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首页>百科 > 百科
  • 做中学的“做中学”在中国

    国际科学联合会1994年组织科学能力建设委员会,专门研究在世界范围内推广探究式科学教育。

    2000年11月,中国政府邀请国际科学理事会、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在北京召开国际小学科学与数学教育会议,会议发表的《北京宣言》,决定在世界范围内共同推动探究式科学教育。

    2001年8月,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和中国科学技术协会共同推动这项具有划时代意义的科学教育改革项目(Inquiry based science education),命名“做中学”。

    教育部成立“做中学”科学教育领导小组,由时任教育部分管科技的副部长、中国工程院院士韦钰教授任组长。

    “做中学”探究式科学教育是一种继承传统,强调科技实践,结合近几十年教育科研成果,充分运用近年来发展起来的各种新的教育技术,由科学家和教育工作者联合推动,动员全社会参与的一项科学教育改革,特别适用于幼儿园和中、小学阶段的孩子进行科学教育,目标是为了给新世纪提供合格的公民。

    “做中学”项目首批在北京、上海、南京、汕头四个城市的44所学校试点,后来陆续发展到18个示范城市。

    “做中学”既是一种教育理念,又是一种教育方法,同时也是一个教育过程。

    作为儿童科学教育的一种形式,它也体现着素质教育的目的和精神。

    “做中学”的教学流程有其鲜明的特色和基本模式。

    “做中学”研究成果表明:“做中学”不仅能培养儿童的科学精神和动手能力,也能培养儿童的团队合作精神,是儿童科学启蒙教育的重要形式。

    “做中学”项目开展以来,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效果,经过一段时间的学习后,学生们表现出这个年龄少有的求知欲,孩子的好奇心和全身心投入让人感到震惊,教育质量无可挑剔,为中国素质教育找到了根本出路。

    在教育部基础教育司领导下,“做中学“科学教育实验项目坚持经过实验,不断总结经验,再逐步推广的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坚持先引进国外的优秀案例,然后消化、吸收,再创造我们自己的案例;坚持教师先培训,然后学校再开展项目的原则。

    2001~2004年中国先后有三批共44名教师到法国接受乔治·夏帕克(Georges Charpak)等专家的科学教育培训,之后,法国专家定期来中国对科学教师进行体验式培训。

    每年中国教育部、中国科学技术协会都要定期举办“科学教育”国际论坛和“做中学”全国骨干教师高级培训研修班。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