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首页>文化 > 文化
  • 立夏习俗谚语

    1.立夏的谚语和习俗

    门外无人问落花,绿色冉冉遍天涯。

    春争日,夏争时。 立夏麦龇牙,一月就要拔。

    一穗两穗,一月入囤。 麦秀风摇,稻秀雨浇。

    风扬花,饱塌塌;雨扬花,秕瞎瞎。 立夏麦咧嘴,不能缺了水。

    麦旺四月雨,不如下在三月二十几。 寸麦不怕尺水,尺麦却怕寸水。

    立夏天气凉,表子收得强。 立夏前后连阴天,又生蜜虫(麦蚜)又生疸(锈病)。

    立夏前后天干燥,火龙往往少不了(火龙指红蜘蛛)。 风生火龙雾生疸。

    麦拔节,蛾子来,麦怀胎,虫出来(指粘虫)。 小表开花虫长大,消灭幼虫于立夏。

    豌豆立了夏,一夜一个杈。 立夏大插薯。

    清明秫秫谷雨花,立夏前后栽地瓜。 立夏芝麻小满谷。

    立夏的玉米谷雨的谷。 立夏种绿豆。

    地头岩头坝窝头,春种芝麻秋打油。 季节到立夏,先种黍子后种麻。

    立夏前后种络麻。 立夏种麻,七股八杈。

    立夏前后,种瓜点豆。 立夏种姜,夏至收“娘”。

    立夏栽稻子,小满种芝麻。 四月插秧(早稻)谷满仓,五月插秧一场光。

    先栽浅,后栽深,春秧就插三五根。 早秧七八九,晚秧四五六。

    早一把,晚七根,糯稻田里打独身。 立夏三日正锄田。

    锄板响,庄稼长。 棉花听着人的脚步长。

    要想庄稼好,田间锄草要趁早。 种在犁上,收在锄上。

    锄下有水也有火。 夏天不锄地,冬天饿肚皮。

    干锄湿,湿锄干,不干不湿锄个暄。 早锄地暖,深锄不板,多锄旱涝双保险。

    头遍锄不好,到老一地草。 春锄深,夏锄浅,秋天锄地似刮脸(指早春作物)。

    头遍浅,二遍深,三遍四遍下狠心,五、六、七遍莫伤根。 头遍挖(间苗),二遍抓(深锄),三遍四遍大锄拉(浅快锄)。

    头遍开,二遍栽,三遍四遍跑起来。 头遍苗,二遍草,三遍四遍顺垄跑。

    头遍高粱,二遍谷,三遍棉花要深锄。 盐碱地,勤中耕,才有季季好收成。

    见草锄草工夫到,才能保证收成好。 无雨锄地,有雨补苗。

    苗子不全,及早补填。 移苗要保活,必须带泥坨。

    一边一铁锨,末后连窝端。 多带老娘土,阴水两把捂。

    苗子补严,间定莫慢。 定苗带个篮,蚜株移出田。

    节气到立夏,就把小苗挖。 棉花鏊子腿,谷子羊屙屎。

    麦子下种子隔子,谷子留苗屙屎。 要想吃小米,谷子羊屙屎。

    稀留密,密留稀,不稀不密留壮的。 春天恋了苗,秋后收得薄。

    草荒荒一时,苗荒荒一季。 苗荒甚于草荒。

    草夹苗,不长苗;苗接苗,不长桃。 苗荒苗,不结桃。

    留苗过稀,后悔莫及。 苗过稀长草,苗过密易倒。

    高粱稠了难通风,秸倒粒瘪减收成。 稠倒高粱稀倒谷。

    稠谷稀麦,十有九坏。 稠谷好看,稀谷吃饭。

    不稀不稠,才能丰收。 适当密植不误地,一季收成顶两季。

    不稀不稠庄稼旺,秋收到来粮满仓。 留苗不长眼,管好也减产。

    拣苗如上粪。 谷茎圆,莠茎扁,莠草脆硬,谷叶绵。

    谷子根扩杈,莠草杈扩杈。 挖苗不除根,大棵抱小孙。

    留苗多少看地力,兼顾品种下霜期,千万不搞一刀齐(棉)。 不密不稀,三千六七。

    不密不稀,三千六七,薄地还可五、六、七(千)。 棉花不要多,三千六百棵。

    2.立夏的谚语和习俗

    门外无人问落花,绿色冉冉遍天涯。

