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首页>百科 > 百科
  • 张咏诗词和赏析

    张咏的诗歌创作

    张咏(946—1015),字复之,号“乖崖”。濮州鄄城(今属山东)人。早年长期漫游,以豪侠闻名。太平兴国五年(980)进士,曾任鄂州崇阳县(今属湖北)知县、相州(今河南安阳)通判,益州(今四川成都)、杭州(今属浙江)、升州(今江苏南京)、陈州(今河南淮阳)等州知州。谥“忠定”。

    张咏性格刚直,治才强干,做官多有政绩,曾两度出知益州。巴蜀古称难治,他从严治理,对宋初蜀中的归化、稳定起了重要作用。真宗朝后期,朝政日趋昏乱,张咏对奸臣丁谓等人的阴谋行径有所揭露和反对,表明他自始至终是一位清醒、正直的政治家。

    文学上,张咏不满于晚唐五代诗歌的绮靡与鄙陋,主张恢复古诗“疏通物理,宣导下情”的传统。所作诗歌大都真率自然,不事雕琢,清丽朗健,很有气骨。

    雨夜

    张咏

    帘幕萧萧竹院深,客怀孤寂伴灯吟。

    无端一夜空阶雨,滴破思乡万里心。

    【赏析】

    秋窗夜雨是旅情乡愁的惯见情景,南宋赵以夫称为是“冷淡话计”。诗的前两句,特别是“伴灯吟”,是扣着题目中的“夜”字来写的,后两句则紧扣“雨”字,以浓墨重彩渲染孤寂的客怀。

    夜雨空阶,是一个富于表现力的意象。夜色昏昏又值秋雨潇潇,庭阶上自然是一片空荡、萧瑟,而空荡荡、静悄悄的庭阶,反过来叉把秋夜的雨声衬托得格外惊心动魄。挖掘事物之间有无相对、虚实相生的关系加以描写,有利于增加其感染力。五代南唐李后主《捣练子令》词的“深院静,小庭空,断续寒砧断续风”,就也是抓住有声、无声间的辩证关系描写夜景的。

    夜雨空阶连同孤灯寒馆的景象,六朝诗人何逊在其《临行与故游夜别》一诗中便早已写到了,诗道:“夜雨滴空阶,晓灯暗离室。”晚唐诗人温庭筠在《更漏子》中写道:“一叶叶,一声声,空阶滴到明。”北宋末年的词人万俟咏《长相思》则说:“梦难成,恨难平,不道愁人不喜听,空阶滴到明。”这空阶与雨的组合太扣人心弦了,张咏思乡的心灵在今夕“萧萧竹院”经受了同样的敲击,而且与温庭筠的《更漏子》一样,整整扣击了一夜。

    结果是诗人的心滴破了。一颗劳思一夜、万里望归的心碎裂了。如果说前一句还是客观地写雨,那么这最后一句则写出了主观上在经受一夜乡思后极度痛苦的感受。“破”字用得何等精警!唐代诗人孟郊《秋雨》诗中曾有过这样的句子:“冷露滴梦破”,张咏“滴破”的是“心”,心碎甚于梦碎!

    寄傅逸人

    张咏

    当年失脚下渔矶,苦为明朝未得归。

    寄语巢由莫相笑,此心不是爱轻肥。

    作者为人正直,是个硬汉,自号“乖崖子”。居官有政绩,志在兼济天下。早年与同学傅霖相善,亦曾求隐访道,首句“失脚下渔矶”指此。《宋诗抄》称许张咏为诗“雄健古淡,有气骨,称其为人。”此诗直抒其心迹,考其平生,大体相符。

