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首页>百科 > 百科
  • 帮我介绍一下荆州

    历史沿革

    荆州以原境内蜿蜒高耸的荆山而得名。

    1949年7月成立荆州行政区督察专员公署,治江陵县荆州镇。

    同月,析江陵之沙市建市,属省辖市。

    1955年,沙市市划归荆州专署管辖。

    1979年,沙市市复为省辖市。

    1983年划出荆门县改荆门市,为省辖市。

    1994年经国务院批准,撤销荆州地区、沙市市,合并设立荆沙市,潜江、仙桃、天门三市划出为省辖市。

    1996年更名为荆州市,京山县、钟祥市划出。

    市政府驻沙市区。

    2001年,荆州市辖荆州、沙市2个区,公安、监利、江陵3个县和松滋、石首、洪湖3个县级市。

    全市辖103个乡镇、l2个街道,421个居委会、2927个村委会,24476个村民小组。

    全市国土面积14067平方千米,其中市区面积l558平方千米,市区建成面积53平方千米。

    2004年底,全市辖12个街道、88个镇、14个乡。

    沙市市 本江陵县沙市镇,1949年设沙市市,由省直辖。

    1958年沙市市交由荆州专署领导。

    1979年沙市市改由省直辖。

    荆州专区、荆州地区 1949年设荆州专区,专署驻江陵县(荆州)。

    辖荆门、京山、钟祥、天门、潜江、公安、松滋(驻新江口镇)、江陵等8县。

    1951年原沔阳专区所属沔阳(驻仙桃镇)、监利、石首3县划入荆州专区。

    辖11县。

    1952年由沔阳县析置洪湖县,驻洪湖。

    荆州专区辖12县。

    1953年由公安、松滋、石首3县析置荆江县,驻陡湖堤。

    荆州专区辖13县。

    1955年撤销荆江县,并入公安县。

    公安县迁驻原荆江县址陡湖堤,原公安县城关改名为南平镇。

    荆州专区辖12县。

    1958年原由省直辖的沙市市划归荆州专署领导,洪湖县迁驻新堤镇。

    1960年以江陵县的沙洋镇设立沙洋市,由荆州专署领导。

    辖2市、12县。

    1961年撤销沙洋市,改设为沙洋镇,划归荆门县领导。

    荆州专区辖1市、12县。

    1970年荆州专区改称荆州地区,地区驻江陵县。

    辖沙市市及江陵、荆门、钟祥、京山、监利、石首(驻绣林镇)、天门、潜江、沔阳(驻仙桃镇)、洪湖(驻新堤镇)、公安(驻陡市镇,即原陡湖堤镇)、松滋(驻新江口镇)等12县。

    1979年沙市市改由省直辖。

    由荆门县的城关镇及附近地区设立荆门市,由荆州地区领导。

    荆州地区辖1市、12县。

    沔阳专区 1949年设沔阳专区,专署驻沔阳县。

    辖沔阳(驻仙桃镇)、汉川、汉阳(驻蔡甸镇)、嘉鱼、蒲圻、监利、石首等7县及新堤办事处。

    1950年撤销新堤办事处,改设新堤镇,归沔阳县领导。

    1951年沔阳专署驻沔阳县新堤镇。

    同年,撤销沔阳专区,将沔阳、监利、石首3县划归荆州专区;汉川、汉阳2县划归孝感专区;嘉鱼、蒲圻2县划归大冶专区。

    (摘自:《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区沿革》(1949-1979)史为乐编)

    1986年5月27日,国务院批准撤销石首县,设立石首市(县级)。

    1987年7月31日,国务院批准(国函[1997]130号)撤销洪湖县,设立洪湖市(县级),以原洪湖县的行政区域为洪湖市的行政区域。

    1994年9月29日,国务院批准(国函[1994]99号):(1)撤销荆州地区、沙市市、江陵县,设立荆沙市(地级),市人民政府驻新设立的沙市区北京路。

    (2)荆沙市新设沙市区、荆州区和江陵区。

    沙市区辖原沙市市的解放路、崇文路、中山路、胜利路、朝阳路5个街道办事处和立新、关沮、联合、罗场4个乡,区人民政府驻北京路;荆州区辖原江陵县的荆州、川店、马山、李埠、弥市5个镇和纪南、八岭山2个,区人民政府驻荆州镇;江陵区辖原江陵县的郝穴、观音垱、岑河、资市、滩桥、熊河、白马寺、沙岗、普济9个镇和马家寨、秦市2个乡,区人民政府驻郝穴镇。

