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首页>文化 > 文化
  • 一些幽默的谚语

    1.谁知道一些有趣的谚语

    趣味俗语大全

    1.不要把鸡蛋放进一个篮子。 2.拔出萝卜带出泥。3. 八竿子打不着。4.不管白猫黑猫,捉住老鼠就是好猫。 5.不管三七二十一。 6.饱汉不知饿汉饥 7.不要在一棵树上吊死。 8.闭塞眼睛捉麻雀。9.唱白脸。10.唱对台戏。11.唱高调。12.唱空城计。 13.唱主角。 14.炒鱿鱼。15.撑场面。16.吃不了兜着走 17.吃错药。18.吃小灶。19.丑媳妇早晚要见公婆。20.穿小鞋。 21.闯红灯。 22.此处不留爷,自有留爷处。23.打官腔。24.打水漂。25.打退堂鼓。26.打小报告。27.打预防针。28.打圆场。 29.大气候。 30.大水冲了龙王庙。 31.当面鼓对面锣。32.到什么山唱什么歌。33.吊胃口。 34.定心丸。35.东方不亮西方亮。 36.豆腐渣工程。37.干打雷不下雨。38.赶鸭子上架。39.高不成低不就。40.高姿态。 41.滚雪球。42.过电影。43.过干瘾。44.过五关斩六将。 45.好了伤疤忘了痛。46.海水不可斗量。 47.恨铁不成钢。48.皇帝的女儿不愁嫁。49.会哭的孩子有奶吃。50.捡了芝麻丢了西瓜。 51.交学费。 52.揭盖子。 53.解扣子。 54.侃大山。55.烂摊子。56.烂船也有三斤铁。57.捞稻草。58.捞世界。59.林子大了,什么鸟都有。60.留尾巴。62.乱点鸳鸯谱。63.没辙儿。64.没有免费的午餐。65.摸着石头过河。66.男儿有泪不轻弹。

    67.拍脑袋。 68.跑龙套。69.捧着金饭碗要饭。70.破罐子破摔。72.七七八八。73.墙内开花墙外香。74.清官难断家务事。75.人怕出名猪怕壮。 76.人在江湖,身不由己。77.山不转水转。

    78.舍不得孩子套不住狼。 79.上台阶。 80.抬轿子。 81.台柱子。82.台上三分钟,台下十年功。

    83.天要下雨,娘要嫁人。84.天上不会掉馅饼。 85.听风就是雨。 86.挖墙脚。87.窝里斗。

    88.无事不登三宝殿。89.捂盖子。 90.下台阶。 91.香饽饽。92.养兵千日,用兵一时。 93.一把钥匙开一把锁。 94.一锤子买卖。95.一方水土养一方人。96.一亩三分地。97.一碗水端平。98.阴沟里翻船。 99.有眼不识泰山。100.宰相肚里好撑船。

