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首页>百科 > 百科
  • 儿童诗词水彩画

    1.描写秋天古诗的儿童画

    《山居秋暝》(唐)王维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

    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

    随意春芳歇,王孙自可留。《中秋月》(宋)苏轼暮云收尽溢清寒,银汉无声转玉盘。

    此生此夜不长好,明月明年何处看《秋夜曲》(唐)王维桂魄初生秋露微,轻罗已薄未更衣。银筝夜久殷勤弄,心怯空房不忍归。

    《秋夕》(唐)杜牧银烛秋光冷画屏,轻罗小扇扑流萤。天阶夜色凉如水,坐看牵牛织女星。

    《子夜秋歌》(唐)李白长安一片月,万户捣衣声。秋风吹不尽,总是玉关情。

    何日平胡虏,良人罢远征。《秋登宣城谢眺北楼》(唐)李白江城如画里,山晓望晴空。

    雨水夹明镜,双桥落彩虹。人烟寒橘柚,秋色老梧桐。

    谁念北楼上,临风怀谢公《枫桥夜泊》 (唐) 张继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姑苏城外寒山寺,夜半钟声到客船《秋 山》 (宋)杨万里乌桕平生老染工,错把铁皂作猩红。

    小枫一夜偷天酒,却倩孤松掩醉客《苏幕遮》 (宋)范仲淹碧云天,黄叶地。秋色连波,波上寒烟翠。

    山映斜阳天接水,芳草无情,更在斜阳外。黯乡魂,追旅思。

    夜夜除非,好梦留人睡。明月高楼休独倚,酒入愁肠,化作相思泪。

    《长信秋词五首》(唐)王昌龄金井梧桐秋叶黄,珠帘不卷夜来霜.熏笼玉枕无颜色,卧听南宫清漏长.《秋 夜 》(宋)朱淑真夜久无眠秋气清,烛花频剪欲三更。铺床凉满梧桐月,月在梧桐缺处明。

    《菊花》(唐)黄巢待到秋来九月八, 我花开后百花杀。冲天香阵透长安, 满城尽带黄金甲。

    《题菊花》(唐) 黄巢飒飒西风满院栽, 蕊寒香冷蝶难来。他年我若为青帝, 报与桃花一处开。

    《立秋》 刘翰乳鸭啼散玉屏空, 一阵新凉一阵风。睡起秋生无觅处, 满阶梧叶月明中。

    秋风起兮白云飞,草木黄落兮雁南归 ----《秋风辞》落霞与孤骛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 ------《秋日登洪府膝王阁饯别序》树树皆秋色,山山唯落晖 ----《野望》《暮江吟》白居易“一道残月铺水中,半江瑟瑟半江红。可怜九月初三夜,露似珍珠月似弓。”

    《登高》杜甫“风急天高猿啸哀,渚清沙白鸟飞回。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

    《秋词》(唐) 刘禹锡自古逢秋悲寂寥,我言秋日胜春朝,晴空一鹤排云上,便引诗情到碧霄.天净沙 秋思 马致远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山行》(唐) 杜牧远上寒山石径斜, 白云生处有人家。

    停车坐爱枫林晚, 霜叶红于二月花。

    2.诗配儿童画

    王安石《梅花》 墙角数枝梅,凌寒独自开。

    遥知不是雪,为有暗香来。 梅花,香色俱佳,独步早春,具有不畏严寒的坚强性格和不甘落后的进取精神,因而历来为诗人们所吟咏,所歌颂。

    在我国古代为数众多的咏梅诗中,王安石的《梅花》堪称一首饶有特色、脍炙人口的佳作。 这首咏梅诗吟咏的是早春之梅。

    全诗虽仅4句20字,却较为形象地刻画了早春梅花的神韵和香色。前两句“墙角数枝梅,凌寒独自开”,写颇有寒意的早春时节,万物皆未萌芽,唯独墙角数枝梅花迎寒绽开。

    这两句写梅花,不绘其形,而传其神。“墙角”二字点明地点;“独自开”与“数枝梅”相照应,传递了梅先天下春的信息;“凌寒”二字交代时间,突出了春梅于严寒中傲然怒放的性格特征。

    不过,这两句诗写梅花不畏严寒傲然怒放,并非首创。在此之前,已有别的诗加以描绘了。

    如南朝陈诗人谢燮的《早梅》诗:“迎春故早发,独自不疑寒。畏落众花后,无人别意看”,紧扣一个“早”字,用表现人的心理状态的“疑”与“畏”字写梅花,使之人格化,从而惟妙惟肖地反映了其傲霜斗雪迎春的高尚品格。

    较之前两句,后两句“遥知不是雪,为有暗香来”写梅花的香色,则写得较为新颖别致。“遥知不是雪”,着眼于人们的视觉形象,含蓄地写梅花的纯净洁白。

    尽管这句诗否定了诗人于远处所看到的墙角凌寒独自绽开的数枝梅花是雪,但它实际上曲折地反映了梅白似雪的色彩。试想,假如这梅花不是白的,而是红的或是其他颜色,诗人会由此而联想到雪吗?正因为梅花似雪,唐代诗人张谓的《早梅》诗句“不知近水花先发,疑是经冬雪未消”,以错把梅枝当作雪枝来反映白梅早发、皎洁似雪的特点,才给人以“错”而无误,“错”中见奇之感。

    “遥知不是雪”这句诗,不仅含蓄地写梅花的纯净洁白,也间接地交代前两句中所写的迎寒怒放的“墙角数枝梅”实为诗人从远处隐隐约约中所见,且与诉诸人们嗅觉的下句“为有暗香来”一道写梅花的香色,诗句之间具有内在联系,显示出全诗结构的严谨。 诗人写梅香,没有借助任何形容词,亦未泼墨如云,大肆渲染,而是以“看似寻常最奇崛”(王安石语)的“遥知”这两句诗巧妙自然地出之。

    这两句诗之间具有因果关系。正因为有梅花的香气从远处袭来,才使诗人“遥知不是雪”。

    倘若梅花无香气,则诗人从远处隐隐约约看到的“墙角数枝梅”,是难免把它错当作雪枝的。以互为因果的两句诗写梅花,收到了香色俱佳的艺术效果,与张谓的《早梅》诗句有异曲同工之妙。

    当然,“遥知”两句诗也未必是实写诗人于远处闻到梅花的香色,从而得出是梅非雪的结论,而只是虚写,极言梅花的香气之浓。 如果说,这首《梅花》诗所吟咏的梅花,不仅让人领略到其凌寒怒放的神韵,而且给人留下它香色俱佳、别具一格的鲜明印象,那么,这首诗本身也就如同它所吟咏的梅花,令人赏心悦目,获得艺术美的享受。

    (原载《语言美》报;后收入作者专著《诗海拾贝》,江苏文艺出版社1997年版)。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