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首页>文化 > 文化
  • 有关技巧的成语谚语俗语

    1.求关于说话及言语技巧的成语、俗语

    一、借势归谬驳敌论 有一次,国民党的一个地方官员禁止男女同学在公共浴场同泳,闹得满城风雨。

    为了批驳这种做法,鲁迅先生幽默地说:“同学同泳,皮肉偶尔相碰,有碍男女大妨。不过禁止以后,男女还是一同生活在天地中间,一同呼吸着天地中间的空气。

    空气从这个男人的鼻孔呼出来,被那个女人的鼻孔吸进去,又从那个女人的鼻孔呼出来,被另一个男人的鼻孔吸进去,清乱乾坤,实在比皮肉相碰还要坏。要彻底划清界限,不如下一道命令,规定男女老幼、诸色人等,一律戴上防毒面具,既禁空气流通,又防抛头露面。

    这样每个人都是……喏!喏!”鲁迅说着,站起身来,模拟戴着防毒面具走路的样子。听的人笑得前仰后合。

    这里,鲁迅没有直接驳斥国民党地方官的观点,而是以借势取力的方法将他的话予以归谬——你既然禁止男女同学同泳,那么就让大家都戴上防毒面具吧!这样一来,国民党地方官所持观点的荒谬性,就像被放大境放大了一样,听众自然明白了国民党地方官所持观点的荒谬和不合理。 二、假装糊涂巧讽刺 抗日战争时期,著名作家聂绀弩居住在桂林。

    一次,聂绀弩与友人求饮于餐馆。服务员端来白斩全鸡,却是骨多于肉。

    聂绀弩问道:“这是两只鸡,对吗?” 服务员回答道:“不,只有一只。” 聂绀弩正色道:“一只鸡,哪有这么多骨头?” 服务员一听,顿时面生愧色。

    明知是一只鸡的聂绀弩,故意装糊涂说是两只鸡——他用这种办法诱导服务员说出了“只有一只(鸡)”的话。而后,聂绀弩根据服务员的这句话,自然而然地说出“一只鸡,哪有这么多骨头”的话。

    这种假装糊涂的谈话方法,具有曲折讽刺的表达效果,服务员听后自然面生愧色。 三、使用类比抨恶习 中国作家协会副主席、河北省作家协会主席、著名女作家铁凝,在河北省沧州文学事业发展研讨会上,曾有一段妙语:“我有一次出差,看到某地乡村公路旁有一家小饭铺,里面有两个老头儿坐在小板凳上吃凉皮儿。

    然而小饭铺破旧的门框上,却悬挂着一个醒目而响亮的招牌——‘希尔顿大酒店’……‘希尔顿大酒店’这种现象,在当前的文学界时有所见。这是一个特别害怕别人说自己不深刻的时代,现在好多搞文学艺术的人,也都特别害怕被人说成是‘匠’,而不是‘家’,所以就有意制造‘希尔顿大酒店’这种现象。”

    小饭铺和“希尔顿大酒店”之间的反差是巨大的,也是容易为人们所感知和领悟的。因此铁凝就以小饭铺挂着“希尔顿大酒店”的招牌来类比和抨击那些没啥文学造诣的文学创作者刻意炒作,有意往自己脸上贴金、贴“家”的恶习。

    她的类比,生动形象,有助于听众了解和认识一些文学创作者重名轻实、名实严重不符这一现象。 四、口出奇语免加罪 1996年夏天,当时在太原的赵树理被揪到烈日下批斗。

    造反派问道:“赵树理,你是哪一类干部?”想到当时的干部分成好的、比较好的、犯过错误可以改好的和死不改悔的四类,赵树理就微微一笑说道:“说我是一二类干部吧,我不敢往里挤;说我是个三类干部吧,你们又不承认。实在不行的话,就算我是个三类半吧。”