    劝学

    依韵答人九华山图

    登黄鹤楼

    晚泊长台驿

    送张及之任谷城

    送人北游

    雨夜

    过武陵溪二首

    送韩使君赴任越州十一韵

    上杨大谏

    暮春忆友人

    寄郝太冲

    酣饮 杭州一百五日水心亭留题 吊屈原

    新市驿别郭同年 贻傅逸人 幽居

    游桃源观 游赵氏西园 东门行 二月二日游宝历寺马上作

    访人不遇 夫差庙 赴职荆湖途中作 公暇偶作

    孤舟 馆中新蝉 归隐嵩阳 归越东旧隐留别秦中知己

    过华山怀白云陈先生 和人登朗州江亭 和人牡丹

    登麟州城楼 白驹谣 本农 朝日莲

    等等,太多了

    http://poem.8dou.net/html/poemt/4955.shtml

    这个网站有他的很多诗作,很全.你自己看看好了

    张咏的诗歌创作

    张咏(946—1015),字复之,号“乖崖”。

    濮州鄄城(今属山东)人。早年长期漫游,以豪侠闻名。

    太平兴国五年(980)进士,曾任鄂州崇阳县(今属湖北)知县、相州(今河南安阳)通判,益州(今四川成都)、杭州(今属浙江)、升州(今江苏南京)、陈州(今河南淮阳)等州知州。谥“忠定”。

    张咏性格刚直,治才强干,做官多有政绩,曾两度出知益州。巴蜀古称难治,他从严治理,对宋初蜀中的归化、稳定起了重要作用。

    真宗朝后期,朝政日趋昏乱,张咏对奸臣丁谓等人的阴谋行径有所揭露和反对,表明他自始至终是一位清醒、正直的政治家。 文学上,张咏不满于晚唐五代诗歌的绮靡与鄙陋,主张恢复古诗“疏通物理,宣导下情”的传统。

    所作诗歌大都真率自然,不事雕琢,清丽朗健,很有气骨。 雨夜 张咏 帘幕萧萧竹院深,客怀孤寂伴灯吟。

    无端一夜空阶雨,滴破思乡万里心。 【赏析】 秋窗夜雨是旅情乡愁的惯见情景,南宋赵以夫称为是“冷淡话计”。

    诗的前两句,特别是“伴灯吟”,是扣着题目中的“夜”字来写的,后两句则紧扣“雨”字,以浓墨重彩渲染孤寂的客怀。 夜雨空阶,是一个富于表现力的意象。

    夜色昏昏又值秋雨潇潇,庭阶上自然是一片空荡、萧瑟,而空荡荡、静悄悄的庭阶,反过来叉把秋夜的雨声衬托得格外惊心动魄。挖掘事物之间有无相对、虚实相生的关系加以描写,有利于增加其感染力。

    五代南唐李后主《捣练子令》词的“深院静,小庭空,断续寒砧断续风”,就也是抓住有声、无声间的辩证关系描写夜景的。 夜雨空阶连同孤灯寒馆的景象,六朝诗人何逊在其《临行与故游夜别》一诗中便早已写到了,诗道:“夜雨滴空阶,晓灯暗离室。”

    晚唐诗人温庭筠在《更漏子》中写道:“一叶叶,一声声,空阶滴到明。”北宋末年的词人万俟咏《长相思》则说:“梦难成,恨难平,不道愁人不喜听,空阶滴到明。”

    这空阶与雨的组合太扣人心弦了,张咏思乡的心灵在今夕“萧萧竹院”经受了同样的敲击,而且与温庭筠的《更漏子》一样,整整扣击了一夜。 结果是诗人的心滴破了。

    一颗劳思一夜、万里望归的心碎裂了。如果说前一句还是客观地写雨,那么这最后一句则写出了主观上在经受一夜乡思后极度痛苦的感受。

    “破”字用得何等精警!唐代诗人孟郊《秋雨》诗中曾有过这样的句子:“冷露滴梦破”,张咏“滴破”的是“心”,心碎甚于梦碎! 寄傅逸人 张咏 当年失脚下渔矶,苦为明朝未得归。 寄语巢由莫相笑,此心不是爱轻肥。

    作者为人正直,是个硬汉,自号“乖崖子”。居官有政绩,志在兼济天下。

    早年与同学傅霖相善,亦曾求隐访道,首句“失脚下渔矶”指此。《宋诗抄》称许张咏为诗“雄健古淡,有气骨,称其为人。”