    春争日,夏争时。 立夏麦龇牙,一月就要拔。

    一穗两穗,一月入囤。 麦秀风摇,稻秀雨浇。

    风扬花,饱塌塌;雨扬花,秕瞎瞎。 立夏麦咧嘴,不能缺了水。

    麦旺四月雨,不如下在三月二十几。 寸麦不怕尺水,尺麦却怕寸水。

    立夏天气凉,表子收得强。 立夏前后连阴天,又生蜜虫(麦蚜)又生疸(锈病)。

    立夏前后天干燥,火龙往往少不了(火龙指红蜘蛛)。 风生火龙雾生疸。

    麦拔节,蛾子来,麦怀胎,虫出来(指粘虫)。 小表开花虫长大,消灭幼虫于立夏。

    豌豆立了夏,一夜一个杈。 立夏大插薯。

    清明秫秫谷雨花,立夏前后栽地瓜。 立夏芝麻小满谷。

    立夏的玉米谷雨的谷。 立夏种绿豆。

    地头岩头坝窝头,春种芝麻秋打油。 季节到立夏,先种黍子后种麻。

    立夏前后种络麻。 立夏种麻,七股八杈。

    立夏前后,种瓜点豆。 立夏种姜,夏至收“娘”。

    立夏栽稻子,小满种芝麻。 四月插秧(早稻)谷满仓,五月插秧一场光。

    先栽浅,后栽深,春秧就插三五根。 早秧七八九,晚秧四五六。

    早一把,晚七根,糯稻田里打独身。 立夏三日正锄田。

    锄板响,庄稼长。 棉花听着人的脚步长。

    要想庄稼好,田间锄草要趁早。 种在犁上,收在锄上。

    锄下有水也有火。 夏天不锄地,冬天饿肚皮。

    干锄湿,湿锄干,不干不湿锄个暄。 早锄地暖,深锄不板,多锄旱涝双保险。

    头遍锄不好,到老一地草。 春锄深,夏锄浅,秋天锄地似刮脸(指早春作物)。

    头遍浅,二遍深,三遍四遍下狠心,五、六、七遍莫伤根。 头遍挖(间苗),二遍抓(深锄),三遍四遍大锄拉(浅快锄)。

    头遍开,二遍栽,三遍四遍跑起来。 头遍苗,二遍草,三遍四遍顺垄跑。

    头遍高粱,二遍谷,三遍棉花要深锄。 盐碱地,勤中耕,才有季季好收成。

    见草锄草工夫到,才能保证收成好。 无雨锄地,有雨补苗。

    苗子不全,及早补填。 移苗要保活,必须带泥坨。

    一边一铁锨,末后连窝端。 多带老娘土,阴水两把捂。

    苗子补严,间定莫慢。 定苗带个篮,蚜株移出田。

    节气到立夏,就把小苗挖。 棉花鏊子腿,谷子羊屙屎。

    麦子下种子隔子,谷子留苗屙屎。 要想吃小米,谷子羊屙屎。

    稀留密,密留稀,不稀不密留壮的。 春天恋了苗,秋后收得薄。

    草荒荒一时,苗荒荒一季。 苗荒甚于草荒。

    草夹苗,不长苗;苗接苗,不长桃。 苗荒苗,不结桃。

    留苗过稀,后悔莫及。 苗过稀长草,苗过密易倒。

    高粱稠了难通风,秸倒粒瘪减收成。 稠倒高粱稀倒谷。

    稠谷稀麦,十有九坏。 稠谷好看,稀谷吃饭。

    不稀不稠,才能丰收。 适当密植不误地,一季收成顶两季。

    不稀不稠庄稼旺,秋收到来粮满仓。 留苗不长眼,管好也减产。

    拣苗如上粪。 谷茎圆,莠茎扁,莠草脆硬,谷叶绵。

    谷子根扩杈,莠草杈扩杈。 挖苗不除根,大棵抱小孙。

    留苗多少看地力,兼顾品种下霜期,千万不搞一刀齐(棉)。 不密不稀,三千六七。

    不密不稀,三千六七,薄地还可五、六、七(千)。 棉花不要多,三千六百棵。

    3.立夏习俗

    浙江农村地区立夏必吃“七家粥”,也叫喝“七家茶”。

    七家粥是汇集了左邻右舍各家的米,再加上各色豆子及红糖,煮成一大锅粥,由大家来分食。七家茶则是各家带了白己新烘焙好的茶叶,混合后烹煮或泡成一大壶茶,再由大家欢聚一堂共饮。