    这个“三类半”一出口,立即把那些陪斗“黑帮”们逗乐了,可他们不敢出声,只好捂住嘴把腰弯得更低一些;而那些造反派听后,则目瞪口呆。 赵树理当时面临的是“四难选择”:如果说自己是一二类干部,势必会被造反派说成是“妄图混进无产阶级干部队伍”,从而招致更重的罪名;如果说自己的是三类干部,又不会被造反派所承认;而若承认自己是“死不改悔”的四类干部,显然又会给造反派以口实,从而使造反派对自己的批斗升级。

    在这种情况下,赵树理就智出奇语,将自己说成是“三类半干部”(意为“犯了错误‘有可能’改好的干部”)。他的这一话语,让蓄意给他加罪的造反派没有了可乘之机,可谓是机智而恰切。

    五、智设圈套胆真相 一次,欧洲著名寓言作家拉封丹烤了一个马铃薯。马铃薯烤熟后,他因事离开了房间。

    可是,等他回来时,那个马铃薯不见了。有个佣人曾经在饭厅里走过,拉封丹估计十有八九是他偷吃的。

    于是,他叫喊起来:“啊!我的上帝,谁吃了我放在壁炉上的那个马铃薯?” “不是我。”那个佣人回答说。

    “那再好也没有了。” 为什么这样说? “因为我在马铃薯上放了一点砒霜,是为了毒死老鼠的!” “啊,砒霜……我的上帝——我中毒了!” “放心吧,孩子,马铃薯上并未放砒霜——这是我施的小计,为的是想知道事情的真相。”

    在缺乏证据的情况下,拉封丹如果采用惯常的问话方式,是很难让佣人承认偷吃行为的。于是,拉封丹就根据佣人怕被毒死的心理,机智地设了一个圈套,以一句“放毒”的假话,诱使佣人承认了偷吃的行为。

    与那种直言追问的方式相比,这种谈话方式显然要机智得多,也省事得多。 六、巧抛山芋答难题 1982年秋天,在美国洛彬矶召开的中美作家会议上,美国诗人艾伦金斯伯格请中国作家蒋子龙解个怪谜:“把一只5斤重的鸡放进一个只能装1斤水的瓶子里,您用什么方法把它拿出来。”