    此诗直抒其心迹,考其平生,大体相符。 劝学 依韵答人九华山图 登黄鹤楼 晚泊长台驿 送张及之任谷城 送人北游 雨夜 过武陵溪二首 送韩使君赴任越州十一韵 上杨大谏 暮春忆友人 寄郝太冲 酣饮 杭州一百五日水心亭留题 吊屈原 新市驿别郭同年 贻傅逸人 幽居 游桃源观 游赵氏西园 东门行 二月二日游宝历寺马上作 访人不遇 夫差庙 赴职荆湖途中作 公暇偶作 孤舟 馆中新蝉 归隐嵩阳 归越东旧隐留别秦中知己 过华山怀白云陈先生 和人登朗州江亭 和人牡丹 登麟州城楼 白驹谣 本农 朝日莲 等等,太多了 http://poem.8dou.net/html/poemt/4955.shtml 这个网站有他的很多诗作,很全.你自己看看好了。

    雨夜 张咏 赏析 帘幕萧萧竹院深,客怀孤寂伴灯吟

    首句写景,从官舍的室外空间环境起笔,用侧面描写手法表现秋风秋雨的萧瑟凄凉,暗扣诗题“雨夜”。“萧萧”二字使人宛然听到凌厉的秋风掀动薄薄帘幕、摇撼森森翠竹的飒飒之声,冰凉的秋雨敲打窗棂、洒落竹叶的沙沙之音。一个“深”既表明时节逢秋,凉意袭人;又突出写院落之幽深寂寥,暗示了诗人怀乡情愫之深沉。“人禀七情,应物斯感;感物吟志,莫非自然”(《文心雕龙·明诗》),如此“山雨欲来风满楼”的自然景象,尤其使客居他乡的人黯然伤神。此句以景传情,为下句写人物怀乡的心理、行为埋设了伏笔。

    次句紧承上句,画面转向室内,写客居者独处幽居生活的茕茕孑立、郁郁寡欢之状。 “客怀孤寂”是直抒胸臆,这种“孤寂”感在那样的雨夜昏室的肃杀凄怆的环境中更是无法逃避。总不能就这样如同槁木一般在昏黄的灯下枯坐着吧!如何消遣这无边的孤独和寂寞呢?也许,战胜这种情感孤寂的唯一的方式是诗歌。于是,他自吟自唱,同自己的心灵对话。“伴灯吟”,然而没有知音来赏,惟有荧荧一盏孤灯相对。这种自守寒窗、形影相吊的处境,怎一个愁字了得!读到此处,或许你可以依稀看到诗人眼角的斑斑泪痕了。

    第三句转折一笔,再次写景,主要从听觉角度写,以声来衬静。长夜漫漫,孤吟独唱得久了,倦了,累了,腻烦了,正当恹恹欲睡之时,他越来越清晰地听到了“雨打空阶”的声音,这凉凉的秋雨,一点点,一滴滴,不知疲倦地溅落在自己的耳畔。这可是异乡永夜的断肠销魂的音乐!“夜雨”“空阶”“孤灯”“幽舍”这些意象是中国古代别离诗中最常见的意象。如六朝诗人何逊《临行与故游夜别》中的“夜雨滴空阶,吹灯暗离室”,又如温庭筠《更漏子》中的“一叶叶,一声声,空阶滴到明”,都格外使人伤悲。此诗不避庸常,择取这些习见的意象,营造出一个凄美的氛围。“空”字极耐把玩,一则表明夜深人寂,院子杳无人迹;二则表明内心深处因身不在家园而起的莫名的恐慌;那台阶其实也并非空,风吹雨打,满地是“憔悴损”的竹枝竹叶,而诗人偏偏言“空”,主要是为了强调客居者远离故乡的种种理想失落、人生幻灭之感。“无端”两字用得神妙,无端是“没来由,没道理”的意思,“雨打空阶”本是自然情形,而诗人偏偏见怪;这虽无理,但有趣。秋雨不懂抚慰诗人的怀乡之痛,兀自淅淅沥沥,不绝于耳,岂不更令人忧愁郁闷!

