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首页>百科 > 百科
  • 鲁迅的儿童教育观念是什么

    质疑中国传统教育,倡导“以孩子为本位”的教育思想

    从儿童自身特点出发,在创作和评论中提出了“幸福地度日,合理地做人”,使儿童健康成长,成为自由、理性人的新思想

    对儿童教育进行了冷静的观察与思考,从教育观念、教育环境、教育手段与教育材料等方面提出了革故鼎新的意见

    鲁迅作品描绘了在传统教育下部分儿童所呈现出的人性的丑陋面:

    (一)麻木的小看客。

    《孔乙己》是孩子看主人公的痛苦与潦落,对他的死也只是麻木无情的叙述。

    《示众》是孩子看群众,他们看秃头,看蓝裤腰,看奶子,看罪犯,他们不关心罪犯犯了什么罪,为什么示众。

    他们的唯一焦点是“看”这个动作本身,“看”变成了生活的调味料和意义,但正是这“看”使孩子的庸俗、冷漠、缺乏生机被表现得淋漓尽致。

    (二)嘲讽、轻视。

    狂人被嘲笑其疯狂;孔乙己被小伙计轻蔑:“讨饭一样的人,也配考我么?”;陈士成的学童也对再次落榜的他“脸上都显出小觑他的神色”。

    三种嘲讽。

    无论是嘲讽病征、地位抑或是知识才能,其实都隐含着冷酷、势利的毒素。

    (三)《孤独者》中魏连殳被街上一个“还不很能走路”的小孩用苇叶指着说“杀”,

    《在酒楼上》长富的儿子对吕纬甫更是瞪眼,“恶狠狠的似乎就要扑过来,咬我”。

    参考资料

    佚名.浅析鲁迅的儿童教育观.不详:不详,不详

    鲁迅研究--浅析鲁迅的儿童教育观 百度文库:https://wenku.baidu.com/view/52231bf0ba0d4a7302763ad6.html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