    蒋子龙微笑道,“您显然是凭嘴一说就把鸡放进瓶子,那么我就用语言这个工具再把鸡拿出来。”金斯伯格赞美道:。

    2.关于“本领”的成语,谚语,歇后语

    1、不学无术

    2、藏器待时

    3、班门弄斧

    4、大显身手

    5、八仙过海,各显神通。

    6、瞎子拉二胡——练好的本领

    7、箍桶匠的本领——成人方圆

    8、变戏法的本领——全凭手快

    9、爬山虎的本领--会巴结

    10、金刚钻的本领——专拣硬的

    1、不学无术(bù xué wú shù):学:学问;术:技能。原指没有学问因而没有办法。现指没有学问,没有本领。

    2、藏器待时(cáng qì dài shí):器:用具,引伸为才能。比喻学好本领,等待施展的机会。

    3、班门弄斧(bān mén nòng fǔ):在鲁班门前舞弄斧子。 比喻在行家面前卖弄本领,不自量力。

    4、大显身手( dà xiǎn shēn shǒu):显:表露,表现;身手:指本领。 充分显示出本领和才能。

    3.有关同心协力的成语,谚语,俗语,名人名言,越多越好

    1、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先秦·孟子《公孙丑下》

    白话文:作战时的天气情况不如作战时的地理环境,作战时的地理环境不如作战时的人心团结,人和在这里做人心团结,万众齐心。

    2、一个人像一块砖砌在大礼堂的墙里,是谁也动不得的;但是丢在路上,挡人走路是要被人一脚踢开的。——现代艾思奇《大众哲学》

    3、一致是强有力的,而纷争易于被征服。——伊索《伊索寓言》

    4、若不团结,任何力量都是弱小的。——法国拉封丹《寓言诗》

    5、共同的事业,共同的斗争,可以使人们产生忍受一切的力量。——前苏联奥斯特洛夫斯基《暴风雨所诞生的》

    6、凡是经过考验的朋友,就应该把他们紧紧地团结在你的周围。——英.莎士比亚《麦克白》

    7、五人团结一只虎,十人团结一条龙,百人团结像泰山。——现代邓中夏《中国谚语》

    8、单个的人是软弱无力的,就像漂流的鲁滨逊一样,只有同别人在一起,他才能完成许多事业。——德.叔本华《团结同事》

    9、三个臭皮匠,顶个诸葛亮。——佚名《中国谚语》

    10、人心齐,泰山移。——佚名《中国谚语》

    4.有关学无止境的成语谚语、名言

    古今中外有学问的人,有成就的人,总是十分注意积累的。

    知识就是机积累起来的,经验也是积累起来的。我们对什么事情都不应该像“过眼云烟”。

    ——邓拓2.我们要振作精神,下苦功学习。下苦功,三个字,一个叫下,一个叫苦,一个叫功,一定要振作精神,下苦功。

    ——毛泽东3.钉子有两个长处:一个是“挤”劲,一个是“钻”劲。我们在学习上,也要提倡这种“钉子”精神,善于挤和钻。

    ——雷锋4.三更灯火五更鸡,正是男儿发愤时。黑发不知勤学早,白首方悔读书迟。

    (颜真卿)5.盛年不重来,一日难再晨,及时当勉励,岁月不待人。(陶渊明)6.有了目标才能向目标努力,不会象没头苍蝇一样盲从的无所施事,最终走向消磨时光的犯罪的道路,只有了目标,才会有一颗定心丸,为了实现自己的目标而追求目标,才会不断努力。

    7.爱读书是一种十全十美的享受;别的享受都有尽头。而读书给人的享受却是长久的。

    ——[英国]培根8.人的天才只是火花,要想使它成熊熊火焰,那就只有学习! —高尔基9.求学的三个条件是:多观察、多吃苦、多研究。 ——加菲劳活到老,学到老,还有三分没学好 ——孔丘(春秋时代思想家,教育家)引自《礼记。

    学记》 少而好学,如日出之阳;壮而好学,如日中之光;老而好学,如炳烛之明。 ——刘向(西汉经学家,文学家)引自〈说苑〉 多见者博,多闻者智,拒谏者塞,专己者孤。

    ——桓宽 引自《盐铁论。制议》 人若志趣不远,心不在焉,虽学不成。

    ——张载(北宋哲学家)引自《经学理窟。义理篇》 世事洞明皆学问,人情练达即文章。

    ——曹雪芹(清代文学家)引自《红楼梦》第5回 好问,是好的。……如果自己不想,只随口问,即能得到正确答复,也未必受到大益。

    所以学问二字,“问”放在“学”的下面。 ——谢觉哉(现代革命家)引自《不惑集》 做学问的功夫,是细嚼慢咽的功夫。

    好比吃饭一样,要嚼得烂,方好消化,才会对人体有益。 ——陶铸 引自《理想。

    情操。精神生活》 惜时、专心、苦读是做学问的一个好方法。

    ——蔡尚思(现代史学家)转引自《青年文摘》1983年第11期 学习要抓住基本知识:即不好高骛远,而忽略基本的东西。喜马拉雅山是世界著名的高山,因为它是建立在喜马拉雅山之上, 盘基广大高原之上的一个高峰;假如把喜马拉雅山建立在河海平原上,八千公尺的高峰是难以存在的,犹如无源之水易于枯竭的。

