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首页>百科 > 百科
  • 望江梅的诗词大意

    一、望江梅 李煜 译文

    望江梅(闲梦远,南国正芳春) 望江梅① 闲梦远②,南国正芳春③。

    船上管弦江面绿④,满城飞絮滚轻尘⑤, 忙杀看花人⑥。 【注释】 ①此词调名萧本二主词作《望江南》,《全唐诗》作《忆江南》。

    李煜此词调名下共二首,《花草粹编》置于《望江南》下,未析为二首。《全唐诗》、《历代诗余》将此调下二首与《望江南》二首归为一调,计为四首。

    这首词也是李煜亡国入宋后的作品,借梦境写故国春色,表达了囚居生活中的故国情思和现实痛楚。 这首词主要写春景。

    “闲梦远”开题见意。以“闲”说梦,实指作者忧思的无时无刻,非为真“闲”。

    “梦远”是实写,但也有虚致。故国不能回,只能梦里相见,既是天涯阻隔,也是心远思长,梦中的一切都是那样可望而不可及,由此,作者无奈、痛楚的心情已悄然而出。

    “南国正芳春”续写梦境,写春光明媚的南国大地,万紫千红,百花争艳。就李煜而言,囚居生活的心情当是十分黯然、晦淡的,可是梦中景色却“正芳春”,明丽而可人,这就形成了一个暗比,是一种衬映的写法:景色愈亮丽,则心境愈晦暗,个中滋味,也许只有作者本人能有如许体会。

    下面三句,具体写春景,描春光。春江上波漾画舫,画舫中丝竹悦耳,春意融融,春乐无穷,这正是往日里作者游春踏山所见、所享的景象。

    城外春光好,城内春色也浓,作者以“飞絮”写春,传神地写出了春情流转、春光如泻、春风扑面来的春色。“忙杀看花人”,一笔点睛,写出春光不仅在江面、山色中,更是在看花赏春的人们的心里。

    这里看起来笔意收在了对春景宜人、歌舞升平的描绘上,其实不然,作者尚别有深意。作者本是“看花人”,但此情此景如今只能“闲梦”中才可见,其中愁苦自是不言自明,是隐情于景、借乐写愁的写法,十分婉约含蓄。

    全词以“闲梦”起,以春景收,愁情苦意尽寓于阳春盛景,明暗映衬,虚实相生,曲已尽而意无穷。全词言简意赅,白描写意,草草数笔,全没斧凿的痕迹,正如陈廷焯《别调集》所云:“寥寥数语,括多少景物在内。”

    其实全词的委婉含蓄,多少景物中又有着多少无法言明的悲情啊! ②闲梦远:闲,指囚禁中百无聊赖的生活和心情。梦远,指梦见遥远的地方,也指梦长。

    ③南国:一般指长江以南的广大地区,这里指南唐国土。正芳春:正是春光明媚的时候。

    芳春:美好的春天。唐陈子昂《送东莱王学士无竞》有“孤松宜晚岁,众木爱芳春”句。

    ④管弦:管乐器与弦乐器,也泛指乐器,这里指各种乐器共同演奏。江面绿:指春天里江水明彻而泛绿色。

    绿,也作“渌”,水清彻的样子。 ⑤飞絮:飞扬的柳絮。

    滚:有本作“辊”(gǔn),翻滚,滚动,转动。轻尘:指车马过后扬起的尘土。

    此句比喻柳絮像细微的尘土在空中地下翻滚。 ⑥忙杀:犹言忙死。

    杀:同“煞”,形容极甚。忙杀,《花草粹编》、《全唐诗》等本作“愁杀”。

    编辑本段望江梅(闲梦远,南国正清秋) 望江梅① 闲梦远,南国正清秋②。 千里江山寒色远③,芦花深处泊孤舟④, 笛在月明楼⑤。

    【注释】 ①这首词是李煜同调二首词的第二首,与第一首同调词联章,首句相同,但分写“春”“秋”不同景色。 这首词同样以“闲梦”起,与第一首笔意相同,但梦中所见却不是“芳春”,而是“清秋”,较第一首的委婉含蓄,是一种即景抒情、直笔忧思的写法。

    “清秋”即深秋,是不免引人怀思、惹人烦恼的秋景。与“芳春”的曲笔不同,“清秋”是直写,开篇即写出作者如“清秋”般冷寂的心情和孤苦怀远的心境。

    后面两句具体写“清秋”的景色,作者是含思而视,凝情相望,秋景自然就有了抹不去的凄清寂寞之感。第一首词写春,春景宜人而人情热闹,这是以闹衬静;这首词写秋,秋景凄冷而人单情孤,这是以静写烦。