    (3)荆沙市辖原荆州地区的松滋县、公安县、监利县、京山县和新设的沙市区、荆州区、江陵区。

    原荆州地区的仙桃市、潜江市、天门市、钟祥市、石首市、洪湖市由省直辖。

    1995年12月29日,民政部批准(民行批[1995]86号)撤销松滋县,设立松滋市。

    1996年11月20日,国务院批准(国函[1996]99号)将荆沙市更名为荆州市。

    1996年12月2日,国务院批准(国函[1996]111号)将荆州市管辖的京山县划归荆门市管辖和将荆州市代管的钟祥市划归荆门市代管。

    1998年7月2日,国务院批准撤销荆州市江陵区,设立江陵县。

    县人民政府驻郝穴镇。

    2000年,据第五次全国人口普查数据:荆州市总人口6279990人。

    其中: 沙市区 591572 荆州区 585578 公安县 1009690 监利县 1363132 江陵县 389653 石首市 602649 洪湖市 877775 松滋市 859941 (按当年行政区划;单位:人)

    地区位置:

    荆州市位于东经111°150—114°050,北纬29°260—31°370。

    地处湖北省中南部,江汉平原腹地, 长江自西向东横贯全市,全长483公里。

    荆州东连武汉、西接宜昌、南望湖南常德,北毗荆门、裹樊。

    总面积1.41万平方公里,其中平原湖区占78.7%,丘陵低山区占21.1%。

    全市辖荆州、沙市2区和江陵、 公安、监利3县,代管松滋、石首、洪湖3市,下设119个乡镇,18个街道办事处,共有3398个村(居)委会,24835个村民小组。

    人口民族:

    荆州市是湖北省人口稠密的地市之一。

    全市总人口642.1万人,人口密度456人/平方公里,占湖北省总人口的10.7%。

    全市城镇人口超过200万人,占总人口33.0%。

    中心城区面积 54平方公里,人口75万。

    历史文化:

    荆州人杰地灵,物产丰宫,历史悠久,文化灿烂,自古就有文化之邦、鱼米之乡的美誉。

    荆州是国务院首批公布的国家历史文化名城。

    春秋战国时期,20代越王定都荆州,长达411年。

    楚先民创造了堪与古希腊雅典文化相媲美的楚文化,荆州出土的战国丝绸、越王勾践剑和整套石磬编钟,无不折射出楚文化的熠熠光辉。

    伟大的爱国主义诗人屈原、“一鸣惊人”的政治家楚庄王、楚国名相孙叔敖等等,都是从荆州这块土地上走上历史舞台。

    荆州是三国文化的发祥地,120回的《三国演义》,有82回写到荆州。

    “市内三国胜景遍布,保存完好且长达10.5公里的荆州古城墙,被誉为“ 中国江南不可多得的完壁”。

    1992年发掘的鸡公山文公遗址,经考古界鉴定为“中国第一,世界罕见”。

    荆州还是中国龙舟文化的发源地,一年一度的“中国荆州国际龙舟节”,已成为荆州独具特色的文化品脾、扩大开放的重要载体和全市人民的盛大节日。

    交通状况:

    荆州是鄂中南重要的中心城市。

    全国国土开发一级轴线(长江)与二级轴线(京广、焦柳铁路)在此交汇,长江483公里黄金水道穿越境内,207国道纵贯南北,318国道和宜黄高速公路横跨东西,沙市港是长江中游的重要港口,沙市机场为国家二级机场,构成了荆州公路、铁路、水运、航空等多种方式相衔接的现代交通网络;已开工建设的襄(樊)--荆(州)、荆(州)--常(德)高速公路,特别是10月1日竣工通车的荆州长江公路大桥,使荆州承东接西、连南纳北的地域和交通优势更为明显。

    荆州是湖北省第二大信息枢纽节点和信息传输中心,通信技术装备、通讯能力、用户规模、业务总量等四项指标均居全省第二位。

    国家规划的八纵八横“信息高速公路”光缆干线有一纵一横两条骨干光缆从荆州通过,全市信息、通信业已具相当规模。

    特别需要指出的是,98抗洪胜利后,国家投入55亿多元巨资,实施荆江大堤和长江干堤加固工程,现在,雄伟壮观的千里江堤已成为荆州一道亮丽的风景线。

    随着长江三峡的截流,荆州防洪保安和抗灾减灾能力显著增强,昔日受洪水威胁之地即将成为一片充满希望的投资热土。

    经济发展:

    荆州是一座充满商机的城市。

    自古以来,荆州就是商贾云集之地。

    早在汉代,荆州就是全国十大商业都会之一;近代,荆州又是我国最早对外通商的内河港口城市。

    今天的荆州市,地处西部大开发的前沿阵地,区位优势独特。

    为全国“四大增长极”十字轴线的交叉区域,距北京、香港、上海、重庆均为1000公里左右。

    荆州市是国家重要的农业综合商品生产基地和轻纺、化工基地,是一座充满商机、充满活力、充满希望的城市。

    经过多年的建设,荆州经济得到了长足的发展。

    目前,荆州工业特色鲜明,形成了机械、轻工、燃化、纺织、电子等五大门类,涌现出沙隆达、天发、车桥、凯乐、洪城、神电等一批重点骨干企业,井有7家公司实现上市融资,其中沙隆达集团在全国农药行业排名第一,凯乐科技是全国塑管排头兵,洪城公司是中国低压大口径智能阀门企业的龙头;全市农业产值约占湖北省的13%,粮食、棉花、油料、水产品总产量均居湖北省第一位,建成了天荣、银欣、吉象等6家国家级和省级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荆州开放开发势头良好,全市现有三资企业474家,先后成功引进了荷兰飞利浦、美国德尔福、法国法雷发、德国美洁时等一批大型跨国公司落户荆州;荆州商贸流通繁荣,社会商品零售总额居湖北省第二位。

