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首页>百科 > 百科
  • 中国在教育方面都做了些啥

    中国教育生病了。

    早期教育混乱、小学教育死板、中学教育沉重、大学教育迷茫是当前中国教育实践中表现出来的主要病症。

    教育观念狭隘、教育认识表浅、教育行为功利、教育管理泛滥是中国教育的病根。

    谢云挺说前些日子,我偶然经过一个高校毕业生就业招聘现场,看到那人山人海挤成一片的壮观场面,感受到当前大学生、硕士研究生甚至博士生都来争抢一个岗位的激烈情形,再联想到这一阶段来不断见诸报刊网络的大学生卖肉、做洗脚工、当保姆等等相关报道,还有研究生找不到工作、个别大学生流浪乞讨等现象,不由得义愤填膺,悲从心生!现在的大学生到底怎么了?尽管职业无贵贱、岗位无高低,大学生脚踏实地从基层做起也是人生应有的体验,但从教育的成本投入和收益来说,国家和家庭投入这么多的教育成本来培养一个大学生,为什么落到连最基本的生存都无法解决的悲惨境地?这些现象尽管在高校的整个教育体系中算不了什么大事,却折射出一些非常严重的深层问题,它可能会影响一个民族的整体素质发展。

    今天,把这个问题放在当前这样的教育改革大背景下来讨论,可能就更具有深远的意义了。

    王晓燕:说是的,“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前面各个教育阶段所累积下来的问题,都要在大学这个终端受到“还债”的考验。

    是该静下心来,到教育系统的源头和沿途中去探寻一下中国教育之痒的根本症结和改进策略了。

    俗话说,播种行为、收获习惯,播种习惯、收获性格,播种性格,收获命运。

    一个人之所以成为怎样的人,会做怎样的事,不仅仅取决于他学了多少知识、拿到怎样的文凭,更重要的在于是否有一个完善的人格和健全的个性,是否拥有优良的做人做事行为习惯与能力潜质。

    现在的大学生就业困难,普遍得不到社会用人单位的肯定,不是因为学的知识不够多或学历不够高,而往往是缺乏起码的做人功底和做事能力,而这种做人做事的习惯与潜质却不可能在某个阶段一蹴而就地养成,而是从出生开始贯穿整个成长历程中的日积月累的教育影响造成的,到了大学阶段再来关注这样的问题,实在是太晚了。

    但这些问题又在个体的一生发展中都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并影响着整个国民的素质发展,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