    结句铿锵悦耳,浑厚苍凉。“滴破思乡万里心”,又由自然环境转移到人的心境。诗人善于打通客观景象、物象与主观情绪、心态这二者之间的关节,给读者以极大的想象填充的空间。那冷冷秋雨,怎的就如此的不近人情,不解人意,仿佛硬生生地要在本就支离破碎的心上再錾下几道印痕!这一夜,雨的搅扰,使他辗转无眠。“滴破”化自唐代诗人孟郊的《秋雨》(其二)“冷露滴破梦”,将“客怀”的内涵具体化。“万里”与“一夜”呼应,“万里”之遥与“一夜”之瞬构成强烈的时空对比,强烈地突出了诗人乡思之切:这一夜之间他仿佛是插上翅膀,飞越了万水千山,梦回了朝思暮想的家乡。“破”字下得沉重有力,极化了诗人思乡的痛苦与酸楚。

    雨夜张咏赏析帘幕萧萧竹院深,客怀孤寂伴灯吟.无端一夜空阶雨,滴破

    鉴赏听听那冷雨……——张咏《雨夜》赏读【北宋】张咏帘幕萧萧竹院深,客怀孤寂伴灯吟.无端一夜空阶雨,滴破思乡万里心.张咏是北宋名臣,家在濮州鄄城(今山东境内),一生多在朝外为官,辗转鄂、蜀、秦等地.真宗咸平二年知杭州,晚年又知升州(今南京),其诗多有怀乡思归之作.此诗约作于知鄂州崇阳(今湖北境内)时.这是一首宦游怀乡诗,风格平夷妥帖,语言谐婉自然,情致悱恻动人.首句写景,从官舍的室外空间环境起笔,用侧面描写手法表现秋风秋雨的萧瑟凄凉,暗扣诗题“雨夜”.“萧萧”二字使人宛然听到凌厉的秋风掀动薄薄帘幕、摇撼森森翠竹的飒飒之声,冰凉的秋雨敲打窗棂、洒落竹叶的沙沙之音.一个“深”既表明时节逢秋,凉意袭人;又突出写院落之幽深寂寥,暗示了诗人怀乡情愫之深沉.“人禀七情,应物斯感;感物吟志,莫非自然”(《文心雕龙·明诗》),如此“山雨欲来风满楼”的自然景象,尤其使客居他乡的人黯然伤神.此句以景传情,为下句写人物怀乡的心理、行为埋设了伏笔.次句紧承上句,画面转向室内,写客居者独处幽居生活的茕茕孑立、郁郁寡欢之状.“客怀孤寂”是直抒胸臆,这种“孤寂”感在那样的雨夜昏室的肃杀凄怆的环境中更是无法逃避.总不能就这样如同槁木一般在昏黄的灯下枯坐着吧!如何消遣这无边的孤独和寂寞呢?也许,战胜这种情感孤寂的唯一的方式是诗歌.于是,他自吟自唱,同自己的心灵对话.“伴灯吟”,然而没有知音来赏,惟有荧荧一盏孤灯相对.这种自守寒窗、形影相吊的处境,怎一个愁字了得!读到此处,或许你可以依稀看到诗人眼角的斑斑泪痕了.第三句转折一笔,再次写景,主要从听觉角度写,以声来衬静.长夜漫漫,孤吟独唱得久了,倦了,累了,腻烦了,正当恹恹欲睡之时,他越来越清晰地听到了“雨打空阶”的声音,这凉凉的秋雨,一点点,一滴滴,不知疲倦地溅落在自己的耳畔.这可是异乡永夜的断肠销魂的音乐!“夜雨”“空阶”“孤灯”“幽舍”这些意象是中国古代别离诗中最常见的意象.如六朝诗人何逊《临行与故游夜别》中的“夜雨滴空阶,吹灯暗离室”,又如温庭筠《更漏子》中的“一叶叶,一声声,空阶滴到明”,都格外使人伤悲.此诗不避庸常,择取这些习见的意象,营造出一个凄美的氛围.“空”字极耐把玩,一则表明夜深人寂,院子杳无人迹;二则表明内心深处因身不在家园而起的莫名的恐慌;那台阶其实也并非空,风吹雨打,满地是“憔悴损”的竹枝竹叶,而诗人偏偏言“空”,主要是为了强调客居者远离故乡的种种理想失落、人生幻灭之感.“无端”两字用得神妙,无端是“没来由,没道理”的意思,“雨打空阶”本是自然情形,而诗人偏偏见怪;这虽无理,但有趣.秋雨不懂抚慰诗人的怀乡之痛,兀自淅淅沥沥,不绝于耳,岂不更令人忧愁郁闷!结句铿锵悦耳,浑厚苍凉.“滴破思乡万里心”,又由自然环境转移到人的心境.诗人善于打通客观景象、物象与主观情绪、心态这二者之间的关节,给读者以极大的想象填充的空间.那冷冷秋雨,怎的就如此的不近人情,不解人意,仿佛硬生生地要在本就支离破碎的心上再錾下几道印痕!这一夜,雨的搅扰,使他辗转无眠.“滴破”化自唐代诗人孟郊的《秋雨》(其二)“冷露滴破梦”,将“客怀”的内涵具体化.“万里”与“一夜”呼应,“万里”之遥与“一夜”之瞬构成强烈的时空对比,强烈地突出了诗人乡思之切:这一夜之间他仿佛是插上翅膀,飞越了万水千山,梦回了朝思暮想的家乡.“破”字下得沉重有力,极化了诗人思乡的痛苦与酸楚.《四库全书总目》卷一五二《乖崖集提要》中说张咏的诗“特其光明伟俊,发于自然,故真情流露,无雕章琢句之态”.这首绝句取象平易,用字浅近,情意真切,善于转化前人诗句而剪裁出清新、幽深的意境,给人以隽永的回味.。