    2.说一些搞笑的谚语,或者俏皮话,或者一些有哲理简短的句子

    ◆秦岭山脉一条线,南吃大米北吃面。

    ◆勤是摇钱树,俭是聚宝盆。

    ◆擒龙要下海,打虎要上山。

    ◆全是生姜不辣,全是花椒不麻。

    ◆人爱富的,狗咬穷的。

    ◆人不可貌相,海水不可斗量。

    ◆人不亏地皮,地不亏肚皮。

    ◆人不缺地的工,地不缺人的粮。

    ◆人不在大小,马不在高低。

    ◆人到四十五,正是出山虎

    ◆人各有能有不能。

    ◆人各有心,物各有主。

    ◆人合心,马合套。

    ◆人哄地皮,地哄肚皮。

    ◆人活七十稀,请教不为低。

    ◆人急投亲,鸟急投林。

    ◆人家夸,一朵花;自己夸,人笑话。

    ◆人敬有的,狗咬丑的。

    ◆人老眼昏,鹰老爪钝。

    ◆人怕饿,地怕荒。

    ◆人怕话多,活怕人做。

    ◆人怕没脸,树怕没皮

    ◆人怕伤心,树怕剥皮。

    ◆人怕信心齐,虎怕成群。

    ◆人强人欺病,人弱病欺人。

    ◆人勤病就懒,人懒病就勤。

    3.幽默歇后语大全

    妈妈的众姐姐 -- 多疑(姨) 戏台上的垛口 -- 不成(布城) 戏台上的鞭子 -- 加码(假马) 观音堂里着火 -- 妙哉(庙灾) 孙猴子坐金銮殿 -- 不象仁(人)君 寿星打靶 -- 老腔(枪) 寿星弹琵琶 -- 老生常谈(弹) 麦柴秆吹火 -- 小气(器) 弄堂里跑马 -- 题(蹄)难出 扯胡子过河 -- 谦虚(牵须)过度(渡) 扯铃扯到半空中 -- 空想(响) 抓蜂吃蜜 -- 恬(甜)不知耻(刺) 护国寺买骆驼 -- 没那个事(市) 花椒掉进大米里 -- 麻烦(饭)了 苍蝇飞进牛眼里 -- 找累(泪)吃 豆渣贴门神 -- 不沾(粘) 豆箕柴着火 -- 着急(箕) 豆腐干煮肉 -- 有份数(荤素) 豆腐乳做菜 -- 哪还用言(盐) 两口子锄地 -- 不顾(雇)人 两百钱的花生 -- 有得驳(剥) 两手捧寿桃 -- 有理(礼) 两把号吹成一个调 -- 想(响)到一块来了 旱魅拜夜叉 -- 尽(精)见鬼 园外竹笋 -- 外甥(生) 男人不打老婆 -- 好福气(夫妻) 秀才做诗 -- 有两手(首) 秃子脱帽子 -- 头名(明) 何家姑娘给郑家 -- 正合适(郑何氏) 肚子里撑船 -- 内行(航) 龟盖量米 -- 什么声(升) 饭锅里冒烟 -- 迷(米)糊了 床底下点蚊香 -- 没下文(蚊) 冻豆腐 -- 难办(拌) 冷锅炒热豆子 -- 越吵(炒)越冷淡 灶神上贴门神 -- 话(画)中有话(画) 沙石打青石 -- 实(石)打实(石) 沙滩上行船 -- 搁(起)浅了 没角的牛 -- 假骂(马) 没有赶庙会 -- 莫急(挤) 没有底的棺材 -- 不成(盛)人 没钱买海螺 -- 省些(吸) 怀儿婆过独木桥 -- 铤(挺)而(儿)走险 怀里揣马勺 -- 诚(盛)心 怀里揣棉花 -- 软(暖)心 怀里揣蓖子 -- 舒(梳)心 穷人买米 -- 一声(升)头 穷木匠开张 -- 只有一句(锯) 补锅匠栽筋斗 -- 倒贴(铁) 张天师下海 -- 莫(摸)怪 张天师跪在泥水里 -- 求情(晴) 张果老的驴 -- 不见奇(骑) 公鸡戴帽子 -- 官(冠)上加官(冠) 鸡脑袋上磕烟灰 -- 几(鸡)头受气 鸡啄蚂蚁 -- 正合适(食) 纳鞋底不用锥子 -- 真(针)好 纸做的栏杆 -- 不能依(倚)靠 纸糊的凳子 -- 不能做(坐) 纸糊的炉子 -- 过(锅)来就不行 纸糊的琵琶 -- 谈(弹)不得 驴皮贴墙上 -- 不象话(画) 拐子进医院 -- 自觉(治脚) 青蛙跳在大鼓上 -- 懂懂(咚咚) 拄拐杖下煤窑 -- 步步倒霉(煤) 拉胡子过大街 -- 谦虚(牵须) 画上的马 -- 不奇(骑) 枣核截板 -- 没几句(锯) 卖布不带尺 -- 存心不良(量) 卖虾米不拿秤 -- 抓瞎(虾) 营火虫的屁股 -- 没大量(亮) 和尚打伞 -- 无法(发)无天 和尚分家 -- 多事(寺) 和尚坐岩洞 -- 没事(寺) 和尚拖木头 -- 出了事(寺) 和尚的房子 -- 妙(庙) 和尚的脑壳 -- 没法(发) 斧子破毛竹 -- 着急(斫节) 鱼池里下网 -- 多余(鱼) 狐狸吵架 -- 一派胡(狐)言 狐狸骑老虎 -- 狐假(驾)虎威 狗长犄角 -- 洋(羊)气 狗吃豆腐脑 -- 闲(衔)不着 狗吃青草 -- 装样(羊) 狗吃黄瓜 -- 错了时(食) 盲人做油条 -- 瞎咋乎(炸糊) 盲人戴眼镜 -- 聪(充)明 放牛的吃螃蟹 -- 不待言(带盐) 炒咸菜放盐 -- 太闲(咸)了 炕上安锅 -- 改造(灶) 河边洗黄莲 -- 何(河)苦 河里长菜 -- 不焦(浇) 油浇蜡烛 -- 一条心(芯) 泥水匠整耗子 -- 敷衍(眼)了事 泥水匠无灰 -- 专(砖)等着 泥水匠招手 -- 要你(泥) 泥水匠的瓦刀 -- 光图(涂)表面 泥菩萨身上长草 -- 慌(荒)了神 泥鳅打鼓 -- 乱谈(弹) 怯木匠 -- 就是一句(锯) 空中挂灯笼 -- 玄(悬)了 空梭子补网 -- 没法治(织) 空棺材出丧 -- 目(木)中无人 空蒸笼上锅台 -- 争(蒸)气 肩膀上放烘笼 -- 恼(脑)火 线板上的针 -- 憋(别)着 春天的果园 -- 有道理(桃李) 春秋望田头 -- 专门找差(岔)儿 玻璃菩萨 -- 明白人(神) 赵匡胤卖包子 -- 御驾亲征(蒸) 赵匡胤流鼻血 -- 正(朕)在红 挖了眼的判官 -- 瞎管(鬼) 城隍庙的鼓 -- 鬼瞧(敲) 城隍老爷的马 -- 不见奇(骑) 城隍老爷的胡豆 -- 鬼吵(炒) 城隍老爷戴孝 -- 白跑(袍) 药店里的甘草 -- 少不了的一位(味) 药铺里开抽屉 -- 找玩(丸) 茶食店里失火 -- 果然(燃) 茶馆里招手 -- 胡(壶)来 草把作灯 -- 粗心(芯) 草泥塘里翻泡 -- 发笑(酵) 草帽子当锣 -- 想(响)不起来 草滩失火 -- 留情(青) 荞麦皮打浆糊 -- 两不沾(粘) 荆条棵上挂鞋底 -- 扯(刺)皮 带马桶坐大堂 -- 赃(脏)官 树小荫凉少 -- 照应(罩影)不到 树倒了 -- 没影(荫) 咸肉汤下面 -- 不用言(盐) 咸盐吃多了 -- 尽管闲(咸)事 咸菜烧豆腐 -- 有言(盐)在先 咸菜煮豆腐 -- 不必多言(盐) 咸菜蘸大酱 -- 太严(盐)重了 歪头和尚拜忏 -- 不对劲(颈) 面条点灯 -- 犯(饭)不着。

