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首页>百科 > 百科
  • 古诗词格律讲座视频

    古诗词格律讲座视频

    93岁教授讲授律诗对联的视频火了,他的一句

    近日,一段93岁高龄教授登台讲授律诗对联的视频,在微博、朋友圈大量转发。

    “三尺讲台,只为传承。虽不能至,心向往之!”网友纷纷留言,表达对老先生的敬意。

    这段视频里的老教授,就是西安建筑科技大学教了一辈子高等数学的退休教师潘鼎坤。1951年从复旦大学数学系毕业后,潘鼎坤便与讲台结缘,一站就是60余载,直至90岁高龄,依然在为大学生做“我爱微积分”等专题讲座。

    在他的讲述中,枯燥的数学原理变得生动鲜活:他用“以猪寻猪”的故事,让学生理解用已知条件求解未知的奥妙,还会引用李煜的词《虞美人·春花秋月何时了》解释有限与无限的关系……这一次,潘教授没有讲自己的专业——高等数学,而是选择“ 试讲中文对联、诗词中的对称美”。“不能让唐诗宋词这样的好东西在我们手里绝了。”

    从小念私塾、熟悉诗词格律的他,看到一些出版物上的诗词时,常会皱起眉头,“平仄都不对”。为了讲好课,潘教授认真地准备了好几个月,讲稿写了厚厚一沓。

    自嘲“班门弄斧”的他,为自己找了一个强大“后盾”——《中文大辞典》。他将《中文大辞典》中关于诗词格律的内容进行了“翻译”,用毛笔誊写了绝句、律诗平起式、仄起式的写法, 在可以不严格遵循平仄规律的地方都画上了红圈。

    “其实,数学与诗歌具有相似性。”在潘鼎坤看来,数学是表达自然规律的诗歌。

    数学表达自然规律,诗歌表达人的意志情感,“两者都很抽象,但都表达得十分深刻、准确简洁,而且都强调对称美”。一身穿了多年的藏蓝色中山装,一只随身携带的放大镜,还有一口略带江浙口音的普通话……5月16日下午,拄着拐杖的潘教授刚走进能容纳百余人的教室,便迎来了热烈掌声。

    近两个小时的报告,他始终站在讲台上,从自己的成长历程讲起,带着大家走近唐诗宋词的“平平仄仄”,感受传统文化的博大精深。他不用麦克风,中间不休息,没喝一口水。

    四块黑板擦了写、写了又擦。记不清讲稿内容时,他拿起放大镜仔细端详;没有人主持开场,预定时间里,他讲完了全部内容。

    讲座结束,慕名前来的师生围在了老教授身边。他们中,有同样两鬓斑白的老教授,有坐校车从另一个校区赶来的青年学子,还有已经毕业多年的老校友。

    “老师的课,传达着浓浓的师者情怀和对中华优秀文化的热爱。”一名青年教师说。

    “我没有心脏病,也没有高血压,每月都领退休金,不干点什么,‘一把火’烧了挺可惜的。”一次辅导讲座上,潘鼎坤对学生说,“课堂是我一生最快乐、最享受,也是最留恋的地方。

    只要你们愿意听,我愿意一直讲下去。

    诗词格律十讲 王力

    第一讲诗韵和平仄诗写下来不是为了看的,而是为了“吟”的。

    古人所谓“吟”,跟今天所谓朗诵差不多。因此,诗和声律就发生极其密切的关系。

    诗词的格律主要就是声律,而所谓声律只有两件事:第一是韵,第二是平仄。其中尤以平仄的规则最为重要;可以说没有平仄规则就没有诗词格律。

    现在先请大家读几首唐诗: 登鹳雀楼 王之涣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

    相思 王维红豆生南国,春来发几枝。愿君多采撷,此物最相思。

    江南曲 李益嫁得瞿唐贾,朝朝误妾期。早知潮有信,嫁与弄潮儿。

    这是三首五言绝句。在这些诗里,逢双句押韵。

    所谓押韵,就是把同一收音的字放在同一位置上,一般是放在句尾。韵的作用是构成声音的回环,也就是形成一种音乐美。

    例如《登鹳雀楼》,“流”字读liú,“楼”读lóu,都是收音于ou的;《相思》,“枝”字读zhī,思字读sī,都是收音于i的。这就显得非常和谐了。

    有时候,依照现代普通话的语音去读并不和谐,这是因为时代不同,语音有了发展。例如《江南曲》,“期”字读qí,“儿”字读ér,很不和谐,但是如果依照上海话的白话音来读“儿”字,就十分和谐了,因为上海白话“儿”字念ní,在很大程度上保存了唐代的古音。

    至于讲到平仄规则,就必须先说明什么是平仄。古代有四个声调,即平声、上声、去声、入声。

    平声以外,共余三声都是仄声(仄就是不平的意思)。平声大约是比较长的音,而且是一个平调,不升也不降;其余三声大约是比较短的音,有升有降,因此形成了平仄的对立。

    诗人们利用这种对立来造成诗的节奏美。上面所引的三首五言绝句是依照同一个平仄格式写成的。

    每首只有二十个字,其平仄格式如下:(仄)仄平平仄 平 平仄仄[平](平)平平仄仄 (仄)仄仄平[平](字外带圈表示可平可仄,字外带框的表示押韵,下同。)有一件事值得注意:在普通话里,平声已经分化为阴平和阳平;入声已经消失了,分别归入阴平、阳平、上声和去声。