    ——徐特立(现代教育家、革命家)引自《徐特立教育文集》 学习外语并不难,学习外语就像交朋友一样,朋友是越交越熟的,天天见面,朋友之间就亲密无间了。 ——高士其 转引自1980年12月31日《解放军报》 学习和钻研,要注意两个不连良,一个是“营养不良”,没有一定的文史基础,没有科学理论上的准备,没有第一手资料的收集,搞出来的东西,不是面黄肌瘦,就是畸形发展;二是“消化不良”,对于书本知识,无论古人今人或某个权威的学说,要深入钻研,过细咀嚼,独立思考,切忌囫囵吞枣,人云亦云,随波逐流,粗枝大叶,浅尝辄止。

    ——马寅初(现代学者、教育家)转引自1981年6月22日《北京晚报》 要循序渐进!我走过的道路,就是一条循序渐进的道路。 ——华罗庚(现代数学家)转引自1980年6月20日《北京晚报》 古今中外有学问的人,有成就的人,总是十分注意积累的。

    知识就是机积累起来的,经验也是积累起来的。我们对什么事情都不应该像“过眼云烟”。

    ——邓拓(现代新闻工作者、学者)转引自1979年2月27日《忆邓拓》 我们要振作精神,下苦功学习。下苦功,三个字,一个叫下,一个叫苦,一个叫功,一定要振作精神,下苦功。

    ——毛泽东引自《做革命的促进派》 情况是在不断的变化,要使自己的思想适应新的情况,就得学习。 ——毛泽东 引自《在中国共产党全国宣传工作会议上的讲话》 加紧学习,抓住中心,宁精勿杂,宁专勿多。

    ——周恩来(现代革命家、政治家)引自《周恩来选集》上卷 钉子有两个长处:一个是“挤”劲,一个是“钻”劲。我们在学习上,也要提倡这种“钉子”精神,善于挤和钻。

    ——雷锋(当代优秀战士、烈士)引自《雷锋日记》 把学问过于用作装饰是虚假;完全依学问上的规则而断事是书生的怪癖。——培 根 聪明的人有长的耳朵和短的舌头。

    ——弗莱格 重复是学习之母。 ——狄慈根 当你还不能对自己说今天学到了什么东西时,你就不要去睡觉。

    ——利希顿堡 好问的人,只做了五分种的愚人;耻于发问的人,终身为愚人。 ——佚 名 求学的三个条件是:多观察、多吃苦、多研究。

    ——加菲劳 人天天都学到一点东西,而往往所学到的是发现昨日学到的是错的。 ——B.V 我的努力求学没有得到别的好处,只不过是愈来愈发觉自己的无知。

    ——笛卡儿 学到很多东西的诀窍,就是一下子不要学很多。 ——洛 克 学问是异常珍贵的东西,从任何源泉吸收都不可耻。

    ——阿卜·日·法拉兹 学习是劳动,是充满思想的劳动。 ——乌申斯基 游手好闲的学习并不比学习游手好闲好。

    ——约·贝勒斯 有教养的头脑的第一个标志就是善于提问。 ——普列汉诺夫 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

    知不足,然后能自反也。

    5.有关雨的成语俗语谚语

    俗语: 天要下雨,娘要嫁人.-湖南俗语 大头大头,落雨打头,人家有伞,我有大头. 小伢儿打喷嚏,三天打雷两天下雨.-湖南湘西吉首俗语 有雨四方亮,无雨头上光.-湖南湘西吉首俗语 不知哪块云彩下雨 躲雨跳到河里 风里来,雨里去 干打雷不下雨 雷声大,雨点小 天无一月雨,人无一世穷 天要下雨,娘要嫁人 听风就是雨 屋漏又遭连夜雨 雨天借伞 /z/q788811626.htm————————————————————————————————————— 谚语: 天上钩钩云,地上雨淋淋. 亮一亮,下一丈. 天上鱼鳞云,地下雨淋淋. 云彩向南,大雨冲船,云彩向东,一阵大风. “细雨没久晴,大雨无久落”, “一日到暗,雨不断线,大雨明日见”, “天乌地黑无风发,大水落得阔”, “大水无雷,浸崩屋”, “东闪空,西闪风,南闪火门开,北闪有雨来。”