    4.古人说的幽默谚语

    歇后语,是我们中国人特有的智慧与趣味语言,也是民间爱用的一种语法。

    歇后语是广大人民在生活实践中创造的一种特殊语言形式。它一般由两个部分构成,前半截是形象的比喻,象谜面,后半截是解释、说明,象谜底,十分自然贴切。

    例如:

    一个巴掌打不响 -- <;孤掌难鸣>;

    懒婆娘的裹脚 -- <;又长又臭>。

    在一般的语言中。通常只要说出前半截,"歇"去后半截,就可以领会和猜出它的本意,所以称它为歇后语。

    最早出现"歇后"这一名称的是在唐代。《旧唐书。郑綮列传》中就已提到过有所谓"郑五歇后体"(一种"歇后"体诗)。但它作为一种语言形式和语言表现,远在先秦时期就已出现了。如《战国策。楚策四》:"亡羊而补牢,未为迟也。"意思是说,失了羊再去修补羊圈,还不算太晚。这是我们今天所看到的最早的歇后语。

    我们有理由认为,这是当时流行在民间的俗语,是出于一般人民的生活经验。这类古代的歇后语,虽然很少见于文字记载,但在民间流传相信是不少的。如钱大昕《恒言录》所载:"千里寄鹅毛,物轻人意重,复斋所载宋时谚也。"这类歇后语,直到今天还继续为人们所使用。

    在研究歇后语的渊源时,有些语言学家和语言学专著还述及其它有关名称。如陈望道在《修辞学发凡》中,将歇后语列入"藏词"格一节介绍;郭绍虞在《谚语的研究》中,指出歇后语源起于"射覆语"(类似猜谜的一种形式);另外一些书上又列出诸如"隐语"、"谜语"、"谚语"、"缩脚语"、"俏皮话"等名称。加以比较,大都揭示出其中一些共同之处和相异之点。关于歇后语的分类,向无定说。何况还有不少歇后语,一身兼有几种性质,要划分得十分科学,是比较困难的。为了便于查阅,我们将歇后语条目中凡带有谐音字的归入一类,其余的按照比喻部分的性质分为三类。

    第一,谐音类。如:

    空棺材出葬 - <;目(木)中无人>

    小葱拌豆腐 - <;一清(青)二白>

    这类歇后语,是利用同音字或近音字相谐,由原来的意义引申出所需要的另一个意义。这类歇后语,往往要转几个弯,才能领悟它的意思。因而也更饶有兴味。

    第二,喻事类。如:

    弄堂里搬木头 - <;直来直去>

    冷水发面 - <;没多大长劲>

    这类歇后语,是用实在的或想象的事情作比方。如果对设比事情的特点、情状有所了解,也自然能领悟后半截的"谜底"。

    第三,喻物类。如:

    秋后的蚂蚁 - <;蹦达不了几天>

    棋盘里的卒子 - <;只能进不能退>

    这类歇后语,则是用某种或某些物件作比方。了解设比物的性质,也就能领悟它的意思。

    第四,故事类。如

    楚霸王举鼎 - <;力大无穷>

    曹操吃鸡肋 - <;食之无味,弃之可惜>

    这类歇后语,一般是引用常见的典故、寓言和神话传说等作比方。上述两例,只要知道项羽、曹操故事的,一般也能了然。

    遇有交叉兼类情况的,则归入其特点更为明显的一类。如

    纸糊的琵琶 - <;谈(弹)不得>

    这一歇后语兼喻物、谐音,现归入谐音类。

    歇后语具有鲜明的民族特色,浓郁的生活气息,幽默风趣,耐人寻味,为广大群众所喜闻乐见。

    5.来一些搞笑的歇后语

    1.蝙蝠身上擦鸡毛--你算什么鸟?

    2.八百年前立的旗杆--老光棍!

    3.鳖下的--王八蛋!

    4.布袋里失火--烧包!

    5.苍蝇采蜜--装疯(蜂)

    6.茶壶里的水--滚开!

    7.大火烧竹林--一片光棍!

    8.床单作尿布--够大方!

    9.炊事员行军--替人背黑锅。

    10.从河南到湖南--难上加难!

    11.一二三四五六七--王(忘)八!

    12.一二三五六--没事(四)

    13.吃饱了的牛肚子--草包!

    14.裁缝不带尺--存心不良(量)

    15.曹丕的钱--未必(魏币)

    16.《百家姓》去掉赵--开口就是钱!

    17.爱克斯(X)光照人--看透你了!

    18.拔了塞子不淌水--死心眼!

    19.斑马的脑袋--头头是道!

    20.报幕员上场--调戏

    21.鼻孔喝水--够呛!

    22.车祸--乘人之危!

    23.城墙上的守卫--高手(守)

    24.唱戏的腿抽筋--下不了台!

    25.产妇进产房--要升(生)了!

    26.擦粉进棺材--死要面子!

    27.蚕宝宝的嘴--出口成诗(丝)!

    28.蝉不叫蝉--知了!

    29.唱戏的淌眼泪----可歌可泣

    30.吃核桃--非砸了不可!

    31.厨房里的垃圾--鸡毛蒜皮

    32.广州的癞蛤蟆--难缠(蟾)!

    33.保护视力--小心眼!