    平声好办,只要把阴平和阳平同等看就是了。入声归入上声、去声的也都好办,反正上、去两声也都是仄声。

    唯有归入阴平、阳平的入声字就非查字典不可(可查商务印书馆出版的《同音字典》)。大概平仄格式上标明仄声而普通话读平声的字,多半是古入声。

    这三首诗中的入声字是“白”、“日”、“入”、“欲”、“目”、“一”、“国”、“发”、“撷”、“物”、“得”、“妾”。特别值得注意的是“国”、“发”、“撷”、“得”,它们在普通话里都变了平声,而它们所在的位置是规定要用仄声字的。

    这三首诗是严格依照平仄格式写成的。一般地说,每句的第一个字可以不拘平仄。

    试看第一句第一个字,“白”、“嫁”是仄,而“红”是平,第三句和第四句的第一个字,这里三首诗都是用了仄音,但是在其他唐诗中也有用平声的。唯独像“平平仄仄平”这样一个五言平仄句式(在这三首诗中是第二句),第一个字只能用平声,不能用仄声,否则叫做“犯孤平”。

    这一讲所讲的是最基本的东西。讲的虽然是五言,但是可以类推到七言。

    讲的虽然是绝句,但是可以类推到律诗。讲的虽然是诗,但是可以类推到词。

    第二讲 五言绝句绝句都是四句。五言绝句可以分为律绝和古绝两种。

    现在先谈律绝。律绝一般之用平声韵,而平仄格式则有四种。

    第一讲所讲的平仄格式是第一种:(仄)仄平平仄 平 平仄仄[平](平)平平仄仄 (仄)仄仄平[平]这里有四种句式:第一种句式是平仄脚,第二种句式是仄平脚,第三种句式是仄仄脚,第四种句式是平平脚。这四种句式是所有变化的基础,四种五言绝句都是由这四种句式错综变化而成的。

    第二种五言绝句只是把第一中的前半首和后半首对调了一下:(平)平平仄仄 (仄)仄仄平[平](仄)仄平平仄 平平仄仄[平]听筝 李端鸣筝金栗柱,素手玉房前。欲得周郎顾,时时误拂弦。

    第三种五言绝句基本上和第一种相同,只因首句用韵,所以首句改为平平脚:(仄)仄仄平[平] 平平仄仄[平] (平)平平仄仄 (仄)仄仄平[平]塞下曲 卢纶月黑雁飞高,单于夜遁逃。欲将轻骑逐,大雪满弓刀。

    行宫 元稹寥落古行宫,宫花寂寞红。白头宫女在,闲坐说玄宗。

    溪居 裴度门径俯清溪,茅檐古木齐。红尘飞不到,时有水禽啼。

    第四种五言绝句基本上和第二种相同,只因首句用韵,所以首句改为仄平脚:(平)平仄仄[平] (仄)仄仄平[平](仄)仄平平仄平平仄仄[平]闺人赠远 王崖花明绮陌春,柳拂御沟新。为报辽阳客,流芳不待人。

    在四种平韵五言律绝当中,以第一种最为常见,其次是第三种。其余两种都是少见的。

    去了平韵律绝之外,还有一些仄韵律绝。现在只举一个例子: (平)平平仄仄 (仄)仄平平[仄] (仄)仄仄平平 平平平仄[仄]忆旧游 顾况悠悠南国思,夜向江南泊。

    楚客断肠时,月明枫子落。律绝只有四种句式,即使是仄韵的五言律绝,也不超出这个范围。

    依照这四种句式写成的诗句叫做律句,凡不用或基本上不用律句的五言绝句可以称为“古绝”。古绝不拘平仄,在押韵方面即可押平声韵,也可以押仄声韵。

    例如:夜思 李白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拜新月 李端。

    王力的 诗词格律十讲 在那里有内容

    王力先生(1900-1986),字了一,广西博白人。著名语言学家,中 国现代语言学的奠基人之一。1924年赴上海求学,1926年考入清华国学研究院,师从梁启超、赵元任等,1927年赴法国留学,1932年获巴黎大学文学博士学位后返国,先后在清华大学、西南联合大学、岭南大学、中山大学、北京大学等校任教授,并先后兼任中 国科学院哲学社会科学部委员,中 国文学改革委员会委员、副主任,中 国语言学会名誉会长,全国政协第四、五、六届委员,第五、六届常务 委员等职。王力先生从事中 国语言学研究逾半个多世纪,他在汉语语法学、音韵学、词汇学、汉语史、语言学史等方面出版专著四十余种,发表论文200余篇。他研究领域之广,取得成就之大,中外影响之深远,在中 国语言学家中是极其突出的。王力先生的语言学研究始终是与教学联系在一起的,他在半个多世纪的教学生涯中,培养了一批又一批语言学专门人材,为中 国语言学事业的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王力先生在法国留学期间,翻译出版二十余种法国小说、剧本;抗战期间,写了大量的散文,被誉为战时学者散文三大家之一。

    古代汉语(四卷本)——王力主编——中华书局(1999):此书拥有无上权威,乃是古代汉语教学领域经典名著。尽管王老已经仙去,但这部书却是无数古汉语入门者的必读。我们现在见到的是1999年第三版,又经过了一次校订重排,印质也相当精美。现在发布的就是这个版本的。很清晰的。相信喜欢国学的朋友也一定会喜欢这套书的。

    [attachment=443858]

    中文名称:古代汉语 (王力著)

    版本:1999年5月第三版 2001年3月第31次印刷

    地区:大陆

    语言:普通话

    全部格式《古代汉语》(四卷本)下载在18 楼http://bbs.sjday.com/read.php?tid=116328&page=2&toread=1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