    “千里江山”由大处下笔,愈见作者心境空寥,“寒”字融情,更显作者的情怀冷寂。“芦花深处”由小处见意,隐约可见作者无法平复、如波逐浪的烦怨心情,“泊”字随意,有无系无收之感,恰好是作者身如浮萍、心如孤舟的真实写照。

    “舟”实际上是借物写人,以物写心,即物咏情,这些景物虽然本都是秋景中常见,但此情此境中却已别具寓意。结尾一句“笛在月明楼”,由景及人,把前面的空景用有人的画面来接续,把眼见的凄凉用耳听的哀惋来充实,笔意翻复,韵致更浓。

    笛声清远、凛冽,向来有思旧、感怀的用意,向秀《思旧赋》有“听鸣笛之慷慨兮,妙声绝而复寻”句;杜甫《吹笛》也有“吹笛秋山风月清,谁家巧作断肠声”之句;李煜自己也曾有“琼窗梦笛残日,当年得恨何长”句。作者在这里以笛写人,以笛声喻情声,其人孤独,其怀寂寞,其愁悠远,其恨绵长,以一语收全词,词意毕显,寓意深沉。

    全词以“闲梦”起,以秋意收,用凄寒冷寂的秋景直抒作者孤苦怀思的悲情,缀笔不多而气氛浓郁,未见雕琢而含蕴深远,描摹生动,笔笔见情,足见才力。 ②清秋:天高气爽的秋天,指深秋。

    唐杜甫《宿府》有“清秋幕府井梧寒,独宿江城蜡炬残”句。 ③寒色:指自然景物在寒冷时节的颜色,即秋色。

    远:遥远,辽远,指到处都有“寒色”。《历代诗余》。

    二、望江梅 李煜 译文

    望江梅(闲梦远,南国正芳春) 望江梅① 闲梦远②,南国正芳春③。

    船上管弦江面绿④,满城飞絮滚轻尘⑤, 忙杀看花人⑥。 【注释】 ①此词调名萧本二主词作《望江南》,《全唐诗》作《忆江南》。

    李煜此词调名下共二首,《花草粹编》置于《望江南》下,未析为二首。《全唐诗》、《历代诗余》将此调下二首与《望江南》二首归为一调,计为四首。

    这首词也是李煜亡国入宋后的作品,借梦境写故国春色,表达了囚居生活中的故国情思和现实痛楚。 这首词主要写春景。

    “闲梦远”开题见意。以“闲”说梦,实指作者忧思的无时无刻,非为真“闲”。

    “梦远”是实写,但也有虚致。故国不能回,只能梦里相见,既是天涯阻隔,也是心远思长,梦中的一切都是那样可望而不可及,由此,作者无奈、痛楚的心情已悄然而出。

    “南国正芳春”续写梦境,写春光明媚的南国大地,万紫千红,百花争艳。就李煜而言,囚居生活的心情当是十分黯然、晦淡的,可是梦中景色却“正芳春”,明丽而可人,这就形成了一个暗比,是一种衬映的写法:景色愈亮丽,则心境愈晦暗,个中滋味,也许只有作者本人能有如许体会。

    下面三句,具体写春景,描春光。春江上波漾画舫,画舫中丝竹悦耳,春意融融,春乐无穷,这正是往日里作者游春踏山所见、所享的景象。

    城外春光好,城内春色也浓,作者以“飞絮”写春,传神地写出了春情流转、春光如泻、春风扑面来的春色。“忙杀看花人”,一笔点睛,写出春光不仅在江面、山色中,更是在看花赏春的人们的心里。

    这里看起来笔意收在了对春景宜人、歌舞升平的描绘上,其实不然,作者尚别有深意。作者本是“看花人”,但此情此景如今只能“闲梦”中才可见,其中愁苦自是不言自明,是隐情于景、借乐写愁的写法,十分婉约含蓄。

    全词以“闲梦”起,以春景收,愁情苦意尽寓于阳春盛景,明暗映衬,虚实相生,曲已尽而意无穷。全词言简意赅,白描写意,草草数笔,全没斧凿的痕迹,正如陈廷焯《别调集》所云:“寥寥数语,括多少景物在内。”