    苏州地方有“立夏见三新”的谚语。“三新”指新熟的樱桃、青梅和麦子。

    同时,苏州立夏还要吃海蛳、面筋、白笋、荠菜、咸鸭蛋、青蚕豆,各家酒店立夏这天对进店的老顾客奉送酒酿、烧酒,不取分文,因此也把立夏叫做“馈节”。 无锡民间历来有“立夏尝三鲜”的习俗。

    三鲜分地三鲜、树三鲜、水三鲜。地三鲜即蚕豆、苋菜、黄瓜;树三鲜即樱桃、枇杷、杏子;水三鲜即海蛳、河豚、鲥鱼。

    杭州在立夏日有吃“野夏饭”之俗。是日,小孩子们成群结队,向邻里各家乞取米、肉。

    然后到野地里采掘野菜、竹笋,用石头支起锅灶,自烧白吃,称为吃“野夏饭”或“立夏饭”。这种风俗就是自比乞丐,以为可以避灾祸。

    吃完立夏饭,大人拿来箩筐、大秤。给孩子们秤体重,看比去年重了多少。

    上海立夏日吃蛋。立夏当日,孩子们的脖子上总要挂上一个用红色网套套着的蛋。

    上海也有“节交立夏记分明,吃罢摊菜试宝称。”的习俗,立夏之日要吃芋头和金花菜合成的煎饼,中午时无论男女老幼都要称一下体重。

    立夏习俗:南方地区吃笋、槐豆、“五色饭” 四川、岩坦山区家家要吃笋、槐豆。说吃了竹笋脚骨硬,好爬山。

    还吃青梅,烧青茶,以防“蛀夏”。也有吃豆腐的习俗,说吃了豆腐不怕雨淋,不怕赤蜂蜇。

    南方有些地方有立夏吃软菜(君踏菜)的习俗,说吃后夏天不会生痱子,皮肤会像软菜一样光滑。 在广西等某些地方,用赤豆、黄豆、黑豆、青豆、绿豆等五色豆拌合白粳米煮成“五色饭”,称作立夏饭。

    立夏习俗:吃乌米饭 乌米饭,乌黑油亮,清香可口,由糯米浸入乌树叶内数小时后烧煮而成。立夏这一天,江南农村人人爱吃。

    据说,这个风俗源于战国时期著名军事家孙膑。 孙膑和庞涓本是同窗学友,都是鬼谷子的学生。

    两人学业、智谋都不相上下,但孙膑为人诚实厚道,庞涓却富有心计。两人跟随师父苦学三年,庞涓见学业已就,就要下山立功扬名,就拜别了师父,来到了魏国。

    孙膑认为自己尚未学成,继续随师傅学习。鬼谷子早就看中了这位老实忠厚的学生,就教他兵书阵法,期望他能拯救乱世,一展宏图。

    两年过去了,一天,孙膑收到了庞涓的一封信,说是自己已当上了大将军,邀请他到魏国,共同辅佐魏王。孙膑很高兴,就找老师商量。

    老师看了信沉默不语,但还是同意孙膑下山。 孙膑一到魏国,庞涓就把他推荐给魏王,很得魏王赏识。

    从此,二人经常在一起共商国家大事,谈论富国强兵之道,并研讨阵法和用兵之策。庞涓见孙膑高出自己许多,才知道先生已把兵书传授给了孙膑。

    他想借兵书来读,孙膑只好以实相告,先生不让带下山来。庞涓闷闷不乐。

    突然有一天,孙膑被一群刀斧手绑架,用了一顿大刑,还被挖去了两只膝盖骨,然后抛进监狱。孙膑痛得死去活来,不仅大声责问士卒,士卒并不答话,只说是魏王的命令。

    孙膑感到自己冤枉,自己没有任何过错,却不知为何受此大刑,他多么盼望庞涓能替自己说句公道话啊!庞涓果然来了,他抱住孙膑的废腿哭得涕泪横流:“魏王怎么干出这种事来呀!”孙膑也泣不成声,请庞涓搭救。庞涓绝望地说:“若是旁人还成,可对魏王,我能有什么办法呀!” 庞涓每天都到狱中来看望,还让人送来好茶好饭供孙膑食用。

    孙膑非常感动,心想患难识知己,还是老同学好啊。孙膑自从两腿残废以后,万念俱灰,心想自己饱读兵书,而今却成废人,不能建功立业,活着还有什么用呢?几次想自寻短见,却被庞涓劝阻,并说愿意伺候他一辈子。