    谁知道北宋的张咏有什么作品`

    劝学 依韵答人九华山图 登黄鹤楼 晚泊长台驿

    骊山感事 句 送张及之任谷城 送人北游

    雨夜 夜坐 过武陵溪二首 送韩使君赴任越州十一韵

    上杨大谏 暮春忆友人 鹤 寄郝太冲

    酣饮 杭州一百五日水心亭留题 吊屈原 与进士宋严话别

    雨夜 新市驿别郭同年 贻傅逸人 幽居

    游桃源观 游赵氏西园 东门行 二月二日游宝历寺马上作

    发冷水铺 方竹 方竹 方竹杖寄苏内翰

    访人不遇 夫差庙 赴职荆湖途中作 公暇偶作

    孤舟 馆中新蝉 归隐嵩阳 归越东旧隐留别秦中知己

    过华山怀白云陈先生 和人登朗州江亭 和人牡丹 和人惜春

    登麟州城楼 白驹谣 本农 朝日莲

    酬所知 酬宗人殿院见示诗集 答刘道人 答人惠四明山蕉叶扇

    悼蜀四十韵 登崇阳县北锋亭 登崇阳县美美亭 寄潭州刘郎中

    寄田锡舍人 郊居寄朝中知己 结交 解嘲

    金陵郡斋述怀 惊栖曲 怀张白逸人 淮西叙别

    淮西有答 淮阳书怀寄朝中亲旧 缉书斋 寄柏阁宗涓上人

    寄晁同年 寄程说傅逸人 寄传逸人 寄傅逸人

    寄高主簿 留别博州官杨丹 柳枝词七首 柳枝词七首

    柳枝词七首 柳枝词七首 柳枝词七首 柳枝词七首

    柳枝词七首 鹭鸶 旅怀 旅怀

    旅中感怀 洛中 洛中寓居 每忆家园乐蜀中寄傅逸人

    每忆家园乐蜀中寄傅逸人 孟孟词 悯旱 愍农

    遣兴勉友人 请人画嵩山图 秋霖 秋日登美美亭

    秋日寄友人 曲湖种柳 祛惑 劝酒惜别

    句 郡斋秋夕 郡斋书情寄仙游张及 苦热

    阙下寄传逸人 阙下元夕令领寄大有 弱柳 送赵寺丞罢秩游青城山

    桃源观 庭竹 同韦主簿祈雨 途中

    退居近墅 闻鹧鸪 吴宫石 喜雨

    峡路阻风 县斋感怀二首 县斋感怀二首 县斋秋夕

    相州官舍 萧兰 效居会傅逸人 谢云居山人草鞋

    新秦遣怀 新秦送人东归 新移蓼花 筵上赠小英

    阳春曲 邺中留别平仲 师凤谣 书园吏申花开榜子

    蜀中伤陈恕左丞 送别李司直 送别苏寺丞 送别王秘丞

    送别祝隐士 送马道人归天台 过武陵溪二首 送魏道士

    送张及三人赴举 谕意 再会傅逸人 再任蜀川感怀

    再任益州回留题剑门石壁 早发鄂渚 赠刘吉 赠聂尧

    赠孙曹二生 赠祝隐者 至道乙未蜀中送人东归 舟次辰阳

    舟行 舟行感怀 舟中晚望桃源山 竹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题目

    小题1:C

    小题2:C

    小题3:C

    小题1:

    试题分析:由于任何一个实词在特定的语言环境中只可能有一个意义,因此可因文来定义,即根据具体的上下文语境来判断某个实词的具体意项。答题时要把实词放回到原文语境中,结合上下文意思去理解。分析可知,C.约束 制裁。