    国家级商品市场蓝星商贸城是湖北省最大的建筑装饰材料批发市场,洪城商港是湖北省重要的工业品市场,连锁经营、物流配送、量贩店、电子商务等新型生态不断涌现,荆州已成为湖北江汉平原、湖南洞庭湖平原的重要商品流通中心。

    同时,荆州科技教育事业发展迅速,全市高新技术涉及精细化工、电子、新材料等领域,拥有除武汉市以外全省最丰富的教育资源,建有高校9所,在校硕士研究生、本科生达3万余人,可为荆州经济社会发展提供强有力的支撑。

    ------------------------------------------------------------------

    旅游:

    荆州是中国优秀旅游城市。

    荆州旅游资源得天独厚,文化旅游、生态旅游蔚为大观。

    2001年,实观旅游总收入28亿元,接待海内外游客504万人次。

    全市旅游景点呈现“一城三片”的格局。

    “一城”即闻名遐迩的荆州古城,其中纪南城、关公庙、章华寺、乌林古城场、华容道等人文景观经久不衰,荆州博物馆被评为国家首批“4A”博物馆,位居全国地市级博物馆之首,馆藏文物达12万余件,其中,西汉古尸等国家一级文物近300件(套)。

    中心城区的古城公园、九龙渊公园、凤凰广场、沙隆达广场、凯乐大剧院和奥林匹克体育中心等一批标志性工程相继建成。

    “三片”即近年来新建开发的松滋氵危水风景区、洪湖渔家度假区和石首天鹅洲麋鹿自然保护区。

    荆州境内山育水秀,湖泊纵横,是典型的水乡园林城市,自然生态景观令人流连忘返。

    “一曲洪湖水,唱遍天下知”,洪湖的瞿家湾、周老咀等湘鄂革命根据地旧址已被列入国家级爱国主义教育基地。

    “新、绿、美”的水乡园林城市风光、“高、大、特”的现代建筑群与历史文化名城风韵交相辉映,使古城荆州焕发出新的光彩。

    地势地貌:

    荆州市以平原地区为主体,海拔20—50米,相对高度在20米以下。

    丘陵主要分布于松滋市的老城、王家桥、斯家场和荆州区的川店、八岭、石首市桃花山等地,海拔100—500米,相对50— 100米,低山主要分布于松滋市西南部,海拔500米左右。

    河流交错、湖泊密布。

    全市有大小河流近百条,均属长江水系,主要有长江干流及其支流松滋河、虎渡河、藕池河、调弦河等。

    荆州湖泊众多,全市有千亩以上湖泊30多个.总面积8万公顷,其中洪湖为湖北省第一大湖,总面积3.5万公顷,长湖次之,总面积1.2万公顷。

    土地资源:

    荆州市土地总面积折合140.93万公顷,属人多地少的地区。

    据第一次在农业普查资料显示,全市已利用的农业用地为72.77万公顷,占土地总面积51.6%,在已利用的农业用地中,耕地占 82.3%,人均占有1.41亩.养殖水面8.0%,林地占8.1%,园地占1.6%。

    全市土场由近代河流冲积物和新生代第四纪粘土沉积物形成,以水稻土、潮土、黄棕壤为主体,土层深厚肥沃,适宜多种农作物生长发育。

    近年来,全市依法加强了土地资源的综合开发与利用,制止乱占滥用耕地,确定了基本农田保护区,实现了耕地总量的动态平衡。

    全市水域面积大,以洲滩、湖泊为主的湿地资源独具地域特色。

    历史上水产生产以天然捕捞为主,1952年养殖水面只有0.1万公顷,随后水面开发利用逐年增大,1998年全市养殖水面7.29万公顷,其中池塘占48%,湖泊占37.7 %、水库占5.4%。

    生物资源:

    全市生物资源十分丰富,具有种类多、分布广、南北兼备的特点。

    全市栽培作物品种千余种,还有不少地方良种,浮游生物、维管束植物和鱼类资源是全市的一大优势。

    中国4大家渔种质资源库设在监利县老江河。

    气候特征:

    荆州市属亚热带季风气候区。

    光能充足、热量丰富、无霜期长。

    全市太阳年辐射总量为 104—110千卡/平方厘米,年日照时数 1800一2000小时,年平均气温15.9—16.6℃,≥10℃年积温 5000-5350℃,年无霜期242—263天,多数年份降雨量在1100—1300毫米之间。

    有足够的气候资源供农作物生长。

    4-10月份降水量占全年80%,太阳辐射量占全年75%,≥10℃的积温为全年80%,水热同步与农业生产季一致的气候条件,适宜多种农作物生长发育。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