    其实全词的委婉含蓄,多少景物中又有着多少无法言明的悲情啊! ②闲梦远:闲,指囚禁中百无聊赖的生活和心情。梦远,指梦见遥远的地方,也指梦长。

    ③南国:一般指长江以南的广大地区,这里指南唐国土。正芳春:正是春光明媚的时候。

    芳春:美好的春天。唐陈子昂《送东莱王学士无竞》有“孤松宜晚岁,众木爱芳春”句。

    ④管弦:管乐器与弦乐器,也泛指乐器,这里指各种乐器共同演奏。江面绿:指春天里江水明彻而泛绿色。

    绿,也作“渌”,水清彻的样子。 ⑤飞絮:飞扬的柳絮。

    滚:有本作“辊”(gǔn),翻滚,滚动,转动。轻尘:指车马过后扬起的尘土。

    此句比喻柳絮像细微的尘土在空中地下翻滚。 ⑥忙杀:犹言忙死。

    杀:同“煞”,形容极甚。忙杀,《花草粹编》、《全唐诗》等本作“愁杀”。

    编辑本段望江梅(闲梦远,南国正清秋) 望江梅① 闲梦远,南国正清秋②。 千里江山寒色远③,芦花深处泊孤舟④, 笛在月明楼⑤。

    【注释】 ①这首词是李煜同调二首词的第二首,与第一首同调词联章,首句相同,但分写“春”“秋”不同景色。 这首词同样以“闲梦”起,与第一首笔意相同,但梦中所见却不是“芳春”,而是“清秋”,较第一首的委婉含蓄,是一种即景抒情、直笔忧思的写法。

    “清秋”即深秋,是不免引人怀思、惹人烦恼的秋景。与“芳春”的曲笔不同,“清秋”是直写,开篇即写出作者如“清秋”般冷寂的心情和孤苦怀远的心境。

    后面两句具体写“清秋”的景色,作者是含思而视,凝情相望,秋景自然就有了抹不去的凄清寂寞之感。第一首词写春,春景宜人而人情热闹,这是以闹衬静;这首词写秋,秋景凄冷而人单情孤,这是以静写烦。

    “千里江山”由大处下笔,愈见作者心境空寥,“寒”字融情,更显作者的情怀冷寂。“芦花深处”由小处见意,隐约可见作者无法平复、如波逐浪的烦怨心情,“泊”字随意,有无系无收之感,恰好是作者身如浮萍、心如孤舟的真实写照。

    “舟”实际上是借物写人,以物写心,即物咏情,这些景物虽然本都是秋景中常见,但此情此境中却已别具寓意。结尾一句“笛在月明楼”,由景及人,把前面的空景用有人的画面来接续,把眼见的凄凉用耳听的哀惋来充实,笔意翻复,韵致更浓。

    笛声清远、凛冽,向来有思旧、感怀的用意,向秀《思旧赋》有“听鸣笛之慷慨兮,妙声绝而复寻”句;杜甫《吹笛》也有“吹笛秋山风月清,谁家巧作断肠声”之句;李煜自己也曾有“琼窗梦笛残日,当年得恨何长”句。作者在这里以笛写人,以笛声喻情声,其人孤独,其怀寂寞,其愁悠远,其恨绵长,以一语收全词,词意毕显,寓意深沉。

    全词以“闲梦”起,以秋意收,用凄寒冷寂的秋景直抒作者孤苦怀思的悲情,缀笔不多而气氛浓郁,未见雕琢而含蕴深远,描摹生动,笔笔见情,足见才力。 ②清秋:天高气爽的秋天,指深秋。

    唐杜甫《宿府》有“清秋幕府井梧寒,独宿江城蜡炬残”句。 ③寒色:指自然景物在寒冷时节的颜色,即秋色。

    远:遥远,辽远,指到处都有“寒色”。《历代诗余》、《全唐诗》等本中作“暮”。

    ④芦花:。

    三、雪梅的古诗大意

    雪梅

    朝代:宋朝|作者:卢梅坡

    其一

    梅雪争春未肯降,骚人搁笔费评章。

    梅须逊雪三分白,雪却输梅一段香。

    其二

    有梅无雪不精神,有雪无诗俗了人。

    日暮诗成天又雪,与梅并作十分春。

    译文

    其一

    梅花和雪花都认为各自占尽了春色,谁也不肯服输。难坏了诗人,难写评判文章。

    说句公道话,梅花须逊让雪花三分晶莹洁白,雪花却输给梅花一段清香。

    其二

    只有梅花没有雪花的话,看起来没有什么精神气质。如果下雪了却没有诗文相合,也会非常的俗气。

    当在冬天傍晚夕阳西下写好了诗,刚好天空又下起了雪。再看梅花雪花争相绽放,像春天一样艳丽多姿,生气蓬勃。

    四、张祜的《何满子》诗词大意是什么

    一、大意:

    身在深宫,已有二十年了,故国离此三千里(虚指,喻极远),唱出一声《何满子》,思念家乡故国,不禁双目垂泪,落泪在君王面前。

    二、附原文如下:

    何满子

    唐.张祜

    故国三千里,深宫二十年。

    一声何满子,双泪落君前。

    【赏析】

    这是一首宫怨诗,描述了宫人悲惨的一生,反映了宫人生活的痛苦与悲伤。这首诗有两个特点。一是:四句诗中,前三句都是没有谓语的名词句,使这首诗特别简括凝练、强烈有力。二是:四句诗中,以“三千里”表明距离,以“二十年”表明时间,以“一声”写歌唱,以“双泪”写泣下,句句都用数字,使诗句特别精炼。

    诗总共只有二十个字。作者在前半首里,以举重若轻、驭繁如简的笔力,把一个宫人远离故乡、幽闭深宫的整个遭遇浓缩在短短十个字中。首句“故国三千里”,是从空间着眼,写去家之远;次句“深宫二十年”,是从时间下笔,写入宫之久。这两句诗,不仅有高度的概括性,而且有强烈的感染力;不仅把诗中女主角的千愁万恨一下子集中地显示了出来,而且是加一倍、进一层地表达了她的愁恨。一个少女不幸被选入宫,与家人分离,与外界隔绝,失去幸福,失去自由,本来已经够悲惨了,何况家乡又在三千里之外,岁月已有二十年之长,这就使读者感到其命运更加悲惨,其身世更可同情。与这两句诗相似的有柳宗元《别舍弟宗一》诗中“一身去国六千里,万死投荒十二年”一联,也是以距离的遥远、时间的久长来表明去国投荒的分外可悲。这都是以加一倍、进一层的写法来增加诗句的重量和深度。

    后半首诗转入写怨情,以一声悲歌、双泪齐落的事实,直截了当地写出了诗中人埋藏极深、蓄积已久的怨情。这后两句诗也以强烈取胜,不以含蓄见长。过去一些诗论家有诗贵含蓄、忌直贵曲的说法,其实并不是绝对的。应当说,一首诗或曲或直,或含蓄或强烈,要服从它的内容。这首诗的前半首已经把诗中人的处境之悲惨写到了极点,为逼出怨情蓄足了力量,因而在下半首中就势必让诗中人的怨情喷薄而出、一泻为快了。这样才能使整首诗显得强烈有力,更能收到打动读者的艺术效果。这里,特别值得拈出的一点是:有些宫怨诗把宫人产生怨情的原因写成是由于见不到皇帝或失宠于皇帝,那是不可取的;这首诗反其道而行之,它所写的怨情是在“君前”、在诗中人的歌舞受到皇帝赏识的时候迸发出来的。这个怨情,联系前两句看,决不是由于不得进见或失宠,而是对被夺去了幸福和自由的抗议,正是刘皂在一首《长门怨》中所说,“不是思君是恨君”。

    这首诗还有两个特点。一是:四句诗中,前三句都是没有谓语的名词句。谢榛在《四溟诗话》中曾指出,诗句中“实字多,则意简而句健”,而他所举的“皆用实字”的例句,就是名词句。这首诗之所以特别简括凝炼、强烈有力,与运用这种特殊的诗句结构有关。另一特点是:四句诗中,以“三千里”表明距离,以“二十年”表明时间,以“一声”写歌唱,以“双泪”写泣下,句句都用了数目字。而数字在诗歌中往往有其特殊作用,它能把一件事情、一个问题表达得更清晰,更准确,给读者以更深刻的印象,也使诗句特别精炼有力。这首诗的这两个艺术形式上的特点,与它的内容互为表里,相得益彰。

    五、芙蓉楼送辛渐的诗词大意

    [解说]

    一夜寒雨过后,诗人在芙蓉楼与友人话别,这时只有晨光映照着远处的山峦。

    他嘱咐朋友,如果远方的亲友问起我,请把我清廉下直的心意传达给他们。

    [赏析]

    这首诗不像一般的送别诗那样,努力抒发对友人的深深眷恋之情,而是着重讲述自己的纯洁感情和高尚志向。当时,诗人的朋友辛渐即将取道扬州,北上洛阳。正在江宁(今江苏南京)任职的诗人,亲自送到了润州,在西北城楼(即“芙蓉楼”)为他饯行,并写下这首诗。“寒雨连江夜入吴,平明送客楚山孤”,寒冷的夜雨,滔滔的江流,连朦胧的远山也显得孤单,这种景象衬托出诗人对朋友的依依惜别之情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