    孙膑听后,感动得热泪盈眶。 有一天,庞涓又来看孙膑,闲聊起来。

    庞涓说:“师弟啊,你要振作起来,你虽然残废了,不能统兵打仗,建功立业。但是,你还可以把自己的用兵之道写下来,著书立说,传之后世,同样可以流芳百世啊!”听着庞涓语重心长的话,孙膑感到很有道理,不禁点头称是。

    自那天以后,孙膑起早贪黑,废寝忘食,每天写兵书不停。庞涓来得更勤了,嘘寒问暖,察看写兵书的进度,还劝他当心身体。

    孙膑感谢庞涓深厚的友情,更加勤奋,心想写成后送给庞涓,以答谢他的照顾之恩。 几个月过去了,兵书很快就要写成了。

    一天,看守孙膑的老狱卒热心地对孙膑说:“先生的兵书写成之后,我一定设法给你送回家去。”孙膑微微一笑,说:“老人家,不必了,兵书写成之后我就送给庞大将军。

    我们是同窗好友,交给他,我就放心了。” 狱卒一听,惊讶得张大了嘴,半天说不出话来。

    孙膑惊奇地问:“你这是怎么了?”老狱卒长叹一声,悲凉地说:“先生,你太仁厚了,害你的正是庞将军啊!是他嫉恨你的才学,才设计陷害你的啊!”的确如此,庞涓虽然足智多谋,可是心胸狭窄,妒贤嫉能。他见孙膑熟读兵法,惟恐影响自己的前程,就设计陷害,并用了刖刑,使他不能统兵上阵,并想法骗取兵书。

    孙膑一听老狱卒的话,犹如青天霹雳,惊的他目瞪口呆。他思前想后,终于恍然大悟,识破了。

    4.立夏风俗习惯

    “立夏”的“夏”是“大”的意思,是指春天播种的植物已经直立长大了。古代,人们非常重视立夏的礼俗。

    在立夏的这一天,古代帝王要率文武百官到京城南郊去迎夏,举行迎夏仪式。君臣一律穿朱色礼服,配朱色玉佩,连马匹、车

    旗都要朱红色的,以表达对丰收的企求和美好的愿望。

    宫廷里“立夏日启冰,赐文武大臣”。冰是上年冬天贮藏的,由皇帝赐给百官。

    在民间,立夏日人们则喝冷饮来消暑。

    立夏日,江南水乡有烹食嫩蚕豆的习俗。

    有的地方还有立夏日称人的习俗。

    (1)清明过后一个月,就是立夏。这时春去夏来,天气渐暧,越冬小麦已成熟收割,菜园里一片新绿,江浙一带有“立夏尝新”的风俗。这时也是水产品捕捞季节,海鲜、河鲜自然也在“尝新”之列。

    苏州地方有“立夏见三新”的谚语。“三新”指新熟的樱桃、青梅和麦子。人们先以这“三新”祭祖,然后活人尝食。苏谷立夏还要吃海蛳、面筋、白笋、荠菜、咸鸭蛋、青蚕豆。各家酒店立夏这天对进店的老顾客奉送酒酿、烧酒,不取分文,把立夏叫做“馈节”。

    镇江地方有“立夏尝八新”的食风。这“八新”就是樱桃、新笋、新花、新麦、嫩蚕豆、杨花萝卜、鲥鱼最为名贵。头潮鲥鱼是送往朝延的贡物,寻常人家尝鲜吃鲥鱼已是三潮过后的鲥鱼了。

    常熟地方人们立夏尝新,食品丰盛,有“九荤十三素”的说法。“九荤”指鲥鱼、鲚鱼、咸蛋、海狮、鸭、腌鲜、卤虾、樱桃肉各鲳鳊鱼。“十三素”指樱桃、梅子、麦蚕(新麦揉成细条煮熟)、像笋、蚕豆、茅针、豌豆、黄瓜、苣笋、草头、萝卜、玫瑰、松花。

    浙东农村立夏有吃“七家粥”的风俗,就是务农人家左领右舍互相赠送豆、米,和以黄糖,煮成一锅粥,叫“七家粥”,说是吃了这种粥,邻里和睦,一心去夏耕夏种。杭州人每逢立夏,要烹煮新茶,备了果品饼饵,在亲戚邻居之间,互相敬茶、馈赠,叫做“立夏吃七家茶”。

    立夏习俗谚语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