    西班牙有句关于雨的谚语 “六月雨千遍”, 谚语云:“蚂蚁搬家要下雨” 朝虹雨,夕虹晴。 有雨山戴帽,无雨山没腰。

    朝霞不出门,晚霞行千里。 月色朦胧,不是起雨就是起风。

    久晴大雾必阴,久雨大雾必晴。 蚂蚁搬家蛇过道,明日必有大雨到 * 夏雨隔牛背,秋雨隔灰堆。

    (浙江) * 十里不同天。(江苏无锡) * 天东雨,隔堵墙;这边落雨,那边出太阳。

    (山西太原、安微全椒) * 西南阵,单过也落三寸。(《田家五行》论云) * 老夫活到八十八,未见阵头东南发。

    (江苏苏州) * 雨打鸡啼卯,雨伞不离手。(浙江义乌) * 雨打鸡鸣丑,雨伞勿离手;雨打黄昏戍,明朝燥嘻嘻。

    (南京) * 早晨下雨当日睛,晚上下雨到天明。(山东) * 鸡鸣雨,下不长。

    (浙江象山) * 投瞑雨,天卖晴。(福建福州) * 早晨下雨,一天晴。

    (河北沧县、山东栖霞) * 早雨睛一日,晚雨到天明。(陕西武功) * 雨打五更,日晒水坑。

    (《田家五行》论雨) * 晏雨不晴。(同上) * 开门雨涟涟,晴朗在午前。

    (江苏无锡) * 开门雨,关门睛。(江苏元锡) * 早雨天晴,晚雨难晴。

    (江苏无锡、常熟、浙江义乌) * 雨打早五更,雨伞不用撑。(浙江义乌) * 夜睛无好天,明朝还要雨连绵。

    (广西郁林) * 久雨见天星,明朝雨更猛。(同上) *雨前蒙蒙终不雨,雨后蒙蒙终不晴。

    (河北、陕西武功) * 雨前麻花落勿大,雨后麻花落勿久。(江苏苏州) * 一点一个泡,还有大雨未到。

    (湖南) * 一点雨似一个钉,落到明朝也不晴;一点雨似一个泡,落到明朝未得了。 (《田家五行》论雨) * 落滴起泡定阵雨。

    (江苏常州) * 雨生蛋,落到明朝吃过饭。(江苏常熟) * 雨声发喘,河水涨满。

    (河南篙县) * 饭时雨,下四指。(山东栖霞) * 雨洒中,一场空。

    (湖北) * 淋了伏头,下到伏尾。(河北、山西宁武、河南嵩县) * 雨洒尘,饿死人。

    (河北) 大雨前兆 蜻蜓燕子低飞,蚂蚁搬家,鱼儿水面来换气儿,大雨马上就来到。 动物对下雨的预报 下雨之前兆有蚊子成群结团,雨蚁成群出现、猫洗脸 青蛙鸣叫、燕子低飞雨必下 青蛙鸣叫、燕子低飞等是下雨之前兆 蟑螂乱飞,有阵雨 蟑螂对气候变化的敏感性很强,如果夜间看到蟑螂飞来飞去,说明天气发生变化,将有降雨。

