。

    25.百艺通,不如一艺精。 26.同时赶两只兔,一只也捉不到。

    27.一回生,二回熟,三回过来当师傅。 28.学如逆水行舟,不进则退。

    29.学习如赶路,不能慢一步。 30.学问之根苦,学问之果甜。

    31.学问勤中得,富裕俭中来。 32.注意力是智慧的门户。

    33.要得惊人艺,须下苦功夫。 34.只要功夫深,铁杵磨成绣花针。

    35.拳不离手,曲不离口。 36.常说口里顺,常做手不笨。

    37.最淡的墨水,也胜过最强的记性。 38.搓绳不能松劲,前进不能停顿。

    39.瞄准还不是射中,起跑还不算到达。 40.没有艰苦的学习,就没有最简单的发明。

    41.谁游乐无度,谁没空学习。 42.谁要懂得多,就要睡得少。

    43.知识好像砂石下面的泉水,越掘得深泉水越清。 44.知识需要反复探索,土地需要辛勤耕耘。

    45.学如驾车登山,不进就退。 46.师傅领进门,修行靠个人。

    47.读书全在自用心,老师不过引路人。 48.不能则学,不知则问。

    49.学了就用处处行,光学不用等于零。 三、1.时间是宝贵的财富。

    2.一寸光阴一寸金,寸金难买寸光阴。 3.少而不学,老而无识。

    4.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 5.太阳落山了,人才感到阳光的可贵。

    6.记得少年骑竹马,转身便是白头翁。 7.有钱难买少年时。

    8.失落光阴无处寻。 9.节约时间就是延长寿命。

    10.守财奴说金钱是命根 ,勤奋者看时间是生命。 11.时间是最宝贵的财富 。

    12.你和时间开玩笑,它却对你很认真。 13.补漏趁天晴,读书趁年轻。

    14.把握一个今天,胜似两个明天。 15.清晨不起早,误一天的事;幼年不勤学,误一生的事。

    16.等时间的人,就是浪费时间的人。 17.最珍贵的财富是时间,最大的浪费是虚度流年。

    18.黑发不知勤学早,白头方悔读书迟。 19.挥霍金钱是败坏物,虚度年华是败坏人。

    20.谁把一生的光阴虚度,便是抛下黄金未买一物。 21.珍宝丢失了还可以找到,时间丢失了永远找不到。

    22.懒人嘴里明天多。23.一日无二晨,时过不再临。

    四、1.有志者事竟成。2.无志山压头,有志人搬山。

    3.志在顶峰的人,不在半坡留连。4.理想是力量,意志是力量,知识是力量。

    5.没有松柏性,难得雪中青。6.三军可以夺帅,匹夫不可夺志。

    7.决心要成功的人,已成功了一半。8.鹰飞高空鸡守笼,两。

    4. 什么是谚语举例说明

    谚语是民间集体创造、广为流传、言简意赅并较为定性的艺术语句,是民众的丰富智慧和普遍经验的规律性总结。如“棒打狍子瓢舀鱼,野鸡飞到饭锅里”,谚语反映的内容涉及到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

    分类:

    一、气象

    这是人们在长期的生产实践中,观察气象的经验总结。

    1、久雨刮南风,天气将转晴。

    2、天上钩钩云,地下水淋淋。

    3、燕子外迁,地旱天干。

    4、燕子低飞蛇过道,大雨不久就来到。

    二、农业

    它是农民在生产实践中总结出来的农事经验。

    1、枣芽发,种棉花。

    2、今冬麦盖三层被,来年枕着馒头睡。

    3、庄稼一枝花,全靠粪当家。

    4、春雷响,万物长。

    三、卫生

    卫生谚语是人们根据卫生保健知识概括而成的。

    1、冬吃萝卜夏吃姜,不用医生开药方。

    2、饭后百步走,活到九十九。

    3、食能以时,身必无疾。

    四、社会

    社会谚语泛指为人处世、接物待人、治家治国等方面应注意的事。

    1、量小非君子,无度不丈夫。

    2、人不可貌相,海水不可斗量。

    3、若要人不知,除非己莫为。

    4、良药苦口利于病,忠言逆耳利于行。

    五、学习

    多是学习经验的总结,激励人们发奋学习。

    1、蜂采百花酿甜蜜,人读群书明真理。

    2、刀不磨要生锈,人不学要落后。

    3、世上无难事,只怕有心人。

    扩展资料

    实例:

    1、知识是智慧的火炬。

    2、读一书,增一智。

    3、不吃饭则饥,不读书则愚。

    4、不向前走,不知路远;不努力学习,不明白真理。

    5、树不修,长不直;人不学,没知识。

    6、用宝珠打扮自己,不如用知识充实自己。

    7、蜂采百花酿甜蜜,人读群书明真理。

    8、劳动是知识的源泉;知识是生活的指南。

    9、宝剑不磨要生锈;人不学习要落后。

    10、茂盛的禾苗需要水分;成长的少年需要学习。

    11、星星使天空绚烂夺目;知识使人增长才干。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谚语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民间谚语

    5. 什么是生活中的谚语

    人们生活中常用的现成的话。谚语类似 成语 ,但口语性强,通俗易懂,而且一般都表达一个完整的意思,形式上差不多都是一两个短句。谚语内容包括极广,有的是农谚,如“清明前后,栽瓜种豆”;有的是事理谚,如“种瓜得瓜,种豆得豆”;有的属于生活上各方面的常识谚,如“饭后百步走,活到九十九”。类别繁多,不胜枚举。谚语跟成语一样都是语言词汇整体中的一部分,可以增加语言的鲜明性和生动性。

    时令谚语:指反映岁时节气或某些节日风俗惯例的谚语。如“春到寒食六十天。”指出从打春到寒食节的时距。“端午佳节,菖蒲插壁。”指的是农历端午节那天,各家悬挂菖蒲以祈求康宁的习俗。“春打六九头。”说明了立春的时间。

    生活谚语:事理谚的一类。指反映各种生活常识、生活情趣、养生方法的谚语。包括衣食住行,育花养鸟等内容。如“冬不极温,夏不极凉。”告诫人们冬夏着衣要适度,不可过暖过凉。“千滚豆腐,万滚鱼。”是说豆腐和鱼需要长时间熬炖,滋味才能进去。“笑一笑,十年少;愁一愁,白了头。”说明了乐观对健康长寿的重要。

    常识谚语:谚语的一类。指总结人们日常生活的衣食住行、生老病死等各种知识的谚语。它涉及的方面很广,有天文、地理、时令、节气、花鸟虫鱼等多方面。如“三月三,脱了寒衣换单衫”是时令方面的;“大卯出来三卯撵,三卯出来亮了天”是天文方面的“;气气恼恼成了病,快快活活活了命”是身体保健方面的。

    道德谚语:事理谚的一类。指反映广大人民道德观念的谚语。如“人穷志不穷”、“浇花浇根,交友交心”等。有些传统道德观念在今天已经过时,如封建社会中的“女子无才便是德”、“各人自扫门前雪,莫管他人瓦上霜”等。在社会主义社会中,新的道德观念亦在谚语中得到反映,如“见先进就学,见落后就帮”等。

    生产谚语:谚语的一类。指劳动人民在长期的生产活动中总结生产经验和规律的谚语。农林牧副渔,都有自己的谚语,而农谚的数量最多。我国农业生产的历史悠久,劳动人民也很早就创造了反映农业生产经验的谚语。这类谚语早在汉代的《四民月令》、《田家五行》、晋代的《毛诗草木虫鱼疏》、北魏的《齐民要术》等古书里就有记载。生产谚语大都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劳动人民对客观事物的正确认识。

    哲学谚语:事理谚的一类。指对事理进行高度哲学概括的谚语。它往往从世界观、方法论的高度,说是非、讲道理。着重于阐明认识事物客观规律的哲学原理,多用陈述的语气。如“没有高山,不显平地”,说明事物之间的差异,只有通过比较才能鉴别显示。又如“射箭看靶子,弹琴看听众”,说明做什么事都要看对象,具体问题要具体对待。有些哲学谚语由于受到世界观的影响或其他限制,而错误地反映了客观事物,如“秀才不出门,便知天下事”,就是唯心主义世界观的反映。

    等等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