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首页>文化 > 文化
  • 谚语在语言上有什么特点

    1.歇后语和谚语在语言上有哪些特点

    谚语是劳动人民在不断的劳动中总结的语言有一定的教育意义. 歇后语也是人们在生活中总结的语言,与之不同的是歇后语有的滑稽,有的带有一些讽刺的含义. 是两种截然不同的语言表达方式. 语一般是用得很多,流传时间较长,因而文字会文学化、或者更精炼一点。

    相比而言俗语和惯用语就没那么正式,通常用于口头(书面语很少用俗语的,但用谚语没关系)。但俗语通常是指有一定道理,表述一种观点的话,歇后语就算一种吧。

    而惯用语是指对某一词的习惯叫法,比如说现在叫中国南海叫南中国海,是习惯性的用法,并不是俗语 谚语即地方性官方语言 俗语即地方性地方语言谚语一般是用得很多,流传时间较长,因而文字会文学化、或者更精炼一点。 相比而言俗语和惯用语就没那么正式,通常用于口头(书面语很少用俗语的,但用谚语没关系)。

    但俗语通常是指有一定道理,表述一种观点的话,歇后语就算一种吧。而惯用语是指对某一词的习惯叫法,比如说现在叫中国南海叫南中国海,是习惯性的用法,并不是俗语 歇后语即最通俗地方性语言 俚语是地方方言。

    2.歇后语和谚语在语言上有哪些特点

    谚语是劳动人民在不断的劳动中总结的语言有一定的教育意义. 歇后语也是人们在生活中总结的语言,与之不同的是歇后语有的滑稽,有的带有一些讽刺的含义. 是两种截然不同的语言表达方式. 语一般是用得很多,流传时间较长,因而文字会文学化、或者更精炼一点。

    相比而言俗语和惯用语就没那么正式,通常用于口头(书面语很少用俗语的,但用谚语没关系)。但俗语通常是指有一定道理,表述一种观点的话,歇后语就算一种吧。

    而惯用语是指对某一词的习惯叫法,比如说现在叫中国南海叫南中国海,是习惯性的用法,并不是俗语 谚语即地方性官方语言 俗语即地方性地方语言谚语一般是用得很多,流传时间较长,因而文字会文学化、或者更精炼一点。 相比而言俗语和惯用语就没那么正式,通常用于口头(书面语很少用俗语的,但用谚语没关系)。

    但俗语通常是指有一定道理,表述一种观点的话,歇后语就算一种吧。而惯用语是指对某一词的习惯叫法,比如说现在叫中国南海叫南中国海,是习惯性的用法,并不是俗语 歇后语即最通俗地方性语言 俚语是地方方言.。

    3.谚语有什么特点

    谚语是人民群众口头流传的固定的语句,用简单通俗的话来反映深刻的道理。恰当地运用谚语可使语言活泼风趣,增强文章的表现力。如“棒打狍子瓢舀鱼,野鸡飞到饭锅里”,谚语反映的内容涉及到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从内容上来分,大体有以下五种:

    一、气象谚语

    这是人们在长期的生产实践中,观察气象的经验总结。如:

    蚂蚁搬家蛇过道,大雨马上就来到。

    日落胭脂红,无雨也有风。

    朝霞不出门,晚霞行千里。

    二、农业谚语

    它是农民在生产实践中总结出来的农事经验。如:

    今冬麦盖三层被,来年枕着馒头睡。

    庄稼一枝花,全靠肥当家。

    三、卫生谚语

    卫生谚语是人们根据卫生保健知识概括而成的。如:

    冬吃萝卜夏吃姜,免得医生开药方。

    笑一笑,十年少;愁一愁,白了头。

    四、社会谚语

    社会谚语泛指为人处世、接物待人、治家治国等方面应注意的事。如:

    凡人不可貌相,海水不可斗量。

    若要人不知,除非己莫为。

    良药苦口利于病,忠言逆耳利于行。

    狭路相逢勇者胜。

    五、学习谚语

    多是学习经验的总结,激励人们发奋学习。如:

    刀不磨要生锈,人不学要落后。

    世上无难事,只要肯攀登。

    世上无难事,只要有心人。

    谚语书籍

    4.谚语的特点是什么

    谚语的特点:口语性强,通俗易懂,而且一般都表达一个完整的意思,形式上差不多都是一两个短句。

    【各类谚语】:

    一、朋友与敌人

    1、有福同享,有难同当。

    2.邻居好,赛金宝。

    3.远亲不如近邻,近邻不抵对门。

    4.老乡见老乡,两眼泪汪汪。

    5.在家靠父母,出门靠朋友。

    6.交人交心,浇花浇根。

    7.岁寒知松柏,患难见交情。

    8.路遥知马力,日久见人心。

    9.酒逢知己千杯少,话不投机半句多。

    10.有缘千里来相会,无缘对面不相识。

    11.多个朋友多条路,多个冤家多堵墙。

    12.宁喝朋友的白水,不吃敌人的蜂蜜。

    13.娶妻娶德不娶色,交友交心不交财。

    14.朋友千个少,敌人一个多。

    15.仇人相见,分外眼红。

    16.弱敌不可轻,强敌不可畏。

    二、时间与金钱

    17.不怕慢,就怕站。

    18.机不可失,时不再来。

    19.时间像生命,一刻值千金。

    20.花儿凋谢不再开,光阴一去不再来。

    21.今朝有事今朝做,莫将忙事待明天。

    22.一寸光阴一寸金,寸金难买寸光阴。

    23.追赶时间的人,生活就会宠爱他;放弃时间的人,生活就会冷落他。

    24.浪费时间,等于缩短生命。

    三、求知与学艺

    25.无事不登三宝殿。

    26.精益求精,艺无止境。

    27.台上三分钟,台下十年功。

    28.三百六十行,行行出状元。

    29.世上无难事,只怕有心人。

    30.玉不琢,不成器;人不学,不知道。

    31.水不流会发臭,人不学会落后。

    32.活到老,学到老,一生一世学不了。

    33.不怕学不成,只怕心不诚。

    34.学如逆水行舟,不进则退。

    35.内行看门道,外行看热闹。

    36.钟不敲不鸣,人不学不灵。

    37.早起多长一智,晚睡多增一闻。

    38.平时不烧香,临时抱佛脚。

    四、学习方法

    39.书读百遍,其义自见。(多读)

    40.拳不离手,曲不离口。(多练)

    41.好学深思,心知其义。(多思)

    42.学问学问,边学边问。(多问)

    43.三人行,必有我师。(多问)

    44.好记性不如烂笔头。(多记)

    45.书本不常翻,犹如一块砖。(多读)

    46.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多读)

    47.常说嘴里顺,常写手不笨。(多写)

    5.【歇后语在语言上有哪些特点】

    歇后语是一种短小、风趣、形象的语句。

    它由前后两部分组成:前一部分起“引子”作用,像谜语,后一部分起“后衬”的作用,像谜底,十分自然贴切。在一定的语言环境中,通常说出前半截,“歇”去后半截,就可以领会和猜想出它的本意,所以就称为歇后语。

    歇后语是熟语的一种,多用群众熟悉,采用这种手法制作的联语就是“歇后联”。 歇后语可以分成两种类型: 一种是逻辑推理式的,说明部分是从前面比喻部分推理的结果。

    例如: 猪八戒照镜子——里外不是人 水仙不开花——装蒜 哑巴吃黄莲——有苦自己知(或“有苦说不出”) 还有一种是谐音的歇后语,他在前面一种类型的基础上加入了谐音的要素。例如 外甥打灯笼——照旧(舅) 孔夫子搬家——尽是输(书) 火烧旗杆——长炭(叹) 粪坑关刀——文(闻)也不能,武(舞)也不能。

    6.请问歇后语、谚语、幽默故事,和古今笑话在语言上有哪些特点

    谚语是民间集体创造、广为口传、言简意赅并较为定型的艺术语句,是民众丰富智慧和普遍经验的规律性总结。其特点是精辟简短。

    歇后语是一种特殊语言形式。它一般由两个部分构成,前半截是形象的比喻,象谜面,后半截是解释、说明,象谜底。其特点在于它特别的形式。

    幽默一词最早由胡适译为中文,它的特点在于让人笑过之后还能悟出一些道理。用胡适的话说,它体现了“心灵的光辉与智慧的丰富”。

    笑话作为一种文体,其特点是篇幅短小,故事情节简单而巧妙、出人意料,大多揭示生活中人们道德、行为等方面的乖谬之处,具有讽刺性和娱乐性。

    谚语在语言上有什么特点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