    6.幽默歇后语大全

    一二三四五六七--- 忘(王)八 三年不屙屎---粪胀(混帐) 灰堆里烧山药---都是些灰(混)蛋 肉骨头敲鼓---荤(昏)都 都 肉骨头吹喇叭---荤(昏)都都 肉锅里煮汤圆---荤(昏)蛋 茅房里打灯笼---照屎(找死) 跌在竹园里---该扦(千)死 戏台上的垛口 -- 不成(布城) 戏台上的鞭子 -- 加码(假马) 观音堂里着火 -- 妙哉(庙灾) 孙猴子坐金銮殿 -- 不象仁(人)君 寿星打靶 -- 老腔(枪) 寿星弹琵琶 -- 老生常谈(弹) 麦柴秆吹火 -- 小气(器) 弄堂里跑马 -- 题(蹄)难出 扯胡子过河 -- 谦虚(牵须)过度(渡) 扯铃扯到半空中 -- 空想(响) 抓蜂吃蜜 -- 恬(甜)不知耻(刺) 护国寺买骆驼 -- 没那个事(市) 花椒掉进大米里 -- 麻烦(饭)了 苍蝇飞进牛眼里 -- 找累(泪)吃 豆渣贴门神 -- 不沾(粘) 豆箕柴着火 -- 着急(箕) 豆腐干煮肉 -- 有份数(荤素) 豆腐乳做菜 -- 哪还用言(盐) 两口子锄地 -- 不顾(雇)人 两百钱的花生 -- 有得驳(剥) 两手捧寿桃 -- 有理(礼) 两把号吹成一个调 -- 想(响)到一块来了 旱魅拜夜叉 -- 尽(精)见鬼 园外竹笋 -- 外甥(生) 男人不打老婆 -- 好福气(夫妻) 秀才做诗 -- 有两手(首) 秃子脱帽子 -- 头名(明) 何家姑娘给郑家 -- 正合适(郑何氏) 肚子里撑船 -- 内行(航) 龟盖量米 -- 什么声(升) 饭锅里冒烟 -- 迷(米)糊了 床底下点蚊香 -- 没下文(蚊) 冻豆腐 -- 难办(拌) 冷锅炒热豆子 -- 越吵(炒)越冷淡 灶神上贴门神 -- 话(画)中有话(画) 沙石打青石 -- 实(石)打实(石) 沙滩上行船 -- 搁(起)浅了 没角的牛 -- 假骂(马) 没有赶庙会 -- 莫急(挤) 没有底的棺材 -- 不成(盛)人 没钱买海螺 -- 省些(吸) 怀儿婆过独木桥 -- 铤(挺)而(儿)走险 怀里揣马勺 -- 诚(盛)心 怀里揣棉花 -- 软(暖)心 怀里揣蓖子 -- 舒(梳)心 穷人买米 -- 一声(升)头 穷木匠开张 -- 只有一句(锯) 补锅匠栽筋斗 -- 倒贴(铁) 张天师下海 -- 莫(摸)怪 张天师跪在泥水里 -- 求情(晴) 张果老的驴 -- 不见奇(骑) 公鸡戴帽子 -- 官(冠)上加官(冠) 鸡脑袋上磕烟灰 -- 几(鸡)头受气 鸡啄蚂蚁 -- 正合适(食) 纳鞋底不用锥子 -- 真(针)好 纸做的栏杆 -- 不能依(倚)靠 纸糊的凳子 -- 不能做(坐) 纸糊的炉子 -- 过(锅)来就不行 纸糊的琵琶 -- 谈(弹)不得 驴皮贴墙上 -- 不象话(画) 拐子进医院 -- 自觉(治脚) 