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首页>百科 > 百科
  • 师德24个字是哪些

    爱国守法、爱岗敬业、关爱学生、教书育人、为人师表、终身学习。

    1、爱国守法。

    热爱祖国,热爱人民,拥护中国共产党领导,拥护社会主义。

    全面贯彻国家教育方针,自觉遵守教育法律法规,依法履行教师职责权利。

    不得有违背党和国家方针政策的言行。

    2、爱岗敬业。

    忠诚于人民教育事业,志存高远,勤恳敬业,甘为人梯,乐于奉献。

    对工作高度负责,认真备课上课,认真批改作业,认真辅导学生。

    不得敷衍塞责。

    3、关爱学生。

    关心爱护全体学生,尊重学生人格,平等公正对待学生。

    对学生严慈相济,做学生良师益友。

    保护学生安全,关心学生健康,维护学生权益。

    不讽刺、挖苦、歧视学生,不体罚或变相体罚学生。

    4、教书育人。

    遵循教育规律,实施素质教育。

    循循善诱,诲人不倦,因材施教。

    培养学生良好品行,激发学生创新精神,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不以分数作为评价学生的唯一标准。

    5、为人师表。

    坚守高尚情操,知荣明耻,严于律己,以身作则。

    衣着得体,语言规范,举止文明。

    关心集体,团结协作,尊重同事,尊重家长。

    作风正派,廉洁奉公。

    自觉抵制有偿家教,不利用职务之便谋取私利。

    6、终身学习。

    崇尚科学精神,树立终身学习理念,拓宽知识视野,更新知识结构。

    潜心钻研业务,勇于探索创新,不断提高专业素养和教育教学水平。

     

    扩展资料

    师德具有以下重要特征:

    1、师德是一种职业规范,受到社会的普遍认同;师德又是历史积淀的产物,是长期以来逐渐形成的;

    2、师德没有固定的形式,通常体现为教育观念、生活习惯、理想信念等;

    3、师德通过内省和信念来强化,并通过教师的自律来实现;

    4、师德不具有刚性的约束力,主要通过内心反省和公众舆论加以约束;

    5、师德的主要内容是对教师义务的要求;

    6、师德标准具有多元化的特点,不同时代、不同社会具有不同的价值观念;

    7、师德是校园文化的组成部分,具有凝聚人心的作用;等等。

    为使师德理念形成规范,一般都要采用制度、守则、公约、承诺、誓言、条例,以至标语口号之类的形式,将其公之于众,以便为从事教育工作的人所接受和实行,并进而形成一种职业的道德习惯。

    在我国,由于教师的自律组织和社会团体并不发达,因而中小学职业道德规范是由教育行政部门和教育工会联合制定并颁布实施的。

    1984年,教育部和全国教育工会联合制定并颁发了首部《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标准(试行)》,并于1991年正式施行。

    1997年,针对教师队伍建设中出现的新情况和新问题,原国家教委和全国教育工会对《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进行了第一次修订。

    2008年重新修订的《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从教师职业特点和教师自身发展的角度出发,更加强调职业精神,尊重道德属性。

    它既体现了教师职业神圣性的一面,也考虑到其作为一种社会职业的平凡性,并承认教师职业境界的层次性;它既有适度超前的目标性引导,又明确了不容许超越的行为底线,因而更加适应新时期教育改革发展的特点与要求。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师德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师德规范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