    小题2: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了“以”“为”“而”“者”四个常见文言词语,结合具体用法和语境可知,A把;因为。B,作为;被 C,顺承。D……的人;停顿或判断。

    小题3:

    试题分析:该题在对文章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正确理解额把握的基础上,对文章的思想内容

    和作者的观点态度做出恰当的评价。分析作者的思想观点和文章的思想内容是否准确、深刻、全面、客观或偏激、浮浅、片面、主观臆断等。可采用假设法与代入法,把句子放回到原文语境中,结合上下文,与选项所在相应段落进行比较。分析可知,C. “从此后都减轻刑罚。”

    【参考译文】

    张咏,字复之,是濮州鄄城人。宋太宗太平兴国五年(公元980年),濮州郡举荐进士,(大家)商议首推张咏。(当时)有一个老成博学的读书人张覃未中,张咏与寇准写信给郡守,推荐张覃为第一名,大家都赞许他能够谦让。李沆、宋浞、寇准一同推荐他,被任命为荆湖北路转运使。上奏朝廷免去归、峡两个州的水递役夫。后来转任从事太常博士一职。宋太宗听说他能力强作事干练,下诏让他还京。当时张永德为并州、代州的部署(官职),有一个小兵犯了法,被鞭打至死,皇上下诏追查他的罪过。张咏封还了诏书,并且说:“皇上刚刚委任张永德边疆大任,如果因为一个部校被打死的缘故,责罚主帅,我担心部下会产生看不起主帅的想法。”宋太宗不听从他的意见。不多久,果然有驻军逼迫恐吓士兵的,张咏引用前面发生的事建言,宋太宗才改变主意允许慰问他。(张咏)出任益州知州时,正值李顺造反,王继恩、上官正两总兵进攻计伐李顺,停下部队不进攻。张咏用言语激励上官正,鼓励他亲自上阵,还隆重的为他举行宴会送行。上官正因此决定进军,大胜。当叛军抢掠时,很多百姓被胁从。张咏发布公文告诉百姓,朝廷施恩,让大家各归田里(不追究责任)。开始时,蜀地士人乐于研究学问,但不乐于做官。张咏考察蜀郡的张及、李畋、张逵等人士都有学问、很能干,被当地人称赞,于是劝勉他们参加科举考试,三个人都考上了。成平二年夏天,张咏以工部侍郎的身份出任杭州。当年歉收,百姓多贩私盐来求生。抓获了几百罪犯,张咏都减轻了惩罚,释放了他们。下属官员请求说:“(如果)不严厉的惩罚,恐怕没有办法禁止(贩私盐)。”张咏说:“钱塘十万人家,忍饥挨饿的十之八九,如果不让他们贩私盐自求活路,一旦聚集为盗贼,那就酿成大灾祸了。等到秋季庄稼收获后,应当按照原来的法律执行。”成平五年,宋真宗根据张咏以前治蜀效果良好,再次任命他为益州知州。到(皇上)派遣谢涛巡视蜀地,皇上让他给张咏传话:“有你在蜀地,朕就不担心西边了。”

    张咏与青州傅霖年少时是同学。傅霖隐居不出来做官。张咏身分显达,寻找傅霖几十年,没有找到。到傅霖来拜访,门吏说傅霖求见,张咏责怪门吏说:“傅先生是天下的贤士,我都不能够与他作朋友,你是什么人,敢直呼其名!”

