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首页>百科 > 百科
  • 韦钰院士让我们学习的故事

    生物医学工程的奠基人——韦钰院士

            1940年出生的韦钰,是和共和国一起成长的,这使得韦钰的人生从一开始就与“第一”结了缘。

    “我们是新中国第一批少先队员,第一批射击队员,第一批航模队员„”她笑着说,1956年,作为南师附中的学生,她到东南大学听刚从美国回来的两个教授做报告,其中提到电子学既有理又有工,特别有挑战性,很有前途。

    结果她第二年就报考了南京工学院(现在的东南大学)无线电工程系。

     

            1961年大学毕业的韦钰,受益于陈毅的“高教61条”,毕业后被选拔为本校的电子工程系在职研究生,不仅成为新中国大规模正式培养的第一届研究生,也成为当时唯一完整完成全部研究生培养过程而毕业的研究生。

    1978年,她赶上了改革开放后的第一次出国潮。

    当年全国首次选拔100名留学人员,50名去美国,50名去德国,她有幸成为去德国留学的50名留学生之一。

    回国后,她的研究由电子学转向国内还没有人做的生物分子电子学,开辟了一个全新的学科。

    她在国内建立了第一个分子与生物电子学实验室,创建了国内第一个“生物电子学”博士点。

    1986年,韦钰开始担任东南大学校长,那一年,她还不到47岁,是当时我国第二位重点大学的女校长。

     

            韦钰教授曾长期从事微波电子学的研究工作。

    从1982年起从事生物电子学和分子电子学的理论和应用研究,获得了国内第一批生物组织的微波CT、超声CT、衍射CT和B/A非线性参量断层图象。

    她在国内建立了第一个分子与生物电子学实验室,创建了国内第一个“生物电子学”博士点。

    在国际上首先系统地阐明了分子器件和分子计算系统的基本特性,并率先采用了分子器件分子设计的方法,受到国内外专家的高度重视。

     

            韦钰院士为国际分子电子学与生物计算系统学会首批十二名常务理事之

    一,“Biosystem”,“Molecular Engineering”等国际学术刊物的常务编委或编委。

    她在国内外有关权威学术刊物上发表学术论文近300篇,先后培养指导了数十名硕士、博士、博士后。

    她主持承担的十多项国家级重大.重点科研任务均已圆满完成,分别获得国家科技攻关优秀个人奖.项目攻关奖,四次获得国家教委科技进步二等奖.五次获得国家教委科技进步三等奖。

    在担任教育部副部长期间,对我国教育网络的建设和远程教育的发展起了重要的推动作用。

    目前正在从事前沿交叉学科——学习科学的研究。

     

            韦钰除突出的科研成果,还有非凡的行政魄力,1993年韦钰被任命为教育部副部长,也就是在这个时期,一个偶然的机会让有专业背景的她为中国打开了现代化远程教育的大门。

     

            1994年,到世界银行开会的韦钰,听说了“信息高速公路”这个新事物。

    搞电子出身的韦钰敏感地感到这是未来教育的一个重要载体。

    不久,教育部和国家计委就形成了建设“中国教育科研网”的建议报告报批,开始着手打造“中国教育和科研计算机网(CERNET)”。

    经过十几年的发展,“中国教育科研网”已经形成了完善的体系,对培养人才和中国整个网络事业的发展都有很大的促进。

    “明天女教师培训”计划是韦钰在教育部任职期间利用远程教育惠及边远地区方面所做的另一个有益尝试。

    为了改变偏远山区的教育,韦钰辗转筹措资金,得到了李嘉诚基金会的支持,开始挑选了30个广西农村女教师到北京接受为期20天的远程教育培训。

    结果这些来时连打字都不会的女教师不仅学会了打字和接收卫星传播的课程信号,现代化的技术还让她们变得自信而大方。

    投资方因此追加资助10000名计划的名额,同时,国家也在地方增设了农村教师培训计划。

    这项工作在国际上影响非常大,韦钰因此获得了“联合国特殊贡献奖”,并入选“联合国教科文组织60年做出贡献的60位女性”。

     

            2011.5韦钰院士被授予中国科协荣誉委员。

    在发展中国生物电子学和建立分子电子学学科方面做出了开创性、系统和重要的贡献。

    获得国内第一批生物组织的微波CT、超声CT、衍射CT和B/A非线性参量断层图象。

    在国际上首先系统阐明分子器件和分子计算系统的基本特征,并率先采用分子器件分子设计的方法。

    发表学术论文300余篇,在分子组装技术和应用方面获得多项奖励,在中国高等教育改革和发展现代远程教育方面也做出重要贡献,是教育部和中国科协共同发起的“做中学”科学教育实验项目、“明天小小科学家”项目的发起人之一,对青少年辅导员和青少年工作作出了积极的贡献。

     

            法国科学院在2006年10月18日举行的第二届国际儿童科普教育奖“PURKWA”奖的颁奖仪式上宣布,中国教育部前副部长、现中国工程院院士、东南大学教授韦钰女士成为该院2006年度的两个获奖人之一。

    “PURKWA”奖是一项由国际评委评选的针对儿童教育及科学扫盲的国际奖项。

    根据评委会主席、法国科学院院士、诺贝尔物理奖获得者乔治斯·查帕克的介绍,这一奖项之所以取名“PURKWA”,是因为它的发音近似法语“为什么”,而设立该奖项的目的就是鼓励孩子们的求知和提问。

    该奖项每年颁发一次,获奖人数不限,一个由12名国际知名科学院院士组成的评审团决定获奖人选,而候选人必须在儿童科普教育领域做出过杰出贡献。

    当年查帕克先生在谈到评奖工作时介绍说,2006年度的两位获奖者来自中国的韦钰院士和来自美国的卡伦·沃斯女士,她们都是在本国的儿童教育工作领域有着长期工作经验并取得杰出成就的人士。

     

            韦钰院士在发表获奖感言时表示,评审团的决定“不仅是对她个人的肯定,也是对中国儿童科普教育工作的肯定”。

    据韦钰院士介绍,1995年她来法国参加会议时发现,法国在儿童科普教育中推出的“在动手中学习”教育方法对中国的儿童教育很有借鉴和启迪意义,于是把这一理念引向中国,设立了“在做中学”的探究式儿童教育项目。

    该项目自2002年8月在中国正式启动以来,迄今已取得了很大的成绩,2006年9月,中国教育部已经决定把这一教育方法正式推向全国。

    1985年其获的国家教委科技进步二等奖。

    1994年当选为中国工程院首批院士。

     

            65岁的韦钰还被网民称为“中国博客部长第一人”。

    这位教育部原副部长、中国工程院电子学院士,已经有了两年的“博”龄。

    儿童成长、青年发展、“海归”未来、教育不公等等都是韦钰“博客”的主题。

    韦钰的“博客”吸引了大量网民的热烈回应,追贴数量节节攀升。

    曾经一位年轻的网民回应道:我们是在应试教育下长大的一代,从小接受的知识只和考试有关,缺乏创新意识和精神。

    真希望小弟小妹们补上这一课。

    也有网民说:我十分赞成您谈到的创新文化。

    我们迫切需要一个自由地发挥自已的长处的环境,让我们去创造。

    也有网民表示:希望韦院士把建议部分更具体化,提出实施的具体方案和审核标准„ 

            韦钰在接受媒体访问时表示,“博客”为所有的人提供了平等发表意见的空间,她喜欢这种民主的单纯的方式,也希望和网民争论问题。

    “我的年龄已不适合我再进行什么科学研究,但我很高兴找到‘博客’这种形式,把自己的知识回馈社会,这是一种快乐。”韦钰说。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