    蜘蛛结网,久雨必晴 由于下了很久的雨,蜘蛛无法结网捕食,如果看到蜘蛛爬出来结网,说明天气很快就转为晴天。 一场秋雨一场寒,十场秋雨穿上棉。

    早晨下雨当日晴,晚上下雨到天明。 雨打五更,日晒水坑。

    南风暖,北风寒,东风潮湿,西风干。 久雨冷风扫,天晴定可靠。

    满天乱飞云,雨雪下不停。 天上乌云盖,大雨来得快。

    有雨天边亮,无雨顶上光。 喜鹊枝头叫,出门晴天报。

    蚊子咬得怪,天气要变坏。 河里浮青苔,毕有大雨来。

    蚯蚓路上爬,雨水乱如麻,蝼蛄唱歌,天气晴和 长虫过道,下雨之兆,蛤蟆哇哇叫,大雨就要到。 头发响,风一场。

    老牛抬头朝天嗅,雨临头;马嘴朝天,大雨在前。from: 狸猫大人。

    6.关于谚语的成语

    一人挖井——众人解渴

    拳不离手——曲不离口

    取人之长——补己之短

    亡羊补牢——为时不晚

    二开头的成语:二把刀 称对某项工作知识不足、技术不高的人。

    二分明月 古人认为天下明月共三分,扬州独占二分。原用于形容扬州繁华昌盛的景象。今用以比喻当地的月色格外明朗。

    二缶钟惑 二:疑,不明确;缶、钟:指古代量器。弄不清缶与钟的容量。比喻弄不清普通的是非道理。

    二缶锺惑 指对缶和钟两种盛器的容量大小分不清楚。比喻是非不明。

    二虎相斗,必有一伤 两只凶恶的老虎争斗起来,其中必有一只受伤。比喻敌对双方实力都很强,激烈斗争的结果,必有一方吃亏。

    二话不说 不说任何别的话。指立即行动。

    二惠竞爽 比喻两兄弟都是好样的。

    二龙戏珠 两条龙相对,戏玩着一颗宝珠。

    二满三平 比喻生活过得去,很满足。同“三平二满”。

    二人同心,其利断金 比喻只要两个人一条心,就能发挥很大的力量。

    二三君子 犹二三子。

    二三其德 二三:不专一。形容三心二意。

    二三其意 即三心二意。指心意不专一,反复无常。

    二竖为虐 竖:小子;二竖:指病魔;虐:侵害。比喻疾病缠身。

    二桃杀三士 将两个桃子赐给三个壮士,三壮士因相争而死。比喻借刀杀人。

    二童一马 用以指少年时代的好友。

    二心两意 形容意志不专一、不坚定。

    二心三意 想这样又想那样。形容意念不专,主意不定。同“三心二意”。

    二姓之好 指两家困婚姻关系而成为亲戚。

    二一添作五 本是珠算除法的一句口诀,是二分之一等于零点五的意思。比喻双方平分。

    二者不可得兼 两项之中只能得其一,不能兼而有之。

    四开头的 :四不拗六 四百四病 四冲八达 四冲六达 四大皆空 四方八面

    四方辐辏 四分五裂 四分五落 四纷五落 四分五剖 四方之志

    四海波静 四荒八极 四海承风 四海鼎沸 四海九州 四海皆兄弟

    四海飘零 四海升平 四海升平 四海他人 四海为家 四海一家

    四脚朝天 四郊多垒 四角俱全 四面八方 四面楚歌 四海之内皆兄弟

    四面出击 四马攒蹄 四面受敌 四平八稳 四衢八街 四清六活

    四时八节 四书五经 四山五岳 四时之气 四亭八当 四通八达

    四停八当 四体不勤,五谷不分 四体百骸 四体不勤 四通五达

    四姻九戚 四至八道 四肢百骸 四肢百体 四战之地 四战之国

    7.形容说话技巧的词语有哪些

    有:巧舌如簧,口若悬河,花言巧语,出口成章、一气呵成、一鸣惊人

    1. 巧舌如簧[ qiǎo shé rú huáng ]

    舌头灵巧,像簧片一样能发出动听的乐音。形容花言巧语,能说会道。

    出处:唐·刘兼《诫是非》:“巧舌如簧总莫听;是非多自爱憎生。三人告母虽投杼;百犬闻风只吠声。”

    2. 口若悬河[ kǒu ruò xuán hé ]