    古诗“鹧鸪”的赏析

    【简析】

    开篇写鹧鸪的习性、羽色和形貌。鹧鸪“性畏霜露,早晚希出”(崔豹《古今注》)。“暖戏烟芜锦翼齐”,开首着一“暖”字,便把鹧鸪的习性表现出来了。“锦翼”两字,又点染出鹧鸪斑斓醒目的羽色。在诗人的心目中,鹧鸪的高雅风致甚至可以和美丽的山鸡同列。在这里,诗人并没有对鹧鸪的形象作工雕细镂的描绘,而是通过写其嬉戏活动和与山鸡的比较作了画龙点睛式的勾勒,从而启迪人们丰富的联想。

    【详细描述】

    首联咏其形,以下各联咏其声。然而诗人并不简单地摹其声,而是着意表现由声而产生的哀怨凄切的情韵。青草湖,即巴丘湖,在洞庭湖东南;黄陵庙,在湘阴县北洞庭湖畔。传说帝舜南巡,死于苍梧。二妃从征,溺于湘江,后人遂立祠于水侧,是为黄陵庙。这一带,历史上又是屈原流落之地,因而迁客流人到此最易触发羁旅愁怀。这样的特殊环境,已足以使人产生幽思遐想,而诗人又蒙上了一层浓重伤感的气氛:潇潇暮雨、落红片片。荒江、野庙更着以雨昏、花落,便形成了一种凄迷幽远的意境,渲染出一种令人魂消肠断的氛围。此时此刻,畏霜露、怕风寒的鹧鸪自是不能嬉戏自如,而只能愁苦悲鸣了。然而“雨昏青草湖边过,花落黄陵庙里啼”,反复吟咏,似又象游子征人涉足凄迷荒僻之地,聆听鹧鸪的声声哀鸣而黯然伤神。鹧鸪之声和征人之情,完全交融在一起了。这二句之妙,在于写出了鹧鸪的神韵。作者未拟其声,未绘其形,而读者似已闻其声,已睹其形,并深深感受到它的神情风韵了。对此,沈德潜赞叹地说:“咏物诗刻露不如神韵,三四语胜于‘钩辀格磔’也。诗家称郑鹧鸪以此”(《唐诗别裁》),正道出这两句诗的奥秘。

    五、六两句,看来是从鹧鸪转而写人,其实句句不离鹧鸪之声,承接相当巧妙。“游子乍闻征袖湿”,是承上句“啼”字而来,“佳人才唱翠眉低”,又是因鹧鸪声而发。佳人唱的,无疑是《山鹧鸪》词,这是仿鹧鸪之声而作的凄苦之调。闺中少妇面对落花、暮雨,思念远行不归的丈夫,情思难遣,唱一曲《山鹧鸪》吧,可是才轻抒歌喉,便难以自持了。诗人选择游子闻声而泪下,佳人才唱而蹙眉两个细节,又用“乍”、“才”两个虚词加以强调,有力地烘托出鹧鸪啼声之哀怨。在诗人笔下,鹧鸪的啼鸣竟成了高楼少妇相思曲、天涯游子断肠歌了。在这里,人之哀情和鸟之哀啼,虚实相生,各臻其妙;而又互为补充,相得益彰。

