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首页>百科 > 百科
  • 当前教学活动设计与课堂教学之间存在哪些矛盾?

    答:多元智能理论的产生为我们提供了新的看问题方法,给我们很多启示。

    首先,使我们转变旧的观念。

    以传统的智力观念为基础的应试教育,强调统一要求、统一大纲、统一教材、统一进度、统一考试,将教育的目标日益社会化与僵化,完全抹杀了人类个性与差异。

    升学科目的成绩,成为衡量学生学习好坏的唯一尺度。

    多少学生因为一门功课甚至一分之差,被摈弃与重点学校之外,更有多少学生为了追求应试学科的高分而挤占了几乎所有自由活动的时间与空间。

    在这样的应试教育环境中培养出来的学生,其智能结构往往上一不健全的,一旦走上社会,往往表现为高分低能,尽管书面解题能力较强,但自己独立动手解决问题的能力较差,缺乏创造性。

    而多元智能理论提供了一种更完备的智能,使人们在教育目标上展现出更广阔的视野。

    既然人有七种智能,而每类智能有并非均衡发展、齐头并进的,我们教育工作者和家长的任务就在于如何创设活动情景,提供表现机会,主动发现每个孩子潜能和不足,创造条件,因势利导,扬长避短,鼓励尖子人才脱颖而出。

    加德纳认为,应该设法摆脱测验的束缚,试着去看看另外一种更自然的信息,那就是世界各地的人们,如何发展那些对他们的实际生活来说是很重要的技能。

    虽然人类至少有七种智能,但它们并非是单独存在的,很多时候都是以群体方式运作的。

    一个人也可能在任何智能上都没有特殊天赋,但经由多种能力的组合或整合,经过自己的顽强努力,还是可以在某个角色上有突出的表现。

    其次,提高教育的适应性。

    既然我们的教育面对的是活生生的人,每个人都有潜在的智能、求知的渴望、上进的心向,我 们的教育就应该认真研究,如何从每个学生不同的智能结构、兴趣爱好和学习方式出发,选择与之相适应的教育内容、教育方式和方法。

    学生之所以会出现学习困难,往往是因为我们的教育内容与方法、要求与进度脱离了学生的实际需要。

    究竟是从课程本位出发,让我们的学生去适应一成不变、整齐划一的教学模式,还是让我们的教育从学生主体出发,去主动适应每个孩子的个性和特殊需要。

    这是传统教学观与主体教学观的根本区别。

    要使教学具有适应性,就必须时时了解每个孩子的个性特点,了解他已经学会了什么,还不会什么。

    这样的教学才会有针对性,才是有效的。

    对每个孩子的潜能与不足进行诊断,在此基础上制定个别教育计划,结合每个孩子的最近发展区来制订学习目标和有针对性的措施,然后根据目标达成度来进行个别评价和修订计划。

    这也是特殊教育的核心所在。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