    若:好像;悬河:激流倾泻。 讲起话来滔滔不绝,像瀑布不停地奔流倾泻。形容能说会辩,说起来没个完。

    出处:南朝·宋·刘义庆《世说新语·赏誉》:“郭子玄语议如悬河泻水,注而不竭。”唐·韩愈《石鼓歌》:“安能以此上论列,愿借辩口如悬河。”

    3. 花言巧语[ huā yán qiǎo yǔ ]

    原指铺张修饰、内容空泛的言语或文辞。后多指用来骗人的虚伪动听的话。

    出处:《论语·学而》:“巧言令色;鲜矣仁。”朱熹注:“巧言即今所谓花言巧语;如今世举子弄笔端做文字者便是。”

    4. 出口成章[ chū kǒu chéng zhāng ]

    说出话来就成文章。形容文思敏捷,口才好。

    出处:《诗经·小雅·都人士》:“出言有章。”

    5. 一气呵成[ yī qì hē chéng ]

    一口气做成。形容文章结构紧凑,文气连贯。也比喻做一件事安排紧凑,迅速不间断地完成。

    出处:明·胡应麟《诗薮》:“若‘风急天高’(杜甫《登高》);则一篇之中句句皆律;一句之中字字皆律;而实一意贯穿;一气呵成。”

    6. 一鸣惊人[ yī míng jīng rén ]

    鸣:鸟叫。一叫就使人震惊。比喻平时没有突出的表现,一下子做出惊人的成绩。

    出处:《史记·滑稽列传》:“此鸟不飞则已;一飞冲天;不鸣则已;一鸣惊人。”

    8.我想买一本关于 谚语,外来语,俗语翻译技巧 的书

    《留学生汉语习惯用语词典》杨金华 上海译文出版社 (2009-01出版)

    《历代避讳字汇典》 王彦坤 中华书局 (2009-07出版)

    《外教社汉语熟语英译词典》 尹邦彦 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 (2006-01出版)

    《汉语俗语词典》 孙洪德 商务印书馆国际有限公司 (2005-01出版)

    《现代汉英俗俚语对比研究》 闫文培 科学出版社 (2010-05出版)

    这是一篇硕士的论文,你可以参考一下

    汉日成语谚语对比研究 黄靖

    【摘要】: 中日两国一衣带水,两国语言文化交流有悠久的历史,探讨两国的语言文化的特征具有重要的意义。有很多学者都投入了对汉日两国语言的对比研究,从不同视角和不同的切入点进行了探索。就成语谚语这一领域的研究而言,有很多硕果,也有缺憾,那就是学者们都纷纷投入到同源成语谚语的研究中去了,或是笼统的对比汉日成语谚语,鲜有学者作不同源成语谚语的对比分析。 对汉日同源和不同源的成语谚语进行对比研究,或许会使我们的认识更全面一些。对比研究同源成语谚语,可以知道成语谚语被借用后由于受本国文化历史地理诸因素影响,会出现变形改造现象,以此来认识两国人民在文化心理上的差异。而不同源成语谚语由于土生土长性,更能表现出不受外国文化影响的本国文化心理特色。同时,不同源成语谚语表现出的相似之处,表现出的某种“不约而同”,也助于我们了解两个民族在文化心理上的共同性和相通之处。 两国的成语谚语都具有具象性,重情感描述。不过汉语突现的是大气,有着较为严谨的逻辑结构,喜欢总结;日语则表现出了特有的灵气,并且它的粘着语结构和日本人民“内外有别”的心理导致了日语的成语谚语呈现出更多的暧昧模糊性。另一方面,“大陆文化”的汉语和“岛国文化”的日语在差异中又不时出现“巧合”,这也能透过成语谚语得到真切的反映。

    【关键词】:汉语日语对比 成语 谚语

    【学位授予单位】:华中科技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06

    【分类号】:H36

    【DOI】:CNKI:CDMD:2.2008.025462

    有关技巧的成语谚语俗语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