青蛙跳在大鼓上 -- 懂懂(咚咚) 拄拐杖下煤窑 -- 步步倒霉(煤) 拉胡子过大街 -- 谦虚(牵须) 画上的马 -- 不奇(骑) 枣核截板 -- 没几句(锯) 卖布不带尺 -- 存心不良(量) 卖虾米不拿秤 -- 抓瞎(虾) 营火虫的屁股 -- 没大量(亮) 和尚打伞 -- 无法(发)无天 和尚分家 -- 多事(寺) 和尚坐岩洞 -- 没事(寺) 和尚拖木头 -- 出了事(寺) 和尚的房子 -- 妙(庙) 和尚的脑壳 -- 没法(发) 斧子破毛竹 -- 着急(斫节) 鱼池里下网 -- 多余(鱼) 狐狸吵架 -- 一派胡(狐)言 狐狸骑老虎 -- 狐假(驾)虎威 狗长犄角 -- 洋(羊)气 狗吃豆腐脑 -- 闲(衔)不着 狗吃青草 -- 装样(羊) 狗吃黄瓜 -- 错了时(食) 盲人做油条 -- 瞎咋乎(炸糊) 盲人戴眼镜 -- 聪(充)明 放牛的吃螃蟹 -- 不待言(带盐) 炒咸菜放盐 -- 太闲(咸)了 炕上安锅 -- 改造(灶) 河边洗黄莲 -- 何(河)苦 河里长菜 -- 不焦(浇) 油浇蜡烛 -- 一条心(芯) 泥水匠整耗子 -- 敷衍(眼)了事 泥水匠无灰 -- 专(砖)等着 泥水匠招手 -- 要你(泥) 泥水匠的瓦刀 -- 光图(涂)表面 泥菩萨身上长草 -- 慌(荒)了神 泥鳅打鼓 -- 乱谈(弹) 怯木匠 -- 就是一句(锯) 空中挂灯笼 -- 玄(悬)了 空梭子补网 -- 没法治(织) 空棺材出丧 -- 目(木)中无人 空蒸笼上锅台 -- 争(蒸)气 肩膀上放烘笼 -- 恼(脑)火 线板上的针 -- 憋(别)着 春天的果园 -- 有道理(桃李) 春秋望田头 -- 专门找差(岔)儿 玻璃菩萨 -- 明白人(神) 赵匡胤卖包子 -- 御驾亲征(蒸) 赵匡胤流鼻血 -- 正(朕)在红 挖了眼的判官 -- 瞎管(鬼) 城隍庙的鼓 -- 鬼瞧(敲) 城隍老爷的马 -- 不见奇(骑) 城隍老爷的胡豆 -- 鬼吵(炒) 城隍老爷戴孝 -- 白跑(袍) 药店里的甘草 -- 少不了的一位(味) 药铺里开抽屉 -- 找玩(丸) 茶食店里失火 -- 果然(燃) 茶馆里招手 -- 胡(壶)来 草把作灯 -- 粗心(芯) 草泥塘里翻泡 -- 发笑(酵) 草帽子当锣 -- 想(响)不起来 草滩失火 -- 留情(青) 荞麦皮打浆糊 -- 两不沾(粘) 荆条棵上挂鞋底 -- 扯(刺)皮 带马桶坐大堂 -- 赃(脏)官 树小荫凉少 -- 照应(罩影)不到 树倒了 -- 没影(荫) 咸肉汤下面 -- 不用言(盐) 咸盐吃多了 -- 尽管闲(咸)事 咸菜烧豆腐 -- 有言(盐)在先 咸菜煮豆腐 -- 不必多言(盐) 咸菜蘸大酱 -- 太严(盐)重了 歪头和尚拜忏 -- 不对劲(颈) 面条点灯 -- 犯(饭)不着。