    最后一联:“相呼相应湘江阔,苦竹丛深日向西。”诗人笔墨更为浑成。“行不得也哥哥”声声在浩瀚的江面上回响,是群群鹧鸪在低回飞鸣呢,抑或是佳人游子一“唱”一“闻”在呼应?这是颇富想象的。“湘江阔”、“日向西”,使鹧鸪之声越发凄唳,景象也越发幽冷。那些怕冷的鹧鸪忙于在苦竹丛中寻找暖窝,然而在江边踽踽独行的游子,何时才能返回故乡呢?终篇宕出远神,言虽尽而意无穷,透出诗人那沉重的羁旅乡思之愁。清代金圣叹以为末句“深得比兴之遗”(《圣叹选批唐才子诗》),这是很有见地的。诗人紧紧把握住人和鹧鸪在感情上的联系,咏鹧鸪而重在传神韵,使人和鹧鸪融为一体,构思精妙缜密,难怪世人誉之为“警绝”了。

    《唐多令》刘过词的赏析

    刘过《唐多令》

    【原文】

    芦叶满汀洲,

    寒沙带浅流。

    二十年重过南楼。

    柳下系船犹未稳,

    能几日,又中秋。

    黄鹤断矶头,

    故人曾到否?

    旧江山浑是新愁。

    欲买桂花同载酒,

    终不似、少年游!

    【注解】

    (1)黄鹤矶:位于武昌西北,上有黄鹤楼。

    (2)浑是:全是,都是。

    【赏析】

    这首词主要表达作者关心国事,壮志未酬的抑郁不平的心情。上片写登楼时间及所见景色;下片写对故人的怀念及对国事的感慨。从写法上看,词人不是淋漓尽致地铺叙,而是含蓄婉转地表达。词意凄怆清越。

    刘过(1154-1206),字改之,号龙州道人,吉州太和(今江西泰和)人。性疏豪,重义气,博学经史百氏之书,好谈盛衰治乱之变。作词多壮语,盖学稼轩豪纵恣肆之风。

    这是一首名作,后人誉为“小令中之工品。”工在哪里?此写秋日重登二十年前旧游地武昌南楼,所见所思,缠绵凄怆。在表层山水风光乐酒留连的安适下面,可以感到作者心情沉重的失落,令人酸辛。畅达流利而熟练的文辞描写,和谐工整而圆滑的韵律,都好似在这酒酣耳热纵情声色的场面中不得不挂在脸上的笑容,──有些板滞不太自然的笑容。

    这淡淡而深深的哀愁,如满汀洲的芦叶,如带浅流的寒沙,不可胜数莫可排遣。面对大江东去黄鹄断矶竟无豪情可抒!表中郎谓,“大抵物真则贵,真则我面不能同君面,而况古人之面貌乎?”读此《唐多令》应该补充一句:“真则我面不能同我面”,初读谁相信这是大声镗鞳的豪放词人刘过之作?王国维《人间词话》说,“能写真景物、真感情者,谓之有境界。”《唐多令》情真、景真、事真、意真地写出又一个具有个性独创性的刘改之,此小令之“工”,首在这新境界的创造上。

    论者多说此词暗寓家国之愁,确。怎么见得?请看此词从头到尾在描写缺憾和不满足:“白云千载空悠悠”的黄鹤山头,所见只是芦叶汀洲、寒沙浅流,滔滔大江不是未见,无奈与心境不合;柳下系舟未稳,中秋将到未到;黄鹤矶断,故人不见;江山未改,尽是新愁;欲纵情声色诗酒,已无少年豪兴……。恢复无望,国家将亡的巨大哀感遍布华林,不祥的浓云压城城欲摧。这一灰冷色调的武昌蛇山巅野望抒怀,真使人肝肠寸断,不寒而栗。

    韩昌黎云,“欢愉之词难工,穷苦之音易好。”其实,忧郁之情,达之深而近真亦属不易。如果过于外露倾泻,泪竭声嘶,反属不美,故词写悲剧亦不可无含蓄,一发不可收形成惨局。此《唐多令》,于含蓄中有深致,于虚处见真事、真意、真景、真情。情之深犹水之深,长江大河,水深难测,万里奔流,转无声息。吾知此词何以不刻画眼前之大江矣?愁境入情,江流心底。“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此段略用傅庚生先生意)

    武昌为当时抗金前线,了解这,对词中外松内紧和异常沉郁的气氛当更有所体会。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