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首页>百科 > 百科
  • 义务教育阶段地理课程性质包括哪些内容

    义务教育地理课程标准“前言”部分,开篇有一段没有标题的导入语 ,阐述了地理课程改革的背景及地理课程的价值功能。

    修订时进行了改写,增强了它的时代性和前瞻性。

    导入语,共分为两个自然段——现代社会要求公民能够科学、充分地认识人口、资源、环境和社会等相互协调发展的重要性,树立可持续发展观念,不断探索和遵循科学、文明的生产方式和生活方式。

    这对义务教育地理课程改革提出了新课题。

    义务教育地理课程有助于学生感受不同区域的自然地理、人文地理特征,从地理的视角认识和欣赏我们所生存的这个世界,从而提升生活品味和精神体验层次,增进学生对地理环境的理解力和适应能力;有助于学生形成正确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和良好的行为习惯,培养学生应对人口、资源、环境与发展问题的初步能力。

    这将利于为国家乃至全球的环境保护和可持续发展培养活跃的、有责任感的公民。

    第一个自然段阐述地理课程改革的背景,即当今社会对基础教育地理课程改革期望达到的要求。

    课程标准指出:“现代社会要求公民能够科学、充分地认识人口、资源、环境和社会等相互协调发展的重要性,树立可持续发展观念,不断探索和遵循科学、文明的生产方式和生活方式”。

    这是现代社会对义务教育地理课程改革提出的新课题、新要求。

    第二个自然段阐述课程改革的目标,也就是课程理应发挥的功能、对于促进学生发展的价值意义。

    修订以后,有一定的新意。

    第一次提出了地理课程“有助于学生感受不同区域的自然地理、人文地理特征,从地理的视角认识和欣赏我们所生存的这个世界,从而提升生活品位和精神体验层次,增进学生对地理环境的理解力和适应能力;有助于学生形成正确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和良好的行为习惯,培养学生应对人口、资源、环境与发展问题的初步能力”。

    以往一般侧重从知识与技能方面提出要求。

    而这次课程标准用了两个“有助于”的阐述来概括地理课程对于促进学生发展的价值和意义。

    这也从宏观层面为我们地理教师的教学指明了方向,不仅要关注学生学到了哪些知识,更要关注学生的体验,鼓励学生积极参与,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以及认识社会、环境的能力。

    引导学生“感受”、“欣赏”千姿百态的地理环境,并养成爱护环境、资源的良好行为习惯。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