    7.一些有趣的歇后语

    1.蹲粪坑嗑瓜子——入项少,出项多。

    2.明矾打水——清是清,浑是浑。

    3.黄鼠狼赶集——就这一身皮。

    4.飞机上搓麻线——悠得高。

    5.临死抱个花棒槌——玩心不退。

    6.稀饭倒进磨眼里——推迷糊。

    7.瞎子进了尼姑庵——瞎摸。

    8.王麻子出痘子——出也这样,不出也这样。

    9.秃丫头钻到娘怀里——娘不疼谁疼。

    10.乡花针戳乌龟壳——穿不进。

    11.剁尾巴的黄鳝——直蹦。

    12.牛卵子打苍蝇——瞎碰。

    13.蒜苔炒藕菜——光棍是光棍,眼子是眼。

    14.穿大褂子解溲——不显腚(不限定)。

    15.卖稀饭的摇头——不成(不盛)。

    16.咬牙打棺材——恨人不死。

    17.棒槌棍子拉胡琴——一粗二糙。

    18.豆腐渣上船——不是个货。

    19.凉水揎鸡——一毛不拔。

    20.猪八戒吃酒糟——酒醉饭饱。

    21.八十岁老婆子走娘家——没几趟了。

    22.麻雀跟着蝙蝠飞——熬夜又受罪。

    23.铁匠死了不闭眼——欠锤。

    24.老和尚见到花轿哭——今生休想。

    25.寡妇搂着病孩子——危险。

    26.正月十五卖门神——迟了半个月。

    27.小姨子跑到姐夫怀里——好风(疯)。

    28.河沿底刮风——浪起来了。

    29.抱着元宝打盹——人安财安。

    30.寡妇儿子得癌症——不谈后世(后事)。

    31.闭眼逮麻雀——自哄自。

    32.老公鸡跳到竹罩子里——不问名也听声。

    33.水蛇爬到镰刀上——不缠。

    34.木匠顶枷——自凿的(自作的)。

    35.弟媳妇与大伯车水——俩扭劲。

    36.月子里害孩子——灾情不退。

    37.夜黑里摘茄子——老少一把捋。

    38.卖瓜的帮挑瓜——包熟不包甜。

    39.阉猪割耳朵——两头受罪。

    40.要饭的借算盘——穷有穷的打算。

    41.一根筷子挑莲藕——挑眼了。

    42.十五只菜——七荤八素。

    43.下膪肉掉进沙堆里——又腻人又塞牙。

    44.老公鸡戴眼镜——眼小面子窄。

    45.屎克郎戴花——臭美。

    46.屎克郎戴眼镜——冒充知识份子。

    47.屎克郎垫桌腿——凑合。

    48.癞癞猴吃马蜂——亏它有这肚囊皮

    8.经典搞笑谚语

    挨金似金,挨玉似玉,挨着木匠会拉锯——比喻同什么样人接近,就会受到什么样的影响。

    挨着大树不长苗——树大遮住了阳光和雨露,吸收了水分,秧苗就长不起来。比喻环境条件不利,好处不及自身。

    挨过蛇咬见鳝跑——比喻受过一次害了,以后见到类似的情况也害怕。 矮人面前莫说短——1、指在有生理缺陷的人面前,不要说人家的痛处。

    2、指当面说话,不要涉及到人家的短处。 爱花连盆爱,怨鸡连窝怨——比喻喜爱或怨恨某个人,往往连带喜爱或怨恨和他有关系的人或物。

    爱叫的母鸡不下蛋——比喻某些爱吹牛皮的人光会说,不会做,或说得多,做得少。 按倒葫芦瓢又起——葫芦和瓢均轻于水,置水中浮于水面,用手按下去,一抬手便又浮了起来。

    比喻一事未了,一事又起;一事才了,又生一事。 按牛头吃不得草——比喻用强迫手段不会有效果。

    9.搞笑歇后语大全

    按着葫芦挖籽——挖一个少一个 挨了棒的狗——气急败坏

    按着脑袋往火炕里钻——憋气窝火

    巴掌穿鞋——行不通;走不通 拔了毛的凤凰——不如鸡

    芭蕉开花——一条心;紧相连 把脸装进裤裆里——见不得人

    芭蕉叶上垒鸟窝——好景不长 霸王别姬——奈何不得;无可奈何

    疤瘌眼长疮——坏到一块了 白骨精化美女——人面鬼心

    八百年前立的旗杆——老光棍 白骨精说人话——妖言惑众

    八个老汉划拳——三令五申(伸) 白蜡材结桂花——根子不正

    八个歪脖坐一桌——谁也不正眼看谁 白了尾巴尖的狐狸——老奸巨猾

    八十老人吹灯——喘不上气;上气不接下气 白娘子遇许仙——千里姻缘一线牵

    八仙过海——各显神通;略显其能 白天盼月亮——甭想;莫想;休想

    八贤王进宫——好难请 百货大楼卖西装——一套一套的

    八月十五的月亮——年年都一样;正大光明 百斤重担能上肩,一两笔杆提不动——大老粗

    八月十五吃元宵——与众不同 百万雄师下江南——兴师动众

    一些幽默的谚语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